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达人秀-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到这里,贾亦韬又有了一个决定,自己不必事事躬亲,只需牢牢地抓住军队即可,将合适的官员放到合适的位置。
  甩了甩脑袋,贾亦韬强制自己清醒了过来,不再yy,而是想了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己想要改革,必须有一个得力的手下,信得过的心腹,忠于自己的朝臣。
  思绪百转千回,似乎想到了什么,贾亦韬的眼前一亮,随手又抽出一张白纸,另一只手拿起毛笔,再次奋笔疾书起来,嘴里还在念念有词,不断地嘀咕着。
  “嗯。。。有了,崇祯自杀于煤山之上时,既然那些文臣武将能够自杀而亡,以身殉国,毫无疑问,那些人一定是忠于大明王朝,同样也会忠于自己这个皇帝,选他们作为心腹,再合适不过了。”
  渐渐地,贾亦韬陷入深思之中,笔速也越来越慢,一个个名字跃然纸上,被贾亦韬默写出来,全都是朱由检自杀之时、跟着以身殉国的文官武将,皇族贵胄。
  驸马巩永固,锦衣卫千户高文采,锦衣卫都指挥李若珪,左都督文耀,副兵马司姚成,刑部右侍郎孟兆祥父子,工部大学士范景文,户部尚书倪元璐,左都御史李邦华,副都御使施邦昭。。。。。。
  这个时候,屋子里除了贾亦以意外,虽然空无一人,但门外却站着几名宫女和太监,等待着服侍,不时地伸头看看屋子里的情况,看到皇帝时而发笑,时而紧皱眉头,又毫无征兆地奋笔疾书,嘴里还在念念有词,情不自禁的小声地议论起来,压低着声音。
  “哎。。。皇上这是怎么了?不会出什么事情了吧?”
  “皇后娘娘这刚走,皇上怎么就这样了?”
  “还是别在这里站着了,赶紧向娘娘回报这里的情况,皇上不是犯病了吧?如果出了什么事情,你我这些奴才们,可担待不起,动辄可是要掉脑袋的。”
  。。。。。。


第五章 拍板(求收藏求推荐)

  第二天,朝堂之上,崇祯皇帝朱由检端坐于上方,也就是穿越之后的贾亦韬,此刻,贾亦韬的神色有一些不自然,不再像昨天那般充满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下方已经炒作了一团,群臣争执不下。
  “启禀皇上,微臣不同意免除三饷,换算下来,三饷所加,也不过是每亩九厘银钱,按照现在的粮价,折合成粮食,尚不足十斤稻谷,相比于每亩产粮一两百斤,这一点根本就不算什么,远远在百姓的承受的范围之内。”
  “皇上,微臣不同意朱大人的看法,朱大人这根本就是断章取义,先不说现在许多的百姓无田可种,即便是那些正在务农的老百姓,也不过多是佃农而已,替地主种地,除去朝廷的其他赋税,以及上缴的租子,老百姓也就是勉强过活,如果再摊派三饷的话,恐怕就要饿肚子了。”
  “臣附议,老百姓早已是不堪重负,被压得都快喘不过气来了,应该免除三饷。”
  “臣倒是也想支持皇上免除三饷之策,可是,今时今日,国库早已空虚,财政入不敷出,各个地方都需要钱,一旦再免除三饷,辽东的军费何来?其他地方的驻军粮饷何来?”
  。。。。。。。。
  此刻,贾亦韬只觉得一个头两个大,被吵得脑仁儿疼,双手直柔太阳穴,看到大臣们依旧是争执不休,相持不下,心里不禁呐喊:“钱。。。钱。。。全都是钱的事情!”
  转瞬间,贾亦韬就恢复了冷静,对于免除三饷的事情,更加的坚定,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小冰河时期已经来临,一旦全面爆发,各地大面积干旱,若是继续加派三饷的话,那是逼着老百姓造反。
  “不行,不能再这样讨论下去了,若是朝臣们这样商议下去,永远不会有一个结果。”
  一念及此,贾亦韬的双眼里闪烁着坚毅的光芒,大喝一声:“好了,都安静下来!”
