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30-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谢了。”朱慈照又问道,“我哥哥如今怎么样了?”
  老。胡却不说话了,过了一会儿才道:“太子殿下病了……病得不轻……很像是瘟疫。”
  “什么!”朱慈照猛地站了起来,差一点就碰翻了油灯。
  “你们找了郎中给哥哥看了没有?你们怎么知道是瘟疫!”朱慈照又问道。
  “昨天晚上,我们冒险去绑了一个姓白的太医去给太子看过病了。”老。胡回答道,“白太医说,京师本来就有疫气,太子又忧愁过度,再加上地下潮气重,通风又不好,所以便……”
  “那我哥哥如今怎么样?”朱慈照焦急的问道。他和太子并不是同一个母亲生的,但是两个人的关系其实还不错,尤其是到了这时候,朱慈照的亲人似乎已经不多了,突然传来太子染上瘟疫的消息,却还是真的让朱慈照很是担心。
  “殿下,草民也不是很清楚。”老。胡说,“殿下您也知道,闯贼肯定不会放过先帝的子嗣,如今贼兵正在到处搜捕几位殿下,我们平常也不敢出门,怕引来了贼人的注意。自然更不敢到那边去联络,所以到底如何,草民也不知道。不过草民想,吉人自有天相,太子殿下一定会逢凶化吉的。”
  “但愿如此了。”朱慈照道,“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逃出去。”
  “殿下,还是耐心一些,如今外面搜拿正紧,却还不是时候。”老。胡道。
  “胡先生,这地下实在是难受,到了晚上的时候,能不能让小王上到地面上去喘口气?不然,孤也很担心自己在这里住长了,怕也会得病的。”朱慈照又道。
  “殿下,如今安全为上,殿下最好还是再多忍耐一下。”老。胡却摇了摇头,这样回答道。


第四百一十七章 夺宝(8)
  整天清晨,天才蒙蒙亮,大多数的人还都没起床,不过一些辛勤的买卖人却已经从床上爬起来了。顺军刚刚进城的时候,北京城中的居民还很是担心。虽然他们也听说过什么“闯王来了不纳粮”,什么闯军军纪严明,不杀人不劫掠之类宣传,但是,他们对此却并不太相信,因为他们一直都从朝廷那里知道,李闯是流寇,他的军队都是贼军,既然是贼军,哪里有不抢劫的道理?别说贼军,就是我大明的官军,都会经常性的去问那些老乡借一个用来领军功的人头呢。
  所以,李自成的军队刚刚进入北京的时候,城里的百姓都躲在自己家中,在房门外贴上一张写着“顺民”两个大字的纸张,然后便把房门关得紧紧地,还用各种东西把门堵住。家里有大姑娘,小媳妇的,还都用草木灰之类的东西将她们的脸抹黑了,有些人还让她们穿上了男人的衣服,又用各种东西将她们浑身上下弄得又脏又臭,好让那些可能闯进来的贼军一闻到她们的气味,立刻就感到恶心,并且兴趣全无。
  不过这样的准备似乎完全是多余的,顺军进城之后,并没有像以前的传言中那样大肆劫掠,不要说一般的老百姓,就是那些有钱的达官贵人的家,都没有遭到任何劫掠。相反,倒是和顺军自己的宣传更接近一些。这些顺军还在城里面张贴出大量的安民告示,在这些告示中,顺军向北京城中的百姓们保证,他们将秋毫无犯,并将保护广大市民的安全。
  因为这些天来,顺军的表现都不错,虽然没有达到后代的人民军队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标准,但是相比明军,确实也算得上的纪律严明。老实说这几天里,也不是没有发生过顺军士兵闯入民宅抢劫甚至是淫辱妇女的事情,不过顺军迅速的做出了反应,他们砍下了这些违反了军纪的士兵的人头,用竹竿将这些人头挑起来游街,向京城的百姓们展示他们维护军纪的决心。
  这样的表现渐渐地打消了京城中的一般老百姓的顾虑,这几天里,渐渐地已经有一些店铺开始重新开张做生意了,街面上也渐渐的又恢复了一点生气。
  张大牛开着一家小酒店,李自成进京后,他的店铺就关了门。不过老这样关着门可不行,这两天张大牛看着街面上已经渐渐地热闹起来了,很多其他的店铺也都陆续的开了门,于是他决定,今天一早就重新开门做买卖。
  做早点是一件辛苦事情,天还没亮,张大牛就忙上了,到了这时候,该准备的也都准备好了,张大牛便让自己的婆娘照顾着孩子和火炉,自己去卸门板。
  刚刚取下第一块门板,张大牛就听到一片杂乱的脚步声,好像是很多人正朝着这边跑了过来。一向谨慎的张大牛赶忙将这块门板又安了回去,把门重新拴上。他的婆娘看到了他的这个举动,便问道:“当家的,怎么了?”
