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达人秀-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
“当然,朕给予的这个允诺,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那就是输出到朝鲜的硝石和硫磺,若是流落到建奴,不管是以那种形式,若是出现这种情况,朕不仅会改变主意,还会加强对硫磺和硝石的管控,大幅度缩减对朝鲜的输出。”
“皇上英明!”
冷晓磊恭维的同时,心里为之长松一口气,知道自己白操心了,皇上早就想到了这一点。f
第三百四十四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八)
朝鲜,汉城内。。。。
都承旨{朝鲜的一种官名}金府,金尚宪正在接待明朝的一名官员,正是使臣之一的姜曰广。
“姜大人,真是没有想到,自京师一别,,这才一年多一点,这么短的时间里,你我二人居然这么快就相见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不管是主国大明,还是我朝鲜,都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世事多变,不禁令人唏嘘啊~!”
金尚宪颇为感慨地说完这番话之时,人已经坐了下来,看着旁边的姜曰广,不等对方作出回应,再次开口了。
“姜大人,打开天窗说亮,本官也知道您此行的目的,可是。。。。”
金尚宪忽然话语一顿,故作一副为难之色,迟疑了一下,颇有推心置腹地说道:“仅仅是皇上的一句话,就要我王答应那个条件,近乎于苛刻的要求,让朝鲜派大军,独自出兵建州,对建奴宣战,恐怕我王很难答应啊。而且,就算是最终答应了,也是心有余力而力不足。”
“金兄。。。”
姜曰广张了张嘴,刚吐两个字,却又被金尚宪给打断了。
“姜兄,来到朝鲜,已有数日,想必你也有所了解,金某前年出使宗主国,进行朝拜之时,还在大明的京师,朝鲜发生了‘丁卯胡乱’,国力遭到重创,损失惨重,若不是我王暂避于江华岛,可就。。。唉。。。。”
姜曰广微微皱眉,一时弄不懂金尚宪了,不明白对方叨叨了这么多,究竟想说什么?
“而且,如今的朝鲜,可谓是积贫积弱,国力日衰,民生凋敝,土地兼并极其严重,《大同法》极难实施,由原来的江原道、忠清道和全罗道,变成了只能在京畿道实施。”
“即便是先前的请求,希望与宗主国组成联军,共伐建奴,所出的兵力也极其有限,能够有一万人,已经是最好的情况了。”
“毕竟,想必姜兄你也能理解,国内总要留下一部分兵力,维稳的同时,也要拱卫京畿的安全,保卫我王。”
这一刻,姜曰广心中一动,忽然明白了,金尚宪说了这么多,究竟想干什么,根本就是在为朝鲜争取更多的利益,少出兵,甚至于不出兵,在一旁摇旗呐喊就行。
想通了这一点,姜曰广微微一笑,并未立即作出回应,而是忽然转移了话题。
“金兄,既然你这么痛快,我也就不藏着掖着了,据在下所知,仁祖反正之后,朝鲜王尤其重视军事,登基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更是组建了两支新军。”
说到这里,姜曰广语速稍稍放缓,语气变得颇为凄凉和同情了起来。
“当然,贵国经历过‘丁卯之乱’后,兵力折损了不少,国力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创伤,但是,朝鲜王并未放弃强军之路,尤其重视火器,每年更是从日本购买了不少鸟铳,装备于军中。而且,单单是朝鲜国内,每年就能制造一千柄鸟铳。”
“恐怕,以朝鲜军目前的实力,仅就火器的普及程度,丝毫不逊色大明的军队,战斗力一点都不比鞑子弱多少。”
“何况,早年之时,朝鲜王就有凌云壮志,扬言要亲征建奴,灭了后金,现在不过是让朝鲜对建奴宣战,出一些兵力,骚扰一下建奴的边境,劫掠一番,不知贵国又为何如此推脱呢?迟迟不肯答应我皇的要求?”
