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暗黑大宋-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奇袭,再拖一拖,天就亮了。只要敌人略有所防备,就无法攻城了。

“天空在落雪,估计天亮得会晚一点,可能五更末以后才会天亮。若是行军速度快,从这里一个半时辰,就可以抵达白豹城下,应当还来得及。”刘阒从怀中掏出一个沙漏,看了看说道。

所以刘阒在一路上不停地催促,连几个摔伤的士兵也将他们丢下,打算天亮后再去寻找他们。

不过王巨说得也很模糊,这得有好几个前提,一是要延州的官兵能够提前抵达,二是延州的兵力要足够多。所以能成则好,不能成也无所谓,首先的目标还是大顺城前的两营夏兵。

“不过我手下不熟悉这段道路。”

延州官兵不熟悉,可是刘阒手下有官兵熟悉,刘阒便看着赵余庆,可他眉头略略皱了皱。赵余庆是熟悉这里的道路,不过刘阒很不放心哪。

这时,刘绍能站了出来说:“几位将军,不如交给末将吧,末将少年时经常出外狩猎,对保安军周边的诸县,包括西夏的边界地形都很了解。”

刘阒狐疑地看着高永能。

高永能只好看着景思立,景思立说道:“刘绍能武功出众,当可胜任。”

“那么刘绍能接令,某分给你七千兵马,立即去白豹城,你可有把握完成任务?”

“高将军,放心,末将定不负诸公寄望。”

于是两人立即分兵。

随后两部各自扑向不同的目标。

大顺城中,大伙同样在大眼瞪小眼。这两天,窦舜卿忽然下达了一个奇怪无比的命令,让三军上下天一黑立即休息,到四更就立即起来披挂整齐,随时准备战斗。

大家一起不解,战斗就战斗吧,可怎么战斗啊?

东面是两万夏军,西面是两万夏军,并且还有两面冰墙……好吧,今天似乎抽走了数千兵马。但就是这样,无论那一边,也不容易拿下来的。莫要小看了这两面冰墙,如果强攻,那么攻防之势则变成对西夏人有利了,就是这两面冰墙,也会夺走无数宋朝官兵的性命。或者说想借五更时光再来一个夜袭,那可能吗?

不过军令如山,大伙敢怒不敢言,只好听从命令。好在昨天虽披挂整齐,窦舜卿并没有下令出兵。

今天下半夜四更时分,大伙再次被各营都头叫醒。

然后立即梳洗披挂,不过好在仅是披挂,各自仍呆在屋子里,下半夜四更时分,天气又有变,真冷啊。

这时高永能与刘阒正在分兵马。

林广走到各营视查,有一名士兵便奇怪地问:“林将军,我们当真准备战斗哪?”

林广点点头,然后答了一句:“但不一定就在今天。”

具体那一天,因为大顺城被包围,所在窦舜卿与林广也不大清楚,可能就在这几天,所以每天晚上都要准备好战斗。不过这种辰光随着王巨进了庆州城后,便立即改变。

“可怎么战斗?”

“你多嘴了,”林广说了一句,那名士兵吐了吐舌头不敢再问。

不过林广又补充了一句:“这两天我知道你们心中有很多疑问,但并不是你们所想的那样战斗。”

林广说完,就上了城头。

城头上窦舜卿正在用望远镜眺望着远方。林广问:“窦公,今天晚上我军会不会出现?”

“不好说,但我感觉到很可能会出现,你看这雪。”

不仅仅是月黑风高,而且飘着雪花,再加上寒冷的天气,还有什么比这种天气里发动夜袭战更有利的?

