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达人秀-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花可不同于其他的疾病,传播速度快,高致死率,一旦将蒙古人和女真人逼急了,知道是咱们大明所为,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地,将天花传播到关内。”
  “大明可是有着两亿的人口,也就是两万万的人口,关内的人口那么稠密,先不说一时筹不到那么的药草,制作解药,就算是有,储备的草药充足,恐怕也难以及时地将这么多的解药运送到全部的灾区,让感染的大明百姓服用,得以救治。”
  “到时候,随着天花的迅速蔓延开来,形成席卷之势,咱们大明因天花而死的百姓,恐怕比蒙古人和女真人加起来还多,至少数倍有余。可以讲,你说得那种做法,风险太大,一旦真得发生了最糟糕的那种情况,代价也太大。”
  。。。。。。
  渐渐地,随着孙元化由浅入深的讲述,毛文龙终于意识到自己的提议有多么的愚蠢,已经不单单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句话所能形容的了。
  当然,他不是不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只是一时的兴奋过头,急于想要表现自己,以及对满清的嫉妒憎恨和厌恶,有意无意间,反而忽视了这一点。
  大明北方的边境线那么长,在这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朝廷虽然整饬了边军的军纪,加强了边关的军备,但,在存心之下,一意孤行要进入关内,很难避免零星的异族逃窜到关内。
  因此,即便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强边防,严控异族混入关内,但也是防不胜防,难免会有所疏漏。
  毕竟,大队人马好发现,也更容易对付,但两三个人,十多个人,以化整为零的方式,混入关内,根本就是避免不了。
  何况,现在这个时候,大明还与北方的民族进行着正常的贸易,交流的很是频繁,经常接触。
  而且,就算不考虑这些问题,先不说北方民族游牧而居,过着散居的生活,就算是散播天花源,也难以造成大面积的爆发,即便是能够造成游牧民族大量的死亡,天花蔓延开来。
  可是,在死亡地笼罩之下,在求生yù wàng的驱使之下,那些还未感染的异族之人,亦或是感染还未表现之人,势必蜂拥到关内,不顾一切的向中原躲避。
  到时候,就算大明再如何的强硬,就算边军采取铁血手段阻拦,也挡不住那些人,总会有漏网之鱼。
  相比于汉族而言,蒙古人虽然少得可怜,不过是百万人口,但只要有那么一小撮逃入关内,携带天花源,混入中原,到了人口密集生活的地方,那都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因此,就算是研制出了治愈天花的药方,也难以解决这个问题,借此一举解决北方边患。


第五百九十三章 双喜

  在这一刻,随着想到的越多,深深地意识到,天花这一利器,虽能杀敌,却也会杀己,毛文龙反而明白了许多,朝廷散播天花源,之所以选择在极北之地,不仅是伤其本源,一一剪除女真几大部落,从根源上破坏女真族的根基,还是一种无奈之举。
  毕竟,一旦天花大面积爆发,就会脱离朝廷的控制,即便是有着药方在手,依旧无法有效地控制。
  毫无疑问,在小面积的传播天花源,在极北之地这等苦寒、贫瘠之地,用于杀敌,那就再合适不过了。
  借助天花这一瘟疫,灭绝敌人,铲除对手,无论换做是谁,都是一个巨大的yòu huò,几乎是很难拒绝,但在巨大的yòu huò背后,也有着惊天陷阱,绝对是杀敌再杀己。
  若是一个人,一个部落,这样做的话,用于报仇,倒也没什么,毕竟,顾忌的地方不多,但换做了一个国家,这种方法就非常的不明智,非常的不可取,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使用。
