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暗黑大宋-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工具带来了,这些树木得用斧锯慢慢伐倒,再用杠绳抬回营寨,然后用榔头夯扎于地面下。然而他们是从淮安镇走过来的,等于走完了整条通塞川。
这个通塞川包括部分后来的部分元城川,与整条乔川,严格说淮安镇是终点,萌门三岔便是起点。另外还有一条小道,便是走马城道,据传李靖破吐蕃大捷于此,走马入朝,因此取名为走马城。这个千万千万不要当真,李靖时吐蕃势力才蔓延到大积石山,还没有波及到青海,如何在这里与唐朝激战?
不过这里确实有一座残废的古城堡,离古秦长城只有七八里处,据传这条道便是大秦直道通向盐州的岔道。是真是假搞不清楚了,不过这条道也多荒废了。
因此通寨川盐道是乔川道,西夏大军而来的也是乔川道。过了萌门三岔,这条略有些宽阔的河川大道就开始了收缩,越来越狭小,最后成了真正的山区狭道,西夏在狭道口置了静边寨。
所以这支军队来得比较晚,随后又换下两部进入战斗,虽然带了工具过来,但哪有多少时间伐木筑营栅,况且天也黑了,行动不方便。
还有一个原因,与宋吉一样的想法,便是罔藏逋轻视了宋朝的兵力。勿用罔藏逋派出斥候,实际周边各个情报,西夏斥候早打探好了。包括赵普那五千兵马入驻木瓜堡与惠丁堡,将种古的军队轮换下来。
惠丁堡的宋军是不敢抽了,太远,而且离西谷砦又很近,一旦抽到萌门三岔,夏军可以随时从西谷砦抽调一股兵力将惠丁堡拿下,突破环州这一道链式防线。
能抽的只有木瓜堡那两三千宋兵,不过木瓜堡同样也要派兵留守,那么只能抽调出其中的一部分。从木瓜堡到萌门三岔很近,只有二十五里路。但这是真正的山道!况且中间还有西夏的一个小寨子,略挡一挡,宋军就被挡下来了。
再说,宋朝真有这个主意,那么昨天晚上就会将兵力抽调过来,一是筑堡速度加快,二是加强了这里的防御力量。而非是今天晚上,当真自己这一万多将士是吃醋的?
总之,宋朝还是兵力少了,所以处处捉襟见肘,在这里冒险筑城,无外乎,还是想将西夏人逼退,又少了一条粮道,那么还不乖乖从安疆堡那边退回去。
产生了这个想法,于是也犯了与宋吉一样的错误。
不过与宋吉不同,尽管强攻了那么长时间,罔藏逋还是派了许多人在巡逻值守。
然而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大好的机会。
高敏对姚雄说道:“去将大伙儿叫醒。”
“喏,”姚雄下了城头,这也是早就说好的,说不定还有许多宋军没有睡着,正等着这一刻。
这时,庆州城下战斗也基本结束。王巨带着一万余宋军扑向了业乐镇,杨培带着三千余官兵强人正在打扫战场,抓押战俘,正准备放百姓出来,配合宋军于野外抓捕正在乱窜逃亡的余下西夏逃兵。
章楶在城头上思考……
周永清才刚刚率领手下走完了这道无比艰难的山路。
这也说明了地形的重要,虽是位于边境,不过王巨与章楶都不是很熟悉,所以制订的策略比较模糊,只是让几名熟悉当地道路的强人进入军中担任向导,余下的任由周永清发挥了。
周永清说道:“大家小息一会,喝一点酒。”
砍柴不怕磨刀功,为了爬过这段山路,严重地消耗了大家的体力,因此周永清让大家息一会,再喝一点木瓜堡准备的烧酒,暖暖身体。
几千兵马一起坐在冰雪地里,喘着粗气,一边喝了几口酒。
周永清又让斥候去前方打探,这里离前线不远了,一会儿斥候返回将情报禀报。
“不错的消息,出发。”周永清道。
三军又匆匆向萌门三岔冲去。
刚才那一战,高敏部下阵亡了八百多人,三百多人重伤,退出战斗。不过西夏同样伤亡了两三千人。
兵力对比,宋军九千多人,西夏能战斗的不过一万两千人,八比十。
体力消耗,高敏手下还能战斗的所有将士,体力都消耗得差不多了,不过周永清带来的八千兵士都是生力军,虽然这一路走来,消耗了一部分力气,然而问题不大。西夏那边几乎所有将士都参与了攻城战斗,同样消耗严重。
清醒度对比,虽然罔藏逋派出大量士兵巡逻,可余下的夏军全部进入了梦乡。宋军这边高敏部下有一些人很困乏,好几十个小时未能得到很好休息了。不过周永清部下八千兵士皆睡了一整天。
防备对比,一个有心,甚至几天前就做好了这场战斗的心理准备,一个是无心。
只有几里路,周永清率领着大军眨眼就扑了过来。
巡逻的夏军立即吹响了号角。
罔藏逋立即被惊醒,他表示不解,那来的宋军?不但他不解,所有三军都感到不解。都猜到宋军多是从木瓜堡那边扑过来的,但兵力不对,木瓜堡那边那来的这么多兵力?