“窦公,若此,可与李朔雪夜袭蔡州相媲美。”林广开着玩笑说。

似乎差不多吧,但就个体战斗还不如那一战。首先吴元济手下是淮西兵,一支战斗力可能远胜过夏军的久战之兵,否则唐朝不可能平了四年都没有灭掉。李朔孤军入蔡,不成功便成仁,危险性就不及之。

其次那个雪夜风雪大作,旌旗为之破裂,唐军人马冻死者相望于道,说明那是一个极度寒冷的天气,正是因为这个极端恶劣天气,李朔才做出那样的冒险行军。这是李朔看到那个极端天气所做出的突然决定,否则不会冻死那么多人马。毕竟人在运动当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相信略有准备,至少不会出现那种惨象。当然,唐军连准备的时间都没有,吴元济就更不会防备了。非象现在,提前好几天就在准备着这场行动,有条件的穿着小棉袄与皮袄,没有条件的也加了一件御寒的厚衣服。因此残酷性也不及之。

但放在整场大战役来说,肯定胜过了那一战。毕竟这是三十万的夏军,仅是各个军队的行军路线,就会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更不要说各种阴谋阳谋,斗智斗勇。

而且王巨也不喜欢冒险式的战术,高敏那一行,几乎就是王巨所能忍受的极限了。

这可能与第一次大顺城之战时差一点被西夏人翻盘,所带来的影响。

如果打一个比喻,王韶用兵颇似李靖,王巨与章楶用兵却颇似李绩。

很难说两者的优劣,后者看似更稳妥,但比较绕脑子,实际呢,也不稳妥,那可能做到算无遗类?前者看似冒险,但需要有抓住战机的能力,同样需要有高超的智慧。

这非是窦舜卿与林广所能想到的了。

两人继续说着话。

忽然窦舜卿说道:“你看,是不是他们来了?”

林广接过望远镜,看着西方,天很空,雪花翻舞,更看得不清楚。北风吹来,林广不由地打了一个冷战,不过他仔细看去,终于在地平上看到一团黑影在隐隐向这边移动着……

第508章逆转(中)

几个哨兵无精打彩地在聊着天。

自从昨天早晨姚麟再次成功突围,梁乙埋向所有三军都下达了一条命令,不论谁值守,如有松懈,立斩不饶。特别是值夜哨的。

因此夏军各个大营的哨兵夜里都不敢打盹了。

不能打盹,那就聊天吧。

金汤城那边的物资现在都在向白豹城运输了,不过大顺城这边依然带来大量的物资,包括粮草武器。一时半会,梁乙埋也带不走。只好慢慢地让后方将士向前线搬。

现在大顺城这边还有不少,特别是草料。西夏这次骑兵比例不高,但也占到三分之一以上。

十万余匹战马消耗的草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因此大顺城这四万军队,这几天时常向前线运输粮草物资,好在这个前线就是荔原堡与柔远寨,皆离得不远,早上去,晚上回来。但大顺城卡在中间了,所以只好分两步走,大顺城后方的兵士将物资从山道上慢慢转移到大顺城东侧的夏军大营。再由东大营的夏兵运到前线。

这些哨兵没有去前线,不过从东大营士兵哪里听到许多前线的传言。

这些消息喜忧参半。

喜的就是三军会师,忧的则很多了,包括安疆堡下的那场失利,以及柔远寨古怪的攻防战,荔原堡那边的攻防战同样损失惨重。

“宋军还真顽强啊。”

这就是几个哨兵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这个评价有两层意思,一是赞赏,二是说宋军在负隅顽抗。

无他,兵力悬差太大,随着战争进入白热化,宋朝暴露了更多兵力让西夏人得知,但即便如此,据他们所掌握的情报,环州路加上强人,不过四万余人,当然,这些强人也不能算是乌合之众,若那样,西夏岂不更是乌合之众?另外还有长安可能援助了一万余官兵。泾原路援助了五千官兵。

至于延州,最后也得知了,援助了可怜的一千余人,还是散兵余勇,可能李复圭走了,但因为白玉的撕逼,延州两个大佬仍在愤怒中,所以才援助了这点好笑的兵力。

也就是整个环州二州的兵力不会超过六万人,少则可能只有五万出头。

而西夏却拥有三十万大军。

虽然可能这个悬差足以能完成以少胜多的战役了,但宋军能打出以少胜多之战?

这一刻,几乎所有西夏人都忘记了潘美平南汉之战,那个兵力可能悬差在二十倍到三十倍之间!

