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达人秀-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上,关于这件事情,会不会将官员的薪俸全都转嫁到老百姓的身上,本就他们的主观臆测,一种心理的自我暗示,若无事实根据,没有亲身经历,若是自己想不通,外人根本就无法开解。”
“更何况,莫说皇上没有这个意思,就算是有,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毕竟,衙门的存在,本就方便了百姓的伸冤,告状打官司,维持了天下的稳定和秩序,等等,老百姓本就该缴纳赋税。否则的话,朝廷又如何运转?他们又如何安享太平,好好的过日子?”
听到这里,崇祯微微蹙眉,却未多说什么,黄宗羲虽然没有神情的波动,但心里却有一些疑惑,这么浅显的道理,谁人不知?这可不是解决之策,也不是皇上想要的答案,难道冷晓磊自持受宠,就昏了头,自以为是了不成?
就在两人心存置疑之时,冷晓磊的语气一变,随之转移了话题。
“皇上,末将记得,将天下划分为二十个行省之后,将会在其中的一个行省推行吏制改革,实行新的吏制制度,新的吏制制度,老百姓将会拥有更多的权力,很难再受到贪官污吏的欺压,就算受到了欺压,亦或是被冤枉了,将会拥有更多的上告途径。。。。。。”
第六百五十三章 放弃待遇
渐渐地,随着冷晓磊由浅入深的讲述,一环紧扣着一环,两人终于知道了冷晓磊的想法是什么,听着听着,崇祯的眼睛越来越亮了起来,黄宗羲的脸上也闪烁着不一样的神采。
此刻,那种置疑的神情,早就消失不见了,就连气氛也变得热络了许多。
以吏制改革为契机,借助大明日报这一媒体,这一引导舆论的属性,宣扬新吏制制度的种种好处,而行政区的重新划分,就是为了推行新的吏制制度做准备。
不难想象,一旦这种声音蔓延至天下,老百姓这种冷淡的态度,这种抵触的情绪,绝对会冰消瓦解,瞬间消失不见,变得欢迎至极,乐见其成。
至于中间的这个过程,自然没有问题,以崇祯如今的威望,在老百姓中的拥护程度,再加上对军队的控制能力,自然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绝对可以支撑到新吏制制度的初见成效,在天下引起的热烈反响。
渐渐地,随着时间的流逝,转眼之间,又过去了半年,刚刚有所平静的京城内,再次风起云涌了起来,波澜阵阵,暗流涌动,再次出现了新的热门话题。
“听说了没有?就在半个月之前,锦衣卫查抄了蜀王府,蜀王连同家人,都被押解到京城,现在正在途中呢~”
“真的假的,那可是天下藩王中最为富庶的一个,藩地每年的收入,绝对不会比朝廷的财政收入少多少,究竟是什么罪名,居然还被削去了爵位?”
“嘿嘿目前还不太清楚,但有传言讲,是私开金银矿,扰乱了什么市场之类的?”
“不过,这都不重要,最为关键的是,也是和咱们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是,朝廷查抄了蜀王府,没收了全部的财产,国库绝对充盈不少,这也就意味着,朝廷这一年不会再增加咱们小老百姓的赋税了,因为官员急剧增加的事情。”
渐渐地,民间顿时就兴奋了起来,尤其是京城以及周遭,开始热络的讨论起这件事情,而在京城的一些府第之中,商讨和关注的却是另一件事情。
“驸马,究竟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啊?居然还搞得这么隆重,这么神神秘秘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咱们有什么别有居心的图谋呢?”
书房之中,宁德公主朱徽妍端坐于一旁,笑意盈盈的看着书案前的驸马刘有福,打趣的言语之中,又蕴含着丝丝的疑惑之色,而后者的神情却是非常的郑重。
“公主,你有没有想过,主动放弃现在的待遇啊?”
“放——弃——”
朱徽妍将两个字的尾音拉得很长,脸上的疑惑之意也愈发的浓郁,进而又问道:“驸马,你把话说得清楚一些,别这么云山雾绕的,究竟是放弃什么?”
