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首席御医(谢王堂燕)-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顿了顿,又叹道:“不过这姓陆的明明是个无耻之徒,现下以这种方式处死他,反而让他成了南唐人心中的英雄,真是有些便宜他了。”

    “旁人视他做英雄,不过这姓陆的只怕是宁愿做狗熊,也不想做英雄呢。”

    石韦一番讽刺,两人哈哈大笑。

    …………………………………………

    一天之后,石韦正自巡视于营中,给那些伤兵们瞧病。

    这时,亲兵却来报,言是一位姓陆的女子,此时正跪在营外求见石韦。

    一定是陆玉竹。

    石韦当即放下手头之事,飞奔向营门而去。

    当他纵马赶到时,一眼便瞧见营门之地的草地上,一身孝衣的陆玉竹,正跪在那里。

    她神情黯然,形容憔悴,显然是在为其父之事而伤感。

    那副楚楚可怜之状,顿时令石韦心生怜惜()。

    他当即翻身下马,几步冲上前去,边是扶她,边问道:“陆小姐,你这是何苦?”

    陆玉竹长跪不起,只默默道:“玉竹恳请石大人答应一件事,若是石大人不允,玉竹宁愿跪死于此。”

    石韦叹道:“我答应你,你起来吧。”

    陆玉竹一怔,疑道:“玉竹还未曾说所求之事,大人如何就答应了。”

    “你所求的,除了想将你父亲的尸首收还埋葬之外,还能有什么呢。”石韦一语道破了陆玉竹的来意。

    陆玉竹这才站了起来,默默的行了一礼,幽幽道:“那玉竹就谢过石大人了。”

    看着她那副伤怀之状,石韦便宽慰道:“恕我直言,令尊生前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为人不齿,但我真没想到,他竟然敢博上性命去刺杀曹院使,他也算是死得让人尊重了。”

    石韦当然知道陆玄明是被他“诱骗”而死的,但他这么做的目的,却不仅仅只为报一己私仇。

    陆玄明奴颜婢膝,竟做出卖女求荣之事,作为他的女儿,陆玉竹自是承受了无尽的羞辱。

    石韦知道,陆玉竹心中一定很苦,一定为有这样一个无耻的父亲而痛苦不堪。

    而石韦的这一出计策,既除掉了陆玄明,又让他以一个“英雄”的身份死去,如此一来,陆玉竹便可洗刷掉笼罩在她身上的耻辱。

    杀了她的父亲,却是为了她好,逻辑上听起来似乎有点荒唐,但结果却正如石韦所预料的那样。

    此时的陆玉竹,神色间已无先前那些羞耻,显然其父的死,虽然让她感到难过,但她却因此而重新找回了自尊()。

    现在的她,可以挺起胸膛来,堂堂正正的做人。

    石韦此等考虑,陆玉竹自然是万万猜想不到。

    她听得石韦赞许其父,便是默默的点头,说道:“家父所作所为,确实令我没有想到,他这一生,总算不至于背负着恶名去了。”

    答应过陆玉竹之后,石韦便向曹彬稍微动了动嘴皮,说是那陆玄明也算是条汉子,不如将之厚葬,以抚慰南唐降民之心。

    曹彬觉着有理,于是就下令将陆玄明的首级从城头取下,交由其家人厚葬。

    几天之后,石韦便陪着那陆玉竹,在金陵城南的一处偏僻之地,将陆玄明葬了。

    感叹了一番后,石韦将一直跪伏的陆玉竹扶了起来,安慰道:“人死不能复生,陆姑娘,你节哀顺便吧。”

    陆玉竹紧咬红唇,颊边泪珠悄然滚落。

    石韦见状,便伸出手来,轻轻的为她拭去眼泪。

    他这般温柔的安慰,陆玉竹的脸畔间,顿时泛起几许红晕。

    石韦便问道:“陆姑娘,不知你今后有什么打算。”

