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席卷天下II-第3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诸葛亮又道:“不用正面对敌,你们快速到达箕谷后,就用木石,堵塞截断箕谷,据高处守备,敌必不能进。”

雷同和吴兰大松一口气,领命而去。

随后,诸葛亮又得到秦王亲临大军进攻永安的消息。当时三十余万秦军调动,动静很大,人尽皆知。

蜀中上下都慌了神,纷纷请见刘备,希望刘备能够召回诸葛亮守备蜀中。刘备得到消息后也是慌了神,但他还是请诸葛亮决定这件事情。

诸葛亮力排众议,道:“入蜀之时,已经在巴东前鱼腹浦,布下‘八阵图’,可抵十万精兵,可挡秦峰。”

诸葛亮在入蜀的必经之路鱼腹浦建设了‘巨石阵’,这件事情蜀中大员皆知。但真的能抵得过十万精兵?众人都持怀疑态度。

诸葛亮一方面严令关羽、严颜等人守备巴东,可兵出永安,前往鱼腹浦,以‘巨石阵’为前驱拒敌。

而诸葛亮这边挥军猛攻汉中。

诸葛亮研究的重型投石机,在攻城战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随着黄忠、颜良、文丑受阻箕谷,张鲁未能得到及时的救援。

三日后,汉中城破,张鲁弃城逃跑。

当时诸葛亮在城外,激动的从小推车上站了起来,羽扇一挥,蜀兵进城。

法正大喜对众人道:“军师以成奇功,既得汉中,秦子进不敢攻我永安了。”

众人想不明白,纷纷询问。

法正解释道:“汉中既在我方手中,其腹地全面暴露在我军兵锋之下,整个中原都会震动,秦峰自顾不暇,还怎么有心入蜀?”

众人恍然大悟。

说话间,有小校来报,“军师,全城百姓都在逃散!”

当时情况,汉中城破,随着张鲁逃离,城中三十万百姓卷铺盖卷,纷纷逃难。

诸葛亮大吃一惊,汉中是为战略要地,鱼米之乡,一方面来自于地理位置,一方面来自于汉中几十万百姓。若是百姓都走了,汉中的意义急转直下。

诸葛亮猛挥扇子,领兵堵塞城门,拦住了要逃跑的百姓。

“诸位父老乡亲,为何背井离乡?”诸葛亮摇着扇子,和蔼可亲的询问道。

百姓拖家带口,挤在一起,惊慌中谁也不吭声。

诸葛亮急忙道:“皇叔仁义,以下令取消一切苛政,从此之后,生活无忧。”

百姓们终是忍不住道:“皇叔既然仁德,就放我们一条生路吧。”

诸葛亮本以为百姓听到这样的好消息,一定会热情迎接自己进城,没想到却是得到这样的话,顿时憋的面色涨红。

第一千一百一十章汉中之争

诸葛亮颁布了刘备的好政策,一切苛政全部去除,家家户户都有地。

诸葛亮曾对刘备说,必须要用好政策,才能得到民心,若是不然,无力抵挡秦峰入蜀。

然而,由于多少年来,多少事情的发生。百姓心向秦王,对皇叔反而不信任了。

因此虽然诸葛亮保证有好政策,百姓还是要离开。

诸葛亮就尴尬了,他就在城门外小推车上,猛扇扇子,而不远处,就是纷纷哀求放行的百姓。

诸葛亮刚才大谈皇叔仁德,如今若是不顺民意,仁德何从谈起。

很快,诸葛亮作出了决定。他不能让百姓走,百姓走了,得到汉中的意义减半。

法正叹气道:“秦王善用仁政,百姓以忘我汉室,恐无力阻挡百姓离去。”

诸葛亮心里一发狠,就道:“可用先秦连坐之法,互相监督。一人离去,一家为奴,一家离去,一巷为奴。”

法正大惊,急忙道:“军师,这样做,恐有损主公名望。”

“本军师也是迫不得已,才出此下策。相信用此法,无人敢逃离。”诸葛亮又道:“百姓多被秦军宣传蒙蔽,吾等善待百姓,百姓知道我们的好政策,就不会走了,也不会有损名望。”