也忘记了唐河之战与徐河之战,宋辽的兵力悬差几乎是一比三,宋军是一,辽国是三,而且辽国主将还是辽国的战神耶律休哥。

或者那个太遥远了,但府麟路之战中的数次战役呢,如两次兔毛川之战,麟州城保卫战,三松岭之战,一系列战役,差一点将李元昊所带来的十万兵马干掉了一半。

而且现在西夏人也不是三十万了,前前后后已经折了有两万多人。如果换成宋朝出现这么重伤亡,那么古怪的、软弱的还又是最输不起的宋朝,还不知得引起多大的震荡。

不过三十万,确实也让人无语。

至少表面上来看,以这个兵力的悬差,早晚也得将宋军磨死。

“下去烤烤火吧。”有一名哨兵说道。

站在冰墙上,西北风又烈,而这时恰恰是一天当中最冷的时光。几个哨兵冻得直哆嗦。烤个火不打盹,应当没有关系吧。

于是几人从台阶上准备下去,忽然其中一人惊恐地看着远方,说道:“那是什么?”

大家顺着他的眼光看去,此时主力部队已经深入到庆州各处,此时只有两万夏兵,厚度远不及当初了。不过就是两万多兵马,加上物资,还是绵延了一里多地。

虽然不算远,可是夜色如墨,雪花飞舞,妨碍了视线,大家只能勉强看到大营另一侧。

所以一万来宋军眼看就要摸到了夏军大营,站在这边,看上去依然只是一团团模糊的黑影。

有的哨兵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己看花了。

不过有一名眼力好的士兵终于尖叫起来:“有敌人,敌袭。”

然后吹响了号角。

不过他吹得太迟了,宋军已经杀入敌营。

景思立虽然在去年保安军之战中表现不大好,但也算是一员虎将。更不要说高永能与刘阒二人了。论战力,高刘二人绝对能排在现在宋朝诸多将领中的前三十位。甚至能在西夏排进前十位。

至于王文谅,那就划划水吧。不过还有一个人,归娘浪埋,他的战斗力也不高,不过他所带来部下总体实力却是最强的,不仅全是蕃兵,而且骑兵占了大半以上。

几名虎将带着一万多宋军如狼似虎扑入睡得正香的夏军大营。

他们身先士卒,在他们带领下一万多名宋军挑开一个又一个营帐斩杀着敌人。

一时间整个夏军西营响起一片惨叫声,喊杀声。

“出击。”窦舜卿说道。

随着令下,大顺城水寨的城门打开。

得从这道城门出来,速度才能快。否则从北城出来,还要从迷宫里绕。而且西夏人建起这道冰墙,主要就是防止宋军借助滑板,迅速扑入夏营。

因此南侧高坡营地上却没有建冰墙,再说建了,运输物资也不方便。

所以从水寨城门出来,不但速度快,也能迅速杀入敌营。

林广同样也率领着他的部下出动了,不过他们目标并不在西营,而在那条山道上。

其实不用窦舜卿配合,西边敌营的夏兵也丧失士气了,谁料到在这个雪夜,并且在后方,居然有庞大的宋军杀到。随着大顺城的数千宋军扑了进去,整个西营一片混乱,只有极少数人还在顽强奋战着,九成以上的夏兵只顾着逃命了。

还是有办法逃的。

最安全的路线就是马上逃到两边山岭上,再向金汤城逃跑。但有几个前提,千万不要顺着这条平川逃跑,随着战场一面倒,两部带来的骑兵开始游离出来,专门击杀逃亡的夏兵。第二个前提千万不要因为害怕,迷失了方向,否则最后未必能逃跑宋军的抓捕,他们的后方可没有梁永能的七八万军队。第三个前提,得及上穿好了衣服再逃跑,否则还没有逃到金汤城,说不定就冻死于半路上。

