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首席御医(谢王堂燕)-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被宋军打得焦头烂额的北汉军人,终于得到了一个难得的喘息机会,他们当然是大感庆幸。

    然而,就在这些下层的士兵庆幸之际,在太原城的皇宫之中,那个年轻的皇帝却愈加忧心忡忡。

    此刻,刘继元手中正拿着那封赵匡胤的手书,目不转睛的盯着那上面的一字一句,仿佛要从中挖出什么隐藏的含义。

    每当刘继元看到那被黑墨涂掩之处时,他的心头就像是被针扎一般的刺痛。

    杨业,你究竟想隐藏什么?

    刘继元心里这样想着,越想越觉着坐立不安,猛然间拍案喝道:“来人啊,速宣杨业前来。”

    此时的杨业,正在城头巡视,闻知皇帝召见,急匆匆的便赶往了皇宫。

    当杨业迈入大殿时,他隐然感觉到气氛有些不对劲。

    大殿的四周,似乎增添了不少多御林军士,内中的气氛也变得肃穆起来,如临大敌一般。

    杨业脸上的狐疑之色渐生,心中渐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步入大殿,刘继元高踞于御座之上,一脸的肃然,眉色间隐约还闪烁着几分怒意。

    杨业表情坦荡,大步上前,拱手道:“臣杨业拜见陛下,不知陛下急宣臣前来,有何要事?”

    刘继元盯着杨业看了半晌,开口道:“杨将军,宋军的进攻停了有几天了?”

    “回陛下,已有四天。”杨业很淡定回答。

    刘继元又问道:“杨将军可知,宋军为何忽然停止进攻?”

    杨业神色一顿,眼眸中也闪过一丝茫然之色。

    连续一月以来,宋军每日强攻,太原城几度陷入危境,眼看着只要宋军再这么狂攻几日,也许他和他的将士们就真的撑不住了。

    可是杨业却不明白,为何宋军在这关键性的时刻,却选择了停止进攻,给了他们难得的喘息机会。

    杨业熟知兵法,但他却找不到什么合适的理由来解释宋军的怪异举动。

    沉吟半晌,杨业只得道:“微臣也不知宋军为何会停止进攻,如果陛下非要问臣的话,臣只能猜想宋军锐气已尽,那赵匡胤不得不下令停止进攻,休养士气。”

    杨业的解释,非但没让刘继元释疑,反而让他的表情重加凝重。

    沉默一刻,刘继元将案上那纸书信举了起来,语气阴冷的问道:“杨将军,这封书信你又怎么解释。”

    杨业淡然道:“赵匡胤写此书,无非是想拉拢微臣,但臣对陛下忠贞不二,岂会受他所诱,若不然,微臣也不会将此书信呈于陛下了()。”

    “好一个忠贞不二。”刘继元冷笑了一声,言辞中弥散着讽刺之意。

    杨业隐隐已觉察到了什么,却又不如何应对。

    这时,刘继元扬着手中的信,大声道:“杨将军,你既是对朕忠贞不二,那你告诉朕,你为何要将书信上的这几处地方涂掩掉。”

    杨业顿时一愣,一时还没转过弯来。

    看着杨业那不解的神情,刘继元陡然喝道:“杨业,你到底想隐藏着什么?”

    这般一喝,方才将杨业喝醒,他仔细一回想那书信,陡然间想到了问题所在。

    先前他看到赵匡胤这书时,看到信上有几处涂抹,只道是那赵匡胤随手而为,当时也没怎么在意,就直接的呈给了皇帝。

    这时细细一琢磨,杨业才猛然间恍悟,原来那涂抹之迹,根本就是赵匡胤故意所为,为的就是要借此来让刘继元起疑。

    杨业心下大骇,急是拱手辩道:“启禀陛下,那信上的抹涂之处,并非臣所为,而是原来就有,臣想这定是那赵匡胤故意使计,想要离间陛下对臣的信任。”

    刘继元冷哼了一声,沉声道:“那朕再问你,当初你儿子杨延昭兵败被俘,却又为何能安然无恙的被赵匡胤放归?”

