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斜风(紫钗恨)-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补充了一句:“现在一百六七十人都在等着学生,而你们不搞点成绩出来的话,别人怎么会把学生送上来!”
  马千竹表示同意:“就这么办!”
  这个小会议开得很成功,在十几天之内,马千竹就凑足了六个班的学生,其中甚至还有个别女生前来报名,又给女生开设了一个女生语言班--这是马千竹以后十分骄傲的事,一鹏技校比善叶军校的女生班整整早了八个月。
  而其中来的最多的是兰溪的学生,通过周益世的关系,一个小小的兰溪县来了四十七名学生,除了技校所在的乐清县,没有一个地方的学员人数能超过他们,而他们很抱成了一团,这就是后来工业技术界所谓“兰溪派”的起源。
  ……
  马千竹的报告出现在柳畅的桌子上是三天之后的事情,虽然台州与宁波之间已经架设了电报线路,但是这样非紧急性的报文是不会出现电报线路上。
  那时候柳畅刚从宁波城内回来,他刚刚为这次拖廷已久的改编定下了基调。
  全军划分为地方部队与主力部队两个层次,主力部队是三个负责机动的步兵旅--龙枪旅、楠溪旅与磐石旅,每旅两团,而在三个旅之外的步兵团、步兵支队则成了各个州府地方部队中的机动部队,而独立步兵营、步兵连则是地方部队的守备部队,再往下则是乡兵排与基干民兵连。
  这次改编将在浙江与福建两地展开,这次改编完成之后,虹军的某些部队就可以从守备任务中分离出来,成为真正的拳头部队了。
  因此石汀兰只是稍稍提及了这份报告:“马千竹副校长在乐清有报告说,技校的开设已经排除了种种阻碍,走上正轨,甚至还设了一个女生班!”
  “嗯?”柳畅对于这件事却投入了很大的关注:“李元度到哪里?有没有僧王的动向?”
  “都还没有进入浙江境内!”石汀兰报告的是之前的情报汇总:“情报部门汇报,李元度尚在江西境内,而且能不能顺利援浙还是末知数,我哥哥在湖北江西都干得不错!”
  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石达开经略江西,这次攻势一直持续到一八五六年初,太平军几乎全取江西,打得曾国藩困守南昌,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会不会放李元度的安越军八营,着实是一个很大的变数。
  “那就是剩下僧王?我不惧他,虽然我更想胜保胜宫保过来。”柳畅说道:“准备去一趟乐清,现在电报通到哪里了?”
  “到台州了!”石汀兰答道:“过了临海要用驿马传递,但是路线不远,指挥上没问题,不过……阿畅,你为女生班过去?”
  她觉得柳畅这个理由实在太荒唐了些,柳畅却回答说道:“善叶军校我是校长,军校出来的子弟兵我掌握得住,一鹏技校我也是校长,这也是我的子弟兵,纵便我假手马千竹去办,但是他们还是我的子弟兵!”
  “至于女人,到了我这个地位,都有三位娘娘了,还会关心几个乡下的小姑娘?”
  柳畅心中只有一个信念。
  那就是我的子弟兵,谁也夺不走。


  第323章 严衢战役

  作为整个虹军的最高统帅,柳畅视察一鹏军校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但是却因为他的身份而变得不简单起来。
  司令部要设置留守处,而从宁波到台州电报线路要重点保障,加上护卫骑兵的问题,林林总总,一大堆事都让周秀英她们变得繁忙起来。
  不过柳畅才一说话,效果马上就出来了,原来为了招生问题而苦恼不已的马千竹在第一时间之内就收了几百封推荐信,都是推荐入学的。
  大家起初对于技校的前途不看好,但是一看到柳畅要亲自视察一鹏技校,而且还要把这批学生发展为自己的子弟兵,那都是恍然大悟了!
