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霸行三国-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轻松很多吧。
不过一说起家传秘方,公孙续让华佗去找徐荣要,他当初给徐荣的册子里就有关于酿高度酒和外伤消毒处理的方法,这些够华佗高兴的了,只要到了辽东,华佗就是自己嘴里的肉了,跑不掉的。
送高顺他们走后,公孙续加快了脚步,路上耽搁的够久的了,要是晚了惹得龙颜大怒自己可就麻烦了。经过十几天的快马加鞭终于在一个傍晚众人看到了洛阳的城墙。
“洛阳啊洛阳,我终于到了”公孙续看着洛阳高大的城墙说道
第十四章:面圣
进洛阳的时候自然有官员前来引导,不过公孙续只能带三百人进城,其余的人全部安置在城外。至于张纯和那些鲜卑俘虏则跟着一起进城了。
道路两旁有很多百姓在围观公孙续骑着高头大马走在最前面,左右分别是赵云和张飞。正当洛阳百姓拥挤在道路两旁看热闹的时候,一个街角处停着一辆马车,马车很华丽,一个丫鬟跑过来对车里的人说道:“小姐,问清楚了,是说幽州的那个叫公孙续的少年将军进京献俘。”
“是他?那两首词曲真的是他自己作的吗?”车子里传来一个温柔的声音。百姓都看着这个少年将军,现在有关于这个少年将军的传奇很多。传得最多的是公孙续有万夫不当之勇,又有韩信之奇谋,当然,也有些不靠谱的。
由于公孙续盗用了岳飞的满江红,很多人都认为这次塞外大战汉军在粮食吃尽的情况下吃了不少俘虏,所以很多人都以为公孙续是个盖世凶人。不过这一切公孙续是不知道的,只是感觉洛阳百姓看着他的感觉怪怪的。
住进驿站后由于时间紧迫,明天就要去面圣,原本公孙续是打算先去拜访卢植的,看来只得等几天了。
不过当公孙续前脚刚进驿站不一会,就有人喊着说外面有个军士找他,带进来一看是个红脸汉子,送来公孙瓒的书信和东西,看过书信后公孙续喜不自胜,但仍然装作若无其事的问道:“你叫关羽吗?”
“卑职关羽关云长,现任骑兵曲长。”关羽回答道。
“好,你就不要回去了暂时住下来吧先下去吧。”虽然很忙也很兴奋,能不兴奋吗,想不到关羽竟然跑到自己送上门来了。
当天晚上公孙续也没有闲着,他准备了一份大礼亲自跑去拜访了张让,对于这个太监虽然名声很差,但是现在有求于人,再说大丈夫能屈能伸,为了以后的发展,公孙续也就没有在意这么多。对于公孙续的到来和公孙续的礼物,张让是相当高兴两人谈论了两个时辰后公孙续就回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就跟着前来教导礼仪的官员去上朝了,不过,公孙续是没有资格直接去的。他虽然立下不少战功,但是朝廷并没有对他有任何封赏,主要是公孙续太年轻,而且当今皇帝有意亲自看看这是个什么样的人。
张飞和赵云在一旁陪着。将近一个时辰,三个人都没有说话,赵云性子沉稳,没有不耐烦的地方,不过张飞性子暴躁,脸上已经有不耐烦的神色了,公孙续一直在闭目养神。他在思索待会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终于,有太监跑来传话,让公孙续进去。张飞和赵云还得在外等着。公孙续跟着太监走进大殿后不敢抬头,只是低着头走,她能感觉到大殿上两旁的大臣都在看着他。走到前面公孙续下跪喊道:“参见皇帝陛下。”
“抬起头来,让朕看看。”一个声音传来。虽没有男性的那种雄浑但却透着一股威严。
公孙续抬起头,看到龙椅上的皇帝,这就是后世所说的汉灵帝,现在的汉灵帝看起来三十不到,长的很俊俏,皮肤很白,尤其是那双手,简直就像女人的手。这是公孙续的第一感觉。
“不错,少年英雄长的也是仪表非凡。更难得是还这么年轻。”皇帝看着公孙续说道。
张让在一旁伺候着赶忙说道:“这个小将军还真是一表人才啊陛下,小小年纪就为我大汉征讨胡人,而且还抓住了叛贼张纯。陛下这可是天大的功劳啊,如果不赏赐恐怕会让天下人心寒啊。”