    “爹爹已去,我孤身一人,也不知能有什么打算。”陆玉竹幽幽一叹。

    石韦也没思虑,当即道:“若是陆姑娘你不怕苦的话,今后就跟我一道回汴京吧,我石韦虽没什么能耐,但也会尽心尽力,好好照顾你的。”

    陆玉竹的身子微微一震,抬起头来,看着石韦那诚挚的眼神,不禁有些感动,但眉色间,却又有些羞怯()。

    “石大人地位尊贵,而我却是这般身份,我只怕到时会有损石大人的名声。”陆玉竹不好意思的说道。

    她这般所指,自然是其父乃刺客,尽管她没被牵连进去,但名义上却背着一个“刺客女儿”的名声。

    以她这样的“有罪之身”,若是跟着石韦,自然便怕累及石韦声名。

    石韦却哈哈一笑,不以为然道:“什么声名不声名的,那都是身外之物,只要我石韦喜欢,才赖得理会旁人会怎样议论。”

    “石大人……”

    陆玉竹听得感动,眸中不禁又是泪光盈盈,而这一次却不是伤心之累,而是欢喜的泪光。

    情难自禁下,她忽的便是投入了石韦的怀抱中。

    风吹山野,漫天的纸钱在身边飞舞,周遭的环境,倒是有一些诡异。

    石韦将她紧紧抱着,轻抚着她光滑纤巧的身子。

    他这般站姿,正好面对着那陆玄明的坟头,坟前的墓碑上还刻着“忠义”二字。

    看着坟前那新刻的墓碑,石韦仿佛能看到愤怒的陆玄明,想要从坟中爬出一般,在向他呲牙咧嘴,咆哮着破口大骂。

    石韦心中暗道:陆玄明,我能让你成为南唐人心中的英雄,光荣的死去,你应该感谢我才是。

    你我的恩怨就这么一笔勾销了,放心吧,我会好好照顾你女儿,你就赶着去投胎吧,记着,下辈子千万别再害人了,尤其是医生……

    !@#

正文 第八十四章 香色满船 T



正文 第八十五章 嫉妒

    第八十五章 嫉妒

    “远志,她们这是……”

    拭去泪珠的樊佩兰,最先从吃惊中清醒,满脸疑惑的问道()。

    石韦把于桂枝推至前来,笑着介绍道:“师娘,这是我失散多外的表姐桂枝,还有这是莲儿,我的小外甥女。”

    表姐?外甥女?

    这个解释,让一众女眷更加震惊()。

    她们原以为石韦只是随军南征,为得是公务而已,怎料到办差竟是办回来了一个表姐来。

    如此奇事,焉能不让她们吃惊。

    石韦又把樊佩兰、潘紫苏、熊青黛等一众女眷,一一的介绍给了于桂枝。

    略显拘紧的桂枝,便拉着莲儿,向樊佩兰等人逐一见礼。

    樊佩兰从惊讶中回过神来,忙是客气的笑道:“原来是远志的表姐,那往后咱们就是自家人了,客气什么,快回屋里坐吧。”

    樊佩兰也见惯了石韦带女人回来,何况现下带回来的还是石韦的亲戚,当即便以女主人的身份,热情的召呼起了于桂枝母女。

    她正待携着桂枝母女入府时,石韦却道:“师娘且慢,还有一个人。”

    众女又是一怔,不约而同的回过头来。

    石韦便走回马车,低语了几句。

    车帘掀开,从内中又出来一名女子。

    最后出来的这女子,自然便是陆玉竹了。

    众女之中,除潘紫苏之外,皆是在金陵城时曾见过陆玉竹,而今眼见石韦竟把她也带了回来,无不面露惊色。

    “远志,你怎能把这个女人也带回来呢!”

