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席卷天下II-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图的策略简单点说,就是不守信都,可以守其他地方,秦军照样无可奈何。

“不对……。”许攸淡淡道。

郭图顿时不悦,“许军师,哪里不对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七章191年的冬天

“此乃声东击西,秦峰的意图依旧是信都,他肯定是佯攻二郡,当主公分兵后,他就会调集力量,猛攻信都。”许攸说到这里,已经十分肯定了。

郭图质问道:“秦子进那里有那么多的兵力?”

许攸冷哼一声,“你就看不清形势了,秦峰已经得到了并州,加上三万黑山军,岂能无兵?他从并州调回来兵马,正好赶上你分兵后的空虚。”

“这……。”郭图无言以对了,只能用凶狠的眼神,对许攸发泄不满。

既然郭图不说话了,就说明他说的不靠谱了,袁绍就知道谁说的靠谱了。他也是有想法的,道:“既然知道秦峰是佯攻,那我们就置之不理就好了,专门在信都打他个措手不及,你们看这个计划怎么样?”

许攸、逢纪、郭图、辛评、审配等人,张大了嘴巴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

许攸忙道:“主公不可,若是置之不理,秦峰的佯攻就会演变成真的进攻。我方在河间、乐陵只有一两千的郡兵,根本无法抵挡秦军的入侵。”

袁绍尴尬稍纵即逝,不满道:“分兵也不行,不分兵也不行,有你这样献策的吗?你说怎么办?”

这句话,就把许攸给难住了。他虽然看出了秦峰声东击西的意图,但虚虚实实之间,却是没有破解的办法。许攸并不是真的想不出办法,而是因为现在袁绍处于极其不利的位置,没有办法可想。

“我军兵力不足……。”许攸提醒了一下。

袁绍也就无法怪罪任何人了,他原本兵力是充足的,但连番挫败后,只剩下不足三万人,这还是临时抓了些壮丁。袁绍着急了,“难道,你们就想不出一个办法吗?”

堂中紧张压抑,气氛凝重,无人出声。

许攸犹豫了一番,还是说道:“还有一个缓兵之计,不过实在艰难。”

“是何良策?”袁绍追问道。

许攸小心翼翼道:“我猜测,秦子进的主要目标还是信都所在的安平郡,若能用安平郡作为停战的条件,一定能够争取到积蓄力量的时间。”

袁绍立刻脸色就涨红了。

许攸急忙道:“主公,就算是横扫六合的秦国,就算是汉高祖,也曾用此手段。卧薪尝胆,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袁绍的脸色缓和了许多,他叹了口气,“秦子进会答应吗?”

许攸有了自信,道:“秦子进虽然强势,但也有许多掣肘。他新得并州,需要时间消化。而即将隆冬,对进攻方十分不利,他一定不会在此时全面开战。主公与他有旧,亲自去说,他一定会同意的。”

郭图顿时愤怒道:“许子远,你这是置主公以危险之地,若是秦子进对主公动手……。”

许攸也是怒气冲冲道:“秦子进名满天下,他人去或许有危险,主公去却是没有一点危险,秦子进绝不会作出失信天下之举的。”他不屑道:“再说了,我们可以约一个地点,谁说就要进秦军大营了?”

“约一个地方好。”袁绍还是打算自己去,毕竟他亲自去成功率大一些。为了未来,他也是豁出去颜值了。

二日后,信都城南十里。秦峰带着典韦许褚荀彧徐庶,一行五人。来到约定地点,就看到袁绍已经到了。

袁绍带着许攸逢纪颜良文丑,他搓着手,喘息的时候,就成雾气,大红脸,也不知是冻的,还是什么,“子进……。”

双方驻马,对面而立。

秦峰不悦笑道:“本初,你这是打算跟我这投降了?你放心,带人过来后,说不得给你个太守干干,”

“嗯?”袁绍头一大,心里怒气翻腾,他虽然暂时屈居劣势,但手握冀州半壁,战斗力还是有的。

许攸讨喜的笑道:“侯爷,您还是那么风趣。我家主公此次约侯爷,是抱着极大的诚意,希望双方能够和平相处。”