    杨业又是一愣,经得刘继元这么一提醒,他才想起了杨延昭的事。

    这时回想起来,原来从儿子被放归时起,对方就已经开始布设这离间之计。

    想通此节,杨业心中恶寒顿起,心中暗忖:不知是谁向赵匡胤献的此计,实在是一条毒计!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会

    第一百六十三章 再会

    (感谢tony兄月票)

    “陛下,延昭被放归,宋军的休战,乃至今日这封手书,皆乃赵匡胤的奸计,为的就是离间我们君臣,陛下英明,万不能中了敌人的奸计呀()。”

    杨业伏于殿前,叩首疾呼,悲愤的表明了自己的忠心。

    御座上的刘继元,看着阶下的杨业,本是狐疑肃厉的表情,似乎是稍有平伏。

    不过,也只是一闪即逝而已()。

    刘继元凝视着杨业,冷冷道:“你口口声声说这是宋人的奸计,那朕倒要问你,先前赵匡胤给朕的国书,你为何要私自扣留,竟不与朕过目便妄自撕毁?”

    杨业想起了当日城头之时,那时自己当着众将士的面,将宋人的国书撕毁,当时是觉得潇洒得紧,这时却不想竟遭天子的猜忌。

    此时的杨业,顿时有点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挫败感,

    杨业只得无奈道:“臣当时是想,宋人的国书无非是劝降而已。以陛下之英武,岂能将祖宗基业拱手相送,势必会断然拒绝,故而臣才敢擅作主张,将宋人国书撕毁,以激励将士们破釜沉舟,誓死一战。”

    杨业的解释,并没有能熄灭刘继元心中的猜忌之火,反而令之愈烧愈烈。

    这位年轻的北汉之主,陡然拍案喝道:“就算是要激励士气,那也该由朕来做,凭什么由你来代劳,杨业,你眼里到底还有没有朕这个皇帝!”

    天子一怒,整个大殿中所有人都为之一震。

    纵然是纵横沙场,刀头饮血都不眨一下眉头的杨业,现下也身形一颤。

    杨业环顾四周,见殿中那些甲士,皆是神情狰狞,个个手握兵器,一副蠢蠢欲动的样子。

    “莫非,陛下已生了杀我之心不成?”杨业的心头,陡然闪过这样一个念头。

    是了,御座上那年轻的帝王,定然已是动了杀心。

    否则,他又怎会在殿中布下重兵,召自己只身入殿来质问。

    一想到自己为北汉血战数十年,不曾有一丝背叛之念,而今却遭皇帝如今猜忌,杨业的心头就犹如在滴血一般()。

    他越想越气,越想越寒心,突然间腾的一声站了起来。

    御座上的刘继元以为杨业要做什么出格之事,神经一下紧张起来,身子跟着往后一缩。

    殿中那些甲士们也神色一变,原本凶神恶煞的表情,转眼变得胆怯起来。

    杨业武艺超绝,一路杨家枪法使得出神入化,虽百人精锐亦难抵挡,他的能耐有多大,在场谁人不知。

    倘若杨业真的动起手来,殿上这些人马只怕还真未必拦得住他。

    刘继元心中大惧,暗自摸到了藏在御案下的剑,额边一滴冷汗悄然滚落。

    而这时,杨业却苦笑一声,长叹道:“臣自问对刘氏忠心不二,本想为大汉社稷流尽最后滴血,只可惜陛下却不信臣。既然如此,臣就把手中兵权交出,请陛下另谋贤能来为陛下守卫都城吧。”

    说罢,杨业将头盔放殿上一放,拱手一声告退,便即转身黯然而去。

    这个时候,本想兴师问罪的刘继元,反而不知该如何处置,只有目瞪口呆的望着杨业离去。

    直到杨业那雄武的身影消失在殿外时,刘继元才清醒过来,惊慌的表情转眼为愤怒所取代。

    “杨业你——”

    刘继元想怒斥杨业不尊君上,但话到嘴边却又生生的咽了回去。

    既然杨业已答应交出兵权,那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刘继元这样安慰自己,心情很快平稳下来,又怕杨业这只是在故意使诈,忙命心腹前去监视杨业()。

    半个时辰之后,心腹回报,言是杨业自归府中,将印信兵符等全部都献还了兵部,还将身中军中的诸子统统都召回了府中。

    听得了这个消息,刘继元的心这才彻底安了下来。

    只是接下来,刘继元又将面临一个新的难题:谁来为他守城?