    从女眷中,熊青黛第一个叫道,语气中充满了不悦。

    陆府门前所受的那场羞辱,熊青黛自然不会忘记,所以她对这陆玉竹自是一直心怀芥蒂,这时发怒也在情理之中()。

    樊佩兰也奇道:“是啊远志,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樊佩兰也知石韦差点被那陆玄明害死,虽然她对这位陆小姐没什么坏印象,但也不解石韦此举的用意。

    石韦却是一脸从容,笑呵呵道:“这大街上的,岂是说话的地方,咱们先进去吧,我慢慢说与你们听。”

    众女眷便只得心怀狐疑,一起先拥着石韦入内。

    石韦便将先前如何与桂枝表姐相遇之事,以及当年年少时,表姐如何照顾自己等诸般旧事道来。

    当然,其中他与表姐的那些暧昧之事,却自当隐过。

    樊佩兰等听着不禁大为感慨,对桂枝的身世多为同情,这一会的功夫,原先心存的那些戒心便一扫全无。

    接着,石韦又把陆玉竹的事说了一遍,说她家破人亡,无依无靠,自己念在旧日相识的份上,便将她一并带回来。

    关于陆玉竹的理由,自然便不如桂枝那般让人信服。

    他刚刚解释完时,熊青黛就不悦道:“天下间可怜的女人多了去了,远志你带谁回来不好,怎偏偏要带一个仇人的女儿回来。”

    众女不语,但看她们那表情,显然熊青黛的质问,代表了她们共同的疑惑。

    石韦的眉头微微一凝。

    以石韦现在的身份,并且作为一家之主,他想带回来谁,本是无需经过任何人的质疑。

    青黛的质问,着实令石韦心下不悦()。

    只是考虑到眼下熊青叶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她这妹妹虽然言语有些不该,石韦却也不好公然教训。

    就在他正盘算如何应对时,陆玉竹却站起身来,幽幽道:“石大人,你也不必为了我为难了,既是我这么不受欢迎,我还是识趣的走吧。”

    她说着便低着头,神情黯然的向外走去。

    石韦不及多想,一把上前将她拉住,毅然道:“你哪里也不许去,就留在这里。”

    接着,他又环视众女,正色道:“当年之事,过错都在那陆玄明,如今陆玄明已死,前仇旧恨,早就一笔勾销。陆姑娘今后就住在家里了,我希望你们好好的待她。”

    石韦拿出了做家主的威严来,语气决然不容置疑。

    这番话一出口,熊青黛自不敢在多言,只得不悦的嘟起了嘴。

    堂中的气氛,立时变得有点紧张。

    这时,樊佩兰忙是笑道:“远志你刚回来,一定累了,师娘这就吩咐下人去做晚饭。桂枝,玉竹,你们跟我一块去瞧瞧你们住的房间吧,看有什么需要的,尽管张口,莫要客气。”

    樊佩兰说着便拉着那二人入了内院。

    师娘的这般大度得体,便是化解了这场小小的“家庭矛盾”,石韦不禁暗松了口气,心想亏得自己有这么一个识大体的师娘。

    当天,在樊佩兰的操持下,很快打扫出几间干净的空房,给表姐她们安顿下来。

    石韦回到家中,还没休息几天,宫里的圣旨便传到,令石韦入宫去参加平南得胜的庆功之宴()。

    此番平南之战,石韦虽然没有直接参加相关战役,但他的功劳却是不容忽视的。

    除了率领医营,救治将士之外,石韦还出使金陵,成功的劝说李煜归降。

    诸般功绩,作为前军统帅的曹彬,自然是无一隐瞒,如实的向天子报上。

    于是,天子论功行赏,便将石韦提升为翰林医官使。

    这个职务,已经是宋廷御医中的最高职务,掌管着翰林医官院下属的尚药局、御药局和太医局三大机构。

    其余如曹彬、潘美等将,也是加官进爵。

    不过旁人的加官进爵,石韦并不太关心,他所关心的只有二皇子赵德昭。

    作为此番南征名义上的统帅,赵德昭坐镇和州,调拨粮草,虽然实际的功劳并不太大,但名义却拥有着总督各军,平灭南唐的巨大功绩。

    石韦原以为天子会借着这个机会,趁势立德昭为太子,但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德昭最终只被封以为武功郡王。

