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暗黑大宋-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巨不让打散了卖,即便能成本价调到各个书坊,一套下来,也要一贯多钱了,因此印得不多。
其实还算是好的,若非改成了小字雕版,以及竹纸与装订版,象这样一套书籍印出来,就是成本,也不知得几贯钱。王巨又问:“可否到了京城?”
第三六四章十万火急
“应当到了,”李贞说道。
“那就好。”
“妹夫,你有没有听过木兰陂?”
“干嘛?”王巨感到古怪地问。
“听说皇帝亲自下诏让当地官员宣读祭钱四娘文……”
“我都知道了。”王巨道,他一进京城,第一件事就是议论这个钱四娘。
“当地豪绅听到你在主修郑白渠,因为离得远,听得不清不楚,于是派人到了杭州过来询问我,欲准备上万民表,请求你去福建兴此陂。”
“倒。”王巨又不能急了。
水利中有两个字,堰,陂。堰就是水库,当然比纯粹蓄水的水库更全面,还有分水节水泄水之功用,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都江堰。若是再分成细节,就是堤坝,陡门,防洪堤防。
陂也离不开这三样事物,堤坝、陡门,防洪堤防,同样也起着蓄水调水之功用。
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堰是就着河流形势,为了使工程稳固简便,可以适当地绕开一些山陵。
陂有三层意思,池塘,水岸,山坡。因此陂田就是山田。
所以它主要就山,其次就水。
因此往往称为陂田的面积都不如堰田大,但难度都不小。似乎这个木兰陂好象也只能灌溉一千多顷,两千来顷耕地。但在陂当中,算是规模很大的了。
王巨说道:“明年你回到杭州后,他们再派人来问你,你可以这样回答。哪里我未看到过,但听到相关的一些情况。一是多山区,二多山洪暴发,三是海潮回灌。若还是继续让私人修建,几乎不可能得成。除非投入百万贯家产。即便大家踊跃参加,劳力免费,投入十万二十万缗钱,都不可能能修成功。”
“那需要多少钱帛?”
“我未看到现场如何知道?但指望私人修缮那不太可能了,必须由朝廷出面,再派精通水利的官员,是真正精通水利之官员,才能修建成功。然而现在国家财政困难,只能再过几年。不过也请他们放心,朝廷既然派官员公祭钱四娘,这件事也放在心上。毕竟福建路地比金贵。就是朝廷下去兴修,也要注意一件事。堵不如疏,不要妄图将木兰溪洪水全部蓄起来。设计好高度,用鱼鳞塘垒石法结合,构筑堤坝,大型水中坝,水汛小的时候蓄水。水汛大的时候,由于高度合理,让汛水从堤坝上蔓延下去,那么堤坝才会长久不崩。”
当然,想要修好木兰陂,远比他所说的要复杂。
但王巨也不可能去木兰陂。
国家现在没有钱,若经济宽裕,兴修水利的地方太多了,这条黄河当真不管了?
淤田之策也要落实吧。
还有北方诸多河流同样泛滥成灾,到了不修不行的地步。然后还有江南的江东圩。
这些要么就是国家的核心所在,要么投小钱,得大利。
哪里还能顾得了木兰陂?
再说他也不可能去做一辈子水利专家。不过想到了钱四娘的壮烈,他不由喟然长叹,又问王嵬:“二叔,在杭州那边还习惯吗?”
“还好,就是有钱人很多,特别是那些出海的,只要能平安回来,一趟所获能以万贯计。”
“你说海客啊……”王巨笑了笑,这时代什么生意最暴利,大航海啊,纸张利润如何与这些海客比收入?
王巨又扭头对李贞说道:“可能以后,有一样生意比海上收入只高不低。”
“南方……”
“恩,不过这一回不需要其他人家加入了,到时候大长公主殿下,会投入一些钱帛进去。有她庇护,地方官员不敢苛剥。”
“那个大长公主?”
“天下有几个大长公主?”
