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庶子风流-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者,当日在假山耳房里,若没有嬷嬷送吃食,我怕也熬不到今日。
  嬷嬷的大恩,我一直记着,哪里还能要嬷嬷的银子。
  快收起来,让人知道了,该说我轻狂不知好歹了。
  桂婆子闻言,心里又糊涂又感动。
  当然,她感动的是她自己,她差点都相信自己当初是行了善事的了。
  她当然也舍不得给这五两银子,可一家人都寻思着当初将贾琮得罪狠了,眼看他就要翻身,虽一时将手伸不到东路院,可要是等到贾琮当了官后,那一切就晚了。
  这才咬牙来破财免灾。
  如今见贾琮这般“天真烂漫”,桂婆子心里又高兴又鄙夷,觉得自己真是了不得,欺负了人还让人感谢,面上又假意送了两回,就将银子重新放回荷包,藏进怀里。
  就要提出告辞时,却听贾琮语气关心问道:“嬷嬷,老爷和太太近来用饭可香甜?”
  桂婆子闻言,看向贾琮的目光里,已经压不住看傻子的眼神了,她实在管不住自己的嘴,忍不住问道:“三爷,你还关心老爷太太用饭香甜不香甜啊?”
  贾琮正色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为父母所生养,孝道大于天,怎敢不关心?”
  桂婆子差点没笑出来,面色古怪道:“是是是,三爷说的极是……对了,老爷太太用饭都香甜,怎地不香甜?”
  贾琮呵呵笑道:“老爷太太让嬷嬷一家掌管厨房,看来嬷嬷一家做饭最合老爷太太的口味。”
  那桂婆子闻言,立马得意道:“三爷这话可说着了,太太最爱吃老婆子我做的香油拌茄鲞,哪日不吃这道菜,都要不高兴。”
  贾琮点头道:“嬷嬷辛苦了……那老爷呢?”
  桂婆子道:“老爷喜欢吃我家里人做的盐渍长生果儿,也是用家里祖传秘方儿腌的。老爷每日里都爱就着这种长生果儿喝两盅,又滋补又养人,一日都离不得呢!”
  长生果,便是花生……
  贾琮闻言微微颔首,垂下眼帘再道:“嬷嬷一家有这般能为,想来太太也不会小气,必然给足了你们银钱。”
  许是担心贾琮再问她要钱,听到这话桂婆子竟当着他的面埋怨起来,只听她叫屈道:“天老爷,三爷可真真想的美,给足银钱?一月就那点银子,我们一家若不是每日里一大早去金光门外赶农集,挑些便宜的菜货,我们自己都要往里面添补些!”
  贾琮抬起眼帘,满眼惊讶,将信将疑道:“不能吧?嬷嬷说笑了。”
  桂婆子跳脚道:“怎地不能?吃那样好的东西,太太每月就给十二两银子,哪里够用!这边四个厨房,哪个厨房一月里不得四五十两?遇到大事时,七八十两上百两都是有的。我们那边就十二两,多一文都不给啊!三爷若不信,明儿一早卯时初去东路院角门外瞧瞧,老婆子一家都要出动去买菜买油!哎哟,夏天还好些,如今还没出冬,真真冻煞人哩,真真……”
  听她啰嗦了好一通,贾琮才感叹道:“如此辛苦,我愈发不能要嬷嬷银子了。嬷嬷快回去歇息吧,明早还要去买菜。”
  桂婆子闻言,意犹未尽有些不甘,可也知道这事贾琮做不得主,只能满肚子怨气离开了。
  此时,荣国府内已经开始点起了灯烛。
  看着桂婆子远去的身影,贾琮一双漆黑的眼睛中,倒映着烛火,明亮骇人……
  墨竹院内也点燃了廊下的两盏灯笼,待桂婆子离去后,春燕近前来,噘嘴道:“三爷也忒好心了些,怎地还听她啰嗦?她不是好人哩!”