    刘继元寻思来寻思去,残存的武将之中,似乎没有一人有杨业这般的能耐。

    况且,以眼下这种国势将危的形势,连杨业都心存了叛心,换作是其他的将领,只怕也难保他们忠心。

    想来想去之下,刘继元终于做了一个决定,他决定亲临城头,亲自主持守城的大局。

    刘继元觉得,眼下这种形势,没有一个人能信得过去,只有把军队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确保太原城的安全。

    “太原城坚不可摧,他杨业能守得住,朕身为一国之君,难道还守不住吗?”

    刘继元下定了决心,嘴角不禁扬起一抹自信的笑。

    太原城外,中军大帐。

    当刘继元在自信的笑时,城外的赵匡胤也在得意的笑。

    太原城中确实不乏想要归降之人,但那些人中并不包托杨业,而正是这些人,第一时间将杨业被削兵权的事,主动的密报给了赵匡胤。

    当赵匡胤得知这个消息声,不禁对石韦的机谋大感赞服,更是兴奋得仰天大笑。

    随后,赵匡胤便下达了旨意,即刻对太原城再次展开急攻()。

    次日天一亮,养精蓄锐几日的十余万宋军将士,再度对太原城展开了急攻。

    重新开战,攻城的猛烈远胜于先前,单只每日射入太原城头的箭矢,就达百万之众。

    狂轰烂射之下,远望太原城,便如同一只巨在的刺猬一般,形势极为可怖。

    失去了杨业的北汉军,士气大伤不说,亲自指挥作战的刘继元,指挥能力又远不如杨业。

    己军战斗力下降,再加上宋军攻势的加强,在勉强的苦撑了半月之后,太原城终于显露出松动的迹象。

    先是刘继元的亲信,马军都指挥使郭万超逾城出降,一旦有人做出表率,投降之人更是接踵而至。

    此时的刘继元,悲从中来。

    他强自压抑着来自于心底的恐惧,在亲信的护卫之下巡查城防。

    一行人绕过遍地的狼藉勉强登上城池,听着城外一浪高过一浪的喊杀声,左右无不是两股战战。

    刘继元探身向外张望着,只见城外云梯之上的宋军蜂拥如蚁聚一般,舍生亡死的向城头冲杀。

    冲在前面的宋军被矢石志伤,倒在血泊之中,更多的人却丝毫不见畏惧、怒目圆睁挥舞着刀枪奋不顾身的仍向上冲杀。

    城内城外石炮呼啸、箭雨如织,而城头上的北汉军士,则纷纷的倒毙在城垛之下。

    看此情景,刘继元直吓得肝胆俱裂,他知道,太原城的陷落已经近在咫尺。

    就在刘继元胆战心惊之时,忽然听得金鸣之声,攻城的宋军如退潮一般,顷刻间走得干干净净()。

    刘继元见得此状,心中顿时涌起一阵窃喜,他甚至侥幸的在猜测,或许赵匡胤突然暴病而亡,所以宋军才不战而退。

    方自窃喜之时,一名宋廷内侍骑着快马飞驰至城门前,勒定战马,向着城头高声喊道:“我大宋天子有好生之德,唯虑破城之时,将士不奉号令,至太原城玉石俱焚。故我朝天子收兵不攻,给你们半日时间,静待你主出降!”

