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席卷天下II-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峰很高兴,但他还惦记着来日的武举,便道:“明日武举结束,就开文武大会。”他特别吩咐,各地无要事在身的文武官员,到时候也要来参加。

军机处急忙记录在案,众人心里迫切,这一定会是一场震慑天下、彰显秦室强盛的文武大会。(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七章武无第二

科举考试,第一届文举顺利落下帷幕,丞相秦峰召见甲科进士,传为美谈。天下文人,无论寒门还是士族,从科举考试中看到了公平和希望,心向秦峰。

各路诸侯眼馋。

他们看到科举大获成功,纷纷开始效仿。但科举可不比做生意,这一茬已经被秦峰‘收割’,下一茬指不定到什么时候嘞。

不过各路诸侯多少网到小虾两三只,也算略感欣慰。

邺都,临时行宫。

“陛下,新宫建设稳步进行中,明年这个时候,或许就能够入主了。”太傅司空马日磾道。

“朕知道了。”汉献帝机械化的回答着。

司徒董承瞅着他的外甥,道:“陛下,您何时召开朝会,以便百官汇报政务。”

“有丞相理政,朕十分放心。”汉献帝说着,浑身抖索。他能够看出,他的舅舅在提醒他要问政,管政。但黑衣卫太可怕了,汉献帝瞅了一眼德全为首的太监宫女,这都是秦峰的眼线。汉献帝现在都不敢告诉董承他们,实际上他已经被控制住了,比董卓那会还严重。

汉献帝不禁想到,与秦峰这样大奸似忠的人相比,董卓、李傕郭汜那会都不是个事。那个时候汉献帝还有许多渠道和董承他们沟通,而现在什么渠道都没有了。上厕所都跟着,美其名曰伺候陛下出恭。

太尉杨彪道:“陛下,文举已经结束,丞相代为召见了各路进士,这颇为不妥,陛下是否召见一下各路进士,也让进士们知晓皇恩浩荡。”

汉献帝快哭了,他的政治也不弱。深知朝廷屡经磨难后官员缺失严重,有这么一批人秦峰亲选的人进了朝廷,朝廷就要改姓秦了。“但朕也没有办法,我已经被奸贼秦子进控制了,你们知道不?”汉献帝瞪大了眼睛,自己安慰自己,不是他不想作为,而是不能作为了。

汉献帝忍住道:“朕知道了,有丞相召见,朕十分放心。”

马日磾急忙道:“陛下,对于新科进士们的职位安排,陛下可有考虑……。”

汉献帝看了一眼旁边的德全,德全拂尘一甩,就给了一个你懂得眼神。“朕知道了,这事情全权有丞相负责,你们想要了解,就去找丞相吧。”

德全十分满意汉献帝的回答,他就对小太监道:“陛下今天表现不错,你去告诉御厨,中午给陛下多加一道好菜,安慰安慰。”

“喏。”小太监一溜烟就跑走了,他心里颇为激动,便感到这样在皇帝身边,真是太带劲了。“皇上表现好,就给加菜,哈~。”

德全总管表示也很愉悦。

马日磾三人就十分不愉悦了,出宫后,马日磾看看左右近处无人,低声道:“这不对,难道秦子进暗中对陛下动手了。”

他们都是从斗争董卓、李傕郭汜走过来的,十分敏感。自从朝廷来到邺都后,秦峰没有任何放权的意图,反而揽的更多了,完全就跟历代权臣一个模样。如今陛下又这般反常的奏对,让他们感到了不妥。

董承和杨彪一阵点头。

马日磾大怒,“可恶的秦子进,原来他也在谋我汉室,不行,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

董承急忙拉住了马日磾,“老大人,秦峰势大,名望极高,百姓中的威信更是如日中天,就和董卓他们那些人大不同了,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果然秦峰就和董卓不一样了,董卓不得人心,而秦峰深受百姓爱戴和支持。

董承又道:“杨大人,听说令公子中了二甲进士,可就在秦峰内部,打探消息。”

杨彪微微点头,但他心里不是这么想的。他来到秦峰这边后,看到了秦峰麾下的强盛,为了家族考虑,他感到还是渐渐跟马日磾还有董承拉开距离才是。尤其是他儿子中了进士后。

公元196年八月二十日,邺都城外,大校场。

旌旗招展,将士威武。

近千通过文考的武科举子齐聚一堂,在这里进行实战决赛,决出武举状元。

秦峰为人处世,历来和士族有本质的区别。士族总是驱赶百姓,不屑和百姓为伍。而秦峰历来亲民,武举大校场,允许百姓参观,还提供免费的席位。秦峰亲民,这让民心都在他的身上。