  “别说话!”张大牛压低了声音道,“你先带着孩子躲到后面去!”
  女人慌乱的站起身来,赶忙带着孩子往里屋里面去了。张大牛则将眼睛靠近了门板的缝隙,向着外面张望着。
  从门板的缝隙里,他看到一队顺军,在一个穿着一身黑色的盔甲的将官的带领下,正从他的门前经过。这些士兵手上都拿着武器,刀剑什么的都出了鞘,一副杀气腾腾的样子。不过这些顺军并没有在他这里停留,而是沿着街道迅速的朝着东头过去了。
  “这阵势可不小呀,这到底是怎么了?他们往东头去了,莫不是要……”
  这时候,这队顺军已经从他的小店门口跑了过去,不一会儿就跑出了门板缝能给他提供的狭窄的视野。张大牛便将眼睛从门板缝那里移开,站在那里想了想,便往后面去了。
  “当家的,外面出了什么事情了?”张大牛刚到到里屋,他的妻子便赶紧这样问道。张大牛看到,妻子已经又把自己的脸抹得漆黑漆黑的,如今正在用锅底灰给自己的才四岁的小女儿抹脸。
  “过大兵。”张大牛道,“往东边去了,已经过去了,也不知道是啥事。”
  “哦。”听说军队已经过去了,张大牛的婆娘松了一口气,给女儿抹锅底灰的手也停了下来。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女人感慨着,突然又问道,“当家的,你说咱们今天还开不开门了?”
  开不开门,这可是个问题。要知道如果不开门,连夜准备的这些面点可就都要放过了。张大牛小门小户的,可承受不住这样的损失。但是要开门的话,似乎又有点危险。
  “等会儿,看看再说吧。”张大牛最后这样说。
  接着街面上又恢复了平静,过了小半个时辰,张大牛从门缝里看见,街面上渐渐的有了人,有一些其他的店铺也陆陆续续的开了门。
  既然有别人开了门,张大牛便觉得自己开开门也应该没什么问题了,于是他和妻子说了一声,便又去下了门板,打开了门。
  虽然恢复了营业,但是张大牛的生意并不算好,整整一个上午,也没有多少客人,到了吃午饭的时候,客人才渐渐地多了一些,这些人其实也不全是来吃饭的,更多的,不过是借这个机会,在这里聊聊天,交换一下各自知道的消息。在这时候,这种消息格外的重要。
  “张老板,今天早上好像有一队兵从这里过去了,你知道这队兵是去干什么的么?”一个食客突然朝着正在给旁边一桌上菜的张大牛问道。
  “王七爷,你说我一个做饭炒菜的厨子,怎么知道这大顺天兵要干啥呢?不过看那样子,反正不是对付我们这样的小老百姓的,对付我们用不上那架势。”张大牛一边把菜品放下,一边笑呵呵的回答道。
  “那倒是,早上我看到,足有上千人,都顶盔挂甲,刀剑出鞘的,对付我们,哪里用得上这架势?我看呀,多半是发现太子爷他们了,所以派兵去捉拿。”一个食客突然道。
  “嗯,李二爷说得有道理!要说城破之后,太子爷还有好几位皇子都不见了,你们说是哪位忠臣把他们藏起来了?”王七爷接口道。
  “这谁知道,唉,这世道呀。”李二爷摇了摇头道,“真是,真是说不好呀,堂堂皇子,如今也落到要到处躲来保命的地步。你们说当今圣上能抓到他们不?”