法正叹了口气。

于是,诸葛亮传令全军威逼百姓归家,又有连坐之法,禁锢百姓。这连坐之法何其残酷,百姓皆不敢逃。

另一方面。

张鲁等人顺汉江南下,五日后就来到秦王驾前。

张鲁哭拜在秦王驾前,哭道:“大王,我天师道劝人向善,继承祖上的教法,教民诚信不欺诈,令病人自首其过,对犯法者宽宥三次,若为小过,则当修道路百步以赎罪。又依照《月令》,春夏两季万物生长之时禁止屠杀,又禁酗酒。创立义舍,置义米肉于内,免费供行路人量腹取食。”

“今大王仁德布于四海,我教教义与大王仁政相合,本举教献城依附大王。没想到诸葛亮打破我汉中城,杀我教众无数,今厚颜叩见大王,求大王为我教做主。”

秦王高度赞扬了天师道和张鲁的行为,好言安慰,就任命张鲁为镇南将军,以礼相待。又派人护送,前往邺都静养。

汉中已经被诸葛亮掌握,而秦军‘黄忠部’受阻箕谷。

自秦王以下,众人震惊。

庞统出班道:“大王,汉中以失,雍凉、中原震动,大王不可迟疑,必须亲自征讨,夺回汉中。”

贾诩出班道:“刘备使法正、张松、孟达等叛乱之徒夺取了西川,川人尚未归心。大王夺回汉中时,定然震动西川,可速进兵攻之,势必瓦解。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也。若是迟缓,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张等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守关隘,不可犯矣。”

汉中对于秦峰来说,不亚于刘备丢失了巴中门户,重要性不言而喻。

于是,秦峰当机立断,留下张辽郝昭郭淮三人,领兵五万,在巫县牵制巴郡的蜀兵。

秦峰亲自带三十万大军,前往争夺汉中。

另一方面。

诸葛亮得到汉中后,打开汉中库房,便发现钱粮无数,因此军需充足又犒赏三军士气高昂。

后一日,诸葛亮召集众人开会。

法正进言道:“秦子进亲自带领大军进攻巴郡,巴郡乃是我蜀中门户,不可不小心提防。”

诸葛亮笑道:“我军巴东防线坚固,我更是在鱼腹浦布下八阵图,秦峰想要打开巴郡大门,断无可能。我军则可趁机吞并雍凉,既得长安,就望中原,汉室中兴可待。”

法正提醒道:“军师,若是如此全面用兵,我军兵力稍显不足,断不可轻进中原。”

诸葛亮轻摇羽扇道:“我也是这么考虑的,然此次机会难得,我意夺取西都长安,则我涨彼削,从此不惧秦峰。反而是在秦皇龙兴之地,振我汉室中兴。”

果然若得雍凉,刘备就占据了战国后期秦国的领土。

于是诸葛亮就打算兵进雍凉。

然这个时候。

“报……,军师,以探知消息,秦军大军未到永安,顺襄樊西进,现在就要到达上庸了。”

诸葛亮得到这个消息后,紧皱眉头,急摇羽扇。

法正就说道:“人都说秦子进战略眼光独到,果然传言不虚。他定然是怕吾等趁胜进攻雍凉,这就前来争夺汉中要地。”

如此,诸葛亮就不敢轻举妄动了。他叹了口气,道:“看来夺取雍凉的天时未到,还需设谋击退秦峰。”

于是诸葛亮放弃了进兵的打算,而是着眼于在汉中布局,抵挡秦峰的进攻。

众将听说秦王亲自带领三十万大军,加上雍凉的兵力怕是要有四十万,本方只有十万人,颇为惊慌。

诸葛亮安抚众人道:“若汉中在秦军手中,我军必须第一时间撤退。然现在汉中却在我军手中,本军师视秦军如同草芥。汉中北依秦岭山脉,南屏巴山浅麓,险要之地极多,似米仓山、阳平关、天荡山、定军山、南山,皆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所在,而张鲁无能,不会用。”