呼——
刘有福暗暗长吐了一口气浊气,让自己紧张的内心放松下来,略微平复了下情绪,沉吟了一下,片刻之后,这才缓缓开口,结果却是答非所问。
“公主,永乐公主和巩驸马他们不仅放弃了一半的公主应有待遇,除了保持封号以外,还主动放弃了所有朝廷皇族补贴,否则的话,巩驸马也不会有今时今日的锦绣前程,深受皇上所重用。”
“还有遂平公主和齐驸马,也是如此,除了封号以外,也主动放弃了公主和驸马应有的朝廷待遇,齐驸马才能有关衙门,入仕为官,成为当今皇上身边的红人之一。”
“寿宁公主朱轩媁和驸马冉兴让亦如此,越来越多的公主和驸马放弃了这些待遇,相继效仿,就算不是进入仕途,也是进入其他的行业,总之,几乎都是一改往日的颓废姿态,有了生活的追求。”
这一刻,朱徽妍再也没有了那种打趣的心情,整个人的神色也变得郑重无比,她当然听懂了刘有福的意思,无非是,自己的这位驸马爷,也想像其他驸马那般,也有大展拳脚的机会,想要为朝廷、为百姓做些什么。
无疑,而作为代价,就是必须放弃公主和驸马的那些待遇,只象征性的保留一些封号而已。当然,还有少量的陪嫁,作为一种念想。
显然,有了这一年多的夫妻生活,两人不再分开居住,朱徽妍的心情很是不错,虽然损失了大半属于公主的财产,但在感情方面却收获的更多,更加的美满。
这放在大明的历史之上,高高在上的那些公主之中,都是极其少有的。
更为关键的是,不同于以往的那些绝大多数驸马,刘有福乃是官宦之家,本身就有一定的家产,就算没有她公主的朝廷待遇补贴,对生活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因此,就算放弃剩余的这些,也不会有损失什么,反而还少了一些束缚。
当然,不同于其他的公主,他朱徽妍不必像其他公主那般,之所以放弃全部的待遇,不仅仅是为了驸马能够有个大好前程,可以大展拳脚,还有就是,放弃那些待遇之后,可以接出自己的母亲,一起生活。
胞妹朱徽婧,也就是遂平公主,已经放弃了这一切,接出了母亲傅懿妃。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若无必要的话,朱徽妍并不想放弃这些,还不想夫家生活在一起,还想再过一段的二人世界,毕竟,满打满算,今年不过十九岁。
“好吧~驸马,就按照你说得做吧,放弃朝廷的那些朝廷待遇,搬出驸马府,将这些退还给朝廷,咱们搬到刘府,和公公婆婆他们一起住,也能照顾一下二老的生活起居,一尽孝心”
说出这番话,做出这个决定之时,不仅仅是因为刘有福的那些言论,被其说动了,还有就是,蜀王的事情,让她有一种不安的感觉,给她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尽管是当今皇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姐妹之一,但这一层的亲情关系,并不能让她有太多的安全感,还不如借助这个机会,从这个漩涡中抽身而出,过起自己的小日子。
别人的事情不想管,他朱徽妍也管不了,自己的那个皇帝弟弟,别看很好说话,骨子里却很有主意,一旦决定了的事情,除非是错了,谁也无法改变,扭转他的意志。
第六百五十四章 兼而有之
<;&;gt;
今年的大明,就好像正逢多事之秋一般,事情一个接着一个,爆料不断,让人惊喜,让人意外,让人感觉精神都快麻木了,就算朝廷再抛出什么匪夷所思的消息,京城的这些老百姓都不觉得意外,不觉得奇怪了。
钦天监升格了,从此不再受礼部的管辖,监正可以进入内阁议事。
太医院升格了,依旧独立,和钦天监相似,作为主管官员,院使亦可以进入内阁,可以参与政事讨论。
鸿胪寺升格了,从礼部独立出去,新增一个外交部,不仅负责外国使臣的迎来送往,也向外国派驻使臣,和他国朝廷沟通的同时,也服务于大明的在外子民,最为主政官,大理寺卿也被提升为正二品的官员,可以入内阁议事。
。。。。。。
一时间,大明二品的官员,就像大街上的白菜萝卜,变得是那么的不值钱,不算地方,单单是朝廷之中,这京师之内,就极具增加到了三四十个之多。
尤其是内阁的成员,由原来的两到四个,直接增加到现在的十几个。
乾清宫。。。。
偏殿之中,崇祯正在浏览着一本本奏折,全都是锦衣卫从各地收集的mín yì,而冷晓磊就站在对面,饶有兴致地观察着崇祯的表情变化之时,嘴里也没有闲着。
“皇上,事情果然如你所料,对于朝廷升格多个衙门,老百姓并不是很在意,关注的重点依旧是有关他们生活的相关政策,而官场之上,开始出现了一种风气,颇有那种拭目以待的样子,恨不得所有的衙门都从六部分离出去,成为下一个升格的对象,与七部并肩存在的存在。”
“而且,在最近一段时间里,越来越多的公主和驸马爷放弃了待遇,只是保留了封号,退回了超过视若无睹,也不是所有的王爷没有反应,有一部分并不是不想放弃朝廷的皇室宗亲待遇。”
“由于朝廷一直都在拖欠或延发皇室宗亲的禄米,其中有不少的王爷,尤其是那些藩地少得可怜,亦或是没有封地的郡王等等,早就想放弃这些待遇,换得一个自由身,可以从事其他行业。”
“哦~那怎么还没有一个人有动静呢?”