不过就在周永清杀到他们军营时,罔藏逋已清醒过来,并且迅速穿戴好,走出了营帐,开始指挥。
“打开城门。”高敏说道。
王巨也提前准备了两个门,并且是能组合安装的铁门,虽不大,不过也能算是门吧。但为了防止敌人撞倒,白天后面全部堵上泥袋,但在刚才高敏又悄悄让士兵将泥袋搬走。
门虽小,但至少能让宋军杀出去。
因为提前巡逻的夏兵做了报警,西夏三军几乎都起来了。
可起来还不行的,得集结成阵型。
罔藏逋一边不解一边匆匆下令。
可是周永清已经率领三军冲入他们的大营里,如果营栅建设完备,周永清这一战还会遇到极大的困难。然而这个悲催的栅墙……
因此罔藏逋虽然派出许多士兵巡逻,也提前报了警,但给他们的缓冲时间仍然很短。
还有一个不利之处,如果睡眠不充足,并且在经过剧烈运动之后,那么每个人起来后,都会感到四肢无力。这也是为什么罔藏逋最后下令三军休息,打算明天早上进攻的原因,若是没有周永清大军到来,那时候攻城,宋军会十分地危险,不但这个冰堡丢掉了,甚至三军会覆没。
然而罔藏逋做梦也没有想到,他说的话,反而落在自己大军身上。
现在整个夏军九成兵士身上乏力,并且又没有各自组织好,一开始大伙还在诸将带领下努力集结着,然而随着宋军冲进来,不久就陷入了各自为战。
高敏部下的进攻,可能是一个笑话,但在这种状况下就不是一个笑话。
虽然这一千多名宋军休力透支更严重,不过士气依然很旺盛,有救了,立下大功了。他们发起的进攻,等于无形中又进一步动摇了夏军的军心。
战斗只僵持了一会儿,随着无数战士倒下,或受伤的惨叫着,西夏人的老毛病又再次发作,那就是虽硬,但不够坚,不够久,许多士兵看到局势不妙,拨腿就向后方逃跑。几里外,同时也爆发了一场战斗。听到这边的号角声,那一营宋军同时翻过了寨墙,杀向正在睡梦中的夏军。守寨的夏军立即吹号角报警,然而罔藏逋现在那有心思管他们死活?
“败了,罔将军,快撤吧。”罔藏逋手下亲卫劝说道。
“不能撤啊。”
“大家都在逃跑,打不下去了,而且宋朝人用兵神出鬼没,每次都仿佛神兵天降一般,没办法打了,非战之罪啊。”那亲卫又急切地说。
因为宋军眼看就要杀入中营了,离他们这边只有几十步远。
“非战之罪哪,”罔藏逋喃喃道,他也能算是一员勇将吧,否则仁多零丁都不会让他前来夺回萌门三岔,可现在不逃怎么办呢?他看着自己部下一个个倒在血泊中,双眼似乎要喷火,可最终无奈地上了战马,向乔川方向逃去。
他这一逃,余下的夏军再无士气反抗,整个向东败退下去。要命的是他们这一行,还带来了许多战马,大部分人来不及上战马,就被宋军杀死或者逃走了。此时军中至少留下了三千匹战马。
更要命的是周永清带来的多是边区弓箭手,其中有不少是蕃人。他们虽不是骑兵,但许多人会骑马。
会骑马就足够了,这种情况下又何必要求有多高的骑术,甚至还能在马上战斗呢?