  这也是天子门生,进不了军校,进技校也是好的,别的不说,包吃包住,不需要学费,一年还发四套军装,特别是宁波府由于风气已开,推荐信就特别多了。
  反倒是占了地利的乐清县没反应过来,当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第一期学生的十二个连队都已经招满人了,至于以后的各期,也基本是按第一期学生的名额来按地域分配。
  以后乐清人没少在这件事埋怨过马千竹,认为他虽然是乐清本地人,但是在这件事情却做得很不地道,甚至有吃里爬外的嫌疑,凭什么一鹏技校设在乐清这么多,招的学生几乎都是外地人。
  而马千竹对于这样的批评也是满腹怨气,在开办一鹏技校的时候,乐清人就没给过他大力支持,等到蛋糕分好了,却又跳出来争奶油,为此他在回忆录痛批这种说法:“对于乐清名额的分配,是考虑各方各面的因素,我在这个问题上清清白白,绝无任何以权谋私的可能。”
  而在宁波府,周秀英与包美英也在忙着护卫柳畅的任务,现在柳畅位高权重了,出行怎么也得一个骑兵排的护卫才行,事实上周秀英建议至少要一个骑兵连,不然柳畅有失的话,这是整个虹军都无法承受的重大损失。
  而包美英却是拿过了一批文件递了过来:“秀姐,你帮我看看,哪些可以拿到杨长妹那里去?”
  周秀英看了一眼,却是这次骑兵团申请全团野外长途训练的报告,由于经费开支过大,在杨长妹那里被否了,现在包美英又把这个报告拿出来:“正好借检点南下的秋风,四个骑兵连出去跑一趟台州府与温州府,回来了马术也就练成了!”
  周秀英一听这话就明白过来了,包美英这是变相地把野战训练的计划复活,现在柳畅南下的安全问题是第一考虑,包美英拿这个文件过去,肯定能从杨长妹得到批复,但是她却笑了笑:“不用这么麻烦,检点是自己人,我过去跟检点说一声就行了,何必摆得这么委屈!”
  “真的?”
  “真的!”周秀英答道:“我去跟检点说一句就行了!”
  “那好!”包美英马上转身拎来了一大袋文件:“这些申请也麻烦秀姐一并带过去吧!”
  这都是骑兵团形形色色的申请,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关系被打回来了,但是凭借周秀英与柳畅的良好关系,肯定能批下来,只是周秀英却笑了:“我好好看一遍,看看哪些可以拿过去跟检点说一句!”
  “那就最好了!”
  只是周秀英低下头来的时候,脸上却带着淡淡的笑意。
  包美英这个好苗子,现在是真正从家破人亡中走出来了,她已经把骑兵团视作自己的家。
  没错,骑兵团与虹军就是她的家!
  ……
  最后和周秀英说的一样,她只是提了一句,柳畅就通知杨长妹把这一次骑兵团主力南下野战训练的事情搞定。
  四个骑兵连一面护卫着柳畅南下,一面进行着野战训练,在骑兵团的历史上,这样大规模的长途行军训练可不多见。
  别看才四个骑兵连,但是当他们展开的时候,好几里地都是马队与马蹄声,柳畅带着笑意也骑马南下了。
  他的骑术很一般,但是胜在自己骑的小马温驯,走起来也不算慢。
  只是当他起程不到五个小时的时候,一骑快马向着宁波城外的司令部飞驰而来,马上的骑士连声叫道:“紧急军情,紧争军情!”
  他的脸上都是汗水,看起来发生了重大变故,石汀兰第一时间就飞奔而出,大声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是僧王的马队南下了?
