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达人秀-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就是看到他这副样子,一副风轻云淡的做派,周通贵就像得到了莫大的肯定,言语变得更加兴奋起来。
  “而且,叔叔,侄儿还听闻,皇上赚取那笔银子之后,更是趁着一些权贵出现银子短缺的危机,为了使得自家的店铺能够正常运转,不得不贱卖土地,皇上更是授意东厂和锦衣卫,大肆收购了许多土地,而皇上又以军饷或者酬劳的名义,将全部的土地又分给了百姓,不管怎么看,皇上这样做,都让人有一种慷他人之慨、趁火打劫的感觉。”
  这个时候,周道登平静的神色终于有了一丝波澜,做出了回应,苍老的话语里充满深意。
  “通贵啊~看事情,不要只看表面,更不能看一时的得失,从长远来看,你就不会觉得皇上这是在趁火打劫,而是有着深谋远虑,有着更大的谋划,可谓是胸怀天下,有着中兴大明之志。”
  “叔叔,侄儿不解,还望叔叔指点一二,为侄儿解惑。。。。”周通贵面露恭敬之色,长施一礼,一副请教的样子。
  “通贵,你跟叔叔在京城这么多年,应该知道,朝廷如今看似四面楚歌,有着诸多危机缠身。”
  “然而,朝廷所面临的最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只有一个,不是辽东建奴之患,也不是西北的连年大旱,引起的民乱,更不是西南的安奢之乱,引起的动荡,而是朝廷的多年痼疾,土地兼并过于严重,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程度,绝大多数的百姓没有了土地,已经处于流离失所的状态,如此一来,这已经动摇到朝廷统治的根基。”
  说到这里,周道登的话语一顿,脸上的凝重之意加重了几分,深深看了一眼周通贵,看到对方还是满脸疑惑的样子,心中就是一阵无奈,暗自叹息了一声,愈发觉得自己的这个侄儿不适合当官,眼光实在太差,反应过于迟钝。
  话都已经说到了这个份儿上,居然还不明白,真可谓是朽木不可雕也!
  尽管心中这样想,周道登还是没有放弃周通贵打算,而是进一步地为之点拨。
  “俗话说,重病需要虎狼之药,治疗顽疾,亦是如此,但是,这样做的话,太过冒险,以朝廷目前的情况,委实不适合剑走偏锋,使用雷霆霹雳手段,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
  “很显然,皇上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使用更加温和的手法,尤其是在这北直隶,在京师的周围,前有削减皇室宗亲的薪俸,后有这次的宝钞事件,皇上都是在变相的收回北直隶的土地,重新分给百姓,争取不触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即便是触犯了,也有着光明正大的名义,不容那些人置喙,无法反驳什么。”
  “那。。。叔叔,皇上为何这样做呢?”
  周通贵的眉头微蹙,问出这句话之后,进而又补充道:“凭着皇上九五至尊的身份,想要收回那些被私自吞并的土地,还不是一道旨意的事情吗?难不成,那些人还敢反抗,做出什么不轨之举不成?”
  “就算是那些人心有不满,想要反抗,皇上手里还有那么多的军队,如遇造反之人,想要对皇上不利,直接派兵镇压,不就行了?”