  “元帅,末将明白了。”
  毛文龙极为郑重地回应了一句,庄重的神情之中,又夹杂着几分惭愧之意,而孙元化却是还以微笑,并未放在心上,还安抚道:“毛总兵,不用搞得这么煞有其事地,没有自责的必要,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咱们不过就是在这交流一下而已,不用那么认真,又没有真得那样做。”
  年终将至,新年即将到来。
  崇祯二年十二月初三,距离农历新年已经不足一个月,京城到处都是张灯结彩,仿佛沐浴在红色的海洋之中,笼罩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大街小巷到处都弥漫着喜气洋洋的氛围之中。
  相比于往年,这些老百姓的生活充实了许多,不在那么的拮据,口袋里破天荒有了闲钱,可以过个好年。
  这个时候,相比于外界的一片欢腾,紫禁城却是沉浸在一片紧张的氛围之中,但更多的还是那种充满期待和喜悦的紧张,尤其是在坤宁宫和承乾宫,更是有大量的宫女太监步履匆匆,神色慌张,来来回回地走着,出入宫殿,端盆的端盆,拿毛巾的拿毛巾,等等,都是忙得手慌脚乱。
  此刻,不仅坤宁宫和承乾宫的景象相同,还伴随着产妇的嚎叫,以及产婆的安抚与催促之音。
  很显然,两处宫殿都有女子在生孩子,正是周皇后和田贵妃。
  崇祯就像是一个热锅上的蚂蚁,整个人是那么的坐卧不安,心神不宁,不断地在坤宁宫的大殿里来来回回走着,踱着步,显得是那么着急。
  一年之内,尽管当了有了好几个儿女,算是见惯了这种场面,但事到临头之时,心里还是紧张不已,担心里屋的情况。
  可以说,这是崇祯的丰收之年,不仅皇权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大明也是步入正轨,情况渐渐向好,更是有了一子两女,还有两个即将诞生。
  张彝宪始终跟在身后,不时安抚道:“皇上,尽可放心,皇后娘娘这已经是第二胎,不会有。。。。”
  “啊——”
  “啊——”
  “啊——”
  。。。。。。
  然而,张彝宪的话还未说完,就被偏殿里传来的阵阵婴啼给打断了,崇祯的脸上更是现出了惊喜之色,顿时就迈起了步子,兴冲冲地就要向偏殿走去,同时还喜不自胜的说道:“哈哈。。。朕的第四个孩子终于出生了,皇后真是功不可没,一年之内,就为朕产下了两子。”
  “皇上——皇上——”
  崇祯刚刚走到了门前,在一阵阵的惊呼之中,就被以张彝宪为首的宫女太监给挡住了,更有一个老婆子劝阻道:“皇上,皇后娘娘刚刚临产,里面还有许多的脏东西,还未来得及收拾,在这个时候,男人万万不能走进去,否则的话,很不吉利,还请皇上耐心地等待片刻,等奴婢们将屋子里收拾干净。”
  “哪有那么多的规矩?朕就不信这个邪了!”
  “还请皇上三思,耐心的稍等片刻~!”
  一直都在旁边的周奎,也上前劝阻了起来,但那副装模作样的架势,更像是一直虚伪的表现,并不是真心而为,巴不得崇祯立马闯进去,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自己女儿的身上。
  果然没有辜负周奎的愿望,崇祯根本就不在乎众人的拦阻,直接选择了无视,伸出双手,径直将面前的人扒拉开来,同时故作不满之色,呵斥道:“只要不拍死的,尽管拦着朕!”
  此话一出,不只是真得起到了威吓作用,还是崇祯双手的大力使然,前方顿时出现了一个通道,而崇祯也换成了一副笑脸,大笑着就迈步走了进去,同时朗声说道:“哈哈。。。。朕的好皇后,你怎么样了?还好吗?”
  这个时候,在崇祯向着周皇后的床榻走过去的过程中,产婆怀抱着一名婴儿,迎了上来,脸上笑成了一朵菊花,谄媚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皇后娘娘诞下了一名皇子!”
  “呵呵。。。来,让朕看看,让朕抱抱朕的皇子!”
  产婆也很是识趣,动作轻柔的将婴儿递给了崇祯,接过婴儿之后,崇祯满脸的喜悦之色,边逗着自己的儿子,边向周皇后走去,同时说道:“皇后,你辛苦了~!”