  刹那间,大殿里顿时就安静了下来,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贾亦韬的身上,而后者朗声继续说道:“朕决定了,三饷必须免除,谁也不准再妄议,好了,今天早朝就到这里,下朝!”
  一语落罢,不等其他人反应过来,贾亦韬已经抽身而起,满脸的不耐烦之色,气呼呼的离去了。
  这个时候,贾亦韬的声音刚落不久,司礼太监张彝宪连忙上来,快走了几步,停在高台的边缘附近,拂尘轻轻一甩,更甚喊道:“退朝。。。”
  不久之后,贾亦韬回到了后宫之中,一副气呼呼的模样,来来回回地走着,仿佛是在发泄胸中的不快,嘴里更是在念念有词,声音越来越大。
  “真是气煞我也,堂堂的一国之主,九五之尊,大明的皇帝,居然连这点主儿都做不了,哼。。。我就将话撂下了,就不信那些人不敢遵从我的圣旨,拂逆我的意志!”
  一旁的司礼太监张彝宪有一些发呆,等待贾亦韬发泄完之后,愤怒的神色有所放缓,这才上前两步,并未指明贾亦韬的用词不当,将“我”纠正为“朕”,而是安慰了起来。
  “皇上莫要动怒,那些官员并不是针对皇上的,之所以争执的那么强烈,不过是党派之争,皇上你既然已经说出口,那就是言随发行,他们不敢不遵圣旨。”
  刹那间,贾亦韬的怒意全校,听得那是频频点头,脑海里不禁浮现了早朝之上的画面,细细想来,还真的是两派之争,东林党与魏党余孽的一较长短。
  更确切的来说,是东林党对魏党余孽的追杀,痛打落水狗!
  这个时候,看到贾亦韬的神情明显缓和了许多,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张彝宪的心里颇为自得,更是得寸进尺的继续说道:“皇上,奴才实在不明白,两派如此相斗下去,只会消耗国力,皇上你何不借着除去魏忠贤之势,一举扫除那些魏党余孽呢?”
  贾亦韬的神色变了,阴沉了下来,深深地看了张彝宪一眼,轻轻地吐出一句话:“宦官不得干政,否则。。。”
  声音虽轻,说得是那么的随意,但张彝宪却感觉冰冷无比,寒意袭来,浑身一个激灵,心里害怕不已,身体一个哆嗦,立马跪倒,匍匐在地,同时条件反射般的颤声道:“奴才知罪,再也不敢了,还望皇上饶过奴才这一回!”
  “好了,起来吧,念你初犯,这次就算了,如若再犯,哼。。。”
  随着贾亦韬的这一声冷哼,张彝宪身体再次一个哆嗦,后背直冒冷汗,真真的体会到一句话,伴君如伴虎。
  这一刻,贾亦韬的心里却在想,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之所以成为亡国君,一半是他的疑心病使然,猜忌名臣大将,另一半就是再次再次重新启用宦官,委以重任,致使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既然不想重蹈覆辙,那我就必须改变历史,不能有猜忌心的同时,更是不能重用宦官,否则,这个国家迟早还要亡,败在自己的手里。
  就在这时,似乎想到了什么解决之策,如何安排宦官,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长处,为己所用,而不是干涉朝政。
  贾亦韬的眼里光芒闪烁,亮晶晶的,心里有了主意,不禁暗道:“嘿嘿。。。又多了一处来钱的渠道!”
  张彝宪战战兢兢的站了起来,心里还是一阵后怕,不禁有一丝疑惑,皇上这是怎么了?自从大病之后,仿佛整个人都变了,不仅限于言行举止、奇谈怪论上,还有对待他们这些跟随的内侍态度上。
  以前的皇上,虽然只有十几岁,但极为的冷静,行事颇为老练,绝不会像今天这般毛毛糙糙,以势压人,颇有恼羞成怒之意。
  否则,继位之后,也不会一直的隐忍,直至一举扳倒魏忠贤与客氏,以及他们的一些重要党羽!
