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1630-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康挠补踔廖薹ɑ鞔┞秸蕉邮勘律淼拿被と梗透灰凳巧仙淼念琢恕V劣谕凡浚秸蕉拥氖勘即┳磐房馔房踔粱勾琶婕祝庖彩沟盟钦婕负趺挥腥魏慰梢员还セ鞯囊α恕
双方的距离更近了,几乎只有五六米了,清军的骑兵已经冲进了两个方阵之间的走廊。因为距离近了,一些清军士兵开始用投掷类的武器向着方阵发起了进攻,什么飞剑呀,什么骨朵呀,都纷纷的被抛了过来。这些东西的威力倒是要比骑兵的软弓强很多,打在保护不严密的地方,比如四肢,也能造成不轻的损伤。
也就在这时候,一声长长的哨声响了起来,与此同时,方阵中腾起了一片白色的硝烟,陆战队的士兵们对着闯入方阵间的走廊的清军骑兵发起了齐射。
双方的距离相当近,所以虽然那些清兵都骑着马,速度很快,并不容易打到,但是这一轮射击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这一轮射击后,至少又有五十多个骑兵倒了下去。他们有的是自己被子弹击中,然后一头从马上摔下来的;有的则是战马被子弹击中,然后连人带马都一起摔倒在地。而这样的一击,也让整个马队都乱了套。和模范军骑兵的战马不一样,这些蒙古八旗的战马并没有在这样的到处都是硝烟,到处都是火光和爆炸的环境中训练过,所以很多战马在这样的环境中都发生了应激性的心理障碍,或者说,这些战马都被吓出了神经病。它们有的吓得四蹄生根一样的傻站在原地,任凭主人如何咆哮,如何用鞭子抽用马刺刺,就是一动都不动。有的乱叫着用两条后腿人立起来,让猝不及防的骑兵一下子滚落在地上,有的则到处乱跑但就是不往外面跑。总之,剩下的百来个骑兵一下子陷入到了一片混乱当中。
第五百二十二章 牛庄堡(6)
马队的混乱给了陆战队难得的机会,趁着他们失去控制的时间,陆战队向着他们打出了两轮齐射。在这样近的距离上,两轮齐射几乎将所有的满清骑兵都一扫而空。
“解散方阵!”黄昭高声喊道,他很担心,在满清骑兵被消灭之后,他们很快就会遭到清军的炮兵。事实上,在连续的对舰队进行了两轮炮击,却全都是“跳弹!我们未能穿透他们的装甲”之后,牛庄堡上的乌真超哈炮兵已经开始将炮口转向了陆战队的方阵。几乎就在黄昭发出解散方阵的命令的同时,牛庄堡上的炮台向着他们开炮了。
如果黄昭他们面对的是模范军的炮台,这一轮炮击,他们可能就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了。因为模范军的炮台上的火炮对附近都进行过试射,因而哪怕是第一轮射击,也能保证相当高的命中率,但是满清这边,因为火药的匮乏,使得他们很少进行真正的实弹射击,他们平时训练的时候,大多都只进行空炮操演。至于通过试射,给附近的海域和地域都打上格子,编出射表什么的,不说他们知不知道这个法门,便是知道,怕一时间也没有这么多的火药去做这些事情。
缺乏准备好了的射表带来的问题就是这一轮的射击命中率并不高,大部分的炮弹都打飞了,真正打进方阵的炮弹只有一发而已。但就是这一发炮弹却直接打翻了六个战士,其中有四个是被直接命中,虽然他们都穿着铠甲,但是在炮弹面前,什么样的铠甲都薄弱得像一张纸一样。这四个战士几乎一瞬间就被炮弹撕碎了。两外两个伤员,一个是被炮弹落地激起的小石子打在上臂上,那颗石子虽然不大,却击穿了手臂上的链甲,在手臂上打出了一个大大的血窟窿,虽然不见得是什么重伤,却是难以再坚持作战了。还有一个,脚被炮弹带了一下,半条腿都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如今倒在地上痛苦地翻滚哀嚎。
