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达人秀-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快快。。。将城里的百姓全都给我统计上来,记录在册,尤其是那些女人和孩子,集中到一处,为守城的士兵埋锅造饭,他们也得出一份力。”
  “快~尽可能多的往城墙上运石块,准备好火油,本贝勒就不相信了,离了他皇太极,就守不住这沈阳城,打不退南蛮子,还真不信这个邪!”
  。。。。。。
  阿敏一身的戎装铠甲,手握剑柄,不断地指挥着四周经过的士兵,下达一系列的命令,同时沿着青石路,继续向前走,另一只手在空中指指点点,眉宇间萦绕着一丝愤怒之意,更像是不满。
  “二哥,六弟那边传来话了,他不会来这沈阳城,还劝说咱们,大势不可挡,沈阳城根本就守不住,意思意思就算了,只要您诚心向大汗认个错,低个头,他就能够向大汗求情,不再追究丢城的责任。。。。。。”
  阿敏回头望了一眼图伦,自己的这位四弟,还在叨叨个不停,试图说服自己,并肩而行的同时,继续向前走,有一些不耐烦地打断了对方的讲话。
  “图伦,不要再跟二哥提那个济尔哈朗,没有骨气和血腥的东西,居然忘记了咱们的父亲和几位兄弟为谁所杀?”
  “不错,努尔哈赤确实对咱们有养育之恩,但也莫要忘了,咱们之所以成为没有父亲的孤儿,沦落到那种境地,也是拜他努尔哈赤所赐,之所以留咱们兄妹几人一命,不是他仁慈,而是咱们还有利用的价值。”
  “我,你,还有那个济尔哈朗,为他努尔哈赤一脉四处征战,扩充疆域,巩固他们的汗位,否则的话,又怎么可能留咱们兄弟到如今?”
  “至于咱们的那几个姐妹,你看看,哪一个不是沦为了他努尔哈赤和亲的对象,拉拢下属,以及其他女真各族的首领,还有那些投降而来的汉人。”
  “现在让我完全听命于他的儿子,向皇太极低头,充当走狗,绝不可能!”
  。。。。。。
  等到阿敏近乎于愤怒般的牢骚完之后,图伦满脸的凝重之色,忧心忡忡之色说道:“二哥,我知道,你很不满济尔哈朗对皇太极那么忠心,凡事都是唯命是从,拿咱们兄弟当外人,但他有一点没有说错,如今之时,随着明军越聚越多,咱们根本就守不住这沈阳城。”
  “而且,这些日子以来,从辽阳城那边传回来的消息,如今的明军,完全改变了以往的攻城方式,不再是单纯的以云梯为工具,用人命去填,攻取城池,而是完全使用火器和火药。”
  “因此,咱们准备的那些滚木礌石和火油,几乎没有任何用处,根本就无法给明军造成伤害。”
  “毕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明军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火器,尤其是红衣大炮,就好像将宁锦一带的大炮,全都调了过来,用于攻克辽阳城。”
  “大哥,不是我长他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你是不知道,明军的那几十门大炮同时引燃,攻击一处城门,城墙上的守将根本就抬不起头来,睁不开眼,更谈不上进行反击。”
  “那些城门虽然坚硬,耐得住大炮的数次轰击,可是,在大炮攻击城头之时,明军派出了数支小队,不断地往城门下搬运火药,足足有数十斤,上百斤,轰的一下,城门就为之大开,根本就守不住。”
  不得不说,图伦讲得非常形象,渐渐地,阿敏的脑海里形成一个画面,明军不再是以往的攻城方略,四处围堵,而是只攻一点,集中全部的火力,攻克一处城门。
  在隆隆的炮火掩护之下,不断地有士兵身负火药,将其聚集在城门之下,点燃之后,巨大的破坏力,瞬间就能将城门炸得面目全非,为之洞开。
  阿敏默然了,不再下达任何的命令,自顾自地向前走,而图伦依旧没有放弃劝说,只是改变了策略,开始从另一个角度下手。
  “二哥,你可要想清楚,咱们与莽古尔泰不同,要是与皇太极硬碰硬的话,吃亏的可是咱们。而且,他们可是亲兄弟,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闹到最后,莽古尔泰也不会有什么性命之危,最多也就是被褫夺爵位,咱们可就不一样了,不能只听他莽古尔泰的话,也该为咱们自己想想了。”
  这一刻,阿敏终于不再保持沉默,但依旧是那副固执而倔强的态度。
  “即便如此,就算是放弃这沈阳城,我也不会向皇太极低头,大不了仿效咱们的父亲,与努尔哈赤分道扬镳,我也不再去皇太极那里,也去铁岭东南的黑扯木自立门户,建立属于自己的地盘。”
  闻听此言,图伦就是心里一惊,满脸的难以相信之色,有一吞吞吐吐地问道:“二哥,难道你向投降明军?”