  与此同时,贾亦韬的脑海里也在回荡着一个声音,一些信息如泉水般涌来。
  千万不要动那些魏党余孽,否则,将会动摇国之根本,还会使得东林党一支独大,越来越轻视皇权。唯有平衡,方能使得国事日隆。
  贾亦韬深以为然地暗暗点头,结合那些信息,深深地明白了,历史上的那个崇祯皇帝朱由检为何没有一举清除所有的魏党余孽,不想让东林党独大只是一方面。
  主要的原因还是,魏忠贤与客氏保持朝政的这些年里,提拔的官员不计其数,党羽遍布朝廷内外,若是全部清除的话,朝廷十之七八的官员都将受到牵连,或是被罢官免职,或是被流放戍边,亦或是人头落地。
  杀人很简单,褫夺人官职也很简单,难的是,短时间之内,上哪里找那么多人,填补空缺?
  想到这些,贾亦韬对历史上的那个崇祯皇帝的意见少了许多,增加了几分钦佩,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行事能够如此深思熟虑,这么的卓有眼光,可谓是天才了。
  一个小太监走了进来,打破了屋子里的平静。
  “请禀皇上,驸马巩永固求见!”


第六章 皇家生意(求收藏求推荐)

  “快快,快让驸马进来!”
  霎时,贾亦韬从失神中清醒了过来,脱口而出地喊这么一句话,连连说道,满脸的兴奋之色,没有人比他更知道,这个驸马巩永固对崇祯皇帝朱由检那是绝对的忠心,不仅为了避嫌,从来不私养护卫,更是在朱由检自杀之时,全家殉葬。
  “好了,张彝宪,你先下去吧,朕要与驸马商议一些事情。”
  “是,皇上,奴才先行告退了。”
  打发走司礼太监张彝宪的同时,在一名小太监的带领之下,驸马巩永固缓缓走了进来,见过君臣之礼后,两人相对而立,等到小太监离去之后,贾亦韬这才朗声问道:“永固,关于今天早朝之事,想必你应该听说了吧?”
  “是的,皇上,微臣略有耳闻。。。”
  巩永固轻轻点头,回应了一句之后,面有犹豫之色,最终还是缓缓说道:“皇上,还望不要与那些大臣们一般见识,他们也是为了朝廷着想,如果没有了三饷,朝廷的财政将会愈发的拮据,难以拿出各地军队的粮饷。”
  “驸马,朕当然知道大臣们是出于好意,也并未将早朝上的事情放在心上,放心吧,朕不会迁怒与他们的。否则,又如何做一国之君?又如何让大明王朝中兴?”
  贾亦韬颇为大度的说出这番话,整个人散发着意气风发的气质,显得是那么自信,紧接着,神色为之一暗,忧心忡忡地说道:“话说回来,关于三饷之事,之所以争执不休,相持不下,无非是因为朝廷的财政紧张,国库日渐空虚,总之一句话,就是朝廷没有钱,不得不取利于百姓。”
  “是啊,皇上,自从万历末年开始,朝廷经历过几场大的战争,西南的叛乱,以及对后金的多次用兵,几乎是耗尽了国库,而且,朝廷的财政收入也是日渐减少,才会出现今时今日的局面,朝廷没钱。”
  说话之间,巩永固隐隐透着欲言又止的味道,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有一些话不便明说。
  自始至终,贾亦韬都在观察着巩永固的言行举止,神情变化,当然扑捉到这一丝神情异样之处,连忙宽慰道:“永固,有话尽管直说,此间屋子里只有你与朕两人,不会有旁人听到的,放心吧。”
  很显然,有了这句话,巩永固明显放下了心中的芥蒂,无视了顾忌之处。
  “皇上,恕臣直言,今时今日,朝廷的财政之所以拮据如此,捉襟见肘,拿不出银两,原因都在江南的赋税征收不上来,比如两淮盐引,权贵的税收。”。。
  “从内心深处来讲,臣也赞同皇上取缔三饷,为百姓减赋。不过,同时也要将江南的赋税征收上来,否则,军饷这个口子就补不上来,日子一旦久了,恐出大的问题,军心将会不稳。”
  “而且,如今陕西出现百年难遇的大旱,更是急需钱粮的时候,如果不能尽快筹措到钱粮,恐出民变。”
  贾亦韬一脸的凝重之色,眉头紧皱,对于巩永固的这一番表现,言辞恳切,为君分忧,心里很是满意,愈发的下定决心,这样的忠臣不用,还有谁可以委以重任?