此刻,金尚宪心神震动,心里早就翻起了惊天骇浪,但还是故作一副平静之色,却在暗自猜测,想到了许多。
姜曰广居然如此了解朝鲜,尤其是军事方面,不得不让人心惊,为之忌惮。关于鸟铳军队,绝对是朝鲜的最高机密,机密中的机密,然而,对方就这么知道了,了解的不仅清楚,还很细致。
鸟铳军队的走漏,究竟是朝野官员的行为,为了讨好大明官员,而故意告诉的,还是大明在朝鲜的间谍而为?
若是前者的话,情况还好一些,事情没有那么严重,只需追查相关官员的责任,加强保密即可。
可是,若是后面的一种情况,事情就非常严重,足见大明在朝鲜构建的情报系统之强,情报人员已经渗透到朝鲜的各个角落,分布于各个衙门。
换句话讲,也就是说,对于大明这个宗主国而言,朝鲜没有什么秘密。
只是这么想想,就让人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一时间,金尚宪不知道该如何接话了,而姜曰广彻底掌握了这场谈判的主动权,以势压人。
与此同时,领议政府,大厅之上,作为朝鲜的宰相,类似于大明内阁首辅的存在,金鎏正在招待着王梦尹,尽管后者只是大明的一个大理寺少卿,正四品的官职。
然而,即便是两者的官阶相差悬殊,金鎏乃是正一品,但金鎏却没有丝毫的官架子,显得很是随和,将王梦尹看成平级论交,仅此一点,足可见大明在朝鲜的影响力。
最为关键的,不管是金尚宪与姜曰广的交谈,还是此时的金鎏和王梦尹,全都是一口的汉语,尽管朝鲜早就有了自己的语言,将近一百九十年。
在朝鲜国,汉语绝对是一流的官方语言,每个士大夫和官员必须掌握的,而朝鲜的本国语言,朝鲜语却只是二流语言,大多时候都是在普通百姓之间使用。
“金大人,关于我皇的提议,不知朝鲜王考虑得怎么样了?”
问这话之时,王梦尹的神情有一些倨傲,丝毫不将金鎏这位朝鲜领议政放在眼里,不等对方做出回应,进而语带咄咄逼人之势,看似提醒地继续说道:“这已经耽搁了好几天,我皇还在等着消息,如果朝鲜还没有动作的话,,没有准确地答复,不准备对建奴出手,我大明也好早作行动。”
王梦尹的强势之态,使得金鎏很是不爽,但还是露出和善的笑容,作为朝鲜的领议政,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即便是在朝鲜王面前,何曾受过这等鸟气?
然而,摄于大明的yin威,金鎏还是选择了忍气吞声,尤其是现在这个时候,大明集结了数十万大军在辽东,还有辽东水师从旁相佐。
不难想象,明军只要稍稍分一支军队,将兵锋对准朝鲜,那就是覆国之危!
