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席卷天下II-第3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穆丹,也因此,开始真正为农奴寻找出路。
他成立了反抗军,他的威望,让农奴团结在了他的周围,为自由而抗争。
穆丹一开始,并不知道如何去帮助农奴,直到有一天,他从西川商人的口中,得知了秦王的事迹。他顿时找到了方向,他开始效仿秦王。而秦王不单单是穆丹所敬仰的,农奴也敬仰着这位华夏的王者。
尤其是他们后来又得知秦王的各民族大团结,共发展,同患难的思想后,更加向往。
穆丹败退中,他无法摆脱身后的追兵,也已经失去了抵抗的力量。他一夜愁白了头,难道农奴真的天生就应该被农奴主剥削,反抗真的只有死路一条?
“报……,首领,大事不好了,前方发现敌军,有四五万人!”
穆丹大吃一惊,“什么?这怎么可能,穆叶他们怎么可能有如此多的军队?”
探马的同伴却是有另外的想法,道:“首领,属下认为应该不是贵族的军队。看那些人的模样,像极了雪山另一边的人。那旗帜……,好像是那些商人提到的秦字,难道是秦王的军队!”
“是秦王的军队!”
“大救星的军队!”
反抗军顿时震动,很快眼睛就亮了。他们从西川商人那里知道,秦军是一支强大的,战无不胜的军队,并且这支军队爱好和平、团结,是一支帮助穷苦人的军队。
若不是秦军,那穆丹他们就要面临灭亡,他决定亲自去看看。
少顷,穆丹带着十几个人,骑马接近了秦军营盘。
很快,一支百人的秦军巡逻队围了过来。巡逻队全是步兵,其实秦军全军都已经是步兵了,由于需要翻越雪山,秦军现在一匹马都没有。
穆丹看到了秦军的旗帜,他虽然不识字,但他却记住了‘秦’字,“真的是秦军,秦王的军队!”穆丹简直无法相信,秦王的军队,就这样突然出现在了这里。但在穆丹心中,这无疑是神兵降临。
他所带领的反抗军已经走投无路,但这时候的他,却是看到了希望。
穆丹也不知道这希望的感觉是从那里来的,但就是有那么一种直觉。他决定,就跟着直觉走。
“我叫穆丹,我十分敬仰你们的王,我一直在学习秦王。可我能力有限,无法为我的族人找到出路,请带我去见秦王吧。”穆丹有些语无伦次。
到来的秦军军官和士兵们面面相觑,根本一个字都没听懂。但看穆丹等人恭敬的模样,看起来没有恶意。军官一方面示意穆丹稍安勿躁,一方面派人去传递消息。
不大一会功夫,赵云等人来了,而秦军营盘中传来号角声,秦军开始全面戒备。
赵云见到了穆丹。
穆丹激动中再一次复述了刚才的话。
有雄大雄二做翻译,双方得以沟通。
赵云十分吃惊,没想到在这里能够遇到一位反抗暴政的领导者。但他很快想起了出征前秦王语重心长的话,一定要团结当地的少数民族,那也是我炎黄祖先分散出去的后人。
秦王的话意味深长,赵云能够理解深层的含义。华夏的伟大复兴,需要各族人民一起努力,而作为华夏民族的引领者,中土人应该肩负起团结各族人民,完成伟大复兴的责任。
穆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他说道:“秦王从士族手中,解救了他的人民。我一直敬仰秦王,学习秦王的为民思想。但我没有秦王的能力,无法从农奴主手中解救人民。”
穆丹说完,十分惭愧的垂下了头。
赵云对张辽等人道:“大王出征前曾经嘱咐我们,要团结这里的少数民族,因为他们是我炎黄祖先分散出去的后人同胞。这里的农奴制度,违背了大王的治世理念。穆丹这样开明的民族领导者,我们应该保护他。”
张辽等人纷纷认同。
于是,赵云走上前,给了穆丹一个热情的拥抱,道:“秦王并没有来到这里,我叫赵云,是秦王麾下征东将军。我在这里,代表秦军,欢迎诸位同胞回家。”
同胞?回家?穆丹震惊了,不知道赵云为什么这么说,但穆丹心里暖洋洋的,那种找到主心骨的感觉散发了出来。
半个时辰后,秦军热情的迎接穆丹和他的反抗军进入了营盘。
赵云告诉穆丹,赛、穆、顿、东,四族,是古羌人的后代,而古羌人是炎黄子孙。
穆丹和他的人震惊了,但很快,秦军大营就爆发出了尼池人特有的欢呼声。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农奴主的进攻
“我是华夏民族的一员?”穆丹震惊了,自己竟然是炎黄子孙?
