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暗黑大宋-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一部分便是从灵州到车厢峡,不过也不是灵州一处的物资,甚至还有河西走廊的物资,慢慢调到灵州,再从灵州调到车厢峡,调往前线。
车厢峡道让萌门三岔子一卡卡死了,大顺城那边什么也不想了,因此只能走白豹城。但白豹城的物资又让刘绍能带着三千兵马烧掉了,那么只能从盐州紧急将余下物资调拨过来。然后从各地将物资再向盐州调拨。
第二部分便是各个将士自己所携带的物资,不要嘲笑西夏的落后,唐朝府兵制度就是这么做的。
淮安镇与柔远寨的主力军队各人的物资关没有损失,然而夏军并不只是这两部兵马,如大顺城就是三万五千兵马,萌门三岔动用了一万五千兵马,安疆堡下是一万五千兵马,白豹城是四千兵马,庆州城下与业乐镇又是三万五千兵马,这些夏军除了少数人物资还留在后方外,余下的也随军带走,虽然最后有不少人逃了出来,但这些物资都先后成了宋军的战利品。
这些人现在一无武器,二无衣被,难道让他们受冻挨饿后再空手作战?
还要调拨物资进行补充。
因此梁乙埋不得不发出两万大军,专门去后方运输物资,这两万大军除了白豹城以南一万兵马还能投入战斗,余下的一万兵马等于重新回到了后方。
再者,白豹城与安疆堡的一万兵马敢不敢调出来战斗?
所以兵力不够用了。
宋吉仔细一想,心中的一丝侥幸又再度变成了悲观。不过他不敢说啊,想了大半天,突然想出一个计策,他拿出一份前线送来的情报,递到梁乙埋手中。
是仁多零丁送过来的。
上面只讲了一件事,种谊迅速扑灭了环州部分部族的反叛后,一些长者来到环州试探宋朝的口风,但却被勒令立即让他们配合官兵,将各村寨中的强人送到军营。
有一小部分村寨看到赵普大军进驻环州,他们寨子又小,或者他们寨子的地势不险恶,于是害怕之下,陆续将寨子里的强人送到了军营。
不过大多数依然没有动静。原因有二,一是惯出来的,二他们自以为是中立派,并没有反叛,宋朝敢对他们动手么?为什么不敢动手,且看环州的地形,较大的山梁山脉就有一百多条,据传大大小小的山沟多达一万多条,另外还有几百个大大小小的土塬子,这些村寨便生活在这些土塬子上,四周群山环绕,地形远比庆州更复杂,山也比庆州的山大。
又加上他们并没有反叛,宋军还敢对他们动手么?
眨眼之间,三天就过去了。
前天临近黄昏时分,周永清又率领五千官兵悄悄向木瓜堡出发,昨天又传出大顺城大捷,今天又传出萌门三岔与庆州城、业乐镇三场大捷。环州各部族终于感到震动。
这样持续发展下去,只要宋军不犯致命性的错误,最少能保住环庆二州不失了。而且那么多大军,似乎这些军队表现还十分凶悍,不象以前印象中的那种懦弱宋军。
各村寨终于害怕,然而自昨天起,种古就拒收这些村寨强人了。现在送人过来,俺们不要了,陪礼道歉同样俺们也听不进去了。
斥候打听到这条消息后,仁多零丁没有太关注,这种情况下,还能蛊惑环州一些部族反叛么?就是能蛊惑起来,西夏又能有心思分兵环州么?于是随意地随着各个情报送给了梁乙埋。
刚才大家在想办法,宋吉也在随意地翻着这些情报,梁乙埋让他想办法,忽然又想到了这条情报,便将它递给了梁乙埋。
梁乙埋很不解,问:“它有什么不同吗?”