不过选择向金汤城方向逃亡的士兵并不多,那个多远了,哪里有向东营逃跑近,况且东营的东边则是几十万西夏的主力军队。

选择这一方向逃跑的夏兵最多,然而让他们悲惨的结局来了,那边正好有林广率领着军队,在守候着呢。

还有极少数向白豹城方向逃跑,那个方向前景同样很不乐观。

但多数人是盲目地逃跑,还想往哪儿跑,能逃出去就是好的了。

最悲惨的是西营主将乃是赏哆结逋,一个忠于梁氏的贵族,所以让梁乙埋置在西营看守大顺城。但他实际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正睡得迷迷糊糊的,就被亲兵叫醒。等他完全清醒了,整个西营已经失去了控制。他见势不妙,立即向西逃跑。结果被景思立一名部下当场击杀。

不过因为他未来得及穿铠甲,这名击杀他的宋兵以为只杀死了一个普通夏兵,并没有太在意,一脚将他的尸体踢走,继续向前厮杀。就是死了,都死得默默无闻。

主将看不到,都在逃,最后连那点少得可怜的勇敢将士,也失去了继续打下去的信心。

高永能看到火候差不多了,大声喊道:“投降不杀。”

投降也未必是一条好出路,且看柔远寨上的那些战俘吧。但不投降,又怎么办?大半人还在继续试图逃命,不过余下的夏兵个个伏在地上,开始成片成片地投降。

山道上的战斗也在打响。

东营那边看到西营出了事,立即分兵来救援。不过刚刚进入山道,便被一阵阵箭雨射倒了一大片将士。

无论他们怎么进攻,宋军就借助着地形之利,居高临下,轮流放箭,一次次将他们又打退下去。不过林广又分了一营官兵与少量强人,让他们到西边的山道上,将那些逃过来的夏兵也射回去。

刚刚与林广说话的那名胆大士兵一边射箭,一边兴奋地对林广说道:“原来是这样的战斗呀,难怪林将军你说,不是我们所想的战斗。”

这样战斗好啊,多来几次吧。

林广笑笑,又严肃地说:“大家不能掉以轻心,再坚持一会儿。”

天还没有亮。

刘绍能已经带着三千兵马摸到白豹城下。白豹城甚至于比大顺城西营夏兵还要松驰,毕竟理论上这里已经属于西夏大军的大后方了。除了城门哪里有一伙人在守卫着,整个城头上连一个巡逻的士兵都看不到。就是那伙人,也靠着篝火在打盹。梁乙埋虽下令,大家都要小心,防止宋军夜袭,但没有将这道命令下到白豹城,也不能下,那岂不是成了草木皆兵。

刘绍能打了一个手势,让大家停下,然后悄声问:“自认为身手灵活的人站出来,但切记,莫要逞能,一会儿爬城墙,身手不灵活是不行的。”

哗啦一下站出好几百人,刘绍能又说道:“马上我们登上城墙,五十人随我去摸掉那伙守城门的哨兵,余下的人立即下城头,准备打开城门。”

“喏。”

刘绍能掏出刘阒带来的挠钩,在空中狠狠地舞了几下,然后扔到垛口上,那几百人也随着一一将挠钩扔到城头。

“动作尽量轻点。”刘绍能说完,顺着绳子向城头上爬去,有点儿冷,城墙也有点儿打滑,还要不发出声响,所以爬得比较慢。其实这也是这个雪夜所带来的便利,否则以前,白豹城虽然松懈,还是有巡逻哨兵的。

虽然爬得慢,但一会儿,一个个爬上城头。几十人随着刘绍能向那伙守卫城门的夏兵摸去,余下的人则是下了城头,向城门摸去。

城外的宋军则是死死盯着城门。

刘绍能带着五十名部下,蹑手蹑脚摸到那伙人身前,都举起手中的屠刀,那伙人才发现,有一人还叫了起来。不过五十人已经扑了过去,手起刀落,几乎没有遇到反抗,便将这伙人给杀了。接着刘绍能开始放下吊桥,城下的宋军则开始打开城门。城外的宋军也开始向城门猛冲过去。

但刚才的惊叫声,也惊动了城门边的人,大多数人并不在意,只有一个人懒洋洋地爬起来,披上皮袄子,向窗外看去。随后他就大叫起来:“有敌人。”