  “这谁知道,嗯,今天他们是往东边去了,东边不是陈首辅他们家吗?难道太子他们躲在陈首辅家里?”另一个食客也补充说。


第四百一十八章 夺宝(9)
  “姓陈的老东西会藏着太子?”一个食客摇摇头道,“当初不是他当着皇帝调动军队,也不会有如今,我听说……”那人露出了诡秘的神色,压低了声音道,“我听说,这老家伙一见到如今的那位皇上,就三叩九拜,口称万岁。皇上问他:‘大明的皇帝殉国了,你怎么不跟着殉国?’那个不要脸的居然说什么‘微臣正要为圣君效力,哪敢就去死呢?’你说这人是不是不要脸!”
  “你弄错了吧?这话好像不是陈首辅说的,而是魏首辅。对,就是那个姓魏的。”李二爷道。
  “是吗?我怎么听说是……不过不管怎么说,我觉得姓陈的那个老东西也不是个好东西。”那个食客说道。
  这时候突然有人从外面跑了进来,一进来就先朝着张大牛喊道:“大牛兄弟,有水没有,给我倒上一碗!”然后他环顾了一下周围的人,又做出什么的样子道:“你们可知道今天出什么事情了不?”
  “什么事?”顿时就有人问道。只是这人却并不回答,而是看着张大牛,直到张大牛给他端来了一碗茶水,他接过茶水,两口喝了个干净,然后才道:“今天天兵四出,把前朝的那些大官全都抓起来了!”
  “全都抓起来了?”李二爷问道。
  “就是,只要是当官的,一个不剩,都抓起来了。”那人回答道。
  “孙大哥,你给我们讲讲是怎么一回事?”王七爷也来了兴趣。
  “就是就是,是不是皇上怀疑他们藏着太子爷?”另一个人也赶忙问道。
  “哪有这事情?”孙大哥却摇起了头,“当今圣上据说是拿到了崇祯天子的遗诏。崇祯天子在遗诏中说,天下败乱,全是因为他手下的那些贪官贪赃枉法。所以嘱咐当今皇上帮他报仇。如今皇上把他们都抓了起来,听说是要追赃呢。”
  “你怎么知道的?”李二爷问道。
  “我兄弟是给刘将军家里送水的,我听他说的。说是当今皇上查出来魏首辅有赃银二十余万两,便把他抓起来了,要他把这银子交出来。要我说,如今当过首辅的,哪里会只有这么点赃银呢?听说,圣上说,这些银子都是民脂民膏,都是天下百姓当年多交的税,纳的粮。所以如今圣上让他把这些银子交出来,这样大家才能免税,才能不纳粮。听说圣上说了,只要他肯把这些赃银交出来,就免去他的罪过。要说圣上还真是仁慈,要我说,这样的贪官,应该用狗头铡,拦腰铡成两段才解气!”孙大哥又喝了口水,然后这样说道。
  “要我说,这样的坏家伙就该诛九族!”旁人也都点着头说。
  ……
  不久,新的消息不断传来,这些消息都证实了孙大哥的说法,前明朝廷中的大官都被抓了起来,送到了权将军刘宗敏的府邸中,由大顺的第一功臣刘宗敏亲自拷问。虽然发生了这么大的搜捕行动,但街面上的秩序反而倒是更好了一些。张大牛的小店里的生意倒是比大顺军入城之前还要好了不少。每天到了吃饭的时候,总有些食客在这里一边喝着点小酒,一边讲着如今那些赃官们的事情。
  “据说这帮子狗官都是些要钱不要命,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的王八蛋。刚刚被抓去的时候,皇帝和刘将军对他们还算客气,只说是让他们捐出点银子来助饷,不想这些不识相的铁公鸡一个个的一毛不拔,被逼急了便拿出百十两银子来想要蒙过去。大伙想呀,这百十两银子,都不够他们平日里和红牌婊子们喝一场酒的,这不是把皇上和刘将军当叫花子吗?咱们皇上是仁厚人,有涵养,还苦口婆心的劝他们。可你们想想,刘将军那是什么脾气呀,他的眼睛里可揉得进沙子?听说,刘将军当时就爆了。刘将军就对皇上说:‘皇上,这些狗官那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的呀。他们要钱不要命,我们就成全他们!皇上你把他们都交给末将,末将倒是要看看是他们的牙口硬还是末将的皮鞭夹棍硬!’然后6这帮子赃官就受了大刑,这帮子家伙啥时候受过这样的罪呀,便一个个的把银子交出来了。一个个少的又好十几万,多得有好几百万呢!”孙大哥这样说道。