    那内侍留下最后的通碟,旋即拨马而回。

    紧接着,宋军阵中,便出发山崩海啸般的“出降!出降!”的呼声。

    刘继元只觉耳膜要聩,心如死灰,全身颤抖不休。

    不知过了多久,四下归于宁静,变的一片阒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一弯新月如勾高悬天际。

    刘继元惊怔了许久,方才敢挺直身躯,他极目远眺,但见视野所及处,尽是星罗棋布的宋军兵营,何其之壮观。

    “大势已去,大势已去……”

    看着壮观的宋营,刘继元神色黯然,口中只一遍遍的重复了四个字。

    ………………………………

    时年九月,北汉主刘继元开城出降,河东悉平。

    持续了两个多月的太原之战终于结束,结果与石韦预期的一样。

    刘继元率领后宫嫔妃,文武百官出城投降,赵匡胤倒也没有为难他,将他封为彭城郡公之后,便派人将刘氏一族,星夜迁往汴梁。

    赵匡胤喜欢搜集各国国君,早在攻扫灭北汉之前,他就已经在汴梁为刘继元事先造了一间宅子,空置多年,眼下终于可以派得上用场了()。

    刘继元出降,大多数的北汉文武官员也随之出降,唯有杨业却闭门不出,不来朝见亲主。

    石韦原还担心,赵匡胤一怒之下,将杨业一门斩尽杀绝,以泄心头之恨。

    不过赵匡胤却大度的很,之前对杨业的记恨一笔勾销,还让石韦去安抚杨业,劝其为新朝效力。

    很显然,赵匡胤对这位北汉宿将是又爱又恨,而已北汉已灭,他当然是巴不得将杨业收为己用。

    赵匡胤的大度,着实令石韦松了一口气,令了旨意的他,便即入城,径直前往了杨家府邸。

    穿过萧条的街道,石韦来到了杨府。

    手下的随从叫了半天门,那诺大的朱门却紧闭不开,似乎没人打算鸟他。

    已然沦为亡国之臣,竟然还敢如此的嚣张,石韦还没火,那些随从们就已经先火了。

    这些虎狼之辈,当即便打算唤来军兵,直接撞破门去。

    这时石韦却止住了众人。

    他翻身下马,走到门前高声道:“大宋翰林医官使,特来拜会杨延琪杨小姐。”

    左右之人尽皆不解,心想这位石大人,不叫杨业却反叫什么杨小姐。

    正自茫然之间,那紧闭的大门却吱呀一声的开了。

    那一袭熟悉的身影,从昏暗的门庭中走了出来,正是杨延琪。

正文 第一百六十四章 铁血杨业

    看到那张俏丽的面孔时,石韦不禁回想起了那晚的惊心动魄,回想起了她留给自己的那缕头发,还有那一件留有她体香的抹胸。

    再见之时,石韦忽然发现她有些变了。

    她仍然是那么骄傲,但除此之外,却多了几分成熟女人的韵味,仿佛那一晚的激情,让她一夜间成长了许多。

    而此时的杨延琪,眼眸之中则闪烁着复杂的神色。

    那是既爱又恨的神色。

    “杨小姐,别来无恙啊。”相视许久后,石韦微笑着问候了一声。

    杨延琪从恍惚中清醒,那爱恨交加的神情很快收敛了起来,只平静的问道:“你来做什么?”

    石韦干咳了几声,朗声道:“下官奉我朝天子之命,专程来探望杨老将军。”

    杨延琪的神色微微一变,似乎她这时才意识到,如今的太原城已经不再是刘氏的天下,他们杨氏一门已经是亡国之臣。

    “爹爹他身体不适,不能见客。”杨延琪很冷淡的拒绝了石韦的好意。

    石韦的眉头也暗暗一皱:“杨小姐,大势已定,你杨家已尽了人臣之职,又何必如此执着。”

    石韦的话再次刺痛了杨延琪,令她不禁想起了先前二人的赌约。

    那个时候,石韦跟她打赌,北汉一年之内必然覆灭,当时她还暗笑石韦心思荒唐可笑,简直如白日做梦,谁又能想到,白日做梦的竟然是她自己。

    尊严受到打击的杨延琪,又耍起了高傲的性子,作势就要关门逐客。

    啪!