毕竟,大明远远不同于后金,不仅步兵强大,军队众多,占据绝对的优势,更是有水师相佐,若是覆灭朝鲜的话,朝鲜只有灭国的危险,绝不可能再像丁卯之乱那般幸运,大王可以躲到江华岛,暂避风险,凭着朝鲜境内的水系众多,可以阻拦后金的铁骑,无法长久作战。f
第三百四十五章 收复辽东失地(二十九)
脑海里浮现这些念头之时,金鎏微微蹙眉,苍老的面孔凝重不已,看着笑吟吟地王梦尹,正在等待着自己的回复,心中感慨良多,真是小国无外交,只能被动地接受宗主国的号令。
“王大人,你不是来朝鲜了,你也知道,朝鲜国小民寡,就算是能够拿出那么多的军队,也不可能全部派出。否则的话,国内的防卫就会非常的薄弱,无法维持国内的社会稳定,若是再有倭寇来犯的话,几乎没有任何抵挡的能力。。。。。。”
尽管王梦尹的脸上依旧挂着笑意,依旧摆出一副上国之官的架子,但心里已然清楚,通过这些天的频繁打探,接触朝鲜的文武群臣,以及收集到了全部相关消息,就知道,要想指望朝鲜举倾国之力,讨伐建奴,几乎不可能。
而且,朝鲜王李倧虽然年轻,不过三十四岁,但像皇上一样,都是那么的务实,凡事以本国利益出发,并不是一味地支持大明这个宗主国。
“可是,金领相,你也知道,我大明也不是只是说说而已,只要朝鲜王答应我皇的条件,全力出兵建州,讨伐建奴,不仅可以减免朝鲜对东江镇的助饷,还可以下发一道圣谕,认可朝鲜王对生身父母的追封。”
金鎏的神色愈发地难看了,尽管表面上耐住了性子,不敢发作,但心中却是在暗想,两个条件,看似对朝鲜有好处,却没有丝毫的实利。
尤其是第一个条件,助饷东江镇,乃是朝鲜对宗主国大明的示好,现在却反过来了,以此为要挟,免除东江镇助饷,倒成了大明对朝鲜的恩惠。
想到这一点,金鎏的心里就是愤懑不已,感觉憋屈得慌,却又无可奈何。
毕竟,宗主国对藩属国有很大的约束力和影响力,历代的朝鲜王,都必须获得大明的认可,予以相应的宗主国册封,在大明官员的主持之下,举办册封大礼。
如此一来,朝鲜王才是真正的具有合法地位,否则的话,若是没有大明下赐的诰命和冕服,就是非法的,就会落人口实,随时都有可能被人推翻,成为第二个光海君。
“王大人,你乃是上国之臣,想必也知道,并能够理解,兵者,国之大事也,尤其是对一国宣战,进行讨伐,这些都需要群臣的商议。”
“所以,王大人,关于上国皇上的要求,金某实在不能,也不敢擅作决定,只能说,尽力的促成此事,早日兵发建州,协助上国讨伐建奴。”
王梦尹的神色变了,变得有一些不悦起来,心知对方是在和自己打太极,但却是表现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沉声说道:“金领相,本官确实能够理解。”
“可是金领相,你也要知道,时间无多,我大明讨伐建奴,收复辽东失地的行动,很快就要结束了。如果贵国再这样下去,犹豫不决,恐怕就要错过机会。”
“到时候,一旦战争结束,即便贵国做出了相应的行动,出兵建州,对建奴宣战,恐怕我皇。。。。”
王梦尹的话音戛然而止,但话里的威胁之意愈发的明显。
这个时候,金鎏的脸色异常的难看,再也无法保持那种从容不迫的风度,尽管王梦尹乃是上国之臣,但他也是朝鲜的领议政,一国之宰相,面对如此**裸地威胁,即便是泥人,也有三分火气。
“王大人,你所讲的这些,本官自然也明白,但是,大明虽然是朝鲜的宗主国,但朝鲜也有自己的法度,并不是我一人所能抉择的,必须有群臣的商议,我王的首肯,才能予以肯定的答复。”
“金领相,要是这样的话,那本官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先行告辞了。”
王梦尹一点都不在乎金鎏的态度,就好像没有看到对方那极其难看的神情,就那么的一甩衣袖,径直离去了,毫不客气,使得金鎏的火气不断攀升,却又不敢发作。
不久之后,汉城内的一座大楼之中,鸿胪寺专门招待外国使节的住处,其中一处最为奢华的房间,王梦尹和姜曰广相对而坐,两人交谈的声音压的极低,显得很是谨慎而小心,一点没有之前的强势模样,很儒雅,或许这就是两人的真实面目。
“王大人,咱们这样是不是逼得过于紧了一点?毕竟,皇上对咱们的要求是,只要朝鲜王答应相应的条件,对建奴宣战的同时,出兵建州,不一定非要出那么多的朝鲜军,不一定真得非要进攻建奴,就算是在建州的边境溜达一下,也算完成了要求,你为何非要。。。。?”