宋真宗姐妹都死了,宋真宗的两个女儿也早死了,赵曙的姐妹没资格称为大长公主,只能称郡主,否则又乱了。赵祯还有女儿,但才屁蛋大。因此只有一个大长公主。
“那就好。”
但王巨也比较感谢朱李两家,没有这两家在暗中替他相助,他想做事会更困难。
他来到房中,看着琼娘,问:“你真想好了?”
琼娘笑盈盈地说:“妾身想好了,也赎出妓籍,不是你外父李家赎的哦。”
难怪自称妾身,王巨笑了笑道:“随你,不要将我想得那么光明正大,过段时间你就知道了。”
一行人没有久留。
王巨呆在京城,暂时不能走。甚至赵顼不放王巨走,王巨还真无辄了。不过王嵬与李贞得回延州准备操办亲事。
就在这时,杨定被杀的消息传到京城。
赵顼一听勃然大怒,在朝会上说道:“朕要亲讨这个夏寇。”
先是派人谋害王巨,那没有得逞,也就算了。现在真将宋朝官员干掉了,若是在战场上杀掉也就杀掉了,可这是诱杀。
是可忍孰不可忍!
邵亢说道:“天下财力殚屈,不宜用兵,唯当降意抚纳,等不顺命,则师出有名。”
就这一句,让赵顼冷静下来。
说得容易,一打仗那个钱就象流水一般,现在那有这个钱哦?想打,只好苛敛百姓,再加上灾害,弄不好就象隋末那样,逼得百姓到处起义造反。
文彦博没有说话,小皇帝这是年青气盛,但没钱,上哪儿打去?
赵顼冷静下来,再加上群臣进劝,于是说道:“中国民力,才是国家大事。兵兴之后,苛敛不无倍率,人心一摇,安危所系。况且动自我始,率先违背信誓。不但西夏,朕还担心万一契丹闻之,与西夏不期而合。当听卿之计策。”
于是一群贪生怕死的大臣再次劝说,赵顼又被忽悠了,准备丢弃绥州。
这时郭逵也刚好赶到京城,准备去延州接任,看到情况不妙,连忙说道:“陛下,贼寇既杀王官,朝廷又弃绥州不守,见弱之甚,越是软弱,贼寇越是欺凌。当如先帝时,先帝对西夏不可不厚,然西夏如何待我大宋?十万大军,兵临大顺城,难道他们仅是为抄掠而来?还不是想图我庆州?再说嵬名山举族来投,我们如何处置?不安不妥,一安置,绥州一还,几万户帐,往哪里安置?”
但是主张弃绥州的人多啊,郭逵迅速就被一大堆唾沫淹死了。
滕甫说道:“陛下,请速下诏书,弃绥州,以免不测发生,再下诏书,继续将种谔随州安置,不,安置到岭南,以儆效尤。”
本来赵顼已经让他们说动了心,但最后一句,反而让赵顼产生了怀疑。
种谔是有错,但用心是好的。
再说国家如今缺的不是文臣,有用的没用的文臣太多了,缺的是能打仗的武将。
难得出了一个能打的武将,干嘛残酷对待?
所以挥了挥手说道:“散朝。”
大家散朝,赵顼来到集贤殿,找到王巨。
不过这时候他也渐渐冷静下来。
王巨听完后,说道:“臣只说四件事,第一件西夏旱灾严重,加上两场大败,严格说是三场大败,前年让臣打败了,去年让臣与蔡公打败了,今年又于绥州让种谔打败了,旱灾加上士气低落,西夏如何出兵?”
