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30-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森见清军骑兵这朝着这边逼近,便道:“我们走吧。”
  ……
  整整第一天,模范军都忙着安营扎寨,布置防御,并没有对大辽河堡发起攻击。倒是清军的骑兵,对模范军发起了好几次的袭扰,但是他们基本上也都没能取得什么战果。
  时间很快就到了晚上。前半夜里也同样很太平,但是到了后半夜,从军营外便不时的传来火枪和射击声。这是模范军的伏路军和清军的袭扰人员在交火。紧接着便有火箭落入了模范军的军营。这些火箭并不是带着火的箭矢,而是和模范军的纵火火箭相当近似的一种东西。这些东西落地后就会爆炸,并且引起火灾。这几枚落入了军营的火箭造成了好几处起火,不过因为它们数量有限,而模范军中负责夜间值班的人员的反应也很快,这些火箭虽然虽然点起了几处火头,但是却也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


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触战(2)
  不能说清军的夜袭没什么效果,那些火箭的确干扰了模范军的休息,但是在夜战中,清军自己也付出了不少的代价。模范军的伏路军携带有大量的地雷,尤其是携带有依据后世的阔剑防步兵定向雷的概念制造出来的拉发或者是绊发的定向雷。因为在炸药技术上比不过后世,所以这东西只能是质不够,量来凑,采取用更多的火药来保证威力的方式。这使得这东西有差不多二十斤重,而相形之下,正宗的阔剑,只有3。5磅重。
  不过威力方面,倒是得到了保证,这种巨大的地雷,一次能向敌军抛射多达两千枚钢珠,有效的杀伤范围达到了五十步。(因为火药的燃速低,所以在射程上,这东西还是远远比不上只有3。5磅重的阔剑)对于伏路军来说,他们几乎就是拥有了一种一次性的大炮。清军在夜袭的时候,一旦遭到这种地雷的打击,往往会出现整个的小队,都被这样的一枚地雷消灭的状况。所以虽然利用仿制的火箭,清军看起来像是完成了夜袭的任务,但是夜袭队伍巨大的,多达百余人的伤亡,却让清军的士气不升反降。要知道,在任何时候,能够执行夜袭任务的,都是最为精锐的部队。这样的部队都遭到了这样大的损失,对其他部队的士气的打击自然是非常大的。
  好在这次行动,满清是每个旗都出了人的,而且两黄旗和正蓝旗的队伍都很不幸的挨上了几发“此面对敌”,要不然,只怕有些人就又要担心是不是有人在借着模范军的手排除异己了。
  如今已经是初夏季节,太阳升起得很早。不过刚刚卯时,天就已经亮了。模范军的士兵们在此时却已经吃过了早饭,开始列队离开军营,向着清军的防线逼近。
  部队前进到清军炮兵的射程外,便停了下来。接着便有一百多门12磅炮被巨大的挽马牵引着来到阵地前,开始做炮击的准备。而一些辅兵则开始挖掘壕沟,做长期作战的准备。
  “其实建胬学着我们建造堡垒,并不是一个好主意。”望着前面的堡垒,郑森这样对站在旁边的顾绛道。
  “我们的堡垒有什么问题吗?”顾绛问道,在他看来,棱堡简直就是完美的防御方式了,要不然,马尼拉当初也不能支持那么久。
  “棱堡当然没什么问题。”郑森微笑着回答道,“但是建胬用棱堡却有问题。棱堡的强大防御力,是因为它几乎完全消除了射击的死角,从任何一个方向进攻,都会面对至少两个方向的交叉火力。但这个优点却是建立在火器的广泛使用的基础上的。而火器的广泛使用,是建立在拥有足够多的火药的基础上的。我们手里有硝石矿,而且还大量的从荷兰、英吉利现在还从西班牙那里进口印度和南美的硝石,还大量的积累使用土硝,这才能保证我们的军队有足够的火药用。但是建胬呢?无论是他们,还是蒙古人,手里都没有硝石矿——也许不是没有,而是他们根本就不会采矿——他们要制造火药,除了木炭,无论是硝石还是硫磺都需要外购。外购少量的还行,大量的,不说如今宣大那边已经收紧了,便是当年,他们又从哪里能弄得到那么大量的火药?真的和我们打起来了,火药的消耗会非常大,他们存着的那点火药,根本就不够用的。”
  顾绛看了郑森一眼,他隐隐的知道,郑森在建胬那边有探子,而且级别还不低,所以他的这个判断应该是有道理的。于是他便开口道:
  “若是没有火药了,就只能用弓箭长矛了。那么低矮的棱堡的优势就小多了。我军只要耗尽了他们的火药,这棱堡便难以守住了。”
  郑森却摇了摇头道:“未必需要这样磨蹭。建胬这城虽然学我们,但他们器械不良,也只是个邯郸学步罢了。”
  这时候炮兵那边,一个军官举起红白两色的旗帜向着这边不停地挥舞了起来,一个传令兵赶忙过来汇报道:“世子,炮兵已经做好了准备,余新师长问,是否可以开始了。”
  郑森点点头道:“开始吧!”