因此这一次,真是天下第一比武大会般的盛世。当然,决出的是新科第一。‘老科’的大将们,现在都是考官。

日上三竿,秦峰在典韦和许褚的护卫下,来到了校场。

“丞相万福。”

“长命百岁。”

“寿比南山。”三军将士,各路举子,三万观众百姓齐齐拜礼。秦峰不是皇帝,没有统一的词汇,但却更加真实。

好家伙,近万人拜见的场面,看着就让人沸腾。百姓们跪拜秦峰,但秦峰没有什么傲然、得意,但他的心气愈发高了,说不得,这辈子,定要为华夏和人民尽可能的做事情。

秦峰观武台高坐,背后将旗招展,两侧众将列位,似赵云、张辽、典韦、许褚、徐晃、张郃、高顺、甘宁、太史慈这些大将都到了。三通鼓毕,秦军大将赵云,宣布武举实战比武开始,又有大将张辽宣读规则。

武举分为六个科目,力量,身手,射箭,五人团战,步战、马战。

入围的考生近千人,但秦峰极为关注其中的三人,就是魏延、郝昭、郭淮了。

这一次武举考试,只有魏延一个猛将级的到来,说起来真是单薄。不过秦峰没有失望,此刻天下猛将,各有其职,各为其主。说起来在野的,也就魏延这么一个了,还能到来,秦峰十分高兴。

秦峰举行文武科举的初衷,一来是打破千年来士家大族对政治的掌控,二来也是‘搜刮’各地无主的能人志士。

现在看起来效果出奇的好,文有庞统,董昭,杨修,徐邈,许靖,蒋琬,费祎,陈矫,诸葛瑾,鲁肃,杜畿,陈震,温恢这些人到来。

武有:魏延,郝昭,郭淮,朱灵,王凌,冯习,李通,吴班,晏明,孙礼,张既这些人。

能够有这么好的效果,一来是秦峰打铁自身硬,他通过自身的努力,为百姓尽可能的做事情,让他的威望遍布海内,吸引人们的到来。二来,朝廷也在秦峰这边,起到了一些积极的作用。

虽然许多人都能够看出汉室不行了,但掌握汉室,也是额外强盛的表现,才更加有机会最终问鼎。许多人从秦峰这边,看到了战国时秦国强盛的模样。人才也是有自己的考虑的,他们当然更愿意来秦峰这样的大势力效力。

百姓的助威声中,大校场已经和后世的奥运田径运动场没有二样了。唯一的区别,运动员换成了各路武者,争夺的不是金牌,而是功名。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各路武科举子,为夺状元,开始了比拼。(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八章文武盛会

武举大会首先进行的是力量的比拼,能够举起三百斤,是一个标准。

当然,秦峰并不会将举不起来的一竿子全打死,毕竟大部分人是举不起来的,举起来的将会列为一项达标。

而力量,身手,射箭,五人团战,步战、马战为六项,其中四项达标升为一甲的争夺,三项达标列为二甲,二项达标列为三甲,其余皆是落榜。

相较于文举,武举秦峰略微放宽了指标,可以说但凡有特长的,皆会招录。这也是乱世的形势决定的,秦峰需要尽可能多的武者,为平定乱世出力。

“文长兄,定要努力,拿个状元。”

庞统已经是军机处行走了,公务场所,他几乎已经可以‘横行无忌’。

魏延重重点头,心说士元贤弟穷的住不起店,却即将成为军师,这说明丞相果然是任人唯贤。扬州的那些人都看不起我的出身,说不得拿个状元,为丞相效力,也让那些人知道我魏延的本事,让他们后悔!