  “谢皇上关心,臣妾不辛苦,这是臣妾的本分,应该做的。”
  说话之间,周皇后挣扎着就要坐起来,却被来到近前的崇祯给连忙阻止了。
  “皇后,无须多礼,你的身子还很虚,赶紧躺着,好好休息。”
  崇祯已经坐了下来,并将皇后按了会回去,身体更是前倾,将怀里的婴儿对着周皇后,柔声道:“你看看,皇后,这是咱们第二个儿子了,你真是朱家的大功臣啊,一年之内,诞下两名皇子,朕之幸事,国之幸事啊。”
  尽管很是虚弱,身体乏累,伴随着阵阵的疼痛,周皇后还是努力地想要看清自己的儿子,那皱巴巴而又稚嫩的面孔,看到儿子安详地睡着,脸上也随之焕发出母性的光辉。
  “皇上,你看,咱们的皇儿该叫什么名字呢?”
  “嗯~”
  崇祯迟疑了一下,面露思索之色,在那一瞬间,脑海里忽然浮现出了一个声音,不禁想起了被自己取代的朱由检,片刻之后,犹豫了一下,似乎是下定了决心,也就爽快地说道:“就叫朱慈煊吧~,火字旁的那个宣,取意盛大光明。”
  “谢皇上~”
  出于一种礼仪,周皇后还是来了这么一句,似乎是身上恢复了些许的力气,那种产后的虚弱感变淡了许多,突然间,周皇后转而问道:“皇上,田贵妃妹妹那边怎么样了?”


第五百九十四章 捉摸不透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周皇后的话音刚落,伴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小太监跑了进来,跪在地上的同时,高声道:“恭喜皇上,贵妃娘娘诞下一名皇子。”
  这一刻,屋子里喜悦的气氛,明显变得有一丝异样,黯淡了些许,谁也没有注意到,周奎的双眼里寒芒凛冽,闪过一缕阴翳之色,转瞬就恢复了正常,就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般,脸上始终都挂着淡淡的微笑,看着这一幕。
  “皇上,臣妾这里已经无大碍了,您还是赶紧去看看田贵妃妹妹吧?您一直都待在坤宁宫,直到臣妾产下皇儿,臣妾已经十分满足了。”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即便是身为父亲的周奎,也都没有想到,率先作出回应的居然是周皇后,自己的女儿,不过,那副善解人意、温柔体贴的模样,将母仪天下的风采展现的淋漓尽致,尽显无遗,更加深受崇祯的好感。
  毫无疑问,在这么一个特殊的时刻,刚刚临盆,还是一名皇子,即便田贵妃也诞下了一名皇子,但周皇后撒撒娇,如果强留下崇祯,陪在自己的身边,也未尝不可。
  毕竟,这是一guó zhī mǔ,身份比田贵妃尊贵了多少个蹭吃。
  就是在这么一个时刻,周皇后却是恰恰相反,并未流露出小女人的一面,而是展现出了皇后的风度,这份大度,顿时使得她的威仪平添了几分。
  这个周皇后,手段果然了得,着实不简单,难怪历史之上的朱由检,那么的宠信于她,两人一连有了三个孩子,要么真的就是贤良淑德,要么就是心机极其深沉。
  崇祯的心里这样想着,脸上的神情没有流露出丝毫,反而笑得更加灿烂,更加开心了,一副为夫很是欣慰的样子。
  “哈哈不愧是朕的好妻子,果然不愧是主持后宫的皇后,即便是现在这个时候,行事也是如此大气,通情达理,这份体贴,这份胸怀,朕的心里也不由得生出了几分信服!”