  说完这话,他又转向顾绛道:“宁人,我们一起上望台上去看吧。”
  这时候,中军这边的传令兵也用旗语给了炮兵回答,炮声顿时便响成了一片。
  在隆隆的炮声中,郑森和顾绛一起登上了刚刚搭建好的望台。在这里架设有几台体积更大,放大倍率也更高的望远镜。利用它们,可以看到更多的细节。
  模范军的大炮射程远超过满清手中的任何一种大炮,这使得它们可以在满清的射程外从容的开炮射击。而且即使是在这样的射程下,还能保证相当的威力。
  郑森将眼睛凑到望远镜前面细细的观看。他看到12磅炮射出的铁球砸在清军的第一道土墙上,腾起一股股的烟尘,满清花了好几个月夯起来的土墙上面很快到处都是坑坑洼洼。估计最多再有半日功夫,他手中的大炮就能完成对这道土墙的强制拆迁。
  清军对于这样猛烈地,上百门炮一起开火的情况似乎缺乏准备。清军在土墙上面还建了一堵胸墙,用来做火枪兵射击的依托和掩护。也许是担心模范军的骑兵会趁着炮击发起攻击,或者是别的原因,他们过早的让士兵上到胸墙后面了。土墙的主体很厚实还能顶得住几轮炮击,但是胸墙就薄弱多了,只要一发炮弹落在上面,就能将一长段胸墙砸倒,而躲在它后面的士兵,更是立刻就会被撕成碎片。从望远镜中经常可以看到,有残断的肢体在炮击中飞起老高。想来躲在后面的敌军一定损失惨重。
  “让散兵前出,攻击敌军的炮垒。”炮火准备进行了一个半时辰之后,郑森注意到建胬的胸墙损毁严重,便发出了这样的指令。


第五百六十九章 攻坚
  散兵们拿的军饷还有他们的伙食标准,在模范军陆军中都是最高的之一,几乎是第一排列兵的两倍。他们之所以那这样多的军饷,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他们要执行的作战任务要比一般的阵列步兵更危险,那就是走在阵列步兵的前面,用他们手中的枪,压制对手的大炮,打击对方的阵列。
  散兵们手中拿着的是使用米尼弹的前装线膛枪,这种枪的有效射程甚至超过大炮发射霰弹时候的有效射程。这让散兵们可以在大炮的霰弹射程外,用他们手中的枪抢先干掉那些炮手。
  当然,这个活并不好干,否则他们也拿不了那么高的军饷。首先,他们手中的枪的射程,其实比大炮发射的霰弹远得也很有限,这就要求他们有不错的枪法。其次,他们不能结阵,这使得他们在面对骑兵的时候会非常的脆弱。一旦敌方的骑兵出现,他们就必须立刻掉头往回跑,去寻求自己的阵列步兵或者是骑兵的保护。
  但是步兵阵列和散兵之间的距离并不小,因为步兵阵列往往都待在敌人的炮兵发射的实心炮弹的有效射程外。米尼步枪的射程要超过大炮的霰弹,但却远远不如大炮发射的实心炮弹,这当中的一段距离,对于散兵而言,就是生与死的距离。此外,清军吃过几回亏之后,也开始使用散兵。虽然清军散兵的枪法远不能和模范军的枪法相比,但是他们的肉搏战水平却普遍不错,尤其是在没有阵型的情况下的混战中,更是如此。
  在炮火的掩护下,散兵们开始向清军的土墙逼近。在他们身后,线列步兵也在悠扬的进行曲的伴奏下,在一大排盾车的掩护下开始向前移动。就像清军山寨了模范军的小炮和火枪一样,模范军也山寨了清军常用的盾车。只不过模范军的盾车因为有橡胶轮子,推动起来更省力,所以盾车前面的木板也更厚,更结实。
  “看来,那些大炮真的是木头炮。如果这些大炮是真的,盾车线列步兵现在就应该进入到它们的射程了,他们也该开炮了。这些木头炮……它们多半是发射不了实心炮弹,只能用霰弹。要真是这样,那他们的布置可就真成问题了。”郑森道。