“医护兵!医护兵!”有人大声的喊叫起来。便有两个背着药箱的医护兵冲上来,按住那个断了腿的士兵,用三角带止血,又纱布包扎伤口。医护兵的设置,能大大降低士兵的死亡率,这对于保持士气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其他的士兵则迅速的散开来,依旧是散兵在前,其他士兵在后面跟着。
牛庄堡的火炮已经不再向舰队射击了,而是集中了火力向着渐渐逼近的陆战队射击。不过这时候陆战队已经将队形散开了,所以用实心炮弹射击的效率却不高,往往一轮齐射一个人都打不到。
“让大炮停下来凉一下。上霰弹,等他们近了再打。”索伦看了看炮击的效果,这样下令道。
索伦知道,如果让那些尼堪再这样开炮轰击下去,只怕打不死多少敌人,却会把自己的炮管打得通红,然后等到真的急需这些大炮的时候,它们却都打不响了。以前索伦和明军交战的时候,经常能看到他们犯这样的错误。
炮声停了下来,乌真超哈的士兵们开始清理炮膛,装填霰弹,然后垫高炮口,准备等敌军进入霰弹射程后再开炮。
散兵们渐渐地逼近到了距离牛庄堡两百步左右了,出乎索伦的预料的是,他们并没有趁着城上的炮火暂时停了下来而继续向前,而是在这个距离上停了下来,然后半跪下来,举起了手中的枪,向着城上瞄准。
“他们在干什么?怎么停下来了?”蔡士英正盯着那些散兵,看到他们的这些举动,忍不住这样问道。
他的一个亲兵道:“看他们那样子,倒像是要开枪射击。主子爷,您是不是靠后点,万一……”
蔡士英听了,便想要退后一些,躲到女墙后面去,只是一抬头,却远远地看见索伦正站在百来步外的垛口处,似乎正朝着这边张望,便改口道:“放你。妈。的屁!敌人离我们足足有两百步呢!这么远,用鸟铳能打到个狗屁?也就听个响罢了!别说你家主子我,就是一头大象放在这里,他们也打不中!”一边骂,蔡士英还干脆学着索伦的样子站到了垛口处,将一只脚踩在上面,往下面看看,笑一笑,却又准备开口在嘲笑一下下面的海寇。却见一片白烟从下面升了起来。
“这帮南蛮子,居然真的这么远就开枪!”蔡士英吃了一惊,正要再嘲笑两句,却觉得胸口像是被一个大锤子狠狠的砸了一下一样,嘴里一甜,一口鲜血就喷了出来。
“这是……真的能打得到……”蔡士英身子一软,便从城头上直接摔了下去。
就在蔡士英被击中的同时,索伦也遭到了十多杆线膛枪的齐射。他们的铠甲实在是太显眼了,一看就知道是高级军官,加上所在的位置又格外的显眼,自然也就成了吸引子弹的磁铁。和蔡士英一样,索伦也完全没有预料到陆战队的散兵手里的线膛枪能打这么远,结果也被好几颗子弹击中了,唯一的区别只是蔡士英是一头栽到了城墙外面直接摔成了肉饼,而索伦却倒在了城头上,没有直接摔死。不过在这个时代,胸口中了两三发铅弹,基本上就没有任何能活下来的可能。索伦虽然因为身体强壮,没有立刻死掉,但是他也已经明显不行了。他的下属们围在他的身边,索伦想要开口说话,但是嘴巴一张开,就不停地有鲜血从里面涌出来,他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他很勉强的想要抬起手来,但是这最后的努力却一下子送了他的命。在大家的一篇叫喊声中,索伦的喉咙中一片咯咯的乱响,然后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就死了。