秦峰笑了,笑得袁绍恨不得找一个地方钻进去。

许攸急忙又道:“侯爷,侯爷。我们两家本已经和平相处,都是公孙瓒胁迫我主。侯爷你也看到了,我主虽然屯兵界桥,但一直没有大规模用兵。此次出兵,也是迫不得已。”

秦峰便发现,许攸若是剁了进宫,就凭着黑白颠倒指驴为马的手段,一定会成为天下屈指可数的大太监的。

许攸这般黑白颠倒的说,也是为了做铺垫。他立刻道:“我主是带着诚意来的,我主愿意让出信都,还跟之前一样,划分双方的边境,和平共处。侯爷,您和我主相争,他人得力,切不可做这样的事情。”

秦峰不动声色。许攸生怕事情黄了,就示意袁绍也说两句。

袁绍咳嗽出一阵白雾,就开说,“子进,当年咱们在洛阳……。”

袁绍说了一大堆,他自己也没发现自己竟然这么能说,什么洛阳楼,什么罗马,什么秦峰的媳妇都是他给介绍的。尤其秦峰媳妇卞夫人是他给介绍的,这可是重点,袁绍多说了好几次。

袁绍说了一大堆,秦峰根本没听,对于这种原则性的事情,说“想当初”是没有用的。秦峰也有他自己的考虑,他现在没有把握一口气吞下袁绍。若是打成了持久战,对他没有一点好处,尤其是开始在隆冬季节的战事。

青州有刘备虎视眈眈,公孙瓒虽然已经退兵北平,但若是有机会出现,秦峰毫不怀疑公孙瓒这头恶狼会再一次第一时间扑上来。曹操的衮州距离邺城的魏郡只有一江之隔,虽然彼此结为盟友,但说不靠谱,马上就不靠谱,袁绍联合公孙瓒和吕布就是前车之鉴。

冀州的四周全是虎视眈眈的人,与袁绍全面开战,还不是时候。并且,秦军连续和公孙瓒、吕布、袁绍大战,兵士也是疲惫。所以在之前的谋划里,秦峰打算拿下安平郡,就冬歇。

既然能够兵不血刃就得到,那就再好不过了。

忽然,天空变白,大片的雪花,开始飘落。秦峰接住一片雪花,任由化在手中,感受着寒意,也是到了休战的时候了。

秦峰目视袁绍,袁绍特别真诚的模样。袁绍长相器宇轩昂,此刻直如同解放军叔叔,给人一种可亲和可信。秦峰说道:“本初,一个人犯了错误,只是弥补改正是不诚实的,还需补偿。”

袁绍稍松一口气,“子进贤弟说的很对,为兄很愿意表达诚意。”

秦峰点了点头,“这样吧,安平郡全郡割让给我,你我罢兵。”

秦峰完全可以狮子大开口多要一些,但袁绍一定不会给的。所以秦峰没有在这时候多说什么,若是袁绍有诚意,就此作罢。若是袁绍不答应,那就是没诚意了,秦峰不介意让他知道知道什么是“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袁绍的底线就是安平郡,他怕秦峰多要,这才说信都为界,平分冀州。袁绍和秦峰多年相交,此刻也看出安平郡秦峰志在必得。袁绍故作艰难,最后道:“子进,你我兄弟一场,有现在的局面多是迫不得已。为兄什么也不说了,这就回去撤出安平郡的兵马,贤弟随后来接收即可。”