  这一刻,贾亦韬的脑海里不禁闪过一个念头,心里暗想,也不知道历史上的那个崇祯皇帝怎么想的,如此忠心之人,不委以重任,却让人家天天跟在屁股后面,陪着骑马打猎?
  “好了,永固,先不说这些。”
  贾亦韬摇了摇头,看似是无奈的样子,实则是让自己清醒过来,看到巩永固流露出一丝失望之色,进而补充道:“驸马啊,在朝这么多年,你应该知道,各个派系纵横交错,东林党代表着士族权贵的利益,如果朕强行征收那些税赋。。。。。。”
  言虽尽,而意无穷。
  巩永固一个激灵,当即就反应了过来,意识到皇上也有无奈之处,阉党虽然打压下去,但东林党却再次壮大起来,而后者又代表着士绅阶层的利益,一旦皇上推行改革,压力可想而知。
  最为关键的是,现在处于非常敏感的时期,皇上登基不到三个月,皇权还不能完全得到体现,无论是魏党余孽,还是日渐势大的东林党,都是轻易动不得。
  一念及此,巩永固的心直往下沉,神色有一些黯淡起来,沉声问道:“那皇上,召臣前来所为何事?”
  相比于巩永固的精神低迷,贾亦韬的心情却是十分不错,转身缓缓而行,从龙案上拿起一张纸,转身走了回来,边走边说道:“三饷免除过后,辽东的军饷就迫在眉睫,朕的那些帑银倒是可以支撑一段时间,却不是持久之计。”
  巩永固震动了,为贾亦韬的气度而感动,一脸的焦急之色,几乎是一种条件反射,忍不住地提醒道:“可是,皇上,那是你个人的。。。”
  巩永固话还未说完,就被贾亦韬挥手给打断了。
  “什么我的朝廷的,整个天下都是朕的,同样,朕的也是天下的。”
  说话之时,贾亦韬心中不禁暗想,那个崇祯皇帝真是死脑筋,留那么多的私房钱干什么,国都不在了,哪还有家?
  “好了,永固,不要再劝了,朕已经决定了,皇家皇家,先有皇,然后才有家,如果大明王朝都没有了,朕要那么多银子干嘛?”
  这番话一出,彻底将巩永固后面的话语全都给堵了回去。
  沉吟了一下,贾亦韬略微整理了一下思绪,并将手里的图纸递给巩永固,朗声说道:“永固啊,朕记得,魏忠贤,客氏,以及前任兵部尚书崔呈秀,分别留下了一个豪华宅院,按照这份图纸,将其修葺一下,朕有大用。”
  接过图纸之后,巩永固满脸的疑惑和不解之色,快速浏览的同时,嘴里更是念念有词。
  “皇家拍卖行。。。皇家珠宝首饰行。。。皇家赌楼。。。”
  随着图形映入眼帘,看着一个个奇形怪状的柜台,以及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装修风格,还有那些注释说明,一切的一切,都使得巩永固惊呆了,神色变得古怪起来,忍不住地一阵腹诽。
  “皇上这是想以皇家的名义经商啊,从而取得钱财,也不知道皇上怎么想的,就怕这样有损皇家体面吗?”
