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锦衣(夜半)-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陆炳一愣然后哈哈大笑起来。越笑越轻狂,指着杨一清不停地笑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杨思宇不停的喊叫着翻滚着,不到半盏茶的功夫,杨思宇就再也喊不出来了,一动不动的待在那里燃烧着,满屋之中充满了衣服燃烧的味道和阵阵肉烧焦了的臭味。

陆炳捂着都有些笑疼了的肚子一字一句的说道:“你会武功。我早就知道了。”

“你……你!”杨一清连连说出几个你后再也说不出什么,陆炳笑道:“杨廷和杨老爷子告诉过我,后来我也探听到了一些关于你的传闻。自从密十三出现后,我不停地搜集关于这个神秘组织的资料,越是有所了解越发现白羽的愚蠢和不足。密十三的高妙之处不在于那些玄幻之术如何强大,而是他掌握了人心和人性的弱点,并且在合理的安排下让人人身边都有一双监视的眼睛。一旦有命令这些眼睛会变成一把把尖刀。驱使着大明,乃至友国番邦的发展。”

“但没想到白羽他们把密十三弄成了一个靠高深武艺,靠着野蛮粗暴杀人放火而呈匹夫之勇的下作团伙。我之前知道你会武功,但并没有料到你会这等招式,我在搜集的只言片语知道密十三中有一种鬼火之术吧,是专门给阉人练的。你是天生的阉人,最适合练,只可惜你只学到了皮毛。远没有记载中的威力。没错,我本就没想让你那蠢儿子当官,只不过是让他背叛你刺激你罢了,就算你不杀他我也会杀他,但我认为你亲手杀了他会更爽一下。杨一清,你输了,彻彻底底的输了。就连最后一击也这么难看,哈哈。”陆炳笑道。

杨一清一口鲜血喷了出来,身体一晃栽倒在地。

陆炳快步走出屋子,对院中排排站着的满脸恐惧的家丁们说道:“去。把杨一清的手筋脚筋都挑断,牙齿打碎舌头拔掉,从今只给他吃稀得,手脚都给他绑住,让他活活疼痒死,死后知道该怎么上报吧,就说他气血不畅死于毒疮发作。”

陆炳的声音一下子低沉下来说道:“总之做不好,或者出去胡乱说的你们应该知道是什么后果,我会让你们比杨一清还生不如死。不过做得好的话,我亏待不了你们。那谁,你进来。”

魏和从门外走了进来,把一个大包裹扔到地上,包裹散开真金白银撒了一地。陆炳鄙夷的看了看这帮家丁,然后领着魏和走了,出了门陆炳说道:“这才是真正的三气杨一清,先前的童谣不过是一气,扔粪若能气到他才怪呢,毕竟他也是只老奸巨猾的老狐狸,我故意让他好似看破我的计谋,然后再把得意洋洋貌似看破玄机的他坠入谷底。哼哼,棋差一招就是一步错步步错,让他感受背叛的感觉是二气,彻底粉碎他的内心,从内到外的挫败他羞辱他。最后让他输得很难看,亲手杀死自己不孝的儿子,告诉他从一开始他就被我玩于股掌之间,此乃三气。先帝和万老爷子的仇我算是报了一半了,对了魏和,安排人守住杨府,我不信任这些家丁,只不过让这些家丁动手,更会让杨一清有羞辱感,而且一旦出了事咱们也能撇干净。总之安排人手,做严密监视,一旦有差,立刻补救。”

魏和点了点头:“属下遵命,主公,刚才有密报到,是大夫人传来的。”

陆炳打开竹筒,竹筒中有一张纸条,纸条上一行娟秀的小字写着:古田起义,形势严峻,速回京城,加急加急。

陆炳苦笑一声把纸团撕得粉碎,伸手运气一扬,正巧刮过一阵风,纸片随风飘扬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陆炳说道:“有地方发生暴乱了,朱厚熜估计现在头都大了,咱们得赶紧回去,帮他一把。你身体歇过来了吗?还能这么来回奔波吗?”