“第二件事,国库严重亏损,知道的人不多,也不敢对外说,即便契丹会知道我朝财政紧张,但不知道会如此紧张。因此他们看到我朝与西夏人斗来斗去,会持着什么态度?观望!除非分出胜负,他们要保持均势,才会出手。或者真正大战起来,他们会派使来勒索,捞取好处。非这两种情况,他们是巴不得我朝与西夏斗来斗去,互相削弱。”
“第三件事,即便西夏出兵,可能明后年也确实会出兵。然而现在不同于庆历之时,沿边有诸多堡砦,正是这些堡砦,让我朝财政越来越困难。但也是因为这些堡砦,使得陕西更安全。比如大顺城之战,西夏十万大军气势汹汹而来,也分了兵,分兵于华池镇。但敢不敢分兵庆州城?不敢。为何。若分得多,前有大顺城阻挡,粮食供应不上,甚至一旦粮草为我军所乘,他们反而会大败。若是分得少,正好是让我军分而歼之。因此即便入侵,危害也是边境之处,不会危害到庆州,包括延州的安全。”
“第四件事,陛下既然让韩琦总掌陕西军政大权,为何不听听韩琦视察后的奏报?陛下,主要你才即位,朝堂大臣分成战和两派。你说要绥州,有人反对。说不要绥州,也有人反对。但韩公虽下去了,他余威还在。他说不要,要的人不敢作声,他说要,不要的人同样不敢作声。陛下,何不乐得清静?”
赵顼傻眼了,那样,朕还是皇帝吗?
“陛下,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策略。比如仁宗之时,朝堂那些大臣少了嚣张跋扈之辈?看看仁宗如何掌控他们的?因此臣曾听到过一句话,难得糊涂。有时候装糊涂却是一种好办法。”
“难得糊涂?”
“不是真装糊涂,心中得清楚,只是表面上装糊涂,一种手段,一种有效的手段。”
“王巨,你真比朕还小上几个月?”
“陛下,旁观者清,与大小无关。对了,臣的那本书印出来了,明天臣带给陛下看一看,大约翻了翻,估计韩公的折子就到了。”
总之,现在的赵顼就象雍正时那样,康熙晚年好好好,结果留下一大烂摊子,特别是官员向国库的借款,生生将国库搬空了。于是雍正派人讨要,诺敏便到了山西,结果诺敏手下出馊主意,向晋商借钱,然后谎报政绩,俺不到半年便讨清了欠账。雍正大喜,亲书一匾,天下第一巡抚。
最后真相被捅了出来,诺敏是好同志,没有贪,甚至清官田文镜下去查的时候,他亲自在种粮食种蔬菜,但为了这个“讨清欠账”,狂征暴敛,连百姓过桥都要收钱,强借富商钱充账,富商不乐意啊,是官员欠账,俺也没有欠账,于是富商大逃亡,民声鼎沸。于是让雍正腰斩了。
雍正被诺敏打了一个大耳刮子,清醒过来,发恨处理政务,成了史上最勤劳的皇帝,没多少年,活活累死。
两者性质很相似,但赵顼现在面临的情况比雍正更严重。
结果也不同,雍正虽然将自己累死了,却留下了一个好底子,交给了乾隆。赵顼给宋朝留下的是一个党争!
因此王巨说道:“陛下,徐徐徐。”
不能急躁,看看这一急,又让大臣们忽悠住了。
“王巨,明天将那本书献给朕。”赵顼苦笑一下说道。
不过王巨到了京城,确实也是及时雨,这段时间碎碎地上了许多政治课,对赵顼大有帮助的。
然而事情临到自己头上,王巨也不淡定了。
第二天,王巨将这十册书送给赵顼。
赵顼看得津津有味。
这套书不但讲了种种公式,也侧重了实用性,还讲了一些科学原理。例如彩虹,现在没有镜子,但有冰,有荑子,王巨便举例了光的七色。
再比如现在有人认识到虹吸原理,但还没有注意到压力与压强关系。王巨也略略做了一番解释,还利用这个原理,设计了一个长竹管,将它们密封起来。若是河水在上,将竹管空气抽出来,便可以将河水倒灌到耕地上。
“果然是奇技淫巧,”赵顼合上书说道。
不过这个奇技淫巧已经是褒义词了。
“朕就看上几天。”
朝会也不主持了,反正一开朝会就是吵,不如等韩琦奏报上来。
就在这一天,朱家的信到了京城。
王巨一看急了。
这是五千兵马,非是五百兵马,就是自己在王家寨,也守不住王家寨。
要命的是现在交通落后,尽管朱家派仆役骑马过来送信,也在路是耽搁了好几天。估计王家寨若破寨,也早破掉了。
…………
还没有破寨,西夏现在比王巨想的还要惨。绥州一失,又再度兵败,整个士气低靡。因此就是五千兵马,也征集了好几天。
朱欢又找到陆诜。
陆诜说道:“三军都在绥州,延州那有兵马?”