不过刘绍能已经率领着部下一起冲进了白豹城。

白豹城有许多房舍,这个与刘绍能无关,他迅速带着手下找到了敌人的仓库,然后迅速冲过去。

白豹城也不是象刘阒所说的那样,兵力很少,除了原来的两千兵士,还有两千兵士,他们是来搬运物资的,天色也晚了,便留在城中休息。在那人的叫喊声中,城中一部分士兵也被惊醒了,惊醒归惊醒,还有许多人不愿意起来呢,天气太冷!不过有一部分士兵也起来了,包括看守仓库的兵士。

可是宋军来得太突然,夏军整个儿猝不及防,他们还没有组织好反抗,就被刘绍能带着手下击杀,随后冲入仓库,开始到处放火。要命的是这时风依然很大,而西夏人的屋舍多是石头为墙,茅草为顶。风一刮,许多房屋也开始着了火。

第509章逆转(下)

“凤川砦就交给你了。”刘昌祚对副将郭胜说道。

“恩。”

“若是鄜州有援兵来,你立即向华池砦会合,若没有,听从明公调遣。”刘昌祚又说道。

刘阒几乎将华池镇与平戎镇的兵马全部带走了,两个大堡砦成了两个空堡砦。所以刘昌祚的军队必须离开凤川砦,去填补这个空堡。但这非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华池镇离主战场又近了一步。

于是留下四营官兵由副将郭胜驻守凤川砦,刘昌祚率领余下官兵一起向华池镇出发。

天光即将明亮。

斥候向都哆腊讹禀报:“都哆将军,凤川砦宋军正在向华池镇出发。”

到了这时,没有隐瞒的必要了,因此刘昌祚所行都点燃了火把,这让得西夏斥候立即发现。不过等到他们发现时,刘军已经快到了华池镇下。

都哆腊讹感到不解:“难道他们是想替荔原堡解围?”

这也没理由啊,从昨天起自己就放缓了攻城之势,再说,这几天的荔原堡攻防战,荔原堡哪里象出现危机的样子?或者想来一个里应外合,对付自己这几万兵马。那也不可能,若那样,只要柔远寨分出一支兵力,这两支宋军全部会被灭掉,而且会连累着荔原堡与华池砦也被西夏拿下。

但他马上就能想明白了,至少能想明白一半,不过他也悲剧了……

战斗在继续,但渐渐进入尾声。

高永能与窦舜卿拨马会合,高永能说道:“窦公,差不多了吧。”

窦舜卿看了看战场,点点头。随着窦舜卿下令,继续让归娘浪埋带着骑兵追杀抓捕逃跑的夏军,王文谅带着宋军缴灭一些残余的负隅顽抗的夏军,以及看押战俘与缴获来的战马。

因为缺马,在宋朝某种意义,战马甚至比人还要金贵,至少比战俘金贵。

然后景思立继续留下来。

高窦二人则带着手下,进入大顺城。窦舜卿登上城头,看了看,让亲卫吹响了号角。

听到号角声,林广立即徐徐撤退,也退回水寨。

西夏东营的救援军队,立即涌到西营,并且兵力很多,几乎大半人马一起过来了。

而与此同时,大顺城的两道东城门全部打开,窦高二人带着兵马杀向西夏东营。

实际就是将高刘的大军与大顺城的军队合在一起,仍没有西夏两营兵力多。

不过西夏西营算是完了,东营本来兵力就少,又分了一大半去了大顺城的西边,即便宋军也分了兵,但高刘二人兵力仍比西夏东营兵力多。

其实就是不多也无妨了,因为双方士气悬殊太大。

两人凶狠地扑入夏营,并且这一回与西营之战不同,前面的宋军在厮杀,后面的宋军则在放火焚烧,烧帐蓬,烧粮食物资。

这边除了战马外,余下的无论窦舜卿与高永能,都不想要了。

大顺城西边战斗又重新开始。

八九千名夏军眼看就要杀入西夏西营,景思立带着手下,将他们死死堵住。接着水寨的城门又重新拉开,林广率领着部下,从后面杀出。

而此时大顺城东边又传出无数的惨叫声,并且多是西夏人在惨叫,致命的是现在天还未亮,西夏将士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士气迅速下降。