“有啊。”宋吉说,但有的将领想要捂脸,这个大学士,又要出锼主意了。
第524章夜声
“大将军,敌人的兵力主要就在大顺城、柔远寨、东谷砦、萌门三岔、木瓜堡、惠丁堡、安塞寨、淮安镇、五交镇、业乐镇、庆州城、凤川砦、华池镇与荔原堡,另外平戎镇、府城寨、马岭镇、方渠寨、木波寨与环州城也有一些少量兵力,余下的堡砦都罕有官兵,只有少量强人驻扎了。”
“这还用得着说吗?”梁乙埋不满地道。
自己大军主要就在这一线,宋军当然顺着这一线驻扎官兵了。
“不过大将军,就是这些堡砦各自兵力又不相同,兵力最多的是大顺城与华池镇以及庆州城。余下的多则六七千人,少则只有一两千兵马。但是大将军,你看地图,大顺城、华池镇与庆州城都在宋军的右侧,左侧各堡砦虽有宋军驻扎,但实际有多少兵力?”
就象周永清与赵普虽带来一万兵马支援,却一切为三,种古的手下的各军分得更散,要么就是燕达手中兵力稍多一点,可加上强人壮马在内,也不过六千人,种谊只有四千余人。业乐镇的宋朝官兵,如非王巨前去支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梁乙埋很不高兴地说:“你说什么啊。”
宋吉意思便是宋朝左侧环州那边兵力空虚,应当放在环州。
但这就是原来仁多零丁的计划,侧军自大顺城而来,牵制庆州宋军,主力部队则顺着通寨川与归德川,直指环州。
而且攻环州还有两大便利之处,第一是地形。
宋朝镇戎军最北便是高平寨、天圣寨,一直到环原交界的细腰城。在史上后来章楶才将疆域推到更北的平夏城与石门峡,最后推到萧关与兜岭、青岗峡,这才与环州东西相齐,那时西夏很危险了,就连天都山都成了宋朝的领土。
不过金人来了……
那是很久以后的事,现在自细腰城往北去,环州的西侧全部属于西夏人,所以范仲淹才大肆修建,或翻修环州西侧各堡砦。如细腰城不远的石昌镇。
在它的西北有马岭大川口,自此往西有杨家族等四十四个部族,曾数次入侵环州,因此宋太宗宋真宗时两次翻修石昌镇。
在它的北面又有乌仑山,宋朝又不得不修建了乌仑城。
它北边则是肃远寨,肃远寨的北面就是敌人的骆驼坪,骆驼坪背后就是大落乾川,称为大,肯定是一个较大的土塬子。
肃远寨北边就是洪德寨,洪德寨东侧就是归德川,重要性更是无用置疑了,它也是眼下环州最北的寨子。在洪德寨与环州之间,归德川河东,肃远寨以西又有永和寨,这个小寨与归德川、肃远寨成一个三角,一控归德川道,二是守卫庆州城。
还有环州西边的定边寨,西侧便是三店沟,又有三条路通达西夏。以前宋朝曾让慕容恩之子慕容化主防过此寨。
定边寨稍东又有永和寨,西控大岘山,西北边又有一条道路通达西夏。
这些道路不可能通过十几万夏军,但一万两万兵马顺着这些道路对环州西侧各堡砦发起攻击,还是不存在问题的。只要派一支军队压向葫芦泉寨与细腰城,切断宋朝自原州与镇戎军援军过来的道路,而且难度并不高,两寨因为承平时久,多已荒废,几乎与雪泥堡一样了。那么再分兵攻打环州侧翼,整个环州便会面临着夏军的强攻。
第二个优势,便是一些慕容身在福中不知福,反而乱认干爹,而且那时仁多零丁已经派人暗中与慕容在联系,也说动了一些人。
那么在夏军多重攻击下,再加上慕容里应外合,西夏就能迅速拿下环州。
然而梁乙埋却没有同意。
老子出动的不是十万大军,而是三十万大军,难道只图谋一个环州,况且就是得到环州,又能如何?宋军倚据马岭山,又能建起一道防线了,根本就威胁不了关中,更不能将鄜延路与泾原路一切两半,也不能垂涎宁州、鄜州这两个比较富足的内腹汉人之州。
仁多零丁还能说什么呢,再说他也想不到会打成这种样子。
现在宋吉又翻出此事,让梁乙埋如何不恼火?