“陆公,在绥州的只是青涧城与府州的兵马好不好?种将军并没有带走其他兵马。”
“朱欢,你是何意?”陆诜立即变色。
朱欢看到他恼羞成怒,只好退去。他只是一个商人,如何与陆诜争辨?
就在这时,归娘浪埋匆匆忙忙来到延州城,没有去王家寨,直接就找到了朱欢,说道:“我族的人探知,山那边的兵马已经集结得差不多了。”
朱欢说道:“我们去王家寨。”
没其他办法,只好劝王家寨百姓及时撤离。
百姓在他的劝说下,开始收拾行李。朱欢一看更急了,是准备离开了,但这些百姓拖儿带女,这个必须要带,然而他们不是拖儿带女,几乎将家中所有家当一起带上,包括牛羊,行李,粮食,这一天能行多少里?要命的是赵度此时才勉强到达同州地界,不吃不喝,也要两三天才能赶到保安军。不然有王巨的信,还有一些威力,大家会立即弃下行李离去。
朱欢苦劝不得,只好等他们收拾。
还没有走呢,归娘族的人过来禀报,说西夏人来了,已经越过了归娘族地盘,还有两三个时辰就能抵达王家寨了。
走不了了!
即便现在放下所有行李,不用一个时辰,也被会被敌人追上。其实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逃向围林寨,不过陆诜不同意,围林寨岂能收留百姓?因此这唯一的办法也不是办法。
王全一听傻眼了。
朱欢与归娘浪埋也傻眼了。
当然,他们想跑容易的,可能逃跑吗?
第三六五章鞭尸
归娘浪埋面对着这危局,开始苦思。他在想,自己若是王巨,该怎么做。想到了王巨,忽然他抬头看着南方,说道:“朱员外,你立即去庆州。”
“去庆州?”
“庆州章推官是王子安的好友,他的智谋,连子安都十分推崇。让他劝说庆州新知州出兵金汤城,金汤城乃是西夏进攻我大顺城与保安军的门户所在。一旦庆州出兵,西夏必救,王家寨之围必解。”
“那也要好几天时间。”
“做一个样子,集结就会快,不是让他们真的进攻。”
“但也要好几天。”
“这几天我先带着乡亲们苦战,”归娘浪埋说道,又看了看寨墙。在王巨反复劝说下,王家寨乡亲将寨墙修了又修,比归娘部的寨墙还要高大坚固,某些方面不亚于宋朝一些小砦堡的砦墙了。另外寨中还治办了许多武器,包括大量弓箭。这是归娘浪埋的倚仗。但能坚持多长时间,却是一个问号。然而除了这个办法,还能有其他什么方法?