  “他们把真正的大炮藏在后面,木炮的霰弹射程也远远小于正常的大炮,他们会被散兵压得抬不起头来的。”顾绛在军中日久,也能看出不少东西了。
  散兵线已经逼近到距离第一道土墙三百步左右的地方了。在这个距离上,线膛枪已经能相对准确的打击较小的目标了。散兵程勇半跪了下来,将手中的步枪顶在肩膀上,枪口指向了一门小炮,在那里,有几个清兵正站在那炮后面,其中还有一个穿着一身的银色盔甲,隔得远了,看不太清楚,大概是个章京之类的。
  程勇翻起枪身上的标尺,细细的瞄了一阵。那个章京却并没有什么反应,一直伸着脑袋张望着。
  “这家伙大概不知道我们手里的枪能打多远吧?他甚至都未必注意到了我正瞄着他呢。”程勇这样想着,一边屏住呼吸,然后轻轻地扳动枪机。
  “砰!”一发子弹从程勇的枪口中射了出去。程勇睁大了眼睛盯着对面。三百步外的目标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小点,有时候,射没射中都看不太清。程勇只看到那个穿着银色铠甲的家伙一下子就消失在土墙后面了,也不知道是被打中了,还是自己躲了起来。不过他没有时间继续观察战果,而是站起身来,掏出药包,开始给步枪装填一发新的子弹。
  程勇看不清自己到底有没有打中那个穿着银色盔甲的家伙,但在更远的地方,借助大号望远镜,郑森倒是清楚的看到了散兵们射击的结果。他看到一个银色铠甲的章京,正站得笔直的,对着几个只露出了小半个脑袋的家伙说些什么,突然他的身子猛地一抖,就像被雷电击中了一样,然后一头就栽了下去。
  郑森转动望远镜,看到在散兵和大炮的攻击下,不断的有清军中弹倒下,显然清军的伤亡相当重。
  “建胬到现在还没有开炮,他们倒真是沉得住气。”郑森颇有点赞叹的说,“这要是我们大明的军队,这时候只怕都已经把大炮和火枪都打红了吧?要说建胬能为害这么久,也不是没原因的……”
  话音刚落,就见清军的第一排土墙上,冒起了一大片的硝烟,过了好一会儿,才有隐隐的炮声传来。
  “这乱打的什么炮?隔着这么远,好像什么都没打到吧?世子,你才刚夸建胬沉着呢,结果他们也乱打起来了。哈哈……”顾绛哈哈的笑了起来,“看来,如今的建胬,和我大明的那些军队其实也差不太多了呀。”
  郑森也忍不住失笑道:“看来建胬如今的士气也不太好,这打仗的本事倒是退步了不少。”
  清军过早的开炮当然什么都打不到了,而且在一轮齐射之后,清军整个的前沿阵地都被浓浓的硝烟遮盖住了。士气不够高的部队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因为看不到敌人而陷入到无谓的恐慌之中,然后就胡乱的开枪开炮。
  清军在第一道土墙上布置的的确和郑森推测的一样,都是些木头炮而已。木头炮相比铜炮和铁炮都要危险。因为哪怕是同一种木料,它们的坚韧程度也不一定是一样的,很多时候,两门木炮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毫无差别,装填的火药也是一样多,但却可能一门射击起来毫无问题,但另一门就直接炸了膛。有的打五六炮都还能用,有的第一炮,第二炮就会炸膛。总之就是,木头炮炸膛的几率要远比铜炮或是铁炮更高。而大炮,哪怕是木头炮,一旦炸膛,周围的炮手基本上都难以幸免。所以,清军根本就舍不得用正儿八经的训练出来的炮手来玩这种危险的东西。其实,如今在使用这些木炮的。基本上都是些抬了旗的包衣而已。他们根本没有经历过严格的训练,出现这样的现象也就很正常了。