宋吉道:“大将军,当时是李复圭,现在是王巨。”
仅一句,梁乙埋就象泄了气的皮球一般。
“再说,如果我们大军不从大顺城来,敌人如何将主力调到右翼一线?”
“然而如何分兵?”
“大将军,不用分多少兵力,可以从天都山那边调来一支兵马,攻打肃远寨,我军到时候只要稍分出一支兵马,自西谷砦攻向永和寨,归德川路便打通了。”
“但天都山那边……”
“大将军,天都山离宋境遥远,并且泾原路支持了一万兵马,他们在前线余下的兵力不会有很多。宋军也不敢出兵那么远,而且环州那些部族虽畏惧地送强人去宋朝军营,可心中实际很不满,现在宋军又粗暴地不接受他们的好意,心中会更不满。这是人心,人和,也可以利用的。”
似乎听上去很有道理,王巨与蔡挺都很难缠,但这两人都是属刺猬的,不碰他们,大家相安无事,一碰马上就会扎得手痛。就象上次大顺城胜利之后,蔡挺与王巨仅是拿下安疆堡,然后就没有动作了,甚至对十二盘岭都未产生兴趣。
再说,现在夏军几乎是在被宋军牵着鼻子走,这样下去,可没有好前景。
而且就是辽国出兵,延州兵力抽走,宋军兵力虽少,只要坚守各堡砦不失,以夏军的攻城能力,又能拿下多少堡砦。况且这是几十万大军的吃喝,每天消耗是惊人的数字,也不可能让梁乙埋拖得那么久。
如果按照宋吉之策,不但开辟了新的后勤粮道,而且环州左侧现在兵力空虚,如果夺回安疆堡这个有大用的钉子,再拿下环州,那怕拿下半个环州,也能回去勉强交待了。
梁乙埋终于有些意动。
宋吉又说道:“能否执行,大将军可以问一下仁多将军。”
被王巨打怕了,他也不敢承担责任了。
梁乙埋于是派人问仁多零丁,仁多零丁同样也被王巨打蒙了,宋吉的部下算是梁乙埋的兵马吧,可是业乐镇与萌门三岔却全是他的部下。一下子就被宋军啃掉三万多兵马,仁多零丁也有些六神无主了。
梁乙埋又下令让他强攻萌门三岔,这也不是梁乙埋不讲道理,大伙不想撤,不想撤就得继续打,天知道得打到那一天,这么多大军消耗很惊人的,也必须拿下萌门三岔,使得通塞川道路通畅。
不过他白天派人看了看,斥候回来禀报,说是因为人手多,其实这也不用禀报,现在是六千多宋军,加上几千名战俘,还有许多周边各族被掳去的百姓,人手能不多吗?因此那个简易的冰堡在迅速地建设着。
高度还是那个高度,但厚度增加了,增加了宽度后,宋军又设了一些简易的战棚马面。
马面就是瓮城,每隔一段距离置一个矩形墩台,那么敌人在攻城时,两个马面夹击,就可以从两个侧面与正面,三面射击攻城的敌人。
战棚就是一种可以组合的战楼,先将木排列于城垛上,如果城楼被敌人炮石催毁,或者没有城楼的地方遭到攻击后,立即将其组合,用以防敌。
庆州其他重要的堡砦也有这玩意,虽然简陋,不过这样一来,直到春暖花开,江河冰雪融化之前,它已经无限接近一个真正的堡砦了。再加上六七千官兵驻守,怎么去攻打?
或象梁乙埋在柔远寨下那种不计成本地攻打,也要多少天后才能攻下来。几十万夏军能拖到那天来临吗?