“既如此,本侯就不送了。来日本初若再来安平郡,一定一尽地主之谊。”秦峰一语双关道。

“哎……,真怀念当初咱们三兄弟在洛阳的时候。”袁绍心里叹了口气,拨马就走了。

然而时过境迁,京城三少或许私下里情分依旧,但在大业上,已经不可能走到一起了。

于是,由于袁绍顶不住秦峰的军事压力,无奈只能割让安平郡求和。而秦峰兵不血刃,得到了一郡之地。

漫天大雪之中,北方渐渐恢复了宁静。

然而秦峰深知,宁静只是暂时的,更残酷,更凶险,更复杂的战事,就在不远的将来等着他。虽然他已经有了一州半的地盘,但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但是,他已经走在了天下诸侯的前列。不到半年的时候,他就从一郡之地,扩张到了一州半之地。当天下有心之人茶余饭后细细想来,不免震惊。

秦峰返回邺城后,首先规划了新的布防,他将现有的兵马一部分布置在并州和河内的边境,提防河内王匡。一部分布置在中山信都界桥一线,守备公孙瓒、袁绍和刘备。

以魏郡的邺城为大本营,俯视中原。

秦峰的势力,从一颗稚嫩的幼苗,壮大了起来。成为遮天大树,是他的目标。而在天下各处,许多幼苗也在茁壮的成长。他们也是以成为遮天的大树,为目标。

许多的树,在天下成长着,为了争取更多的阳光,他们会无情扼杀身边的一切树木。而许多的良禽,或是已经找到了栖息的树木,或是在天空盘旋,择木而栖。

公元191年的大幕,在大雪纷飞中落下。争霸天下的号角已经吹响,到底谁会走到最后?就算是秦峰自己,也不得而知。不过他会坚定的走下去,而他身边的文武,会陪着他走下去。他的战士,他的人民会陪着他走下去。(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八章政务改革

秦峰已经很久没有回过家了。

持续的战争中,他就算是身处邺城,也在兵舍过夜。

胜利了,他终于可以回家了。

邺城最残酷的时候,秦峰府邸后宅也没有被打扰,秦峰要让孩子们快乐成长。

外面大雪纷飞,地面已经有半尺厚的雪了。而房间里,格外的温暖。

秦峰坐在大儿子秦琰的床前,抚着红彤彤发烫的小脸,唱着歌,“现在闭上你的眼睛,乖乖睡吧,做个甜美的好梦……。”

感冒发热的秦琰在歌声中闭上了眼睛,却是问道:“父亲,是谁教您唱这首歌的。”

秦峰对孩子充满了爱,“是我的父母教给我的,他们的父母教给了他们,一直传来下来,总有一天,你也会唱给你的孩子听的。”

这位战场上冷血无情的诸侯,此刻却是在家中,为他的孩子们唱着充满父爱的睡前歌。其实秦峰的孩子们之前非常害怕,他们曾经不止一次听到过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杀伐声,但现在他们一点都不害怕了,因为他们的父亲回来了。

所有的孩子们或坐或卧都围过来听,秦峰展开手臂揽住他们。他们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歌曲,他们偎依在秦峰的身上,都睡着了。

生病的秦琰也睡了,他即将康复。

秦峰身边全是熟睡的孩子,二个儿子四个女儿,一个都不能少。这让他不敢动,回头找人,就发现妻子们正在落泪。

蔡琰她们,老感动了,平常哄睡一个就十分困难。而在秦峰充满爱的睡前歌中,孩子们全部安静的睡着了,父爱的伟大。

秦峰的手下们若能看到这一幕,一定会震惊吧。一位铁血的诸侯,竟然还有这般慈祥的一面。或许,也真是因为这一面,才让秦峰和曹操这些诸侯不同。

在这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没有恶龙的咆哮,恶龙展开他宽大温暖的双翼,将他的孩子和他的美人鱼们,护在了羽翼下。

秦家的夫人们,多么希望这一刻,能够直达永恒。

……

冬闲。

结束战事的秦峰,开始大刀阔斧进行整顿政务了。有一个稳定的地方,稳定的后方,他才能够在争霸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战乱后的地方上,百废待兴。为了激发战后百姓重建生产的积极性。秦峰开始实施均田制,并普降地租为三成。而其他诸侯地方的地租普遍是五成,更多的没有地的农民,只有地主施舍的一口不至于饿死的饭。

