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霸行三国-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机会脱离董卓。

更加可笑的是,典韦一路上很不安分,早在汇合黄忠以前,他就率人袭击了几支西凉军的押运队伍,不仅解救了不少百姓,他还抢到了不少粮草和装着金银珠宝,至于到底有多少,典韦没有清算过,反正看着情形,应该是不少就是了。

黄忠这边刚汇合陈留王的队伍不久后,颜良就率军赶到,原来,颜良和文丑在击退吕布后就立马率去围攻了李儒派来支援吕布的一万骑兵。

虽然这一万骑兵也是西凉军中的精锐,但是,再好的军队如果没有一个好将军率领的话,那也就是白搭。

颜良和文丑各自率领几千人采用骚扰围攻的战术,很快就击溃了这边一万人,然后,颜良汇合文丑后都没来得及打扫战场就赶忙率军赶往这边汇合黄忠。

而另外一边,并州方向几十里外,高顺正指挥大军安排流民扎营并接手这群流民帮忙押运过来的粮草和财物。同时,高顺还不忘向黄忠这边增兵援助,不管怎么说,黄忠这边任务最重,他们必须将陈留王带回去,这是公孙续的死命令。

在得到高顺的援助后,黄忠这边一下子就腾出手来,前后赶到黄忠这边的大军加起来已经有了将近七万人,除去保护陈留王的一万人和两万保护百姓前往并州的步骑兵外,剩下将近四万骑兵,分别由颜良,文丑,张颌,黄叙四人统帅去骚扰西凉军。

这骚扰,说的好听是去阻击敌军,但是,这时候,西凉军已经被大量分散去看管迁往长安的百姓了,成建制的西凉军一般不会超过五千人,而吕布他们又有自己的任务,根本就腾不出手来管这些西凉军的事情。

所以,颜良他们实际上是要趁董卓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先去狠狠的揍西凉军一顿,顺便看能不能再抢点什么回来。

董卓这次迁都,绝对是带了太多的好东西。除了皇宫中的宝物外,还有许多世家大族被抄家后的财物,珠宝,粮草等等。有了这些东西的诱惑,颜良他们又怎么会闲得住。

高顺在知道情况后并没有阻拦他们,相反,一向沉稳的高顺竟然派出两万步兵帮助这四支队伍押运抢掠所得的东西,并帮助解救下来的百姓迁往并州地区。

原来,这些被解救下来的百姓中,有很大一部分都不能回洛阳,他们多半是要在并州安家的,而高顺接手并州以来一直为人口稀少发愁,现在有了这么个机会,高顺又怎么会放过。

等后来公孙续知道情况后,他才发现,自己这次真是赚大发了。

第137章:并州繁荣1

在颜良他们率军骚扰西凉军的同时,高顺亲率大军护送数十万无家可归的百姓前往并州安家。。。

本来,像这种安排大批流民的事情必须要公孙续亲自点头同意才行,而且,黄忠也向高顺建议先去请示公孙续再说,但是,高顺觉得情况紧急,耽误不得。

再者,公孙续之前已经声明将并州的军务政事全部交给高顺打理,高顺有绝对的权力处理这些事情。

高顺这边总共有将近六十万百姓,除了铁了心要回洛阳的十万人以外,其余五十百姓都愿意暂时留在并州或是永久留在并州。并州本来就不怎么富裕,一下子就多出几十万张嘴,高顺也招架不住。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先请示公孙续的话,那这数十万百姓恐怕要遭不少罪,说不定会有不少人病死或是饿死,这些情况,都是公孙续不允许的,所以,高顺才决定先斩后奏一回。

不过,高顺其实是有这个权力先斩后奏的,公孙续曾多次暗示过他,遇到紧急情况可以自行决定,甚至,公孙续手上唯一能调动选锋军的号角和令牌中,号角在公孙续身上,一般由黄叙带着,而那令牌,却一直就在高顺身上,只不过别人都不知道而已。