能够顺利举重三百斤的并不多,但魏延、郝昭、郭淮、朱灵、王凌、冯习、李通、吴班、晏明、孙礼、张既这些人,全部达标。

紧跟着进行的是身手,这里的身手是考核速度和身体综合素质,也可以看成是对‘敏捷’的考核,大多数人都能够达标。

接下来是射箭,这一项目更多的人达到了标准。

后面是五人团战,步战、马战,这些项目给考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魏延、郝昭、郭淮的表现最为抢眼,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有项目无法达标,但他三人全部达标。并在随后的两天里,以马步战皆为前三的成绩,完成了所有的实战考核。

武举的评定就要比文举容易了,校场上谁胜谁负,一目了然。

魏延以马步战完胜所有对手,各科全部达标成为新科武状元。

郝昭第二。

郭淮第三。

武科共计取仕160人,这批人,熟读兵书,将会极大的提升秦军中层军官的素质。至于落榜的人,能够通过行军布阵的文考进入实战,都是有一定能力的。秦峰自然不能放过,他将会现场招募,有愿意参军的,立刻授予各类基层军官的职位。

消息一传出来,落榜的武者欣喜若狂,几乎全部选择了参军,加入到秦军的大家庭之中,这也极大的提升了秦军基层军官的素质。

八月三十日,举世瞩目的文武大会召开。

这是一次星光闪耀的大会,这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这是一次胜利的大会,这是一次代表秦室力量的大会。

这次到会的文武,全部是秦峰的力量,外人都不让他们来。

这次大会的地址,是在新建皇宫一处新建成的大殿内,汉献帝还没有用,秦峰先用上了。

秦峰麾下五州,近千名各级文武官员参加了会议。这是盛况,这是力量的体现,这让秦峰麾下的文武心气高涨,热血沸腾。他们遥拜台上的秦峰,口呼主公万安。

秦峰高兴坏了,到来的这些人,上至军机处的军师们,下至县尉,是他可以信赖的力量。

荀彧,徐庶,田丰,沮授,贾诩,荀攸文臣代表,赵云、典韦、许褚、张辽、张郃、徐晃、高顺、张燕武将代表,前排就坐。

华歆、王朗、庞统、蒋琬、费祎、诸葛瑾、鲁肃,陈琳、辛毗、杨修、司马朗、毛介、荀谌、崔琰、王昶、杜畿、董昭、徐邈、许靖、陈震、温恢。

魏延、周仓、田畴、阎柔、郭淮、沙摩柯、朱灵、王凌、冯习、李通、吴班、晏明、孙礼、张既、廖化、田楷、单经。

这些人紧随其后。

另有各级文武官员出席。

这批人,将会成为秦峰争霸天下的骨干基石。

这一下,秦峰不用再担心他麾下的五州之地没有贤才治理了。

荀彧代表文臣,赵云代表武将致辞。

文臣武将紧紧团结在主公周围,追随着他们的主公,为天下为百姓,尽可能的去做一些事情。这不单单是文臣武将的忠心可嘉,也代表着秦峰的治世理念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这与他多年以来,始终坚持为百姓做事,是分不开的。

试问谁不愿追随仁德宽厚的强者?

秦峰用他的始终如一,建立了强大的威信。人们依靠他,信赖他,追随他。

秦峰在大会上指出,在他的治下,全心全意为百姓做事是为官的根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古以来,百姓才是盛世的根基,得到百姓支持的人,才能够夺取天下。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就思想懈怠了,须知骄傲自大、腐败堕落是无法维持长久的。

秦峰特别指出,许许多多的朝代,他们遗忘了他们是从那里来的,他们遗忘了百姓,他们最终被取代。这历史的血的教训,太多太多。

秦峰还特别提点各级官员,你们的地位,不是我秦峰给你们的,实则是百姓给你们的。百姓越是支持你,你才越有地位。百姓越是富裕,你的地位越加巩固。反之,百姓穷苦,你的位置就会动摇,百姓因此不支持你,你就会被取代。

而得到百姓的支持十分‘简单’,踏踏实实为百姓做事。得到百姓的支持,名垂青史、社会地位的提高,那都是很简单的事情。

秦峰的话语如同暮鼓晨钟,与会的各级官员得到了一次洗涤。而他的话,也让他在他的官员心中,竖立了一个执政的准则。谁违反了这个准则,秦峰就会处理谁。谁很好的执行这个准则,秦峰不吝奖赏,会给与其权利和地位。

秦峰在大会上的讲话传出来后,治下百姓沸腾了,他们欢呼着秦峰的名字,一时间秦峰在民间的威望,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文武大会顺利闭幕,如此众多的贤才汇聚在秦峰身边,天下为之震动。对南边各路诸侯的震慑很大,一时间无人敢侧目北地。

