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达人秀-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式营业,并能有所获利,皇家赌楼和皇家珠宝首饰行的事情也该加快了,二十四衙门的改革之后的生意,还是由你接手。”
  巩永固迟疑了,面有犹豫之色,最终还是语重心长地说道:“皇上,微臣舞文弄墨还行,耍一些把式尚可,但经商一道,绝非微臣所长,经营皇家拍卖行、皇家赌楼和皇家金银首饰珠宝行,已经是十分吃力,如果再加上二十四衙门改革之后的对外生意,微臣恐怕干不好,主持不过来。。。。”
  话语一顿,似乎想到了什么,巩永固转而建议道:“皇上,要不让田大人主持二十四衙门改革之后的对外生意吧?无人不知道,田大人不仅为人豪爽,喜结名士,几遍天下,素有‘小孟尝’之称,更是善于经商之道,如果交由他打理的话,二十四衙门改革之后的生意必能日隆,扭亏为盈,为朝廷的财政增加收入。”
  贾亦韬默然了,没有任何的表示,神色依旧是平静无比,对于巩永固的推迟,更是没有任何的恼怒之意,心里却在暗自思量着,巩永固毕竟是一个门外汉,掌管三两个店铺尚可,如果总揽整个皇家生意的话,就显得力有不逮,能力明显跟不上。
  “嗯。。。既然这样,那朕就再想想,永固你就暂先管理这三个店铺吧。。。。”
  贾亦韬没有为难巩永固,强逼着他去干不擅长的事情,对于巩永固的建议,也没有一个明朗的回应。
  巩永固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掌舵三个店铺,已经让他劳心劳力,耗尽了心神,再增加的话,绝对会让他感觉到亚历山大,直至崩溃。
  这一刻,听到皇上这样的话语,宛若天籁之音,巩永固心里为之一喜的同时,感觉身心好久没有像现在这般放松,更是跪倒在地,连忙谢恩。
  “谢主隆恩,体恤微臣之苦!”
  看到这副情景,巩永固高兴地跟一个小子一般,又笑又拜,贾亦韬忍不住地微微一笑,心生打趣之意,调笑道:“起来吧。。。。这样也好,如果让妹夫你掌管这么多的生意,整日忙忙碌碌,夫妻相处的时间就会变得寥寥无几,朕的那个妹妹乐安公主非得心生埋怨,怨朕不可!”
  深夜,周府。。。。。
  书房之中,周奎和周绎父子一坐一站,昏暗的烛光之下,秘密谋算着皇家拍卖行。
  “父亲,你今晚也看到了,拍卖绝对是一个会下金蛋的老母鸡,日进斗金,不如你进宫一趟,央求皇后姐姐,从皇上那里讨来拍卖行的差事,那样的话,咱们家又多了一个生财的渠道。”
  然而,周奎却是一副气呼呼的样子,怒斥道:“哼~田弘遇那个老匹夫,明知是老夫在竞价《兰亭集序》,他居然故意抬价,害了老夫白白损失二十多万两,老夫和他没完!”
  “还有他那个在宫中当礼妃的女儿,与皇后作对,现在他又和老夫作对,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早晚有一天。。。。。”
  看到愤懑的没完没了样子,周绎心中暗暗着急,安抚的同时,不无鼓动的说道:“父亲,没必要与田老贼置气,只要弄到了拍卖行,那些损失的银子不就可以找补回来了吗?而且,如果拍卖行日后再有什么好东西,你就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抢先弄到手。”
  闻听此言,周奎的眼前就是一亮,满脸的阴霾之色一扫而光,变得极为兴奋起来,痛快地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好,明天一早,我就进宫,去见你皇后姐姐,讨来拍卖行的差事,将巩永固给挤出去!”