反问时,崇祯的眉宇微微舒展了一些,神色略微好看了一些,更是眉梢轻轻上扬,直直地盯着冷晓磊,等待着他的回答。
咕嘟——
此刻,实在是崇祯的那种无形气场太强,给人一种窒息的压迫感,让冷晓磊心生紧张之感,忍不住地深深吞咽了一下口水,喉咙蠕动,这才做出了解释。
“皇上,是这样的,对于那些贫穷的郡王,日子几乎都快不下去,当然巴不得放弃自己的爵位,从而好摆脱相应的桎梏,皇明祖训的规定,藩王不得离开藩地,若想离开所居住的城池,也必须上报朝廷,获得批准之后,方可成行。”
“然而,天下的藩王何其多?亲王和亲王之间不同,亲王和郡王之间也有着天差之别,郡王和郡王间也有着相差悬殊,有的郡王可以纸醉金迷,衣食无忧的生活;有的郡王却只能勉强度日,全靠朝廷的补贴。”
“就是因为这巨大的差异,许多藩王,尤其是郡王,平常的藩王几乎都靠其他藩王接济,庇护,才不至于饿肚子。”
“因此,在那些有钱有粮的藩王还未松口之前,还未明确表态,其他的藩王就算再如何的艰难度日,生活困顿,也不敢做那个出头鸟,响应朝廷的政策,实在是,他们有着太多的顾忌之处。”
。。。。。。
渐渐地,崇祯的神色恢复如初,还是那么的平静,任由冷晓磊在那里侃侃而谈,讲述其中诸多的隐情,不时地轻轻点头,以示回应。
出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毫无疑问,正如冷晓磊所讲的这些,不管是那些有钱有粮的藩王威胁使然,还是承蒙其他藩王的庇护和接济原因,那些贫穷的郡王也不可能挑这个头,响应自己的“推翻之策”。
毕竟,前者还好说,有着朝廷和地方衙门的庇护,就算有一些郡王跳将出来,充当出头鸟,其他的藩王也不敢为难他们。
然而,后一种情况就不一样了,其中掺杂着浓浓的恩情,若是不听庇佑和接济自己的藩王招呼,就那么大喇喇地放弃郡王待遇,获得朝廷的一笔补偿津贴,可以干其他事情。
如果这样做的话,几乎是等同于忘恩负义的表现,绝非哪一个所能够决定的,还要与家人讨论与商议。
想到这里,崇祯的心里略作思忖了一下,就已经有了计较,要想天下诸王主动“缴械投降”,看似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只有使用强势与铁血手腕让其屈服,却是实则不然,也有着用巧之处。
简而言之,就好像平叛,既不可以一味地强势镇压,也不可以一意孤行的采用招抚之策,应该是兼而有之,根据具体的情况,以某一个为主,另一个为辅,刚柔并济,方能相得益彰,取得最大的胜利。
因此,要想打破这种僵局,天下诸王的这种默契,寻找一个突破点,打开一个缺口,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只要有一个王爷主动放弃爵位,有人带头,放弃朝廷给予的皇室宗亲待遇,就能起到很大的表率作用,就能打破这种僵局,就可以给那些摇摆不定的郡王一个充分的理由,做出自己最本心的选择。<;/&;gt;
第六百五十五章 更遑论潞王府?
毕竟,就算掌握着莫大的权力,就算控制了全天下的所有大明军队,崇祯也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冷血无情,还是要注意影响,尤其是天下藩王,大明的那些皇室宗亲,总是还要手下留情。
眸光闪动间,崇祯的眼前忽然一亮,忍不住地看向了乾清宫的南方,略微偏西的方向,嘴角稍稍上扬,勾勒出一抹莫名的笑意,看得冷晓磊为之一呆,随之就停下了讲话。
不过,尽管心生好奇,猜到了崇祯似乎又有了什么主意,可以打破这种僵局,但他并未张口询问,而是极为识趣地保持了沉默,静待着事情的发展。
河南,卫辉府,
潞王府,奢华而敞亮的书房之中,当今的潞王朱常淓和弟弟宝丰王分坐于两侧,两人的目光都放在了书案前的老妇,身着锦缎王妃服,老妇也就是他们的太王妃李氏。
“常淓啊,将老身和你的弟弟宝丰王叫到这里,究竟所为何事啊?”