  “皇上,就不要拿臣妾说笑了,您还是赶紧去看看田贵妃妹妹吧~作为过来人,臣妾可是非常的清楚,女人的第一胎,可是非常辛苦的,产后更是需要丈夫的体贴和关心。”
  崇祯最后打趣了一句,听着周皇后之言,整个人已经站了起来,看向周皇后的目光,愈发的温柔起来,更是说道:“皇后,那朕就去先看看田贵妃了,你也好好休息秀,回头再来看看你和皇儿。”
  “是,皇上,臣妾记住了。”
  不久之后,走在通往承乾宫的走廊之中,崇祯反而没有了一开始的那种急切之意,整个人反而变得平静无比,陷入深思之中,从周皇后的种种表现,忍不住地再次审视起来。
  实在是,接触的越久,了解的越多,从诸多生活细节之中,崇祯就忍不住地重新梳理了一下,对于这个女人的看法,在那么一瞬间,让人捉摸不透,看不懂周皇后这个女人。
  毫无疑问,从妻子的角度来看,周皇后无疑是一个持家有道的贤妻良母,即便已经是一guó zhī mǔ,也能吃苦耐劳,可以过朴素的生活,若是放到普通家庭,绝对可以将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男人不会有后顾之忧,不用为生活琐事而烦心。
  亲自养蚕,纺织织布,穿得多是自己做得,再平常不过了,吃得也是粗茶淡饭
  然而,这些放在帝王之家,一guó zhī mǔ亲自而为,就显得有一些做作了,显得有一些格格不入,让人感觉心里怪怪的。
  毕竟,相比于皇宫的庞大开销,每日的花销动辄就是数百、上千两,周皇后节省的那些银子,就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了,反而给人一种斤斤计较的感觉。
  有着历史学家的灵魂印记,崇祯的脑海里浮现出了许多历史信息,思索之下,忍不住地联想了起来,有了某种大胆地猜测。
  最为关键的是,根据历史记载,朱由检一生之中,直至zì shā于煤山的那颗歪脖子树上,一共有七子六女,其中四子四女夭折,如此之高的死亡率,莫说是帝王之家,就算是放到寻常百姓人家,也是极其罕有的,绝对是一件怪事儿。
  而且,还有一点让人心生玩味之意,不禁琢磨了起来,八个夭折的子女之中,田贵妃所生的孩子就占了一半,而又以周皇后的孩子,成活率最高。
  到了崇祯年间,可不同于天启的时候,可不存在宦官专政的问题,也没有像客氏这样的人物,而周皇后又是一guó zhī mǔ,统御后宫。
  如果将这一切的一切,诸多信息联想到一起,再去想周皇后的话,就着实可怕了,让人有一种脊背发凉的感觉,实在是可怕。
  虽然没有充足的证据可以证明,但种种迹象都指向了一点,周皇后最为有可能,是那个幕后黑手,在暗中推动着这一切,导演着这一切。
  而且,在朱由检准备zì shā之时,从周皇后的表现来看,并不失枭雄的气质,陪伴朱由检的过程中,也有睿智与聪慧的地方,那份不时地辅佐,颇有武则天一开始的气质,与李治相处的初期。
  容不得崇祯继续深想下去,随着张彝宪那近乎于呼唤的提醒,所有的思路都被掐断,猛然清醒了过来,脚上的速度也随之加快了几分。
  “皇上,承乾宫到了~”
  “嗯,朕知道了。”
  整个过程中,张彝宪始终都跟在崇祯的身后,保持着相同的速度,也放缓了步伐,随着崇祯的气息变化,他的心里也是起起伏伏,有着莫名的紧张感,由一开始的好奇,皇上那高兴的情绪怎么没有了,没有了那种兴冲冲的急切感,再到后来的越来越冰冷。
  跟在身后,虽然看不到崇祯的神色变化,但张彝宪也能想象得到。
  渐渐地,张彝宪明显的感觉到,随着崇祯的步伐放缓,这位年轻帝王的情绪,别看很平静,但情绪却是一波三折,变化的幅度非常之大。