穆丹的部众都在欢呼,他们也知道内地的事情,那里是传说中的天堂。没想到,自己竟然也是华夏民族。那大救星,仁德爱民的秦王,岂不就是自己的大王,从此之后,就能够追随秦王,过上安宁的好日子。
他们真是激动坏了。
见到穆丹还是有些不相信,赵云开始诉说华夏民族的历史。民族的历史,是每一位华夏代表,铭记在心的。
古羌族是华夏多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古代羌族对华夏历史发展和民族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羌族尊称周武王为灭商复羌的大英雄,而周武王是黄帝姬姓的直系后代,所以羌族是黄帝的后代无误。大禹也是黄帝的直系后代,可以说汉羌同源,羌族也是黄帝的后代。
今日的羌族正是古代羌支中保留羌族族称以及部分传统文化的一支,与汉族、藏族、彝族、纳西族、白族、哈尼族、僳僳族、普米族、景颇族、拉祜族、基诺族等为兄弟民族,皆具有黄帝部落的血统。
“我们是华夏民族的一员!”穆丹自然知道本族的历史,相互印证后,面色涨红,“秦王一定会帮助我们,帮助他的人民。”
赵云还未来得及搭话,这时雄大紧张兮兮的进来,道:“大帅,五万尼池人农奴主联军来到营外,要求您出去答话。”
赵云便传令整顿兵马出营。
另一方面,营外。
五万农奴主联军铺天盖地,赛、穆、顿、东,四族领主亲自挂帅,由于这里是穆族领主穆叶的地盘,因此以穆叶为主。
“这……这是秦军!”赛族领主‘赛沙’看了好一会旗帜后,震惊道。
顿族领主‘顿丰’,东族领主‘东亥’,皆脸色大变。
秦军的威名,如日中天,别说尼池人,世界上除了偏僻的部落,凡是文明到达一定程度的,都知道秦军的威名。其威名之远播,还在罗马军团之上。
消息立刻在农奴主联军内散播开来,联军士兵们吓坏了,看对面这支军队的规模,不在自己这下,竟然是秦军,这可如何作战?
穆族领主穆叶眉头一皱,道:“这不可能是秦军。连马匹和铠甲都没有,能是秦军?”
“有道理!”
其他领主纷纷点头,在他们心里,秦军装备精良,战斗力超强,而眼前这支军队只有兵器,一片木甲都没有,肯定不会是秦军喽。
“没准是什么蜀汉流癣多的军队。”
对于屡败屡战流癣多,四族领主颇有耳闻。
“流癣多昔日只不过是秦王的小跟班,后来造反了,不听秦王的话了,听说最近被秦王打的很惨。”顿丰道。
“这一定是逃难来到了我们的地方。”东亥道。
众人深以为然。
于是,农奴主联军不再畏惧,士气恢复了太多。
这时候的赵云向外走,农奴反抗军士兵,都敬畏的看着他。这些农奴士兵高兴坏了,他们原本对未来已经没有了希望,可忽然,他们便感到自己成为最幸运的人。
赵云敬佩穆丹,是要保护他的,就道:“不必担忧,待我去会会这些农奴主。”
于是,秦军集结起来,开拔出了营盘。
双方对阵方圆。
赵云细看,农奴主联军中,骑兵数量不足一千,其余皆是轻步兵,披木甲。虽然看起来个个凶狠野的很的模样,但战斗力,估摸不会比蜀军高。
秦军列阵,众将皆在阵前。
穆叶见到赵云这边一匹马都没有,轻蔑道:“你们是谁的兵?”