  不过,虽然心中这样想,但巩永固还是比较认同的,总比收刮民脂民膏好,一不偷,二不抢,正大光明的做生意,皇上的眼光可真够准的,不管是珠宝首饰行,还是赌楼,绝对是销金窟,日进斗金的生意。
  “就是不知道这拍卖行是干什么的?又能拍卖些什么?”巩永固挠了挠头,不解地嘀咕了这么一句。


第七章 莫名的庆幸之感(求收藏求推荐)

  贾亦韬微微一笑,并未有过多的解释,脸上再次现出那种意气风发的神采,整个人显得愈发的十分自信起来,转而说道:“永固,放心的去做吧,由于你是朕的妹夫,当朝驸马,所以不能出将入相,只能为朕做这些事情了。”
  “能够为皇上分忧,乃是微臣的荣幸,定当肝脑涂地,完成此事。”
  巩永固躬身行礼,刚一说完,贾亦韬好像想到了什么,露出恍然之色,右手在空中连连点指的同时,朗声说道:“噢。。。对了,永固,伙计和掌柜的人选,你自己拿主意就行,至于负责安全、维持秩序和保护的护卫,朕会派一支锦衣卫给你,确保无人敢扰。”
  “谢过皇上。。。”
  巩永固再次行礼、拜谢之时,忍不住地心中嘀咕道:“皇家的两个字往那一摆,还会有哪个不开眼的敢闹事儿?除非是不想活了,敢招惹皇家的生意。”
  看着巩永固离去的背影,贾亦韬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轻抚下巴,喃喃道:“嘿嘿。。。既然还整治不了那些东林党和魏党余孽,挣钱的同时,先清理一下身边的这些太监,做出一些预防措施,免得再出魏忠贤这样的宦官。”
  刹那间,贾亦韬的话语一顿,脑海里闪过一抹亮色,不禁想起了历史上康熙与乾隆的做法,如何加强中央集权,将皇权推向顶峰。
  御书房,军机处。。。
  贾亦韬的心中蹦出这两个名词,随之就有了主意,在改革之前,不仅要削弱宦官的作用,更是要弱化内阁大臣的权利,而出发点就是军事和圣意的传达上。
  御书房,军机处,就是加强皇权的不错选择!
  贾亦韬暗暗点了点头,又摇摇头,心中暗想,现在还不是大刀阔斧改革的时候,只能从身边开始,在二十四衙门上动手脚,进行小范围的改革。。。
  当然,所谓小范围的改革,并不包括二十四衙门之中的司礼监,否则,谁来与内阁分庭抗礼,形成对峙的局面?
  “嗯。。。既然要对二十四衙门进行改革,就必须对其职能了解,是否真如史料记载的那般,十二监,四司,八局,各个衙门所掌管的职责。”
  想到这里,贾亦韬抬头望向门前,就要让人取来关于二十四衙门的资料,然而,贾亦韬的动作僵硬在那里了,到嘴的话语就是没有吐出,整个人愣愣发呆,心中惊喜莫名。
  朱由检的记忆如泉水般涌来,关于二十四衙门的信息浮现在贾亦韬的脑海里,随着了解的越多,和历史上记载的相差不多,贾亦韬就是一阵震撼。
  “无语,真是让人没想到,二十四衙门之中的十二监,司礼监的权势滔天,整个就是皇帝的发言人,这都没什么,在于情理之中。令人意外的是,御马监的地位和权势居然仅次于司礼监,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前者更加的危险,居然掌握有军队,龙骧卫和虎镶卫!当然,也兼管马政。”
  贾亦韬改革二十四衙门的思绪暂停了下来,神色凝重无比,在这一刻,不禁有一些恍然,崇祯皇帝即位之初,难怪对魏忠贤那么忌惮,不仅是因为兵部掌握在崔呈秀的手里,也就是魏忠贤的干儿子,主要还是因为锦衣卫和御马监也在魏忠贤的控制之中,多是他的党羽。
  尤其是后者,论贴身护卫程度,御马监的龙骧卫和虎镶卫,丝毫不输于锦衣卫,尤其是前者属于宦官机构,魏忠贤的掌控力度只强不弱!
  恍惚之间,不知道是脑海里属于朱由检记忆的作用,还是心理作祟使然,贾亦韬有一种如坠梦幻的感觉,仿佛置身于天启七年,朱由校死之后,满城风雨,到处充满着尔虞我诈,一个稍有不慎,很有可能落得个万劫不复,不仅帝位不保,小命也处于危险之中。
  呼。。。
  贾亦韬长长吐出了一口浊气,整个人已经清醒过来,只觉得后背出了一阵虚汗,暗自庆幸的同时,还好自己不是处于那个时候,心中愈发的钦佩朱由检,在那个时候,一个十六岁少年宛若走钢丝,左边是悬崖峭壁,右边是刀山火海。
  游刃于阉党制造的漩涡之中,一个稍有不慎,将是万劫不复!