周永清立即下令,让会骑马的士兵翻身上马,由他亲自带领着,追击下去。余下的将士则是交给了高敏,继续抓捕或击毙极少数在负隅顽抗的夏军,以及打扫战场。
一路追杀,差一点快追到了西谷砦下,周永清没有盲目冲动。与王巨那边不同,他追来的兵力太少了,而且淮安镇囤积着重兵,离西谷砦也远比淮安镇离业乐镇更近。并且似乎西谷砦那边的敌人也被惊动了,亮起火把,又借助晨风,听到那边传来人喊马叫的声音,不可能奇袭了。再说天光也渐渐开始亮了。
周永清这才下令停止追击,率领三军,押着在半路上抓捕的战俘返回去。萌门三岔一战,宋朝投入的兵力是一万两千八百人。西夏投入的兵力是一万五千五百余人。宋朝多出的两千兵力乃是赵普的狙击兵力,那也要计算的。西夏多出的五百多兵力就是那个小寨子的兵力。
宋军伤亡了近三千人,但西夏伤亡的数量与战俘达到了一万一千多人,差一点三军全部覆没。
但在这个死亡的夜晚,死亡的乐章还没有结束。这边周永清下令会骑兵的将士上马追击,业乐镇那边的战斗也开始打响。
第519章天上(上)
宋军飞快的前进,不快不行哪。宋军在向业乐镇前进,大半西夏逃兵也顺着大路在向业乐镇逃跑。
如果让他们先到业乐镇,业乐镇的夏军就有备了。
实际这几场局部战争,为了使兵力悬差不大,王巨几乎绞尽脑汁,但效果也同样明显,因为兵力差不多,甚至有时还占据着绝对优势,又都是夏军意想不到的袭击,还是夜袭,所以能让敌人迅速溃败。另外一个好处,便是会产生大量杀伤。
后者往往许多人都忽视,有一个例子,宋辽满城之战与雁门关之战。满城之战,双方兵力差距不大,辽军又让宋军逼入西山,失去了骑兵优势,结果惨败。
雁门之战,先是潘美用步兵方阵挡住十万辽军,杨业率领少量骑兵从后方杀出,斩杀驸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这是杨业的成名之战。让后人忽视的便是潘美之功,潘美手中全是步兵,而且兵力少,但用了步兵方阵,以少敌多,在野外生生挡住了十万辽军的进攻,这才给了杨业扬名立腕的机会。但这一战实际杀伤的辽军并不及满城之战多,为何,一是兵力悬差大,二多是步兵,速度慢,往往败则是全军覆没,甚至是真正的全军覆没,一个都不留,然而胜则不能大胜。
但这几次局部战争,西夏损失惨重,一是地形,几场战役都因为地形拘束了敌人的骑兵优势,也拘束了敌人逃跑的便利,况且这几场大捷中敌人的骑兵数量本来就不多。二就是数量,数量悬差不大,又是意想不到的夜袭,因此迅速形成大规模的杀伤。逃不掉的只好投降了。
然而地形也重要,就象昨天黎明时的大顺城之战,西营几乎全军覆没了,东营却有许多夏军逃出生天。或者说萌门三岔的战役,打到那份上,还有许多夏军逃走了。
这是无奈的事。
因此宋军在路上看到许多正在逃跑的夏兵,这些夏兵也看到了他们,吓得连忙向道路边上的山区逃跑。敢情以为宋军追过来是抓捕他们的。
这能逃么?往山区里一逃,地形又不熟,马上宋军就卡在他们前方了,如果业乐镇战事结束,他们还找不到正确的道路,还是要等着宋军抓捕吧。
后面王巨带着少量骑兵还没有到来呢,结果路上的西夏逃兵就逃得一干二净了。
眼看要接近业乐镇了,也看不到敌人的逃兵了,王巨与王君万同时松了一口气。庆州城下的好事是甭指望了,但敌人有备与无备终是两样的。难道有备就不战了吗?那得多影响士气哪?可那样一战,伤亡会很惨重的。
王巨让三军停下。
他与王君万、曲珍以及赵隆来到前面,用望远镜看着对岸。
对岸一万五千名夏军也将业乐镇围住,这个无关紧要,业乐镇这边的兵力还算少的,仁多零丁在东谷砦与五交镇都布置了两万大军,另外还有西谷砦下的一万余兵力,不过分走五千兵力去了萌门三岔,同时在淮安镇城下似乎还有近三万兵力。
反正西夏兵力足够多!