  “当然不是!”
  阿敏回答地那是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的犹豫,进而又反问道:“图伦,当初之时,咱们的父亲反出努尔哈赤,自立门户,他投降明军了吗?”
  “当然没有啊~”
  图伦讷讷的回了一句,犹如条件反射一般,进而又补充道:“父亲当初那样做,并没有投靠明军,只是借助明军的威势,以及东面的乌拉部落,好与努尔哈赤分庭抗礼,从未想过,帮助大明,打咱们女真人。”
  “所以啊,图伦,父亲都没有那么做,二哥我又怎么可能投靠大明,做出对不起咱们女真族的事情呢?”
  “那~二哥你。。。。?”
  此时,阿敏少了几分倔强与固执,多了一些怅然之色,似在回忆一般,看向西北的方向,缓缓开口了。
  “图伦,如果沈阳城真的守不住,二哥我准备,带领着自己的部众,前往铁岭一带,像咱们的父亲那般,建立属于咱们家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再寄人篱下,不在皇太极那里讨生活,天天看他的脸色,小心行事。”
  6


第三百七十五章 收复辽东失地(五十九)

  建州卫。。。。
  赫拉阿图,后金的都城,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汗庭之中,弥漫着一股死气沉沉的氛围,皇太极神色难看的端坐于上方,身侧再无其他贝勒并肩而坐,共理朝政,更像是后金大汗应有的做派。
  大贝勒代善站于一侧,位列众人之首,一起看向皇太极,倾听探子汇报情报的同时,和众人的神情异样,一副等待皇太极拿主意的架势,显然,诸将有一些不安,人心惶惶。
  “大汗,在贝勒爷岳托、济尔哈朗、萨哈璘、豪格等人的围追堵截之下,毛文龙可谓是损失惨重,不得不向北狼狈而逃,却没有想到,明军的水师早就在鲸海盘桓等待,接应他们逃出建州,因此,由于缺乏水师的支持,没有战船的配合,让毛文龙那些残兵败将偷跑了。。。。。。”
  然而,紧张的气氛,并未因为这个“捷报”而缓和多少,众人的神色依旧是那么的凝重。
  这个时候,皇太极的眉梢微微扯动了一下,转而看向一旁的代善,询问道:“对了,二哥,朝鲜军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有没有遏制住他们的攻势?”
