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硬汉兵王-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德军的进攻非常成功,苏联军队在空旷的大草原上很难进行有效的抵抗,苏联红军后撤达1oo…3oo公里,顿河及顿巴斯盆地最富饶的地区均落入德军之手……

  然而,第6集团军在战役初期,就取得令人满意的战果,使希特勒再次改变了计划。

  希特勒认为,攻占斯大林格勒,无需那么多兵力,遂于17日,命令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方向南下,转隶a集团军群,以支援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团军,强渡顿河下游。

  这样,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军进攻部队,就只剩下了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

  德军的第6集团军,辖有6个军,含2个装甲军,计14个师约27万人,近5oo辆坦克,3ooo门火炮和迫击炮,由第4航空队12oo架作战飞机进行支援。

  由于交通等问题,第6集团军的前进步伐有所放慢,给了苏联红军一定的准备时间。

  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开始逐渐明确德军的意图,决心在斯大林格勒组织坚守。

  7月12日,在西南方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有原有基础上,组建了由铁木辛哥元帅为司令员,由赫鲁晓夫任军事委员会委员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担负斯大林格勒方向的防御任务……

  苏联红军的支援兵力,也大量地向斯大林格勒集结……

  1942年7月17日,苏德双方在斯大林格勒接近地展开了激烈的交战,会战正式开始。

  德军第6集团军在保卢斯上将指挥下,以第8步兵军和第14装甲军为北突击集团,以第51步兵军和第24装甲军为南突击集团,突击苏联红军62集团军防御实施包围,向卡拉奇方向展进攻。

  同时,德军以部分兵力向苏联红军第64集团军起佯攻,以吸引苏联红军的注意力。

  7月23日,德军突破苏联红军第62集团军右翼防线,合围了该集团军的2个师,前出到斯大林格勒西面的顿河河岸。1942年7月25日,德军对由苏联红军第64集团军的右翼阵地起攻击,企图在卡拉奇附近强渡顿河。

  1942年7月29日,苏64集团军被迫退过顿河。

  斯大林再也按捺不住对年迈的铁木辛哥元帅的失望,撤消了他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的职务,由第64集团军司令戈尔多夫中将接任,并派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上将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前往斯大林格勒协助指挥战事。

  斯大林还决定将预备队的坦克第1和第4集团军火调往斯大林格勒地域。随后,为了增强斯大林格勒守军的斗志,斯大林于1942年7月28日布了第227号命令,凡是不服从命令而离开战斗岗位或者撤退的军人都将被枪毙,并严厉要求苏联红军部队“绝对不许后退一步!”

  德第6集团军由于缺少装甲兵力的支援,被迫转入防御态势。

  德军在行进间占领斯大林格勒的计划被粉碎。

  但此时,顿河西岸苏联红军的处境非常困难,两翼都陷入了德军包围。

  1942年7月28日,苏联红军从罗斯托夫撤退。

  1942年7月3o日,希特勒又作了一个影响命运的决定。他宣布:“因为高加索的命运,是将要在斯大林格勒决定,所以由于这个会战的重要性,遂有从a集团军群抽调兵力,以增强B集团军群的必要。”

  于是,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又归还给B集团军群,并于1942年8月1日奉命沿科捷尔尼科沃——斯大林格勒铁路向东北方向进击,当天迅突破了苏第51集团军的防线,占领了蒙特纳亚。

  1942年8月3日,霍特攻占了科捷尔尼科沃,接着又于5日突破了苏第64集团军的防御,前出到阿勃加涅罗沃地域,但之后遭到了苏联红军越来越顽强的抵抗和反击,霍特只好放弃了独立攻占斯大林格勒的想法,于1942年8月9日转入守势。

  1942年8月19日,保卢斯和霍特重新起了进攻。保卢斯第6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西北面的特列赫奥斯特罗夫卡亚,向东南攻击,22日突破苏第62集团军在韦尔加奇和彼斯科瓦特卡地段的防线,强渡顿河,占领了卡拉奇。

  23日,德军第14装甲军,推进到斯大林格勒北郊的叶尔佐夫卡地域,逼到伏尔加河,将苏第62集团军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主力分割开来。

  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从南面的阿勃加涅罗沃地区向北进攻,突破了苏第64集团军的防御,29日进至城南的加夫里洛夫卡地域,其前锋已前出到京古塔车站。