  小红却道:“燕子莫乱说话,三爷敬的是孝道,不是桂婆子。快走吧,柳嬷嬷之前说,今晚菜品多,一个人送不过来,咱俩一起去取。”
  春燕闻言,竟先担忧的回头看了眼晴雯,然后才怏怏不乐的与小红一起出门去厨房了。
  虽然心里一万个不愿意,可也不得不承认,论起姿色来,她和小红加起来都比不过新来的晴雯。
  往后,也不知三爷还要不要她陪床了……
  出了墨竹院,小红见春燕面色不喜,忍不住啐笑道:“不害臊的小蹄子,整日里想些什么?”
  春燕气道:“你还笑,往后家里也不知有没有咱们站的地儿!”
  小红提醒道:“燕子你可别自寻烦恼,一来三爷不是喜新厌旧的人,二来,我瞧那个晴雯,并不是有心计的。她多半是有话直说的性子,你若先使小性儿,八成要被她直接顶的下不来台。她又是老太太手里出来的,三爷都不好偏帮你,到时候没理的反倒是你。”
  春燕闻言,垂头丧气道:“难道就看她把三爷抢走?”
  小红又好气又好笑,道:“三爷本也不是咱们的,上回就劝你别有这等心思,你偏不听。你也不想想,就算三爷是你的,难不成你还想让他守着你一个?你觉得可能吗?”
  春燕闻言,面色陡然涨红,羞恼道:“你……你胡说什么?”
  小红瞧不上她,笑道:“你还敢想不敢认?我跟你说,但凡你有这样的心思,就愈发不能好妒。三爷注定是有大前程的人,日后少不了房里人。你是和他同甘共苦过来的,真要一直本分服侍,一心一意为他着想,日后未必没有你一席之地。可要是给三爷添了恼,日后绝没你的好。”
  春燕也不是蠢人,只是被晴雯那相貌给刺激了,这会儿回过神来,眼神复杂的看着小红,道:“小红,你这般聪慧,就没想过……”
  小红啐道:“呸!我才没你这么不害臊!”
  不过见春燕撇嘴满是不信的看着她,便苦笑道:“你不明白,我这样的算什么聪慧?顶多多明白点事,在丫鬟里算是强的,在主子里就显不出什么了,连字也不识几个……就算三爷念旧,不赶我走,可又能有多少分量?才貌无一……”
  春燕嘻嘻笑道:“哦,你还说我贪,你倒比我还贪!你才想霸着三爷哩……”
  “乱嚼什么舌根子,这话再别乱说了,让人听了去,还不笑掉大牙?本本分分做好丫头,好多着呢,快走罢……”
  说着,与春燕一起到了西南角的厨房。


第七十二章 指点
  一夜无话。
  晴雯初来乍到,到底有些拘谨。
  也许,她还在默默关注着周围环境,和贾琮的性格。
  昨夜入睡时,她被安排在西厢内,东厢耳房是小红和春燕所居,西厢耳房是觅儿、小竹四个小丫头所居。
  所以晴雯反倒更靠近些,住进了西厢房内。
  一晚上半睡半醒,天还未明,也就是卯时初刻多些,晴雯隐隐听到外面有动静,顷刻间就清醒过来。
  侧头看去,透过纱帐,隐约可见外间有烛火光芒穿过门帘缝隙钻了进来。
  她心中一动,披上了件外裳坐起,被晨寒激了个寒战,还是咬牙走下床。
  轻轻拉开些门帘,就看到一幕奇景:
  贾琮着一身单衣,伏在地上,一上一下的撑着。
  也不知已经做了多久,每一轮起伏好似都极辛苦。
  分明是清瘦的身子,可看起来,却颇有几分力量感。
  “呀!”
  见贾琮做完最后一个,然后“pia”一下趴在了地砖上,晴雯惊呼了声,忙从西厢走出,想瞧瞧他怎么了。
  贾琮听到动静后,自己费力的坐起,看向来人,见晴雯关心的目光,他用袖角擦了把汗,笑道:“怎么起来这么早?”
  晴雯没答,而是轻声道:“三爷,地上坐着凉,快起来罢。”
  说着,蹲下扶着贾琮的胳膊,要将他搀扶起来。
  贾琮顺势站起,解释道:“身子太弱,所以锻炼一下身体。天还早,你再去睡会儿吧,小红春燕她们都没起呢。”
  晴雯摇了摇头,小声道:“不睡了,睡不着。”
  贾琮看着她清新秀美的脸,道:“是认生么?家里没多少事,我也不是苛刻的人,不用担心什么。以你的性子,应该爽利才是,怎地这般拘谨?”