面对这数十万人的迁徙,高顺自然知道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将他们全部安顿好,为此,高顺就再次先斩后奏了一回,他派人一边向公孙续请令,同时又派人前往幽州将郭嘉,戏志才,还有审配请了过来。

本来,没有公孙续的允许是请不动这三位大人物的,但是,高顺将这里的情况详细写清楚后,再以并州刺史的身份邀请他们前来帮助处理安顿流民的事情,这三人,再加上正在并州的田丰,必定是可以处理好这件大事的。

高顺现在还年轻,但是,现在他的行事风格和能力,逐渐有了统帅之风,恐怕再过两年,高顺镇守一方已经不是难题了。

并州毗邻草原,在草原胡人强大的时候,并州经常遭受攻击和侵犯,自古以来,并州边疆地区常年就有不少汉家百姓被杀,或者被俘虏到了草原去当奴隶。

当年,吕布的家乡也是在这么一次匈奴入侵中给毁掉的。这么多年来,西汉很少顾及这边的事情,再加上当初的并州刺史丁原能力有限,也没有完全处理好并州边疆的安全问题。

自从高顺来了并州后,他就与军师田丰商议怎么有效抵御草原胡人的入侵,更好的保护当地百姓不被骚扰。但是,并州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件事情几乎是解决不掉的,除非公孙续出兵,将并州五百里附近的草原部落给驱赶走。

但是,这可能吗?南匈奴的王庭其实就在这一块草原附近,要是公孙续出兵的话,极有可能会引起一场大战,这样的大战,公孙续暂时还不想进行,所以,并州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个隐患,这也是公孙续为什么要把沉稳的高顺调到并州的原因。

其实吧,要说这解决办法,除了驱赶草原部落外,其实还有个更有效的办法,那就是向草原迁徙大批流民,彻底占据草原,但是,这个办法,也是需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的。

看着前不见头,后不见为的迁徙队伍,高顺心中燃起一阵阵斗志,他本是战将,但是公孙续将他和田丰安排到并州处理政务,几乎不允许并州出现战争纠纷,为了这件事,高顺没少给公孙续写信。

其实,高顺心里也清楚,不是公孙续不敢出兵,虽然并州和幽州都需要发展,但是,出动十万以内的大军征讨草原的话,幽州和并州还是负担得起的。

但是,就算出动大军攻打草原部落,驱逐了南匈奴后,公孙续又能怎么样呢?或许他能通过战争发点财,只是,这点战争财,根本就不够公孙续看的。

大军出动,劳民伤财,最后打赢了肯定是要退后来的,这退回来以后呢?草原还不是拱手让给了草原部落,那些小部落很快就会在草原上放牧,被驱逐走的南匈奴也很快会回来占据草原。

如此往而反复的话,只会让幽州和并州陷入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最后是白白消耗自己的实力。这,也是丁原担任并州刺史时一直没有出兵征讨匈奴的原因。

要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只有一个办法。想想当初公孙续怎么敢出兵攻打鲜卑东部,关键之一就是,公孙续在打下鲜卑东部后就没有离开,他不仅在那驻扎了军队,更在内地迁徙了大量黄巾之乱时期的流民过去,彻底占据了鲜卑东部。

还有三韩地区,公孙续也是这么做的,现在这两块地方被统治的挺好,汉人人口已经占据了优势,只要有一定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的话,这两块地方就永远属于公孙续了。

幽州军第一统帅徐荣就驻扎在三韩地区,幽州军中资历最老的颜良就率军镇守鲜卑东部,他们,正慢慢用军事力量彻底统治者两块被公孙续称之为大后方的占领地。

而高顺,一直就自认为才能不下于徐荣,他早就想单独领兵证明自己。自从公孙续决定将他派到并州的时候,高顺就明白,这离自己独领一军的时间,已经不远了。

从当初来并州到现在,高顺一直在等,他在等一个机会,一个可以让自己彻底放手出兵的机会。那么,这个机会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田丰曾提点过高顺,当初公孙续之所以敢出兵三韩和鲜卑东部,就是公孙续有把握招揽到大批流民。后来黄巾之乱正好帮了公孙续的忙,大量流民和黄巾俘虏无家可归,公孙续正好带他们去这两个地方安家。