第二十一章 孙传庭

  第二天,贾亦韬正在处理着政务,面前正放着一本密折,看着上面的内容,贾亦韬那是愁眉不展,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洛养性就站在一旁,沉声地进行汇报着。
  “启禀皇上,根据锦衣卫在陕西的密探来报,此次兵变和民变并没有那么简单,绝非是陕西巡抚胡廷宴和延绥巡抚岳和声奏折上所讲的那般,乃是当地的衙门横征暴敛,依旧在征收三饷钱银,加上旱灾,才激起民变。”
  “至于兵变,乃是陕西的将领克扣士兵的军饷,每月的粮饷也不足,饥寒交迫之下,才引起的军队哗变。而且,目前的形势并未得到缓解,颇有民变与民变汇合一处之势。”
  听到这些,贾亦韬的心中就是一紧,暗暗估摸,不禁想起,再过几个月,就会出现大规模的民变,波及整个三边,到时候,整个陕西、甘肃和宁夏都将出现大大小小的起义军。
  如果现在再不稳定陕西的局面,历史将会重演,形势将会急转直下,直到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地步,使得大明王朝面临两难的境地,按下了葫芦起了瓢,在镇压起义军与抵御后金之间,疲于奔命,忙得焦头烂额,直至消耗完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丝国力。
  一念及此,贾亦韬的心里就愈发的着急起来,对着外面喊道:“叫掌印太监张彝宪进来!”
  很快,张彝宪走了起来,刚一站定,就看到贾亦韬阴沉着脸,怒意滔滔的说道:“传朕的旨意下去,将陕西巡抚胡廷宴和延绥巡抚岳和声削职为民,捉拿到京城,问他们的谎报军情、欺君之罪!”
  张彝宪明显愣神了一下,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陕西的民变和兵变刚刚有所平缓,皇上就要治最大功臣之罪,要捉拿胡廷宴与岳和声如今。
  “还愣着干嘛?快去啊,立马将圣旨送到陕西,褫夺两人的官职,将其押到京城!”
  听到贾亦韬咆哮般的呵斥,张彝宪整个人就是浑身一个激灵,身体一颤,面现畏惧之色,连忙回应道:“是是。。。皇上,奴才这就去草拟圣旨,让人送到陕西!”
  看着张彝宪慌慌张张离去的背影,一副噤若寒蝉的样子,贾亦韬脸上虽然暴怒无比,但心中却隐隐透着兴奋,暗道:“哼。。。那些阉党余孽,我还无法一下次清除干净,那些东林党也轻易动不得,你个司礼监的太监还治不了?”
  呼。。。
  似乎是心中的郁闷之气得到了宣泄一般,重重地吐出一口浊气之后,贾亦韬的神色明显缓和了一些,更是心想:“总算腾出位置了,可以将孙传庭安排到陕西,洪承畴就暂当延绥巡抚吧,那个三边总督武之望干得还不错,日后再找机会将洪承畴提到三边总督的位置上。”
  一念及此,贾亦韬歪头看向洛养性,询问道:“孙传庭到了没?”
  “启禀皇上,孙传庭昨天晚上就已经到京了,现在就在宫外候着呢。”
  不久之后,孙传庭就出现在了贾亦韬的面前,屋子里只剩下两人,后者更是没有任何的前奏可言,直奔主题,径直说道:“孙传庭,明人不说暗话,朕想要让你当陕西巡抚,只要你的回答能够让朕满意,委任你的诏书马上就会颁发。”
  “皇上,你的意思是。。。。”孙传庭心中一动,窃喜不已,强压着激动的期许,明知故问问了这么一句,整个人显得很是拘谨和恭敬。
  “意思很简单,假如你现在就是陕西巡抚,到了陕西之后,你准备如何施政?”