  晴雯闻言想笑,看着贾琮道:“三爷怎知我什么样的性子?”
  贾琮笑道:“你眼角上挑,眼睛明亮有神,目光里也没一点丫鬟气……先前小红她娘和你顽笑时,你差点当场翻脸。这样的性子,难道还不算爽利?”
  晴雯闻言,羞红了脸,嗔道:“哪有当场翻脸?分明是那婆子不安好心!”
  贾琮呵呵一声,又道:“家里还有什么人?”
  晴雯闻言,敛去笑脸,轻声道:“家乡父母早不记得了,只有一个姑舅哥哥,专能庖宰,在外沦落。”
  贾琮道:“是他把你卖到赖家去的么?”
  晴雯叹息一声,道:“他也不易,赚不得几个银钱,又好酒……不过现在好了,去年我求了老嬷嬷,赖家就把他也买进府里吃工食。”
  贾琮笑道:“你倒是心善的。”
  此刻的晴雯,还没在怡红院内被贾宝玉宠的无法无天,脾性也还没那样大。
  不过到底还是她,听到贾琮之言,一撇嘴道:“再心善也没三爷心善,听说昨天那些婆子以前待三爷极恶,三爷也能原谅她们,我又算什么?”
  原谅她们,呵呵。
  贾琮心中一笑后,没有再多言,他拿起边儿上桌几上的衣裳,穿了起来。
  晴雯忙上前搭手帮忙,等两人穿好后,贾琮忽有所感,回过头去,只见春燕站在东厢门口,目光幽怨的看着这对衣衫不整的“狗男女”……
  “呵,看什么,去打洗脸水吧,以后都归你管。”
  贾琮见春燕巴巴的望着,无奈道。
  听闻此言,春燕果然破涕为笑,喜滋滋的去准备了。
  ……
  过了辰时二刻,贾琮用过早饭,正要继续读书,却见一道小身影进来。
  也不挑门帘,就那样生生撞了进来。
  不是贾环又是哪个?
  贾琮奇道:“今儿你怎么来这样早?”
  贾环却不答,苦大仇深的拧眉瞪眼看着贾琮,好似在看革命叛徒……
  贾琮虽然善待他,却并不惯他毛病,见他不说话,也就不理会,顾自拿起书继续读了起来。
  只是没过一盏茶功夫,就听到一阵抽泣哭泣声,挑眉看去,就见贾环在那低头抹泪。
  他哑然失笑道:“一天没见,你怎么变成姑娘了,还哭哭啼啼起来?”
  “呸!”
  贾环大怒的啐了声,却啐出一个鼻涕泡来,慌忙伸手按破,见贾琮不厚道的嘲笑着,又气又羞恼,大叫道:“你才变成姑娘了,你越长越像姑娘!”
  贾琮摇头道:“我可不会一声不响的站在那里哭,有话就说,没话赶紧看书去。”
  贾环见贾琮如此“忘恩负义”,连哄也不哄他了,彻底认定他背叛了自己,和宝玉他们成一伙子了,心里酸涩难过坏了,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贾琮看不成书,无奈起身过来,道:“到底怎么了?一大早的谁也没招惹你,你哭什么?”
  贾环哭骂道:“你这个蛆心的孽障,没……没造化的种子,忘了老娘……忘了我对你那么好了……”
  可见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这八成都是赵姨娘的词儿,让贾环现学现卖的用出来。
  “如今你也攀上高枝儿了,也不和我顽了,就会讨老爷太太的欢心,只和宝玉他们顽,也不和我顽了。”
  “呜呜呜,黑了心的臭贾琮……”
  贾琮闻言,哭笑不得道:“谁说我不和你顽了?刚我还让小红多拿一个鸡蛋给你留着,这会儿正在东边儿耳房的水炉里热着。”
  贾环有骨气,大叫道:“谁吃你的臭鸡蛋?我不吃!”