  在那么一个时间段,某个时间段,张彝宪敏感地察觉到,崇祯的身上迸发出一股凌厉的气机,极具有压迫感,让他产生了一种心悸的感觉。


第五百九十五章 莫大殊荣

  崇祯三年,元宵节。。。
  正月十五的这一天,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唯有料峭冬风还在吹拂,使得寒意犹在,刮得人面皮生疼,即便是如此低温的情况下,整个京城内,依旧是热闹无比,大街小巷之上,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rén liú。
  相比于京城内的川流不息的人潮,那副热闹而繁盛的景象,皇城之内,由于诸多原因,再加上这一天还是官员假期的最后一天,各个机构的办事人员极少,显得要冷清的多。
  然而,就是在这种相对冷清的皇城之内,又有着一处的不平静,要热闹的多,紫禁城的北门玄武门,通往万岁山的路途上,有着一行人缓缓而行,跟在崇祯的身后,除了其中十人是商人打扮,其他都是随行的护卫,亦或是陪同的官员。
  “各位,距离晚上的宴会还有几个时辰,朕带你们在这皇城里转转,也算是打发无聊的时间,见识一下这皇城内的情况,想必你们之中的不少人,一定会对这皇城十分好奇,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皇城没有你们想得那么神秘。。。。。。”
  此刻,除了身着龙袍以外,崇祯没有一点皇帝的架子,更像是一个寻常人家的主人,带着客人在后花园游玩,在介绍着周围的景致。
  然而,崇祯虽然没有一点的架子,笑谈之间,显得很是随和与客气,但跟着的那些商人,却一点都不敢松懈,一点也不敢真得将自己当作客人,那副唯唯诺诺而又谨小慎微的样子,显得很是拘束和。
  不过,崇祯有一点没有说错,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那就是对皇城好奇无比,位于紫禁城wài wéi的皇城,虽多是皇宫诸多办事机构,不必皇上以及嫔妃居住的紫禁城,但对他们而言,依旧是神秘无比。
  现在居然有了这么一个机会,可以参观皇城的部分地方,又岂能不高兴?又怎能不兴奋?
  若是放到以前,身为一名商人,他们非常有自知之明,有着清醒的认识,虽然家中富有,但社会地位却并不高,要想进入这皇城之内,若无意外的话,此生无望,绝无可能。
  今天,不仅看到了皇上,还能在紫禁城和皇城内游玩,绝对是他们人生的莫大荣幸,与有荣焉,一大幸事。
  最为关键的是,这是一种认可,一种朝廷的认可,更是皇上的认可,他们这些商人的社会地位将会得到提高,受到上层人士的认可。
  以往之时,商人虽然不是社会最底层的存在,但也属于下九流的级别,更像是一种附属,依附权贵们的存在,性命、家产和生意并没有多大的保障。
  尽管多交了一些赋税,但多交的那些银子,有了这一天的经历,让他们感觉很值,非常的值!
  原本以为,所谓的宴会,最多不过是一个官员象征性的宴请一下,吃吃饭,喝喝酒,就过去了,更像是走走过场,做做样子,但谁也没有想到,居然是皇上亲自宴请,还能在皇城内走走。
  这份幸事,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不是轻易就能获得的,说得粗糙一些,他们这些人走了狗屎运,居然因为缴纳赋税多,位列前十人,就能获此殊荣。
  就在快到万岁山入口处的时候,崇祯的话风一转,突然直奔主题。
  “想必你们此时的心里一定很奇怪,这么冷的天,朕为何带你们来这里?”