  “大汗,目前为止,已经有效遏制了朝鲜军的攻势,并夺回了通化城,赫拉阿图的北方再无威胁。”
  说到这里,代善的语速微微放缓,为之一顿,转而继续说道:“不过,由于兵力相差悬殊,咱们的大部分兵力无法抽调回来,不是被毛文龙所牵制,就是在辽东还未回归,因此,很难将朝鲜军全部消灭,短期之内,更是无力将其击退,赶出建州。”
  “不过,朝鲜军也并未站到什么便宜,我军占据着地利之优,熟悉建州的地形,往往能够做到出其不意,以少胜多,不到十天的时间,已经斩杀了数千朝鲜士兵。”
  “而且,随着毛文龙的溃败,被赶出辽东,我相信,济尔哈朗他们回来之时,就是全歼朝鲜军之日,赫拉图啊将会再无危险,建州随之也就能稳定下来。”
  然而,回应代善的却是,皇太极微微点头,含而不语,一副模棱两可的样子,并没有准确地答复,但在众人的眼里,犹如默认一半,更加安心了许多。
  一时间,随着讨论的进行,紧张的气氛渐渐有了起色,众人不再那么的紧皱眉头,神色略微缓和了一些。
  可是,代善心里却很清楚,以他对皇太极的了解,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对方并未认可自己的说法。
  不久之后,众人相继离去,代善依旧是眉头不展的模样,还站在那里,看着缓缓起身的皇太极,在自己的面前踱步,来来回回地走着,看似是在伸展身体,更像是想着某件事情,处于犹豫不决之中,一时无法做出抉择。
  “大汗,辽东传来的消息,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大明不仅从关内迁移了许多百姓,安置在他们所收复的地方,与当地的辽民混居在一起,更是相继从辽河套抽调部分兵力,返回辽东,进行作战。。。。。。”
  代善有条不紊地汇报着,在这个过程中,始终都在留意着皇太极的神色变化,细细观察之下,不像是在汇报,更像是某种言语试探。
  很显然,皇太极一眼就看出了代善的试探之意,知道他想要表达什么?用意何在?
  “二哥,尽管毛文龙损兵折将,损失惨重,被咱们赶出了建州,但是,毛文龙部依旧盘踞在鲸海的一座孤岛,距离建州很近,因此,短期之内,济尔哈朗还无法回来,依旧要防备毛文龙他们,直至其离开鲸海,返回辽东。”
  皇太极忽然停了下来,不再多言,扭头瞥了一眼侍立在旁边的范文程,微微点头示意,转而返回汗座的同时,后者缓缓走了出来。
  “贝勒爷,济尔哈朗等诸位贝勒、贝子,短期之内,他们不仅回不来,抽调回来的兵力有限,为了击退朝鲜军,恐怕还要从辽东调回来一部分军队,也要在建州其他地方招募士兵,击退朝鲜军,如此才能稳定建州,应对明军随时都有可能的大军压境。”
  尽管没有打断范文程的讲话,也未有任何的不满之意,但代善也没有理会范文程之言,等到对方说完之后,再次看向了已经坐下来的皇太极,有一些急促地开口了。
  “大汗,既然无法向辽东增兵,那大汗你就下达一纸汗谕,让莽古尔泰和阿敏他们回来吧,后金现在正是用人之际,继续兵力,围剿和打退朝鲜军,从而尽早的稳住建州局面,以安民心。”
  “二哥,我又没有不让莽古尔泰和阿敏他们回来,想回来就回来就是了,至于汗谕,那就算了。”
  代善的千般言语,夹杂着求情之意,却被皇太极的这句话给噎了回去。
  看到代善的神色难看,有一些下不来台,一想起自己争夺汗位之时,对方的鼎力支持,皇太极的语气随之缓和了一些,进而又补充道:“二哥,你也知道,不管是阿敏,还是五哥莽古尔泰,他们都是脾气暴躁之辈,性格极为的倔强,轻易不肯认输,就算我亲自下达汗谕,也不见得有用,他们也不一定听。”
  “可。。。。”
  心有不甘之下,代善还想争取,却只来得及吐出一个字,就被皇太极摆手给打断了。
  “二哥,无需多言,再等等吧,等到莽古尔泰和阿敏他们在明军那里吃一点亏,受到一些教训,我再让他们回来。”
  “好吧~”
  代善长叹一声,连连的摇头,满脸的无奈之色,双腿似有千斤重一般,转身而去,缓缓迈着步子向前走,离开了汗庭。
  他心里哼清楚,别看皇太极的这番言语别有用心,有着搪塞之意,却也是事实,除了父汗努尔哈赤意外,无人可以驾驭得了阿敏和莽古尔泰。
  同时,代善也明白皇太极话里的意思,什么是“吃一点亏”,什么是“受一些教训”,很简单,那就是借助明军,削弱二人的实力,从而加强他皇太极的汗位,说话更有威信。
  毕竟,不管是他大贝勒代善,还是二贝勒阿敏和三贝勒莽古尔泰,之所以可以和皇太极并肩而坐,俱南面对群臣,共议朝政,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手中握有着相当的军权,任何一个都丝毫不弱于他皇太极。
  c


第三百七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

  此次的辽东之变,大明突然发难,虽然使得后金遭到重创,失去许多地盘,对于皇太极而言,未尝不是一个机会,趁机打压对手,增强汗权,提高个人威信。
  看着代善离去的背影,皇太极缓缓转移视线,最后落在范文程的身上,有一些突兀的问道:“范先生,以你之见,以后的后金之路,该如何走?”