索伦的副手纳布接手了指挥。只是这时候,军中已经是一片混乱。在蔡士英死后,那些被吓坏了的乌真超哈们疯狂的开炮射击。他们根本就不管装进炮管的是霰弹还是实心炮弹,也根本顾不得瞄准,只是一个劲的开炮,似乎这隆隆的炮声能够帮他们驱走心中的恐惧一样。这样射出的炮弹,当然也毫无威胁,城下的陆战队甚至完全可以把他们的炮击当成焰火来看。至于那些八旗兵,如今也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敌人太远了,弓箭是射不到他们的,但是他们的子弹却能打到城上的人。所以他们如今也只能躲在女墙后面咬牙切齿的咒骂。
这时候舰队也已经从侧面逼近到了距离牛庄堡不过四百多米的地方,施琅让“服远号”上层的18磅炮全部装填榴霰弹,以压制城墙上火力,而下层炮甲板上的那些24磅重炮则用来轰击牛庄堡那过分垂直的城墙。牛庄堡此时正是一片混乱,那些乱开炮的乌真超哈一点都没注意到逼近的战船,依旧照着陆战队的方向,胡乱的射击着。
“你说我们要是突然撤军了,那些家伙会不会也编一个‘大捷’来?就像关宁军的那一堆大捷那样?”不知道为什么,施琅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了这样的一个怪问题。
“敌军乱了,被压制住了。他们似乎把我们给忘记了。”施琅望了望对面,下令道:“减速,抛锚!准备开火!”
依照原计划,舰队虽然会在此时降低速度,但是却没有抛锚停船的事情。但这时候,施琅觉得,敌军由于混乱,几乎很难发起太有威胁的反击了。而在航行中开炮,精确度会大受影响。为了保证打击的质量,施琅下达了停船抛锚的命令。关于这个命令,后世的历史上一直有争议,一些人认为,施琅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虽然冒了一点风险,但是和他们取得的战绩相比,却已经是微不足道了。
情况的确入施琅所判断的那样,城上的人的注意力全被那些散兵吸引住了,甚至都没太注意到“海寇”的战船已经逼得很近了。直到三条军舰开始了他们的齐射,他们才明白过来。
榴霰弹首先向上飞起,然后俯冲下来,在半空中炸开,把数以千计的霰弹抛向城头。顿时便将还在城墙上的清军打倒了一大片。也许是因为下了锚,有效的降低了船只的摇摆,所以这一轮的射击的效果相当好。从攻占牛庄堡之后统计出来的材料来看,舰队的两轮齐射,就打死了四百多个真假鞑子。
不过这还不是对牛庄堡最为致命的打击,最要命的还是从24磅炮中发射出的炮弹。这些炮弹不断地落在了城墙上。牛庄堡的城墙太过垂直,以至于当炮弹打在城墙上的时候,只要命中一两发,那些城墙就一大块一大块的垮塌下来。
如今牛庄堡的火力完全的被压制住了,没有人敢在榴霰弹的威胁之下,到那里却摆弄大炮的。所以舰队可以放心大胆的把船停在距离对手不过四百米的距离上,并不断的对着他们开炮。
在这样的炮击下,牛庄堡的城墙开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缝隙,有些地方的城墙干脆就开始了崩塌。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在模范军和敌军之间的这堵墙就会出现大片的垮塌,夺取牛庄堡的机会越来越大了。
第五百二十三章 牛庄堡(7)
五十多门舰炮的集中轰击,完全压制住了牛庄堡上的清军。而且牛庄堡的城墙已经有一段在不断的炮击下,崩塌了下来,形成了一个不大的缺口。清军因为失去了指挥,再加上榴霰弹的压制,使得他们无力将这个缺口再堵上。而且在不断的炮击下,缺口还在不断地扩大。趁着敌军被压制住的机会,陆战队的士兵们接着这个机会迅速的逼近牛庄堡,散兵们逼近到一百米左右的地方停了下来,开始举枪警戒。而其他的陆战队员们则越过他们,直逼牛庄堡的城墙。