  柳畅走得飞快,才半天多功夫就已经过了临海,在临海的时候接到了两封电报,都无关紧要,据说还有一封比较重要的电报准备发送过来,但是柳畅也等不了这么多,就直接起程奔赴乐清县。
  这又花了一天时间,其间柳畅轮换了好几匹马,都是出名温驯的小马,柳畅对自己的骑术也是心明肚明。
  但是除了骑术滥了一点之外,他是一个合格的统帅,在一鹏技校的几百名师生面前更是如此。
  “尔等是国家栋梁,我们国家有两根支柱,一根是善叶军校,一根就是你们这批技校生了,我相信你有若旭日东升,前程似锦,将来必得大用……”
  “本检点这次来乐清县,就是专程来看你们的,希望你们能尽快学好技术,将来无论是蒸汽机、锅驼机还是电动机都玩得得心应手,你们是国家最有用的人才!”
  柳畅的激励对于技校生来说,那是最好的奖励,他们感觉到自己是走对了路子。
  只是当他讲话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看到周秀英着急地带着一个骑士过来了,神情有点焦灼,他稍稍缓了缓,然后一股作气讲完:“希望明年这个时侯,你们已经成为顶尖的人才了,我相信你们当中必能出一个工部尚书之类的大人物!”
  掌声如雷,但是柳畅快步走向了周秀英,问道:“出了什么大事?难道是僧王南下了?”
  僧王的马队南下,那对于虹军来说是个大麻烦了,毕竟这是满清仅存的一个骑兵集团。
  但是周秀英的回答让柳畅稍稍宽了心:“不是僧王南下,是李元度率安越军八营出衢州,浙中局面大变!”
  安越军?柳畅根本没有想到李元度会在这个时侯援浙,曾国藩在自己吃紧的情况下居然能挤出八营步队来支援浙江,看来他对于浙江势在必得啊!
  只是很快,柳畅就明白过来,这绝对不是曾国藩的本心,他在一败涂地的情况下怎么可能放弃八营步队,即使这八营步队属于新湘军,战斗力相对有限。
  这是李元度一意援浙,多了这四千来人,浙中的局面肯定会有变化了。
  而周秀英很快就报告了另一个重大消息:“北方来的确实是检点朝思梦想的胜保胜宫保,不是僧王!”
  “是胜保?”柳畅这下是彻底宽心了:“胜保胜小孩,不在我的眼里!”
  胜保这位被太平军称为“胜小孩”的清军大将,确确实实不在柳畅的眼里,他对太平军的战绩几乎是完败,只能凭借招降纳叛才勉强坐稳了自己的位置。
  如果是他来了,那么一切都好办了,因此柳畅很快想清楚了:“衢州府有多少敌军!”
  包美英抢着回答:“原有绿营兵与土勇六千人,加上邓绍良部五千人,现在又有安越军八营四千人!”
  这算是柳畅遇到过的前所末有的重兵集团了,但是柳畅第一时间下了决心:“打!打一场严衢战役,把清妖堵回去!”
  包美英看到柳畅这般绝代英姿,不由起了点小女儿家的心思:“严州府还有张玉良三千人,土勇营兵三千!”
  加起来有两万多人,但是柳畅已经下了决心:“让第一旅与第二旅主力出动,胜保这个小孩子,让第三旅陪他玩玩就行了!”
  第一旅就是龙枪旅,第二旅自然是楠溪旅,第三旅则是磐石旅,下面的步兵团也变成了同时拥有数字番号与代称两种,象步兵第一团就是大名鼎鼎的龙枪团,而步兵第二团则是由教导营改编来的教导步兵团。
  虹军的正规化建设可以说是上了一个层次了,柳畅很快就想到了这次严衢战役的方针:“本次战役,先攻严州府,歼灭较弱之张玉良及严州土勇,然后挥师南下,截断衢州府与浙北之联络,然后南下攻取衢州!”
  这是虹军历史上第一次实施这么大规模的战役,面对的敌军之多,战斗力之强都是史无前例的,但是柳畅觉得自己是有把握的。
  以两个主力步兵旅加上若干独立团、独立营,足以完成歼灭清军主力约两万人的使命,而且打通了衢州,就是打通与江西联络的道路,现在石达开就在江西,自己这个妹夫和他自然有很多方面可以互补不足。
  至少石达开会对源源不断的西洋军火感兴趣的,说不定石达开在一八五六年初撤出江西以后,自己还能捞上几个州府的地盘。
  柳畅觉得自己妙算如神,谁让大清朝撤下了僧王,换上了一位只有蛮勇的胜保,这东南半壁,我是要定了!