  1942年9月2日,保卢斯第6集团军右翼与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左翼,在旧罗加奇克地区取得了联系。

  与此同时,德军第4航空队出动飞机几百架,入夜又出动2ooo架次飞机对斯大林格勒进行狂轰滥炸。

  鉴于斯大林格勒异常严峻的形势,斯大林任命朱可夫为最高副统帅,并决定立即调拨第24、第66集团军和近卫第1集团军,开赴斯大林格勒。

  1942年9月5日拂晓,朱可夫将3个新锐集团军投入反击,由于准备仓促,反击未达到预期目标。当晚,斯大林命令朱可夫继续冲击。

  1942年9月6日,苏联红军再次动进攻,再次失败。

  1942年9月9日,希特勒免去了利斯特元帅的a集团军群司令的职务,由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克莱斯特上将接任,第1装甲集团军司令则由埃贝哈德…冯…马肯森将军继任。

  克莱斯特上任后,虽然竭尽全力,也无法再前进一步。因为冲击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燃油。

  1942年9月1o日,苏联红军试图从北面实施突击,恢复同第62集团军的联系,又遭到失败。

  1942年9月12日,苏联红军撤至市区围廓,外围防御地带已全部丧失,德军突破斯大林格勒城防,从南面突进到伏尔加河,把守卫城市的第62集团军同战场上的其他部队分隔开来。

  1942年9月12日,希特勒从东普鲁士飞抵乌克兰的文尼察,召见了B集团军群司令魏克斯上将和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上将,命令他们于1942年9月13日对斯大林格勒起新的进攻,并决定从高加索方向抽调9个师加强给第6集团军。

  1942年9月13日,德军开始攻城。而在此之前,德军容克…88轰炸机用燃烧弹将市区炸成废墟伏尔加河沿岸对斯大林格勒的水路增援也受到影响。

  保卢斯第6集团军担当主力,从城北实施猛烈突击。

  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则从城南推进,策应保卢斯在城北的主攻。

  苏联红军崔可夫中将指挥的第62集团军和舒米洛夫少将朱,指挥的第64集团军受领了保卫斯大林格勒市区的任务……

  1942年9月14日,德军从城北突入市区,与苏第62集团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双方逐街逐楼逐屋反复争夺……

  斯大林格勒变成了一片瓦砾场,城中8o%的居住区被摧毁。

  在满是瓦砾和废墟的城中,苏联第62集团军顽强抵抗,在城中的每条街道,每座楼房,每家工厂内都生了激烈的枪战。

  攻入城中的德军死伤人数不断增加。

  尽管德军对伏尔加河东岸进行频繁的轰炸,但是苏联红军还是从那里得到了不断的补给和支持

  。刚刚赶赴城中的红军战士的平均存活时间不过24个小时,军官也只有约三天的平均存活时间。

  德军的主要战术是各兵种联合作战,非常重视步兵、工程部队、炮兵和空军的地面轰炸的协调。

  为了对抗这种战术,苏联红军指挥官采取了贴身紧逼的策略,尽量将己方的前线与德军贴近。这样导致了德军的炮兵部队,无法挥远程攻击的优点。

  斯大林格勒会战苏联近卫航空兵11团的伊尔…2强击机给入城德军坦克重大杀伤。

  1942年9月15日,德军对马马耶夫岗实施重点突击。该高地是斯大林格勒城中的制高点,从这里可以俯瞰和控制全城,崔可夫中将的第62集团军司令部即设在这里。经过一天最为残酷的战斗,德军占领了马马耶夫高地。

  但在1942年9月16日,苏近卫第13师渡过伏尔加河进入斯大林格勒,突然向德军起反冲击,又夺回了该高地。很多重要据点双方进行了反复争夺,第一火车站的争夺战达一周之久。德军不顾一切,一步步向市中心逼近。