  很显然,范文程不仅习惯了这种直接的问话,更是适应了这种对话方式,神情很是自然,没有丝毫的拘束之感,话语是那么的轻松,少了几分顾忌般的斟酌之意。
  “大汗,如今的后金,看似危机重重,却还未有灭国的危险,以微臣之见,明军不可能进犯建州,一定会止步于辽东的北部边境。”
  “因此,建州如今的危局,并不会持续多久,打退朝鲜军之后,大汗就可以好好经营建州,整顿一下后金的内部,加强汗权,以及加固与蒙古人的关系。”
  “不过,大汗要想放手地做这些事情,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在这之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可谓是至关重要。。。。”
  “范先生,什么前提条件?”皇太极微微挑眉,催促了一句,似乎不喜范文程的卖关子。
  “向大明求和——向大明皇帝称臣纳贡,以属国自居——”
  不得不说,说出这句话,范文程那是相当的大胆,语气又有一些不足,略显心虚,不敢正视皇太极的目光。
  “范先生,本汗且问你,你为何那么肯定,明军不会进一步进犯建州?”
  范文程想过皇太极会生气,会因为自己的那句话而暴怒,然而,却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对方会问这个问题?
  心怀忐忑之下,范文程惴惴不安的回道:“启禀大汗,此次辽东之战,大明虽然动用了数十万大军,又有水师相辅,但是,以崇祯的历来表现来看,还有孙承宗的沉稳心性,明军都不可能进一步地行动。”
  “原因有三,其一,数十万大军的军费开支庞大,单单是此次的辽东之战,就给大明的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大明的当权者不可能不知道,一旦继续打下去,进犯建州,那就是将咱们后金往绝路上逼,那就是殊死一战,不死不休。”
  “其二,从大明迁移难民到辽东,多达数十万之众,仅此一点,足可见中原的灾情有多么的严重,如此情形之下,明军更不可能挥师北上,必须腾出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赈灾,安置百姓。”
  “其三就是,大明的西南战事虽然结束,但并未根除隐患,还未完全稳定下来,若是继续在东北的战争,中原的灾情再继续下去,甚至于越来越严重,西南的那些吐司一定会再起来作乱。”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不算原因的原因,那就是东北的情况复杂,各种势力盘根错节,看似大明与林丹汗是同盟的关系,但实则不然,他们一直都在防范着彼此。”
  “再退一步讲,就算没有那三个原因,就算明军要挥师北上,那他也要稳定辽东的局面,站稳脚跟。否则的话,仓促进入建州,难保后方不会出现乱子。”
  皇太极听得频频点头,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这个时候,似乎是想到了什么,转而问道:“既然如此,有这么的原因,可以佐证明军都不太可能进犯建州,那本汗为何还要忍受那份屈辱,向大明称臣,以属国自居?”