    石韦的手掌重重的撑住了大门,他直视着杨延琪,沉声道:“圣上不计前嫌,垂青于杨家,此乃圣上的仁慈,不过圣上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杨小姐,难道你真的想坐视杨家为伪汉陪葬吗?”

    石韦这已是在威胁,而且语气还相当的重。

    那浓烈的肃杀之意,令杨延琪那窈窕的身子不禁为之一震。

    石韦见她似有动心,紧接又道:“当今圣上英明神武,将大宋治理得国泰民安,岂是刘继元残暴的统治可比,圣上乃仁义之君,你们杨家纵使归顺圣上,亦不会面上无光。”

    杨延琪是聪明人,她很清楚,如果大宋的皇帝想将他们杨家斩尽杀绝,用易如反掌来形容并不为过。倘若换作是其他的杨家人,这个时候,也许照旧会不屈服,但是杨延琪却不一样。

    她被石韦“囚禁”期间,亲眼目睹了大宋的繁华与富足,与那些整日被横征暴敛压迫的北汉百姓相比,简直有着天堂与地狱之别。

    杨延琪所度过的这“囚禁”生活,渐渐的已让她对大宋产生了好感,更认清了北汉的腐朽。

    先前她之所以一再的对大宋抱有抵触情绪,一方面是因为从小养成的思维惯性,另一方面则是她因自己被囚禁,为了尊严,故意要跟石韦唱反调。

    眼下的形势却不同了,北汉已灭,而她自己已然跟石韦有过那种事,故是经过石韦一番恩威并重的劝说后,杨延琪的心渐已被打动。

    沉吟了半晌,杨延琪一声轻叹:“好吧,我带你去见爹爹。”

    见得她被说服,石韦暗松了一口气,便跟随着她一同进入杨府。

    此时,杨府之中已一片戒备,家丁婢女们皆已全副武装,七位杨家小将皆也披挂持枪,如临大敌,俨然打算玉石俱焚一般。

    当他们看到杨延琪领着一名宋官进来时,都显得十分的惊讶。

    “八妹,你怎能放这小子进来!”一眼认出的石韦的杨延昭,情绪激动,冲上前来便大吼一声。

    石韦却一副从容不迫,拱手笑道:“延昭兄,久违了。”

    杨延昭狠狠的瞪了他一眼,手中紧握着钢枪,杀意在眼中闪烁流转。

    其余杨家诸将也跟着围了上来,一时间令石韦显得有点像是羊入了虎口。

    石韦却淡淡笑道:“没想到杨家人待客还真是热情,这么多人来迎接我,不过下官乃是奉了天子之命,特来慰问杨老将军,我得先见过老将军,然//书迷楼最快文字更新无弹窗无广告//后才能再与各位见礼了。”

    “姓石的,你好大的胆子,竟然还敢上门来,就不怕小爷一枪戳你死吗!”杨延昭一步上前,一脸怒容几乎要贴在石韦的脸上。

    石韦面无所惧,回头看了杨延琪一眼。

    杨延琪眉头微凝,一把将兄长推开,瞪眼道:“六哥,你别大呼小叫的,他可是你的救命恩人。”

    “救命恩人?”杨延昭一愣,冲着妹妹嚷道:“八妹,你胡说八道什么,这个人是咱们的仇家,什么时候成了我的恩人了。”

    杨延琪叹了一声,缓缓道:“前番你夜袭宋营被俘,本来宋帝是打算杀了你的,多亏了石大人从旁求情,你才能安恙无然的被释放,你说他是不是你的恩人。”

    杨延昭这下就无语了。

    他眼眸中涌动着惊骇,一会看看妹妹,一会又看看石韦,似乎不敢相信妹妹所说的话。

    可是看着妹妹那郑重的表情,杨延昭心中意识到,他所听到的确实是真的,眼前这个让他切齿的郎中,竟果真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杨延昭无话可说,表情尴尬的退在了一边。