朱欢无奈,只好骑马迅速冲向庆州。
归娘浪埋看着还在发傻的王全说道:“老族长,这样,你立即放开水堰,拖一拖时间。”
“浪埋,那不妥啊,说不定还能派上用场。”
“翁翁,不可能了,这次敌人必须警备,于其让他们来破坏,还不如自己放水,使得寨前变得泥泞,多少还能赢来一些时间。”归娘浪埋说道。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他是说不出来的,但道理是一样。
好歹他随着王巨参加过那一场辉煌的战役,而且两家还联了亲,王全便听从了归娘浪埋的意见,将水堰陡门打开。水库里的水立即放出来。会起作用,但作用不会太大。
归娘浪埋又开始在寨中清点丁壮,准备弓箭武器战斗。
等他安排好了,西夏五千兵马也就到了。
这些人几乎是有持无恐,无奈也,保安军力量很是单薄,而且几个主要的将领官员都让西夏人干掉了,群龙无首,这些人不慌不忙,来到寨前。领首的将领看到寨前泥泞,立即派士兵担土,将湿地盖上。好在这时候天也冷了下来,白天辰光很短,西夏不得不扎营休息。但这个速度会很快,到了明天中午,敌人便可以发起正式的进攻。
归娘浪埋则在寨中做着动援:“各位乡亲,勿用担心,朱员外已经去了庆州搬兵。各位可知道三狗叔,他如今乃是朝廷的蕃骑指使,还是刺史,手下有许多战斗力凶悍的蕃骑。大家不用多,只要守两三天时间,援兵即可到达。”
见识了十万人的大会战,五千兵马归娘浪埋也不惊叹了。但对于这些普通的百姓,看到五千敌兵,个个战战兢兢,面带惧色。因此必须将他们士气激励起来。
王全后悔地说:“我们早就要撤离了。”
“现在说这个没有用,安心迎战吧,”归娘浪埋说道。
若是王巨的信到了,大家会迅速撤离。
关健没有王巨的信,谁知道陆诜马上会离开延州?只要陆诜不离开延州,这个逃也不是办法。今天逃了,到城中这么多人,连一个落脚的地方都困难。然而逃了今天,明天又怎么办?难道一辈子呆在延州城中。吃的喝的又怎么办?
第二天早上,西夏人继续覆土。
主要还是王家寨的寨墙高大,不覆土,攻击面不大,就无法攻克。
这时朱欢才刚刚奔到庆州,连夜里都没有停下,还好,王巨当时修了那条路,不然朱欢就是骑了马,到天黑时都不可能抵达庆州城。
他找到了章楶,将情况一说。
“朱员外,这有点难。因为李知州扫荡了羌帐,朝廷准备让李复圭替代之,李公马上就要去瀛州了。”
“扫荡横山羌帐做错了吗?”朱欢很是糊涂。
为什么李肃之一来庆州就要扫荡横山羌帐?第一个原因是配合种谔收绥州,发兵那是不可能了,但必须在其他几路做为呼应,将西夏兵力拖住,才能赢得种谔在绥州布置安排的时间。
另一个原因就是横山诸族对庆州熟悉,而他们生活很是贫苦,所以西夏入侵时,他们往往做为向导,带头危害着环庆路的安全。
往大里说,战斗力最强的西夏兵士则就是横山酋,或者宋人所说的界山酋,只不过这个横山与后世的横山不同,它包括了横山与白于山。
实际上只要宋朝能逼得横山成为无人区,或者逼得西夏人主动将横山羌全部撤到银川平原,西夏等于自废了武功。
并且宋夏议和后,率先对边境发起进攻抄掠的,不是宋朝,而是西夏。
于是李肃之派出兵马对七千横山羌帐发起了一次反攻,不是杀死了七千羌帐的所有百姓,这是指临近环庆路西夏边境各羌帐的总数量,真正杀死的百姓并不多,抄掠到的部族也不多。
但为什么王巨说过了的。
为何朝中此时绥靖派占据上风?主要因为这时宋朝没有大战的本钱。
在这种情况下,得到了绥州,赶快闷声大发财吧。真将梁氏激怒了,两个梁氏可是一个比一个疯狂的人物。
因此见好就收,或者就象蔡挺那样,放放风声,只说不真打。
不过下面的将士不知道啊,李肃之做得对,为何要换人?
在这种情况下,李肃之不可能为了王家寨,再发兵金汤城了。
“那怎么办?”
“你来得还算巧,我马上也要离开庆州。”
“你也要走?”
“我倒是升了官的,去京兆府担任签判之职,可能郑白渠哪里要扩招一些保捷军,恐怕朝廷想让我去负责。”章楶说道。
不用说,这一定是王巨意见了。
实际这道诏令应当下得还要更早。
不过朝中许多文臣一听说是裁兵,大家纷纷同意。原来庞籍与文彦博一度裁掉了几万兵马。然而韩富上台后,不知道怎么着,这个禁兵与厢兵又发展成了一个可怕的数字。不但有禁兵与厢兵,还有呢,大量蕃落军,保捷军,南方的土军,这都算是比较正规的军队。另外还有大量民兵,如弓箭手,强人,壮马,义勇,南方不正规的土兵,若是将后面的也加上,等于整个宋朝正规的军队与民兵,几乎达到了两百万人。
国家财政能好得起来吗?