王巨看的是大营,这一回不要指望有侥幸了,在这里的西夏大军扎下了重重大营,包括栅墙,虽未置拒马,但在栅墙前挖了一条壕沟,不算太深,但能起到拖延宋军攻寨速度的作用。
而且营帐与栅墙之间留下一个空档,又有一队队士兵不停地巡逻。营帐与营帐之间也隔着标准的距离,这样能防火也能防止敌人的火攻。另外大营里还建了几个塔楼,可以眺望远方。
“这里的敌人不大好解决哪。”王君万说道。
“君万,你还能指望都象庆州城下那样?”王巨笑了笑。
其实不但业乐镇这里,其他地方都一样,就是庆州,原本也没有指望那么轻松的击败夏军的。实际只要拖上一天,明天宋吉同样也将营栅结好了。
不管营栅如何,这一仗也要打的,权当是为未来大会战做一次演习。
王巨扭头看了看赵隆与曲珍,将望远镜递给他们说:“你们看一看。”
两人看了看。
王巨又说:“赵隆,你挑选几个人,从这边绕道过去,借助那个坡咀一片林子的掩护,绕到敌人后方,在第二个栅门前方有一个小村庄,村庄有二十几栋宅子,再借助这些宅子掩护,摸到那个栅门,将守卫栅门的哨兵击毙。曲珍,你带着前行,也随后潜行,当赵隆夺下栅门时,你立即率领前行,将这个栅门控制住。”
“喏。”两人答道,随即下去。
这是有意让两人立功的,但王君万也犯不着与这两个小家伙去争功。
“君万,你立即集结三军,听我号令,当曲珍前行进入栅门后,你们立即从哪里冲进敌营。”
“行。”
王巨继续监注着曲赵一行。
两人带着几营保捷军悄无声息地从右岸继续向前狂奔,随后来到王巨所说的那个坡咀处,又让前行军停下,曲珍对大伙说了几句话,声音低,而且也离王巨有一段距离,王巨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大约在叮嘱与激励。
随后王巨在望远镜中就看到赵隆带着二十几名兵士趟过了冰河,迅速潜入到那个空无一人的村庄的阴影里。
王巨就看不到了,他将望远镜转向了敌营。
敌营栅门前几十个哨兵持着直剑在警戒着,只是天气寒冷,在他们前面不得不生起一团篝火。这是有利的一面,毕竟他们在亮处,而曲赵二人却隐在暗处。
不过这时来了一队巡逻的夏兵,大约与其中一个哨兵认识,他们停下,相互在说着话。
王巨蹙了蹙眉头。
赵隆此时伏在一个茅屋后面,不过这些房屋多拆得差不多了,木料拆下,茅草搬走,只剩下一面面泥墙。并且泥墙因为拆的时候太用力了,以致出现几道裂隙。
他正伏在一道裂隙处看着栅门,看那伙巡逻的士兵停下说话,也不由地蹙了蹙眉头。
因此耽搁了足足近半刻钟,也就是足足超过了十分钟,
这个时间有点长了,让王巨担心赵隆与曲珍会产生冲动。
等待虽然让人感到焦急,不过时间还来得及。
但好在赵隆一直忍住了,王巨又用望远镜看着,曲珍与前行营的保捷军也潜行来到那个村庄上,然后一个个趴在地上。其实真的很冷,特别是这黎明时刻,趴在地上,冷气逼人心脾,这一刻的等候无疑是一种煎熬。
然而好在刚才庆州一战比较顺利,给了大家信心与勇气,要知道以前这些保捷军除了不停地训练外,至少九成半的兵士手中兵器还未沾过敌人的鲜血,所以才出现一边战斗一边有一半人在呕吐的情形。