经过田丰这么一解释后,高顺就明白了,原来,公孙续派他到并州其实是让他等机会,只要有了大量无家可归的流民后,公孙续就必定会出兵征讨并州草原这块地区。

高顺站在路旁看着流民从自己身前走过,他已经这样站了将近半个时辰,没有人来劝他赶紧回去或是歇歇,因为,就连高顺的亲兵都不知道高顺现在到底在想什么,所以,他们不敢轻易打扰自己的主公。

不一会,黄忠带着几个亲兵骑马走了过来,当黄忠看见高顺屹立在路边的时候,他们都下马走了过来。

黄忠从高顺身后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正方,看什么呢?这么入神,该不会是为这几十万流民的衣食住行担忧吧,哈哈哈,放心吧,这些事情,主公和几位军师肯定能解决好的。”

高顺回头看了看黄忠,然后摇摇头笑道:“呵呵呵,汉升将军,我的机会快要来了。”

“哦?”黄忠疑惑道:“什么机会啊?”

“那里。”高顺边说边伸手指向北方草原:“河套地区,三年内我就会打下来,主公曾说过,黄河百害,唯利一套。那里可是塞上江南啊,据主公所言,那里风调雨顺,非常适合大面积耕耘。”

黄忠听了眯起眼睛看着北方回道:“河套的确是好地方啊,我军幽州和并州地区本就不富裕,粮食一直是我们的难题,如果能攻下河套的话,那我们的粮食问题也就可以解决了,还有鲜卑东部和三韩地区,粮食就不再是我们的弱点了。

正方,是不是看到这批流民后就动了这个心思啊,如果是这样的话,相信主公很快就会往并州调集大军了,到时候自然是要一举攻下河套的,哈哈哈,那时候,你必定是三军统帅,威震一方啊。”

高顺听黄忠这么一说,也不好意思的笑道:“将军说笑了,我一直在等这个机会,但是,现在却还不成熟,这些流民,恐怕会有三分之一要留在并州,其余的,可能是要暂时安置在并州吧。

据元皓军师所形容,恐怕没有个百万人,很难彻底占据河套啊,百万人,我上哪去找这百万流民啊。可惜啊,这么好的地方我们缺不能立马占据,还得眼睁睁的看着胡人每年向我们发起攻击,唉,真是可惜。”

“正方,何必焦急呢?”黄忠抓着高顺的肩膀说道:“百万流民也只是说最后的数字,但是,如果前期迁徙个三四十万的话肯定还是可以的,所以,我敢断定,两年内,主公必定会出兵河套,到时候,你就肯定是这个统帅。

唉,说起来,我黄忠是自叹不如啊。徐荣独领一军镇守三韩多年,颜良也为主公扫去鲜卑东部之忧,现在,正方你又即将成为幽州军中第三个真正独领一军的人物,而我,我黄忠,却仅仅还是个幽州第一战将而已啊。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啊。再过几年,我也就不是什么幽州军第一战将了,到时候,我如果不能为主公开疆拓土的话,岂不是要遗憾终生吗?

正方,你说,我是不是该晚生几年呢?呵呵呵,我可不想等我老了,天天在幽州等你们在外大败敌军的好消息啊,我黄忠,是真不想就这么老去啊,唉。”

听着黄忠这么感叹,高顺大有一种英雄惜英雄的感觉,其实,相比较而言,高顺觉得自己还是幸运的,至少自己还年轻,还有大把大把的机会,像黄忠的话,已经四十多了,确实不在年轻了,如果这几年不能独领一军的话,恐怕黄忠将终生遗憾吧。

第138章:盟军解散2

刚进营门,公孙续就走到孙策身边问道:“二弟这是怎么了,怎么躲着我啊,难不成是有什么秘密没有告诉我啊,该不会是又从我军中偷了战马吧,呵呵。”

