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庶子风流-第2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们和稀里糊涂的小角儿不同,今日学过了宫中礼节,知道屈膝福身与太子见礼。
  贾琮叫起道:“以后一家人在没有外人时,不必那么多礼数。不然宫里规矩太多,还让不让人好生活了?”
  这话晴雯太爱听了,因为论规矩,她连话都没资格同贾琮多说,因而连连点头。
  贾琮又问道:“都吃过了吗?可有哪处不自在?”
  平儿眼睛弯起,笑道:“这是天下头一等富贵之处,哪里还有什么不自在的?封婶子和柳嫂子去了御膳房那边,做的饭菜也香甜的紧。”
  春燕笑嘻嘻道:“就是人在屋子前看起来小小的,那么高的屋!”
  贾琮又问香菱:“你觉得呢?”
  香菱俏脸一下红了起来,忙低下头小声道:“哪……哪都好。”
  贾琮在几个或明或暗的白眼中,哈哈一笑,道:“都逛遍了么?”
  平儿笑着摇头道:“哪敢那么轻狂,只选了一处住处,看着喜欢就落脚了,在宜春宫。”
  贾琮笑道:“那咱们今夜秉烛夜游,好好参观参观咱们的新家。”
  此言一出,众人大喜。
  逛什么不重要,和贾琮一家人一起逛才最美。
  东宫太监总管王春得讯后,忙吩咐各宫殿留守宫人,将火烛宫灯都点齐了。
  又让内侍们将软轿宫辇都备好,以便贵人们累了好乘坐。
  其他一应茶点、水果等等,悉数备妥。
  甚至连贵人出恭的玉虎子,都提前安排周到。
  数百东宫内侍、宫女们,小心的侍奉着这座宫城的主人,第一次的临幸游历。
  ……
  翌日清晨。
  宜春宫,东暖阁内。
  高大的黄花梨雕龙纹拔步床上,悬着宫锦织造成的纱帐。
  纱帐外前后两角,各设有一只紫金麒麟香炉,和一座瑞兽冰鉴。
  夏日炎热,房间内放一座冰鉴,凉爽宜人。
  帷帐内,一扇紫檀边座嵌玉石花卉宝座屏风拦住了外面的视线。
  屏风后则是一张宽大的床榻,床上铺着捻金银丝绣丹凤朝阳薄锦被。
  底下是大红底绣五蝠捧云团花的锦褥,枕着攒金丝弹花软玉枕。
  只是,这玉枕上,却枕着三人……
  贾琮睁开眼时,外面天色刚刚初亮。
  他看了看左边之人,见她娇憨的正吮吸着拇指,纵是睡时,眉眼间那股懵懂之色也不减,可身边的触感却又十分丰润,他极喜欢。
  再看看右边,姣好的面容上则带着一抹不屈的烈性,滑软香腻的身子上,该瘦的地方瘦,该胖的地方也不吝啬。
  这美好的人生……
  贾琮嘴角弯起一抹弧度,想起昨夜的荒唐。
  因为平儿正巧赶上身子不适,所以就打发了晴雯来陪侍。
  可晴雯却又拉了香菱一道来,原也没什么,合该一人在内一人在外,方便夜里端茶奉水。
  不过香菱还是被晴雯和贾琮合伙拖上了床,正是食髓知味贪欢的少年少女时,故而一夜香艳……
  嗅着两股截然不同的幽香,感触着两个截然不同但同样青春美好的身子,贾琮一万个不想起床,恨不能再胡天胡地起来,当一个勤劳的小蜜蜂……
  可是他还是咬着牙,准备起床。
  偏这时,左边的香菱睡的不老实,一条腿屈起搭在了贾琮身上,他甚至能清晰的感觉到一片毛茸茸的温腻……
  再看她娇憨的面容天真无邪的在吮吸拇指,贾琮倒吸了口凉气。
  心里警醒,怪道自古帝王多短命。
  天天如此要命,一般人哪里抗得住?
  就在贾琮心里陷入剧烈的挣扎,但身体还是一点点靠近香菱时,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说笑声,让他登时“悚然一惊”!