那伙巡哨的士兵终于走了,还得要等。
一会儿,那群士兵走过了营帐的转角,王巨就看到赵隆扑了出来。
当然,这一回就不能指望再有好事了,实际上接下来的战斗,王巨还打算用夜袭战术,但不是夜袭,而叫“夜惊”。
那伙哨兵立即就看到赵隆一行,其中一人立即冲响号角,其他人则举起了手中的弓箭。
赵隆猫着腰带着手下继续向栅门冲。
那伙哨兵手中的箭已经飞射出去,王巨在望远镜里看到有几名宋兵被射倒,但赵隆用提刀拨打掉两支飞向他的箭矢,大吼一声,已经冲到他们的面前。
同时曲珍也带着手下杀了出来,因为刚才的耽搁,两者离得很近。
那伙哨兵也在反抗,不过赵隆真的很凶悍,提刀在他手中舞成了一道道刀光,连连击毙了七八个敌人,强行杀到栅门前,一面用提刀挥舞着保护着自己,一面用手打开栅门的门栓。
“这小子真不错,”王君万也在观看,心中赞了一句,然后说道:“冲。”
实际西夏大营是顺着延庆水,三面将业乐镇包围着,但为了最大限度杀伤敌人,主攻的方向选择的是北营,也就是西夏后营。因此王君万必须率领三军还有滑行一段距离,这才能抄到敌人后方。但好在滑行的速度快,这个距离并不会耽搁多长时间。
王巨没有动,不可能真的每次他都会冲锋陷阵,那成了什么?说不定以后也能冲一冲,但主要还是为了鼓舞士气,而非是杀伤多少敌人。他继续看着。
栅门终于让赵隆打开了,曲珍带着前行也涌了过去。但刚才那伙巡逻的士兵也返回头,一边用号角警告,一面与曲珍的部下战斗着。同时塔楼上的夏军同时也在吹号角。
随着这一声声凄厉的号角声,整个夏军大营开始骚动。
但这种情况是王巨早就预料到的,他关心的是那道栅门。
那伙巡逻的士兵在两员虎将的反击下,迅速被击溃,但又有一个将领打扮的夏人,带着一群兵士杀了过来。
两群人在惨战着,夏人越来越多,但赵隆与曲珍死死地将栅门守住。
这一刻,有许多宋兵倒下。然而时间也并不长,王君万率领三军放下滑板,已经冲上了岸。
“走。”王巨放下望远镜,骑马往前冲了冲,带着手下趟过冰面,来到敌人大营后面的一座土山上,但他没有杀入敌营,而是站在这个土山上用鼓号指挥着三军。
因此上了坡顶后,继续用望远镜看着,王君万已经杀入敌营,不过夏军也开始了集结。
然而宋军还是占据着优势的,一是士气,二是有组织,敌人虽在集结,可在这个黑夜里,多少有些慌乱,三是宋军头脑更清醒。
还有呢,王巨用望远镜看了看业乐镇,不由地又皱了皱眉头,因为业乐镇仍然很安静。
在夏军强攻美利堡时,宋军进行了一系列的转移与换防,王巨让似乎更能打的李克忠换下了顾永平。毕竟业乐镇离主战场更近,随着大会战即将到来,得要求主战场附近的每一处兵力最后都要发挥出作用,包括业乐镇。
但这时李克忠确实产生了误判,赵隆在厮杀时,城头上的宋军还没有注意,随着曲珍率领前行军杀入敌营,城头上的宋军已经匆匆忙忙向李克忠禀报了。李克忠听后,连忙爬起来,来到城头,因为这次攻打业乐镇并不在计划之中,所以他还在观察与判断。所以王巨看到业乐镇仍然静悄悄一片。