赵云回答道:“我乃秦王麾下征东将军赵云。”
有雄大雄二翻译,双方得以沟通。
穆叶等人听到后一愣。
稍后,穆叶哈哈大笑,道:“大言不惭,就你们这些人,一匹马一副甲都没有,插个旗就敢说自己是秦王的军队?那本领主竖起王旗,我就是秦王了。”
秦军上下闻言,大怒。
穆叶十分不屑,道:“给你们一次机会,交出穆丹和他的叛军,滚出我们的地方。”
秦军营盘里,穆丹他们紧张了起来。
阵前。
赵云示意士兵们稍安勿躁,他走出去,反而告诉四族领主,双方皆是华夏民族的一员,应该团结,不应该剥削自己的族人。
农奴主联军士兵们震惊了,自己竟然是华夏民族的一员。对于他们来说,华夏民族强盛和富庶,是神一般的民族,只能仰视。
穆叶等领主也大吃一惊。
“你胡说什么!”穆叶道。
赵云随后询问穆叶,是否承认尼池人是古羌族后裔,这一点穆叶等人无法否定。而古羌人是炎黄后裔,史记六国年表记载,大禹生于西羌,而夏王朝的主要部落是羌。史记记载,大禹者,黄帝之玄孙帝颛顼之孙也。炎帝姜姓,姜羌本一字之分化。当时炎黄部落融合为华夏族,一部分西进或南下,是为其他少数民族之先民。
赵云说的有理有据,农奴主联军里面也有许多人知道本族历史,相互印证,就知道是真的。
赛族领主赛沙喜悦道:“既然我们本是华夏民族一员,正可依赖秦王,便叫西域诸国,不敢小视吾等。”
顿族领主顿丰说道:“西域诸国以华夏附属为荣,西边贵霜不敢正视,却专门欺压我等,多迫使我等交纳供奉。这下可好了……。”
众人便感到,这是抱大腿的好机会。
穆叶大怒,暗骂一群只知道饮酒作乐的蠢货,就指着秦军后穆丹一群人,提醒道:“若你等依附秦王,这些农奴翻身,你们可还有好日子过?”
三族族主顿时心里一惊,这才想起秦王的‘武盛’与‘为民’并称于世。他们岂能不知自己的所作所为,其他人皆可依靠秦王,唯独他们不行。
“这可如何是好?”赛沙惊道。
穆叶杀气生,道:“看这什么征东将军,一定不会交出穆叶了。将这些全部杀死在雪山脚下,咱们才能继续过日子。”
于是,四大领主和手下农奴主一商量,突然发起了进攻。
第一千一百八十章解放者
牛角号中,四族领主下令,农奴主联军突然进攻秦军。
赵云等人没想到对方就这么突然的攻了过来。
但秦军上下并没有慌乱。
张辽还抽空瞅了一眼农奴主联军的阵势,心里就更加稳当,道:“看敌人规模不小,但毫无阵势可言,完全是一盘散沙的攻了过来。”
“老夫看……。”黄忠摸了摸胡子,道:“不必发动反冲锋,就地结阵对敌,最是有效。”
赵云当机立断,道:“就以鹤翼阵对敌。”
于是,马超领军一万在左,庞德领军一万在右,是为左右两翼。张辽领军一万在左中,黄忠领军一万在右中,是为双肩。
赵云自领中军在前。
当时情况,可见秦军训练之有素,瞬间完成了变阵轮转。从天空望下,秦军阵型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
而农奴主联军,一下子就将秦军给淹没了。
穆叶等四大领主,见状纷纷开怀大笑。
穆叶道:“都说秦军天下无敌,现在看来,名大于实。”
农奴主联军果然是把秦军淹没了。
然而,真正交手后,形势就完全不是看起来那样了。
秦军以十人为一小队互相配合,百人为一小阵相互协同,千人为一大阵彼此轮转,万人为一处区域之战略布局。
反观农奴主联军,毫无阵型可言,冲上来就是一个单兵作战。显然,农奴主联军的军事能力,还处在没有战略战术,只有人数互殴的阶段,只比父系氏族公社强那么一点点。
当马超和庞德的两翼齐飞,配合张辽和黄忠,当时就将农奴主联军切割成了五部分。
“杀!”