  第324章 后手

  衢州府。
  李元度是湖南人,邓绍良也是湖南人,两个湖南人一见面却冷场了。
  好久,邓绍良才问道:“可是曾侍郎派足下来援浙的?”
  那边李元度如期给出了回复:“曾侍郎不让本道台来,本道是违了曾侍郎的意旨赶来援浙的!”
  这个回复在邓绍良的预期之中,这也是冷场的原因,好一会邓绍良才说道:“来了就好,来了就好!”
  他除了这一句,又能说些什么,他之所退兵衢州,就是想等着何桂清跨台,到时期湘军援浙,自己能升到一个以前作梦也想不到的地位上去。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邓绍良把一切都算好了,却没有算到石达开入赣这一点上,现在曾国藩连自保都是问题,他又有什么能力顾及浙江,他甚至连李元度这八营安越军都要扣下来。
  但是李元度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与曾国藩是老交情没错,无论九江还是靖港,他都可以说是对曾国藩有活命之恩,但是曾国藩想要的只是一个幕僚而已。
  李元度可不想自己一辈子做一个绍兴师爷,他有着宏图伟业,曾国藩一介书生,不会用兵,不会统将,凡是亲自指挥的战役几乎都是一塌糊涂,可是现在却是成了整个中国顶尖的人物,甚至连几位督抚都要看他的眼色行事。
  而李元度有着同样的梦想,他也想带几营兵干出一番成绩来,然后拿到一个总督巡抚,也就心满意足了。
  因此对于何桂清与王有龄邀请他统带安越军入浙,他是一百个愿意,到浙江有饷有银,到时候打出一块地盘来,那是神仙日子啊!
  要知道,浙江虽然是一个小省,但却与江苏一样,都是天下粮饷集聚之地,自己哪怕是做上一日浙江巡抚,都心满意足了!
  只是李元度要援浙,曾国藩却因为石达开入赣而焦头烂额,他一点都不顾忌老交情,甚至准备强行扣下这八营由李元度一手招募起来的新湘军安越军,幸亏李元度反应及时,趁着曾国藩下手之前,把队伍拖到了衢州来。
  只是现在邓绍良真不知道如何对待李元度,李元度过来了自然是一件好事,可是自己如果与李元度关系过于紧密了,恐怕又得罪了那些湘军大佬,他仍然是那句话:“来了就好,来了就好!”
  那边李元度却是火烧眉毛了:“绍良兄,你跟我说句实在话,这浙江的形势如何?我欲出兵浙北,不知可否?”
  邓绍良却不愿意把这八营安越军推到何桂清那边去,他说道:“与其去浙北,不如在衢州,进退自裕,粮饷无忧,如果去了浙北,恐怕形势不妙啊!”
  李元度也知道杭嘉湖平原是虹军的必取之地,他当即又问了一句:“估计红贼什么时候攻打杭嘉?”
  “明年!”邓绍良说了一句实话:“红贼这月来一直整军备战,据说从宁波入口的洋枪洋炮不计其数,战力倍增,次青兄,你这次可携来洋枪洋炮?”
  “洋枪甚少,洋炮倒是有一些!”