  听到这三个问题,周道登的心里更是一阵叹息,连连摇头,颇有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觉得自己这个族侄儿真是不可救药了,但还是予以了回答。
  “通贵啊,你将事情想得过于简单了,京师之内,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又是天下权力的中心,即便是皇上有着无上的权力,有时候,在一些舆论和大势之下,也不得不委曲求全,平衡各方的势力,很难做到那种一意孤行、乾坤独断的地步。”
  “虽然皇上的施为有一些难登大雅之堂,为人诟病,但仅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却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能够更快、更有效的解决问题,更是少了不少的阻力,以及反对的声音。”
  “总之,就是一句话,皇上要想实现大明中兴,要想给朝廷来一次大的变革,初期的时候,就必须先稳住局势,尤其是这京城,还有靠近天下权力中心的北直隶,更是不能出现丝毫乱子,必须是稳定的局面。”
  “叔叔,侄儿大概明白了你的意思。。。。”
  周通贵若有所悟的轻轻点头,脸上却是一知半解的样子,看到他如此模样,周道登这才真正的下定决心,将其放弃,似乎想到到了什么,面露凝重之色,嘱咐道:“通贵,记住了,咱们今日之谈,绝不可以再告诉第三个人。否则的话,你我叔侄儿二人就是引火烧身。”
  坤宁宫。。。。
  此刻,周皇后挺着大肚子,侧卧在床榻之上,而在她的下方两侧,周奎和周绎正坐在那里,尤其是后者,不断地在发着牢骚,使得周皇后不胜其烦,对于自己的亲弟弟,却又无可奈何。
  “姐姐。。。。不是弟弟说姐夫的坏话,皇上做得实在是有一些过了,不知道亲疏有别,分不清谁亲谁疏,那么多的银子,那么多的土地,居然就直接给了那些贱民,兄弟我实在不服,心里感觉憋屈的慌。”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皇上分给那些贱民的土地和钱财,其中有不少是咱们周家的,乃是父亲挣的血汗钱,多年不辞辛苦赚来的。”
  “就算是不将那些土地分给咱们周家,也就是姐姐您的娘家,最不济,也该将父亲损失的那些钱银、房产、田产,返回来不是?”
  。。。。。。
  周皇后终于按耐不住心里的那份蠢蠢欲动般的躁动,柳眉微微上扬,近乎于呵斥的说道:“弟弟,胡说什么呢?”
  “先不说皇上对你和父亲做得对与不对,单单是亲疏这一点,皇上的头脑就很清醒,有着清醒的认识,天下都是皇上的,所有人都是皇上的子民,弟弟,你觉得是儿子与父亲的关系近?还是岳父、小舅子与姑爷的关系近?”
  周绎被问得哑口无言,而又不以为然的直撇嘴,刚想要说些什么,想要再次争取一番,却被一个爽朗的声音所打断,更是被吓得一个激灵,身体为之一颤。
  “哈哈。。。果然不愧是朕的好皇后,说得不错,天下都是真得,所有人都是朕的子民!”


第二百五十五章 训斥

  这个时候,随着两名宫女掀开帘子,崇祯大踏步走了进来,笑声依旧回荡在大殿之内,对于周奎与周绎,看都不看一眼,也不理会他们那施礼般的请安,径直向周皇后而去。
  “哎。。。皇后,你怀有身孕,就不要在乎这些繁文礼节了,快躺下。。。快躺下。。。。”
  说话之间,崇祯已经来到了床榻之前,将想要行礼的周皇后按了回去,同时,一个侧身,已经坐在了周皇后的旁边,毫不在意周围的眼光,径直将其揽在怀里,显得很是亲昵,说话都变得和声细语起来。
  “皇后,御医不是交代过了吗?你已经怀胎七个多月,肚子都这么大了,尽可能地在床上躺着,不能有太大的动作,你怎么就是不听御医的医嘱呢?”
  很显然,似乎是传统思想的束缚,在众目睽睽之下,如此亲热的举动,使得周皇后有一些不自然,不习惯,但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很是享受,不由自主地面颊发烫,有一些绯红。
  “皇上,臣妾没事儿,御医虽然那样说,但也有过交代,为了臣妾身体和腹中的胎儿着想,适当性的走动,还是有必要的,有助于活血经络。”
  看到如此情形,周绎早就忘记了自己最先的恐惧与紧张,妄议皇上,即便是皇亲贵胄,那也是大罪。
  很显然,姐姐深得皇上的宠幸,不仅是自己,就连整个周家,也将会跟着沾光,一想到这些,周绎的心思顿时活络了起来,那个念头再次冒了起来,刚想要说些什么,央求赏赐,却被一个苍老的声音所打断。
  “皇上,微臣父子二人先行告退了。。。。”
  “哎。。。国丈,不要走得那么着急嘛~!”