而秦峰这边只有三成地租,耕者有其田,百姓的生产积极性暴涨。只是这一项制度,就为秦峰迎来了基层的所有支持。

华夏古代一直是农业大国,但秦峰并不会因此停下发展建设工商业。反而要更加给与商业政策上的支持,从而繁荣经济。

秦峰如今不只是只有一郡之地,而是有一州半的领土。他诏令周山,重启华夏商会。希望华夏商会为主导,带领治下工商业大发展。

诸侯讨董之前,秦峰就关闭了天下各地的华夏商会。在周山现在看来,主公当初的决策是多么的英明。诸侯为了获得钱粮,大肆收缴商人的物资和财富,各地的商业遭受了致命的打击。而由于华夏商会撤的及时,没有任何损失。若是稍晚一些,必定是被重点收缴打击的对象。

华夏商会底子雄厚,虽然诸侯讨董之前,秦峰就关闭了商会。但商会的销售人才、技术人才、物资全带了出来。天下大乱,这些人很愿意追随秦峰。虽然跟着秦峰搬了家,但忠诚度反而更加提升了一个高度。

有销售人才,有技术人才,有官方的支持,有庞大的土地和人口为市场,华夏商会的再次崛起,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的华夏,农民是主体,是人口基数最庞大的人群。想要繁荣市场,就要让农民富裕起来。秦峰减地租,一方面让农民可以温饱,一方面也让农民能够富裕。

初看秦峰减租后,钱粮收入少了。但百姓手中的余粮,就能够以商品的形势,进入经济流通环节。整个商业调动起来后,秦峰的税收必定是暴涨。用钱购买农民的粮食,富裕农民。加速经济流通,经济农业繁荣,秦峰的钱粮收入反而会更多。

农民是根基,想要在农业大国发展经济,首先就要富裕农民。秦峰富裕农民的根基,就是均田制,即官方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

均田制的实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减少了田产纠纷,有利于无主荒田的开垦,因而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均田制的实施,和与之相联系的新的租调量较前有所减轻以及实行三长制,有利于依附豪强士族的农民摆脱豪强的控制,转变为国家编户,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小农这一阶层的人数大大增多,保证了赋役来源,从而增强了****主义中央集权。

地方上的豪强士族无法控制人口,秦峰的权利当然就会增强。

士族这一阶层,从光武中兴的时候发展起来,到现在已经成为地方土皇帝一般的存在,掌握了大量人口。这与统治者背道相驰,是任何统治者不愿看到的。

但从光武帝开始,士族尾大不掉。

秦峰绝不会继承汉室身上的吸血虫,他的均田制一定会极大削弱士族在地方上的影响力。秦峰为了进一步削弱士族的力量,他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又实施农村合作社制度。合作社制度可以让农民们团结起来,一方面防止基层的政府工作不到位,另一方面,团结起来就不怕士族明里暗里打压了。

均田制后,秦峰另一项重要的法令,就是消除从光武帝就开始的士族特权。也就是说,士族也要交税。士族占据庞大的土地,却是不交税。士族阶层的收入,几乎是和朝廷五五开。也就是士族和朝廷,平分了天下的财富。

朝廷因此少了一半的收入,这也是东汉一直以来强大不起来的原因。通俗点讲,钱都被士族给挣了,又不交税,政府还混个屁呀。

似乎曹操袁绍这些人,全都是依靠士族发展起来的。麾下官员绝大多数都是士族,不是士族的也即将成为士族。所以曹操这些诸侯,明知士族分了太多财富,也无法对士族动手。因为如此一来,他们就会成为光杆司令,就会灭亡。

然而秦峰完全不同,他完全是依靠自己发展起来的。他的麾下绝大多数都是基层走出来的人,是寒门出身。由于秦峰思想的控制,和他实力集团的特质,虽然他的手下掌握着一定权利,将来也会富裕,但不会走向成为新兴士族的路。因为他们的权利只是职能的权利,干不好随时可以罢免,而不是政治经济上的特权。