孙策听了脸色更加难看,这时孙坚却抢先回道:“呵呵,骠骑将军这是哪里话,可能是我决定要回去了,策儿心里舍不得吧,这孩子,太重情义,恐怕是舍不得骠骑将军你这个大哥啊。”

公孙续听了脸上没有什么变化,但是,他内心却有其他想法了:“现在这么急着回去,看来,玉玺确实是到手了,孙策虽然聪明,但终究还是个孩子,应该是觉得欺骗了我所以心中才会觉得有愧。唉,玉玺啊玉玺,你还真是到了孙坚手中啊,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啊,孙坚,我也帮不了你啦。”

就在公孙续一个人想一个人的时候,众人已经到了袁绍的大帐附近,大帐里吵闹声一片,似乎很热闹。

公孙续等人一进去,立马发现所有人都来齐了,今天所有人都来的很积极啊,原来,袁绍正在和众人讨论功劳的事情。

看见公孙瓒,曹操这几人都来了,袁绍当即就大笑道:“好了,诸位,现在人都来齐了,我们这论功行赏的大会也该开始了,各位请就座。”

众人依次就座后,郭图却发言道:“盟主,这论功行赏的话,是否应该让众人将抢来或是捡来的战利品拿上来分享一点啊,怎么说,这也应该是见者有份啊。”

公孙瓒听了拿起眼前的酒杯笑道:“这位先生,你说的可是我幽州军的战利品嘛,若是想要的话,可跟我们到我营寨中去取,或者跟我儿公孙续要,没有必要在这麻烦盟主啊。”

郭图听了连忙赔笑道:“州牧大人开玩笑了,幽州军的战利品都是一刀一枪拼来的,我们又怎么能要呢?再者说了,只要是凭真实力真功夫得来了,别人就不该要,我说的,乃是指那些不劳而获的人啊。”

众人听了都议论纷纷,很多人都不明白郭图是什么意思。但是,这时候,孙坚脸色却有点不正常了。

这时候,孙坚站起来向袁绍说道:“盟主,这次会盟,我麾下将士损伤惨重,很多士兵都要回去调养,而且,我本人这几天也生病了,也该回老家调养调养了。”

说完,孙坚咳嗽两声,好似真的是身体有恙一般。

但是,袁绍听了却没有批准的意思,他盯着孙坚,然后笑道:孙将军确实是生病了啊,而且还病的不轻啊。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孙将军生的恐怕还是玉玺病吧。

孙坚,你好的大的胆,到现在还敢隐瞒不成。”

袁绍这么一吼,众人立马觉得事情有点严重了。

尤其是孙坚,他明白自己获得玉玺的事情可能是被袁绍知道了,但是,现在和情况,不管怎么说也不能承认啊。

反正是破罐子破摔,只要孙坚不承认,袁绍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孙坚也不甘示弱的盯着袁绍回道:“盟主这是何意?我孙坚及麾下将军浴血疆场,全是为国为名。到现在,我就想让我麾下将士能有个善终而已,从头到尾,我可没有跟盟主你争过一点功劳吧。

盟主何必如此步步紧逼,我孙坚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你提出就是,反正大家都在,正好都可以评评理。难不成就以为我违抗了盟主的命令去追击董卓,所以盟主就要给我定这么个罪名不成。”

听到孙坚这么狡辩,袁绍也一下子气疯了:“好,好啊你,好你个孙坚,到现在还这么嘴硬,难道非得要我把你捡到玉玺的事情说出来不成,孙坚你究竟是何居心,自己获得了玉玺,就要私藏不成。”

众人这下子算是热闹了,袁绍这么一说,直接接像点燃了火药桶一般,帐中众人都炸开锅了。、

但是,这时候,孙坚却明白,袁绍肯定是拿不出什么证据,所以,只要他矢口否认,袁绍就不能怎么样,若是自己承认了,恐怕在场众人有不少人都不会放过自己。

看着众人都用一种异样的眼神盯着自己,孙坚哈哈大笑道:哈哈哈哈哈,袁绍啊袁绍,我孙坚不过是抢了你的风头,然后又违抗了你不准追击董卓的命令而已,是不是看我兵力少就觉得我好欺负,哈哈哈,袁本初,你也就这点胆吗?