  看到崇祯面带笑意,对自己的父亲如此客气,而又不失尊重,周绎的心里有一些不解起来,父亲为何这样着急地离开?难道是不想破坏姐姐与皇上相处的气氛,乃是识趣的一种做法?
  不过,容不得周绎深想,随着崇祯后面的话语回荡在大殿之内,他的身体就是一僵,整个人有一种如坠冰窟的感觉,周皇后的神色也是为之一滞。
  “国丈,周绎,因为皇后的关系,朕一直都不好意直说,担心扫了你们的面子,但是,明里暗里,朕也有过多次的提醒和警告,也曾经让皇后对你们传过话,可是,现在看来,效果并不怎么样?你们并未理解朕的好意?亦或者,你们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皇上,老臣父子二人有罪!”
  这一刻,气氛骤然变得极为紧张起来,周奎山呼一声,整个人已经来到了大殿的中央,并将周绎拉到自己的旁边,同时跪了下去,就连周遭的宫女和太监,都是噤若寒蝉,不敢弄出一丝动静。
  感受到怀里的娇躯正在微微颤抖,崇祯低头看去,见到周皇后的脸色有一些惨白,不时地看向下面的父亲与弟弟,掩饰不住的担心与焦虑,心里就是一疼,有一些怜爱的将周皇后一缕秀发拢了拢,微微一笑,点头示意,好像是在说,爱妃,不用担心。
  “好了,国丈,周绎,你们起来吧~!”
  抛出这句话之时,崇祯摆了摆手,示意两人起来,看到皇后的神色变幻,这才再次看向周奎父子二人,继续说道:“按理来讲,因为皇后的关系,你们应该是朕最应该亲近之人。”
  “可是,今时不同于往日,朕现在乃是一国之君,不能像寻常人家的夫婿那般,只需在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尽量做到肥水不流外人田。”
  “坐上龙椅的那一天,从皇兄将大明交到朕的手里那一刻起,朕就不能只顾儿女私情,而是应该胸怀天下,尽早实现祖辈的中兴之念。”
  “所以,凡此种种,朕就不可能将所有的好处都给自己人,否则的话,何以治国?又怎么去要求他人?”
  崇祯的神态没有了刚刚的锋利,不在那么的咄咄逼人,显得是那么的情恳意切,好言相劝,却又几分冰冷之意,不顾亲情,有着帝王的冷漠和疏离。
  “登基之后,朕不仅给你们在苏州建立一个宅子,更是赏赐良田无数,还加官进爵,可谓是极尽荣宠,可是,国丈,你们还是贪婪不满足,想要更多。”
  周奎与周绎就要再跪,表达自责之意,却被崇祯给喊住了。
  “先听朕把话说完,不要忙着自责,也不用担心和害怕什么。”
  说这句话之时,“崇祯”还是不由地想起了历史上的那个朱由检,虽然胸怀大志,但却是没有相应的能力,最为关键的是,登基之初,就是大肆地封赏,加重了土地兼并的问题,尽管这是无奈之举,一种笼络人心和巩固自己合法地位的手段。
  尤其是对这些皇亲国戚,更是毫不吝惜,像历代皇帝一样,赏赐周边之人。
  然而,就是这些得到赏赐之人,在家国危难之时,却无人伸出援助之手,替君分忧。
  特别是国丈周奎,吝啬地就像一只铁公鸡,一毛不拔,对于朱由检的数次募捐,总是哭穷,最为可恨的是,这位国丈居然出卖自己的亲外甥,女儿的亲儿子,只为了讨好鞑子。
  厚颜无耻至极,让人恨得牙根痒痒!