这时候,舰炮也停了下来。军舰毕竟是摇晃的,炮击的精度很难保证,而榴霰弹又是面积杀伤的武器,如今陆战队员们已经很接近城墙和缺口了,为了避免误伤,炮击就必须停下来了。
炮击的暂停自然给了清军反击的机会。虽然原本站在城墙上面的清军基本上已经在榴霰弹的打击下伤亡殆尽了,但是还有一些清军是没有上城墙的。这些人在以为牛录章京的带领下躲在缺口后面,静静地等着陆战队的攻击。
陆战队员们踩着坍塌下来的墙体形成的斜坡,渐渐地逼近了缺口。因为这些斜坡凸凹不平,所以他们也无法维持严整的队列,只是以三个人为一个小组渐渐地向着缺口靠近。
就在他们已经走到了缺口跟前的时候,突然,从还没有倒塌的城墙后面,随着一声大喊,就丢出了十来个冒着烟的万人敌。
所谓“万人敌”,却是明军在守城的时候常用的一种火药武器。这东西是将火药和铁蒺藜之类的东西一起装在一个密闭的容器(诸如陶罐之类)中,然后外面用藤条裹起来,装上引线点燃了投掷出去炸敌人的投掷类武器。因为火药爆炸的威力有限,为了保证杀伤力,这类东西的装药量一定要非常大。大量的装药,加上铁蒺藜,加上容器,导致这种武器的重量很大,如果要保证杀伤力,一个万人敌往往要有好几斤重。这样重的东西要投掷却不容易,所以这东西的使用范围很小,基本上也就是守城或者其他处于居高临下的状态的时候才好用,不过这会儿,这些清军突然扔出这些东西来,倒是恰到好处。因为他们只要一闪身,就能躲到城墙后面,却也不怕丢不远。
“万人敌!卧倒!”走在最前面的陆战队班长石铁男一边大喊,一边飞起一脚,将一个正好落在他脚边的万人敌踢了回去。
“轰”、“轰”……万人敌炸成了一片。虽然陆战队员们大多都及时的卧倒了,但是近距离这么多的万人敌爆炸开来还是给他们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只要不是距离太近,模范军配备的胸甲和头盔能够挡住万人敌爆炸时横飞的碎陶片和铁蒺藜,但是为了控制负重,无论是陆军还是陆战队,他们的四肢的防护都不算特别好。以陆战队为例,士兵们的腿脚都是没有铠甲的,只是有一件厚毛毡裙子(这东西平时拆下来当毛毯用),算是能对付轻箭之类的东西。至于手臂,其实也没有铠甲,不过因为军饷丰厚,有些身强体壮,不怕自己背的行李重的士兵自己掏钱,去给自己买了两条链甲袖子。算是给自己的胳膊增加了一些防御。但这些东西,都防不住那些铁蒺藜。再加上爆炸的震荡,所以当爆炸结束后,先冲上去的陆战队员们大多都倒在地上站不起来了。
“杀尼堪呀!”一群八旗兵大喊着,趁着爆炸的硝烟还未散开,便从缺口处冲出来就要砍杀倒在地上的陆战队伤员。不过跟在后面的那些并未被爆炸波及的陆战队员们却也挺着刺刀冲了上来,双方就在这缺口附近厮杀了起来。
上了刺刀的燧发枪,在当做冷兵器使用的时候,接近于短矛。但是认真说,这东西还是远远不如短矛的。首先这东西太重。一支带刺刀的燧发枪大概有十三四斤重,而无论是短矛还是刀剑,甚至是鞭和锏这样的所谓“重兵器”,都要比这个轻不少。武器重了,攻击速率就会下降,而使用它的时候体力的消耗却会明显上升。而且枪支本身的形状和重心,在肉搏的时候,也不如纯粹的短矛舒服,而且不能滑杆,所以攻击范围也不如短矛。所以如果只是进行冷兵器格斗,无论是对上枪矛还是刀盾,步枪加刺刀的这种组合理论上都不占优势。但是在实际的肉搏战中,陆战队的士兵却很快就占据了上风。这里当然有体质和训练的优势,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陆战队有更好的铠甲。