  严格来说,这是一批湘军从西方人那里购买的轻型火炮,湘军称为“洋庄”,装备在长龙等战船之上,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上取得了战果,但是上陆的话,似乎又偏轻一些。
  但这已经是李元度在湖南筹备的所有洋枪洋炮了,湘军的洋枪洋炮化进展很慢,关健在于曾国藩的态度很消极,甚至还落在了各营主官的身后。
  曾国藩一向峙湘军改进后的鸟枪、抬枪、劈山炮为克敌制胜的利器,甚至认为这些中国的土枪土炮威力远在洋枪洋炮之上,他所遇到的太平军,虽然也装备了一些洋枪洋炮,但是除了一部之外,大部分战斗力贫弱,虽然有洋枪洋炮也发挥不出其威力,因此更加剧了这种看法。
  而各营主官已经自行装备洋枪洋炮,曾国藩仍是抱着原有的态度,认为洋枪洋炮只是听着声音响,并没有多少实际威力,甚至还一再向手下的主官推销自己改进的土枪土炮,认为威力无穷。
  在整个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曾国藩始终没有改变这种看法,湘军也始终没有淘汰这些土枪土炮,他对洋枪洋炮真正有认识是太平天国战争后接触到张树声马步队后的事情。
  而一听说李元度洋枪洋炮甚少的消息,邓绍良就皱起了眉头:“那可不行,与红贼交战,非多备洋枪洋炮不可,我先接济你洋枪百杆,洋炮四尊,你尽快到上海采办洋炮。”
  李元度知道邓绍良是江南大营一等一的猛将,在湖南他就听说过邓的威名,可是这位邓绍良却对红贼的洋枪洋炮颇有惧意,当即问道“红贼的洋枪洋炮真是如此锐利?”
  邓绍良苦笑一声:“我的队伍,在江南大营已经算是第一等的好兵,洋枪洋炮甚多,可是与红贼一比,却是二流而已!”
  李元度当即说道:“那好,多谢邓军门了,此次你我都是湖南人,要同舟共济,对了……”
  他又想起了一件事情来:“浙江藩司胡兴仁布政使,也是我们湖南人,他来信要与我换过金兰谱,我觉得此议甚妥,只是不知道邓军门有没有意愿插一脚?”
  这算是一个湖南人的小集团,一个随时准备接替巡抚的布政使,一个握有重兵的提督,加上一个同样握有数千战兵的道员,联合起来的话,在整个东南都掀起无数风潮来。
  “胡藩司?”邓绍良对此很感兴趣:“我在湖南就听过他的大名,咱们三个湖南人联合起来,一起在浙江打出一个局面来……”
  ……
  “三个湖南人?还要换金兰谱?”
  王有龄嘴里带着几分嘲讽:“他们也把自己的份量看在太重了!”
  何桂清却是苦笑道:“不轻不轻,一点都不轻,他们是看上我这颗巡抚大印,我是铁了心,即使是离职察办,我能做一天和尚就撞一天钟!”
  旁边的胡雪岩却是正声说道:“中丞大人有这个想法甚好,只是湘人步步紧逼,中丞可要预作准备啊!”
  “准备什么?”
  胡雪岩也挑明了说:“城头变换大王旗,中丞难道不应当好好准备一番应变?”
  何桂清还是有底气的:“我是大清的直臣,要对得起先皇帝!柳绝户一日不攻我的杭嘉湖,我就容忍宁波中立一日,能拖几日是几日。”
  王有龄也说道:“没错,君恩深重不可忘,我与中丞绝不留下骂名,雪岩!”
  胡雪岩应了一声,王有龄细声说道:“你在杭嘉做的那些事,我都忍了下来,没找你的麻烦,但是你也要给留点身后名,吾不屑与高梁材、石景芬之流同流合污!”
  这就是清朝士大夫所谓的清流,胡雪岩却不着急,说起了另一件事情来:“中丞,府台,切莫着急,浙江的形势,以现在来看,除非中枢能派大兵援浙,否则迟早是守不住!明年红贼整军练武已毕,必然席卷东南,那时候上海就是问题了!”
  “上海问题?”何桂清是个绝顶聪明人:“你是宁波?”