  贾琮道:“那你想干什么?”
  贾环抬眼看着贾琮,道:“你别和宝玉一起去国子监读书,就在家里读,赶明儿我还请你去南集市胡同,我请你吃羊杂锅子,我就吃一个糖人,行不行?”
  这是他能开出最高的价码了……
  贾琮耐心解释道:“环哥儿,我和你不同,我若不读书,是没有出路的。”
  贾环哪里听得懂这个,两只脚在地上乱蹬,哇哇大叫道:“我不听我不听,就不让你去读书,你这个黑了心的……”
  “闭嘴!!”
  一道清澈的厉喝声从门外传来,贾环听闻这道声音,撒泼的小身子居然颤了颤,登时安静下来。
  贾琮则好奇的看向门口处,只见门帘挑开,一道倩影入内,不是三丫头贾探春,又是哪个?
  “三妹妹怎么来了?”
  贾琮笑问道。
  贾探春先与贾琮点点头后,并未回答,而是竖起修眉,怒视起贾环道:“这是什么地方,也是你浑赖的?不好好读书,还扰的三哥哥不能读书,你再哭一声试试,仔细你的皮!”
  贾环跟个蔫儿猫子似的,耷拉个脑袋,大气都不敢再喘一口。
  “坐在地上干什么?想坐出去坐!还不去洗把脸?”
  贾探春闹起脾气来,连一旁匆匆赶来的小红、春燕、晴雯都屏住了呼吸。
  她们早就听说过贾家这位三姑娘了不得,却没想到这样了不得。
  先前恨不能闹翻天的贾环,此刻灰溜溜的爬起来,绕了好大一圈绕过探春,出去洗脸去了。
  小红有眼力,忙跟了出去让人准备铜盆帕子。
  待贾环出去后,探春正色对面带微笑的贾琮道:“我知三哥哥对环儿好,可他到底还小,三哥哥是做哥哥的,该严厉管教他才是。”
  贾琮笑道:“他还小,才五六岁,倒不必管太严,大事上他还是懂事的。先前我在东路院时,若非他帮忙,今日我大概还在耳房里吃发霉的馒头呢。”
  探春闻言,没好气道:“如此说来,倒是我做差了,那我再将他喊来,让他继续和你闹!”
  贾琮忙笑道:“诶,这就不必了。今日得见妹妹英姿飒爽的风采,让环哥儿吃个教训也是好的。”
  探春闻言,俏脸一红,嗔怪道:“我落下脸来帮三哥哥一回,回头姨娘不定怎么怪我,三哥哥不谢还打趣我,是何道理?”
  贾琮哈哈一笑,道:“谢,如何不谢,只是不知三妹妹想要些什么?”
  探春等的就是这话,她抿嘴一笑,明亮有神的眼神看了贾琮一眼,伸手从袖兜里掏出一卷纸笺,递给贾琮道:“还请三哥哥指点!”
  贾琮见此,心中隐隐了然,接过纸笺打开,果不其然,正是昨日他书写的那首王摩诘《山居秋暝》的临摹版。
  不止一遍,正经书封面大小的纸,足有十来页。
  他没有搪塞敷衍,认真的看了起来。
  不得不说,贾探春的确有书法上的天分,笔力颇有几分厚重感。
  笔锋转折上,也颇有力道。
  只是,这种风格却不符合董其昌书法的天然韵味。
  看起来,像是走岔了路……
  看了足有一盏茶的功夫,只这种态度,就让贾探春极满意。
  不过等看完最后一张纸笺,贾琮却还是没说话,贾探春就知他为难,笑道:“三哥哥真是心软,自家姊妹,哪里不好直接说就是,还用斟酌言辞?”