我孙文台敢对天发誓,若是我私藏玉玺的话,我必将万箭穿心不得好死。

这总可以了吧,袁本初,我劝你做人收敛点,想给我安罪名,拿出点证据来啊。”

袁绍眯起眼睛盯着孙坚,这时候,看着孙坚还是这么狡辩,袁绍都恨不得直接就上来掐死他。

“好,孙文台,你要证据是吧。我就给你证据,让你心服口服的将玉玺交出来。”袁绍说完又对身后一名亲兵打扮的人说道:“胡亮,你过来,你告诉大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么亲兵上前摘下帽子后,孙坚一眼就认出这人是自己的一个手下,当日得到玉玺的时候,这人也在场。

这时,孙坚心里明白,绝对不能让这人把话说出口。

当即,孙坚立马拔刀出鞘朝这人看去,口中更是怒吼道:“好你哥叛徒,上次行刺我不成,现在又到盟主那里诬陷我,看我今日不斩杀了你。”

说时迟,那时快,袁绍也立马拔剑出鞘正好就当初了孙坚。不过,袁绍又怎么会是孙坚的对手,只不过他是盟主,孙坚是不能伤害他的,否则,孙坚还真可能走不出这个大帐。

看着孙坚还有杀人的意思,袁绍怒道:“够了,孙文台,还想自我面前杀人吗?这人是你的部下把,他当初就看到你捡到了玉玺,你还想杀人灭口不成。

也罢,今日只要你交出玉玺,我可以不与你计较,但是,今日你若是还是这么胡搅蛮缠的话,休怪我无情了。”

孙坚听了不仅不罢手,反而怒笑道:“好你个袁本初,找了这么个人就想诬陷我。

哈哈,你也太小瞧我孙坚了。此人因为强奸民女,被我处以重罚,当初要不是别人求情,我已经将他给砍头了。

本来,看在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我就放过了他,我也以为他会改过自新,谁知道此人人面兽心,竟然在战场上偷袭我,我这病,就是因为他而落下的。

今日看见他正好,我正好为民除害,你休要拦着我,否则,别怪我孙坚翻脸不认人。”

眼看两人就要打起来,其余诸侯又立马上前劝架。

有的全孙坚交出玉玺就没事,大家息事宁人,有的劝袁绍查清楚再说,不要冤枉了好人,再怎么说,孙坚这种毒誓都发了,他肯定是没有拿玉玺。

但是,有三批人却没有参与劝架,这第一,就是曹操,第二,就是袁术,至于第三嘛,当然就是公孙父子。

看着袁绍跟孙坚还在大眼瞪小眼,曹操只得提高嗓门吼道:“盟主,你若是真的只有这么个人证恐怕也不行吧,孙坚将军可是有功于国,怎么说也不能轻易定罪,要是盟主有其他证据不妨拿出来。”

众人也都点点头表示同意,这时,袁术的心里却闪过好多想法。

如果孙坚真的得到了玉玺那孙坚就不能拿出来。因为孙坚是他的部下,而且还在他的地盘上混,所以,只要孙坚将玉玺带回去的话,袁术就有办法将玉玺弄到手。

若是孙坚现在将玉玺拿出来的话,袁术知道,他时肯定没有份的,搞不好还会被人诬陷跟孙坚同谋,倒时候,所有的好处就都是袁绍的了,跟他袁术就没有半毛钱关系。

如果孙坚没有拿玉玺,那袁绍现在就纯粹是在欺负人了,打狗还要看主人。孙坚是袁术的部下,要是真就这么吃亏了,袁术的脸又该往哪放。

于是,袁术也冷笑道:“是啊,盟主,你该不会就想用这么个士兵给我这部下定罪吧。

要是孙坚真的私藏了玉玺,我第一个出兵将他斩杀,但是,若是他没有拿玉玺反而遭到你的诬陷的话,我淮南军也不是吃干饭的,再怎么说,孙坚也是有大功劳的,盟主不该怎么轻易给他定罪,这也太草率了吧。”