  清军继续疯狂开火,郑森又很快乐的看到在那覆盖了满清前沿的硝烟中,时不时的腾起比一般的射击的时候要大得多的火光。显然,清军的一些木炮不出意料的炸膛了。


第五百七十章 攻坚(2)
  不过清军的这一顿乱炮也不是完全没有效果,比如说这顿乱炮产生的硝烟(清军的火药配方不太对,导致硝烟格外的大。当然,这并不能怪清军,事实上这种火药配方是出自明军这边的。我大明在制造火药的时候,给得硝相对较少,相反,他们依据阴阳五行的理论,还在火药里面加入了不少其实什么用都没有的玩意儿,结果不但使得火药的威力下降,也使得硝烟更重了。)便将清军的整个阵地都遮得严严实实的。散兵们虽然手里拿着有射程远,精度高的线膛枪,但是在完全看不见敌军的情况下,却也无法继续攻击。就连提供火力支援的炮兵,也因为看不见目标,不得不先停了下来。不过炮击已经持续相当的时间了,大炮已经很热了,正好可以停下来凉一下炮身。
  模范军的攻击暂停了下来,不过模范军的士兵却并不紧张,因为清军的木炮发射的霰弹的射程根本就够不到他们,他们这时候完全可以把清军的炮火当成过节时候放的鞭炮来听。但是在清军这边却不一样了,他们处在守势,看不见对面的敌人在如何行动是非常糟糕的事情。再加上他们对模范军颇为恐惧,再加上,他们的炮兵多半也不是真夷,(木炮非常危险,所以清军才舍不得用真夷来充当炮兵。他们只是给这些炮兵配备了一些真夷的督战队而已。)经验有限,士气也不高。这样的军队在这种情况下格外的容易慌乱,如今眼前什么都看不见了,他们自然就在脑袋里想象着敌军趁着这机会猛扑上来了,于是他们的反应自然就是赶紧开炮,把可能的敌人打下去。同时这隆隆的炮声似乎也能在慌乱和紧张中给他们一些安慰。
  当初明军的炮兵和火枪兵在面对八旗兵的时候,经常会犯下这样的错误,他们常常会因为八旗兵的侦骑的靠近就胡乱开炮,然后被硝烟挡住视线后,就不停地开炮,直到把大炮和火枪都打得通红,完全无法射击为止。而八旗军则好整以暇地等在明军的射程外,直到他们自己把自己的枪炮都打得不能用,而且自己也因为紧张和恐惧而耗尽了力量的时候,再猛扑上去,就像杀鸡宰羊抓猪仔一样把那些明军消灭掉。如今在面对着屡次在战场上击败他们的模范军的时候,他们也犯下了同样的错误。
  “这……快让那些该死的尼堪停下来!”前线的清军因为硝烟的遮挡,看不见目标,但是站在后面,位置更高一些的堡垒顶部的黄台吉却是能清楚的看到模范军就像当年的八旗军一样悠闲地等在清军的火炮射程外,看着清军不停地开炮,忍不住怒吼道。
  其实不用黄台吉发出这样的指令,前面的一些有经验的清军将领就已经自发地开始阻止那些吓傻了的尼堪们乱开炮了。比如索尼,便亲自砍杀了好几个乱开炮的抬了旗的尼堪,倒也算是迅速的让炮火停了下来。
  如果满清的第一道土墙防线上的大炮都是铁的或是铜的,那前面乱打的几炮造成的恶果倒也有限。但是满清摆在第一道土墙上的大炮都是木头炮。这种炮本来就只能打两三炮,如今一阵乱打,不少都炸了膛,剩下一些,多半也已经打了两炮到三炮了,还能不能用就真是天知道了。