随着李氏的一句问话,顺着她的目光,宝丰王也看向了自己的兄长,潞王朱常淓,面露询问之色,很是不解。
“太王妃,是这样的,您也知道,如今之时,虽不是四海升平,但朝廷也渐渐步入正轨,尤其是当今的皇帝,儿臣的那位侄儿,对于皇室宗亲总是有着某种莫名的敌意。”
“登基之初,为了巩固皇位,让不少的王爷到外地就藩。除去魏忠贤之后,态度几乎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越是到了最后,对于天下藩王的那种敌视就愈发的明显。”
“两年多的时间里,有着太多的王爷栽倒在当今皇上的手中,虽还未有被斩首之人,但被削藩之人,迄今为止,已有六个之多。如果再加上那些郡王,有资格接任为秦王和鲁王的两人,就达到了八个之多,这不算那些亲王的子嗣。”
渐渐地,随着话题的深入,书房里的气氛也发生了变化,变得凝重无比,十分的压抑,而太王妃李氏和宝丰王的神色变了几变,变得沉重无比,有一些阴翳。
尤其是蜀王朱至澍的事情还未过去,不仅天下的其他藩王,就连他们,都感觉到了一种莫名的危机感,让人觉得,危险即将来临,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在某一个瞬间,太王妃李氏和宝丰王彼此对视了一眼,脑海里忽然有一丝若有所悟,大概猜到了朱常淓这一番话的用意所在,究竟想干什么?
就在这个时候,朱常淓忽然话题一转,语气也变得越来越低沉了起来,目光也在两人之间逡巡不定,满含复杂之色,语气又带着真诚之意。
“太王妃,弟弟,你们也很清楚,先王在世之时,做出了太多太多糊涂的事情,惹得民怨沸腾,名声并不怎么好,说句不敬的话,可谓是声名狼藉,百姓怨声载道!”
李氏的眉头微蹙,隐隐有一些不满,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没有说什么,只是静静地听着,而宝丰王也只是张了张嘴,没有说出一个字。
“如果当今皇上有心找茬的话,再向潞王府发难,恐怕不需要太多的理由,撇开先王的种种劣迹不讲,单单是先王的陵墓,规格就已经超过了帝陵,早已僭越了祖制,就算被扣上谋反的帽子,咱们也是百口莫辩。”
“要是朝廷真得追究起来,进行问罪的话,恐怕咱们潞王一脉,将会步入蜀王他们的后尘,身陷囹圄,沦为阶下囚,黯然收场,成为天下人的笑柄,很难得到善终。”
“可是,大哥——”
宝丰王还是忍不住地开口了,但话出口之后,似乎想到了什么,底气变得明显的十分不足,进而有一些心虚地继续说道:“可是,大哥,咱们的父王虽然有着斑斑的劣迹,却也不是最坏的那一种。”
“在天下藩王之中,相比之下,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虽不是傅政爱民,但也算是中等略微偏上的水平,却也算不上残暴,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之辈,就算当今皇上对皇室宗亲怀有敌意,想要再对藩王动刀子,以缓解朝廷的财政紧张问题,也不该拿咱们潞王府先下手啊~”
说话之间,宝丰王越说越激动,情绪几乎都快失控了,这种表现,更像是一种心里恐惧到了极点所致,随后更是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毕竟,不管怎么说,相比于天下的其他诸王,咱们都是与当今皇上的血脉最为相近的族亲——”
“弟弟——”
近乎于一字一顿,朱常淓缓缓吐出了两个字,打断了宝丰王的讲话,看向他的目光愈发的复杂,愈发的深邃,透着同情之意,略微沉吟了一下,进而补充道:“不错,纵观天下现存的藩王之中,恐怕就属咱们潞王府与皇上的血脉最为亲近了,可是,福王呢?恐怕只强不弱吧?”