  孙传庭并未立即回答,而是面露思索之策,不断地品味贾亦韬的这句话的意思,暗自揣摩,后者也没有催促的意思,极有耐心地等待着。
  片刻之后,孙传庭长吁了一口气,紧绷的身体略微放松了一下,再次紧绷了起来,微微弓着身子,这才徐徐说道:“如今的陕西,连年大旱,而今年的旱情尤为严重。因此,如今的陕西,摆在面前的最紧要之事有两件,一赈灾,二是军饷,前者可安民心,后者安抚军心,如此才能稳住陕西的局面,不至于再出现大的暴乱,才能全力抗灾。”
  “如何赈灾?又何为军饷?”贾亦韬立马来了兴致,有一些被孙传庭的观点吸引了,那就是稳住陕西的局面,忍不住地适时问了两句。
  “启禀皇上,所谓赈灾,就是赈济百姓,使得百姓能够暂渡难关,不至于颠沛流离,能够勉强生活下去,如此一来,那些民乱就失去了滋生的土壤。”
  “军饷,就是陕西的军队欠饷极为严重,短则两三个月,长达数年,士兵们都没怎么见过军饷,每个月的粮饷也无法供应充足,时常会饿肚子,唯有补发一定的军饷,方能稳定军心,不至于再出现军队哗变的事情。”
  “而且,陕西的土地兼并极为严重,军队屯垦的田地更是大量的流逝,微臣到任之后,就会整治地方的豪强,收回朝廷的官地,发还属于百姓的私田,如此一来,军队的粮食可以有所缓解,部分百姓的衣食也能有所保障。”
  。。。。。。
  贾亦韬听得频频点头,非常满意,在那一瞬间,不禁有一丝明悟,似有所感,历史上的那个孙传庭难怪那么的悲凉?同样的行径,整治地方的屯田,早已将那些始作俑者,兼并土地之人,也就是京城的那些权贵得罪了个干干净净。
  当崇祯皇帝对他心生不满之时,那些权贵当然会火上浇油,想要置其于死地!
  不管是当地的大家族,还是地方的豪绅,兼并土地之时,或大或小,在他们的身后都有一个大人物,在京城当官。
  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之后,贾亦韬直视着孙传庭,等到对方讲完之后,朗声说道:“好,孙传庭,就由人补上陕西巡抚这个空缺,朕会给你一百万两银子赴任,随后还会从各地调拨粮食,用于赈灾。”
  “谢主隆恩!”
  孙传庭没有多说什么,心里已然知道,如今的那个陕西巡抚肯定倒大霉了,而贾亦韬的声音再次响起。
  “不过,孙传庭,在离京之前,关于赈灾之事,朕要给你个建议。”
  “请皇上示下!”孙传庭连忙躬身行礼,表现的极为恭敬。
  “赈灾,切莫一味地发放粮食,而是有针对性的、富有建设性的赈灾,除了老人和小孩以外,其他人要想获得朝廷的救济,就必须出劳力,而劳力就是挖通河渠,亦或是挖井,总之就是向灾旱的地方引流,如此才能解决根本问题,缓解旱情,让老百姓能够自救。”
  闻听此言,孙传庭顿时眼前一亮,面露兴奋之色,似乎想到了什么,化为难色,有一些吞吐的转而说道:“可是,皇上,微臣不懂得河流引流的工程啊?”
  “呵呵。。。放心吧,朕会给你派一个得力助手,担任山西布政使一职,擅长工程一道。”
  贾亦韬淡淡一笑,说出这番话之时,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了一个人的名字,徐光启,明末时期有名的科学家,精通数学、天文、历法和水利等等。


第二十二章 另一个重要任务

  此刻,既然想到了徐光启,那贾亦韬不可能不知道他的众多身份之一,朝堂上为数不多的天主教徒,自然而然地,贾亦韬联想到了那些洋人传教士,拥有着西方现在最为先进的科学知识。
  这一瞬间,贾亦韬有了组建皇家科学院的冲动,将那些洋人集合起来,利用他们的科学知识,研究和改进火器,再加上他这位教授级别的穿越者,即便是文科,历史系教授,但也懂得一些科学,二十世纪的研究成果,在这个时代,提出一些电磁学的皮毛知识,以及蒸汽机的大概原理,那都将对科学产生巨大的推动。