大会后,秦峰开始大规模调动、任命官员。

中枢有军机处,有华歆、王朗这些老人已经足够。秦峰便大举调动,让蒋琬、鲁肃这些新科进士们,让他们都到地方上去历练。

大会后一日的朝会上,秦峰带新科进士们入朝见驾,当朝下达了任命的诏书。新科文武举子,少数留在了中枢,大部分任命为各州郡高中级文武职位。比如鲁肃是洛阳令,蒋琬是晋阳太守,都是相当一级的地方大员。将来,当他们有了更多的经验后,秦峰还有更加重要事情等着他们去做。

汉献帝虽然心痛被夺权,但更加不愿被黑衣卫请去喝茶,小鸡吃米的点头,已经完全傀儡化。但明面上,则是汉献帝信赖丞相秦峰,给与执政大权。马日磾等少数遗老遗少虽然极其愤怒,但秦峰可不是不得人心的董卓,他们暂时不敢站出来说什么。

文武科举顺利结束,但秦峰的招贤纳士远没有结束,他还有一个大项目,杂科的科举考试还没有进行。

这杂科的考试,有三个人对秦峰十分重要,一个是马钧,一个是黄承彦,一个是枣祗。

当然,秦峰不免想起黄承彦的闺女,金发碧眼的月英。(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九章文明遗产

文武科举考试落幕后,杂科的考试提上了日程。

后世也有杂科的考试,但秦峰的这次杂科考试就有所不同。

后世里,主要针对的是工匠,铁匠、木匠、纺织、泥瓦匠烧窑的,这一类的。后世朝廷招募这些人上来,就建立官纺等机构,比如官窑、官纺。用于为官方产出产品。

秦峰也打算招募顶级的工匠,给与编制,成立规模化集约化的古代工厂。但秦峰并不是为了给自己生产奢侈品,而是让这些顶级工匠就能够引领行业,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

生产标准化,在官府这边,自然就是统一化的办公用品等,在军方就是制式装备,在民间就是统一的标准件工具。

标准化是很重要的,在官府,能够畅通各地官方的联系。在军方,统一的制式装备有利于士兵训练,战时如旧的坏了,拿一个一模一样的新的,用起来就不必再次熟悉,能够迅速恢复战斗力。

在民间,标准件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古代。秦峰记得有一个故事,大致是车轮子坏了,找个好几个县城都没有一样的配件来修理,这是十分耽误事情的。

“主公圣明,这不亚于秦时统一全国度量衡,对民间的农业、工商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荀彧唏嘘不已。

“圣主在世,圣主……。”军机处行走庞统十分激动。

“臭小子,抢我的话……。”老贾诩在军机处的岁数最大,却是对岁数最小的庞统十分‘不满’,感到庞统的到来对他威胁很大。

而庞统进入军机处后,无处不学,发誓要成为军机处首席的男人。

“军队装备的标准化,民间工具的标准化,一定要尽快提上日程。本相看并州大同是一个好地方,有煤炭,有铁矿,免除了大批运输的复杂,是建立工业基地的好地方。”秦峰说道。

“主公圣明,目光如炬,深谋远虑,高瞻远瞩!”老贾诩挡住庞统,躬身道。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秦峰很高兴。

于是,在大同建立工业城镇的计划,就确立了下来。今后,大同,将会成为秦峰的工业基地,源源不断的产出军备、民用物资。

秦峰这次杂科考试与后世不同之处,并不仅仅是建设规模化集约化的古代工厂。更加不同是在于,秦峰的杂科考试覆盖面之广泛,是后世无法比拟的。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天下经历了许多年的战乱,各行各业凋零。我们要将各行业的精英状元们‘武装’起来,让他们的技能能够流传下去。决不能在战乱中,失传任何一项。这些,可都是我们华夏文明的遗产。”

军师们这才明白秦峰为何大动干戈,排除万难,开出这么庞大的杂科考试。此番覆盖了天下各行各业,捏糖人的都能来参加考试。原来是要将华夏文明的果实保存起来,流传后世,不至失传一项。

军师们原本并不赞,认为比如捏糖人的根本上不了台面。但在秦峰不厌其烦的解说中,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军师们不知道的是,后世太多失传了,而秦峰的这项举动,为华夏保留下太多的文明遗产。

杂科毕竟和正考不同,秦峰给与举人出身,当然这个举人的含义跟后世完全不一样。这打破了常规,在之前,各行业许多都是下九流,根本上不了台面。而现在,竟然能够拥有功名了。因此,当秦峰开杂科的消息传来后,天下各行业的精英蜂拥向邺都。