最后的一句反问之语,就像一柄重锤的狠狠一击,彻底击破了宝丰王的最后一丝幻想,将其拉回了现实,忍不住地心中喃喃自语了起来。
是啊,追寻之下,潞王府和福王府可谓是同气连枝,都是与当今皇上的血脉最为相近的藩王,后者还更甚之,而且,福王的母亲郑贵妃,还存活于世,皇上不是照样下手了。
福王如此,更遑论他们潞王府?
宝丰王绝望了,再无丝毫的心存侥幸,而太王妃的神色也变得极其难看不已,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而在这个时候,似乎是完全放开了,在只有三人的这个书房里,潞王朱常淓不再有任何的顾忌,说话也就更加的直接,更加的放得开。
“从这两年多的施政情况来看,当今的皇上尤为喜欢杀鸡儆猴的手段,确切的来讲,推及到现在的这种情况,应该是杀猴儆猴,以最小的代价,达到最大的震慑效果,无疑,咱们潞王府就成了‘最佳对象’,首要之选。”
这一刻,听到朱常淓的这一番话,虽然对方没有解释其中的理由,但李氏和宝丰王的心里也很明白,心里也知道,拿潞王府开刀,才能起到最大的效果。
无他,就是因为血脉关系最为相近!
“那——那,大哥,你的意思是?”
第六百五十六章 试运营
尽管心中早就有了答案,但心有不甘之下,宝丰王还是忍不住地问了这么一句,太王妃虽未说什么,但那询问的目光,和宝丰王何其相似的神情,却已经说明了一切,心存着同样的疑惑。
“很简单,我的意思就是——”
说到这里,朱常淓忽然停了下来,颇有故意卖关子的意味,神情极其庄重的扫视了两人,略作调整了一下,以一种极为郑重的语气,缓缓说道:“我的意思很简单,咱们率先做出表率,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算是拔得一个‘头筹’,从而获得当今皇上最大的好感。”
“作为第一个主动放弃的藩王,我想,不管是朝廷给予的那些优待条件,还是凭着咱们与当今皇上相对较近的血脉关系,应该都会得到最好的待遇。”
“至于父王犯下的那些罪行,按照朝廷给予的条件,一旦主动放弃爵位,都不会再予以追究,应该不会再波及得到咱们,从此也不用担惊受怕的度日,深怕锦衣卫哪一天找上门来。”
“说白一点,放弃目前拥有的一切,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等同于一次脱胎换骨,人生可以重新开始,不必再被一些框框架架所束缚住,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
如果说,上半年的时候,随着一个又一个的衙门被升格,朝廷涌现了大量的重臣要员;天下的行政区重新划分,整合与分离间,增加了七个之多,种种事情都成功吸引了天下人的目光。
那么,随着下半年的到来,京师以及周遭的民间,悄然间,也在发生着变化,一件又一件的新奇之物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让人们惊呼,啧啧称奇。
“这两个轮子的东西,真是好不简单,小小的轮子,加上一个钢铁架子,居然就可以驮起两个一百多斤的大男人!”
“看看,还有那些马车的轮子,都换成了和自行车轮子很像的轮子,跑起来非常的平稳,几乎没有那么颠簸的感觉,嘎吱嘎吱的声音也小了很多。”
“都别愣着了,快出去看看,城外有更加新奇的好玩意儿呢,听人讲,是叫什么火车的,乃是皇上与许多商人合资修建的,速度非常的快,只要一个上午,就能在京师与大名府之间打一个来回。”
。。。。。。
永定门外,距离京师外城大概两里的地方,人山人海,至少有上万人汇聚于此,更有数千士兵严阵以待,把守在铁轨的两侧,将rén liú阻挡在外,和铁轨保持着五六米的距离。
人声鼎沸之中,到处都是乱哄哄的,吵嚷之下,尽是关于火车的各种讨论,如此盛况之下,显得好不热闹,又带着丝丝置疑之声。
“好大的铁家伙,这么长,每一节车厢,少说也得能坐几十人吧?我的天啊,全都是钢铁机构,这么多的钢铁,得花不少的银子吧?”
“这个世道怎么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涌现了那么多稀奇古怪的玩意儿,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
“这大铁疙瘩靠谱吗?这得多少牛马或人力才能拉的动啊?怎么可能有那么快的速度?仅仅是一个上午,就能在京师与大名府一个来回,不会是在吹大气吧?”