  “走,瞧瞧清臣在干什么……林妹妹我同你说,先帝在时,就说过这小子是个好色之徒,一屋子俊俏丫头。如今他成了太子,愈发没人管得了了,你瞧着吧,早晚变成自此君王不早朝的昏君。要我说你还是同我走罢,咱们姊妹俩一起出海,打下一座海岛种满桃花,一起当桃花岛主。等他成了昏君后,再起兵把他掳来,天天洗衣做饭看孩子,看不顺眼就揍一顿……”
  “嘻嘻嘻!好啊好啊!”
  殿外的宫人自不敢拦叶清和黛玉,任她们进了东暖阁卧房。
  ……
  “啧啧啧……”
  宜春宫东暖阁内,叶清坐在那张大大的黄花梨雕龙纹拔步床上,看只穿了身薄衫的晴雯和香菱给贾琮更衣。
  晴雯还好,面色如常,香菱却连脖颈也红了,低着头不敢看人。
  黛玉则坐在叶清身边,眼睛似笑非笑的看着贾琮。
  贾琮一点也不怵,还放狂言安抚香菱道:“没事,改日轮到她们的时候,你也进来看她们的光屁股!”
  晴雯睡眠浅一些,外面传来动静时,她就惊醒过来,赶紧穿上小衣套上了外裳。
  却可怜了香菱,虽被喊了几声,可还在迷糊中,反应慢了几拍,就被人看了光溜溜圆滚滚的屁股去……
  “呸!”
  此言一出,叶清、黛玉齐齐啐了口。
  香菱更是差点把脑袋垂到胸前……
  好不容易服侍贾琮更衣罢,便和晴雯急急逃离开洗漱去了,平儿和春燕等人则端来了青盐、牙刷、香皂、清水和脸帕等物,服侍贾琮洗漱。
  完事后,贾琮问叶清道:“一大早不睡懒觉,还把林妹妹也扰起来,做什么?”
  叶清也是伶俐人,看出贾琮的确不大喜欢她打搅,便不再提方才之事,说道:“近来大事发生那么多,差点忘记明儿就是九叔的生儿,正经的万寿节。虽说现在还在先帝国丧间,不能操办。不过外臣不必过这万寿节,咱们自己还是要为九叔庆贺一番。你说呢?”
  贾琮闻言眉尖一挑,他还真不知道他这个爹的生儿是什么时候,不想竟是明天……
  那该送点什么才好呢……
  思考了好一会儿也没想出好点子来,正好洗漱罢的晴雯送来了早膳,得知叶清黛玉都吃罢,贾琮也没再客气,狼吞虎咽起来。
  今日他还有正事要办……


第六百九十六章 敲打
  神京西城,荣国府贾家后街。
  内堂,薛姨妈正满脸堆笑的再往薛蟠身上套衣裳,虽在国丧期间不能穿艳色,却也穿了身淡青色银线团福兰花锦缎长袍。
  配上薛蟠的大脑袋,也不知怎地,忒入薛姨妈的眼。
  同喜同贵两个丫头还捧着胭脂粉盒,薛姨妈准备给薛蟠再上点腮红,敷一层薄粉。
  这是她印象中江南士林里的风流名士的做派……
  莺儿虽满眼不愿意,却也不得不举着一块镜子,让薛蟠“孤芳自赏”。
  这几日消瘦了许多的宝钗坐在炕边,看着这一幕,心中也不知该是何滋味……
  王家被抄家流放的消息终于传进了贾家,王夫人当场就昏迷病倒了。
  贾家老太太想破口大骂贾琮忘恩负义,可嘴张的老大后,才想起人家如今贵为监国太子,又生生憋住了,只一口气差点没上来,虽未病倒,却也没了精气神,整日里萎靡不振。
  而薛姨妈因为几番弄巧成拙,让人看了笑话,所以这几日也懒得动弹,除了偶尔去看看王夫人,也不往贾家常跑了。
  至于宝钗自己,这两天却不似旁人想的那般难熬,反倒愈发平静下来。
  那日没能同贾琮一道走,是她心中永远过意不去的坎儿。
  纵然是为了孝道,可是……
  终究是落后了黛玉一大步。
  不过,当她心中彻底意识到,不再会有那个位置后,宝钗心里反倒平静了许多。
  那日未曾选择同生共死,哪怕她心里打定主意,若贾琮有事,她必不独活,但心中的亏欠感依旧让她抬不起头来。
  而因此丢了正位,让她受到了女人最大的惩罚,这种失意反而能够抵消掉心中的痛。
  她是一个如此骄傲的人,不允许自己不完美的坐在那个位置。
  她认了……
  但她也相信,贾琮理解她,也不会不要她,所以她可以静静的等他。
  多久都行……
  只是,家里依旧不平静啊。
  薛蟠穿的鲜亮,脸上也满是得意之色。
  薛姨妈则如同哄孩子般哄道:“蟠儿,见着了琮哥儿,你可要好好说说,就说都是娘的不是,和你妹妹不相干,让他可千万别心里去……”
  薛蟠“啧”了声,嫌弃道:“妈,你都说了多少回了,我耳朵都快起茧了!再说,你别老琮哥儿琮哥儿的叫了,人家太子如今叫刘元!”