所以大家的说法就是先裁兵,不管增不增兵了,先将兵士裁得差不多,再议郑白渠增兵之事。于是拖到了现在。不过谁来主持挑选兵士之举?
特别王巨主动做了一些限制,例如矮小瘦弱者不能录用,家中独子者不能录用,家中有役有兵者不能录用。
这些条例是仁政,但那样,主选此举的官员就会头痛万分。
因此王巨在集贤殿暗中推举了章楶。
诏令也下到章楶手中,不过这次换的人比较多,不但章楶与李肃之,文彦博又换掉了部分禁兵营,甚至连张玉与种诊也调走了。
因此必须等新的官员与禁兵过来交接,章李二人才能正式离开。
“那怎么办?”
章楶走来走去,不过这次归娘浪埋让朱欢找到章楶,算是找对了人。
佯攻金汤城逼得西夏人撤兵那是不可能了,然而章楶走了好一会儿,想出一策,说:“你去找李三狗,如此这般。”
朱欢又去安疆堡下,找到李三狗。李三狗也很难说与王家寨百姓有多深的感情,人在,他为了保卫家园,打一打。人不在了,这份感情也淡了。
但不看僧面看佛面,事实朱欢与归娘浪埋也是如此,都是看在王巨面子上才出力的。
李三狗开始按照章楶的吩咐,立即集结了近千名蕃骑。
实际还能集结更多,不过他的影响力还没有那么大。
草草休息一晚上,李三狗又准备了一番,第二天一千蕃骑冲向保安军。
金汤城那边更近,不过金汤城卡住了,此路不通。还有王巨修的华敷道,不过那条道又太远了。因此李三狗带着一千蕃骑走的是子午山狗道岭道,到了宁小胡族休息了一夜,另外又派人送信给归娘族。
第三天,李三狗继续带着手下出发,这条道不远,可道路崎岖,所以赶到王家寨,天色都黄昏了。
这种情况下,大家都人困马乏,李三狗只好再次下令休息。然后打出那天晚上准备的一些事物,两面大旗,一面上书延州,一面上书陆字。
俺们不是庆州远道来的军队,而是延州陆诜派来的骑兵。
打出旗帜后,开始于十里外扎营休息,再派斥候前去王家寨打探,斥候许久回来禀报,说王家寨还在,没有被攻破,但似乎死了许多百姓。
李三狗长舒了一口气。
但此时陆诜还真在前线,就在围林寨,然而他一直按兵不动。俺手中没有兵可救,不过防止这支西夏人杀糊涂了,深入到延州境内烧杀掳掠,那时候他就不大好交差了。所以也派出斥候到处打探,斥候便过来禀报,说是有一支蕃骑打着延州的旗号,就在王家寨十里处扎营。
陆诜很糊涂,难道是归娘族征集的蕃人壮马?但保安军境内,有这么多壮马吗?于是说道:“再探再报。”
李三狗下令三军休息,随后与归娘族联系上了,那边也说准备好了。没办法,归娘浪埋就身陷在王家寨内,不得不救。
第二天五更时分,也是一天最黑的时候。
李三狗开始集结兵马,摸了过去。实际西夏人也注意到他们这支军队,不过真以为是延州的军队,并且看到他们离战场远远的扎营,以为他们兵力少,只敢做壁上观,因此派出斥候观注,但没有太在意。同时又下达命令,今天天明务必将王家寨攻克,将相关的铁匠一起掳走,任务结束。那怕后面延州派出一万兵马,与他们不相干了。
所以根本想不到,李三狗居然趁黎明时分,带着这点兵马冲杀过来。
渐渐摸到敌营,敌人这才发现,李三狗大喝一声,不用再隐藏行踪了,带着手下杀了过去。
同时归娘族那边也派出大量子弟,在后面张起大旗,举起火把,号角震天,以张声势。这就是章楶的计策,尽管李三狗可能率近千蕃骑过去,战斗力强大。不过与保卫家园无关,士气不旺盛。敌人不能小视的,兵力多,并且是多横山集结过来的五千兵士。所以用了此策,实际看似声势大,人数并不多,只有几百人。
西夏人猝不及防,又看到远处的火把与大旗,听到远处的喊杀声,号角声,关健这时天还没有亮,他们很难察觉虚实,一时间不知来了多少宋军,只打了一会功夫,便仓皇地逃走了。李三狗也没有追赶,进了寨子。
太惨了。因为西夏进攻猛烈,归娘浪埋不得不将少年老人,妇女一起派了上去。两天保卫战打下来,仅寨墙附近就死了四百多人。要命的是这次西夏有备而来,带来数台投石机,许多巨石砸入寨子,一些还没有住进窑洞的百姓茅屋也被砸垮,许多孩子都被砸死了。死亡的数量几乎超过了一半。
如果今天李三狗还不来的话,寨中几乎没有什么劳力来防御了,甚至可能不到中午,寨破人亡!