  随着清军停止炮击,硝烟开始渐渐地散去。模范军的进攻重新开始了。这时候模范军散兵已经推进到距离清军的第一道土墙不过一百五十步左右。如果清军装备的是铁的或是铜的大炮,在这个距离上已经可以用霰弹来压制这些散兵了,但是木炮的霰弹射程要近得多,最多也就百来步。所以此时散兵们的位置还是相对安全的。而在这样的距离上,散兵们的射击精度却更高了。虽然散兵人数有限,每次射击打死的人其实并不算多,但是只挨打不能反击对士气的损害却是非常大的。而重要的是,如今模范军似乎是看透了清军的第一道土墙那里的大炮威胁不大,所以在散兵后面的军阵也在盾车的掩护下,迅速的向着土墙逼近。
  清军的木炮的霰弹显然是无法击穿厚重的盾车的。要对付盾车,就必须依靠金属火炮发射的实心炮弹。清军手中主要有这样的几种大炮:
  首先是缴获明军的红夷大炮,这里面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正宗的欧洲红夷大炮,一是郑家卖给明军的山寨版红夷大炮。这两类火炮是如今清军手中最为先进,也最为珍贵的大炮。数量也很有限。它们被部署在堡垒上,而它们的性能却还是没法和模范军自用的火炮相比,它们的射程,虽然勉强能够到第一道土墙之外的区域,但是威力方面却也已经是强弩之末,多半无法击穿盾车了。
  其次是满清自己仿制的红夷大炮,以及在松锦之战中缴获的,关宁军仿制的红夷大炮。这些炮在性能上要差一点,但是数量却更多,清军将它们部署在堡垒上,以及第三道土墙附近的炮垒中。部署在堡垒上的这些炮对模范军的盾车当然依旧是鞭长莫及的,但是部署在第三道土墙上的这种炮,依照清军自己的测试,却也应该能用来对付第一道土墙外的盾车了。
  最后的一种火炮则是在清军和模范军野战交锋,吃了模范军的野战炮的大亏之后铸造的。一开始我大清依据他们目测的印象,试图铸造和模范军一样的12磅炮,然而,因为技术上的差距,他们根本就造不出能用几匹马拉着就跑的12磅炮,不要说12磅的,就是6磅的,他们也造不出来。再加上满清也没有重型挽马,所以最终,清军只造出来了一些3磅炮。算是实现了能用马拖着跟上行军的速度。但这样一来,这种火炮的威力就相当有限了,清军将它们部署在第二层和第三层土墙上,它们能在比较近的距离上击穿满清自己的盾车,但对于第一层土墙外的目标,这种炮还是有些鞭长莫及。
  清军部署在第三道土墙上的仿制的红夷大炮开火了,不过清军的射击水平却很一般。毕竟在这个时代,即使是欧洲,炮兵的射击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经验的。在这个时空里,除了模范军,并没有其他的任何一支军队的炮兵是学习过三角函数的。再加上又是在有效射程的极限上射击,射击精度相当的成问题,它们第一轮射出的炮弹都打空了,没有形成任何一个命中,有些炮弹偏的厉害,甚至差点就打中了自己的第一道土墙。
  盾车继续推进,这个过程中,清军又打出了第二轮炮击,这一次情况稍微好一些,炮弹成功的命中了一辆盾车,但是却没能击穿它,炮弹在盾车倾斜的木板上跳了一下,就远远的飞到了军阵的后面,什么都没打到。盾车很快就越过散兵,散兵们向着两边让开,转到两翼去继续射击,或者跟到了盾车后面。
  不过模范军的盾车还是很快就停了下来,因为前面就是第一道壕沟了。