    郡王之上还有亲王,这意味着德昭的地位,依然比晋王赵光义要低一等,而且仍然不是法定的皇位继承人。

    对于赵匡胤的这个决定,石韦略感到有点失望,不过细细想来,还是有所收获的。

    他依稀记得,历史上的赵德昭,至赵匡胤死时都没有被封王,而现在却已被封为了郡王。

    历史已经发生改变,石韦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宫中的那场公开的庆功宴后,天子又设下私宴,专门招见了曹彬、石韦等几个有大功之臣()。

    参加这场私宴者,除了石韦、曹彬等几位南征功臣外,晋王赵光义、齐王赵光美,以及二皇子赵德昭也位列其中。

    开宴后不久,赵匡胤便笑道:“石爱卿,此番你劝得李煜出降,使得金陵城免遭毁灭,实为一大功,朕心甚慰,来啊,赐御酒一杯。”

    皇帝赐御酒,那可是莫大的荣耀,在场之人,无不羡慕。

    宦官将一杯御酿奉上,石韦端着酒杯,躬身道:“臣之所以能劝得李煜出降,所依仗的还不是陛下天威浩荡,这一杯酒臣当敬陛下才是。”

    赵匡胤听着舒服,遂是哈哈大笑,举杯与石韦对饮而尽。

    眼看着石韦如此受宠,下席而坐的赵光义,悄然流露出几分不悦之色。

    石韦饮酒应对之际,目光却在暗中观察着赵光义,他神情间的细微变化,又岂能逃得出石韦的眼睛。

    赵光义的嫉妒石韦倒不足为奇,他奇的是,赵光义的眉色间,竟悄然掠过了一抹冷笑。

    那是一种让人不寒而栗的冷笑。

    石韦忽然意识到,自己如今立下大功,承蒙天子如此器重,赵光义看在眼里,岂能坐视不理。

    而赵光义的那一抹冷笑,则让石韦感觉到,这位晋王此刻已经在暗中谋算着什么。

    酒过三巡。

    就在石韦暗中揣测之际,赵光义缓缓的从席间站起,走向了御阶之前。

    很显然,赵光义是有话要说,在场的众臣顿时便安静了下来()。

    赵光义向着龙座上的天子一拱手,说道:“如今南唐平定,江南半壁尽归我大宋,当此喜庆之时,臣弟本不敢扫皇兄的兴致,只是事关国本,臣弟有些话却不得不说。”

    赵光义的语气和言辞都颇为凝重,似乎是要上奏什么重大之事。

    这大殿之中的气氛,立时紧张了起来。

    赵匡胤倒是一脸闲淡,只笑道:“三弟你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赵光义轻咳了一声,便朗声说道:“皇兄治国,向来是赏罚分明,这一点天下臣民皆知。前番赵普为相时,实可谓劳苦而功高,但皇兄却因其私收贿赂一事,将其罢相外放,此等公正无私的英明之举,臣弟与天下臣民,皆对皇兄是万分的敬服。”

    众人原以为这晋王要提什么大事,不过是旧事重提而已。

    石韦却隐隐感觉到一丝不好的预感。

    提及赵普之事,赵匡胤也有些奇怪,却又笑道:“赏罚分明,公正严明乃为君之本,三弟你过誉了。”

    这时,那赵光义突然把声调提高八度,大声道:“臣弟正是知皇兄治国以法,所以现下才要冒着扫了皇兄兴致的罪过,检举在场的一位臣子收取贿赂,扰乱法纪。”

    听闻此言,在场之人无不为之一震。

    赵匡胤的脸色也凝重起来,凝着剑眉问道:“不知三弟你要参奏何人?”

    “就是他!”