“这些险要所在,但凡有两处在我手中,秦子进就不敢窥伺汉中城。”

于是诸葛亮开始分配守备任务,调李严守阳平关,孟达守天荡山,张任守定军山,吴懿守南山,张飞守米仓山。

五处所在各一万兵力,诸葛亮亲自领军五万坐镇汉中城,是为一城五星卫。

“我军得到汉中钱粮,钱粮充足,只需固守,不出半年,秦军自退。”诸葛亮信心十足道。

另一方面。

远在数千公里外的天竺国。

如今天竺国,就和唐宋时期的天竺国不一样。天竺国分东西南北中五个国家,都称天竺国。东天竺王摩罗枝摩,西天竺王尸罗逸多,南天竺王遮逻其跋逻婆,北天竺王娄其那那,中天竺王地婆西那。

五个天竺王,统治着天竺国。虽然天竺国分裂为五部分,各有大王,但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信奉佛宗。天竺王有五个,但佛宗只有一个。佛宗在五天竺国的影响力,不亚于后世基督在欧洲。

然佛宗弟子苦心潜修,虽然得到万民敬仰,王者敬畏,但却个个不理俗务。

这一日,中天竺国大雷音寺外,来了两个人。

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转世灵童孙权

大雷音寺,是天竺国最大最宏伟的寺庙,其在佛宗的地位,直如同后世梵蒂冈。

佛宗没有教宗,但有长老,有第一长老。

现在的第一长老是龙树,常年在大雷音寺修行,处理佛宗事务。

大雷音寺,日夜被焚香笼罩,每日里进出的善男信女,数以万计。

大雷音寺外。

司马懿冷峻,道:“大哥,准备好了没有?”

孙权深吸一口气,微微点头。

司马懿现在只能是‘向前看’了,他也不知孙权的佛法,是否能够通过佛宗的考核。

于是乎,孙权和司马懿进了大雷音寺。

大雷音寺不收门票,也没有门第观念,虽然司马懿和孙权是‘老外’,但也顺利了进了寺。

少顷。

“阿弥陀佛,二位施主请留步。里面是修行所在,不对外开放。”一个中年和尚,拦住了孙权和司马懿的去路。

“阿弥陀佛。”司马懿也是高喧一声佛号,道:“这位乃是得到菩萨点化的灵童转世。”

转世一说,一直以来盛传于佛宗传说。而这个时候天竺佛宗的转世又和后来不同,转世分为活佛转世和灵童转世,在佛宗教义上的依据,前者是大乘菩萨乘愿化身入生死中度化众生,后者为大乘菩萨点化,代自己在凡尘度化众生。

灵童转世,非同小可,乃是佛宗的大事件。中年和尚大惊失色,上下仔细打量孙权。然而不论从任何角度,也看不出是灵童转世。然而孙权碧眼紫髯,大异常人,不容小视。和尚小心问道:“不知这位师兄,可有证据。”

“这位乃是得到菩萨点化的灵童转世。”司马懿冷冷说道。

司马懿虽然一直在努力学习天竺语,但如今暂时就会这么一句完整复杂的,而孙权也是差不多。

中年和尚见孙权和司马懿相貌大异常人,尤其是孙权,碧眼紫髯的罗汉模样,和尚便感到这事情还是尽快报告给长老为上。

不久后。

大雷音寺,长老禅房。

孙权和司马懿走进来的时候,就看到一群老和尚,盘膝而坐,盯住了他们。

双方一阵沟通,亏得天竺佛宗有意东渡传教,因此培养了懂汉语的高僧,而龙树自己就懂汉语。

“你是东土人!”龙树颇为吃惊,以及诸位长老都很吃惊。

孙权微微一笑,道:“大长老,您着像了。”

龙树顿时惊讶,高喧一声佛号。稍后,他就和其他长老沟通了一番。对于孙权自称自己是灵童转世这件事情,龙树等人不敢小视又持怀疑。

龙树又高喧一声佛号,道:“不知施主得到那位菩萨的点化?”