正在苦恼时,仁多零丁接到这封信,他想了想,也同意了。
因为离得不太远,如果一支不算庞大的兵力,就可以从没烟峡而来,直接顺着一些小川峡插到大落乾川,也就到了肃远寨的背后。这里大大小小的寨子兵力都相当空虚。可能就会奇袭得手,就是不得手,后方也属于西夏领土,可进可退。
而且环州一些部族的“人心所向”确实可以利用。
并且西谷砦比较小,无法阻止夏军深入到环州,梁乙埋不想撤退,那么夏军也不能被动地等辽国那边的消息。
主要他苦逼着,因此就看到了这些好处,因此也就同意了。
不过仁多零丁还是很小心的,让使者回话,虽此策可以采纳,但必须留下一部分兵马驻守天都山,至少步兵全部留下,然后将骑兵发出,兵力不在多,而在于快,迅速兵临城下。同时又暗中通知大落乾川各寨百姓立即暗中抢造攻梯器械。
也不能说仁多零丁的心理就象一个快输光的赌徒,这确实是一个看上去很不错的计划。
最大的变数之处便是天都山。然而从以往宋军来看,宋军罕能做出如此冒险之举,种谔挺进罗兀城,那已经是胆大包天了。而罗兀城实际离绥州不过一百里路,镇戎军离天都山有多远哪?
就是这样,就连主战派的郭逵自始至终都在反对着种谔经营罗兀城。
不过可能蔡挺得到这个消息,会十分地茫然,然后大喜。
当然,蔡挺那边开心了,环州路无疑压力也增加了。
而且王巨都想不到西夏敢博命到这一步……
…………
“还我命来,”都哆腊讹捧着自己血淋淋的脑袋说。
梁永能一下子吓得惊醒,他坐在卧榻上,大汗淋漓,过了好一会,才披衣走出大帐。
这叫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都哆腊讹这次死得很冤,而且随着他被梁永能冤斩,三万多名将士心中不平,加上种种不好的消息传出,士气低落,梁永能也不得不放慢攻城脚步了。
实际上在几场攻防战中,荔原堡攻防战夏军的损失仅次于柔远寨,比美利堡、雪泥堡与萌门三岔还要重。那几场攻防战虽然激烈,持续的时间却很短。荔原堡这几天几乎每天都在攻城。
然而一切,随着热气球的升起,梁永能也茫然了。
他走出营帐,三军鼾睡。
此时月朗星稀,天气又变好了,寒风也不象前几天那么峭厉,天气要渐渐变得暖和。
希望天更暖和一点吧。
梁永能心想。
在他们进攻之前,打的是好算盘,认为天气寒冷,宋军不适应,又是元宵节前后,那么会顺利将庆州诸堡趁宋军猝不及防之时拿下。但没有想到这个寒冷的天气,给西夏人带来了种种不便,包括骑兵都无法发挥作用。然而却给宋军带来了一些神奇的战术。
现在整个夏军不是希望天冷,而是希望最好立即春暖花开。
但这是不可能了。
就在这时,野外的山峁上忽然传出响亮的号角声。
同时荔原堡城门也在缓缓打开。
梁永能毛骨悚然,连忙喝喊道:“敌袭,敌袭。”
三军立即各自从睡梦中惊醒,披挂,集结,列阵。
真怕了,几场夜袭战,宋军一吃便是一万多两万多。荔原堡这里的兵力虽多,离主军也近,但不好说啊,万一宋军再来一个天兵神降,再加上华池镇的重兵,说不定自己这支兵马也能让宋军吃掉。
集结了,准备战斗了,可是荔原堡的堡门又再度关上,城头上突然出现一大片火把,许多宋军大喊:“蠢啊,一群蠢豕啊。”
至于野外的号角声同时也停了。
敢情是宋军戏弄了梁乙埋。
梁乙埋气得浑身发抖,他喝道:“立即派人搜捕。”
一些游骑骑马出了大营,去野外搜捕那些吹号角的宋军。
“全部回帐蓬休息,”梁乙埋又说道。
他也回到了帐蓬,可许久那些搜捕的夏骑还没有回来,就在这时,野外又传出号角声。梁乙埋暴怒了,他又披衣起来,看到城门又再度缓缓打开,然而这一回不同,城外后面影影绰绰,站列着许多宋军。
梁永能快气疯掉了,他努力冷静下来,问:“那些搜捕的骑兵有没有回来?”