厨子、唱曲的、弹琵琶的,还有许许多多,都来了。

这些人的到来,虽然杂科科举还没有开始,但已经丰富了邺城的文化氛围。一时间,邺城成为了文化文明荟萃的城市。相信有了这批人,未来秦峰的治下,会成为文明璀璨的地方。

而秦峰保护了各行业,未来的华夏,就能在结束战乱后,用极少的时间,恢复文明鼎盛。

秦峰打算建立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秦峰对文明文化的保护,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华夏的文明传承。历朝历代,唯有秦峰提出了这一构想,此项举措对于一个文明的影响,不亚于孔圣教育天下,顿时震撼了诸位军师。

军师们心悦诚服。

但是,有一个问题。

荀彧为难道:“主公,统计了一下,何止三百六十行。如何考试呢?”

诸位军师对于如何进行杂科考试,不得要领,因为到来的各行业太多了。有些行业,只在某些地方有,秦峰这边根本没有人有能力进行考核。

这的确是一个难题。

“不要着急,来,都坐下。”秦峰示意军师们入席就坐。

秦峰一开始,也没有想到会来这么多人。各地民间涌现出来了大批能人巧匠,许多制作小工具、特色食物的,都不曾在天下流传。但这也是因为古代流通的封闭造成的,并不是说他们就没有特色。

反而是很有特色,很有地方代表性,这就是文化遗产,是要保护的。现在不保护,后世就没有机会保护了。

但就牵扯到考核的问题了,没有人能去考核他们。

庞统就对老贾诩道:“不知贾军师可有高见?”

老贾诩摸了摸胡子,微微道:“正在深思之中。”

军师们就偷笑,心说这一对或许前辈子有仇,真是老少冤家。但军师们也知道,老贾诩和庞统只是在工作上赶超对方,背地里没有什么。有良好的竞争才有前进的动力,所以一般都是静观。争论的太急,还出面劝劝。

庞统笑了,“好在本军师……行走,为主分忧。”

老贾诩气的胡子一抖,心说合着老夫就不为主分忧了。

秦峰就问道:“士元,你有和见解?”

庞统起身行礼,说道:“主公,其实应对这种大规模的考核,也能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庞统随后侃侃而谈,军师们都震惊了。他们之前认为庞统进军机处是秦峰破格提拔,现在发现,庞统果然有两把刷子,说出来的这个办法硬是要得。(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章汉末有巨匠

各行业到来赶考杂科的能人异士太多了,近万。这些人囊括了华夏文明开始,一直到现在,天下各地各式各样的行当、还有独门手艺、生活技巧等等。

想要考这么全的行业行当,就算是拥有精英无数的秦峰也作难。

好在关键时刻,庞统提出了一个点子,金点子,立刻解决了所有问题。

庞统提出了主张,到来的这些人,都是各行业的精英,与其找人去考核他们,不如让他们自己考核自己。

“怎么自己考核自己?”老贾诩在下面问道。

庞统朝天鼻一抖,就说道:“他们都是各行业的精英,让他们拿出他们最得意的作品。我们使用这些作品,以用途、品质等几个方面,来平定这个人和这个人的行业作品。比如铁匠打造宝剑,好坏一目了然……。就算是十分偏门的,用一用也知道好坏了。”

“高明。”老贾诩抚须,不禁赞扬。

“还需向诸位军师学习。”庞统谦虚道。

“哼~。”老贾诩扭头一旁。庞统也撇过了脸去。

秦峰拍了板,“士元这个办法不错,就按照这个,制定考试的章程。”又道:“杂科考试考的是手艺,轻易谁也学不来,就不用文考那么严密了。就设立通透的考场,百姓可以参观。考生所需材料,由朝廷免费提供。”

“喏。”军师们告退,下去准备去了。

于是乎,三百六十行杂科考试,进入了准备阶段。各路行业精英,得知考试流程后,纷纷开动脑筋,放开手脚,准备最得意的作品。

秦峰保护各行业,认为各行业不分贵贱,皆是华夏文明财产的思想也传了出去。

自古以来,秦峰是第一位明确保护各行业,提升各行业社会地位的领导人。他没有贫贱之分,没有行业之贬,一视同仁。各行各业的人们,感激涕零,纷纷在各行祖先画像之上,又是供奉秦峰的画像,视为行业的保护神。

就算是到了千年后,各行业祭拜行业祖师之前,先祭拜秦峰。是秦峰保护了他们,给与他们社会的认同,提升了他们的社会地位,让他们的行业能够一代代流传下去。

这让千年后,学者们对秦峰的评价极高。一致认为,是秦峰在汉末的保护措施,让华夏文明遗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而在同一时间,其他文明发源地的文明遗产却在大量的消失。