  “大汗,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在向大明示弱,因此转移大明的注意力,不再将针对的目光只集中在咱们后金的身上。”
  听到范文程的这番话,皇太极的心中一动,犹如醍醐灌顶一般,转瞬就明白了许多,但还是有一些吃不准,试探性地问道:“范先生,你的意思是说,之所以向大明臣服,就为了示弱,以此给明廷一种错觉,如今之时,尤其是辽东之战结束之后,他们最大的威胁不再是后金,而是来自于蒙古诸部落之中的林丹汗。”
  “大汗英明,微臣正是此意!”
  范文程附和了一句,脸上开始洋溢着轻松之色,不再那么的紧张和忐忑,进而补充道:“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林丹汗不仅恢复了元气,实力更是急剧膨胀,尤其是在大明的刻意扶持之下,一连吞并了数个蒙古中小部落,隐约成为了辽河套的霸主,野心极大的林丹汗,时刻觊觎着辽东这片沃土,想要实力更进一步。”
  “不难想象,一旦咱们后金式微,退守建州,无力兼顾漠南的蒙古族,野心急剧膨胀的林丹汗,即便无法再染指辽东,也会转移注意力,瞄上其他的蒙古部落,尤其是没有咱们的牵制和打压,林丹汗将会更加的肆无忌惮。”
  “换而言之就,也就是说,用我们汉人的一句话来形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之所以让大汗你示弱,就是让大明对付林丹汗,有了林丹汗的牵制,吸引大明的注意力,大汗您就能更加放心地经营建州。”
  “不错不错,正是这个理~”
  皇太极点头附和地同时,脸上浮现出了淡淡的笑意,那副愁眉不展的样子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喜滋滋的模样,神色中有一丝沉吟之意。
  “嗯。。。。既然这样,要向大明示弱,要向崇祯那个黄口小儿低头,那就做得彻底一些,博取更多的信任。”
  自言自语了一番,皇太极的神色越来越坦然,没有一点的心理负担,眸子里闪过一缕精芒,直直地看向范文程,徐徐的说道:“自南宋以来,尤其是靖康耻之后,汉人就对金朝有着强烈的恨意,以免误会,为了消除更多的仇恨,范先生,你觉得本汗改国号怎么样?将族称也改了,改个彻底。”
  这一刻,听到这番话,犹如平地一声惊雷,在耳边炸响,范文程被惊得不行,心里早就翻起了惊天骇浪,错愕在那里,情不自禁地浮想联翩,一阵腹诽。
  自己不过提出那么一个建议,一个委曲求全之策,皇太极更狠,为了博得大明的信任,让汉族有更多的好感,不仅直接要将国名改了,还要换一个族称,全都是为了降低汉人的敌意。
  。
  c


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一)

  一时间,范文程愣在了那里,呆呆地看着皇太极,隐约之间,耳边还在回荡着对方的那番话,一想到真得那样做,所带来的的影响和后果,就忍不住地吞咽了一下口水,喉咙蠕动,显得有一些艰难。
  “范先生,怎么了?难道本汗不能这样做?”
  看着皇太极风轻云淡的样子,就好像是在谈论一件无足轻重的微末小事,并不觉得有什么,范文程有一些讶然,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应,憋了半天,也就吭吭哧哧地脱口回道:“没没。。。。没什么。。。。大汗~”
  “嗯。。。既然这样,范先生你也不反对,那本汗就应该好好想一下,后金改名之后叫什么,女真族又该改为什么名字合适呢?”
  这一刻,听着皇太极呢喃一般的自言自语,那副十分认真的模样,并不像是在开玩笑,范文程这才真正的相信,自己的耳朵没有听错,但依旧有一些如坠云雾的感觉,是那么的不真实,国名和族称就这么说改就改了,有一种形同儿戏的感觉。
  “大汗,你真得准备那样做,以此挣取大明更多的信任?”