他的亲卫摇头,一个都没有回来。
这时东营的一个将领走过来说:“我刚刚在帐蓬里隐隐听到一些喊杀声,梁将军,要小心哪。”
刚才派出好几百游骑,一个没有回来,又有喊杀声,说明这些游骑一起遇伏了,那么来的宋军人数不少。
可不能再让三军起床集结,那成了什么,整个草木皆兵,不用多,两天折磨下去,恐怕连一点基本的士气也没有了,那还怎么打?
梁永能走来走去,说道:“立即将三军分成三班,轮流休息。”
就在这时,南边又传来大吼:“梁乙埋,你这个蠢豕,快回家吃你姐奶去吧。”
这个喊声处离他们大营很近,只有几百步,甚至这些宋军无嚣张地骑马过来,然后下马打着火把大喊的,然后将一群尸体放下,大摇大摆地骑马离去。
梁永能怒气冲冲地走过去,这些尸体正是刚刚自己派出去追赶的游骑,然而现在全部被剥成光猪,在地面上摆了一个蠢字。
梁永能愤怒地下令派出一支数千兵马出营追赶,但他也搞错了,这些宋骑乃是华池镇派出来的强人壮马,地形熟悉,离得不远,夏军还未追上呢,人家已经安全返回了华池镇,有种再来追啊。这支夏军只好闷闷不乐地回去。
这一夜,不仅在荔原堡,东谷砦、西谷砦、五交镇都出现了类似的一幕……
第525章心机
桌子上摆着一张大地图,地图上画着许多箭头。这也是王巨送来的第二张行军战略图。
画得比较详细,比如安疆堡一战,高敏所部的移动先是从大顺城突围,一营半途返回大顺城后方,用之迷惑敌人,高敏六营前进了一会,于提前准备好的地道藏身,从这个箭头与箭身,就看出来了。然后扑向安疆堡,与姚麟两部夹击,大败夏军。然而这个箭头并没有结束,胜利过后,两部一分去了柔远寨,余下去了东谷砦。
这是宋军的,还有敌人的,他们也是大顺城出发,以及梁永能的部下卡在了安疆堡前面。随后战役结束,如定哥所部几乎覆灭,梁永能则前往柔远寨与梁乙埋军队会合。
它仅是安疆堡一战前后的敌我双方军队的行兵与作战。
实际这些天,近十二万宋军都在不停地穿插与移动,以至各堡砦最少也有三四个箭头,多者象大顺城,能达到二十几个箭头箭尾。
几十个大佬整看傻了眼。
肯定都看不懂,但看不懂没关系,反正看上去高大上就行了。
大家看着地图,额头冒冷汗。
看不懂,只好看奏报,这一回王巨写得比较详细了,包括战前准备,一些战役经过,各个立功将士的军功,还有伤亡。宋军同样有伤亡,而且伤亡数量不小,前后共达一万一千余人,不是全部阵亡了,包括伤者,但这个伤者指的是重伤者,完全退出战斗行列了。这还不包括柔远寨那些西夏战俘的伤亡。
其实如果不是对方伤亡更加沉重,这个伤亡数量几乎也超出了宋朝各个大佬所能忍受的范畴。
这是宋军的伤亡数量,一个让人感到极其沉重的数量。然而敌人呢,伤亡近九万人!