皇帝听了很满意的点头,其实这有点两个人唱双簧的味道,当初是皇帝自己一意孤行要剿灭叛军,中间以为公孙瓒全军覆没,这让皇帝很满意面子,总感觉很多世家大族在背后嘲笑自己,谁知道公孙续横空出世把皇帝的面子全都扳回来了,这让皇帝很高兴。
自古皇帝跟世家就是不可调和的,汉灵帝自登基以来还没有什么功业,天下人虽知道有皇帝但很多世家大族却没有把他放在眼里。不然,区区张纯怎么会有胆子称帝。
“不错,寡人欲封公孙续为中郎将,率兵驻守幽州,众爱卿有和意见没有?”皇帝问道。
“陛下,公孙续太过年轻,不适宜封官,幽州与胡人接壤,以后如若公孙续战功不断,恐怕无以封赏啊。”一个老头站出来说道。
“袁爱卿是说不必封赏吗?那以后还有谁愿意为我大汉保卫边疆啊有功不赏,你把寡人之于何地?”皇帝有点生气的问道。
“臣只是说公孙续太年轻不适合做官,没有说不封赏,请陛下明鉴。”袁隗跪下回答道。
这时,又有一个人站出来说道:“陛下,公孙续确实太年轻,还没有做官的经历,虽然自幼在军中长大,但现在还不适合领兵,不如再过两年等其成年后可再行封赏。再者公孙续之父公孙瓒也劳苦功高,教子有方,该重赏。”
“卢爱卿说的有理。封公孙瓒为幽州刺史,赏黄金千金,宝马十匹蜀锦百缎。至于公孙续暂时不予封官,公孙续,你有什么要求可尽管提出来。”皇帝看着公孙续说道。
“原来这就是卢植。”公孙续心里想到,听到皇帝的问话,公孙续赶忙回答道:“微臣年幼,本就不适宜做官。现在边疆太平,微臣想去游历天下,并寻名士拜师好增长才学。不过,微臣恳请陛下厚赏三军将士。”
皇帝点点头说道:“准奏。赐公孙续金牌一枚,持此金牌可不受当地太守以下官员限制,也可调用一定军士用于护卫。今天就到这吧”
说完皇帝就走了,众大臣送走皇帝后都各自散了去。卢植在走之前面带微笑的看着公孙续,点了点头。回来后公孙续跟赵云张飞一同回去了。
历史上的幽州刺史是刘虞,他的存在一开始对公孙瓒起到了很大的扶持作用,但后来两人矛盾加深,公孙瓒最后杀了他,也导致了自己的失败。昨天公孙续拜访张让就是为了这件事,幽州必须成为自己的地盘,所以刘虞必须离开,再加上这次丘力居叛乱很大程度上是刘虞对胡人太宽容,这让皇帝也很不高兴,加上张让在一旁推波助澜,皇帝刘宏就把刘虞召回朝廷任职。
其实这也是公孙续此次进京的主要目的,现在幽州成了自己的地盘,自己也好去游历天下了。虽然这么多年一直顺风顺水,而且公孙续对自己也很自信,但天下英雄众多,如果自己不去见识见识岂不是太狂妄自大了。
第二天公孙续就带着礼物去卢植家拜访,这是值得让人尊敬的大儒,跟别人不同,卢植不论在文学,军士还是其他方面名气都很大。称得上是全才,而且,卢植也曾是太傅,是当今皇帝的老师。
公孙续送上礼物表明来意后管家直接把他带进去了。卢植知道公孙续会来,因为他了解公孙瓒这个学生,重情重义。而且,卢植对公孙续很感兴趣,根据战报,卢植觉得公孙续很有军事才能,比公孙瓒要强。这才是卢植看中的地方,公孙瓒勇则勇矣,但只可为将而已。
公孙续跟着管家走进大厅,大厅内有人在说说笑笑。看来卢植府上有客人。走进去一看,卢植正和和一个中年人说话,两人有说有笑的。公孙续快步走上前跪在卢植面前说道:“孩儿给老先生请安。”公孙续的这种说法也是经过考虑的,他老爹是卢植的学生,所以自己就是对方的晚辈,自称孩儿也不为过,又称对方为老先生其实是公孙瓒要求的,卢植乃当是大儒,其学问备受当世之人推崇。
卢植听公孙续这样说也很高兴,就说道:“自己家中何必多礼,快快起来,来见过这位蔡邕先生,蔡邕先生前段时间刚回京城,和老夫是多年好友。其学问更在老夫之上,你又空可多多向老先生请教。”公孙续听了赶忙行礼,对于蔡邕他还是很有印象的,关键是蔡邕还有个出名的女儿蔡文姬。
蔡邕从头至尾也在仔细打量公孙续,能在十四岁的年纪就以战功名动天下的绝对是个人才,不是每个朝代都会有这样的人才的。
公孙瓒早就给卢植写过信,但是公孙续又带来了一封,在进门前已经交给管家,卢植也看过了。他明白公孙瓒的意思,也理解公孙瓒的苦心。对于孩子的教育公孙瓒能这么放在心上也不枉当初自己对他的教诲。不过卢植还是想考察一下,看看公孙续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卢植和蔡邕继续交谈起来,公孙续在一旁听着,他们交流的内容无非就是文学和曲乐,两人都有这方面的爱好,不过蔡邕更加擅长这方面。