  “啊呀,竟然有这样多?这要是放在太祖皇帝那会儿,太祖皇帝还不得扒了他们的皮呀!”一个花白胡子的食客感叹道。
  “若是太祖皇帝还在,他们哪里敢这样?诶,孙大哥,听说周国丈也被抓起来追赃了,不知道……”
  “要说我们这位周国丈,那才真是要钱不要命的铁公鸡呀。”听人提到周国丈,孙大哥越发来了兴致。
  “就是就是,不知道皇上和刘将军从这只铁公鸡身上拔下毛来了没有?”周围的人也都问道。崇祯皇帝的国丈周奎铁公鸡的名声可是满北京城的人都知道的。当年崇祯皇帝还在的时候,让大家捐钱的时候,周奎的各种表演,什么卖房子啦,什么穿破衣服啦,什么步行上朝啦,也曾经是领导了北京城中的潮流的。至于漂没了女儿周皇后的银子的传说,在北京城中也是没人不知道。所以听说他也被追赃了,大家却都来了兴趣。
  “拔下毛来没有?呵呵。”孙大哥笑道,“你们可听说过人心如铁,王法如炉?任他什么铁公鸡,又怎么扛得住王法?不过要说周国丈还真是与众不同,与众不同……”
  说到这里,孙大哥倒是吊起了大家的胃口。
  “掌柜的,给孙大哥一杯酒,算我的。孙大哥,你就别卖关子了!”有人道。
  “听说刘将军上了夹棍,先夹死了周国丈的小儿子,然后问周国丈钱在哪里。周国丈只说没钱。于是刘将军恼了,便又用夹棍夹上了周国丈的大儿子,说,你再不交出银子来,你就没儿子了!谁知道周国丈还是一口咬定,他没银子。于是刘将军一生气,就把周国丈的大儿子又夹死了。”
  “啊?这儿子都死了,还要银子干什么?”张大牛也忍不住插嘴道。
  “那我就不知道了。”孙大哥道,“反正就是,刘将军又问周国丈,有没有银子。周国丈还是一口咬定,就是没银子。于是刘将军就给周国丈也上了夹棍,然后才夹了一半,周国丈便吃不住刑,把藏银子的地方说出来了。然后刘将军便派人从他家里搜出了好几十万两的银子。”
  “那周国丈如何了呢?”有人问道。
  “哦,受了夹棍,伤重了点,回家之后又心疼得厉害了点,然后第二天就死了。”


第四百一十九章 去留
  “老刘,听说你派人抄了吴襄的家?”李自成问道。
  “是呀,皇上您是不知道,这老东西家里真多钱呀,足足有好几百万两银子,啧啧,堆满了老大老大的一处地窖,满满的都是呀!”说到这里,刘宗敏的眼睛都闪起了银光,“难怪崇祯的国库里都能饿死老鼠了,原来银子都在他们手上了。”
  “只是这吴襄和其他人不一样。”李自成摇了摇头道,“他儿子在外面,手里还有好几万大军。”
  “好几万怎么着?”刘宗敏歪了歪嘴道,“我们这一路上要干掉了多少个好几万了。”
  “关宁军和他们不一样。”李自成摇了摇头道。
  刘宗敏以前也和关宁军打过交道,老实说,那时候的关宁军的确不好打,相比其他的明军,他们的装备和训练都要更好一些,如果来真的,他们只怕比秦军都能打。只不过关宁军普遍比较滑头,有好处的时候,他们冲得比谁都猛,一旦局面不对,他们转进起来也很快。总的来说,在以前,两方的交战中,闯军吃的亏要更多一些。