  这一刻,贾亦韬的心里起伏不定,久久难以平静,不禁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那个时候穿越的话,即便是历史系的教授,对明史有着极深的研究,恐怕。。。。。。
  贾亦韬不敢想,因为他实在没有那个自信,能够从容不迫、镇定自若的面对那个险象环生的处境,并能很好的化险为夷,扭转局势。
  “不管了,既然崇祯皇帝已经为自己扫了除最大的障碍,奠定了基础,自己就应该好好想想,如何才能将御马监和锦衣卫牢牢地掌控在手里。否则,将会时时刻刻担惊受怕,寝不能眠,食不知味。”
  贾亦韬暗暗地告诫着自己,这才意识到,现在最为迫切的紧要之物不是弄钱,而是掌控护卫自己安全的禁卫军。
  当然,主要还是禁卫军中的锦衣卫,二十六禁卫之一。
  在小命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其他都是免谈,何谈改革?何谈做生意挣钱?
  对于毛爷爷的那句话,枪杆子里出政权,贾亦韬那是深以为然,尽管时代不同,但道理是相同的,所以,贾亦韬的眼光盯在了锦衣卫这个特殊的结构上面。
  只要掌握了锦衣卫,不仅自身的安全得到了保障,一些想法也可以得到实施。
  一念及此,贾亦韬向龙案走去,停下之后,随之取出了昨天列出的那份名单,从中挑选合适的人选,担任锦衣卫指挥使和御马监的合适之人。
  目光婉转,眼波流动,贾亦韬快速浏览了起来,又很快就停了下来,视线最终停在两个人的名字之上,嘴里发出了轻微的声音,念了出来。
  洛养性。。。王承恩。。。
  前者虽然没有以身殉国,多次背叛,降完李自成,又投降鞑子,但总的来说,人品还不错,最为关键的是,其父洛思恭受到过魏党破坏,肯定不会与宦官同流合污,是一个不错的锦衣卫指挥使的人选。
  至于王承恩,那就更简单了,崇祯皇帝朱由检自杀于煤山之时,他就陪在一旁,跟在左右,最后以身殉国,绝对的忠心。
  而且,在朱由检还是信王之时,王承恩就是信王府的家奴,绝对是属于心腹的存在。
  贾亦韬虽然不想重用王承恩,确切的来说,是不想重用宦官,但也是无可奈何,短期之内,要想保障自己的安全,保住小命,也只能如此了。
  有了合适的人选,贾亦韬的心里就是一松,仿佛一块重石总算落下。


第八章 圣意难测(求收藏求推荐)

  心情得到了放松,贾亦韬的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手里捧着忠臣名将的花名册,坐在龙椅之上,似乎想到了什么,贾亦韬的眼前一亮,满面红光,轻轻地点头,嘴里发出呢喃之音。
  “嘿嘿。。。天启虽然留下了这么一个烂摊子,但是也留下了一笔财富;还有太祖皇帝朱元璋,虽然死去了那么久,但也留下了一笔财富,貌似还很惊人,堪称富可敌国的宝藏,是时候该挖掘了。”
  这个时候,贾亦韬腾出了一只手,在太阳穴上按了按,露出思索之色,片刻之后,自语道:“前者还不能动,现在这个时候,实在过于敏感,还是挖掘后面的宝藏吧,一来可以暂时缓解朝廷的财政压力,二来可以减轻河南百姓的压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第二天,贾亦韬懒洋洋的坐在那里,倚靠在龙椅之上,对面分别跪着洛养性、王承恩、曹化淳三人,司礼监掌印太监张彝宪侍立在一旁,正在宣读着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加封洛养性为锦衣卫指挥使,统领十七个所,王承恩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掌御马监,曹化淳为太监总管。。。。。。”
  大殿里的气氛怪怪的,除了贾亦韬依旧如初,还那是那副懒洋洋的样子,身为新任的锦衣卫指挥使,洛养性虽然埋着头,一副认真倾听的样子,事实上却是,正在偷眼打量着张彝宪、曹化淳与王承恩三人,流露着异样的神采。
  此刻,三人的心里也不是个味儿,摸不清贾亦韬的用意。
  历朝历代以来,总管太监哪个不是从司礼监掌印太监和司礼监秉笔太监出?亦或是皇上的绝对心腹。
  然而,曹化淳呢?