“嘿嘿。。。姜大人,想必你也知道,也猜到了皇上的用意,之所以要求朝鲜王那么做,不仅是为了彻底斩断朝鲜与后金的联系,使得前者再也无法保持中立,主要还是在于,想要朝鲜军吸引更多的鞑子,以便朝廷在整个东北的军事行动。”
“可是,王大人,如果咱们逼得过紧的话,会不会适得其反,反而起到了反效果?”
问出这句话之时,姜曰广的脸上那是满满的担忧之色,进而又补充道:“你我二人的性命事小,皇上的安排却是非常重要,毕竟,皇上留给咱们的时日无多了,不能误了朝廷的大事啊。”
“放心吧,姜大人,不会有问题是我,你我二人更不会有性命之忧,朝鲜王绝不会让那些人对咱们不利。”
王梦尹的神色是那么的风轻云淡,颇为不以为然,随即继续说道:“姜大人,莫要忘了,想当初,天启六年的时候,咱们出使朝鲜,庆祝朝鲜世子诞生,宣诏于朝鲜,并协调与强化两国的同盟关系,共同抗金,可是一点都没有索要他们的好处。仅此一点,朝鲜王就不可能让那些人对咱们出手。更何况,还有朝廷在背后为咱们撑腰。”
“说得也是,历次出使朝鲜的使臣,没有一个没有索要好处费的,动辄就是数万、十几万两银子,对于朝鲜这样的小国而言,这绝对是他们财政的一大负担,无异于雪上加霜。”
姜曰广听得连连点头,不无赞同地附和了一句,脸上随之露出一抹淡淡的回忆之色,不等王梦尹接话,再次开口了。
“想当初,朝鲜王册封大礼之时,太监王敏政和胡良辅身负皇命,主持册封大礼,朝鲜可是拿出了十三万两白银,赠送二人,咱们却是分文不取,就凭这一点,朝鲜王就会保障咱们的安全。”
。。。。。。f
第三百四十六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
辽东,沈阳城。。。。
汗庭里,正上方的位置,皇太极与三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并肩而坐,面朝南方,看着对面的诸多将领。
此刻,汗庭里的气氛是那么的凝重,近乎于压抑,身为后金的大汗,皇太极的神色更是难看不已,隐隐透着愤怒之意,正在倾听着萨哈璘的汇报。
“禀报大汗,三位贝勒爷,由于袁崇焕和满桂陈兵于林丹汗的左右两翼,并在南北两个方向布置了一个地雷极为密集的雷区,咱们的人根本无法与林丹汗取得联系,后者更无法摆脱明军的压制。。。。。。”
然而,随着萨哈璘的汇报,尽管气氛越来越凝重,但又透着几分诡异之感,堂堂的后金大汗,一国之主,却与他人并坐于汗庭之中,共理朝政,总是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犹如傀儡一般。
就在这个时候,萨哈璘刚一汇报完,莽古尔泰冷冷一笑,瞥了皇太极一眼,不等皇太极作出回应,面带不满之色,抢先说道:“哼~现在都什么时候了?哪还顾得了林丹汗那个杂碎那里,谋划什么李代桃僵之计?”
“如今之时,毛蛮子已经打到了合兰城卫附近,在建州如入无人之境,肆意残杀我族百姓,若是再不能予以有效阻击,将其拦下来,并将其全部斩杀,恐怕父汗辛苦建立的基业,将会毁于一旦。”
“而且,金州、复州那边传来消息,辽东以东的区域,大半已经落入袁可立的手中,不日就会占领盖州,兵临海州,直逼辽阳。”
“既然明军已经察觉到了咱们的意图,想要林丹汗当替罪羊,让察哈尔部与大明内讧,瓦解同盟关系,大明并做出了相应的准备,防患于未然,现在这个时候,计划已经不可行,咱们应该是好好考虑一下,如何保住剩下的辽东之地?如何斩杀进犯建州的毛蛮子?”