    赵光义猛然转身,抬手所指处,正是石韦。

    !@#

正文 第八十六章 破坏潜规则

    第章破坏潜规则

    “臣弟所以参奏的,正是新任的翰林医官使,石远志。”

    此言一出,大殿内一片哗然。

    晋王参某位大臣这种事又不是没有过,当年他跟赵普斗法之时,彼此间没少互参对方的人。

    众臣所没有料到的是,晋王现下所参之人,竟会是刚刚才被天子赐以御酒的石韦。

    唯有石韦却很平静,对于赵光义的参奏,似乎已在预料之中。

    他先前已在琢磨,赵光义会用什么方法来对付自己,只是他没想到的是,竟会是这种指认贿赂的罪名。

    这个罪名显然没什么说服力。

    自古以来,除了海瑞这种极个别的稀有人物,就从来没有过完全清廉的官。

    区别就在于,**的朝代,官吏们贪得多一点,清明的朝代,当官的贪得少一点而已。

    似石韦这样一个级别的官吏,收点贿赂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事情。

    听闻赵光义参奏自己,石韦便是一脸淡定的站了出来,拱手道:“晋王殿下既是指下官收取贿赂,但不知殿下要参下官收取了何人的好处?”

    晋王一脸慷慨,冷冷道:“本王要参的,正是你前番出使南唐时,大肆的收取南唐官员和李煜的贿赂之罪。”

    原来如此。

    赵光义的这个罪名,实令石韦哭笑不得。

    作为使节出使大宋的蕃国,这已经是官员之间默认的肥差,似前番那卢多逊,出使南唐回来之时,还不是满载而归。

    一般而言,君王和监察部门对此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只要使臣没有做误国之事,都不会较真的过问。

    我不收贿赂,光靠那点俸禄,如何养活一大家人,如何去樊楼风流潇洒,如何去和同僚们礼尚往来。

    退一万步而言,当官不收贿赂,没有好处,谁还傻乎乎的来当官。

    石韦的那次出使,已经算是够“清廉”的,除了李煜和个别南唐大臣的好处之外,其余大部分都拒之门外。

    而今晋王以这种理由来参骇,实令石韦感到不爽。

    当下石韦便想否认赵光义的控告。

    不过,就在石韦还未出口自辩时,赵德昭却出班说道:“王叔,石医使出使南唐,劳苦功高,这般罪名可不是轻易可加的,不知王叔可有什么证据吗?”

    经过石韦多番的旁敲侧击,赵德昭也开始觉察到了晋王对他的威胁,不再似以前那般一味的恭谦,纵容赵光义为所欲为。

    而今眼见赵光义弹劾自己的心腹,赵德昭自是果断的站出来为石韦出头。

    赵德昭的举动,颇为石韦感到欣慰。

    只是赵光义却嘴角微微一扬,闪过一丝得意,似乎他等的就是德昭这句话。

    当下他便向赵匡胤道:“皇兄,无凭无据,臣弟自然不会随便参奏,臣有一人证,眼下就在殿外相候,请皇兄将其传召进来,当面与石医使对质便是。”

    他还有人证?

    石韦这下倒是有些好奇,想要何人敢指证自己。

    事到如今,赵匡胤也不好说什么,只得下令将赵光义所说的人证传入殿内。

    过不得片刻,一名中年男子趋步入内。

    当石韦看清那“人证”的面容时,不禁大吃一惊。

    那人,竟然是徐弦!

    “竟然是他……”本是一脸从容的石韦,脸上也不禁闪过些许震惊。

    先前石韦曾诱骗李煜去斩杀徐弦,想借李煜之手除掉这个仇家。

    只是后来石韦再打听时,却得知那徐弦事先收到风声,连家都顾不得回,便是逃得不知所踪。

    当时在金陵的时候,石韦以为那徐弦害怕国亡后被自己报负,便隐姓埋名藏了起来,又或者,这姓徐的早已死在乱军之中。

    所以石韦在把徐常青干掉之后,便没再将徐弦放在心上。

    石韦万没想到,这姓徐的不但幸运的存活下来,而且还能出现在大宋天子面前。

    当徐弦从石韦身边走过时,眼眸中瞬间闪过一丝恨意。

    那般眼神,分明是对石韦的挑衅。

    石韦猛然间想通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那徐弦定是逃出金陵城后,不甘心为此隐姓埋名,但又害怕露面之后,会遭到石韦的打击。