  清军的壕沟挖得很有讲究。他们的壕沟的截面是一个倒三角形,坡度比较大,人在坡上肯定是站不住脚的,下面又很窄,若是多人掉进去,多半是要滚成一团的。同时这种截面,相比挖长方形截面的,同样的工程量的情况下,壕沟的宽度也更大一些。这就给架桥带来了更大的麻烦。
  不过这难不倒模范军,事实上,对于清军的壕沟,模范军也早就进行过侦察观测,并计算出了它的宽度,准备好了越过壕沟的跳板。
  盾车在壕沟边上停了下来,士兵们,尤其是那些散兵,都从盾车的两侧和顶部将枪支伸出来,对准了对面的土墙,后面的炮兵也开始向着这一段土墙打出齐射。
  趁着炮火的掩护,一些工兵推着带着轮子的长长的跳板,从盾车后面闪出来,要将这跳板架在壕沟上。
  土墙上的清军还是用木炮、火枪和弓箭发起攻击。一些木炮成功地打响了,但是更多的木炮却自己炸开了,顺便还将旁边的清军炸翻了不少。还有一些乌真超哈的士兵,冒险冒出头来,用火枪向着模范军射击,不过他们的射击显然更多的是为了完成任务,每一个人都急着打完自己的这一枪,然后赶紧躲到后面去。所以,绝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进行瞄准便胡乱的开枪了。所以清军的攻击声势不小,但是实际上的效果却也有限,真正打倒的模范军士兵并不多。
  模范军士兵们也开枪还击,噼噼啪啪的枪声响成了一片。在战友们的火力支援之下,工兵们冒着弹雨,在第一道壕沟上架起了数十条跳板,而在盾车后面,阵列步兵们已经上好了刺刀,做好了冲锋的准备。


第五百七十一章 攻坚(3)
  如果在这个时候,清军的那些木头炮能正常开火,那哪怕他们是木头的,也一定能给模范军带来不小的杀伤,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炮火准备、散兵的远距离射击,以及清军自己乱开炮造成的炸膛,如今在突破区域已经没有能打得响的木头炮了。不过清军在第二道土墙的炮垒上布置有一些3磅炮,这些炮的霰弹也能覆盖这一区域。只是他们同样也在散兵的线膛枪的射程内,这使得他们的瞄准总是会受到干扰。不过这些炮还是取得了一些战果,毕竟霰弹不需要秒的太准。不过三磅炮的霰弹数量少,威力有限,一炮就算打中了,也不过能覆盖两三个人,而清兵的三磅炮因为炮管太厚,散热很慢,前面又用实心炮弹射击过盾车,所以此时大多炮管都已经热了,射速已经下降了很多。根本就压制不住冲过壕沟的模范军。
  土墙上的女墙大多都已经被炮弹砸垮了,失去了女墙掩护的清军有些也举着火枪和模范军对射,有些则用弓箭向着模范军射击,还有些知道在和模范军的对射中多半占不了什么便宜,干脆拔出刀子,直冲上来,要和模范军肉搏。
  牛山不是第一次上战场了,不过和清军交战还是第一次,在刚才的战斗中,他刚刚开了两枪,将枪里的子弹都打光了,就看见十多个清军,在一个军官的带领下,朝着他们直扑了过来。那个带头的鞑子张大了嘴巴呐喊着,一手握着盾牌,一手把一把腰刀挥舞得像一片雪花一样,但是脚底下的速度却微微的有些放慢了。