“嘿嘿,没问题的主公。”魏和用拳头捶了自己的大胸肌两下说道。

陆炳突然一笑问道:“魏和,密十三的事情你一直在调查,我不少资料都是你给我的,你对这个组织也应该有所了解了。你说咱们现在像不像最初的密十三啊?”

魏和身子一顿笑道:“像,的确有些像。”

陆炳和魏和翻身上马,陆炳好似自言自语的说道:“虽然不知道密十三具体是怎么覆灭的,但希望我们不要重蹈它的覆辙,已经有一个这样强大的组织做前车之鉴了。不过,物极必反也是自然规律,真有那么一天我也不亏了。”

陆炳转而看向魏和,冷冷的说道:“回京后下令,继续寻找白羽和东方傲的踪迹,不管他们上天下海都要给我找到,然后盯死他们给我汇报,敌人本领高超切勿打草惊蛇擅自行动。”

“是。”

第七十二章天下大乱

朱厚熜在大殿之中急的团团转,几乎每隔一盏茶的时间都要问身旁侍奉的内侍们一句:“陆炳来了吗?”

内侍低眉顺眼的答道:“启禀陛下,陆大人还没来,已经派人去府中催了。”

“催催催!都催了几次了,这个陆炳干什么去了,竟然不在家。平时没事儿就在宫里瞎转悠,朕用他的时候反而不在了,真是耽误事儿!”朱厚熜气急败坏道,众人跪了一地山呼万岁,然后劝朱厚熜息怒。

朱厚熜脚下依然不停地走着,都快把自己给转晕了,猛然门外有人通秉道:“陆炳前来觐见。”

“快请快请。”朱厚熜急促道。

陆炳快步而入,众人本以为朱厚熜得是劈头盖脸的一阵臭骂,却未想到朱厚熜一把拉住陆炳的手腕,携陆炳来到龙阶之下,吩咐道:“赐绣墩。”陆炳写过恩坐了下来,在金殿之上能被赐坐,可是无上的荣耀,这代表着皇帝的宠信。除了一把年的杨廷和和杨一清两位曾经的内阁首辅大臣以外,陆炳是当朝第三个享受此等待遇的人。

朱厚熜说道:“你咋回事儿啊,这么晚才来,干什么去了。”

“臣为圣上刺探情报去了。”陆炳说道,其实这么说有些亏心,陆炳也是刚刚从杨一清那里回到京城,一路上陆炳得知情报,方知不光是古田暴乱,西北,东北,东南沿海和中原皆有战事,分明是天下大乱的节奏。

朱厚熜身子一颤,分明误解了,忙站起身子问道:“怎么武林难道也有动向了?你可知道古田那边的暴民作乱的事情。”

“陛下莫惊,臣得知不过是各地百姓暴乱还有外族趁机入侵,江湖中人还是以各地盟主为基准,积极抵抗奋勇杀敌护国保皇,并无与外敌勾结引贼入关倒反大明的事情发生。”陆炳说道。

朱厚熜点点头道:“正是正是,不过不光就是古田有人造反吗。怎么还有外贼入侵呢?”

“鄂尔多斯拔寨推进,应该是该部的所有精锐铁骑,同时在西北方叶尔羌汗国也动了,他们把大军压在了西北边疆,牵扯我边塞守军无法调度回援,更要派出大军抵抗。若是置之不理,仅忙于对付北方的鄂尔多斯部。那么说不定叶尔羌汗国就会从对峙示威变成真正的进攻,铁骑入平原到时候只怕是后果不堪设想啊。”陆炳说道。

朱厚熜倒退两步,跌坐在龙椅之上,陆炳也不顾朱厚熜脸色煞白了,继续据实禀告道:“这帮鞑子还派出了他们的鬼巫打入到了大明境内,另外据可靠消息有言。沿海诸多倭寇也群聚到一起,徐徐图之,欲犯我大明沿海。剩下的就是陛下所知道的古田暴民作乱了,安南国也不老实,不过还在观望。总之现如今是多事之秋,而且这帮贼小共犯我大明,又不是坐收渔翁之利的趁火打劫。而是同时出击,必定是有人联系好了的。依臣之见,这事儿可能是密十三的人在搞鬼,密十三势单力薄左右不了这些人,却可以挑动他们进宫大明,甚至刺杀将领进献城池。”

“你……你等会,朕的脑子有些乱。”朱厚熜按住额头说道,沉了大约一盏茶的时间朱厚熜说道:“萨满鬼巫我有所了解。但是你说的这个密十三,我实在是……都是什么人啊,你给朕从头到尾好好讲讲,朕听得云里雾里的。另外,陆炳,你说句实在话,如此危急关头。四面开花背腹受敌,朕的皇位还能保全吗?”