陆战队的士兵们都穿着胸甲,带着覆面盔,最为致命的位置都得到了铠甲的保护。清军手中的刀剑之类的武器,对胸甲很难造成什么威胁,而枪矛之类的东西,刺在带有鸡胸的胸甲上,基本上只会滑开。至于具有破甲能力的战斧、战锤、铁鞭、铜锏之类的,一来因为我大清一贯以来的对手明军的披甲情况并不好,对付他们不太用得上,所以清军装备得并不多。二来这些武器攻击频率和攻击范围甚至比刺刀更低。
相形之下,八旗兵的披甲状况倒是不错,有些勇士甚至能披着双层的铠甲作战。但是他们的铠甲相形之下却要差很多。八旗兵所使用的大多数都是夹着铁片的棉甲。在浸了水之后的棉甲,其实防御性能倒也不错。披挂上两层这样的铠甲,无论是刀砍还是箭射,都很难砍透或者射穿它了。但是这东西却比胸甲重很多,而且和腰部和肩部都有支撑的胸甲相比,棉甲全部的重量都压在穿着者的两肩上,披着这东西作战,体力的消耗要比穿胸甲的大得多。另一方面棉甲在防刺击的方面的表现就算不得有多好了。棉甲并不光滑,不太可能让刺中他的那些武器自己滑开,相反模范军的三。棱。刺刀,却格外适合对付棉甲。因为整个武器的重量大,惯性大,也不是没有好处的。这使得他一旦刺中对手,对手的棉甲就很容易被击穿了。在战斗中,如果你的进攻都无法破防,而对手的每一个打击,都能伤害到你。在这样的条件下,一支队伍如果还能维持训练,就已经算是不错了。
所以清军很快就在肉搏战垮了下去。大队的陆战队士兵则从这里不断地杀了进去。
第五百二十四章 选择(1)
牛庄堡内的战斗已经结束了,城堡中的守军因为对于榴霰弹的打击缺乏准备,大批的人员聚集在城墙上,结果遭到榴霰弹的覆盖,死伤大半。重要的将领大多也死在城墙上,结果后面的战斗中,清军完全就失去了指挥,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困境中,所以很快就被消灭了。
不过占据了牛庄堡并不是结束。在战斗开始前,牛庄堡就已经点燃了烽火。这时候,这烽火应该已经传到锦州了。用不了几天,清军的增援部队就会出现在牛庄堡附近,而他们肯定不能容忍牛庄堡这样的一个重要据点被模范军占据。也许他们会试着看能不能再将牛庄堡夺回来。因此,黄昭觉得,这牛庄堡多半还有一战。
此时已经到了退潮的时候,舰队已经退远了,牛庄堡下面露出一大片的滩涂。这滩涂却是个麻烦,若是沙滩,退潮之后,人员还是可以继续登岸,无非多走几步罢了,但是滩涂却不同。滩涂都是烂泥,一脚踩下去,说不定就能陷到大腿,人到了这里,却是动弹不得。虽然模范军对此早有准备,但这毕竟还是会造成拖延。
两条沙船沿着原先探测出来的海沟一直航行到距离牛庄堡四百来步的地方,然后离开海沟,向着牛庄堡的方向又前行了大概二十来米,便搁浅在滩涂上。
沙船是平底船,不怕搁浅。搁浅之后,便有人放下舢板,然后用锚和铁链将那些舢板固定起来,再在上面铺上木板,一道浮桥便一直延伸到前面泥滩上了,接着便有人将大片的草垫子铺在泥滩上,再在上面铺上木板,然后一个可以让人员顺利登陆的临时码头就建好了。不过这个码头只能用来运送人员和较轻的物品,那些大件物品,比如大炮什么的却是无法通过这样的简陋的码头上岸的。
码头只用了一个时辰的功夫就完成了,接着第一批工程人员就上了岸,他们要赶在敌军的援军抵达之前,恢复并且增强牛庄堡的防御能力。
清军将留守的主力中的大部分分布在锦州、海州、辽阳等地。考虑到烽火传播的速度,大约半个多时辰之后,海州的清军就能得到牛庄堡遇袭的消息,一个时辰后,消息就能传到盘蛇驿,一个半时辰后,消息就能传到辽阳,两个时辰后,消息就能传到锦州。