士族掌握政治经济上的权利,简单点说,政治上的特权,就是士族出身无论能力必定可以当官,经济上的特权,最显而易见的,就是不交税。

秦峰势力下的人们,有能力你才能做官,交税上和普通人一样,就不会走上新兴士族的路。这样做会打击手下积极性?不,秦峰会让他的手下,无论士族出身还是寒门出身,功成名就,足以阴萌后代。

而在曹操等诸侯的势力里,寒门出身是无法功成名就的。比如郭嘉,为曹操赢得了多少决定性的大战役。但曹操不敢给郭嘉加官进爵,哪怕是曹操控制了朝廷成了丞相,郭嘉依旧是军师祭酒。军师祭酒是没有任何实质权利的,是曹操自己编造的编外职位,就是一个“小”参谋。

由此可见一斑。

而秦峰完全不同了,他的手下反而会更加有干劲。至于荀彧这样出身士族的,这些大才的眼光可不会有局限性,有才华者必定功成名就奔个好前程。至于庸才,完全可以不去理会。

新的土地制度让广大普通民众获益,人民欢呼着秦峰的名字,就算是隆冬季节,也无法冰封百姓的热情。在百姓的心中,秦峰就是他们的大救星,是古往今来百姓最亲的领袖。

然而,士族无法剥削压迫百姓了,他们带着血腥的利益被破坏,他们非常的不满。

冀州这边好多了,秦峰名满天下的老丈人们带头呼应秦峰的政策,主动交税,这让冀州士族不敢说什么。不过秦峰新得领土上,并州的士族,正在同流合污中,酝酿一场推翻秦峰统治的阴谋。但由于秦军的强大,让这些士族暂时不敢乱来,但依然是联合了起来,拒不执行秦峰新的政策,并暗地里威逼百姓不得离开他们的土地去开垦荒地。

士族在地方上的力量强大,百姓被压迫了多少年,畏惧士族的迫害。所以虽然有好的政策,他们很愿以去开垦属于自己的地,但却是不敢。

开春后,到了开垦荒地的时候,事情爆发了出来。冀州这边已经开始了大面积开垦,而并州毫无动静,通过情报卫得知,是因为士族的迫害,百姓不敢去开垦自己的土地。

拒不执行统治者的命令,这是极其严重的事态,秦峰决不能让其发展下去,他第一时间就召集了他的军师们。不过士族控制地方数百年了,事情可不好办。

直如同后世,秦峰即将和思想恶劣的士族地主,展开一场正面的交锋。(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九章斗士族

秋耕深,春耕浅。春耕如翻饼,秋耕如掘井。春耕深一寸,可顶一遍粪。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

冀州在春耕后,百姓就如火如荼的开始开垦荒地了。

其实秦峰并没有将士族逼上绝路,而是逐级改造。秦峰的新制度下,士族和百姓一样,地里要缴纳三成粮食作为公粮。至于士族雇佣百姓需要支付多少,秦峰并没有硬性规定,而是让“市场”自己来主导。

士族给的少了,他肯定就招募不到佃户了,所以无须担心百姓被压迫。

这一季,百姓还是要在士族土地上打工的。不过,百姓也开始开垦属于自己的地。

其实秦峰这一招特别狠,特别能够削弱士族对人口的控制。百姓有了自己的地后,不在为士族种地,显而易见。士族动着上万亩地,怎么种,自己种?他们也不会呀。

秦峰这一招后,百姓将不会耕种士族的土地,将会迫使士族卖地。他也将会在随后的政策里,提出官方可以购买士族的土地,从而进一步削弱士族的势力。然而,秦峰毕竟是购买士族的土地,给了士族活路。他又提倡经商,士族完全可以拿钱投资别的,凭借士族累世经学的头脑,经商一定比普通人强,只要有能力,照样能够过上好日子。当然,若是败家,那就是一败到底了。