  上海的问题比宁波还要复杂几十倍,宁波的西方人士不过是百余人而已,上海的外国人虽然没有定数,但多时达几千甚至万人应当是个不错的数字,华洋杂处,问题比宁波复杂得多。
  而在这种情况下,虹军如果要进攻上海,那就是与历史上的李秀成一样,自寻死路--正是因为李秀成进攻上海,才导致英法列强彻底倒向清军一方,结果就是英法联军不但替清朝训练了常胜军、常捷军等武装,甚至还直接出兵干涉,屡次给李秀成部以毁灭性打击,还支持淮军与李秀成作战。
  结果就是整个李秀成集团表面上败亡于淮军之手,实则败于英法之手,而怎么处置上海,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了,那就是宁波的中立化。
  宁波的中立化,现在还是处于蜜月期,双方合作得很愉快,虽然双方起了一些磨擦,但是总体而来是成功,而到时候上海中立化的话,中国方面非得有几位有份量的人物出来主持大局不可。
  现在胡雪岩就是想请何桂清在这方面预先布下几个棋子:“中丞与杨坊,还有俞斌,以及宁波帮都是好交情的,到时候真要支撑不住,完全可以到上海主持大局。”
  历史上何桂清在常州失陷苏州闭门不纳的情况下,也是转身逃往上海租界,他是个极其爱惜生命的聪明人,因此胡雪岩的建议很符合他的意愿:“这主意不错,雪轩你怎么看?”
  王有龄笑道:“中丞去得上海租界,我怎么去不得!”
  “是个好主意,两全其美!”何桂清当即问道:“雪岩,你既然出了这么一个好主意,那么想要什么奖赏?只要我能办的,我都答应下去。”
  胡雪岩当即跪了下去,他只是问了一句:“此次中枢派兵援浙,是否是派了僧王与胜保同来,我听说这次佯为胜保,实为僧王胜保同至,带来黑龙江及蒙古马队甚多?请中丞大人告我!”


  第325章 转售

  何桂清的脸一下子就难堪起来了,整个场面冷了下来。
  对于这个消息,王有龄那是闻所未闻,他当即询问道:“真有此事?”
  何桂清却是无力拍了下自己的大腿,然后才说道:“国将不国,雪岩你从何处得此消息?”
  胡雪岩很神秘地说道:“胡某自然有自己的路子,只是想问一问中丞大人,是否属实?”
  他这么一说,何桂清只觉得很无力,他对王有龄说道:“中枢确确实实有这样的想法,浙北苏南,天下饷源之地,杭嘉湖和苏常上海若失,天下既无饷又无粮,因此准备让僧王与胜保联手领马步队两万南下。”
  胡雪岩连连点头,他获得这个消息可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是这个消息确实之后,足够让他在公债市场上掀起无数风浪来了。
  只是下一刻何桂清又提到了“国将不国”这个成语:“国家居然沦落到此,我这个浙江巡抚,尚没有得到军机处的上谕,只是我在京中旧雨新知甚多,即使如此,也不过是今天上午才收到的书信!”
  王有龄已经明白过来,连何桂清都是今天才得到的消息,结果下午胡雪岩就来询问消息是否属实了,这确实是国将不国的局面。
  他很小心地说道:“雪岩,这个消息还是暂时不要知会柳绝户为好,这世间锦上添花不若雪中送炭!”
  他心底对于僧王与胜保统带的这支部队还寄以了很大厚望,希望着这支部队能挽回浙江的局面。
  而胡雪岩则是回答道:“这个消息价值一百万两,我怎么可能轻易地说出去!”
  ……
  而此时柳畅正在接见由德蒙斯引见的上海西方军火商安瑞先生,他笑着说客套话:“安瑞先生远道而来,我是极其欢迎阁下来我们这里走一走看一看,我们不管在什么业务都可以合作,甚至是包括我们卖给你们鸦片的事情。”
  安瑞知道虹军只出口鸦片,却不进口鸦片,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任何一个有点头脑的政权,都不会任由鸦片在自己的统治区泛滥,那是在减少统治区人口的同时,不断向外流出白银。
  如果柳畅不是禁止了鸦片的进口,或许现在他根本没有维持这么大规模的军火贸易,但就是因为这么一个大市场,安瑞已经决定赌上自己的前途:“我这次来,是带了好东西过来的,一千支米尼步枪,您有兴趣!”