  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尽管崇祯的心里也是怒火滔滔,恨得牙根痒痒,但感受到怀里的娇躯再次一僵,虽未看,依旧感受那抹可怜兮兮的央求目光,心中就是一软,原本将会迸发出的强势语气,变得缓和了许多。
  “国丈,周绎,你们要清楚的明白一点,唯有大明的存在,唯有大明的繁荣昌盛,才能使得你们的身份愈发显耀和尊贵,如果大明不存在了,不仅是你们的万贯家财化为乌有,就连性命也难保。”
  这个时候,崇祯语重心长地说完这番话之后,不等周奎父子作出回应,整个人突然站了起来,将周皇后放到一边,使之倚靠在软榻之上,和声说道:“好了,皇后,你们好好聊聊吧,朕还要去万岁山一趟,有重要是的事情需要处理一下,不能再在你这里多呆了。”
  “嗯,臣妾恭送皇上。。。”
  崇祯离去了,周皇后再次坐了起来,在宫女的搀扶之下,倚坐在那里,好气不气的看着父亲与弟弟,有一些愤愤地说道:“好了吧,非要皇上出面,训斥一顿,你们才知道害怕,才知道老实一些,才知道以前的种种作为,有一些得寸进尺,以后要多加收敛一些。”


第二百五十六章 天上一句,土地上一句

  万岁山上。。。。
  武器研究基地的一个小楼,门前立着一个长方体的石碑,一米多高,上面镌刻着“医术研究所”几个大字,隽秀之中,而又不失磅礴大气。
  在小楼的一个房间之中,里面摆满了各种仪器,到处都是盆盆罐罐等器皿,研究器材,其中又以显微镜为主。
  此刻,崇祯站于一个实验的平台之前,而吴有性、陈实功、吴昆、赵贞观、喻昌、喻嘉言等明末有名的医学大家,就在对面,这些人中有一个相同或相似的特点。
  “各位臣工,想必你们一定非常的疑惑,朕为何单单将你们叫到这里,而没有其他的御医。”
  听到崇祯的这句话,众人彼此互望了一眼,都看到了其他人也是一脸的疑惑之色,但没有一个人接话询问,因为,他们知道,既然皇上这样说了,一定会讲述其中的缘由。
  “想必你们之中,有一些人已经发现了一个特点,在这里的御医,要么是在外科临床方面有着极为高超的造诣,要么就是在传染病方面有着一定的建树,对于治疗天花、痘疹等传染病有着极为高超的医术。”
  众人再次一愣,谁也没有想到,皇上会这么的无厘头,天上一句,地下一句,忽然又来了这么一番话,尽管心中的疑惑更浓了,但还是保持着足够的耐心,等待着后面的话语。
  “在朕开来,要想使得医学有所发展,提高医术,不能总是停留在理论研究上面,也就是不能只看那些医书,必须进行相应的临床试验,检验一下医书上的那些理论和观点是否正确?与现实有没有出入之处?”
  “同样地,不管是关于瘟疫的医学研究,还是在医学的临床研究方面,都需要真实的病体作为研究对象,方能促进医学和医术的改进,否则的话,那与闭门造车何异?”
  说话之间,崇祯的目光在著名的传染病专家吴有性和最为前沿的临床外科医学家陈实功之间徘徊,游移不定,看得两人很是忐忑,心里有着莫名的紧张感。
  最后,崇祯的目光停留在了外科医学家陈实功的身上,话锋更是一转,隐约之间,变得颇为犀利起来。
  “陈实功,作为一名外科御医,想必你的心里很清楚,以目前的各种医学书籍,已经满足不了你的需求,无法更进一步的提高你的医术。”
  “要想外科医学取得进展,要想使得你的医术更进一步,需要大量的临床经验累积,从而使得你对人体更加的了解,更能明白一些病变的内在表现,方能书写相应的药方,以及相应的外科手术。”
  这个时候,不等陈实功做出回应,刚刚张口,想要说些什么,崇祯忽然打量起周围的一些仪器起来,尤其是那些显微镜等精密仪器,再次转移了话题。
  “自从西洋的各种奇淫巧技传入大明,尤其是这些用于观察天文的仪器,经过改造之后,对于你们的医学研究,有了极大的帮助,可以更加细微的观察一下病变的细微表现,由什么所引起?又是怎样的传播?”