    这老小子出使过汴京,自然知道他石韦是二殿下的人,而且还是晋王的对头。

    便是因此,深谙官场之道的徐弦,就果断的投奔了赵光义,试图寻得赵光义的庇护。

    而赵光义呢,正眼红着石韦立功受奖,便正好借着这徐弦这张牌来给他使绊子。

    拥有着同样的敌人,这二人自然是一拍即合。

    “降臣徐弦,拜见陛下。”从石韦身边走过的徐弦,不卑不亢的上前向天子见礼。

    赵匡胤听他自报家门,不禁奇道:“你就是李煜手下的名臣徐弦?”

    赵光义对南唐了如指掌,徐弦作为李煜头号重臣,赵匡胤焉能不知其名。

    徐弦道:“正是微臣。”

    赵匡胤神色愈奇,继续问道:“李煜归降之时,朕曾有旨,凡李煜之旧臣均量才录用,似卿等大才,皆可入朝为官,那时不见你入朝,却为何而今出现?”

    “回皇兄,事情是这样的。”赵光义当下便替徐弦解释了一番。

    他说这徐弦因是在李煜手下刚直不阿,得罪了不少人,金陵城破之后,只恐有仇家谋害,便只得隐姓埋名,悄悄的来到汴京。

    抵达京城后,徐弦本想表明身份,面见天子,但又怕天子因他曾劝李煜不可投降,因此降罪于他,故而一直犹豫不决。

    后来赵光义开府封中的人,无意中认出了徐弦,便将之请入晋王府中。

    徐弦向赵光义表明了担忧,赵光义便说天子乃圣明之主,绝不会降罪于他,故才劝动他出仕报效之心。

    石韦当然知道赵光义是在说谎,但他此时却没有证据来当场揭穿。

    赵匡胤听罢,微微点头,问道:“三弟,你方才说这徐卿是你指证石爱卿的人证,这又是为何?”

    赵光义向徐弦使了个眼色。

    徐弦遂上前一步,拱手道:“启禀陛下,臣当年在伪唐为官时,曾奉违命侯之命,多与石远志接触,对于石远志所收的伪唐官吏,以及违命侯之贿赂,可以说是清清楚楚,故臣可做晋王殿下的人证。”

    徐弦口中的“违命侯”,即是李煜。

    李煜被迁往汴京之后,赵匡胤虽然没有为难他,但恨其先前屡劝不降之过,便封了他“违命侯”这么一个羞辱性的爵位。

    徐弦的这番指认,石韦心中只觉好笑。

    当初在金陵之时,他徐弦也是行贿大军中最积极的那一个,今日却厚起脸皮,反而做起了“污点证人”。

    想起方才赵光义评价徐弦“刚正不阿”那四个字,石韦就有一种想吐的感觉。

    当下他摆出蒙冤的表状,拱手道:“启禀陛下,臣当年在伪唐为官时,曾与这徐大人有些过节,所以而今徐大人这所谓的指证,实有公报私仇的嫌疑,根本不足为信,请陛下明鉴。”

    石韦果断的反将了一军,他可不是任由别人宰割的羔羊。

    这时,赵光义却道:“石远志,人证在此,你若不承认的话,那咱们就请陛下派人往你府上搜上一搜,看看府中是否藏有你俸禄之外的钱财,到时你是否清白,自然便清楚。”

    赵光义这话,着实令石韦心头一震。

    他这一招可真够狠的。

    别说是他石韦府上,就算随便抽一个大臣的家去搜查,所搜出来的财物也必超其俸禄。

    这本就是官场的潜规则,而赵光义则是在打破这规则。

    如此一来,石韦便不知如何以应了。

    他总不能否认吧,到时候万一天下子下令一搜,那自己岂非犯了欺君之罪。

    这个罪名,可远比收取贿赂要大。

    正当石韦进退两难时,这时候,赵德昭又站了出来。

    他以一种教训似的口气,向着石韦训斥道:“石远志,难道你还没有把那些赃物献于父皇吗?”