  在信王府并没有待太久,不过是刚从南京调回来,如此天大的好处,怎么就砸到曹化淳的脑袋上了呢?怎么就轮到他当总管太监了呢?
  真是圣意难测,让人捉摸不透!
  此刻,不要说张彝宪和王承恩不明白,二人捉摸不透贾亦韬的意图,就便是身为当事人的曹化淳,也是处于云里雾里之中,心中很是费解。
  而且,司礼监掌印太监,向来都是宦官中最有权势的职位,可以代替皇上做一些决策和批红(带皇上审批票拟),现在不仅没有捞到总管太监,也没有兼任东厂厂公,张彝宪的心里甭提多郁闷。
  不过,相对而言,此时此刻,也就张彝宪一个人的心情比较差,怏怏不乐。
  一时间,贾亦韬在皇宫内构筑了一个三足鼎立的局面,作为皇帝的代言人,在皇宫之中,掌印太监张彝宪却没有过多的权力,被王承恩与曹化淳所掣肘。
  而后面两人,一个是秉笔太监兼掌御马监,拥有着一定的军权,另一个是太监总管,兼任东厂提督,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曹化淳还是两人的顶头上司。
  奈何,无论是王承恩,还是张彝宪,都掌握着莫大的权力,曹化淳根本不能对他们形成实质性的约束。
  贾亦韬的脑海里浮现着这些念头,越想越满意,忍不住地继续深想,联想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稳住了身边的事情,使得自己不再处于危险之中,那么,接下来就该缓解外部的紧张形势,比如辽东的威胁,小冰河时期的到来,越来越严重,这些都亟待解决,或者做预防准备,应对更大、更严重的天灾**。
  辽东有毛文龙牵制着黄猪皮,使得后金不敢进犯关内;小冰河的爆发期还要有两年,可以再等等。
  因此,此刻摆在贾亦韬面前最为紧要、最为迫切的问题,还是钱!
  否则,没有钱,就无法派发军饷,致使士兵哗变;没有钱,就无法赈灾,应对陕西大旱。
  一想到陕西的大旱,贾亦韬就联想到了百姓暴动,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直至后来的越来越严重。
  所以,还有一个和弄钱同等重要的大事,摆在贾亦韬的面前,亟待解决,那就是陕西的主政官,陕西巡抚和三边总督,一个关乎陕西的民生,一个负责三边的军务,镇压民众叛乱。
  刹那间,贾亦韬的眼前一亮,想到了两个最为合适的人选,孙传庭和洪承畴,就在自己的那本忠臣名将的花名册上。
  呼。。。
  贾亦韬暗暗长呼了一口气,强压下心里蠢蠢欲动的想法,缓缓说道:“身为锦衣卫指挥使,东厂的厂公,洛养性,曹化淳,你们可是朕的耳朵和眼睛,一定要密切留意百官的动向,以及各地的藩王。尤其是后者,如果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即向朕汇报。”
  “是,皇上,末将领命!”
  “是,皇上,奴才遵旨!”
  “好了,你们先下去吧。”
  打发走二人之后,贾亦韬的目光在王承恩与张彝宪之间来回逡巡,最后停留在了张彝宪的身上,一脸的和煦之色,轻声问道:“彝宪,查抄魏忠贤和客氏,以及那些魏党余孽,那些财物运回来了没有?”
  张彝宪明显一愣,不明所以,尽管心中十分的疑惑和不解,但还是立即做出了反应,老老实实地躬身答道:“启禀皇上,魏忠贤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