莽古尔泰的话音刚落,阿敏紧接着开口了,帮腔的意味十分明显。
“是啊,三贝勒说得不错,既然局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先前的计划已经无法再推行下去,那么,咱们就应该好好想想,如何保住咱们在辽东的剩余地盘,而不是还在幻想着,让林丹汗能够成为咱们的替罪羊。”
“一旦再失去辽阳、沈阳和铁岭这些地方,若是全被明军占领,即便能够平安的撤回建州,保存实力,在以后的日子里,还要时刻面临明军的威胁,随时都有可能进犯建州。”
“既然如此,还不如尽可能地保住辽阳、沈阳和铁岭这些地方,尽可能地拖延时间,从而避免建州背腹受敌,咱们也可以全心地收拾毛蛮子。”
作为皇太极的支持者,同为三大贝勒,代善终于按耐不住了,看不惯两人的这副嘴脸,一副逼宫的架势。
“二贝勒,三贝勒,虽然这样说,但你们也要明白,今时今日的后金,不比从前,实力大损,结盟的蒙古部落越来越少,不管是兵力方面,还是粮草补给,根本支撑不起同时两线作战。”
“若是退守建州,放弃辽东这些地方,就能够收缩防线,腾出更多的兵力,趁着明军巩固既得利益,加固城防,在这个空档,咱们就可以全力收拾掉毛蛮子,斩去明军一只臂膀,稳住咱们的大本营。”
“汉人有一句话,说得非常不错,舍得舍得,唯有舍弃,才能够得到。若是贪多,又不具备那个实力,只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处境愈发的艰难,恐怕最后连建州也守不住,到时候,可就真的愧对咱们的父汗了。”
。。。。。。
渐渐地,紧张的气氛中透着的那种诡异之感,越来越明显,更确切的来说,现在形成了两股派别,相持不下,分别是以皇太极、代善和莽古尔泰、阿敏为代表的两方势力。
所有人都明白,为何会形成现在这种局面?
想当初,努尔哈赤时期的时候,四人并列为四大贝勒,极尽权势,都具有问鼎汗位的资格,尤其是身为大贝勒的代善,相对而言,更有可能成为后金的大汗。
然而,结果却是,实力最为薄弱的四贝勒,皇太极当上了后金的大汗。
同时,为了平衡各方,稳定局面,为了获得更多的支持,皇太极,也就是当今的大汗,提出了四大贝勒共同主持朝政,俱南而坐,三大贝勒虽不是大汗,却与皇太极这个大汗平起平坐。
“好了,三位哥哥,不要相争了,现在正是后金的危急关头,关乎到日后的生死存亡,还是戮力而为,一致对外的好。”
皇太极当起了和事老,说话之时,神情是那么的情恳意切,根本就不像一个大汗,更像是一个苦口婆心的弟弟,在苦苦哀求,转了转头,目光在三人身上扫过。
这个时候,看到三人都停了下来,暂停了争执,不等他们作出回应,皇太极将目光投向了右侧为首的范文程身上,询问道:“范先生,以你之见,如今的后金,该做如何选择?毕竟,三位贝勒所言都在理。”
很显然,皇太极的最后一句话,一下子就堵住了莽古尔泰和阿敏的嘴,两人只能异口同声地纷纷称是,也将目光投向了范文程的身上。
“大汗,既然如此,三位贝勒相持不下,不如这样好了,二贝勒和三贝勒驻守于辽东,负责全权事宜,大汗你返回建州,和大贝勒一起围剿毛文龙。”
“毕竟,事情不能再拖下去了,毛文龙已经打到了合兰城卫,要是再任由其深入建州,只会使得建州变得人心惶惶,原本统一的女真族,再次变得不稳定起来,一些女真族部落的首领将会动起其他的心思,稳住建州的局面,才是目前最为紧要之务。”
这个时候,皇太极微微蹙起了眉头,隐隐有一些不满。
范文程的这番言辞,看似是在和稀泥,但更像是为莽古尔泰和阿敏说话,尤其是听到莽古尔泰和阿敏的大喝之声,皇太极的眉头皱得更深了,心里愈发的不是味儿。
“范先生说得不错,本贝勒同意这个方法!”