  贾琮洒然一笑,道:“惭愧,倒不及三妹妹洒脱。不过要说哪里不好也不至于……这样,我再书写一遍,三妹妹看我的用笔笔锋。”
  贾探春闻言喜道:“这样最好,本就想求三哥哥一遭呢!昨夜琢磨了半夜,到底也写不出三哥哥这种字体,别说神似,连形似都难。”
  贾琮笑道:“刚还说自家姊妹不用外道……”
  说着,坐回临西窗的桌几前,准备研墨。
  却被贾探春接过墨石,研磨起来。
  笑过后,贾琮提笔蘸墨,酝酿了稍许,在纸笺上书写下一行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用古拙平淡,微云卷舒的字体,写出这等大气磅礴,厚重如山的易言,内中强烈鲜明的对比,让探春俊眼修眉中,刹那间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第七十三章 来客
  “看清了吗?”
  见贾探春只顾痴痴的看着纸上那十个字,似不愿回过神来,贾琮不得不出声提醒。
  贾探春沉醉欣赏被打断后,幽怨的看了贾琮一眼,却又有些不好意思道:“光顾着看字了,忘了看笔锋……”
  听她说的正大光明,贾琮又有什么法子,只能又写一遍,然后让她来掌笔。
  贾琮在一旁指点道:“始终保持正笔,不要偃笔。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出,也不要用拙滞之笔顿尾,诶……”
  见探春弯笔一勾,贾琮提醒了声。
  只是心里也明白,多年习惯,又岂是他两句话能改变的?
  贾探春素临褚遂良书,褚书偃仰起伏,轻重缓急,崄劲明丽,蜿蜒媚好,极尽变化之能事。
  和董书是两种截然不同之书风。
  让她短时间内换成董书,几乎不可能。
  念及此,贾琮委婉劝道:“三妹妹,你本临褚书,何必再转别体?褚书似众芳艳舞,如鹤如鹭,有金玉之声,有婀娜之态,极尽风流。从格体上看,我亦不如你也。”
  贾探春看着纸笺上四不像的字,有些气恼的投了笔,却倔强的抿了抿嘴,眯眼道:“褚书虽绵丽流滑,细若铅丝,如折钗股,美艳无双,却不及三哥哥所书天然有趣,古拙纯真。原本幼时喜欢褚书之妍丽,如今大了,更喜欢三哥哥所书之字体。”
  说罢,又提笔,只是左右比划也无法下笔,一咬牙,对贾琮道:“劳三哥哥带我一带,让我知道该怎样纯用正笔书写。”
  贾琮闻言一怔,道:“三妹妹想怎么带?”
  探春正色道:“就手把手的教!”
  贾琮迟疑了下:“这……”
  探春没好气道:“你虽不是嫡亲的哥哥,也是正经的堂兄血亲,都是自家兄妹,又有什么不合适的?”
  贾琮一想也是,探春都爽利果决,自己又何必矫情?
  再说,不过是九岁十岁的丫头,虽思想早熟些,和小大人般,可到底还是孩子,因此不再推诿,站在探春身旁,大大方方握住她执笔的手,一笔一划的写下了十个大字: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因有血缘亲情在,所以鼻尖的幽香及手中的腻滑,都未在贾琮心中勾起涟漪。
  倒是之前大方爽气的探春,被贾琮沉稳的手握着手,耳边聆听着平静的呼吸,俏脸微霞。
  只是看着那十个古拙天然的大字自她手中书写而出,探春的心思又全都集中在书法上,激动道:“三哥哥再带我一遍!”
  贾琮也不多言,继续握着探春的手,连续书写了三张大纸。
  等百十字写罢,他松开手,正准备让探春自己琢磨琢磨落笔,忽然觉得书房气氛有些不对,转头看去,就见门口处站着三人,宝玉、黛玉和贾环,三人面色古怪的看着他和探春……
  贾琮心中并无愧事,奇道:“怎么了?”
  宝玉、黛玉、贾环三人一起眨了眨眼睛,看着贾琮。
  无声回道:你问我们怎么了?
  探春也回过神来,落落大方笑道:“我让三哥哥带我一带笔锋,你们瞧什么?还有林姐姐,你从哪儿寻来的这身衣裳?云丫头昨儿下午才走,你又这样穿。”
  昨天史湘云和贾宝玉闹腾了一场后,正巧下午史家派了婆子来接人。
  要是往常贾母多半会再留她住段日子,昨天却没怎么挽留,放她回去了。
  贾琮倒还不知。
  此刻,林黛玉穿了着士子服,也戴着璞巾。
  风流娇俏,眉眼可人。
  听探春这般一说,黛玉傲娇的一扬雪腻一样的下巴尖儿,道:“关云儿什么事,我自幼便这样穿!”