  “特别是在用药方面,对于治疗一些病,怎样才能更行之有效?”
  说到这里,崇祯的话语一顿,目光转移到了吴有性的身上,眸子里闪烁着点点光芒,却是做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淡淡地说道:“吴有性,据朕所知,关于瘟疫,你提出了传染病病原的观点,但碍于瘟疫过于敏感,很容易酿成大面积灾难,一直没有机会得到验证,是这样的吗?”
  “是的,皇上,确有此事。。。。”
  吴有性比陈实功的反应要快得多,连忙回了一句,进而又补充道:“瘟疫不同于其他的疾病,极具传染性,传播的速度很快,往往是一人患病,全家被传染,一家得病,一巷难以幸免。”
  “那。。。如果朕给你这样的机会,具备各种你想要的条件,研究瘟疫,并研究出治疗它的方法,你愿意冒这个险吗?哪怕是有着性命之忧?”
  一语落罢,崇祯的嘴角挂着笑,直直地看着吴有性。
  听到这番话,其他人心里都是一惊,震动不已,对于这些御医而言,他们深知瘟疫的危险性与危害性,以目前的医术而言,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治愈方法。
  因此,研究瘟疫,可谓是冒着生命的危险!
  一时间,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吴有性的身上,气氛更是变得颇为诡异起来。
  “皇上,微臣愿意!”
  吴有性没有任何的犹豫,在诸多的目光注视之中,就好像没有感觉到气氛变得有一些诡异,回答的格外铿锵有力,字字回荡在这实验室之内,扣人心弦,让人心生敬意。
  尽管不在乎个人的安危,但一想到瘟疫的危险性,不由地面露担忧之色,沉声问道:“皇上,又有什么地方适合研究瘟疫呢?毕竟,研究瘟疫的地方,一旦有被感染者跑出去,那将会是灾难性地,酿成大面积的灾难,事情变得反而不美。”
  “呵呵。。。吴有性,不用担心,既然朕这样说了,就已经有了绝佳的地方,有着相应的准备,以及配套的预防措施,作为你研究的场所,更是不会存在这些隐患。”
  崇祯一声大笑,神经看似颇为大条,见吴有性的担忧之色并未消失,脸上流露出得意之色的同时,进而继续说道:“朕给你找的地方,乃是一个海上孤岛!”
  听到这样的一个答案,不仅是吴有性,还有周遭的那些人,都是暗暗长松一口气,实在是“瘟疫”的凶名在外,一旦那个村庄有瘟疫发生,那个县都将被化为禁区,不准任何人出入。
  不等众人的神色才微微放松,崇祯脸上的红光愈发的炽盛,显得愈发得意,进而又转而说道:“而且,陈实功,朕也为你们找了一个外科临床试验的地方,距离吴有性的那座小岛并不远,还有着大量的‘**’供应,用作你们的试验研究。”


第二百五十七章 “活体”试验

  听到前面之言,众人还是闻之一喜,但一听到“**”二字,脸色顿时为之一变,变得为之煞白起来,神情更是惊恐不已,难以相信的看着崇祯,就像在看着一个魔鬼一般,吓得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陈实功更是嘴唇直哆嗦,浑身发抖,颤声说道:“皇上,这样做,实在不可,实在是有失天道,有违人性,以活人作为**试验,就算是皇上问罪,微臣也是绝不敢从!”
  扑通~
  扑通~
  扑通~
  。。。。。。
  随着陈实功第一个跪在地上,其他人纷纷仿效,相继跪在地上,央求起来。
  “还请皇上收回成命,此举实乃有违天道!”
  “皇上,这样做的话,实在是惨绝人寰,让人于心不忍,就算是丢了身家性命,也绝不敢做这样的事情。”
  “请皇上三思,这样做的话,实在是有违医道,有违医者仁心的宗旨!”