看着公孙续在一旁一直很专心的听,卢植心里也很满意叹道:“看来那两首词曲是他自己作的,公孙瓒确实没有骗我,这孩子不像他父亲,他不是个莽夫,很不错。”
卢植对公孙续说道:“晚上就留下来一起用膳,明天陛下设宴,你可以跟我一同前去。上次在朝堂陛下虽然走的急,但跟你没有关系,陛下很欣赏你,明天要好好把握。”
公孙续点头答应,蔡邕继续跟卢植交谈了几个时辰就告辞了,接着公孙续就一直陪着卢植,卢植也带着他四处看看并不时问些问题,虽然有些问题有点奇怪,但总的来说卢植对公孙续的回答很满意。晚上公孙续回去后卢植在书房看着公孙瓒的书信。
信上主要内容是请求卢植教导公孙续,其实卢植教导过的人不少,但真正的弟子现在还没有,像公孙瓒,刘备他们只能算学生,听过他讲课而已。
卢植是个全才,是个好老师,但一直没有遇到个资质好的徒弟,像公孙瓒只从卢植这学了一点兵法和儒学,刘备更差劲,兵法没有学到啥,就会点儒学,很多时候让卢植觉得刘备就是个不学无术的人。不过,貌似现在公孙续很符合卢植的要求,不过古时候收徒是件大事,尤其是卢植这种大儒,马虎不得,所以他需要继续考察一下,“就看这孩子明天的表现吧。”卢植心里想道。
第十五章:一鸣惊人
第二天,赵云张飞关羽三人在院中切磋武艺,公孙续交代一番后就去了卢植府上,今天公孙续穿着一身白色袍子,一身儒学士子的打扮。由于常年练武,公孙续的身材比较高大,看起来像十七八岁的青年,不过在袍子下显的有点瘦。今天跟卢植一起赴宴,公孙续做好了足够的准备。
跟着公孙续进宫后来到了宴会地点,皇帝还没有到,大臣基本来齐了,卢植分别一一介绍,除了见过的蔡邕的和那天朝堂上见过的袁隗,今天来的还有何进,皇甫嵩,朱俊,张温等人,公孙续也就对这几个人印象比较深,蔡邕身边跟着个女孩,长相姣好,看起来年纪跟公孙续差不多,公孙续心里猜测这多半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蔡文姬吧。
皇甫嵩身后坐着个少年,袁隗身后坐着两个年轻人,快三十岁的样子,不过看起来这两个人关系不怎么好,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公孙续对这些人都仔细观察了一下,公孙续自己知道,这里很多人以后都会跟自己扯上关系,或是仇人,或是友人,所以,现在自己就必须好好留意。过了不久,就有太监喊道:“皇上驾到。”然后宴会正式开始了。
皇帝出场众人自然要保持安静。公孙续看到皇帝后面跟着个女人,看打扮应该是皇后,皇后身边跟着个七八岁的小孩和一个十多岁的女孩,看来应该是皇后的儿子刘辩了和公主吧,不过,刘辩身边跟着个中年人,公孙续看到这个中年人很吃惊,虽然这个中年人打扮比较普通,似乎这种人大街上一抓一大把,公孙续一开始也没有在意,但多年的磨练告诉他有点不对,经过仔细思考公孙续猛然发现虽然这个中年人进入了自己的视野,但自己竟然不记得他的样子,再仔细看也还是看不清。
“绝顶高手。”这是公孙续脑海中闪过的唯一想法。“看来这个中年人已经达到了返璞归真的地步了,想不到皇宫中会有这种高手,他一直跟在刘辩后面,难道是刘辩的护卫吗?”公孙续心中虽然有疑问,但脸上很平静。
宴会开始后大家都入座了,然后就是觥筹交错,公孙续平时喝酒也不多,一是因为自己小,二是因为军中要节制。)只是时不时的吃些东西。这时候刘辩突然向皇帝和皇后说了几句话,只见二人点点头后刘辩和那个女孩就往卢植这边走了过来,公孙续也没有在意,不过刘辩和公主在卢植身边只是向卢植行了个礼然后就朝公孙续走来了。
还没等公孙续站起来刘辩就问到:“你就是公孙续吗?”公孙续知道自己该好好表现,于是回答道:“回禀殿下,臣正是公孙续。”这时公主忍不住问道:“可是我听别人说,公孙续虽然只有十四岁,可已经身高二丈,长的青面獠牙,满头黄发,而且常生吃胡人,让胡人不敢南下中原。你跟传说长的不一样啊?”