值得一提的是,以前的士族,败家也不会败到底。因为他们掌握了政治特权,随便当官,败家后可以再捞。

士族完全可以转型,秦峰也没有抄家,他们几百年的财富若是维持不下去,谁也不能说什么,只能怪他们自己没用。这也能看出,秦峰对士族是网开一面的,是留了生机的,并且生机很大。

秦峰给士族留生机,也是为了用士族。数百年里,士族掌握经学,掌握知识。秦峰希望抹去士族身上不好的,用他们的知识,做一些事情。

但士族几百年的顽固恶劣的思想,他们赖的去拼搏,他们就是要用特权吸食民脂民膏。所以,许多士族对秦峰的政策阴奉阳违,还威胁百姓不得开垦属于自己的土地。

冀州这边好一些,一来秦峰亲自坐镇,二来甄家、伏家、蔡家,是冀州士族的魁首。他们支持秦峰,主动交出了特权。秦峰的泰山大人都是如此了,其他士族不能说什么了。

但是并州的士族,要和秦峰斗争。

这可是阶级斗争,是最残酷的。秦峰绝不会姑息养奸,因此在192年春耕后,秦峰就亲自来到了并州。

“主公……。”并州别驾辛毗,带领崔琰、毛介等并州官员,拜在了进入晋阳城的路边。

秦峰冀州鏖战,震惊天下后,到来了四个人才,分别是陈琳、崔琰、毛介、荀谌。

这四个人,就属于士族中有能力有远见的。如今天下大乱,汉室巍巍可及,未来谁主沉浮?抉择对了,从龙立功,一飞冲天,流芳百世。至于秦峰的改革,新的统治者,自然有新的治国理念。

有了陈琳、崔琰、毛介、荀谌的加入,扩充了秦峰麾下中层文官干部队伍。

秦峰现在是亲领并州牧和冀州牧,这是得到朝廷正式任命的。这是在去年冬天,秦峰派荀彧去了一次长安,见到了李傕和郭汜。这两人一人是车骑将军,一人是骠骑将军,大权独揽。

秦峰掌控并州和冀州半壁,已经是既定的事实。压秦峰根本没有用,还不如爽快点拉拢一番。所以朝廷立刻就通过了秦峰的正式任命,身兼二职。

秦峰就调派辛毗为并州别驾,在并州实际执行政务。辛毗他们只是执行者,由于并州就在冀州旁边,具体的政务,都是秦峰一手制定。

经过一个冬歇期,秦峰发展政务的同时,不会忘记扩充军力的。现在的秦军规模已经到了六万,在北方三州,兵力首屈一指。

秦峰的大舅哥张燕,还有廖化和周仓,镇守并州。

并州接壤的势力有匈奴、刘虞、河内王匡。匈奴和刘虞和秦峰亲近,这让并州实质上是秦峰的大后方,唯一值得警惕的,就是王匡。其实王匡也没有什么可以警惕的,只不过秦峰现在还顾不上。

并州非战之地,大后方,秦峰特别重视并州的发展。并且并州有许多值得发展的地方,并州就是山西,出产煤炭和铁,这两样是绝对的战略资源。他是要大力发展并州的,以作为稳固的战略后方。而现在并州的士族要给秦峰搞事,说不得,秦峰要收拾了他们。

统治者的思想,决定了制度,下面不服还要搞事,就要斗争他们。

秦峰入城。

街道两侧,早已经站满了等待的百姓。能够亲眼看到伟大的领袖,是此刻每一位并州百姓的心愿。是的,在百姓心中,秦峰就是他们的大救星就是他们的领袖。

“主公!主公!”百姓欢呼着。秦峰虽然没有秦書记,秦主席的头衔,但百姓们亲切称呼他为主公。

秦峰岂能无动于衷,随着他下马,荀彧、徐庶、张燕、辛毗、陈琳等人急忙下马。

秦峰主动握住了一位老人家的手,嘘寒问暖。老人家激动坏了,语无伦次,“主公好,俺家有饭吃了,主公别走,走了也要带上俺一家。”