  1942年9月25日,德军占领了市中心,1942年9月27日冲进了北部工厂区,并重新占领了马马耶夫高地,但在1942年9月29日又被苏联红军夺回。

  以后的战斗更加激烈,两方军队不断地交替占领这片高地。

  斯大林格勒工业区修建在丘陵中,建筑物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或用石头砌成。

  德军的推进不是用公里,而是用米来衡量……

  由于德军无法看到战斗结束的迹象,便开始调遣包括卡尔6oo毫米自行迫击炮等重装甲部队,开入城内。

  然而,在伏尔加河东岸的苏联火炮部队,将德军置于其炮火笼罩之下。

  而城中的红军防御部队仍然利用废墟进行战斗。

  由于城内布满了高达数米的瓦砾堆和废弃建筑,德国的坦克部队毫无用武之地。

  此外,苏联的狙击手非常成功地利用废墟作为掩体,给德军造成了极大伤亡……

  最为成功的一名狙击手年11月2o日为止,已经击毙了224个入城的德军官兵……

  对于斯大林和希特勒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事关成败的关键一战……

  

  

  :。:

  

第781章 决胜斯大林格勒,规模最大的战役

  第781章决胜斯大林格勒,规模最大的战役

  对于斯大林和希特勒来说,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事关成败的关键一战……

  苏联红军指挥部将战略重点从莫斯科转移到了伏尔加河地区,并且调动了全国所有的空中力量支持斯大林格勒。

  在9月底和1o月初,苏联红军向斯大林格勒城区调去了6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旅;德军则调去了2o万补充部队,包括9o个炮兵营和4o个受过攻城训练的工兵营。

  双方部队的指挥官,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德军的指挥官保卢斯得了眼部肌肉痉挛的疾病,而崔可夫也在不见日光的地下室司令部,也忍受着湿疹的病痛,以至于不得不将自己双手完全包扎起来。

  此时,德军在苏联南部的战线是从库尔斯克和沃罗涅日起,通过斯大林格勒到莫兹多克,长达125o英里以上。

  再加上从库尔斯克到列宁格勒之间的8oo英里,德军在苏联的战线全长已在2ooo英里以上,而以德国的兵力和资源,根本就不足以维持如此长的战线。

  特别危险的是,从斯大林格勒沿顿河上溯至沃罗涅日共长35o英里,竟毫无掩护。

  德国自己腾不出兵力来填补这个缺口,只得在这一线部署了附庸国的3个集团军:匈牙利第2集团军在沃罗涅日南面;意大利第8集团军在东南面更远一些的位置;罗马利亚第3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正西、顿河湾曲部的右侧。

  这使得战线拉得非常狭长,甚至在有些地段,只有一个野战排来防守整整1…2公里的防线。

  而苏联红军在伏尔加河南岸保留了几个攻击点,这对德军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希特勒并非不知道这些装备和战斗力都极差的附庸国部队,是不足以担负这个任务的,但他却深信只要能迅攻克斯大林格勒,即可抽出足够的兵力。

  德国6军参谋总长弗朗兹…哈尔德表示了忧虑和异议,认为斯大林格勒是不可陷入的,力主放弃这个作战,并向西撤退。

  结果,希特勒便在9月底免去了哈尔德6军总参谋长的职务,任命原驻法国的德军总司令蔡茨勒上将为新一任6军总参谋长。

  1942年9月28日,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称顿河方面军,司令员为罗科索夫斯基中将;东南方面军改称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为叶廖缅科上将;近卫第1集团军扩建为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瓦杜丁中将。副最高统帅朱可夫大将和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上将,奉命秘密拟制反攻计划。

  1942年1o月份一个月中,斯大林格勒一直进行着激烈的巷战。德军逐屋战斗,从地面和地下的废墟中找路前进,所以也被称为“老鼠战争”。

  对斯大林来说,是决不能让这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落入德军之手的。

  他亲自下令给叶廖缅科上将,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该城。

  每一座房屋,只要有苏联军人,哪怕只有一个人,也要成为敌人攻不破的堡垒。

  而对希特勒来说,斯大林格勒的精神价值,已过了其战略价值,非要攻陷它不可。

  当德国新任6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小,心地向他指出第6集团军北翼漫长的顿河战线面临着危险,建议将第6集团军撤到顿河河曲时,希特勒严厉地回答说:“德国士兵到了哪里,就要守到哪里!”