“我也同意!”
c
第三百四十七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一)
尽管心中很是不满,在听到两人的附和之声后,皇太极并未立即作出回应,他深深地知道,一旦将莽古尔泰和阿敏留在辽东,将会意味着什么?
等同于将后金的大军一分为二,随着时间的流逝,很有可能演变出两个后金,反而明朝成为了最后的最大受益者,后金灾难威胁到明军。
毕竟一分为二的后金军,实力将会大幅度削弱,还会造成难以相信的负面影响。
一念及此,紧皱眉头的皇太极,六神无主,没有注意的情况,情不自禁地再次看向了范文程,看到对方微不察觉地点头示意,使了一个眼色,心中一动,暗自猜测,难道范文程这样说,是别有深意?
仿佛是习惯使然,本着对范文程的信任,皇太极一咬牙,也就答应了。
“好,就这么办,二贝勒和三贝勒留守辽东,抵御明军的攻势,本汗与大贝勒返回建州,剿灭毛蛮子,以安民心。”
说出这句话之时,皇太极就好像使出了全身的气力,之后,整个人有一种虚脱的感觉,但还是强打着精神,等着众人都走的差不多的时候,这才略微放松了一些。
很显然,代善也看出了范文程的别有深意,等到汗庭里只有三人,这才询问道:“范先生,你究竟打得什么主意?”
似乎是很是焦躁,很是迫切,不等范文程回答,代善进而又补充道:“范先生,你应该知道,莽古尔泰和阿敏掌控的八旗子弟,占据了后金的不少实力,若是他们有什么意外,被明军围歼,后金可就真的是元气大伤,没有个十年八年,根本就恢复不过来。”
“而且,如果没有他们的部众,后金将会难以为继,再也无法维持与那些蒙古部落的同盟关系。即便是能够维系下去,在同盟之中,后金再也无法占据主导地位。”
这个时候,皇太极虽然没有出言询问,但他的那副模样,就好像是在说,本汗也存在着相同的疑惑,请先生解答。
不得不说,范文程对于自己接下来的回答,很是自信,神色不仅非常的镇定而平静,脸上还带着淡淡的笑意。
“大汗,贝勒爷,一直以来,咱们想得都是如何退敌,怎样反败为胜,由于之前的种种考量,让林丹汗充当替罪羊,和大明撕破脸,两虎相斗之下,后金好坐收渔翁之利,很快就能回到辽东,因此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沈阳东郊的东陵以及坐落在抚顺境内的永陵。”
寥寥几句话,却给了皇太极和代善以醍醐灌顶的感觉,提醒了他们,使得他们的一颗心直往下沉。
是啊,沈阳东郊的东陵,那可是天命可汗努尔哈赤与后妃叶赫那拉氏、博尔济吉特氏等人的陵墓,轻易怎能言弃,让其落入明军手中?
还有抚顺的永陵,那可是天命可汗的父亲、祖父、远祖以及伯父、叔叔等皇室宗亲的陵墓,爱新觉罗氏族的祖坟的存在,谁能言弃?谁又敢言弃?
所以,在这一刻,不管是身为大汗的皇太极,还是三大贝勒之一的代善,都默然了,一时竟然无言以对,心里处于极度的矛盾之中。
对于纲常伦理,尽管后金的观念很是淡漠,但受到汉家文化的影响与熏陶,即便再如何的淡漠刚理伦常,也无法轻视父辈、祖辈的陵墓。
否则的话,将会为人唾弃,在女真部落的威望大受影响!
然而,如今这个时候,局势又是那么的危急,关乎到后金的生死存亡,真正的明智之举,唯有退守建州,保存实力,等待机会,日后再做图谋!