孙权深知说多了漏洞多,就道:“菩萨万千化身,皆为菩萨也。”

“喔呦~。”龙树有些尴尬,起身合十道:“施主所言不错,既如此,施主既然说自己被菩萨点化,可有佛理感悟,可愿说于我们听?”

这就是开始考核了。

灵童转世,不能你说你自己是你就是。既然灵童得到了菩萨的点化,那肯定是佛理高深,并且一定会有自己对佛理独到的见解。简单点说,就是肯定有本事,这本事还会比寻常僧人强,还跟其他人不同。

司马懿顿时紧张了起来,走到这一步已经是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就看孙权得到的佛法,是否能够得到龙树这些长老的认可。

孙权严肃起来,便开始念诵:“尔时菩萨始行时。愍世间故发趣于道。彼出家故行忍。不相应故。心三昧断无知故行金刚智慧。除舍调戏行真谛故除弃意垢。为直行故为苦行。慈孝父母故心坚牢固不舍誓愿。离欲故为闻饶。已念报恩求解脱故着袈裟。欲应息住林间故不观。行者求知亲故知己身缚口行无欺故一切苦本意无所念不舍有故……。”

“善住不移动,无有生死畏。即逮不还处,消灭三界趣。百劫所造行,欲净众生类。无有三世想,尔能无悕望。”

“多有众生类,流转生死渊。观此艰难苦,安处至涅槃。阴云所覆盖,无光处幽冥。智者皆现世,除云使光出。”

龙树等长老震惊了,一开始他们就震惊了。比及孙权只是念诵了‘僧伽罗刹’所著经文一段,他们就已经认定孙权是得到菩萨点化的灵童转世了。

实在是孙权所念经文,佛理极高,不在诸大经文之下。并且,龙树这些长老,对于佛宗所有经文倒背如流,然没有一个人听过孙权所念经文。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人家孙权是原创,年纪轻轻佛理就不在长老之下,还在许多长老之上,都能够自己撰写经文渡世了,非凡人也。

就目前佛宗内,也就龙树在内寥寥三人,有能够撰写经文。其余长老人等,还处在深刻解读经文的阶段。

“阿弥陀佛。”众和尚高喧一声佛号。

龙树激动的白胡子飘舞,对众僧人道:“佛去世后八百年,有灵童降世与东土,高明绝世多所述作,此修行大道地经其所集也。世尊自始成道迄于沦虚。行无巨细必因事而演。游化夏坐莫不曲备。虽普曜本行度世诸经载佛起居至谓为密。”

“我佛宗得以弘扬佛法,普度众生焉。”

“快随我见过灵童。”

龙树等长老起身行礼,其余晚辈皆是跪拜。

司马懿大松一口气,心态放松后,就对此刻的人生,充满了‘狗血’。

孙权大喜过望,合十还礼。

于是,孙权乃是菩萨点化灵童,降世普度众生的身份,就得到了佛宗的认定。

三日后,大雷音寺千余和尚的梵唱声中,龙树亲自主持了灵童的加持大会。此大会,是对佛的世界宣喻,佛宗灵童降世,名为孙权,普度众生,实乃佛宗盛典。

大会上,龙树就要给孙权剃度,佛号都想好了,就叫佗罗。

谁知孙权公然拒绝了剃度出家。

灵童拒绝了剃度,与会了上千高僧,数万信徒,震惊了。

就算龙树佛家已达化境,也是怒了,道:“何故?若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休怪贫僧无情,废除你的修行。”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汉中之战序幕

孙权作出了他的解释。

一切都是菩萨的点化。

“菩萨点化与我,我今生所愿,就是普度众生。众生若苦,誓不清修。”孙权大义凛然道。

众生若苦,誓不清修。

这是一种极高的意境,不亚于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僧震惊了。

而来观礼的天竺百姓被感化,感动,纷纷参拜孙权。

龙树脸色好多了,他也是钦佩孙权的普度众生,但又面露难色。

孙权早已经和司马懿全部商量好了,如今过程尽在掌握,他就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俗家弟子。”