  “那谁知道。以前宣大军也很能打呀,也不见得比关宁军弱,如今呢?”刘宗敏道,“我听说关宁军的老巢都被鞑子端了,老本早就没了。说不得就和宣大军一样,就是个银样镴枪头了。”
  李自成却还是摇了摇头道:“关宁军肯定和宣大不一样……他们有钱。而且,吴襄他儿子以前也有会打仗的名声,论打仗,只怕不会比大小曹差多少,比起前不久我们遇到的那个周遇吉,怕是还要厉害一些。他本来就能打,手里又有钱——你想他老爹在京师留着这么多的钱,多半是用来贿赂那些狗官的,京师中都有这么多的钱,他手里肯定还有更多的钱。他又有钱,又能打,哪里是宣大军能比的。”
  这话让刘宗敏也沉默了下来,他知道李自成说的有道理,不过,如今这钱已经被他扣下来了,难道还能送回去不成?真要这样做的话,那岂不是在公开表示,咱们害怕关宁军,害怕吴三桂?这对于军心士气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皇上,这事情是我考虑得不够。”刘宗敏想了想,还是老老实实的认了错,“不过皇上,这钱好像也不太好还回去了,军士们都知道这笔钱了,要是还回去,太有损士气了。要我说,干脆,我们把吴襄抓起来,让他写信却招降他儿子。”
  “这样能招降得了吗?”李自成问道。
  “不知道。”刘宗敏摇摇头说。
  “要是你,你会投降吗?”李自成又问。
  “皇上,你知道的,我爹早就死了!”刘宗敏瞪大了眼睛道。
  “我不是说如果你是吴三桂吗?如果你是吴三桂!”李自成也朝着刘宗敏瞪大了眼睛。
  “啊……这样呀……那皇上您让我好好想想。”刘宗敏道。
  “他不会投降的。至少不会因此真正投降。”李自成却不等刘宗敏想出什么结果来就这样说道,“你想,如果他投降了,我们让他来京师,他来不来?他来了,就变成父子两个都在我们手里了,那万一我们……他不是亏大了?而且它还有左右逢源的资本,一旦他投降我们,哪怕只是名义上投降我们,对于名声也是个大损失。再说,他投降了我们能得到什么呢?所以,我估计他不会直接投降,但是会和我们谈投降的事情,好当做缓兵之计稳住我们,不过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和他们谈谈,也可以作为缓兵之计稳住他。嗯,老刘,崇祯的几个皇子还没有找到?”
  “没有,皇上,你说这也怪了。末将我也查问了宫中的那些太监,那些太监都说,城破那天晚上,前明的崇祯,让太监和锦衣卫的人护送太子和几个皇子到他们的外公舅舅那里去,可是,这两处,不管是田弘遇那里还是周奎都说皇子没来过。哪怕动了大刑,还是问不出个啥来。我觉得这几个家伙根本就没那么硬的骨头,要是皇子在他们那里,应该早就被他们供出来了。而且这两处那里我们都搜遍了,可以说都已经掘地三尺了,还是什么都没找到。按太监们的说法,送皇子去的时候人虽然不多,但也有好几十人。这样的规模,哪里是那容易藏的?而且这么多人道他们府上,府中的下人也不可能一点动静都不知道。但这些下人,无论如何拷问,却也问不出个啥,问急了便乱说一气,但是俺们一听就知道那是被打急了乱说。所以我觉得,皇上,只怕崇祯的几个皇子还真的没到过他们那里。”
  “都已经掘地三尺了?”李自成却冷笑了一声道,“那周奎家里的那个银窖,你怎么就没掘地三尺掘出来?还是要周奎自己招供出来不是?不过,就算他们家还有个藏得这样好的地窖,藏的毕竟是人,总要送水送饭。看来那几个皇子多半还真没躲在他们那里。只是你说他们如今躲在哪里了呢?你说他们会不会已经混在普通老百姓那里,逃出城去了?”