陆炳答道:“臣不敢说,但必定誓死效忠,肝脑涂地粉身碎骨也要守护大明。守护圣上,以及天下百姓。”说罢,陆炳把密十三的大约情况和一些关于萨满鬼巫的具体资料,以及倭寇首领名称和他们各自具备的力量给朱厚熜介绍了一番。

朱厚熜听罢猛然一拍龙案破口骂道:“身为大明臣子,不为国效忠,竟然还如此祸国殃民,实在是可恶至极,他们的目的何在?难不成想牟朝篡位,面南背北,成一代君王吗?”

“圣上,反贼有这般想法确实不奇怪,但大明虽然官职,兵员和财政都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并不是病入膏肓,他们若想啃下咱们还需要一副好牙口,不然怎么也得给他崩掉两颗大门。所以直接篡位是不太现实的,我认为他们很快就要跟我们谈条件了,分个地自立为王,亦或是一起用强势威逼大明,已达到割地赔款的效果。密十三会有自己的好处,能否长久我不敢说,他们根基太弱,但是神秘莫测,可其他国家和乱民我认为起码会得到不少真金白银土地人民的真好处。不过还有个可能,就是他们蛊惑其他势力,共犯大明瓜分土地,分权制衡在夹缝中取得自己的地盘。圣上不必担心,在利益面前,所有人都是会尽心尽力的,可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谁也不愿多付出,当那个受伤最大的出头鸟。这就是我们的突破点,地域跨度大,人心不齐,咱们有机会扳回胜局。”陆炳说道。

朱厚熜拍掌喜道:“你的意思是说跟他们谈,接触到之后反其道而行之,用利益瓦解他们。”

“陛下圣明,只是不是用利益,我们大明的土地和尊严不是交换的条件,割地赔款犹如割肉喂虎,虎每腹空之时,都会再来咬上我们一口。我辈男儿当誓死守护,不妥协不忍让,用铁与血打开格局,这才有了谈判的资本。别说密十三不会现在空口跟咱们谈,只会在四面楚歌的时候再跟咱们谈,就算谈我也不跟他们谈,不然总会处在被动。”陆炳挥拳道。

朱厚熜回身拔出悬挂着的长剑,扬剑道:“好,有气魄,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你我兄弟二人,就携手会一会他们。让他们知道,朕不是好惹的,大明也不是好欺负的,犯我者虽远必诛!”

接下来的一个时辰,陆炳除了跟朱厚熜商量对策外,主要是交代自己为什么会知道这么多信息,而且比情报机关锦衣卫与东厂知道的还详细还早。陆炳胡编乱造,真真假假的说了一通,朱厚熜尤为满意,并对陆炳宣称,此次自己完全信任陆炳,并会在明日早朝给陆炳一个惊喜。

陆炳回家之后继续收集各地当日传来的情报,研究怎样对付外敌的方针,对于朱厚熜所说的什么惊喜,他并不期盼,对于这个皇帝和这个朝廷,他也总觉得很不靠谱,还要靠自己。至于为了什么要这么做,陆炳并不想说视天下为己任,只是他不想这么窝囊,保家卫国才是男儿该做的,无国何来的家,自己要活的像个人,像个男人。

第二日上朝的时候,陆炳身穿锦衣入朝,现在陆炳的官职只是个副千户,这个级别的在京城有实权的无实权的加起来人可不少,所以有上朝的资格已属不易,现在正站在武将的中后位肃立,平日里都是陆炳在一旁做守卫,于这奉天殿前看着人家上朝。