明军来势汹汹,大举进犯,后金已经是无力招架,即便骑兵再如何的骁勇善战,但也架不住火器的狂轰乱炸,尤其是火箭这样的大规模杀伤武器。
恍惚间,皇太极有一些明悟了,大概猜到了莽古尔泰和阿敏的企图,两人为何近乎于执拗地坚持,非要保住辽东西部的这些区域?
很显然,两人心怀叵测,想要借助这个机会,削弱自己在女真部落的威望,削自己这个后金大汗的面皮,让族人觉得,他皇太极做后金的大汗,很不称职,连祖宗的陵墓都保不了。
退一步讲,或许永陵可以丢,毕竟那些祖辈在女真部落并没有什么影响,但东陵就不一样了,天命可汗可是非常一般,不管是在女真部落,还是与后金交好的那些蒙古族,都有着极高的声望。
天命可汗去世不过两年多一点,威望犹在,若是将他的陵墓丢了,若是没有充分的理由,恐怕他皇太极会沦为千夫所指,汗位将会更加不稳,莽古尔泰等人就有了逼宫的理由!
这个时候,汗庭里的气氛是那么的压抑,压抑到几乎让人窒息。
然而,不等两人继续深想下去,范文程却是语气沉重的再次开口了。
“大汗,贝勒爷,微臣接下来之言,恐怕会冒犯天命可汗,恐怕会非常的唐突。。。。。。”
范文程说不下去了,面带紧张之色,心中很是忐忑,有一些唯唯诺诺的看着皇太极和代善,后者立即会意,但奈何心事重重,处于极致的矛盾之中,皇太极神色复杂地沉声说道:“范先生,这里只有你我大贝勒三人,有话尽管直言,只要对后金有利,但说无妨,不要有任何的顾忌。”
尽管有了皇太极的这个承诺,但范文程的心里也只是稍安,还是那么的紧张,可奈何,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不可能像刘兴祚回归大明,戴罪立功,毕竟,手中无兵无卒,没有丝毫实权。
想到这里,范文程暗暗一咬牙,也就大胆的开口了。
“大汗,贝勒爷,以目前的局势来看,明军攻占辽东的全部失地,乃是必然,大势所趋,即便咱们再如何的抵御与反击,也难以改变这种结果。”
“因此,不管大汗愿不愿意,东陵和永陵必然会落入明军的手中。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想迁移两处陵墓,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暂且不说,根本就办不到,还会拖住大军撤离的后退。”
说到这里,范文程的语速稍稍放缓,似乎后面的话语更加的敏感,忍不住地暗暗长长吐一口气,让自己更加镇定下来,稳定心绪。
6
第三百四十八章 收复辽东失地(三十二)
“不是微臣危言耸听,相比于明军的来势汹汹,后金的内部问题更加严重,无法完全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将会葬送后金的前途命运。即便是如此危机的时刻,还是有一些人不忘搞内讧。”
“不是微臣恶意攻讦二贝勒和三贝勒,说他们的坏话,也无意于挑拨两位贝勒和大汗你以及大贝勒之间的关系,实在是二贝勒和三贝勒居心不良,一直都没有放弃对后金汗位的窥视和觊觎。”
“大汗,不是微臣杞人忧天,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明军还没有把咱们怎么样,由于内讧的原因,彼此勾心斗角,恐怕后金就先已经分崩离析了。”
一口气说了那么多,尽管神情那么凝重,语气那么的诚恳,一副为君分忧的样子,但范文程还是紧张到了极点,一颗心都卡在了嗓子眼里,后背已经冒了一层冷汗,后怕不已。
看着范文程那副小心翼翼的模样,皇太极与代善彼此对视了一眼,微微一点头,心里都知道,这番看似挑拨的话语,甚至于有危言耸听的嫌疑,但范文程能够说出,足见对方对后金的忠心,确实是在为后金的未来着想。
在这一刻,皇太极与代善虽然是默然不语,却默契的达成了一个共识,前者更是慢悠悠地开口了。
“那么,范先生,以你之见,本汗现在该如何做呢?”
看到对方也是一脸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