  “皇上,这城那里是那么好逃出去?我们把几个城门看得严严实实的,任何从城门出入的,就是死人都要细细的盘查,哪是那么容易出去的额?我估计,他们多半还躲在城里,说不准就躲到什么不起眼的老百姓家里了。这才是最难找的,这满城这么多的人却到哪里去一一清查?”刘宗敏摇头道。
  “唉!”李自成叹了口气道,“原本还想抓着崇祯的几个儿子,到时候可以利用他们招降前明的一些人马。另外,说不定倒也可以拿这些皇子和其他人做个交易。如今看来,这样的取巧的事情是指望不上了。”
  “那皇上您下一步打算怎么办?”刘宗敏问道。
  “怎么做?”李自成突然笑了,“老刘呀,其实进北京的时候,老子,哦,朕就想过了,这北京不是个好地方。离着建胬太近,距离粮食产地又太远。咱们要真在北京呆下来,光是粮食的运输就能把咱们累死。而且,就现在吧,我们是弄到了一些钱,够士兵们的赏赐了,但是军粮却还是一个大问题不是?北京的粮食都是靠这运河漕运的,如今,江南那边肯定不肯再给我们运粮食的,到时候,我们没粮食了,也是要走的。所以呀,那个时候,朕只想着,能打进北京,弄到一笔钱,把士兵们喂饱,我们就要回襄京去。可是如今进了北京,老刘……你说你还愿意回襄京吗?”
  “说真话,说假话?”刘宗敏问道。
  “当然是说真话。”李自成笑道。
  “说真话,谁愿意回去呀?”刘宗敏道,“北京这么大的皇宫,这么好的官邸,比起襄京,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而且这是前明的都城,攻占了都城,随随便便就退出去了,人家还要觉得我们打败仗了呢。如今大明明显不行了不是,我们一路打来,多少投降了我们的?我总想着,要是他们也都像那些个明军一样投降我们了,那天下不就是我们的了?可是我们要是走了,从北京撤了,我又担心……皇上,你也知道,这明朝南边还剩下一半呢。我们这一撤,他们只怕倒是士气涨上来了,说不定还能多支撑一段时间呢。”
  “不是说不定能多支撑一段时间,是说不定鹿死谁手呢。”李自成叹了口气,“不过老刘,我们在北京城这一追赃,明朝当官的怕是再也没几个愿意投降我们的了。这北京,我们是待不下去的,不走也得走呀。只不过怎么个走法就很关键了。若是直接就这么走,呵呵,吴三桂的几万军队跟在后面,我们的这些兵,大多都是新归附我们的军队,要论打仗,这些军队……而我们如果要离开北京,就要一口气退到襄阳附近才行,这当中好几千里,想要安安稳稳的撤回去,那里是那么容易的?”
  刘宗敏也是打老了仗的,自然知道李自成说的是什么意思。敌前长距离撤退,在军事上,绝对是最为困难的行动。尤其是断后的部队,他们一直精神高度紧张,又担心敌军向他们发起攻击,所以他们走的时候必须小心翼翼,不留一点破绽,但另一方面,他们又要担心友军跑得太快,导致自己太过孤立,最后被友军和敌军一起坑了,所以很多时候,敌军甚至都不需要真的追上来打,只需要不远不近的跟着,不断地给撤退中的军队施加压力,就可以让它士气低迷,甚至让它不战自溃。就像后世的拿破仑皇帝,在对沙俄的那一战中,一直到占领莫斯科,他的军队都一直在胜利。然而,当他因为补给的问题,不得不从俄国撤退的时候,上千公里的撤退之路却成了他的噩梦,他的百战百胜的军队,就是在这样的长距离撤退中,乱成一团,被一路追击的俄军击溃,最后几乎全军覆没。拿破仑皇帝的军队的训练程度远不是这个时代的任何一支军队能比的,即使这样的军队,进行长距离撤退都如此危险,更何况李自成的,大部分都是狐疑之众的新附军的军队呢?