俗家弟子!高僧们又震惊了。

当孙权对俗家弟子的含义作出解释后,高僧们更加震惊了,又是欣喜若狂。

长老提婆道:“俗家弟子!此乃佛离世八百年后,我佛宗新的纪元。”

于是乎,孙权提出俗家弟子的理论后,便成为了佛宗有史以来第一位俗家弟子,并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俗家长老。

消息传出去后,对于灵童,对于俗家弟子体系的建立,整个天竺国的世界震荡了。

东西南北中,五天竺国国王,纷纷派出重臣,携带重礼,前来参拜佛宗新的俗家长老。

又一日。

大长老龙树,也就是后来的“第二代释迦”,问孙权,“既在东方出生,为何不就地传道?”

孙权道:“东方罪业横行,有叫秦峰着,乃是邪魔。我与之对抗,不得胜,因此回到故乡。”

龙树疑惑道:“我听人说,秦王仁德,救助贫苦之人,正合了我教普顿众生之意。”

孙权道:“长老着像了,都说红粉骷髅,佛祖看的是骷髅,凡人看的是红粉。”

这一家伙就把龙树菩萨给难住了,龙树脸一红,便不再多说,暗道:“难道真的如此,秦王仁德,只是表面现象?”

这时候,有知客僧来报,“中天竺王‘地婆西那’的使者来到,求见孙权长老。”

孙权大喜,心说一切都在掌握中,此时说道:“中天竺之北,有一地名‘参罗’,这是菩萨赐给我拯救众生的土地。”

于是,龙树引荐孙权见到了中天竺王‘地婆西那’。

‘地婆西那’听说灵童转世到了他的地方,这说明他得到了佛祖的眷顾,他十分高兴。见到孙权亲自来见自己,就更加高兴了。听说孙权需要一块地方用来普度众生,地婆西那十分爽快的将孙权需要的那块百里之地,赠送给了孙权。

于是孙权当时就将那块地方,改名‘救世之地’。

地婆西那和龙树听到这个名字都很高兴。

孙权此刻的地位极高,就尊贵而言,还在天竺王之上。他就对天竺王说道:“若能普度众生,定然高寿。”

普度众生者高寿,众人对此深信不疑。

天竺王地婆西那问,“如何普度众生?”

孙权长老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天竺王若能拿出钱粮给我,由我代为加持后普度众生,定然能够高寿。”

天竺王最近就感到身体大不如前了,他大喜,就免了孙权土地的赋税,又给孙权钱粮,让他代替自己普度众生。

就此,孙权得到钱粮,又得到地盘。

另一方面,东土。

秦峰提大军过了上庸,直奔汉中盆地。

大军就在盆地外、汉水北岸的‘赤贩’驻扎了下来。

三日后,秦峰就得到了诸葛亮对于汉中的军事布置。

老贾诩道:“大王,诸葛亮将汉中盆地打造的铁桶一般,他的大军驻扎在汉中城,四周四山一关,皆有重兵把守,是为一城五星。我军切不可轻易进入盆地,若是不然,恐被敌军四面夹攻。”

秦峰微微点头,道:“依你等之意,如何进攻汉中?”

庞统道:“可先攻西北的阳平关、天荡山,和南部的米仓山,大王大军坐镇随机应变,待剪除汉中城左右羽翼,即可兵临城下。”

秦峰采纳了军师的建议,于是传令黄忠、颜良、文丑的部队,绕开箕谷,进攻阳平关和天荡山。

又令赵云带二万兵马,前去进攻米仓山。

秦峰的大军,就在赤贩驻扎。

另一方面,汉中城。

秦峰到达了‘赤贩’并就地驻扎,这个消息诸葛亮很快就得到了。

诸葛亮召集众将,告知了军情,就轻摇羽扇,自信道:“我汉中盆地,四周皆是崇山绝岭,只要守住五处险要所在,秦子进空有三十万大军,不敢进入我汉中盆地。”

事实也证明,秦峰果然不敢轻易进入汉中盆地,如今在盆地外驻扎。

“报……,敌雍凉大军撤出了箕谷。”

“报……,敌将赵云领军二万,正在向米仓山进发。”