华夏的三百六十行,并不是说就是三百六十,而是一个广义的称呼。三百六十行,也有三十六行者的说法,也有七十二行的说法。就其分工而约计之,曰:三十六行,倍则为七十二行,十之则为三百六十行。可见无论三十六行还是三百六十行只是虚指数,实非具体数字。

但大致可以分为九大行业类别。

一曰:农林牧渔行业。农,主要是农耕。林,主要是林木、花草种植栽培。牧,泛指陆地养殖业,渔,泛指与水产品养殖业。

二曰:饮食糖果行业。泛指餐饮,副食品等等于吃喝有关的。

三曰:纺织服饰行业。

四曰:手工业行业。泛指所有工业产品,由于古代没有机械工业,就是叫手工业了。

五曰:交通运输行业。拉车的,开船的,修路的,赶脚的都包括在其中。

六曰:医疗卫生行业。这里面不单单包括正统的医生,还包括接生婆、卖药的、卖医疗器械的,乃至于挑大粪搞卫生的都在其中。

“什么,挑大粪的!”庞统震惊了。

老贾诩揣摩上意,立刻道:“挑大粪的也是技术活,你知道怎么挑吗?”

“这……这……。”庞统无言以对。

秦峰特别指出,谁也不能小看挑大粪的,没有人挑大粪搞卫生,脏乱差,疾病就会泛滥,人民就会遭殃。

军师们震惊了,这也说明,他们的主公,真是爱民如子,从无分类,一视同仁。试问谁不愿追随一位这样的明主?

七曰:文化教育行业。

八曰:休闲娱乐行业。

九曰:工艺美术行业。

随着杂科考试的进行,邺都全城热闹了起来。这已经不单单是一场简单的考试,简直就是华夏文明的一次盛会。

虽然秦峰一直强调各行业平等,都是文明的组成部分,但总归是有热门行业和冷门行业。

若说最吸引百姓的,就数到衣食住行了。

大厨们考试的地方,被百姓亲切称呼为餐饮一条街。考试那一天,真是围满了流口水的观众。

而医疗卫生的考试十分吸引华佗,华佗也想当个状元,秦峰说你是老前辈就免了吧,还是把机会让给后辈吧,华佗只好成了医疗卫生的主考。不过随着张仲景的出现,后辈们想要拿状元,只好等下一次考试了。

于是乎,即将年过半百的张仲景,成为了医疗卫生的状元。

秦峰得到了第二张保命符,怎么着也能多活十年吧。他一拍脑门,当初花名册人数太多,估摸着是眼花了,没看到张仲景的名字。好在医圣就是医圣,并没有因此埋没。

杂科考试的时间并不太长,但评定的时间很长,持续了28天,才全部结束。

邺都五十万百姓,开了眼界,经过传颂,传于天下。由于古代消息的闭塞,许多事情百姓是不知道的。而秦峰的这次杂科考试,也就因此有了意外的收获,就是让华夏人,全面了解华夏文明的繁盛,提高了人民的民族荣誉感。

三百六十行,皆是文明的硕果,是要得到传承和保护的。但其中,也有几个行业,是秦峰关注的重点。

秦峰较为关注其中三个人,这三个人可说是这个时代的巨匠。分别是马钧、黄承彦和枣祗。马钧和黄承彦是这个时代的大发明家,秦峰有许多来自后世的构想,需要他们去完成。

而枣祗,无异于汉末的农业大师,对于一个农业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一日,这三人的作品,呈在了秦峰面前,而秦峰也是迫不及待,想要看看三位大师的作品。(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一章巨匠有‘手艺’

各行各业,皆是一个文明的组成部分。但不得不承认,一些行业对于推动时代发展更为重要。

“马钧、黄承彦、枣祗,这三个人,本相早些年游历天下就有耳闻。”

军师们对于主公游历天下,个个钦佩。因为秦峰游历的天下,不单单是华夏,是真的的全世界。若是早些年秦峰说自己游历全世界,没人信,可经历过罗马远征后,没有人能质疑。

马钧,字德衡,三国时期魏国扶风(今陕西省兴平县)人。

其人出身贫寒,但刻苦好学,是中国古代难得的机械大师。他的不少发明创造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因为他在传动机械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所以当时人们对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