  “皇上,我觉得,北京是个死地,我们是非走不可的。要走,我们就要招降吴三桂,稳住他,让他不出来追击我们。要么,我们就要趁着手里还有粮食,和吴三桂打一仗,最好能重创他,让他没有力量再来追赶我们。”刘宗敏想了想,这样说道。


第四百二十章 押宝
  吴襄被抓起来了,吴家放在北京的银子也都被顺军劫掠一空的消息几乎是和吴襄写给吴三桂的劝降信前后脚的送到了吴三桂这里。
  给吴三桂带来了吴家被洗劫了的消息的是吴家的一个家人,这人是吴家在京师中的一处店铺的掌柜,吴襄被抓,吴家被洗劫,却都是他亲眼看到的。在吴襄被抓起来之后,他便出了城,然后一路向北,赶到了山海关。吴三桂刚刚从他口中知道自己家里被李自成抢了的消息,便接到了顺军派人送来的,由他老爹吴襄亲笔写的劝降信。
  吴三桂不动声色的看完了信件,这封信显然是他老爹在李自成的胁迫下写的,内容无非是劝他投降顺军而已。除了这封信件之外,顺军的那个信使还带来了另外的一封信,这封信却是李自成亲笔写给吴三桂的招降信。
  放下信,吴三桂却冷着脸向顺军的信使道:“我听说你们的皇帝把我家给抄了,把我爹都抓走了?有这么一回事么?”
  “吴将军怕是误听谣言,误会我们了。”那个信使笑了起来道,“我军进入北京后秋毫无犯,哪里会抄了将军的家?只不过如今城中宵小之徒颇多,每每趁着夜间或是我军一时不到之处,骚扰士绅。我们皇上怕这些宵小之徒冲撞了将军家人,便专门派人,在皇城中清理出了一处院落,让将军家人住到里头,以策万全罢了。”
  吴三桂听了,从鼻子里哼了一声道:“贵军进入京师这么久了,怎么城中还是没有安定下来么?”
  那个信使听了却是一愣,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就在这时,他又听到吴三桂问道:“本总兵还想知道我大明天子和太子以及诸王的消息。不知道你能不能给本总兵说说。”
  那个信使定了定神道:“崇祯天子已经归天了……”
  “什么!”吴三桂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戟指喝骂道,“尔等这些匪类,竟敢弑君!吴某世受国恩,岂能与尔等为伍,来人……”
  一边骂,吴三桂一遍就做势要抽出腰间的宝剑,只是这宝剑似乎是插得紧了点,一时间竟然拔不出来。
  “将军,将军且听我一言。我等本来也不过是百姓而已,哪敢弑君?崇祯天子实在是自杀身亡的。并不是我们弑君?”
  吴三桂听了,便停下了拔剑的动作,只是手还是握在剑柄上,瞪大了眼睛盯着信使道:“天子真的不是尔等弑杀的?”
  那个信使又赶忙道:“千真万确,崇祯天子乃是自己在煤山自缢而死的,我军并未弑君!将军可知道我家皇上曾发书崇祯天子,欲求招安。我家皇上本来也是良民,不过是被那些贪官污吏逼迫得活不下去了,才兴军而起的,本意也不过是想要清君侧,并不是要造反。哪有弑君的道理?”
  “哼!”吴三桂哼了一声,却松开了握着剑柄的手。
  “崇祯天子的遗体如今何在?太子和诸位皇子如今何在?”吴三桂又问道。
  “崇祯天子的遗体我家皇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