  林黛玉父母膝下无子,对其爱如珍宝,且又见她聪明清秀,便也欲使她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所以幼时的确央其母贾氏为她准备过小儒衫。
  不过与湘云着男装的飒爽英姿不同,黛玉穿这身,却愈发显得娇俏动人。
  一双水雾冬泉般的眉眼,总是有情……
  宝玉一双眼睛,几乎离不得她……
  贾探春见之好笑,道:“二哥哥,你林妹妹在这,你还能读进书?仔细老爷知道了,你的好多着呢!”
  贾宝玉闻言,高兴道:“老爷再不会因为这件事教训我,这是老太太的主意!”
  贾琮、探春都明白,必是贾母以为贾宝玉下月就要去国子监读书,委屈他了,才想着去前尽量顺着他的心意。
  然而贾宝玉再没想到,他话音刚落,就听外面传来通秉声:
  “宝二爷,琮三爷,老爷喊你们去书房。”
  听到这声音,宝玉脸上的血色一瞬间抽干,煞白煞白的,笑脸也成了惊吓之脸。
  贾琮见他唬成这样,好笑道:“你怕什么?你和林妹妹才从老太太那边过来,老爷都不知道,必是其他事。”
  “果真?”
  额头汗都吓出来了,贾宝玉听闻此言,如同抓住救命稻草般,急问道。
  贾琮见他不信,挑门帘探出头,对外面传话的婆子问道:“嬷嬷可知老爷传我们过去何事?可要带书本笔墨?”
  那婆妇笑道:“并不用,就在老爷书房,哪里还用带笔墨书本?听说是来了外客,要三爷和二爷一起去见客。”
  贾琮笑着谢过后,回身对贾宝玉道:“听到了吧?”
  贾宝玉正拿帕子擦满头大汗,连连点头。
  又见探春不厚道的大笑,羞恼的白了眼,然后叮嘱林黛玉道:“林妹妹先在这和三妹妹说话,我去去就来。”
  犹不放心又嘱咐道:“可千万别走了,不然今日一字也读不下去了。”
  林黛玉不耐烦道:“就你事多,也不怕人笑了去……我知道了,你快去吧,仔细老爷等久了又该恼你!”
  宝玉这才不啰嗦了,忙和贾琮一起往外书房走去。
  ……
  从贾府西边角门进来,初见便是西侧的贾政外书房。
  寻常来客,贾政都在此招待。
  一应清客相公,也俱在此处。
  梦坡斋则是内宅书房,寻常外男自不可入内。
  等贾琮与贾宝玉一起过来,就见五六个小厮侍立在书房外的廊下。
  见他二人到来,一起躬身请安。
  里面听到动静,书房门被打开,门客程日兴笑着出来,请两人入内。
  书房内燃着熏笼,檀香袅袅。
  又有书墨香气怡人。
  堂上各处布置着名人字画和古董,于文雅气中透着奢华。
  哪一副字画,都比金银贵重十倍。
  堂上贾政居于上座,满面含笑,丝毫看不出昨日暴怒后气病于床榻。
  看起来,心情十分愉悦。
  堂下两排楠木交椅上,北面坐着四位年轻人。
  两位年长些的,看起来有二十上下。
  两个年幼些的,和贾琮宝玉年纪相仿。
  皆着儒衫。
  南面则坐着贾政的数位清客。
  此刻见贾琮与贾宝玉前来,四位客人皆起身。
  待两人与贾政见过礼后,就见其中一年长些的儒生上前,对贾琮躬身礼道:“宋华奉祖命而来,见过小师叔。”
  上面贾政介绍道:“琮儿,这是你先生司空大人的长子长孙,表字子厚,今日特来见你。”
  贾琮闻言点点头,对宋华道:“子厚无需多礼,先生和师娘可好?”