于是一发不可收拾起来,太多手伸了过来,热情的百姓“冲击”着士兵组成的“防线”。秦峰一一握着手,他能够感受到百姓手心里传来的力量。

此时此刻,秦峰头顶有一团气,从百姓身上飞来无数零星的气,让这团气更加壮大。

晋阳城的百姓太振奋了,他们竟然有机会和秦峰握手,这真是可以传家的事迹,百姓们狂热起来。

这时候,一个小姑娘冒冒失失突然冲出人群跑到了秦峰面前。冲撞主公可是死罪,小姑娘的母亲吓坏了,但她不敢冲破士兵的防线。

这里的士兵也吓坏了,这小姑娘太小了,看起来也就五六岁的模样。士兵们揽住了大人,没提防有小孩子从胳膊底下遛了进来。

士兵和典韦都要去拦这个小姑娘,却是被秦峰止住。

“你就是大救星吗?”小姑娘穿着粗布打满补丁的长衣,留着一双可爱的小辫子,双手背在背后,睁大了充满童真的圆眼睛,仰望着秦峰。

秦峰却是十分尴尬,道:“我就是秦峰。”

小姑娘找对了人,高兴坏了,“母亲常说,大救星就像太阳一般耀眼,他的光芒照耀到那里,那里的庄稼就会茁壮成长,那里的百姓就能过上好日子。大救星来的那一年,妞妞有了一顿好丰盛好丰盛的午餐,那一天,妞妞吃的好饱好饱。母亲说,以后辛勤劳动,就能够每天都能吃上丰盛的饭。我问母亲以前她也辛勤劳动,为什么没有饭吃呢?母亲说,那是因为大救星没有来……。”

小姑娘尝试走进秦峰,“那一天,妞妞好想长大辛勤劳动,这样母亲就可以休息了,也能吃饱饭。那一天,妞妞就想把这个送给大救星,请大救星不要下山,这也是妞妞辛勤劳作制作出来的呢。”

小姑娘伸出背在背后的手,捧出来一物。这是一个“华夏结”,小女孩家里穷,买不起布线,是用无数韧性的植物编织而成,晒干了,却有了金的颜色。

小姑娘的母亲留下了眼泪,她这才知道,女儿一个冬天都在编织这个“结”,是为了送给秦峰。而小姑娘的心愿,是希望秦峰不要和太阳一样下山。那样的话,母亲就不会如同以前一样,虽然每天辛勤劳作,却什么都没有。

四周的百姓都哭了。

秦峰郑重接过这个“华夏结”,他抚摸着小姑娘的小脑袋,一把抱了起来。他面对百姓,激动的说道:“这里是我们的家园,我们辛勤劳动,抚育我们的子孙后代。哪怕千万年,我们的子孙会在这里繁衍生息,我们的战士会保护我们……。”

秦峰抱着小女孩,说着激励人心的话语,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为百姓谋福。这一副感人的场景,留在了数代并州人的心目中。

士兵振奋,百姓狂热。张燕的心在沸腾,黄巾太平天下却是做不到的事情,秦峰在渐渐做到。徐庶、荀彧等人满是敬畏,只有真心为民者,才能做到这些。

秦峰来到晋阳城州牧府的时候,已经是午后了,全城还在响着欢呼声。

百姓是多么可爱的人,他们辛勤劳动,只想有一顿饱饭吃,这也有人反对?还要搞事。秦峰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佐治,你来说说并州的情况。”

辛毗立刻走了出来,“主公,并州大小士族二十四家,以四大家族太原王家,雁门邹家,西河柴家,上党雷家为首,对新的政策阴奉阳违。私底下他们威胁百姓,不让百姓开垦属于自己的耕地。这些家族在并州百余年,家兵众多,积威太久,百姓不敢反抗。”

现在的并州分四郡,雁门、太原,西河,上党。后来的曹魏,从太原和雁门,分出来乐平、新兴。四大家族各占一郡,中小士族依附他们,最小的家族也有一百多年历史。可以说,从东汉开始,他们和东汉官方,共同统治着并州。四大家族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