  提醒罢,又惊叹道:“乖乖,了不得!琮哥儿成了太子后,当场就拿下了舅舅,没让人杀,却全家流放到黑辽那鸟不生蛋的地方。舅母几回回算计他,看在姨母的面上又牵连着亲戚才饶她,如今没了这层干系,嘿!直接拿下!舅舅成了军机大臣后,舅母还有王义都瞧不起咱家,如今让他们去宁古塔好好养着嘴脸看人罢。还有宋广先、娄成文两大军机,之前总和琮哥儿过意不去,这下都好了,哈哈哈!”
  笑爽后又提醒薛姨妈道:“妈你也仔细点,往后别老办坏事,当心太子也拿你问罪,你瞧瞧给西府老太太吓的,她现在消停了,不一口一个孽障喊了吧?当初她但凡能对琮哥儿好点,不也能和当年甄家奉圣夫人一样荣光?再看看现在……”
  这话将薛姨妈气个半死,往薛蟠身上拍了把,骂道:“放你娘的屁!你这黑了心的孽障,让他把娘也流放了,你就高兴了?!”
  薛蟠对着镜子摇头晃脑道:“那应该不会,看在妹妹和我的面上,总会给妈留些体面,不过你可真别再坏事了……今儿太子招我进宫议事,得空我替妈你说点好话,多半也就没事了。在太子面前,我还是颇有几分体面的。没事,只要妈你别再坏事,妹妹的事包在我身上!”
  薛姨妈闻言,这才高兴起来。
  看着这对自我感觉好到爆棚的娘儿俩,宝钗连说话的心思都没有。
  没人比宝钗更了解贾琮,那是一个真正冷清到冷酷的男人。
  除了真心对他好的人外,但凡有一丝杂念靠近他的,他心里都能明白过来。
  不说别的,就如她姨母王夫人。
  表面上对贾琮也算好的,但背地里的算计何曾少过?