  然而,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之后,贾亦韬又轻轻摇了摇头,否定了这种想法。
  “暂时还不行,相比于提出那些前沿知识,将其应用于火器的研发,现在最要紧的就是稳定时局,将大明王朝从沉沦的深渊中拉出来。否则,即便最后研究出最先进的火器,大势已去之下,只会徒做嫁衣。”
  转瞬间,贾亦韬又暗暗点头,再次心中暗想:“嗯,就这么办,先稳定时局,缓解小冰河时期对大明王朝的影响,抗旱救灾,扭转辽东的局势,待到完全掌控住朝廷,牢牢抓住军权之后,再将最为前沿的科学知识搬到现在。”
  这一切说得虽多,但不过发生在寥寥数十秒之间,孙传庭依旧在沉浸在兴奋之中,满脸的钦佩之色,朗朗的话语唤醒了走神中的贾亦韬。
  “皇上,微臣明白了,借助此次赈灾的机会,将那些处于颠沛流离的老百姓之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利用起来,挖通河渠,向干旱地区引水,只要挖出了水渠,尽可能多的挖出水井,临近的百姓就能灌溉,旱灾的影响也就少许多。”
  “不错,朕就是一个意思。”贾亦韬轻轻点头,赞叹了一句,进而又补充道:“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简单的赈济百姓,只能一解燃眉之急,却不能永远的解决问题。如果持续不断地使用这种赈灾的本办法,迟早会拖垮整个朝廷。”
  说到这里,贾亦韬语气一顿,神色为之一愣,面露郑重之色,转而说道:“此次委任你为陕西巡抚,不仅是赈灾那么简单,还有整肃陕西的军纪,三边总督武之望虽然做得还不错,卓有成效,但毕竟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精力难免会有所不济,力有不逮的地方。”
  闻听此言,孙传庭的心中为之恍然,三边总督武之望恐怕很快就要退休了,心中只是闪过这个念头,就认真地倾听贾亦韬的后面之言。
  “所以,到了陕西之后,你同时两手抓,一手抓抗灾,一手抓军纪,将军队中的那些不合格的将领和士兵全都给踢出去,抓出其中的害群之马,贪墨军饷之人。”
  “还有,陕西就是地处边塞之地,自古以来,就是民风彪悍,因此,你另有一项重要的任务,组建一支精锐大明军队,番号为秦军,孙传庭,你应该明白这个番号所代表的意思吧?”
  孙传庭重重一点头,几乎是一种本能反应,脱口答道:“皇上,微臣明白,意思就是,希望这只军队效仿昔日的秦国虎狼之师,有乃余风,作战勇猛,百战百胜,所向披靡。”
  贾亦韬微微一笑,虽未有任何的言语,孙传庭却明白了一切,自己的回答没错。
  恍惚间,孙传庭有一种错觉,眼前这位笑眯眯的少年,不像是只有十七岁,更像是活了几百年的老狐狸,行事可谓是天马行空,让人捉摸不透,却又暗含深意,可谓是意味深长,攻击力绵延不绝,一环套一环,又让人很难察觉。
  从登基之时,先行稳住魏忠贤一干人等,时机成熟之后,一举就将魏党的三大透明全都给收拾了,使得魏党余孽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不敢有太大的反应。
  再比如现在,收拾了魏忠贤的爪牙五彪其中的四人之后,再也没有多大的动静,反而搞起了皇家生意,开起了皇家拍卖行这等前所未有的行当,一手绝对是天马行空。
  不过,结果却是成功的,让人为之咋舌,惊讶的下巴都快掉了,坊间传闻,一夜之间,皇家拍卖行就弄到了超过了百万两银子,使得许多人都盯上了这块肥肉。
  “好了,孙传庭,你下去吧,稍作休整一天,接到委任诏书之后,即日就赶往陕西赴任,西北的局势已经非常不妙,颇有愈演愈烈之势。”