  反问了一句之后,崇祯还是忍不住地顿了顿,回头扫视了一眼众人,目光之中,夹杂着些许的莫名光彩,转头继续向前走的同时,这才继续说道:“打开天窗说亮话,不妨现在就告诉你们,朕有一个生意,规模很大,所需要的启动资金,生意的初期,需要大笔的钱财投入。”
  “以朝廷目前的国库情况,亦或是皇家的店铺营收,虽然可以独自支撑这笔生意,但是,不管是朝廷,还是皇家,都不可能在一个项目上投入大笔的钱财,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
  “因此,借助这个机会,朕想拉一些投资,希望你们中的一些人能够入伙,共同经营这个生意,一起发财,共同造福苍生,盈利之后,按照个人的出资占比,进行分红。”
  在某个瞬间,跟在崇祯身后的十名商人,动作都是停滞了一下,神色更是微微变了变,转瞬又恢复了正常,根本就不敢流露出哪怕是一丝的不满情绪,心里终于明白了一件事情,自从崇祯亲自招待他们之后,为何心里总有一种不安的感觉,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黄鼠狼给鸡拜年,对,就是这种感觉,虽然嘴上不敢说,神情上不敢流露,去不代表不能这样想。
  随着崇祯的这番话,众人顿时恍然了,这才真正地意识到,莫说是他们这些社会地位底下的商人,就算是朝中的重臣,恐怕也无法享受这样的规格,由皇上亲自招待,带着众人游赏皇城。
  在这种规格开始的那一刻,他们就应该早有觉悟,一个准备大出血的觉悟,一个花大钱的觉悟。
  一时间,气氛变得非常安静下来,十名商人再无那种激动的神采,激动的心情也变淡了许多。
  没有得到回应,又敏感地察觉到气氛的变化,行走的过程中,崇祯再次回过头来,看着十人不自然地神情,犹豫的模样,顿时就是了然于胸,洞悉了他们的心中所想,猜到了一个大概。
  “别这么紧张嘛,朕事先在这里声明一点,关于合伙做生意,一直都是主张,本着自愿、公平合理的原则,不允许有任何的强求,更不能威胁。否则的话,谁要是仗势欺人,朕就会追责,进行问罪。”
  尽管有崇祯的这一翻话,但十名商人的心里并没有多少的安全感,还不至于就那么的天真,真的以为什么自愿原则,皇上开口了,不管愿不愿意,他们这些人总要拿出一些银子来,给皇上一个面子。
  少了话,不合适,难免会被地方的官员刁难,以后的生意将会很难做;若是多了话,就会肉疼,实在是不舍,那可是一文一文辛苦挣得,很是不易。
  不管是心里这样想,不管皇上说得是真是假,十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深想,连忙就做出了回应,不敢有丝毫懈怠和迟疑。
  “是是,皇上,草民等人明白~”


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铁疙瘩”

  纷纷应和的同时,众人更是知道,心里已经有了准备,和皇家做生意,莫说是盈利分红,讲什么公平原则,如果能够保本的话,那就已经是皇恩浩荡,很不错了,哪怕是全赔了,也不会有一句怨言和牢骚。
  毕竟,那个生意合伙人是皇上,代表着无上的权利,莫大的天威,哪怕是流露出一丝的不满,也足以让他们这些人粉身碎骨,死上无数次。
  总之就是一句话,在众人的心里,他们一定会拿出一笔钱财来,就当打了水漂,博皇上一乐,一个好感,而且,也不是什么人都有这个机会的,和皇上搞好关系。
  因此,从崇祯提出合伙做生意的那一刻,他们就没有想过能够赚取这一回事儿,都是在想,拿出多少钱合适,既不会惹得皇上心生厌恶,对自己依旧保持着一定的好感,又不至于损失太多的家产。
  伤筋动骨可以,却不能元气大伤。
  想通了其中的一些道道,本着这个基本原则,彼此互相对视的十名商人,微微一点头,就好像达成了某种默契的共识,刚想要立即表态,这才张了张嘴,话还未出口,就被崇祯给打断了。
  “好了,总算到万岁山的入口了,你们也不要忙着表态,先看看朕说得这个生意如何,能否赚取,然后再做决定,准备投入多少本钱,参与合伙。”