可能会产生误差,特别是考核敌人的伤亡数量误差会更大,比如柔远寨前夏军的伤亡,只有梁乙埋清楚,李三狗也只能做一个估计。还有几次大捷时,敌人逃跑时,有的活活冻死在半路上,这又无法统计了。
但就是梁乙埋,也不能考核算一个准确的数字,特别是大顺城之战,有的夏兵贪生怕死,反正逃出来了,索性逃回老家,不愿意参加战斗了。
不过这个估计基本算是准确的,因为梁乙埋手头的伤亡与被俘人数统计是九万两千余人,不过有的逃兵在继续会合,有的逃回西夏,实际伤亡数量接近九万人,但不会超过九万人,与王巨的估计差不多。
而且王巨在那山谷与诸指使会面时,还刻意下了几条军令,不是他对保捷军所说的军令,而是另外三条。
我可以保证赏罚公平,但任何人不得夸大战功,杀民充功,争抢战友与属下之战功,任何人违反一律问斩。就是老窦贪功夸大战功,也要斩。有了这个紧箍咒,所以诸将报功时都小心翼翼的,本来胜得很光彩,多杀一人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因此宁愿少报一点,也不敢多报一点。
这一条王巨也禀报了朝廷。
并且他在知华池县时,就做过类似之举,所以王巨报出来的敌人伤亡,基本是可信的。
余下两条便是除反抗者,不得用任何借口屠杀妇女老幼。这有一个前提,就是不反抗的人,西夏有些人很凶悍的,妇女有麻魁军,还有一些童子军,老人兵。这些人如果反抗,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拿起家伙往自己身上砍,那不叫仁爱,而是叫傻逼。
若是进入敌境作战,若是对方不反抗者,不得以任何理由抄掠对方的财产,不论对方反不反抗,不得以任何借口奸淫妇女。
这是指不反抗的各村寨城镇,如果反抗,那就用不着客气,不仅会用武器杀人,同样也会抄掠财产,并且王巨还明确做了规订,所抄掠的财物,一半充公,一半归将士平均分配。
但这里朝中各个大佬都忽视了一点,敌境,他们以为的敌境就是萌门三岔,根本未想到,这个敌境将是真正的敌境。
不过有的人看了啼笑皆非,包括文彦博都是哭笑不得,这厮怕大伙说闲话,索性将战俘划在伤亡行列,难不成最后问得到多少战俘,也学习李若愚、王克行,战俘啊,只有一百几十人,还让俺释放了。
王巨还真有这个打算,若大的渭原地区,被西夏反复抄掠屠杀,几乎成了死地,王韶开边,说有田近万顷,能开垦的最少也有好几千顷,难道说错了吗?结果这两厮伙同李师中,再胁迫窦舜卿下去核查的结果是一顷六十亩。
这两人敢这么做,王巨为什么不能说没有了战俘?
赵顼也无语啊,这不是笑话,然而再认真想一想,实在是好笑。
当然,他还是很高兴的,九万人哪,这几乎创造了宋对外战争史的记录,如果不是夏军还没有退走,那就是特大的大大捷了。
只是让他不满意地是后面。
议和,王巨在搞什么东东?那张高大上的地图,赵顼看不懂,但也知道现在宋军稳居上风,这时候议什么和哉?
可他不满的地方,却是很多人最满意的地方,连文彦博都罕见地露出笑容,带头说道:“陛下,虽然前方屡屡大捷,大快人心,可敌寇兵力仍占据着优势。而且打到现在,我军伤亡惨重,也给一万多户百姓带来了沉痛的噩耗,如果就此两国罢兵,重修和好,实乃功德无量。”
老大发话了,小弟立忙表态,杨绘道:“一将功成,万骨成枯,虽然前线略有捷报,然陕西路整路百姓民不聊生,为了坚壁清野,整个环庆二州百姓于这塞外寒天,撤离家园,惨不忍睹,又有兵士拷打,酷吏刑讯。早点结束战争,是王巨明智之举。
吕惠卿想抽他的大嘴巴。
因为庆州之战,后方陕西路百姓确实苦逼了。
但战争打响,百姓岂能不苦,关健以前各场战争百姓苦了,前线依然还吃败仗。再说,西夏三十万大军入侵环庆,不打怎么办?难道默视西夏拿下环庆,以后再徐徐拿下整个陕西?
还有呢,他虽然未去陕西,不过也听到一些消息,这次王巨钱用得很多,但最少在对待撤离的环庆二州百姓的安置上,做得还可以的,那来的惨不忍睹。是动用了兵士与胥吏,这也是有原因的,撤下来的百姓良莠不齐,有的不宵之徒趁乱胡作非为,兵士不镇压,胥吏衙役不刑笞怎么办?
这小子简真颠倒黑白哪。
而且这样一说,王巨好象是戴罪立功似的。
不过也好,王巨一直学习苏味道,模棱两可,看看这些人是怎么对你的,以后你还站不站队?