  而贾琮对她,和对贾政,就是两种很分明的态度。
  虽也念她的好,却只是口头上念好。
  既然王夫人也是表面善意,他回馈的同样是表面善意。
  不然的话,但凡看在她的面上,也不会让王家落得个如此凄惨的结局。
  就是不知她那姨母在心寒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她曾经背地里的诸般算计……
  而总是啐骂贾琮的贾家老太太这几日惊吓的够呛,却有惊无险,在宝钗看来,多半是贾琮看在贾政的份上。
  如果没有贾政在,想来也要够呛……
  而她妈对贾琮,谈不上好坏,但总是阻止她和贾琮在一起。
  那夜里又快将嫌弃和划分开界限的话说到明面上,贾琮对她娘之感观,不可能会有多好。
  至于她这哥哥……
  虽常向着贾琮,可目的并非对贾琮好,而是想巴结人家,倚贾琮的势在外招摇。
  贾琮当冠军侯、锦衣卫指挥使的时候便如此,如今更是如此。
  这一点,宝钗清楚,贾琮同样只会更清楚。
  她这哥哥若是以为几次向着贾琮说话,就能以此为功,在外面招摇轻狂,到头来,多半会吃个苦头。
  不过这些事,宝钗虽然看的明白,却没有开口去说。
  她知道自从贾琮摇身一变,从贾家老太太口中的“庶孽”,变成了孝贤皇后所出的元子,更身负两朝皇族血脉后,她妈和她哥两人,就快魔怔了。
  满心思要成皇亲国戚,更渴望成为后族。
  现在同他们说那些道理,是没用的。
  她作女儿和妹妹的身份,让她也无法说些狠话……
  只能那人,亲自让他们明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没用种下善因,就莫要期待善果。
  心中念着这些,宝钗清减了许多的面容上,愈发平静无澜。
  ……
  东宫,明德殿。
  今日上午,贾琮在此召见了皇家内务府诸大臣,皇商。
  内务府负责皇家日膳、服饰、库贮、礼仪、工程、农庄、畜牧、警卫扈从、山泽采捕等,还把持盐政、分收榷关、收受贡品等职责。其主要机构有“七司三院”,最重要的是广储司,专储皇室的金银珠宝、皮草、瓷器、绸缎、衣服、茶叶等特供品。
  也因此,广储司下,就有了专门为天家供应金银珠宝、瓷器、绸缎、衣服和茶叶等供品的皇商。
  这些皇商,大都是与天家有些干系,甚至有些旧交的家族。
  崇康帝在位时,崇尚节俭。
  每年采购各式珠宝、绸缎、茶叶的皇家特供都一年比一年少,也因此废黜了不少内务府官员。
  而如薛家这样的皇商,原专门为天家采办江南苏绣,在先帝在位的十多年来,也日渐消沉。
  但是,不干活,不代表没有好处。
  凭借皇商招牌中的皇字,这些皇商家族在大乾各地可谓是呼风唤雨,地位超然。
  经过几十上百年的经营,大部分皇商家族早已超脱了商贾的范围。
  他们织造出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络,依靠这张关系网,他们几乎可以为所欲为。
  譬如薛家。
  薛蟠不是纯粹的妄人,但他在江南敢指使奴仆肆意打杀冯渊,没有丝毫顾忌,就是因为他知道,以薛家的地位和关系网,足以摆平这样的小事。
  也确实摆平了……
  这就是贾琮今日召见他们来此的原因。
  端坐在明德殿御位上的贾琮,看起来颇为年轻,但面上清冷的神色,和锋利的目光,却让殿内内务府大臣及皇商们,颇感压力。
  纵然原本露着讨好笑容的薛蟠,此刻都心中凛然。
  来者不善。
  这是众人的心声。
  内务府的皇商们此次之所以都还在京中,是因为太上皇驾崩,他们来京吊丧祭拜。
  在贞元朝时,是皇商们过的最惬意的时日,也是他们最后的美好时光。
  还未离京,又遇国丧,也就迁延至今。
  大礼参拜之后,贾琮看了身旁太监一眼,东宫总管太监王春尖声叫起。
  贾琮开口道:“今日招内务府诸臣来此,是因为孤想起一事来,故而趁着诸位都在京的时机,问问你们。”
  内务府总大臣董殿邦忙躬身道:“不知殿下想要垂询何事?”
  贾琮看了看这位在内务府大臣位置上坐了十数年的大臣,眼睛微微眯了眯,道:“这话,得从孤还是锦衣卫指挥使说起。”
  听闻贾琮之言,殿内诸人脸上多闪过些不自在。
  做臣子的,最盼望的是君王能垂拱而治,给他们最大的自主性。
  最怕的,就是君王知道他们的底细……
  偏偏,上头这位监国储君,是以锦衣卫起家的。
  谁家还没点见不得光的糟心事亏心事?
  这要是让上面这位知道了,那还能落着好?