不过烽火能够传送的消息是非常模糊的。清军是很难单纯依靠烽火传播的消息来组织行动的。所以,即使在看到烽火之后,清军也不可能立刻采取行动,他们必须有更为准确的消息,才能采取行动。
估计第一座烽火台在见到烽火之后,除了点燃烽火之外,还会派出骑兵前来进行初步的侦察。在对清军的这座烽火台上的狼烟进行了三角测距之后,模范军的参谋部门计算出了那座烽火台和牛庄堡之间的直线距离,大约是十里,而实际上的路程就要更长一些,但如果他们看到烽火立刻就派出了侦骑的话,此时他们的侦骑应该已经看到了牛庄堡的陷落,并且现在已经返回了烽火台。如果烽火台有足够的马匹,那么用快马接力传送消息,其实也不会比烽火慢太多。(烽火的传递速度其实只有大约30公里每小时,比想象中要慢很多。而驿马飞奔传信也能接近这个速度。不过烽火传信走的时候直线,而驿马却受限于道路,所以综合起来,烽火还是要快一些,尤其是在那些地形上存在障碍的地区)即使考虑到道路的限制,最多到晚上,辽阳的清军就应该能知道较为具体的情况了。然后他们做出决定,调集军队,做好出征准备,将兵力集中起来,再出兵,至少又要三五天,这样一来,如果清军决定反攻的话,大概到第七天之后,牛庄堡就会面临清军的威胁。而模范军必须在这一段时间里,做好防御的准备。
……
和模范军的参谋部门预计的一样,就在当天晚上,留守在辽阳的多铎就知道了牛庄堡陷落的消息。这个消息吓了多铎一跳。前不久,多铎还去过一趟牛庄堡。这座堡垒虽然还不完善,但是在多铎看来,仅仅用了一个多时辰,就攻克这样的一座堡垒,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以至于一开始,他差点以为是前来报信的人弄错了消息。不过此后又连续到来的几个信使一次又一次的证实了这个消息。
“十五贝勒,咱们可不能让他们在大辽河的口子上扎下根来!”一个将领高喊了起来。
多铎皱起了眉头,却没有回应。
牛庄堡的陷落,带来的后果,多铎虽然相对年轻,但也是知道的。牛庄堡在大辽河的河口上,大辽河虽然不算特别长,但是确实一条非常重要的河流,因为它水量不错,而且流经的区域大都是平原,高度落差小。
流经的区域大多都是平原,这意味着这条河流两岸都是重要的农业区。尤其是在如今降水不足的环境下,辽东的农业生产,几乎只能在沿河的区域才能进行。事实上,如今满清控制区域的农业生产就非常依赖于这个区域。而河流水量不错,加上落差小,这意味着在春夏季节,这条河流的大部分河段都可以通航。则在正常时期是个非常好的特点,但是在如今,这就意味着对手可以依托这条河流的运力,在春夏季节袭扰甚至是攻击满清的腹地。当年毛文龙还在,曾经的东江镇还有一定的战斗力和作战积极性的时候,后金因为担心后路腹地的安全,始终难以如后来那样调动主力部队,大规模破口入关。而一旦满清失去向关内投放军事力量的能力,那就不仅仅意味着攻守形式的逆转,更意味着满清开始走向灭亡。即使多铎对于政治并不是特别的精通,但是这样简单的问题他也是能想得明白的。从这一点上来说,他的确应该立刻做出反应,调集军队,将这个关键的据点夺回来。
但是,敌军在这样短的时间之内,以强攻的方式夺取了在他看来守备还算严密的牛庄堡,却也让多铎忌惮不已。原本在我大清的贝勒当中,因为实力最为雄厚,多铎多少有些眼高于顶,一向是最为骄横的一个。但前不久,他在关内和模范军主力遭遇,在一场硬碰硬的野战中,人数并不占优势的模范军却给了一直以来自以为“天下无敌”的八旗兵一个狠狠的教训。他们以不大的损失,正面击溃了两白旗的军队,让他们损失惨重,不得不落荒而逃。