随着景思立跃马冲了进去。

一个士气高昂,一个士气沮丧,景林二人迅速将八九千西夏军队阵型搅乱。战场上最怕的就是这个,况且双方兵力悬差又没有那么大。西夏人再度溃败。

黑暗的辰光将要结束,刘绍能也带着部下一边在放火,一边在激战。

“刘巡检,夏军兵力好象不少哇。”一个都头说。

究竟有多少,刘绍能不清楚,但肯定不是象刘阒所说的只有两千余人。如果打不好,还会有危险。别看进了城,实际此时战斗已经进入了巷战,宋军是明处的,夏军在暗处的。

刘绍能也不惧,他说道:“勿忧,我们前来的目标已经达到了。”

大伙儿点头,他们来可不是为了杀伤敌人,那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主要的还是烧掉敌人的粮草物资。

刘绍能又说:“不过我们也不急着撤出白豹城,尽量烧,烧掉所有房屋。”

闯入一个个房屋里杀敌,那太傻了,也用不着,房屋一烧,夏兵自己儿就逃出来。

接着刘绍能将手下分成三股军队,一股一千兵马,一半人负责杀敌,一半人负责烧房屋。

只是一会儿,白豹城中的夏军就开始了崩溃。纷纷上城门逃去。出来了,那就好办。刘绍能下令让另一股兵马扑向东城门,另一股兵马继续杀敌烧房屋,自己率领着手下扑向了西城门。

天光渐渐亮了起来,但白豹城则成了一片地狱。

白豹城中还有一些居民,严格来说,有的人还是宋朝人。包括整个白豹城,原来都属于宋朝的,是庆州安化县下属的一个小镇子。景佑年间西夏入侵,看中了这里的地理位置,因此依山修建设了一座军城。

然而离开宋朝那久了,还是宋人吗?但是不是宋人,刘阒都一再下令,勿得屠杀老幼妇女,这也是王巨的命令。

象西夏那种做法,王巨还是学不来的,尽管党项妇人很厉害,还有麻魁军。

天渐渐大亮,三股宋军最少格杀了两千多名夏军,城中还有,不过刘阒下令道:“撤。”

已经超级完成任务了,不必要再恋战了。宋军将伤兵扶上战马,马也是缴获来的,不过缴获的战马并不多,只有几百匹,但缴获了许多大量驴骡,这些是西夏人用来拉粮草物资的。可是宋朝也缺少大牲畜,而且它们并不拖累速度。

一行人带着这些牲畜,向大顺城方向撤去。

梁乙埋这时也得到了消息。

但开始的消息是东营夏军传来的,那时候天正黑,听到西营惨叫喊杀声,东营主将乃来卧嵬立即派人到侧面山峰上眺望。等到那几个士兵爬上山峰时,西营已经出现了败势。究竟是什么情况,乃来卧嵬也不大清楚,立即派人向梁乙埋禀报,随着抽出八九千兵马前去支援。

所以梁乙埋有点儿没有反应过来。

大顺城那边留下的兵力可不少,原来四万,今天晚上变成了三万五千人。但就是三万五千人,也是一支庞大的军队。整个环庆路真正的官兵能有多少?

宋军凭什么敢向西营发起进攻?

然而他忘记了一件事,兵力多当然是一件好事,可得将他们组织起来,组织不起来,三万五千兵马与三千五百兵马又有何区别?

况且这次宋朝投入的兵力同样可观,高永能与刘阒的部下是一万三千兵马,刘绍能那三千兵马不能计算。不过大顺城中,窦舜卿与林广手下还有两旅官兵,并且窦舜卿是第一旅将,他手下的官兵在十八旅中除了刘昌祚与王君万的那两旅外,是兵力最多的。除了官兵,还有许多强人壮马,以及少量自发参加的百姓。尽管高敏走了,但还有一万余士兵。

并且大顺城拦腰将这三万五千名夏军一切两半,宋朝始终在保持着以优势兵力作战。不过现在梁乙埋哪里能想得通,甚至都不知道延州派了一万名官兵过来相助。

因此他在大帐里有些犹豫不决,不知道该不该发兵援救。如果这么多兵马还要救,那前线分出的各股军队,岂不是个个处在危险之中?