  “是,皇上,微臣告退了。”
  孙传庭心中一个激灵,转瞬就反映了过来,镇定地回应了一句之后,躬身缓缓退了出去。
  看着孙传庭离去的身影,贾亦韬的思绪再次翻飞了起来,不禁想起了历史记载,孙传庭坐镇于陕西,担任巡抚一职,洪承畴任三边总督,两人很快就稳住了陕西的局势。
  想到这些,贾亦韬流露出似有所悟之色,隐隐泛着自信之意,心安了许多,喃喃道:“将两个人的历史轨迹改变,提早弄到陕西的重要职位,想必陕西就不会有太大的乱子,朝廷就能集中精力的抗灾。即便是现在已经爆发的零星民乱,二人也能将其扼杀于萌芽之中。”
  转瞬间,贾亦韬面有愁容,双手揉了揉太阳穴,长叹一声,自语道:“哎。。。现在还是要弄钱啊,军饷再不到位,不然的话,辽东还是避免不了即将到来的兵变,看来,是该动福王了。。。。”
  一念及此,贾亦韬不由地想到了朱由检与福王朱常洵的叔侄儿关系,脑海里就会凭空现出一阵浮躁的情绪,影响着贾亦韬的决心,但一想到自己的遭遇,同样是家族血脉关系,亲伯伯和亲叔叔为了金钱,还不是同样会害自己的性命。
  “朱由检,你要明白,如果那些藩王真的还感念于一丝亲情,心里有你这个皇帝,他们只要分别拿出三分之一的财产,朝廷就不至于无钱可用,也不至于无粮可调。”
  “在关键的时候,那些藩王如果能够救济朝廷,捐献钱粮,朝廷就不会向天下摊派三饷,加重赋税,自然而然地,百姓的造反也不会那么激烈。”
  “当那些藩王夜夜笙箫、纸醉金迷之时,府库的粮食都发霉了,守城的士兵却还在忍饥挨饿,无饷可领,无粮可食,如此情形,军队如果还不会哗变,那才是怪了呢?兔子急了还咬人,何况是一个大活人?”
  贾亦韬的嘴里念念有词,似在回忆自己的历史知道,提醒自己,又像是在说给脑海里残存的那一丝意识听,属于真正朱由检的点点思想。
  渐渐地,那股影响贾亦韬决定的残存意识不再跳动,不再影响贾亦韬的决定,算是默认了贾亦韬早就制定的阴谋,挖掘朱元璋留下的宝藏,各地藩王几代积累的财富。
  “这就对了嘛,日后,你就会明白我这样做有多么的英明。。。。”


第二十三章 敲打(上)

  很显然,贾亦韬感觉到了残存意识的变化,不再抵触自己的手段,嘟囔的抛出了这么一句之后,进而继续自语道:“没有了那些藩王,朝廷的压力将会骤减,还可以震慑住那些兼并土地的权贵,天下将会释放出许多的田地,使得许多百姓有田有地,同时也能充实国库,充盈各地的粮仓,即便小冰河时期进入最为恶劣的时期,朝廷也能从容的应对,有粮有钱用于赈灾。”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响动,紧接着就是曹化淳那犹如公鸭嗓的声音,使得贾亦韬猛然清醒了过来。
  “启禀皇上,皇后娘娘求见。。。。”
  “让皇后进来。”
  贾亦韬淡淡回了一句,微微甩了一下脑袋,整理好思绪过后,皇后周氏已经款款走了起来,轻移莲步,一步一行间,尽显婀娜身姿。
  “妾身见过皇上!”
  “皇后快起来,不用如此多礼。”
  说话之间,贾亦韬已经走下了龙案,扶起周皇后的同时,眼中绽放着火热的光芒,目光不断在这副娇躯上扫视,还有那迎面扑来的阵阵香风,更是挑动了贾亦韬的雄性荷尔蒙,腹中燥热了起来。
  不久之后,精致的象牙床之上,周皇后躺在贾亦韬的怀中,面颊透着绯红,一副鱼水之欢后的气喘吁吁模样,含笑似羞的轻声说道:“皇上,臣妾有一事相求,还望皇上能够准允。”
  “喔。。。皇后,所为何事?说来听听,如果可以的话,朕不是不可以答应。”
  贾亦韬轻抚周皇后的秀发,随之在光洁的肌肤婆娑着,和声细语之间,给了后者很大的底气,渐渐打破心中的那一份顾忌,径直说了出来。
  “皇上,现在乃是多事之秋,朝事繁重,妾身的父亲想要为国分忧,替皇上你做一些事情。”
  “国丈他想做什么事情?”