  最终,按耐不住心中的那种憋闷感觉,处于儒家的惯性思维,范文程还是试探性的问了一句,看到皇太极有一些错愕,面带不解之色,进而又颇为提醒的补充道:“大汗,改变一国之名,改变一个族称,任何一件都是国之大事,民族大事,其他的女真人能够同意大汗您这样做吗?”
  “哈哈。。。范先生,你想多了。。。。”
  然而,回应范文程的是皇太极的爽朗一笑,依旧是那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忽然间,皇太极心中一动,顿时明白了范文程的好意,为何会这样说。
  “范先生,我们女真人可不像你们汉人,一上来就是什么‘炎黄子孙’,对于国名和族称,看得极为重要,非常的在意,我们女真人可不信这一套,确切的来说,是看的非常淡漠,并不在乎。”
  “不像你们汉人,不管是随着时光的流逝,还是王朝的兴亡更替,数千年以来,一直都是以汉人自居,沿用‘汉族’这个族称,从未变更过。”
  “而且,汉族这个名称的由来,乃是别人对你们汉人的一种统称,千古流传下来,并形成固定的共识,乃是像我们这些外族对你们的称呼,并不是你们自己命名的。”
  “同样的道理,在女真族这个族称之前,不管是挹娄,还是肃慎、勿吉、黑水靺鞨这些名称,都不过是你们汉人对我们女真人的叫法,同样,也从未有有过一个固定的族称。”
  “其实,我们女真人并在乎族称叫什么,崇尚的是武力,而非这些虚名,自然而然地,至于国家的名字叫什么,也不是那么重要,并不是很在意。”
  。。。。。。
  这一刻,范文程有一些佩服皇太极的博学多才起来,远远不同于其他女真人,乃是后金少有的文武兼备之人,又有雄才大略,难怪能够从四大贝勒之中脱颖而出,夺得汗位,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当然,从皇太极的身上,范文程还看出了一份豁达洒脱之意,更加的务实,若是当初的努尔哈赤能够像皇太极这般,如今的后金,就算不能占领辽东全境,兵临山海关,也能一统漠南的蒙古各部,形成联盟。
  毕竟,在努尔哈赤眼里,要想尽可能地弱化后金的缺点,人口规模太小,那就是大肆屠戮汉人,或是奴役汉人,与蒙古人联盟,对抗大明。
  皇太极就不一样了,虽然也很敌视汉人,但更加擅长伪装和掩藏,从不放在明面上,知道该怎样做才对后金最有力,不是大肆屠杀汉人,削减汉人的人口数量,而是让汉人为后金所用,以汉人养女真人。
  毕竟,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尤其还是一个正处于发展壮大的国家,农业才是立国之本,才能真正的供养战斗力强悍的军队。
  范文程的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之时,看向皇太极的目光愈发的明亮,暗暗连连点头,心中叹息,暗自庆幸,自己选对了人,还好不是代善、阿敏和莽古尔泰那三个鲁莽之辈。
  就在这个时候,侃侃而谈的皇太极忽然话语一顿,直直地看着范文程,转而问道:“范先生,给本汗出一点的意见,后金新的名字叫什么好呢?”
  在范文程期待的目光之中,范文程并未立即回答,而是面露思索之色,沉吟了片刻,似乎想到了什么,有了主意,双眼闪过一缕兴奋的光芒,随即就缓缓开口了。
  “大汗,遥想当年,朱元璋建立大明之时,之所以取字为‘明’,有着天下清明之意,明之一字,其中又蕴含日月,有着易经里面的阴阳之理,象征着平衡。。。。”
  皇太极听得很入神,似乎想通了什么,右手轻轻婆娑着下巴,忽然打断了范文程的讲话。
  “嗯。。。。纵观天下大势,不管是南面的大明朝,还是左右两边的朝鲜和蒙古,不管是哪个种族,所有的百姓都希望能够有一个清明的天下,他们的生活能够好过一些,既然如此,何不顺应民意,后金更名为大清!”