    杨家人重义,他不能对救命恩人动手,但为了尊严,也不能向石韦低头,他只有选择沉默。

    杨延昭态度一变,其余的杨家小将也就不敢再对石韦横眉冷对,围着的众人随之也散了去。

    杨延琪又叹了声,这才带领着石韦穿过人群,径直往后堂而去。

    “爹爹,宋帝派来的石大人到了。”杨延琪站在门外高声说道。

    “让他滚,老夫不见。”门内一个低沉的声音吼道。

    好大的脾气,果然不愧是铁血杨业。

    石韦感慨之际,杨延琪又道:“爹爹,这个石大人不是别人,正是女儿跟你提起过的,那个救了六哥的人,他也是一番好意而来,你还是见一见他吧。”

    堂内一阵的沉默。

    许久之后,内中的杨业冷冷道:“让他进来吧。”

    杨延琪松了口气,向石韦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可以进去。

    石韦理了理衣容神姿,信步的迈入了堂中。

    桌案之后,一名全身披甲的五旬老者肃然而坐,那古铜色的脸庞间,涌动着一种慑人的寒气,仅仅只是那么静静而坐,便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

    石韦头一次见到了大名鼎鼎的杨业,心里边还真稍稍的些紧张。

    不过他可是见惯大世面的人,心情很快就平静下来,微微拱手道:“下官石韦,奉天子之命,特来慰问杨老将军。”

    杨业缓缓的睁开了眼,刀锋似的目光,在石韦的身上扫来扫去。

    如此冷残的目光,只令石韦毛孔竖立,感觉似有冷风在往背上窜来窜去。

    为了缓解这种气氛,石韦又是笑道:“天子对老将军素来敬仰,常跟我等说起,说他不喜得太原,却喜在得了杨老将军这员宿将,不知杨老将军何时能亲至御前面圣呢?”

    石韦很少拍人马屁的,杨业却是一个例外。

    一方面是看在杨延琪的面子上,另一方面也是他确实对这个名将的人品有所敬佩。

    杨业的表情依然冷漠,显然是对石韦的奉承不太领情。

    他将石韦扫量了好一阵,方才开口冷冷问道:“听琪儿说,是你把她囚禁了许多,是也不是?”

    杨业口气中似有责怪之意,石韦不知杨延琪是怎么跟她爹说这件事的,不过眼下北汉已灭,他也就没什么好隐瞒的。

    当下石韦便坦然道:“杨门一族武艺超群,当初下官不小心得罪了杨家,为了杨家上门寻仇,只得出此下策,还望杨老将军能够理解。”

    又是一阵沉默。

    然后,杨业又问道:“那老夫再问你,当初向宋帝进言,将延昭放归的人,也是你吗?”

    这件事是石韦有恩于杨家,更没什么不敢承认的,石韦遂谦逊道:“杨小姐与下官是好朋友,下官救延昭兄也是应该的,杨老将军不必客气。”

    谁,话音方落,杨业猛然拍案。

    那“啪”的一声,只将石韦震得心头一颤。

    “这么说,向宋帝进言,使那离间诡计之徒,也定是你小子了吧。”杨业厉声道。

    石韦这时才明白杨业的真正意图。

    他这离间计虽阴,但却使得不露痕迹,却没想到杨业竟然能够识破。

    看看杨业那怒不可遏的表情,似乎对此十分的盛怒。

    石韦这时便有些犹豫,到底该不该承认,那离间的计策确实是自己所献,而使杨业受猜忌,最终被罢了兵权的“罪傀祸首”,那自是自己。

    就在他尚自权衡时,杨业再次喝道:“老夫在问你,那离间的诡计,是不是你所设计?”

    杨业一副兴师问罪,大义凛然的样子,仿佛在拷问一个罪人一般。

    他这般态度,顿时便将石韦有点惹毛。

    石韦遂是剑眉一横,昂首道:“那离间计正是下官向天子所献,那有怎样呢。”

    此言一出,杨业脸色陡然一变,身形如风般而动,当石韦还未反应过来时,他人已站在了自己跟前。

    石韦只觉脖子一凉,低头一瞥,却惊见一柄寒光流转的宝剑,已架在了他的脖子上边。

正文 第一百六十五章 像我的娘子

    杨业想杀我?