众将思索起来,法正说道:“军师,这必定是秦子进意图剪除我羽翼。”

诸葛亮毫不担心,道:“传令各处,严守关隘,不得轻易出战。时间久了,敌军自退,再寻战机。若有难处,本相的援军定然会及时出现,令各处将士不必有后顾之忧。”

于是乎,双方进入到了局部争夺战中。

黄忠、颜良、文丑三人,奉秦王令,来到阳平关外。

守将李严,多置擂木炮石,坚守不战。

黄忠离关十里下寨,次日,引兵搦战。李严并不出关,黄忠令军士大骂,李严就是不出来。

后一日,颜良又来关下搦战,李严不出。

颜良便挥军攻坚,关上擂木炮石如雨,更兼有诸葛投石车强力如火炮。虽然秦军上下奋勇,但当阳平关南北两侧,天荡山孟达、定军山张任领兵来援,秦军只能撤退。

另一方面,赵云来到米仓山,张飞坐在山前,大声大骂,也是不出战。比及赵云攻山,南山之地和汉中之地的蜀军杀出,这让赵云无法攻山。

一个月后。

秦军赤贩大本营。

秦峰愁眉不展,老贾诩捏着胡子,庞统摸着鼻子。

秦峰说道:“敌人互为犄角,又有险要固守,我军累月毫无进展,长此下去,恐对我军不利。”

他便感到,怪不得后世里司马懿占据绝对优势,也不曾主动进攻汉中。实在是汉中地势险要,加上‘猪哥’难缠。

至此,秦峰和诸葛亮相距一月,无计可施,形势渐渐对秦军不利。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孟德斯鸠

孙权来到了他的‘救世之地’,这是一块处于恒河流域的肥沃土地。

他马上招募受苦受难的百姓。

转世灵童的名声太大了,对于信奉的天竺国百姓来说,孙权就是活着的菩萨。短短时间内,慕名到来的苦难百姓,数以万计。

孙权一一给与安置,并让司马懿从中挑选体格强壮的,秘密加以训练,称为‘救世军’。一方面开荒种地,一方面训练成兵。

孙权在他的救世之地,搬用秦峰的土地制度,善待百姓。虽然孙权得到了一块划定的地盘,但他并不仅仅局限于这块地方,还拓展了出去。随着慕名来到的人口越来越多,孙权的势力也越来越大,隐隐是国中之国。

孙权痛定思痛,活学活用秦峰的政策,因此天竺百姓都敬爱他,亲切的称呼他为大救星、救世主、救世菩萨。

随着孙权的势力越来越大,‘救世之地’人口越来越多。

中天竺国内许多人有识之士,都说孙权暗中训练士兵,是有野心的。但中天竺国贵族对此不以为意,说道:“看家护院,是需要人手的。”

贵族们反而去请孙权,来为自己诵经赐福。

中天竺贵族有钱,请孙权前来,一给就是一斗金的人事。

稍后,灵童出现在中天竺的消息,就传到了东南西北四大天竺国。灵童会念经,会赐福。各国国王都派人来找孙权,希望孙权能够去他们的地方,将会给与更好的安置。

孙权稍用手段将其他国度请自己‘搬迁’的消息传出去,立刻就把中天竺国王吓坏了。灵童出现在中天竺,要是走了,那就说明佛不眷顾中天竺了。因此,中天竺国王非但大加训斥‘诽谤’灵童的大臣,还多给灵童土地和钱粮。

如此,孙权在中天竺国风生水起。很快手中就有了五千兵马,并且势力还在飞速膨胀中。

每一天晚上,孙权和司马懿都会探讨到深夜。势头良好,二人的伤痛也渐渐抚平,摩拳擦掌,立誓要作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大哥,我已经详细研究了天竺国的军事。这里的人,军事不行,一本像样的兵书都没有。只待大哥起事,不出三天时间,保证攻破中天竺都城。”

孙权还是很担忧的,毕竟他是一个外来人。

司马懿此刻却是信心十足,道:“大哥不见百姓亲切称呼您为大救星呼?这里的贵族剥削百姓,竟然还是奴隶社会。只要大哥善待百姓,定然一呼百应。到时候,有百姓支持,打倒天竺贵族易如反掌。”