袁术这么一说,基本上就是站在了孙坚这一边,这时,袁绍的脸色就难看了,他还真拿不出什么证据,要不然也不会等到现在来这么一出啊。

众人都在僵持,唯有幽州军还在冷眼旁观,这时,孙策转头看着公孙续,他希望公孙续能帮忙说上几句话。

公孙续自然看到了孙策求救的眼神,但是,从这眼神中,公孙续还是发现了一丝愧疚的意思。

目前这情况,袁绍也确实坚持不下去了,公孙瓒在被公孙续推了一下后也提高嗓门问道:“盟主就拿出点更能说服人的证据吧,我幽州军可以主持这个公道。”

听公孙瓒这么一说,袁绍知道自己是没戏了。于是,袁绍冷哼一声放下宝剑。

孙坚也放下佩刀然后骂道:“自会盟以来,我和我麾下儿郎一直拼杀在最前线,到头来竟然换来这么个罪名。哈哈哈哈哈,这会盟,不来也罢。眼看董卓逃走却不追击,只知道诬陷自己人。

哼,诸位,我先走了,这里,我是呆不下去了。”

说完,孙坚就带人离开了大帐,看来,他是要率军回去了。

第139章:并州繁荣2

听着黄忠一再叹气,高顺反倒觉得不好意思了,于是,他安慰黄忠道:“将军神勇不减,起码还能战个二十年,主公的啊大业才刚刚起步,正需要将军取开疆拓土冲锋陷阵,我相信,过不了多久,将军就会得偿所愿。

再者,黄叙都这么大了,他也很快就会跟我们比肩,这么多年,主公一直特意安排黄叙在他身边,想必就是为了能更好的指教黄叙,我想,黄叙应该从主公那学到了不少东西吧,将来主公成就大业的话,黄叙就是伴读啊。

不出十年,黄叙将士年轻一辈中的领军人物,到那时候,老有黄忠天下无敌,幼有黄叙神勇无双,你父子二人到时候是要闻名天下,必定是会传为一段佳话啊,哈哈哈。”

听到高顺这么一说,黄忠倒也释然了,不管怎么说,黄叙已经隐隐成为幽州军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将来,也必将是领军人物,当然,这得排除公孙续在外,公孙续是什么人,又怎么能跟黄叙这些人一起瞎参合。

看到两位主将都变的轻松了点,他们身边亲兵也跟着笑了起。

“正方,你说,主公会怎么安排我呢?或者,怎么安排续儿呢?”黄忠疑问道。

“这个,我也说不清楚。”高顺摇摇头道:“主公行事,一向是我们猜不透的。不过,汉升将军,有件事,你应该发现点不正常了。

这么多年,主公不仅仅大力打造骑兵,他甚至在最危急的时候都没有放松过对水师的支持,现在,水师初具规模,而纵观我幽州军众将中,又有几人懂得水战呢?

除了兴霸以外,就只有将军你了。不仅如此,将军其实是个全才,水战,陆战那样不精通,更可贵的是,将军你曾帮助主公训练出过第一支山地特战步军,为我军的步军又增加了一个兵种。

所有这些,都说明将军你是大才,全才。主公一直将你留在身边而不派出,肯定是想等到机会合适的时候再说。据说,水师是要去海外开疆拓土的,如果那是真的话,那将军你的功劳将在我等之上啊。

自古以来,又有几人做到了去海外开疆拓土呢?除了将军你,或许真没有更合适的人了。一说起这个事情我就羡慕啊,去海外开疆拓土,这将是名垂千古的美誉啊。”

高顺越说越兴奋,最后甚至都抓着黄忠的肩膀笑道:“黄叙已经尽得将军真传,只要在去基层打熬几年,将来他的成就,必定是不下于我等啊。

哈哈哈,汉升将军,这么一说,我倒是挺羡慕你啊,哈哈哈哈。”