秦军整齐划一的呼喝,有人专门负责杀敌,有人专门负责格挡。一队队士兵,简直就是一台台一组组高精密运作的杀人机器。秦军士兵根本不用去顾及旁边和身后,战友会在那里。
农奴主联军士兵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作战的军队,面对秦军的阵势,他们无从下手,又往往面对数名秦军的同时进攻。
农奴主联军开始大量阵亡。
秦军就是带着无数锋利剃刀的齿轮,高速旋转,而肉肉,自己个就冲上来被削的粉碎。
秦军中路,赵云正在面对敌军骑兵的突击。
秦军为数不多的盾兵被布置在了这里。
秦军士兵抵挡住了敌军的高速冲撞,农奴主骑兵反而是在秦军的盾阵前人仰马翻。
赵云带领麾下精锐,夺得马匹三百的时候,农奴主的骑兵全线阵亡了。
这时候,四大领主才看出战事对己方十分不利。
他们的士兵虽然在全方位的进攻秦军,但就是无法撼动秦军。他们对此毫无办法,但他们却是知道,他们要失败了。这来自于他们经历过的战斗都是十分简单的,冲上去,无法撼动敌人,就必定是失败的下场。
“打不过,快跑!”
农奴主联军士兵凭着一口气打到现在,发现打不过秦军。他们作战十分简单,冲上去就是打,打不过就跑。
联军开始溃散,然而他们冲上来容易,想要撤出去就难了。
秦军按照计划,鹤翼振翅,完成了合围。
而赵云率领三百骑兵,直扑四大领主。
四大领主身边也就是那么二三百人,他们现在已经被吓的失魂落魄。
“快跑!”穆叶第一个拨马就走。
四大领主狼狈逃窜。
赵云追了一阵没有追上,毕竟第一次来到这里,地理不熟悉,他就暂时放弃了追杀。
当赵云返回战场的时候,秦军完全是一边倒屠杀农奴主联军。
赵云想起了出征时秦王的交代,于是从雄大那里学来当地的土话,便命令骑兵分散开来,绕行战场,大声疾呼缴枪不杀。
呼声传来,秦军上下各级将领,心有灵犀,便学着呼喊缴枪不杀。
农奴首领穆丹也带人跑了出来,大声疾呼。
事情很顺利,农奴主联军士气全无,又无路可去,纷纷缴械投降。
“只是一战,就消灭了四大领主的军队!”穆丹欣喜又震撼,他一开始,还是很担心的,毕竟秦军一匹马一副铠甲都没有。
秦军一战,就全歼了四族联军,收得俘虏无数。
这时候的赵云,想起出征前秦王说的话,一定要团结当地的少数民族,那也是我炎黄祖先分散出去的后人。
赵云就有心帮助穆丹,解放农奴。
赵云与穆丹交心,诉说民族的团结,同发展共患难,才是农奴的出路。
穆丹激动道:“早有此心,只是无人引路。”
赵云道:“我意上奏秦王,说明这里的事情。我王圣明,定会帮助你们,从此尼池人回归华夏。”
于是,赵云一方面和穆丹去作俘虏的思想工作,一方面派出精锐,回程请示秦王。
一个月后,秦王的诏令到了。
其实秦王收到赵云传回来的消息时,也是大吃一惊,也没想到大雪山下竟然是农奴制度,但他指出,领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农奴,是赤裸裸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农奴毫无人身自由,完全被超经济的强制剥削。这个制度是一个野蛮的制度,炎黄子孙分散出去的后代,决不能在这种制度下生活。
作为炎黄子孙为和平而战的代表,秦军应该解放农奴。
秦王指出,秦军是和平、团结的军队,赵云可以先和领主们谈判,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由朝廷出钱赎买后,分配给农奴。若农奴主不同意,赵云可以强制没收。
若遇到农奴主叛乱,叛乱者杀无赦。
秦王作出规划,可成立西州自治区,又取名‘西族’,西族意是在西边发现了‘藏身远处的同胞’。