  牛山向前猛扑一步,做出要一刺刀向着那个军官胸口刺过去的样子。那个清军军官脚步一顿,将盾牌横到胸口,准备抵挡牛山的突刺。谁知道牛山突然刹住了脚步,倒是原本在牛山左右边稍微靠后一点的两个战士反倒是突然加速,从他两侧超越了过去,两把寒光闪闪的刺刀从两侧向着那个建胬直刺过去。这个变化完全出乎了那个建胬军官的预料,不过他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兵了,反应速度还是不错的。只见他将盾牌向着左边一摆,右手的腰刀向右边一格,便将两把刺刀都格开了。但就在此时,牛山大喝一声,一个箭步猛地冲上来,手中的刺刀朝着那个建胬军官的胸口直刺过去。这种连续变速的配合是模范军拼刺刀小组配合中常用的招数,简单,但是却格外的有效。这时候那个建胬刚刚完成左右两边的格挡动作,胸前空门大开,想要再将刀盾转回来防御却也已经来不及了,他绝望的大喊着,看着牛山的刺刀闪电般的捅在自己的胸口。他身上的双层的棉甲在精钢的刺刀面前,和纸张几乎都没有什么两样,三棱的刺刀轻易刺穿了棉甲,直捅了进去,然后在里面一拧,他眼前一黑,顿时就失去了知觉。
  牛山拔出刺刀,这时候清军已经扑上来和模范军战成了一团。如果单对单,刺刀对上刀盾,多半是要吃亏的,但是在战场上作战的时候却又不太一样了。因为刀盾的作战方式对空间的要求更高,所以,在混战中,刀盾相互之间反而不太好配合,不像模范军的那些士兵,几个人凑在一起,就可以紧密的靠在一起,相互配合,而且互不干扰。
  就在牛山和这些建胬混战成一团的时候,更多的建胬,同时也有更多的模范军战士都冲了过来。新冲过来的模范军士兵的枪里面大多还有子弹,他们先是在十来步的距离上朝着建胬打出一个齐射,然后趁着这轮齐射给建胬造成的伤亡和震撼,挺着刺刀猛扑上去……
  模范军在盾车后面升起了一个个三丈多高的木制高台,散兵王老虎爬了上去,举着枪望着前面混战的战场。散兵一般是不会被投入到肉搏战中的,但这不意味着他没事可干了,他的任务是用精准的枪法,干掉那些敌军的章京、白甲之类的高价值目标,此时他正盯上了一个身穿着银色的铠甲的老家伙。那个老东西大概有四十多快五十了吧,带着一队白甲,正在大呼酣战。要说白甲兵的战斗技能的确很出色,在混战中,这些白甲兵给模范军带来了不小的伤亡。
  “老东西,不要乱动,不然老子怎么送你上西天?”那个老家伙总在不停的移动,这让王老虎非常的不满。他嘀咕着,微微的移动着枪口,以跟上那个老家伙的动作。王老虎知道,那个家伙如此的显眼,此时只怕已经有好几只枪瞄着他了,自己动作慢了,多半会被人家抢先的。但是如果没有把握就开枪,一枪没打中,装子弹的时间里,这老东西多半已经被人家打死好几次了吧。
  就在此时他看到一个模范军士兵一刺刀向着那个老东西刺过去。老东西横过盾牌一扫,便将刺刀扫到了一边,同时一刀向着那个士兵劈了过去。这一系列动作让他暂时站住了。
  “砰!”王老虎抓住机会扳动了扳机。按规矩,开完了这一枪,王老虎不应该观察战果,而应该立刻装填子弹的。不过从子弹包中取出子弹这类事前,王老虎已经练过不知道多少次了,闭上眼睛都不会出错,当然一边观察战果,一边拿子弹也不会出错。而且,他也不是完全在观察战果,他也是在继续搜寻目标不是?
  王老虎看到那个老东西刚刚一刀砍伤了那个模范军士兵,正要再补上一刀,却突然一下子停住了,就像是突然被冰冻住了一样。这种情况王老虎见的多了,被米尼弹击中往往就是这样的效果。然后那个老东西晃了晃,便一头倒了下去。
  “干掉一个大官!”王老虎得意的想着,同时低下头来开始装填子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