  宋华一行人见贾琮这么点年纪,就面色沉稳,举止得当,言谈周全,心中暗自点头。
  宋华起身道:“祖父祖母大人皆安,只是牵挂小师叔。”
  说着,目光落在贾琮额前包扎着的白纱上。
  贾政等人见之,面色隐隐不自在。
  贾琮却歉意道:“因琮行为不谨,摔倒受伤,就劳师父师娘挂念,实在罪过。子厚归去时,还请转告师父师娘,待琮伤愈后,再登门拜见请罪。”
  宋华应下后,贾琮再介绍贾宝玉与他相识,又是一番繁琐礼仪……
  因为有长辈在场,哪个都不好失礼。
  等介绍完宝玉后,宋华又对贾琮介绍他身边人,道:“师叔,此为我同年好友赵宁赵玉华,其祖父是当朝礼部右侍郎。
  这是赵兄幼弟赵彦飞,将与师叔一起入读国子监。
  这位则是我舅家子弟吴凡,亦要于今岁入读国子监。
  因念及他们要与小师叔一起入学,日后必为同窗,所以先带来一见,到时候彼此也好有个照应。
  若非国子监今日没休沐,不然子奋兄也会前来。
  张元张子奋如今是国子监内舍监生,文章功底极为扎实,小师叔去后,若有疑难,可寻其解惑。”
  贾琮闻言,微笑道:“难为你想的这般周到,多谢了。”
  贾政也赞道:“松禅公有此佳孙,令人艳羡。子厚有龙驹凤雏之姿,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
  这话让宋华红了脸,忙躬身道:“世翁着实谬赞了,学生微末之姿,岂敢称赞?倒是小师叔,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先入牖民先生法眼,又因一笔妙书,名动京华。如今不知多少同年好友,托晚生求得小师叔墨宝一见。”
  一旁处,赵宁、赵彦飞兄弟并吴凡三人,也一直都暗中打量着一夜扬名神京城的贾琮。
  相比于赵宁、赵彦飞兄弟的稳重,十来岁的吴凡一双小眼睛滴溜溜的转,似想要将贾琮看出花儿来……


第七十四章 登门
  盖因初次见面,大家不会交浅言深。
  又有长辈在,所以相互介绍一番后,又大概讲说了国子监情形,宋华、赵宁等人就一起离去。
  贾琮和贾宝玉代贾政送完客,又和宋华约定好月底去尚书府拜见,两人折回外书房。
  看得出,贾宝玉已经腻味透了。
  回程上,贾琮劝道:“宝玉,因为初次见面,老爷也在,所以子厚、玉华他们才会一板一眼的遵守礼数而行。待下回见面,想来必不会如此。你面上还是不要带上不耐烦好,不然一会儿老爷见了着恼。”
  贾宝玉忙摸了摸脸,小心道:“这么明显?”
  贾琮笑道:“人之常情,你没见子厚的表弟最后差点坐不住了,扭来扭去。想来在家也是个追求恣意舒服的主儿……”
  贾宝玉闻言,讪讪笑道:“我倒不是贪图享受,只是实不耐那些繁琐刻板的礼数。”
  贾琮道:“只是场面上的规矩,等去国子监熟了后,你瞧好吧,光那个叫吴凡的就能闹翻天。”
  贾宝玉好笑道:“我也发现,那双眼睛总是不老实到处乱看。他那哥哥也是瞧他实在坐不住了,猴屁股一样,才不得不赶紧告辞。”
  贾琮想了想又道:“宝玉,其实我也觉得,好些人劝你多与为官做宰的交流,并不正确。”
  贾宝玉虽自我,却并不是傻子,狐疑的看着贾琮。
  在他眼里,贾琮和国贼禄蠹之流没甚区别。
  贾琮却好似不知贾宝玉的眼神,继续道:“我以为,与人交往,没必要太过功利。
  况且,这世上为官做宰的人毕竟只是少数。
  我更崇尚,交百种人,知百样事。
  不管是为官做宰的,还是唱戏说书的,只要是可交之人,皆可交。
  如此才不会坐井观天,以为天下之大只在眼前。
  也可观尽世间百态,不会成为自高自大贻笑大方之人。
  你去国子监读书,不妨抱着这样的心态,而不是为了名利功禄,如此就不会从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