同时秦王大加赞扬赵云帮助穆丹这位同胞的举动,秦王同时赞扬了穆丹为民族解放作出的杰出贡献。秦王亲自签发委任状,穆丹成为西州自治区第一任州牧。并授予穆丹的起义军,秦军西州军团的旗帜。
又提到,赵云可继续进行绕行入蜀的战略,朝廷马上就会派出官员和军队入西州,帮助西州人民完成自治区的成立。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秦军过草地
公元204年10月,以穆丹为首的尼池人认祖归宗,回归华夏民族的怀抱,开始沿用秦王赐予的名字‘西族’。同时西州自治区成立,秦军西州军团成立。
秦王民族大团结,同发展,共患难的政策,开始在西州全面推行。
秦王的政策得到了农奴的心,西州各地农奴找到了主心骨,欢呼着秦王的名,纷纷起身反抗农奴主的暴政,纷纷加入秦军西州军团。
农奴主不得民心,他们百年的统治,在秦王的旗帜下,瞬间就土崩瓦解了。
民族联军高歌猛进的时候。
赵云的远征军,不得不和西州军团分开。
“穆丹,很快朝廷就会派来官员,帮助西州重建。你现在是西州自治区的行政长官了,希望你能不忘初心,一心为民做事。”赵云语重心长的说道。
穆丹鞠躬一礼,“请将军放心,我穆丹绝不会忘记我是农奴的儿子。更加不会忘记,是秦王解放了我们西族人。我西族人立誓,作为华夏民族的一员,世世代代追随秦王的旗帜,为华夏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数以万计送行的西族百姓欢呼着大救星的名,欢呼着赵云等人的名字。
如今秦军西州军团已经完全占据了优势,土崩瓦解的四大领主,只剩下了苟延残喘。
西州军团将会彻底消灭农奴主的负隅顽抗势力,而赵云继续远征。
穆丹派出向导队,指引赵云的远征军北上。
而赵云的远征军,开始过草地。
过草地,远非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而草地,并不是广义泛指大雪山北部的草原,草地是特指的一个区域。
草地位于西州高原与西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地,横宽300余里地。
看起来行程不算太远,五百里加急的快马一天就过去了。
但其实,草地的海拔在3500米以上,并且属于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它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由于黑白两河自南至北纵贯其间。两河的河道迂回曲折,叉河横生,地势低洼,水流淤滞而成沼泽。经年水草,盘根错节,结络成片,覆盖潴水。
沼泽生长着藏嵩草、乌拉苔、海韭菜等,形成草甸。
这些草甸下面,常年积水成淤黑泥泞的沼泽地带,浅处没膝,深处过顶。
这草地,就是一块没有鸟兽,没有人烟,少有起伏,没有树木的不毛之地。
人在草地上行走,每一脚都要准确的踩在最厚实的草丛上。这些草丛的四周,看似灰色的土地,其实是虚的泥潭。陷入这些泥潭,根本无法救援,愈陷愈深直到最后被吞没。
并且草地气候恶劣,风雨突变,为行军带来极大的危险,更是阻挡了行军的速度。
这种情况下,秦军远征部队行进速度大打折扣,一开始还能日行二三十里,但二三天后,行进速度锐减一半。
赵云等人预计到了艰难,他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制作了大量干面,还有肉干。
但草地的凶险远大于想象,
由于到处都是流动的泥潭陷阱,行军必须踏着草丛行进,人的精神始终处于紧绷状态,只是一天时间,人就精疲力尽了。
过草地的时间不得不成倍的延长。
而突如其来的风雨,损坏了干制的食物。
尤其是没有真正的水源,虽然草地里到处都是湿地,但沼泽上面的那一层水,又怎么能喝?