  “省得落人以口实,授人以柄,背地里说朕以势压人,逼迫大明的老百姓合伙做生意,朕还想名垂青史,可不想留下这样的污名。”
  这一刻,不仅仅是那十名商人,连同一路跟随的部分护卫,全都惊呆了,就好像没有听到崇祯的话语,又跟着崇祯相继停了下来,全都愣愣地看着前方的一个大家伙。
  通体黑色,放眼望去,整体都是上好的铁料铸造,长约十余米,各种奇形怪状的铁轮镶嵌于下方,轮子之间,有靠着横七竖八的铁杆联系,伫立在长长的铁轨之上,一眼望不到边,直通万岁山深处。
  若是从高空俯瞰,这么一个庞然大物,犹如一个通天巨蟒,头朝里,尾对着众人,静静地趴在万岁山的入口处,两侧还有士兵在站岗。
  众人的吃惊之色,溢于言表,而崇祯面带微笑之色,静静地看着这一幕。
  渐渐地,随着众人相继停了下来,一行人呈现出了一个半包围的态势,面露惊奇之色,不断地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大家伙,确切来讲,是一个铁家伙。
  这个铁家伙,不是别的,正是一个火车头,后面拉着一节短车厢,目测之下,足够乘坐二三十多人,除了崇祯以外,对于一行人来说,这是一个新奇的大家伙,不断地勾起众人的好奇心,想要探索大家伙的内部。
  很快,在好奇心的催使之下,气氛变得越来越活络起来,那种紧张气息渐渐变淡,更有几个商人仿佛忘记了身处于何地,眼神火热的紧盯着火车,小声地议论起来。
  “各位,这就是朕向你们推荐的生意,有着莫大的生意,一旦正常运营,绝对是稳赚不赔,可以获得极高的利润。”
  刹那间,一声落下,所有人都惊呆了,尤其是那十名商人,全都住了嘴,更是愣愣地看着火车,一个个都是大眼瞪小眼,谁也没有想到,皇上所讲的合伙做生意,居然是这个?
  在他们的眼里,这么多年的商业生涯,实在看不出这个庞大的“铁家伙”的商机在哪里?又有什么可做的生意?赢利点在哪里?
  虽然好奇,虽然震惊,十名商人还没有失去理性。
  与此同时,对于十名商人而言,他们投入的银子,虽然早就了打水漂的心里准备,但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皇上让自己投资的生意,居然是这么一个东西。
  除了造型怪异以外,很是欣喜,在他们此刻的眼里,这就是相对好看一点的大铁疙瘩,被拉长了而已,又增加了一些不知名的装饰罢了。
  然而,容不得众人继续深想下去,随着崇祯的一声招呼,所有人的思绪都被打断了,不得不清醒过来,望向这位年轻的大明君主。
  “好了,都不要在这里站着了,随朕到里面看看,亲身体验一下这个大家伙的好处,省得让人背地里说朕,是在忽悠你们,不择手段地弄你们的钱财,朕可不是那种人,朕一直信奉一点,那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如果京城里的那些权贵在这里,还有那些皇室宗亲,被崇祯坑过的官员,听到崇祯最后的那句话,虽然明面上不敢说什么,但暗地里一定会直撇嘴,心里早就一阵腹诽。
  什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当初是谁,以各种的理由和借口,不过是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儿,就将自己的子侄等年轻一辈,一股脑地关在锦衣卫和东厂的大牢之中,若是不“捐钱”,别想离开大牢。
  这种“赚钱”的手段,与bǎng jià勒索何异?
  崇祯可以这样打趣自己,连同十名商人在内,周围的众人却不敢如此,更不知道该如何接话,唯有讪笑了一下,以示回应,随后就默默地跟在了崇祯的身后,再次向火车走去,鱼贯而入,相继走进了火车的车厢。
  很快,随着走进车厢,众人眼前的画面就是一转,所有人都看到了车厢里的内部情况,一排排的座位分列于两旁,层次鲜明,中间留出一个狭长的过道,大概也就是两丈多一点的样子,大概六七米长,也是车厢的长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