张璁现为内阁大学士,此时从奉天殿中出来,看来刚听朱厚熜说完什么事情,表情十分丰富。此时张璁看见人群中的陆炳,不禁挑动眉头满脸跑眉毛,若不是在金殿之前,只怕是要眉开眼笑了。

上朝的时候规矩极多,几点上朝,上朝后怎么排班肃立,什么时候能山呼万岁,什么时候不能发出一点动静都是有规矩的。即便你上朝的时候是一把年纪了,也要遵守这些规矩,皇帝心情好了而大臣又极其有资历,或者权臣僭越篡位,才了会赐坐上朝。否则甭管你七老八十,还是身体不适,亦或是吃喝拉撒生理反应也不能乱动,尿急也要憋着,就连随便抬眼看皇上也是不允许的,随意面君有意刺王杀驾,当斩。

这些规矩不光靠着约定俗成,官规和大明律共同约束的,而从入朝的临近宫门的路上到这大殿之前,皆有人监察看管,谁若做的不好了,就会被拿本记下来,仅这一条就可以参奏你,所以做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只需吃喝拉撒就能混一辈子的绝对不是什么大官。

且不说这些,陆炳看到张璁的模样,再看另外几位内阁大学士,眉宇之间纷纷有所变化,而且齐齐的看向自己,不禁心中生疑。看来这次是朱厚熜筹谋了短短一天,今日才临时做出的决定,刚才上朝之前先把内阁叫去才宣布此事,否则怎可能发生了大事而自己不知,要知道这个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若是风大一定会被自己的情报部门捕捉到。

“今日上朝,朕不用旁人,朕自己宣布。”朱厚熜这时候快步走了出来,兴高采烈的说道。

朱厚熜扫视着众人,他很享受旁人不能猜透他心思的感觉,看到众大臣不一的表情,自己反倒可以揣测他们的想法,这种旁人不知己,己要猜旁人的快感让朱厚熜神清气爽。

“陆炳。”朱厚熜扬声说道。

陆炳拱手抱拳,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臣在。”

第七十三章龙影大将军

“平身。”朱厚熜说着跑下龙阶,挟住陆炳的手腕就往殿上走去,陆炳忙低声道:“陛下不可。”

“有何不可,朕虽以礼治国,但凡事都有例外,偶尔的违下礼法酌情而定也无可厚非,切勿担心,有朕在没有人敢说什么的。”朱厚熜低声回应道。

陆炳随着朱厚熜站在殿前,望着阶下众臣,朱厚熜说道:“今日,朕封陆炳为龙影大将军,带朕出征,总揽全军,调动全国兵马无需虎符令牌,除圣旨外,其余一切调令皆可不受。”

众人一片哗然,却不敢在朝上大声喧嚷,而此时陆炳的心情也格外忐忑,要打仗了这个早就知道,要任命自己出征也算是预料之中,但这个龙影大将军却让人吃惊万分。除了当今圣上,在世之人谁还能称作是龙,谁若敢那边是欺君犯上意图造反是大不敬的罪过,当诛杀满门。即便是那些藩王也只能用蟒来形容,最多是少年时期,先帝还活着的时候,被称作龙种,这便是唯一的龙字了。

“昨日,朕得到兵部密报,称古田附近的暴民们又要造反了,后来又有军报给朕称鄂尔多斯部,叶尔羌汗国,还有沿海的倭寇都要行动了,安南国也是蠢蠢欲动。我大明可谓是四面受敌,危在旦夕之间。此时,需有人力挽狂澜大战于天下。朕欲以出征,却因至今无子嗣立为皇储监国,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愧对先祖,而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选一龙影大将军,代替朕,成为朕的影子,代朕御驾亲征。此人正是陆炳,陆炳当为龙影大将军。”朱厚熜说道。

话音刚落,有臣子从列中走了出去,义正言辞的说道:“圣上请三思。此事万万不可,立外姓王有愧于先祖。”