没有水,干制的食物实难下咽,并且更加口渴。
秦军进入草地十五日后,就消耗掉了所有的食物。战马都被吃掉了,只有赵云等少数高级将领,还有马匹。
没有食物,能够击垮任何一支军队,但却无法击溃秦军。
这支为了华夏复兴、人民安宁而战斗的军队,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
没有食物,秦军就吃野菜、草根、树皮充饥。沼泽中的野菜和草木,多数有毒。这个时候,秦军标配的军医营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军医们效仿神农,尝百草。这个时代的军队,只有秦军配置庞大的军医营,秦王十分注重军事的卫生医疗,在这个时候,发挥出了关键的作用。
而没有水,就喝尿。实在没有吃的时候,就将粪便处理一下,尽可能吃下去。
为了华夏能够早日统一,这支秦军远征军,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力。他们不单单在和这里大自然战斗,还在和自己战斗。
进入草地的第二十天,形势越发艰难。每时每刻,都有秦军将士永远倒在了草地上,但他们为国为民无惧无畏的精神,激励着战友继续前进。
“老将军?”
老黄忠喘了几口气,摆了摆手,道:“你们前头先走,我到后面看一看。”
老黄忠每遇到询问的士兵,就这样回答,其实他知道自己走不动了。但他不能说出来,这会影响士气。
也不知什么时候,四周看不到人了。老黄忠勉强对自己瘦骨嶙峋的战马笑道:“就剩咱们两个了,你休息好没有,走一程吧。”
黄忠并没有骑马,而是牵着马。
走了没多远,就在草丛中发现了一个人。
“这不是林兴义嘛?”
军医林岩急忙起身,行礼道:“老将军。”
黄忠看到林岩的身体状况,就明白了过来,道:“小家伙,来,上我的马。”
林岩正值壮年,作为秦军第一批军医,救治过的士兵数以千计,就在进入草地的这段时间,他救治的士兵就数以百计。
林岩说道:“老将军,我好着呢。”
黄忠摇了摇头,“你以为我看不出来?我以将军的身份,命令你。”
林岩同样摇了摇头,道:“老将军,您以为我看不出来?我以军医的身份,命令你。”他看到黄忠还要劝说,就道:“这种情况下,应该听军医的。”
黄忠见到林岩态度坚决,就从口袋里摸出最后的干面,递了过去。
少顷。
林岩见到黄忠态度坚决,就收了下来。
第二天。
黄忠一大早在行军之前,巡视麾下部众,他首先来到了军医营看望伤兵。
“林岩,林岩小子呢?”黄忠亲切的呼唤道,而迎接他的是哭啼。
林岩死了,是被活活饿死的。
黄忠望着那永远逝去的面容,悲伤中震惊道:“我不是给了他一块干面……。”
医护兵这才想起什么,喃喃道:“怪不得,昨天晚上,伤员吃到了一口面。”
黄忠闻言,脱下了头盔,泪流满面,所有人都留下了眼泪。
林岩牺牲了年轻的生命,他的精神,却如同甘露,给于了战友力量。
军医林岩的事迹,是许许多多事迹的一部分,在五万远征军过草地的过程中,发生了太多可歌可泣的事迹。正是许许多多林岩一样无私奉献出生命的英雄,他们的英魂,指引着秦军胜利的方向。
第三十天。
茫茫无垠的草地上,数以万计的秦军士兵精疲力竭,倒在地上,已经只有很少的人能够行动。
赵云、张辽、黄忠、马超、庞德五人聚在一起。
没有人去催促战士们赶路。
赵云望着他的士兵,眼睛泛红,“战士们是好样的,他们每一个都拼尽了全力,是我赵云无能,没有带他们走出草地……。”
遥望依旧茫茫无垠的草地,他们深知远征奇袭的计划已经失败。
赵云沧啷一声拔出了宝剑,“我辜负了君王的信任,辜负了士兵的信任……。”
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路遇九寨
张辽他们围住赵云。
黄忠一把夺过赵云的佩剑,道:“我们每一个人都尽力了,赵将军若如此自责,吾等又有何颜面在这天地间。”
马超道:“赵将军,我师父说过,不抛弃,不放弃。我们没有抛弃一名士兵,我们也不能放弃希望。”
赵云终于冷静了下来。
然而,希望又在何方?