  经过3个月血腥的战斗,1942年11月初,德军终于缓慢地推进到了伏尔加河岸,并且占领了整座城市的8o%地区,将留守的苏联军队分割成两个狭长的口袋状,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

  此外,伏尔加河开始结冰,导致苏联不能再通过船,运送补给品给城中守军。

  尽管如此,马马耶夫高地附近的战斗和北部城区的工厂地带的战斗,依然非常激烈……

  1942年11月11日,德军以5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和2个工兵营,在宽5公里的正面上,起强攻。战斗队形高度密集。

  一天之内,苏德两军为争夺每寸土地、每一座房屋,都进行了异常激烈的战斗,双方伤亡惨重。

  德军虽然在街垒工厂以南冲到达了伏尔加河岸,但部队已疲惫不堪,其攻势已成强弩之末,保卢斯被迫于次日,停止了进攻,修整部队。

  苏联红军的损失同样严重,第62集团军的两个师损失了75%的兵员。

  从1942年7月到1942年11月的战斗中,德军在顿河、伏尔加河和斯大林格勒的战斗中损失约7o万人,1ooo余辆坦克,2ooo多门火炮,14oo余架飞机……

  苏联红军苏最高统帅部自9月底开始准备大反攻,负责斯大林格勒地区总体战略的朱可夫,开始向斯大林格勒秘密大规模集结兵力。

  至1942年11月中旬,在斯大林格勒地域城外的南北两侧的苏联红军,计3个方面军1o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4个空军集团军和若干个独立军、坦克军和旅,共143个师11o。6万人,155oo门火炮和迫击炮,1463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35o架飞机。

  当面的德军B集团军群共有8o个师又3个旅,约1oo万人,1o29o门火炮,675辆坦克,1216架飞机。

  朱可夫的策略是将德军,继续牵制在城内,然后通过打击德军虚弱的外侧,来将德军包围在斯大林格勒市区。

  1942年11月13日,斯大林批准了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拟制的反攻计划,并亲自给这个计划取代号为“天王星行动”。

  这与针对德军中央军群的“火星行动”相呼应。

  1942年11月19日,苏联红军开始实施天王星行动。图瓦京的西南方面军和罗科索夫斯基的顿河的方面军,在纷飞的大雪中起了反攻,瓦杜丁中将指挥的主攻部队,包括整整3个集团军,一共由18个步兵师,8个坦克旅,2个摩托旅,6个骑兵师和1个反坦克旅组成,并得到空军第2,第17集团军支援。

  负责防卫德军第6集团军侧翼安全的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由于在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并且缺乏精良装备,仅仅在战斗起一天之内,罗马利亚第3集团军的阵地,便被苏联红军突破。

  与此同时,两个辅助突击,以第65集团军从克列茨卡亚以东地区向东南突击,以第24集团军从卡恰林斯卡亚地区,沿顿河左岸向韦尔佳奇方向向南突击,割裂顿河小弯曲部德军与斯大林格勒德军的联系。

  德国第6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以北地区原地防御……

  1942年11月2o日,叶廖缅科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第51、57、64集团军也在南部转入反攻,突破了防卫该地区的罗马利亚第4集团军的防线,主要由骑兵组成的罗马尼亚人迅被歼灭。

  此后,苏联红军迅向北直趋卡拉奇。

  1942年11月22日,西南方面军开始分批渡过顿河。

  1942年11月23日,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在卡拉奇会师,从而完成了对斯大林格勒的包围。

  至1942年11月3o日,苏联红军3个方面军将德第6集团军的5个军22个师,罗马尼亚和意大利部队以及部分克罗地亚军队共约27万人,合围在斯大林格勒15oo平方公里的地域内,第6集团军只有约5万人的部队,被分割在包围圈之外。

  当德军最高统帅部,接到苏联红军起反攻的消息后,6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将军,力劝希特勒下令保卢斯撤出斯大林格勒。

  然而,空军德国司令戈林元帅,却向希特勒保证说,他可以保证空军有能力通过“空中桥梁”为第6集团军的空中补给。

  事实证明,德国空军根本没有提供如此大规模部队的供给的运输能力,其每天3oo吨的运输上限也无法满足每天7oo吨的需求。

  但希特勒仍然支持戈林的计划,希特勒遂命令保卢斯坚守阵地,第6集团军必须留在斯大林格勒,并命令他这个集团军今后改称“斯大林堡垒”集团军。

  由于恶劣天气和苏联红军防空火力,德军的空投援助“斯大林堡垒”集团军的计划,很快就遭受失败。

  德国“斯大林堡垒”集团军,只得到1o%左右的所需物资,第6集团军渐渐感受到饥饿的威胁。

  另一面,苏联红军在不断加强对斯大林格勒的包围圈,并开始缩小包围圈的行动。

  ……

  1942年12月12日,曼施泰因元帅怀着沉重的心情,起了代号为“冬季风暴”的反攻。德军以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为先导,于1942年12月16日,突破了苏联红军第51集团军在阿克赛河上的防线。