  “一千支!”柳畅被这个数字吓到了:“好,我全部要了,价格好商量!”
  以往虹军得到米尼步枪的数量都很小,一次顶多是百来杆,少的时候只有二三十杆,但是米尼步枪作为这个时空最先进的步枪,确确实实有着革命性的进步--虽然后膛枪已经出现了有些年头,但是第一代的后膛枪还不够可靠,射程很有限,他们取代前膛枪是十年之后的事情。
  一千支米尼步枪可以让一个步兵团全部换装成米尼步枪了,柳畅一下子就变得热情起来了:“好!光凭安瑞先生的雪中送炭,我就答应了您的要求,你可以与我们进行直接的军火贸易,您运来的军火,在同等条件有着最优先采购的权力。”
  安瑞笑了笑,他诉说着这笔生意的不容易:“您知道,这一千杆米尼步枪都是和英国陆军同样的制式装备,装备上这批米尼步枪,您的主力部队就等于英国陆军了,要知道这是英吉利与法兰西在远东严格控制的管制物资,我是费了千辛万苦,几次对海关官员进行贿赂才把他们运到了宁波来!”
  柳畅大大方方地说道:“好!价格好商量,价格好商量!”
  虽然钱银有点吃紧,但是这批米尼步枪是第一时间吃下来的,虽然自己的部队组建时间短,训练差,但是凭借着这一千杆米尼步枪,一个装备米尼步枪的步兵团怎么也能对付得了一个英国或法国的步兵营。
  德蒙斯却是暗暗叫苦,安瑞先生这是上家出来抢了下家的生意,自己因此可损失不少,可是自己又不得把安瑞这个上家引荐给柳畅。
  柳畅笑着说道:“安瑞先生将是我们可靠的合作伙伴,你们可以在我们的控制区,不管是浙江还是福建,自由地进行着贸易,除了鸦片之外,你们什么都运进来,我给你开特许状,您是我最可靠的军火代理人!”
  “不!”安瑞先生却是毫不顾忌地说道:“我可不是什么最可靠的军火代理人,我同时还向政府军大量出售军火与弹药,只是您的采购量大,而且价格不低,所以我才倾向于您,向您争取特殊待遇,但是我不会放弃向政府军出售军火的努力。”
  政府军自然指的是清军,柳畅不由皱起了眉头,安瑞先生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安瑞先生这位可爱的英国军火商继续说道:“只要付得起价格,我向任何人出售军火,政府军是我长期的合作伙伴,但是他们的采购量少,虽然价格不错,而且还可以推销出一部分卖不出去的库存品,但是我必须承认的是回扣侵蚀了大部分利润,而且这种交易往往受到了某些政府官员的阻碍,所以我才倾向于您。”
  “还是那句话,只要付得起价格,我向任何人出售军火!”安瑞先生继续说道:“不管是政府军,还是你们虹军,或者是太平军的部队,我与太平王的部队也有着长期的合作,一个成功的军火商人就象我这样,向所有的交战方出售军火。”
  柳畅没回答,安瑞先生这才说到了要点上:“不管政治形势怎么变化,哪怕你们是不列颠政府的敌人,哪怕政府宣布对你们实施军火禁运,但是只要你们付得起钱,我就向你们出售军火!”
  “一个成功的军火商,会向所有的交战方出售军火,即使他是政府的敌人,因为他只需要一件事,那就是利润!”
  柳畅为安瑞先生的演讲而击节长叹:“说得好,说得好!只要你们肯向我们出售军火,你们安瑞洋行就是我最好的合作伙伴!”
  旁边德蒙斯已经为安瑞先生的演讲而后悔,今天不应当带这个老头子过来的,现在这老头子已经把戏份全抢走了,下一步恐怕把业务都给抢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