  果不其然,越是担心的事,越容易发生。
  他们便听贾琮淡淡道:“孤在江南奉先帝旨意办差使时,听闻了许多关于你们皇商的传闻。大多,都不是好话。欺行霸市、巧取豪夺、强抢民女甚至害人性命!这种传闻,在各省几不算新闻。孤也着人打听查探了番,十之七八,都是真的。偏偏,各省府衙,碍于你们皇商的身份,忌惮你们可直达天听的权势,是敢怒不敢言呐。
  你们打着天家的旗号,行触犯国法、鱼肉百姓、为祸地方的勾当,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原本孤回京后,便要奏明先帝,对这等人严加惩处。
  只是没想到,归京后诸般大事连连发生,因而耽搁下来。
  今日,孤得了些闲,正巧你们也都在京,所以就想当面问问你们,到底是谁给你们的胆子,让你们如此无法无天,胆大妄为?
  薛蟠,来,你先说说。当日指使家奴,打死无辜百姓的感觉如何。
  你可知国法何在?你可知天威何在?”
  薛蟠:“……”
  涂脂擦粉精心打扮了一早上的薛蟠,做梦都没想到,贾琮今日招他前来,是为了第一个拿他开刀做筏子。
  若是从前在贾家,他或许还有些勇气嘻嘻哈哈点头哈腰赔不是,妄图插科打诨混过去。
  可在这天家皇城明德殿中,看着端坐皇椅上威严尊贵的贾琮,薛蟠哪里有胆量浑说?
  再看看殿上的大汉将军,似随时要将他扑杀,唬的两股战战,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嘴巴张了张,哆哆嗦嗦的说了两个“臣”字,便再不知该说什么了。
  贾琮见此,不再看他。
  一旁察言观色的王春见之,忙上前,取出一份名单来,一口气连念了七八个人的名字。
  每念一人名字,便有两个锦衣卫校尉上前,架起一人离开。
  直至最后,王春口中吐出“薛蟠”二字时,薛蟠连跪都跪不稳当,被两个锦衣大汉拖出殿外。
  殿内诸人,几乎没人不知贾琮与薛家关系的。
  如今看到连薛蟠都落到这个下场,诸人心中无不骇然惊恐。
  天家,果然还是那个天家。
  贞元朝时,叶太后一族几乎死绝,如今只留下一个女子留在宫中。
  先帝时期,董皇后一族因为皇子暴毙案,被杀的干干净净。
  而如今,薛家甚至还未嫁女入宫,最后一个男丁就要保不住了吗?
  连与太子大有渊源的薛家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们?
  贾琮目光扫视一圈后,沉声道:“这些人,都是身上沾着人命之人。孤为太子,岂能容忍?至于你们,孤相信,你们当中,有人比这些人更可恨!”
  这凌厉的话锋,让满堂人站都站不住,纷纷跪下请罪。
  却不想贾琮话锋一转,语气又淡淡道:“只是念及你们祖上薄有微功的份上,也念及……如今国事艰难,孤暂不深究。朝廷如今难啊,江南雨水不断,江河泛滥,河工吃紧。如此倒也罢,偏齐鲁又半年无雨,赤地千里。数百万百姓,面临饥荒之灾。今年内务府一切珠宝、绸缎、瓷器、茶叶、御酒的采买,全部终止。预算银两,悉数拨付齐鲁,用以赈灾。只是,仍有百万石粮食的缺额……”
  话至此,殿内诸人若是还不明白今日鸿门宴为何而来,也就活该当死了。
  自内务府总管大臣董殿邦起,凡是这些年心里有鬼的,无不纷纷慷慨解囊,为朝廷为殿下分忧解难。
  越是自知屁股不干净的,出手越大方。
  有的人连贾琮都为之侧目……
  不过这些人也是没办法,殿内还有一队锦衣校尉虎视眈眈的看着他们。
  要是不能让殿上那位满意,清算起来,他们全部家产保不住不说,怕连阖家脑袋也保不住。
  当近百位内务府官员和皇商们一一报出他们的数字后,贾琮用心算了算,大概有一百五十万石粮食。