和很多自以为了不起的富二代或者官二代一样,多铎的所谓骄横,其实是相当的虚的。一旦遭遇到重大的挫折,这种自命不凡,这种骄横,又很容易变成畏缩不前甚至是妄自菲薄。有点被模范军吓住了的多铎对能不能夺回牛庄堡可以说是一点信心都没有。
“如今堡垒已经被敌人占据了。敌军守城的本事可不简单。我们一头撞上去,多半要吃大亏。”多铎道,“一旦我们在城下吃了大败仗,后面的事情就更不好办了。这事情我们还是等皇上的圣裁吧。”
……
消息传到黄台吉这里又要更晚一个时辰,这时候已经是深夜了,但黄台吉却还在处理政务。如今天下局势变幻,事情自然多。黄台吉的身体并不太好,不过他如今身体上的问题倒是和历史上完全不同了。在历史上,黄台吉有严重的眩晕、出鼻血之类的问题。这大概是因为他太胖,以至于出现了三高问题。但是在这个时代里,肥胖的问题却意外的得到了解决。而解决这个问题的灵丹妙药就是已经被我大清禁止了的福。寿。膏。
这东西虽然已经被我大清禁止了,但是皇宫中却还是有不少的存货的。黄台吉在眩晕发作的时候,便用这个东西来治疗。结果,一个副作用就是他变瘦了。嗯,了解另一个时空的我大清的历史的人都知道,大。烟。鬼基本上都是骨头架子。
只不过,某种药物虽然解决了肥胖以及肥胖所三高问题,但是却带来了更多的问题。首先是体质下降,精力不济,然后是最麻烦的上瘾的问题。这个问题黄台吉早就有所知了,但他却没想到过,这问题能严重到这样的程度。虽然最后他靠着惊人的毅力和决断解决了这一问题。黄台吉下令将所有还存留着的这东西一把火烧了个精光,算是完成了一次沈阳硝烟。但经过这样的一番折腾之后,他的身体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了。如今,精神衰弱成了他最严重的问题。晚上睡不好觉,白天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
当他接到消息的时候,他正在喝着大玉儿给他准备的一碗参汤。这种大补的东西,在以前,他是决不能碰的,如今却几乎离不开它了。
“让十五贝勒连夜赶到盛京来!”看完了消息,黄台吉发出了这样的命令。
第五百二十五章 选择(2)
“城墙完好,朝海的那面怎么样不知道。那些南蛮子在挖壕沟,架拒马。拒马一共有三层。他们的拒马架设得很快呀。不过他们的拒马好像很怪呀,好像就是几根棍子,之间用绳子连着,席特库,你说这有个什么用呀?轻轻一刀就断了呀?”白甲兵额图浑躲在远远地山头上的一个大石头后面,双手举着一支望远镜,一边看,一边说。
在他后面,一个年轻些的侦骑正把他说的那些东西用笔记录在纸上。
“海寇没那么笨吧?我觉得这里面多半有问题。嗯,能让我看看不?”那个侦骑放下笔道。他叫席特库,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尿床的孩子。满洲人取名字没什么太多的讲究,这人有这样一个名字,兴许是因为他老子在给他取名字的那天他正好尿床了。
额图浑后退了半步,躲到了石头后面,然后把单筒望远镜递给席特库道:“小心点,这东西可值钱了,别弄坏了!”见席特库已经用两只手拿稳了,他才小心翼翼的松了手,却又补上一句,“动作轻一点,别碰着了。”
这望远镜的确金贵。这东西原本是郑家卖给那些军镇的,当初卖的时候就不便宜,然后从这些军镇那里转手卖给我大清,价钱却又翻了几个翻。而到了现在,因为辽镇和满清全面翻脸,这东西更是没地方可买了。但是这东西确实是非常有用,据说大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