难道就这样饿死在这里?
这时候,远处传来呼喊,“将军!将军!”
秦军一名斥候策马疾驰而来,到了近前,翻身下马。那马儿立刻就倒在了地上,一阵悲鸣,眼瞅着是不行了。
艰难的远征中,战马累死了,这可是秦军远征军最后一匹马了。
赵云等人看斥候兴奋的模样,顿生期待。
斥候翻身拜倒在地,反手遥指东边,大喊道:“岷山南麓,岷山南麓,就在二十里外!”
这对于秦军来说,简直就是爆炸式的消息。经历了太长时间艰难的行军,就在所有人认为走不出茫茫草地的时候,终于发现了西川的边境。
“我们走出草地了!”
一声喊,消息遍传秦军。太多秦军战士相互搀扶着站了起来,他们摇摇欲坠中想要欢呼,但却是很快又瘫倒在地上,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虽然距离西川西北边境只剩下二十里,但秦军九成九的士兵,已经无法完成这二十里了。
庞德道:“赵将军,咱们去搞一些粮食回来……。”
赵云点了点头,就指着累死的战马道:“将这匹马收拾一下,炖了给还能行动的士卒吃。”
如今还能自主行动的战士,皆是精锐中的精锐。
五百人,每人只是吃了一小块马肉,喝了一碗肉汤,就生龙活虎了起来。
任凭赵云他们怎么劝说,这五百精锐再不曾多吃一点。
“将军,我们已经吃饱了,有精神了。剩下的,还是留给最需要的战友吧。”他们纷纷拍着胸口道。
虽然承受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苦难,但秦军的精神,却是得到了一次锤炼,得到了一次升华。
于是,赵云张辽二人,就带着这五百精锐,急行军前往岷山南麓。
西川四面环山,岷山就是西川西北边的山区,是岷江的源头。
“岷江与沱江平行,纵贯蜀中。此去,已经距离沱江上游的江油不远了。”
江油是赵云他们的首要目标,夺取江油,就能够切断蜀军剑阁防线和成都防线的联系。更为重要的是,夺取江油平原,蜀军就会失去后勤产出的土地。一支没有后方,没有后勤产出的军队,已经是失败了。
赵云和张辽说这话。
“将军,前方发现一处村寨!”
张辽喜悦道:“太好了,我们去老乡那里购买一些粮食。”
未免遭遇到蜀军,赵云和张辽便让大队士兵隐藏在山林之中。他们二人脱下了盔甲,化妆成普通人进村。
下午的时候,赵云和张辽带着六个士兵,便装来到了这处村寨。就见村口出立着一个木头牌坊,上写三个大字,‘九寨沟’。
九寨沟,后世可不得了,乃是世界自然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是华夏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九寨沟县境内,地处西高原向西川盆地过渡地带,距离成都市400多千米。
赵云他们正是从西高原向西川盆地过渡地带过来的,因此来到了这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