  贾亦韬的眸光闪烁,面皮扯动了一下,手上的动作更是微微停滞,所有的反应转瞬又恢复了正常,淡淡地问了这一句,而周皇后却没有丝毫的察觉。
  “启禀皇上,臣妾的父亲想进拍卖行任职,替皇上打理拍卖行的生意,还望皇上能够恩准。”
  贾亦韬的脸已经冷了下来,并未回应周皇后的话语,而是沉声地问道:“皇后,朕让巩驸马创办皇家拍卖行,你知道其中的用意何在吗?”
  “嗯。。。臣妾有所耳闻,之所以创办皇家拍卖行,皇上是想将魏忠贤等人收敛的珍奇稀有之物变为现银,以作军饷之资,臣妾觉得,家父他也能办好此事。”
  就在这时,贾亦韬刚想要发作,脑海里浮现出一些信息,也就忍了下来,强压下那股不快之感,不得不摆出好言相商的姿态,却是漠然地说道:“皇后,朕对你周家不薄?去年登基之时,朕就封你父亲为嘉定伯,任兵马司,赐第于苏州,还有大量的田产房宅。。。。”
  说话之间,贾亦韬知道,脑海里残存的朱由检意思再次影响自己,也明白,朱由检的顺利登基,皇后周氏也出了不少的力,尤其还是信王之时,周氏更是将信王府的内务打理的井井有条,可谓是持家有方,让朱由检省去了不少心。
  脑海里浮现出这些相关信息之时,当自己就要发作之际,贾亦韬就明白了朱由检残存的那一丝意识为何那般强烈,试图影响自己的情绪,想通了这一点,贾亦韬心中也做出了回应,可谓苦口婆心。
  “朱由检啊。。。朱由检,你对国丈周奎情深义重,对于皇后周氏也是荣宠有加。但是,你知不知道,当你穷途末路之时,大明王朝大厦将倾之际,急需饷银,人家不仅不相帮,还将你的儿子出卖给鞑子,如此薄情寡恩之人,虽是泰山,但值得你如此照顾吗?当然,这并不是说就要废后,只是疏远国丈周家而已。”
  “皇上,臣妾不是薄情寡恩之人,知道皇上对我们周家情深义重,给予莫大的恩赐。”
  皇后周氏已经察觉到贾亦韬的不快,心中一紧,感激般的说出这一番话之后,连忙松口,进而补充道:“以前之时,臣妾的娘家不过是小门小户,靠街头行医和占卜为生,如果不是皇上的恩泽,哪还有周家如今的富贵生活?”
  残留的意识如潮水般退去,贾亦韬完全掌控了自己的思想,不再受朱由检的那一丝执念影响,听到皇后周氏感激般的自责,贾亦韬轻轻点头,露出满意之,整个人已经下床而去。
  “传朕的旨意下去,皇后干涉朝政,念在国母的身份,禁足坤宁宫三个月,以示惩戒,如若再犯,定当严惩!”
  冷冷的话语回荡在大殿之内,看着贾亦韬离去的身影,没有丝毫的犹豫,充满决绝,皇后周氏娇躯就是一颤,感觉有一些心塞,但也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父亲一定隐瞒了什么,做了一些事情,才会致使皇上这么生气,惩戒自己,以此敲打父亲。
  坤宁宫之外,贾亦韬迈步而行,身后跟着曹化淳。
  “曹化淳,传出风声,尽可能弄得扑朔迷离,就说皇后之所以被禁足三个月,不仅是因为干涉朝政,还因为国丈周奎想要与皇家争利。切记,将消息散播出去的同时,也弄出其他的流言,越乱越好。”
  “是,皇上,奴才遵旨!”
  回话之时,曹化淳明白,一定是国丈动了皇家的利益,想要贪图皇家生意的钱银,才会殃及皇后,而皇上的这一番举措,就是意在小小敲打一下,让国丈老实下来,不要有其他的企图之心。
  然而,曹化淳虽然猜到了贾亦韬的这个意图,又何曾明白,之所以这样做,还有其他的深意?