    赃物?

    赵德昭这突如其来话,一时令石韦有些体会不过来。

    赵德昭接着埋怨道:“当初你出使伪唐归来,不是曾说过李煜等人送了你许多礼物,你打算原奉不动的献于国家的么,怎的你难道还放在家中不成?”

    这番话后,石韦猛然省悟。

    德昭这一招妙啊,他这是在退为进,变着法的替自己开脱呢。

    石韦心领神会,忙作歉然之状,拱手向天子道:“启奏陛下,臣当时出使伪唐,为了收买人心,故才不得已收了些礼物,本打算回京之后就上交给国家,怎奈为南征医营之事所累,一时却给忘了。这是臣的疏忽,还请陛下治罪。”

    这一番话后,赵光义的脸色不禁一变。

    石韦的应答可谓巧妙之极,将收取贿赂的大罪,巧妙的便转为了一时未及上缴的小过失。

    这时候,原本就不打算治石韦罪的赵匡胤,便趁势道:“原来如此,看来这也是石爱卿无心之失而已。不过朕以法治国,不可偏废,石爱卿既有此过失,朕就罚你将所收钱财如数上缴国库,再罚你三个月的俸禄,你可心服?”

    石韦暗松了一口气,忙道:“陛下英明,臣甘愿受罚。”

    天子既已做出决定,那赵光义明知石韦是在说谎,此时却也无可奈何。

    逃过一劫的石韦,暗观着赵光义那不悦的表情,心中却道:好你个赵光义,如此算计于我,看来我是不得不反击了。#

正文 第八十七章 师娘你瘦了

    第八十七章 师娘你瘦了

    宫宴上的这场波折,尽管表面上看起来,石韦只是损失了些钱财而已,但实际上却并不只这些()。

    作为平南有功之臣,石韦原本是风头正盛,但给赵光义这般一闹,天子也不得不在公开场合对他进行了训责,这显然并非什么光彩之事。

    而石韦又是二殿下的亲信,如此一来,他遭受打压,就等于德昭也被打压()。

    这场弹劾风波的结果,赵光义显然是胜了一筹。

    此事之后,石韦愈加感觉到赵光义势力之大,若再长久的纵使其发展下去,后果岂堪设想。

    石韦记得曾经的历史上,赵匡胤就是在平定南唐后不久驾崩。

    至于斧声烛影之类的传闻,虽然不足为信,但事实的确是赵光义依靠着其经营多年的权势,轻而易举的夺取了皇位。

    眼下德昭依然没有被封为太子,赵光义的权势仍旧在扩大,而赵匡胤离历史上逝世的日期也已不远,危险在越来越近,石韦岂能坐以待毙。

    从宫中回往府里的路上,石韦一直在琢磨着对付赵光义的方法,只是冥思苦想半天,却始终没什么好办法。

    不知不觉已是回府。

    回到家中时天色已晚,众家眷们早已睡下,唯有师娘樊佩兰还在给他守着门。

    见得石韦回来,樊佩兰便将早就备下的解酒汤端来,关怀道:“瞧你那一身的酒气,定是喝了不少醉,赶紧把这解酒汤吃了吧。”

    “还是师娘对我最好。”

    师娘的贴心,让石韦感到宽慰不少,遂将那解酒汤一饮而尽。

    樊佩兰心思细腻,看得出石韦怀有心事,便问道:“远志,看你神情似乎不太好,莫非今日宫宴时发生了什么不畅快的事么?”

    此间亦无外人,石韦便将晋王弹劾自己之事,向师娘说了一遍。

    “那个晋王也真是的,人家都说无官不贪,他自己家中恐怕还不知藏了多少贿赂呢,却还有脸来告远志你()。”樊佩兰替石韦打抱不平。

    石韦叹道:“师娘有所不知,那晋王这么做,表面上针对的是我,其实却是在针对二殿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