    石韦的脑海中陡然闪过这样一个念头()。…

    他侧眼向杨业的脸望去,那张青筋蠕动的脸庞何其狰狞,他呼吸急促,似乎为愤慨填满了胸膛,欲用杀戮来发泄。

    尽管杨业杀机已露,但石韦却又感觉到了他有一丝犹豫。

    以杨业的武艺,完全可以在自己还没任何反应的情况下,轻松一刀斩下他的人头。

    可是,杨业却为何没有呢?

    念及于此,石韦惊骇的心情瞬间便平伏下来。

    他只淡淡一笑道:“杨将军,你倘若杀了我,难道就不怕折损了你的威名吗?”

    说话之时,石韦神情泰然,那般气定神闲,全然没有一丝的惧意。

    杨业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奇色,他在惊奇于眼前这年轻的宋官,为何刀架在脖子却连眼睛都不眨一下,究竟他是何来的勇气。

    “杀了你,正好解老夫心头之恨,何折于老夫威名。”杨业冷哼一声,言辞语气极是不屑。

    石韦笑了笑,不紧不慢道:“彼时你我各为其主,我身为大宋之臣,为天子出谋划策,乃是天经地义,难道杨老将军只道自己是个忠臣,却看不惯别人做忠臣么。”

    各为其主,各为其主……

    这四个字回荡在杨业的耳边,他那肃杀的神情,渐渐的有所收敛,似乎已为石韦的话所触动()。

    石韦趁势又道:“想当初杨老将军为我大宋死敌时,几番击杀我大宋将士,下官那时却对杨老将军只有敬佩,感慨杨才将军将才卓绝,却没想到,杨老将军的胸襟却……”

    欲言又止,石韦叹了一声。佯作无叹道:“下官也算是看走了眼,杨老将军若想出气,要杀便杀。”

    石韦这是以退为进,反将他一军,杨业现下若还要杀石韦。那便等于承认自己气量狭小。

    听得此言,杨业反将剑收了。不屑道:“小子。你想辱没老夫名声,老夫可不会你的当。”

    石韦松了一口气,心中在暗笑,嘴却道:“杨老将军胸襟如海,晚生实在是佩服之极。”

    这下再一拍马屁,杨业就听着顺耳了许多。

    这位河东名将,一身的杀气已消散全无,转身坐回了主位,昂着头道:“老夫不屑于杀你。但不想再看到你,你赶紧走。”

    杨业显然还是不打算屈服于赵匡胤。

    石韦奉命而来,若是不能说服杨业归顺,岂非有辱天子所托。

    眼珠子转了几转,石韦忽然间仰头哈哈大笑起来。

    他的笑声中充满了讽意。让杨业听着十分刺耳。

    啪!

    杨业再度拍案,厉声喝道:“小子,你笑什么。”

    石韦渐收笑声。正视着杨业道:“久闻杨老将军乃文武双全之辈,那晚生倒要请教一句,老将军可听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圣人之言()。”

    杨业不知他葫芦里卖得什么药,只道了一句:“听过又怎样。”

    “杨老将军自诩赤胆忠心,但我想杨老将军保的不仅是伪汉的君王社稷,更是一境的百姓,若不然的话,当初契丹人屡次入境劫掠百姓,那刘继元严令将军不得阻止,将军也就不会抗命不遵,私自出兵打击那些契人了,老将军我说得对吗?”

    石韦的话,戳中了杨业的痛处,不知不觉令他沉默了下来。

    石韦接着又道:“想那伪汉刘氏,自投靠辽国以后,奴颜婢膝,为向辽人进贡,对境中百姓横征暴敛,想必老将军也看在眼中,痛在心中。而今我大宋天子圣明,重整汉家河山,对辽国态度坚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