“有何不可?更何况,朕何时说立王了?”朱厚熜压根不认识眼前这个人,只是上朝的时候见过几次,乃是一个御史。对于御史,朱厚熜的印象一直不好。御史乃言官查政也,杨廷和在的时候。御史跟着杨廷和骂皇上,到了杨廷和走了,御史又投靠了杨一清,最后见利忘义的舍弃了杨一清跟了张璁,成为张璁骂架上奏的一把利刃。

总之这群御史严格的遵守着他们言官的职责,确实不让人讨喜。抨击丑恶弘扬正气是他们的口头禅,但真能做到的没几个,反倒是成天给朱厚熜添了不少堵。此时又来添堵,朱厚熜怎能不生气,先是憋了一肚子火,那御史还没说几句,朱厚熜就看他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了。

张璁也是心中一惊。暗自在心底骂开了花,心说这是谁这么不识时务啊,偷偷侧头看去,竟然是御史队伍中的一个愣头青,心说今日就算皇上不怪罪你,待你下去我也要好好整治你一下。张璁又想:圣上又不傻,知道御史大多是我的人,你这随便说话。就像是我授意的一般。不光圣上就连现在身份即将尊贵无比的陆炳都得着跟得和我我结仇,竟是给我惹麻烦,弄死你都算轻的。

那御史听了朱厚熜的问话,忙拱手抱拳道:“臣的意思是,出征之事还需从长计议。圣上切勿听信了小人谗言,就贸然出征,殊不知当年正统皇帝就是听信奸臣王振的谗言。贸然出兵,导致我大明精锐殆尽,四十万人葬身土木堡之中,险些有亡国之患。而今。某人也可能是蛊惑圣上,谋取私权甚至可能勾结外藩,造成形势危急的假象,从而夺取实权,有朝一日倒反大明也未可知啊。”

“一派胡言!”朱厚熜咆哮道:“什么某些人,不就是指陆炳吗,为什么指桑骂槐含沙射影,要想言谏直说何妨?堂堂七尺男儿连别人姓名都不敢说,还需要这般下作暗指,朕最瞧不起你这样的穷酸。你是在嘲笑朕愚钝,看不清别人的为人吗?”

朱厚熜一指陆炳又说道:“没错,情报就是他送来的,但他说的古田暴民的情况比兵部送来的情报更详细,他的情报是用他人家自己的钱供养的人员调查的。陆炳时时刻刻的关乎着国家兴亡,还欲把这些人给朕让朕亲自指挥,这等人不是忠臣是什么。不说这些,国家经济,税负为先,朕之天下,百姓为先。陆炳他在山东,做了多少好事,给朝廷增加了多少赋税。他自己也发了不少财这没错,可你们看现在你们所在的宫殿,又有多少都是陆炳自己出资维修的,光靠着朕的金库和户部国库之中的钱财,只怕这奉天殿都得腐烂塌了也没钱修。而山东的百姓近年来过的殷实无比,不也是人家陆炳的功劳。江湖之中,处处宣扬朕的美名,百姓之中,也有不少人知道朕的名号和善行,陆炳处处宣扬朕的威名,此等人才还要弃之不用,忍受旁人指桑骂槐,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来人,把这斯剥掉官服,乱棍打出宫门。”朱厚熜指着那人叫道。

陆炳欲言又止,本想劝劝朱厚熜不可如此,自古以来打言官的都是昏君,但想到朱厚熜是为自己好,给自己立威,而自我也不是那种滥好人,所以话到嘴边,陆炳又咽了回去。

朱厚熜见那御史被左右侍卫拖了出去,继续说道:“犯我者虽远必诛,此乃关乎我大明天威之事,岂能忍让?从即日起,陆炳当调配全国兵马将领,征战四海,平息叛乱,还我大明盛世。若有抗命者,斩!若有延误军情者,斩!若有不尊龙影者,斩!即日,战事一份两报,给予朕与陆炳两人,只听陆炳号令便可,众爱卿可否听清!”