当时制订计划时,王君万与刘昌祚意思是更大胆一点,比如象今天晚上,如果周永清得手,那么就一路追到西谷砦,再让西谷砦宋军杀出来。这边王巨一路进攻业乐镇,再挟借着胜利之势,卷向五交镇,与种谊、种古里应外合,击垮五交镇的夏军。虽然西夏兵力多,但因为他们是分成了若干区域,在每一片区域里所占的兵力优势不大。甚至可以与燕达配合,最后索性攻向仁多零丁的主力军队,一下子就将夏军的左翼会部击败。
但王巨最终没有同意,这样依然会产生许多风险,王巨最不想的就是带着风险去战。特别是各军的配合,未必有那么完美。眼下李克忠的表现,似乎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李克忠在迟疑,却给了西夏更多的集结时间,王巨不得不用望远镜看着战场,然后用号角指挥着。
这时李克忠才清醒过来,说道:“立即下令集结三军。”
然而这个集结三军,也要一会儿的。
城中在集结,城外继续在酣战。
王巨无语地看了一眼业乐镇,继续盯着战场,应当来说,宋军还是占据着优势的。而且也不能忽视王巨的作用,尽管所有人都高估了他的军事能力,他自己却低估了自己的军事能力。其实最准确的定位就是现在王巨抛开金手指,也能达到了铁级指挥者的水准,甚至可能比郭逵还要强一点,比仁多零丁并不逊色多少。
而且他手中有望远镜,更能清晰地看到战场,因此在他指挥下,宋军优势在渐渐扩大,至少一直压着夏军,没有让他们形成一个完整的阵型。
晨风吹起,凉气逼人,不过在这份寒意里略有那么一丝清新的气息,其实春天离这个边陲也不远了。
天空中的启明星也明亮起来,穿过浓浓的墨色,将宝石般的身影笼射在人间。
酣战在继续,宋军渐渐已经撕开了整个西夏的北营。这时业乐镇的宋军才姗姗来迟地打开城门,再不出来,李克忠好抱着行李回家养老去了。
第520章天上(下)
仁多零丁在中军大帐面如土色。自开战以来,损失主要是二梁那边的,仁多零丁部下损失并不重,无外乎就是强攻雪泥堡,折了不少兵马,但拿下了雪泥堡,还击毙了宋军主将。
所以仁多零丁在军中威信一时无两,然而没有想到该死的宋人,终于对他下手了。
这两边的消息简直是两个噩耗。
现在损失了多少兵马,还无法统计。但相信会是一个让人很肉痛的数字。
并且他还要阻止局势的恶化。
萌门三岔那边不要想了,宋朝派出一万多兵马,这个仁多零丁不大相信,大约是罔藏逋遮丑夸大了宋军的数量。但相信兵力不会少,否则不会那么快就击溃了罔藏逋一万五千名大军,甚至逃跑时都不敢利用后方的那个小寨子挡一挡,连带着小寨子与几个哨所的将士,也一起逃向了西谷砦。
这个猜测离真相不远了。
那么多宋朝官兵,相信他们也抓了不少战俘,这些战俘也是劳力,况且周边还有一些空虚的小寨子,寨子里有百姓,他们也是劳力。等到自己发出大军时,不要说那两面冰墙,就是真正的城墙,也筑得差不多。况且面临着南面来的强敌,自己那可能分出大军去进行第二次反攻?
通塞川道彻底中断!