这一迟疑,又拖了好一会儿。

乃来卧嵬又派出第二拨人来报信,说是西营可能会惨败了,望梁乙埋速速发兵相救。之所以做出这个判断,是因为乃来卧嵬看到大量逃兵多西营那边逃过来,只是被林广所阻,又杀了回去,然后逃向茫茫雪山寒野,也就是他们宁肯逃到这些山峁,也不愿意再逃回西营,可想那边局势到了多糟糕的地步。

梁乙埋这才集结骑兵。

用步兵显然来不及了,不过好在他手下兵力多,骑兵也多,于是迅速集结了一万骑兵,由梁永能率领着冲向大顺城。

然而时间就一点一滴浪费过去了。

斥候过来禀报,得耽搁时间,骑兵起来披挂,再上马,又耽搁了时间。这一万骑兵还没有冲到大顺城,在半路上就看到许多东营的夏兵败逃下来。

等他们赶到大顺城下,东营的战斗也结束了。其实也没有结束,还有一小部分人在负隅顽抗,另外宋军也派出大股部队在抓俘,收缴战马。不过看到一万敌骑扑来,窦舜卿立即下令东营三军押着战俘战马,以及少量以器甲为主的物资,全部退回大顺城,又分兵留守大顺城,然后窦舜卿则带着部下,重新杀向城西。高永能则率领他的部下,冲上了那条山道。

不过这时城西的战斗也差不多结束了,但还要继续抓俘,但现在抓俘不为主要的,而是立即将夏军西营的物资搬到大顺城中。宋军在搬,同时还嚣张地无视梁永能的一万骑兵,让勒令战俘们也在搬。

梁永能登上一个峰顶,看得目眦欲裂。

但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放在旷野上,他这一万骑兵足以能碾压宋军,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

然而现在他想冲到城西,必须从山道上绕过去。只要上了山道,他的骑兵优势就失去作用了。并且山道上还有一支宋军正在虎视眈眈地候着他们。

他站在山峰上苦思着对策,刘绍能则带着部下返回,而且在路上他还顺便抓捕了无数西夏逃兵。有的是有意逃向白豹城的,有的则是到处乱窜,正好窜入刘绍能的手掌心。

看到刘绍能又率领着一支宋军到达,虽然梁永能不知道这支宋军从哪儿冒出来的,但知道自己无能为力了。无奈之下,拨马退回柔远寨,向梁乙埋禀报情况。

然而刚进大帐,就看到梁乙埋勃然大怒地斥骂诸将。

这时梁乙埋不但得到大顺城惨败的消息,同时也得到了白豹城的情报。

大顺城之战,乃是逆转的开始。西夏投入的兵力几乎达到五万人,能这么说吧,大顺城三万五千兵马,白豹城四千兵马,不过刘绍能不大清楚,只好说四五千兵马,梁永能是一万骑兵。合起来虽没有五万兵马,但差距并不大。但实际梁永能那一万骑兵根本就没有发挥作用。

宋军投入两万多兵马。

然而这一战的结果是西夏人被宋军击毙了一万两千多人,抓俘了一万一千多人。整个夏军西营几乎是全军覆没,东营也折了近半兵力。

另外还缴获了四千多匹战马,无数牛羊,以及大量物资。最重要的就是这个物资,不但几乎缴获了夏军西夏所有物资,还将白豹城的物资烧得一干二净。

但宋军伤亡才两千余人。

实际打到这份上,只要王巨守住庆州不失,已经给宋朝一个满意的交待了。

都哆腊讹也听到消息了,他想了好一会儿,终于想明白为什么刘昌祚挺进华池镇,原来是宋人瞒天过海,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