“臣遵旨,圣上英明。”众臣山呼万岁答道。

张璁走出来抱拳道:“圣上,不知该给陆大人何等官职称号,我等也好提前制作符文印绶官袍铠甲。”

朱厚熜一笑指着张璁说道:“还是张孚敬你识时务,不过这次你可说错了,也怪朕刚才没说明白。陆炳身为龙影大将军,全国上下见陆炳如见朕,可陆炳先前有言要靠自己升官进爵,所以他的官职仍未副千户,印绶保持不变。好了,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吧。”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而今又多了一句,官不在高,有权就行。

陆炳成了这天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更成了有史以来权力最大的副千户,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陆炳一时间成了朝中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也成了最令人害怕的人。陆炳虽然这几年十分低调,做人也多是赔笑脸送金银,可谓是和善的不能再和善了,可如今重新得势,而且竟然成了圣上的影子龙影大将军,这便又让人想起来当年那个杀的人头滚滚血流成河,贪官闻其名而胆寒的杀神陆炳了。

郭勋等当年羞辱过陆炳,后来虽然不再与之作对,却全是看在陆炳每年的供奉的面子上,这才和善行事。而今如同郭勋一样的人开始担心了,生怕陆炳借机报复。陆炳性子烈,杀伐由心,是每个人所恐慌的。但这次陆炳的上位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大刀阔斧的铲平一切不利因素,嫉恶如仇刚正不阿,让官场上翻天覆地一把。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的道理陆炳已懂,上位后只有升官的却未见降职的,这让众人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其实这般做除了国难当头,不易内战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陆炳真的没空对付朝中的宵小。密十三,倭寇,古田叛军,安南观望,鄂尔多斯的威胁还有叶尔羌汗国的大军压境让陆炳几乎喘不过气来,计划说着简单但实施起来却要考虑周详。

朱厚熜做了甩手大掌柜,所以所有压力就压倒了陆炳一个人身上,关于战事的报告,从朝廷和自己私军两个方面源源不断的传来。

陆炳当下做了几项决定,首先调度自己的老兄弟去各战区指战,牢牢地控制当地的军政大权,在微调中撤换不利。虽然手中有生杀大权,但是一旦战事起来,有违抗军令者就会延误战机,到时候杀一人也难以弥补失败的结果,更会损失千百之众。故而必须先行动起来,把权利控制住再说。

其次联络沈紫杉,让其准备那些商议研究已久的大杀器,把这些东西通过京杭运河运至舰队停靠处。当年陆炳出征琉球的时候,曾打造过一支所向披靡的无敌舰队,现如今这支舰队的威力仍在,归为大明水师调度,只需加上更加先进的火器,就能再次一展雄风大杀四方了。

另外汤克宽派往两广,主要防止广东地区时不时的暴乱,广东的暴乱通常规模不大,但是就怕暴民们被人蛊惑,或者被仇恨蒙蔽了眼睛,从而大开国门,引倭寇入大明,亦或是对安南国不抵抗,还有数年前那些船坚炮利的红番也需要担心。要知道南方的丛林中的蛮国也是虎视眈眈的看着大明,狼子野心路人皆知。

所以汤克宽此次前去,乃是坐镇两广,防止后院起火,让敌人截断东西南北运兵和粮草供给的道路。

第七十四章汉魂

俞大猷和李杜在大明的东南沿海设防,形成海防的第二条防线,以阻杀第一道防线的漏网之鱼,守护沿海百姓的安危。与此同时,与第一道防线交相辉映,运送补给等等。

第一条防线乃是以攻为守,是沈紫杉和沈家的智囊坐镇的,当然他们并不是军人,所以主要的军事工作还是交予大明的水师来指挥,而沈家只负责监军和那些技术难度比较大的武器应用和维修。

第二条在军事强度上,此次各方面综合而论,大明水师的装备最强,欲以一次击毁海上的对手。但缺点也有,那便是水师的指挥是最弱的,而陆炳以为,即便是对手再怎么诡计多端,也敌不过自己的无敌舰队。在强大的舰队,高大的船只,快攻主三种舰艇的相互配合下,在新引进的火器和沈家与自己共同研制的大杀器面前,不论对手如何挣扎,都会被击毁沉没。