  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足够先解眼下的燃眉之急。
  齐鲁倒也不是完全没粮,偌大一个省份,怎会彻底绝粮……
  关键是,因为绝收成为定局,现在山东各地的粮价一日三变,涨的让人害怕。
  然而越是涨价,各处粮米商铺也就越是惜售。
  商人逐利本是天性,若是放在嘴边的肉不吃,那也不能叫商人了。
  但他们这般,却造成了恶性循环,让粮价越来越高,底层百姓苦不堪言。
  齐鲁之地的百姓缺少信心,他们不知道朝廷会不会赈济。
  有这一百多万石的粮食送进去,除了能立即打压下粮价外,还能让百姓对朝廷生出信心。
  这一点,比粮食本身都要重要。
  自古山东多不屈之民,虽出不了皇帝,但土匪妖教却是层出不穷,譬如白莲教。
  若是让人趁机在齐鲁生事,必成大祸。
  等到那时再平叛,花费的代价超乎想象。
  所以,贾琮今日才不得不想出此计,暂缓难局……
  看过记录“纳贡”的名单后,贾琮缓缓点头,道:“诸卿能有此忠孝之心,孤甚慰之。这些粮食,不必运往京城,直接送至齐鲁便可,一个月内,那里会有锦衣卫和齐鲁府衙之人接收,正好,如今江南夏粮收获。孤听说,两湖今年是个丰收之年……以大功赎大罪,用这些粮米救活万千百姓的性命,赎去尔等这些年犯下的罪过。对于过去的那些事,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你们一时糊涂。但孤还是要提醒你们一回,只此一次,下不为例。若再有人打着天家的名义,胡作非为,莫要怪孤不念你们旧日之功,绝不容情。”
  “臣等绝不敢再犯。”
  ……
  “什……什么?!”
  贾家后街,薛家宅院内,薛姨妈听闻薛蟠随行伴当回来报信之后,恍若被天雷劈中一般,唬的魂飞魄散,险些没昏过去。
  她做梦也没想到,东宫好好的将她儿子薛蟠招去,竟会被下了诏狱!
  她原还以为,是为了商议太子成亲之事……
  薛姨妈涕泪登时流了下来,慌乱没了主意。
  连宝钗都面色发白,在里间让婆子传话,代她问外面薛蟠的长随,到底发生了何事。
  那长随也是听内务府中薛家世交之人传的话,将明德殿内的事大概说了遍后,宝钗也就大概明白了贾琮的心思。
  面上露出苦笑来。
  她想过贾琮或许会敲打她娘一番,但没有想到,会用这种方式,也没想到,会敲打的这样狠。
  薛家这回,怕要将整个家底儿全部送进去。
  不过……
  贾琮这般做,或许也是为了怕日后,她这些娘家人,再打着她的招牌行事,惹出祸事来,再让她作难罢……
  宝钗心中如是想到,不过随即又患得患失的想到,会不会是贾琮果真生气了,不止生她娘的气,连对她也不满……
  就在宝钗怔怔出神,面色黯淡之时,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道急切的声音:“姑娘,外面来了宫中天使,要见姑娘呢。”
  宝钗闻言,眼睛登时一亮,忙道:“快请。”
  未几,就见一宫人躬身而入,捧着一木匣,道:“太子命奴婢送此物于贵人。”
  宝钗忙道谢接了过来,宫人不再停留,送到宝钗手后,立刻离去,也不理会薛姨妈讨好的留客。
  等宫人离开后,宝钗缓缓打开了木匣,只见匣内摆放着几朵宫花,并一张纸笺。
  她心中紧张的拿起纸笺一看,眼泪登时流了下来。
  只见笺上写着: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耳边又传来薛姨妈的声音:“宝丫头,你去求求琮哥儿,求他放过你哥哥罢!”
  闻言,宝钗轻轻垂下了眼帘……
  既然了然了贾琮的想法,这一次,她决定不再妥协,她绝不会让他再失望!


第六百九十七章 两处悲欢
  “说什么呢,这样高兴?”