。。。。。。
相比于围观者的看热闹,崇祯与那十名商人却是紧张不已,兴奋莫名,忐忑不安地等待着发车时间的到来。
即便有着后世的灵魂印记,对于火车有着诸多的了解,但崇祯的心绪并不会好过多少。
毕竟,不同于后世,现在的这个火车太过于原始;也不同于万岁山的那辆,现在这个更加地考验火车的性能,以及整体设计和施工情况。
因此,看着眼前的这一幕,火车出发在即,不管是因为兴奋,还是紧张使然,都由不得崇祯不忐忑。
一旦首次试车成功,不仅意味着,火车将会全面投入使用,进入盈利模式,可以投入正常的生活实用,方便人们的出行,关键还是在于它所代表的意义,大明可以提前两三百年,构筑自己的铁路网,进入高速发展的工业时代。
更不用说,因为火车和蒸汽机衍生出的其他行业!
就是在这种踌躇满志、想要大展拳脚的心里作用之下,崇祯的情绪波动越来越大,越来越期待了起来。
笛——笛——笛——
伴随着三声汽笛长鸣,在一阵阵白烟笼罩与喷发之中,只有三节车厢的火车发出了各种机械运动的声音,隆隆作响,杂音弥漫,越来越大,最终缓缓动了起来。
在那一瞬间,随着火车动了起来,顿时全场惊呼不断,再次将议论的声音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声浪浩大,而又是那么的参差不齐。
“这是怎么回事?没有任何的马拉人推,这个大铁家伙居然就动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儿?谁能告诉我?”
“快看快看,大铁疙瘩的速度越来越快,开始跑起来了,就算军用的战马,恐怕也是难以望其项背,和其比拟?真是太快了!”
“哈!哈!哈!终于成功了,一年多的辛苦与努力,总算没有白费,全都值得了。”
。。。。。。
看着悦跑越快的火车,尽管脸上也是抑制不住的喜悦和高兴,崇祯的心里却还是长松了一口气,心里的石头放下了大半,还是有着紧张与忐忑。
围观者或许不清楚,只知道所谓的“大铁疙瘩”动了起来,还是在没有任何的畜力和人力的情况下,这样就算成功了,在未来的某一天,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也可以搭乘火车。
然而,崇祯等人的心里却很清楚,火车的发行成功,仅仅是一个开始,在还没有稳稳地停在大名府,一切都还处于未知状态,还有着极大的危险,并不代表试运营就成功了。
毕竟,行驶的途中和最后的停车,都是对火车的极大考验!
有着后世历史学家的灵魂印记,在现在这个时代,崇祯比谁都更加的知道,从火车的出现,再到最后的相关技术完全成熟,都经历了太多太多的事故,绝对是用人命总结而来。
因此,随着火车的离去,渐渐消失于视野之中,崇祯也逐渐恢复理性,取代那种因为激动和高兴而发热的脑袋,整个人的神情凝重无比,并未有因为发车的成功而又丝毫松懈。
第六百五十七章 徒有其表
当然,崇祯的心里也很清楚,再担心也没有用,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现在只能看老天爷的了。
毕竟,就算自己大明的主宰,也不可能左右这样的事情,不可能想让火车的试运营成功,它就能够成功,还是要交给那些工程师来做。
“好了,回宫!”
文华殿,崇祯刚刚返回后殿,屁股还未坐热,顺手刚从厚厚一摞的奏折中抽过一本,还未来得及翻看,就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自门外传来,紧接着,就是冷晓磊快步走了进来。
“皇上,好消息!”
“好消息?”
崇祯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眉头微微蹙起,随即舒展开来,眉梢更是轻轻上扬,喃喃般的继续反问道:“这才过去没多久,火车应该还在半途,还未到大名府,所谓的好消息,应该是其他事情吧?”
“皇上英明!”
冷晓磊已经来到了近前,先是恭维了一句,随后从衣袖里取出一本奏折,双手捧着递给崇祯的同时,语带兴奋之意,朗声说道:“皇上,潞王连同其弟宝丰王,联名上奏,请求朝廷收回藩王称号和封地!”
闻听此言,崇祯的面色就是一喜,心中暗叹,果然是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心里这样想着的时候,崇祯已经接过了奏折,迫不及待地就想要展阅一下,想要看其中内容的同时,更是为了最后的确认,尽管知道冷晓磊还不敢糊弄自己,谎报消息。
忽然间,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崇祯手上的动作为之一顿,抬头再次看向了满脸笑容的冷晓磊,朗声说道:“去~晓磊,将周阁老给朕请过来!”
“是,皇上,末将领旨!”
尽管心中疑惑,有一些不解,为何现在要召周道登前来,一点也不奇怪崇祯对他的极为客气,还是连忙答应了一声,转身之间,抬腿就往外走,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