王安石倒是清高公平地说了一句:“虽如此,然而不将西贼击痛,以后还会屡屡入侵,到时候累加起来,百姓更苦,兵士伤亡也更多。”
说怎么打,他是不懂的,但道理还是明白的,不将西夏打痛了,以后还会有的打,死的士兵会更多。而且朝廷要开边河湟了,不将西夏打痛,说不定就演变成两面开战了。
“即便大胜,得陇望蜀,何日能休?”吴充说道。
这又是一种说法,今天打胜了,明天就有胆量反击西夏了,战事还不会结束。事实也是如此,就是西夏被打服了,暂时太平了,马上又用兵河湟了。
但问题的就此议和,宋朝就不用兵河湟了吗?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是什么意思?养归养,但到打的时候,将士得敢打。然而还有一层意思,养三年多兵,就要打上一仗,只有经过实战的考验,三军才能强大,大战来临,手中才能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可用。
为什么三年多时间呢,这是一个虚数,是指根据国家的财力,适度地打一打,其实就是王巨所说的度,中庸。
因此又有了另一句话,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实际这些话虽不同,真正的含义却是一样的。
吴充也等于是深层次有学问的颠倒黑白。
不过王安石并没有再说了,不是他对王巨反感,而是反感王巨的这种用兵方法。太浪费钱财了,如果象王韶那种自力更生的打法,也许还能支持一下。
赵顼感到一种孤独,他转了话题,道:“如果西夏不同意呢。”
王巨在奏报里分析了同意的原因,西夏死了这么多将士,梁乙埋当真不心痛,不怕打到最后,惨败而去?
自己也表达了足够的诚意,连自己万分痛怪的宋吉也释放回去,等于给了足够的台阶,让梁乙埋回去。难道梁乙埋真不知死活,不识大体?
说不定过两天,董毡出兵河西的消息也传到了梁乙埋耳朵里,不回去也要回去了。
因此臣才斗胆与西夏议和。
事实是……反正大家一起颠倒黑白吧。
不过万一梁乙埋就是一个不知死活,不识大体的人呢?
这还真不大好说。
冯京道:“陛下,探报说契丹集腹里兵三十万,勿说三十万,就是十万压境,两面受敌,我朝也危矣了。能支持一场庆州之战,但我朝财力还能再支持一场代州之战或府州之战?因此夏人不想和,也要逼他们和。依臣之计,最好派一使者前去庆州主持。”
“冯京此言有理。”文彦博道。
吕惠卿眼睛一亮,在边上说:“陛下,若此,最好派一得力大臣前往庆州,否则庆州眼下全是一群虎狼之士,未必听从朝廷诏令,万一生变,徒是不美。臣以为,最好派冯公亲自前往。”
冯京怒视,俺与你有仇啊!
文彦博也急了,道:“西府数相贬离,本已空虚,岂能再让冯京离开西府?”
“如此,可以让杨绘前往庆州。”吕惠卿道,这才是他真正的用意。这小子不是好东西,让你去庆州,尝一尝滋味吧。
赵顼又想揉脑袋,然而灵机一动,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哎,于是未等杨绘反应过来便说:“就依吕卿之意,杨卿,你马上准备行装,火速赶往庆州。”
杨绘脸都气白了,庆州一群虎狼之士不怕,可那个倔强小子,自己也怕哪。况且庆州整是那小子的地盘!可赵顼都下旨了,他敢拒绝么,只好站起来说:“臣领旨。”
文彦博略有些痴呆,怎么成了这个节奏,他脑海里转了转说:“陛下,郭逵与韩绛在延州略有不和,老臣之见,西府正好空虚,不如将郭逵召回,以赵卨权知延州。”
这很有深意的,韩绛是什么人哪,王安石变法的哼哈二将,然而郭逵却是韩琦的人,韩琦以前与文彦博不能称为亲密好友,但因为王安石变法,却变成了亲密战友。因此郭逵等于是保守派的人,文彦博一派系的人!他重新进入西府,利于文彦博巩固西府势力。
再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