正因为水师方面的力量强大,而对手多是实战经验丰富,但装备较差的倭寇水贼,故而陆炳并未派遣自己的为数不多的军事指挥前去。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先不说军事能力和军事素养极高的良将,就是能带兵打仗的普通将领,陆炳也是较为紧缺的。如果打局部战役还勉强够用,但若是大这样南北东西跨度极大,四面受敌的全面战争,陆炳就有些头疼了。

朝廷的将领,陆炳多是看不上的,除了吃喝嫖赌,真正能够打仗的,掰着手指头也能数的过来。

应对海战,戚景通最为有经验,但陆炳对戚景通另有重用,故此这才作罢。看似大明人才济济,但实则文强武弱,堪得大用的武将并不多。所能派遣的武官大多都是陆炳认识的。这让陆炳涌起人来捉襟见肘,整个战表一列,简直就是一支陆家军,这让陆炳哭笑不得,不知道是自己的幸运可以认识这么多当时豪杰,还是大明无人可用的悲哀。

当年在江南收复的匪首李祥,现在已经疏通完毕。即将调回京城,而手下的兄弟们他也没忘记,可以做顺天府的常备军,这可是李祥花了大价钱下了大工夫才搞定的事情。做了京官和京兵不光油水足了,面子也大了,京官平地涨三级可不是开玩笑的话。

不过正当李祥做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美梦的时候。陆炳却下了一纸文书,令李祥带兵出关,平定鄂尔多斯部的叛乱。李祥二话没说就遵命了,即刻准备,五日后起兵开拔奔向鄂尔多斯部。不光是因为皇帝之前什么龙影大将军的命令,更是李祥知道,跟着陆炳混没错。这次不能回京,只要熬过去了立了功,荣华富贵少不了自己的。再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人家陆炳为啥对自己这种杂牌部队好?又为啥给自己钱,还不是要关键时候卖命?义气不义气放到一边说着,把其中雇佣关系的道道看明白了,做起事儿来气儿就顺多了。

陆炳之所以看重李祥的这票人马,那是因为他们本是土匪出身。性子烈。脾气蛮,一般普通庄稼汉训练的士兵,听命行事走走阵仗吓唬吓唬人还好,若是真打起来,不见上几次血涨不了本事,一见血腥准腿软。

而这群土匪就不同了,他们性情之中的凶残和蛮行正巧可以和游牧民族鄂尔多斯部相抗衡。往日中原部队除非人数占优或者御驾亲征,否则和游牧民族的战斗中多是一触即溃。而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陆炳正是要用他们的匪气来克制鄂尔多斯的骑兵,看看究竟谁更勇敢谁才是战场上的猛士。

各地的卫所驻军自然是不能动。太祖高皇帝朱元璋设立卫所制度是有研究的,负责平定维稳当地事态,也可随时勤王救驾。动则生变,变则生乱,本来大明百姓就与官府是矛盾对立方,这些年积压的久了,除了山东这些年因为陆炳富裕起来以外,各地百姓与官府的关系都频临崩溃的边缘。

这场战争之后的政治改革必不可少,不然大明离亡国就不久了。这一点,陆炳心里很清楚,众臣心里也很清楚,只怕就是皇帝一人不清楚,但又不能明说,否则就有僭越和牟朝篡位只嫌,一个不臣之心就可以杀人满门,这谁敢说?再说一改牵扯的利益点太多,得罪了某些人连怎么死的都恐怕不知道。

故此,卫所驻军不能动,作为震慑力量也好,防止地方崩溃。到时候各地一团乱,内部一团糟那还怎么对外打仗。其实之所以用强权来压制百姓,以暴制暴,乃是因为大明根本没法以德服人。从根本而言,大明的官制就有问题,这才造成了现在这副民不服管的局面,这才是最令陆炳担忧的。

对此陆炳是无力改变的,现在变革来不及了,更是没有精力这般做,大明这艘破船更是经不起折腾。他虽然来自未来,但穿越而来后也不过是个凡人,没有这么大能量改变这个世道,若真想打破一切枷锁,做到真正的逆袭,也只有造反了,但这是陆炳压根没有想过的。这也从侧面应证了为什么大臣不敢说的问题。

其实除了制度上的问题,还有汉民族本性上的问题。汉民族本就不是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