特别是西夏人做了一件让李三狗发指的事,他们找到了王巨家的祖坟,将王巨父亲以及祖父母的尸骸挖出来,运到王家寨前,当着大家的面进行鞭尸。
归娘浪埋擦了擦脸上的血迹问:“三狗叔,你怎么直接到了王家寨?”
“这事儿说来话长……王大郎父亲与祖父母尸骸在哪里?”李三狗说道。这才是最重要的,王巨大婚在即,西夏人却将他的祖先尸骨挖出来鞭,可想而知,这事儿有多晦气?
归娘浪埋带着李三狗来到寨外几棵小树前,指着被抽得稀巴烂的尸骨,说道:“就是他们。”
“西夏人想找死啊,立即派人将他们下葬吧,还有寨中死了这么多乡亲……也下葬吧。”李三狗说道。
王家寨百姓立即准备棺木,安葬亲人,刹那间,整个寨中哭声震天。这一战打得太惨了,家家户户都死了人,现在寨中的丁壮十不足三,余下的全部战死!王家寨顷刻之间成了真正的寡妇村!
李三狗默默不语,这里,王家寨百姓以后不能再住下去了。
就在这时,陆诜终于打探到虚实,他反而十分恼怒地骑马冲了过来,看到李三狗便喝斥道:“你是庆州的蕃骑,为何逾境来到我们延州?”
第三六六章诬奏
如果陆诜不这么做,还不会有后面的冲突。
毕竟宋朝贪生怕死的官员太多了,不仅是陆诜,比如当初的孙沔。不但贪生怕死,还很贪。不是每一个知边官员都象蔡挺那样的。实际就是程勘当初知延州时,也默视了没藏讹庞抄掠土门一带的蕃人。
但程勘不会说出这种恶心人的话,包括王巨抓住了程指使,程勘虽然气得不行,最后也不了了之。确实人家击退了西夏人有功,确实程指使那样做是不对。
因此陆诜忽然冒出这句话,让李三狗恼了,他问道:“这个狗官是谁?”
“大胆,他是我们陆公,”陆诜身边亲卫喝道。
“大宋有这么贪生怕死,不明是非的狗官吗,将他轰走。”
李三狗一声令下,诸多蕃兵涌上来,不用轰,陆诜逃跑了。
李三狗来到王全身边,又说道:“翁翁,看样子不行哪,你们必须撤离这里。有这个狗官在,他们不但不会保护你们,说不定那一天主动将你们送给西夏人。”
“我们往哪里去?”
“等将乡亲们安葬好了,我护送你们去庆州,再从庆州去郑白渠,哪里兴修水利,得到大量荒田,又离长安近,你们耕种冶剑两不误,比这里更好。”
“只有这样了,”王全叹气道。
另一个老人问道:“那这里的祖坟怎么办?”
“迁走吧。”
但说来简单,做起来难,这么多活人死人如何迁?就在大家为难时,陆诜开始集结兵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