  自明德殿出来,已是午时,贾琮至慈宁宫,与太后、武王一并用膳。
  刚进寿萱殿,便见太后拉着黛玉的手,说笑着什么。
  武王姿态从容的坐在一张铺着锦褥的楠木椅上,面带微笑的看着。
  贾琮进来后,目光才移到他身上。
  叶清笑道:“夸你林妹妹呢,你林妹妹如今愈发讨太后、九叔欢心了,我倒往后排了,不过应该还在你前面。”
  贾琮哂然,见黛玉羞红脸,笑还了句:“才没有”,便呵呵笑着点了点头。
  他素知黛玉是个伶俐聪慧的,当初头一回进京入贾府,才六七岁的样子。
  贾母问她读了什么书,黛玉谦逊答只读了四书,又问姊妹们读了什么书。
  贾母许是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认得两个字,不做睁眼瞎罢”,再道宝玉回来问黛玉读的什么书,黛玉便答道“不曾读,只认得几个字”……
  那般小时,就有如此机变之慧,如今在宫里愈发小心,自然更不会惹人厌。
  贾琮目光怜惜甚至有些怜爱的看着黛玉,让她娇羞不已。
  太后看了看黛玉,又看了看还在“傻乐”的侄孙女儿,不由有些发愁,同武王道:“小九儿前儿同哀家说,你这一支尽出情种。先前哀家还不信,可这会儿……元寿不会独宠林丫头一人吧?”
  武王还没答,叶清就笑道:“独宠?老祖宗你不知道今儿早上我和林妹妹看到了什么……唔!”
  话没说完,贾琮就一个箭步上前,用手捂住了她的嘴。
  这妞儿她么的疯了!
  只是他忘了,叶清打小同宗室子弟一起学习,不止有文课,连武训也有。
  樱唇被贾琮的手按住,叶清大恼,双手一下环住贾琮的腰,用力一收,一条腿更是别进贾琮双腿间,往外一扯……
  贾琮就失去了平衡往一旁倒去……
  只是贾琮也并非当初弱不禁风的少年了,常年的奔波训练,以及和展鹏学的些防身技巧,让他并不是寻常的文弱书生。
  在失去平衡的那一刻,他去堵住叶清口处的手反手搭在她肩头握紧,另一只手则插在叶清腋下……
  肩头之处倒罢,可腋下……
  当初学武的女师傅都不敢摸她那里……
  只一触碰,叶清全身气力就散尽,在贾琮倒下的那一刻,也被带着朝下倒去,一张俏脸睁大眼睛,直愣愣的贴在了贾琮脸上……
  “哎哟哟!这是在干什么?这是在干什么?”
  看在忽然叠在一起的一双小儿女,太后一口老牙都快绷不住了,笑的满脸花开,一边侧过脸避开,一边溜眼看着,同时还不忘去观察黛玉的神色。
  见黛玉只大吃一惊后,随即掩口直笑,一双好看的眼睛都眯了起来,不由愈发心情大好。
  宫中最容不得好妒的女子,万般阴私毒谋,皆出自一个妒。
  如今看来,这个女孩子当真是个好的。
  “放手!”
  “你先放手!”
  “你先放!”
  “你先放!”
  叶清再怎样大气也是个女孩子,当着人前这般狼狈,俏面绯红,气狠狠的让贾琮放开她,可她的双手还勒着贾琮的腰部,看样子还准备再治他一治!
  贾琮又不傻,这等情况下如何能放?
  两个心智卓绝的男女,此刻却如同三岁孩童一般,你让我先放手,我让你先放手。
  莫说太后笑坏了,连武王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所谓天伦,想来莫过如此。
  而黛玉一双氤氲晨露般水灵的美眸,则有趣的看着二人。
  她想的更多一层,太后经历了诸多丧亲之事,现在愈发老迈了,谁也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而武王……
  她听叶清说,也已是在艰难的撑着。
  或许正因为如此,这两个极骄傲的人,才会如顽童般彩衣娱亲罢。
  真好……
  闹了好一阵,太后都笑的没力气了,叶清和贾琮才同时松手。
  不过叶清还是恶狠狠的瞪了贾琮一眼,因为在她起身时,贾琮一只手不规矩的欺负了她一下,偏她吃了女儿身的亏,还不能发作。
  两人用目光约了一架,等回头再好好算账后,才彻底分开。
  这一幕,愈发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