  说着说着,皇太极的神情就越来越兴奋起来,显得说不尽的得意。
  渐渐地,随着相继确定了国名与族称,分别更名为大清和满族,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之中,范文程的脸上虽然依旧挂着笑容,但却收敛了许多,显得很是勉强。
  “那个。。。。大汗,你真得要让二贝勒和三贝勒在辽东自生自灭,被明军围剿?”
  范文程有一些提心吊胆地问出这句话之后,看到皇太极的神色不变没有丝毫动怒的意思,面有惭愧之色,进而继续说道:“大汗,尽管这样与微臣之前的建议相悖,前后冲突,但最近发生了太多的变故,在这段时间里,微臣又反复想了好几遍,如今的后金,还离不开阿敏贝勒爷和莽古尔泰贝勒爷,以及他们的部众。”
  “尤其是在现在的这种紧张时刻,又是那么的敏感,后金需要更多的兵力,拱卫建州,抵御其他势力进犯。。。。”
  “好了,范先生,无需多言,本汗知道你想说些什么,也知道该怎样做?”
  然而,范文程艰难地还未说完,就被皇太极挥手给打断了,紧接着,颇为意味深长地说道:“本汗又岂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又怎么会让那么多的女真人死于明军之手?”
  2


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二)

  京师。。。。
  随着一封封捷报传入京城,为人们所熟知,京城之内,上到达官显贵,下到贩夫走卒,所有人都为之沸腾了,犹如过节一般,虽不是处处都是张灯结彩,但喜悦的气氛也是充斥在各个角落。
  “真是没有想到,西北与中原爆发了旱灾,在如此艰难的时候,朝廷还发动了辽东之战,居然就这么打胜了,真是提气!一解外敌欺负汉人的屈辱!”
  “这都多少年了,每每传来的边报,都是有外敌骚扰边境,劫掠与屠杀我边境之民,鲜有捷报,这下子,直接来了一个大胜利,直接将鞑子赶回了老巢。”
  “这之前,我还不明白,朝廷为何向北直隶和山东一带聚集了那么多的灾民,原来如此,那些灾民都是准备迁往辽东,巩固辽东边防。”
  。。。。。。
  关于辽东之战的报道,大明日报的各种社论,就好像雪花一般,迅速传遍京城各个角落,并以京师为中心,向四周蔓延,传遍天下,引起一片热议。
  与此同时,崇祯的个人声望也在不断地攀升,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相比于缓解土地兼并问题,使得许多百姓拥有了田地,这个功绩更加明显。
  就是在这种喜气洋洋的气氛之中,在周府之内,书房之中,此刻,周奎与周绎父子二人,和礼部左侍郎温体仁,却是商议着另一件事情,紧张的气氛之中,隐隐有带着丝丝的兴奋之意。
  “国丈,国舅爷,无需担心,皇上之前的种种苛责,不过是做给外人看的,毕竟,你们乃是皇亲国戚,算是皇上的至亲之人,即便皇上再如何的苛责,也只会仅限于一定的范围之内。”
  “那。。。温侍郎,关于皇后之子朱慈烺的那件事。。。。?”
  “呵呵。。。国丈大人,关于立太子的这件事情,您就更不用担心了,根据大明祖训,立储原则,立嫡不立长,无嫡则立长,皇后之子,乃是皇上的嫡长子,即便田贵妃身怀龙子,皇上有意偏心,百官群臣也不会同意,绝对是坚决反对。”
  一语落罢,看到周奎父子二人依旧是忧心忡忡的模样,显得很是忐忑和不安,暗暗摇头,心中叹息的同时,进而继续说道:“那个,国丈大人,莫要忘了,即便强势如神宗皇上,对福王朱常洵宠爱不已,甚至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想要将其立为太子,其母郑贵妃也很得宠,最后也不是没有如愿,在慈圣皇太后的压力之下,皇长子不是还是被立为了太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