  “摆驾承乾宫,朕要去看看礼妃。”
  。。。。。。
  不久之后,承乾宫之中,回荡着阵阵的琴瑟之音,忽而鞺鞳如奏大乐,忽而幽细如鸣鸣笙簧。
  此刻,贾亦韬懒羊羊的倚靠在卧榻之上,双眼微眯,不时地摇晃着脑袋,更是发出愉快的鼻音,一副十分享受的模样,整个人显得很是惬意而轻松。
  在对面,一个妙龄女子正在抚琴,挑、摁、拨之间,尽显大家闺秀的气质,颇有一代大师的风范,眉宇间又不失淡淡的英气,弥漫着浓浓的迷人风采。。。。“”,。


第二十六章 分化瓦解

  与此同时,皇宫之内,乾清宫中,贾亦韬正在捧着一本奏折,聚精会神的看着,眉头变幻不定,时而紧皱,时而舒展开来,不时地流露出淡淡的兴奋之意。
  “张彝宪,宣熊文灿进宫。”
  “是,皇上,奴才遵旨!”
  看着张彝宪离去的身影,贾亦韬再次陷入了回忆之中,回想着关于熊文灿的种种信息。
  熊文灿的仕途也算是官运亨通,一路升迁,数年之内,最高做到了兵部尚书,兼任五省总督一职,位列一品大员,但最大的政绩就是招抚东南沿海的海盗头头郑芝龙,也就是郑成功的父亲。
  奈何,这位大人太过于想当然,以他招抚郑芝龙的那一套,居然想要用在张献忠、李自成那一些人身上,可谓是异想天开,弄不清具体情况。
  “哎。。。熊文灿还是待在东南沿海比较好,看住郑芝龙。”
  贾亦韬轻轻吐出了这么一句话之后,更是连连摇头,心想,东南的海盗怎么可能与中原的义军一样?
  中原地区大面积天灾,百姓流离失所,造反的话,还有一丝苟活的可能,即便能够招降,那也不过是起义军的权宜之计,想要借机休养生息,张献忠等人后来的复叛,就是最好的证明。
  东南的郑芝龙就不一样了,背靠沿海,就算朝廷不发军饷,他们依旧可以活得逍遥自在,吃喝不愁,完全可以向海上的那些商人收取保护费,事实也正是如此,接手招降之后的郑芝龙,有了大明王朝这座靠山,漂白之后,数年之内,财富急剧膨胀,可谓是富可敌国,建造了极为奢华的郑宅!
  可谓是黑白两道通吃,先天立于不败之地。
  当熊文灿沿用杨鹤的招抚之策时,镇压中原的起义军,就注定了他将会以失败告终!
  “哎。。。崇祯啊崇祯,大明王朝那么多的宝藏,你不知道挖掘,却想着加赋于天下,使得老百姓生活不下去,逼得他们造反,干这种杀鸡取暖的事情,即便你再如何勤于政事,少时就愁白了头,也多是无用之功,于国有何益处?”
  “别得不说,开放东南沿海的部分地区对外贸易,收取关税,朝廷又何愁无钱可用?最后还不全都便宜了郑芝龙这个家伙,见利忘义而又见风使舵,对大明王朝毫无忠心可言,清军来了,立马归顺。”
  想到这里,贾亦韬的心中一动,眸子里的光芒愈发的炽盛起来,愈发坚定自己的决定,完全可以暂时先开放广东这个通商口岸,允许洋人在那里进行通商贸易,如此的话,朝廷又将多一笔不菲的财政收入。
  毕竟,清朝之时,广东十三行上缴的赋税,几乎占据了清廷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皇室才能够挥霍无度,尽情的享受。
  然而,贾亦韬闪过念头之时,又果断了一摇头,否定了这个想法,嘴里喃喃道:“还不行,现在还不是开放海禁的时候,最起码也要将东南沿海的海盗清理一些,建立一个强大的水师之后,方能开放海禁,如此才能严密监视那些洋人武装力量,有效地打击海盗,稳定通商贸易,保护沿海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随着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响起,贾亦韬的思绪被打断。
  “微臣熊文灿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熊爱卿免礼,平身吧。。。”
  看着伏地而拜的熊文灿,贾亦韬寒暄的同时,更是招了招手,示意对方站起来。
  等到熊文灿站起来之后,素手而立的站在对面,一副十分拘谨的模样,贾亦韬淡淡一笑,这才继续说道:“熊爱卿,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