黄忠也笑着摇摇头不说话,其实,高顺所说,也一直是黄忠所想的。只不过,到现在,公孙续还是没有相关的命令发出,而黄忠也怕自己就这么一直被闲置下去,所以这才有点伤感。

再者,幽州众将之中,黄忠的年龄是最大的,再加上黄忠一直是以勇武出名,等年龄大了后,黄忠的战斗力肯定会减退,到那时候,要是黄忠还没有闯出一番名名堂,那颗真就亏了。

看着太阳快要下山,高顺笑道:“走吧,汉升将军,待会就要扎营了,你我各自率军去巡逻一番,一定要保证这些百姓的安全。在你去海外开疆拓土之前,搞不好还得先帮我攻下河套呢。哈哈哈、、、、、、”

黄忠听了同样也是狂笑不已,然后,两人各自率队安排流民去扎营歇息了,这里离并州还有一天的路程,只要过了今天晚上,这些流民就算是真正的安全了。

不过,就在高顺这边安营扎寨的同时,一百多里外,颜良却正率军进森林隐藏了起来。从一开始出兵骚扰西凉军到现在,颜良和文丑他们也算是收获不少,但是,时间已经不多了,颜良打算干票大的后就率军会并州。

眼看天就快要黑了,颜良知道西凉军和他们押送的百姓是不会继续赶路了,所以,他也没有必要再继续死盯着了,现在,他要做的是就是等天黑,等敌人放松警惕,然后,他就会率军出现在敌军最意想不到的时候。

当然,这次行动不可能是颜良这边一支队伍的事情,文丑,张颌,黄叙已经率人到达了不同的方位,他们都已经按计划进入了隐藏地点,只要天黑后时机一到,一场大战,就会发生。

高顺在安排好流民扎营的事情后就回营帐处理公务去了,进到大帐后,他拿起桌案上的统计数据一看,现在他才知道自己这边到底抢到了多少好东西。

除了这数十万百姓外,颜良和黄忠他们前后共抢夺了西凉军将近五层的粮草和四层的金银珠宝,这一下,足够董卓气的吐血了吧。当然,最重要的事情却不是这些。

弘农王和太后已经一些大臣已经安全到达并州了,田丰已经安顿好了他们,这次能这么顺利的救回弘农王,实在是出人意料之外,只要等公孙续回到并州并且时机合适的话,并州和幽州这边将会成为另外一个朝廷,而且是更正统的朝廷。

董卓废了刘辩另立刘协,本就是倒行逆施之举,而且,刘协的皇位一直不被关东联军所承认,也就是说,这天下,其实还是有大片地方根本就不承认董卓这边的朝廷。

他们一直认为皇帝是刘辩,而董卓废了刘辩后又不敢杀了他,这也给了关东联军以借口继续攻打董卓。这一次,董卓被公孙续这么算计了一下,刘辩就这么被抢走了,董卓这边的朝廷的威信,恐怕会变得更低。

而公孙续要做的,就是在此将刘辩扶上皇位,然后再跟董卓叫板,到时候,天下人必定是更多的承认公孙续这边的朝廷而否认董卓这边的。

公孙续一直明里暗里都要保护好刘辩,除了是报答汉灵帝的一点恩情和不辜负刘辩对他的期盼跟信任外,他更多的就是要完全冲垮董卓的政治优势,为自己这边取得民心。

当然忙这些都是后话,现在刘辩已经到了并州,这扶持刘辩,也只是时间问题,只要公孙续回到并州,所有一切都会开始。

并州,雁门城内的一座府邸中,这里守备森严,无数军士将这里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个水泄不通,府邸中,一队队士兵举着火把在巡逻,这里,就是刘辩的临时落脚点。

现在,刘辩的安全都由典韦一人负责,可以说,现在刘辩的一举一动都在典韦的监视下,当然,典韦并不是要对刘辩做什么,主要是典韦这个人太负责了。

公孙续当初给他的命令就是保护好刘辩,不准有一丝一毫的伤害。为了这个任务,典韦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