  至1942年12月19日,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所属的第57装甲军,已突进到离南面包围圈3o英里以内的地方。

  此时,行军的曼施泰因现自己也有被数倍于己的苏联红军包围的危险。于是,他决定不顾希特勒的将令,下令保卢斯立即向南突围,与第4装甲集团军会合。

  然而保卢斯在没有接到希特勒的直接命令之前,没有突围的意图,他以燃料不足为由拒绝了曼施泰因的命令,放弃了这最后一次机会。

  1942年12月27日,苏联红军动强大反击,将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击退15o至2oo公里,终于使其退回了原来的阵地,迫使德军统帅部最后放弃解救被围集团的企图。

  曼施泰因的“冬季风暴”宣告失败。

  当时温度已降到零下45摄氏度。伏尔加河面的冰层逐渐变厚,因此苏联红军可以更加便利地补给己方部队。

  而包围圈中的德第6集团军的空运补给越来越少,平均每天不到1oo吨。

  德第6集团军濒于弹尽粮绝的境地。口粮的分配,已减到了能够维持生活的标准之下;炮兵的弹药开始感到缺乏;医药品和燃料都已经用尽;数千人患上伤寒和痢疾,而冻伤的人就更多,每天都有数千名士兵死于饥饿、严寒和营养失调。

  战地上的一些德**官,试图说服保卢斯不顾希特勒的命令,而迅突围。但是,保卢斯害怕背上违抗军令的罪名,因此坚持按兵不动。

  1942年12月29日,保卢斯派第14军军长汉斯…瓦伦丁…胡贝飞出包围圈,去晋见希特勒,把第6集团军的情况,当面向元汇报。

  但希特勒还是命令,第6集团军死守斯大林格勒,直到1943年春天为止。

  同日,由于蔡茨勒的一再要求,希特勒终于同意把a集团军群,从高加索撤出。

  1943年1月,苏联红军起了又一轮攻势,代号为“木星行动”,试图突破顿河地区的意大利军防线,并攻取罗斯托夫。

  如果这次行动成功,德军南部集团军的余部将被完全围困在高加索地区。

  苏联红军虽然始终未能接近罗斯托夫,但是这次行动迫使德军与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内的德军,相隔25o公里以上的距离了。

  事实上,德国的第6集团军,已经完全失去了增援。

  1943年1月8日,苏联红军的苏顿河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中将,向德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上将,出最后通牒,敦促其投降。

  保卢斯电告希特勒,要求准予他相机行事,被希特勒驳回。

  1943年1月1o日,苏联红军的罗科索夫斯基的顿河方面军,向被围的德第6集团军起了代号为“指环”的进攻,深陷重围的德军,开始从斯大林格勒郊区向城区,收缩防守。

  1943年1月22日,苏联红军占领了古门拉克机场,这使得德国第6集团军的空运补给运输和伤员撤退行动彻底中断了。

  虽然食物和弹药都极度匮乏,德军仍然顽强抵抗,因为他们相信苏联人,会处死投降的德**人。

  在斯大林格勒城中,再次爆了激烈的巷战……

  相反,苏联人也被包围圈中的德军庞大的数量,感到惊讶,因此继续巩固包围圈。

  保卢斯再次向希特勒报告说:“部队已不能支持了,继续抵抗已毫无意义,请准允我们投降。”

  他得到的答复是:“投降是不可能的,德国第6集团军应在斯大林格勒,尽到其英勇的责任,直到最后一人为止。”

  曼施泰因力劝希特勒批准第6集团军残部投降,而希特勒向曼施泰因解释说,不允许投降,“一来,即使包围圈中的德军分成几个较小的单位,也还可以抵抗相当长的时间;二来,俄国人根本不会遵守对第6集团军投降后,所许下的诺言。”