孙权回想起秦峰的崛起,就深以为然。

……

另一方面。

在欧洲。

“欧洲是欧洲人民的欧洲。”

在这一激励人心的口号中,欧洲各族人民汇聚在了欧盟议长曹操的旗帜下。

短短的时间里,曹操的身边汇聚了五十万各族勇士。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了天罚罗马的代名词,没有人能够阻挡他胜利的脚步。

原本正在庆贺欧盟分崩离析的罗马人,遭受到了迎头痛击。欧洲各国人民联合在一起,非罗马人能够抵挡。在曹操的猛烈攻势下,罗马人在欧洲中北部的控制力全线崩溃。

三百万奴隶得到了解放。

郭嘉进言,“秦子进……。”

欧盟议长曹操,在三百万奴隶面前,高举起代表他无上权柄的青虹剑,疾呼:“奴隶制度必须被消灭,我们要实现奴隶的解放,打败罗马人,解放我们的同胞。”

曹操痛定思痛,为上层服务,是无法长久的。只有真心实意为基层的百姓做事,才能够长久。因此他活学活用秦峰的政策,他所得到的战利品和土地,全部分给了奴隶。他立誓,但凡他在的地方,将不会有奴隶,人人有其田,不再有压迫和奴役。

因此,曹操立刻就得到了奴隶的支持。

罗马人所控制的奴隶太多了,随着奴隶得到解放,随着奴隶投向曹操。欧盟攻陷的欧洲中部罗马四个行省,渐渐实际被曹操所控制。似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大将,手中军团多达三十万。

虽然曹军士兵之前多是奴隶,但这些奴隶,确拥有着非一般的战斗力和意志。他们汇聚在曹操的旗下,他们为自由而战,战斗力非同小可。

由于曹操的政策深得人心,欧盟各国领导人实际上失去了占领区的权利,他们震惊了。他们原本打算利用曹操的影响力,消灭罗马后就取得罗马的土地和财富。但现在看来,却是成就了曹操。

“这是什么情况?曹操原本没有一兵一卒,现在竟然控制了三十个军团。”高卢领导者‘韦森盖·托里克斯’惊呼着。

日耳曼领导者‘阿里奥·维斯图斯’冷道:“曹操将土地和战利品分给了奴隶,得到了奴隶的支持。”

各国领导人虽然想明白了,但他们不愿将庞大的财富分给奴隶,因此他们无法压制曹操的崛起。

曹操在欧洲启用了来自华夏的全新的治世理念,这让他迅速获得了奴隶的支持,乃至于许多罗马平民,都已经向他效忠。

在曹操的带领下,欧洲北部罗马控制区接连沦陷,千万奴隶被曹操解放,由于曹操得到了奴隶的支持,他掌控住了得到的土地。欧盟其他领导人,完全无法和他争夺。

郭嘉道:“秦子进……。”

“各族人民大团结,同发展,共患难,欧洲一体化。”曹操这一新的理论一经提出,立刻得到了各民族的广泛支持。

各国领导人震惊了,他们纷纷开始考虑自己的利益。可以想象,随着曹操越来越强势,他们的地位巍巍可及。

于是,各国领导人皆以连年征战,士兵疲惫为理由,纷纷退出了对罗马的战斗。

郭嘉进言道:“不要紧,这些人退出正是再好不过。如今各行省百姓,全力支持我们。正是一鼓作气消灭罗马,取而代之的最佳时机。”

曹操所控制的行省,人口已经破千万,多为之前罗马人奴役的奴隶。这些得到自由得到土地的奴隶,格外珍惜得之不易的生活,紧紧追随曹操,誓死保卫家园。

这些从奴隶成为人民的人们,有着独特性,有着独特的标记。他们是属于曹操的人民,而曹操就是他们的王。

曹操既得民心如此,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进一步激发人民的归属感。公元202年五月,曹操在维也纳称王,建立魏国。

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遍传鸡肋

魏的国号,来源于曹操的故乡陈留。战国时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