  。。。。。。
  看到越来越多的同僚跪在地上,不断地央求皇上,磕头如捣蒜,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吴有性的神色变得极其难看起来,也跟着跪下的同时,却是问道:“皇上,难道微臣研究瘟疫,其中也要有所谓的‘**’?”
  如此局面,完全出乎崇祯的意料,没想到这些御医的抵触情绪会这么强烈。
  不过,崇祯并没有慌了手脚,依旧是那副从容不迫的样子,并未回应众人的请求,就好像没有听见一般,却单单回答了吴有性的问题,极为肯定的吐出一个字:“是!”
  虽然只是一个字,却宛若一道惊雷,在众人的耳边炸响,心神再次一震,引起一片恐慌,纷纷再次劝说起来,试图能够阻止皇上的这个疯狂计划,近乎于恶魔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然而,任由周围的那些御医如何地苦口婆心般的劝说,任由他们在那里磕头不止,崇祯依旧是那副风清云淡的样子,就好像是事不关己一般,神情一场的冷峻,确切的来说,是坚定。
  不仅如此,崇祯还拉过了一把凳子,径直坐在那里,颇为光棍的翘着二郎腿,饶有兴致地打量着众人如此模样,也不着急,更没有解释什么,就是那么的任凭众人“聒噪”。
  渐渐地,实验室里嘈杂的声音越来越弱,有一些御医的声音都变得嘶哑起来,等到差不多的时候,崇祯这才再次开口,却不是回应众人的请求。
  “朕且问你们,如果朝廷出了一个叛国之臣,勾结外敌,伤我百姓,对于这样的人,朕要是将其处以极刑,或是五马分尸,或是挫骨扬灰,亦或是凌迟处斩,你们还会反应的这么强烈吗?”
  突然来了这么一番,问得众人蒙了,个个都是瞠目结舌的模样,大眼瞪小眼,一时不知道该如何恢复,但还是本能地轻轻点头,呢喃地说道:“臣等不反对。。。。”
  崇祯的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计谋得逞的邪恶笑意,在众人还是满头雾水,摸不着头脑之时,话题再次一转,进而继续说道:“朕还想问一问,你们知不道建奴的累累罪行,在辽东的所作所为?”
  这个时候,崇祯的目光变得极为犀利起来,颇有咄咄逼人的味道,不等众人做出回应,神情变得阴冷下来,幽幽地再次问道:“你们知不知道,建奴在辽东的所作所为?不仅是袭扰我朝边境那么简单,经常是攻打边境城镇,屠城、屠村更是常有的事事情,老弱妇孺,他们从未放过。”
  此刻,喻嘉言忽然站了起来,似乎猜到了什么,以不确定地语气,试探性地问道:“皇上,难道您所讲的那些‘**’,全都是鞑子?”
  崇祯没有回答,依旧在自顾自的说道:“你们不知道,建奴的总人口不过二三十万,但是,从努尔哈赤开始,建奴残害的我国百姓将近百万,是建奴总人口的数倍有余。”
  “难道,如果将这样的生死大仇敌,将他们掳来,作为实验的‘**’,你们还下不了手?”
  问出这句话之时,崇祯的眸子里闪烁着幽幽寒光,明灭不定,神色也变得极为郑重起来,不等众人作出回应,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回应之时,崇祯的声音再次响起,回荡在这个屋子之中,一点一点地动摇着他们的固有观念,撩拨着那根敏感而紧张的神经。
  “建奴肆意屠杀之时,他们又何曾讲过什么天道或者人道?又何曾想过,他们的屠刀之下,不过是一群老弱妇孺,没有丝毫的反抗之力,不过是一些寻常老百姓而已?”