这是仁多零丁做出的第一个判断。
第二个判断,也是仁多零丁最担心的。
据前方来报,说是宋朝不知派出多少军队,尽管业乐城夜袭战术不是太成功,自己手下也及时组织起来,然而寡不敌众,最后在宋军里应外合之下,三军溃败。
这也是夸张的说法。
估计宋朝派来的兵力不会比业乐城的兵力多,甚至还少一点,否则不用等城中宋军杀出,更不可能僵持了一个多时辰后,三军这才崩溃。
因此宋朝派来的兵力可能在一万人左右,甚至一万人多点,但不会多上多少。然而这支宋军是从庆州城来的,这说明了昨天夜里,宋吉那两万兵士已经被彻底击败了,甚至快接近了全军覆没。
然而宋军此时又汇集了业乐城中的宋军,实际兵力并没有因为伤亡而减少,而是在增加中,又是挟借大胜之威,并且又有那个古怪的滑板之速度,那么草草地休息一会儿,吃一个早饭,说不定就会再次进攻五交镇。
五交镇自己布置了两万大军,然而五交镇中还有一支宋军,在五交镇的后方便是环州城与安塞寨,哪里又有种古的兵力,如果昨天晚上,他们从小道穿插过来,那么宋人又能取得局部战场上的绝对兵力优势。到时三支军队一起出动,左右夹攻外加里应外合,五交镇的夏军危矣!
这还不算严重的后果,如果五交镇战役结束后,三支宋军聚集,继续扑向淮安镇,与燕达再来一个里应外合,自己这支军队都会凶多吉少。与兵力无关,自己兵力虽然到时可能略占优势,但士气却不同了。
业乐镇败了就败了,但五交镇不能失。否则几十万夏军可能让宋军一口口就吃掉了……想到这里,他不由地打了一个冷战。
于是他立即派出五千兵马支援业乐镇。
实际打到这份上,加上西夏军队散开,兵力已经不那么充足了。
五千兵马立即火速赶向五交镇。
仁多零丁又继续思考。
现在整个儿让他感到不对劲,庆州从哪儿多出近万宋军的,还有木瓜堡哪里又从哪儿冒出来的那么多宋军的?往后去,宋朝还能冒出多少神兵天降?
这一仗不能再打下去了。
梁氏发起这一战的心情他能理解,一是想报私仇报国仇,私仇是夫仇,国仇是丢失绥州的耻辱,二是想树立她的权威,三是以为天寨地冻,宋朝无备,四是以为有契丹人在后面支持。
契丹人如果真出兵,那也许真管用了。可是契丹人只是一个口头上的承诺,也许会出兵吧,那也要看到宋朝大败,他们才能出兵。不共同出兵,那么宋朝就可以集中力量对付西夏。
这才是问题所在。
但梁氏往好处上想,因此几乎倾全国的力量发起这场战役,如果这次大败,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如今明智的做法便是立即撤退,至少保存了大部分主力,至于这一战所带来的损失,那以后慢慢恢复了。
可是仁多零丁不敢说,都哆腊讹被斩,让许多将领心寒了。为何?无外乎就是梁乙埋推卸责任。但这一战自己有没有责任?怎能没有!
罔藏逋产生误判,但这个误判自己也认可的,这才将罔藏逋的信交给梁乙埋,并且还是用快马交的,说不定宋吉那边失误,也与这封信有关。
现在又折了那么多兵马,梁乙埋无法下台了,自己再劝说他撤军,梁乙埋会怎么想?自己十成会落得都哆腊讹的下场。
想到这里,他不敢说了,因此将情况禀报给了梁乙埋,但在一些有自己失误关健之处,做了淡化处理。
自保吧!
…………
太阳居然出来了,这表明着天气在转好。
但这个无所谓了,除非来一个突然天气,气温能平均升高到摄氏五度以上,那样萌门三岔那边才会出现麻烦。否则无论未来天气怎么好,都不会对萌门三岔构成危险。
可是大家气氛有些压抑,王君万直接就在喝斥:“李将军,为什么耽搁了那么久?”
李克忠在此战中犯下了严重错误,最后出来了,可出来得太晚,虽然西夏人一直未能组织起一道完整的阵型,但许多局部战场却成功地集结起来。所以两军夹击,生生杀了大半个时辰,才击溃夏军。但若是早上一刻钟,夏军便不会有那么多人成功集结到一起,而且他们刚刚起来,睡眼惺忪,整个大脑还没有清醒过来,那么对宋军更有利。
实际因为李克忠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