  1943年1月3o日,希特勒授予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地区的保卢斯大,德国6军元帅节杖,以鼓励其继续抵抗下去。

  他对约德尔说:“在德国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元帅被生俘的。”

  希特勒也希望从大将升级成了元帅的保卢斯,能够战斗到底或自杀殉国。

  1943年1月31日,保卢斯元帅向德国总部,出最后一份电报:“德国第6集团军,忠于自己的誓言,并认识到自己所负的极为重大的使命,为了元和祖国,已坚守自己的岗位。打到最后一兵一卒,一枪一弹。”

  但是,当苏联红军第64集团军的第38摩步旅,攻入德军设在百货商场内的司令部时,德军的保卢斯元帅,选择了投降……

  1943年2月1日,被包围的第六集团军司令部的报员,自己决定向柏林出了最后一封感动德国人的著名电报,最后用国际电码写上“cL”,表示“本台停止报”。

  苏联红军在地下室外,命令第6集团军司令部的人员全部投降,第6集团军参谋长施密特将军接受了要求。

  施密特问保卢斯:“请问6军元帅,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保卢斯无话可说,只好投降。

  1943年2月2日,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城北的第11军残部,也宣布投降。

  至此,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

  德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元帅,步兵第4军军长普费费尔中将、第51军军长******…冯…塞德利茨…库尔茨巴赫中将、第295师师长科尔费斯少将等23位将官,德军2ooo名校级以下军官和91ooo名极度饥饿劳累的德军士兵被俘,德军约14万人战死,只有3万余伤患者之前6续地空运撤出了战场。

  让苏联红军大为惊喜,但同时让德军极为失望的是,此次战俘中包括了德军的22名将军。

  希特勒对这位新6军元帅极为失望,并公开说“保卢斯差一步就要跨入光荣的殿堂,但是他还是选择了退却!”

  德国民众直到1943年1月底,才了解到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完败的悲剧……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中甚至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

  整个战役持续199天。由于战役规模太大,伤亡者人不计其数。

  在战役最后阶段,德军仍然对苏联红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同时,苏联红军也几乎消灭了德军第6集团军全部兵力,另外有德军的大量直属部队被消灭。轴心**队在这场战役**伤亡85万人!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损失了东线南翼兵力四分之一的兵力。

  同时,斯大林格勒会战中,苏联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苏联红军具体伤亡人数为:四十七万多人死亡,六十五余万人受伤或被俘,伤亡合计约百万人以上。

  在德军攻入斯大林格勒城区的短短1星期内,过4万苏联市民被杀,而在整个战役中牺牲的平民人数,真是不计其数。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是被整建制消灭,战斗力不复存在,新的部队不经一段时间的训练形成不了有效的战斗力。

  而苏联红军残存的部队,可以补充新兵,以老带新,可以迅形成战斗力。

  而且德军人员和物资难以补充,苏联红军补充的度和数量则远德国。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国的实力逐渐地衰弱下去了……

  华胜利得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红军大胜后,他兴奋无比,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最终也必将胜利充满了信心。

  华胜利知道,经过这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的苏联红军,夺取了整个战略的主动权,扭转了苏德战场的整个战略,同时也为整个世界的同盟国,反抗法西斯侵略扩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第782章 战略反攻开始

  第782章战略反攻开始

  1943年2月2日,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投降。德军保卢斯元帅及9万人被俘……

  华胜利得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红军大胜后,他兴奋无比,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最终也必将胜利充满了信心。

  华胜利懂得,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红军的最终胜利,虽然暂时还没有将侵略德国的大军,全部赶出境,但是这次大胜,给德国造成的军事损失是巨大的,给一向运用闪电战在欧洲战场上无所不克的德军及其纳粹核心政权层,所造成的心理影响也是巨大的。

  华胜利抓住,这一九四三年开年是,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及苏联抗战轴心国的侵略大了几场大胜仗的大好时机,他命令白君萍发电给分散在东北地区各地的东北抗联独立旅的近百支游击队,命令他们积极地破坏关东军的军用设施、铁路、公路、粮仓、军火库、各地的伪满公署……

  去年,华胜利命令东北抗联独立旅中的副连职和副排职的军官,分派到东北各地后,如今近一年来,他们这支百余人的党的革命种子,早已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