  崇祯站了起来,饶过试验台,在跪着的众人之间穿梭,来回踱步,声音更是加重了几分,语气变得高亢起来,身上散发一股属于帝王的王霸之气,显得颇为强势。
  “朕不喜欢藏着掖着,不妨直接告诉你们,之所以对于研究瘟疫那么感兴趣,迫切地想要你们研究出天花的治疗药方,朕就是打算,使用天花,消除辽东之患,灭了建奴。”
  听到这番话,不知道是被崇祯说服了,还是被崇祯一个又一个的惊人言论震撼到了免疫的程度,已经适应了,此时表现的格外平静,不仅如此,反而还深思了起来。
  一开始的时候,听到皇上要拿活人做实验,众人还觉得他是恶魔,邪恶无比,让人觉得毛骨悚然,危机非常,现在却是截然相反。
  从皇上的这番“惊人”的言语,不难判断,不管是何种近乎于灭绝人寰的手段,都是在对外,都是在对敌,这份公心,这份坦率直言的秉性,让众人害怕与畏惧的同时,还有丝丝敬佩。
  毕竟,相对而言,仅就杀伤力和毁灭性而言,何种武器又能和瘟疫或天花相比?
  而且,后者的代价最低,所需要的花销也是最小,大大减轻了朝廷的负担,见效还最快。
  医者仁心,这些御医更明白大义所在,深知妇人之仁的危害,也是为医者的大忌!
  所以,开始有人做出了回应,反对的声浪越来越弱,直至再无人反对。
  “微臣支持这项计划!”
  “臣附议!”
  “臣附议!”
  。。。。。


第二百五十八章 没有一点负罪感

  看到一个又一个的御医俯身附和,表达赞同之意,不再坚持所谓的“医德”,崇祯那凝重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发自内心的淡淡笑了起来,满意的轻轻点头,大手一挥,高声喝道:“不愧是朕的好臣子,都起来吧~!”
  这一个时候,气氛不再那么的紧张,不再是那种群情激奋的一触即发感觉,而是变得有一些轻松起来,不再为那个所谓的“**”而心怀芥蒂,变得坦然了许多。
  仅此一点,不难发现,在大明,建奴几乎到了人神共愤的程度,没有人不愤恨的。
  原因很简单,就像崇祯提到的那样,建奴针对大明,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凡是攻城略有不利,损失稍大,就会进行屠城。
  当然,除了崇祯和有限的大臣之外,随着皇太极的主事后金,这种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只是众人还不知道而已,毕竟,皇太极登基为大汗,还不到两年。
  事关乎国家大事,民族利益,众人已经知道了崇祯想要干什么,吴有性忽然站了出来,略微沉吟了一下,似乎是在组织语言,稍稍停顿,说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皇上,诸多瘟疫之中,天花,也就是医理里面所谓的‘痘疮’,虽然是一个烈性传染病,难以防治,但也不是不治之症,在民间,已经有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只是收效不是很好,其中以吹鼻痘法最为有效,一般分为两种,一曰旱苗法,即取自天花者的痘痂,研磨成粉末,加上樟脑冰片等,吹入种痘者鼻中;二曰水苗法,就是将患者的痘痂加入人乳或者水中,用棉签蘸上,塞入种痘者的鼻中,两者都是让种痘者轻度感染天花,发烧出疹,经过精心护理,病症消失过后,就等于患过了天花,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从此再不会感染天花。。。。。。”
  听着吴有性的缓缓讲述,崇祯吃惊与兴奋莫名的同时,心里又是一阵感慨,后世之人,对于鞑子朝廷过于推崇。
  又或者说,鞑子的奴役政策非常成功,篡改历史,达到了他们的目的。
  不管是扭曲的历史记载,还是满清鞑子的后世子孙妖言惑众,都是将许多的功绩强加在满清皇帝的身上,以此抬高满清皇帝的高大形象。
  什么康熙发明了种痘之法,不过是盗用他人之功而已?
  这种吹鼻种痘法,早在十六世纪下半夜,也就是明朝隆庆年间,就已经出现,只是被一些医术世家或者医者所把持,故步自封之下,没有推行于天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