对于这些传言,公孙续也是没有办法的,不过很多传言都是公孙续自己派人传出去的,甄逸的酒楼就是干这活的,主要是为自己造势,让自己的名气尽快响遍中原,为以后招揽人才铺路。不然如果名声不显,以后谁会愿意正眼看自己。
公孙续听了很无奈的回答道:“那一定是公主很调皮了。”刘辩听这话连问公孙续是怎么知道的。
公孙续笑了笑说道:“恐怕是宫女太监们看公主太调皮怕自己服侍不好,所以就想出了个这么一招来吓唬公主,说微臣是妖怪,随时都可能进宫来。想我公孙续也就是个十四岁的小孩,不想却被公主连累了,这以后走到哪别人都会先问我是不是妖怪变的了。”
听这么一解释刘辩和公主两个小孩都哈哈大笑起来。孩子心性就是如此,好玩就肯定好笑。皇帝看到这边三个小孩聊的这么欢心里也微微惊奇,自己的这两个孩子很少能跟大臣们的孩子玩的开,也就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能跟他们玩的比较欢。看到这情景刘宏留意到了公孙续就传公孙续上前。
公孙续跪在刘宏面前,低头不语,刘宏看着这个孩子想了一会说道:“起来吧,朕有话问你。”公孙续站起来,刘辩和公主也坐到了刘宏身后。
刘宏看着公孙续没有显出惊慌的神色心里很满意,于是问道:“我听说你曾在军中创了两首歌词,分别叫《精忠报国》和《满江红》,你告诉朕,这真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吗?”
其实对于这两首歌词刘宏是很喜欢的,但还是有点不相信是公孙续这个孩子自己写的。公孙续内心释然,连忙回道:“启禀陛下,是微臣自己写的,是当时看着大军跟鲜卑人大战过后,有感而发而作。”
刘宏又问道:“那你说说,你是看到什么样的情景写出来的?”这时候众大臣都停下了自己的动作等着公孙续的回答,说实话,公孙续的这两首歌词虽然有点别扭,但颂唱起来很让人热血沸腾,尤其是一些将军出身的大臣,这让他们想起了当年的军旅生活。
公孙续神色恭敬的回答道:“陛下可知草原上现在最多的是什么?不是牛羊牲畜,也不是胡人,而是一望无边的青草,所以这才叫草原。”
所有人都对这回答不明所以,难道公孙续没有挺清楚皇帝在问他什么吗?很多大臣脸上满是疑惑,袁家三人脸上都露出冷笑,卢植也在纳闷。
不过,公孙续没有时间去管这些,他继续说道:“自我大汉朝建国以来,胡人就不断侵扰我大汉边境,我大汉成千上万的将士一直在边疆跟胡人拼命,他们为了大汉的尊严都付出了鲜血和生命。在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青草下埋藏着我大汉将士的血肉和灵魂。微臣当初看到大战过后很多死去的将士不能回到家乡,一时有感而发才作了这两首词曲。”
刘宏听了这话很震惊,也很满意,众大臣更是一脸吃惊的神情。卢植微笑着点点头心里想到:“这孩子很聪明,皇帝会很喜欢他。”袁家三人脸上没有了冷笑,尽量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刘宏现在确定公孙续文采不凡,其实,这也算是公孙续事先想好的一步棋,史书记载,刘宏这个人其实还是有点文人气质,更有一段时间特别爱写些词曲。
公孙续这也是为了迎合刘宏的胃口才这样表现,而且,要扩大自己的名声,这诗词歌赋,自己也必须要有建树才行啊。不过刘宏没有打算就这样算了,随即说道:“爱卿文采不凡,想必肯定还有不少佳作,何不一一道来。”公孙续面有难色的回答道:”启禀陛下,微臣觉得这写词作曲哪有说写就写的,微臣觉得文章本天成,自己也只是妙手偶得之罢了,如果强行要微臣写的话恐怕是为难微臣了。”
一听这话,刘宏也觉得是这个道理本想打算放过他,不过一个女孩的声音却响了起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好句好句啊,爹爹,这公孙续当真是文采非凡。”众人循声看去,确是蔡邕的女儿蔡琰说话,这也引起了刘宏的兴趣,于是就对公孙续说道:“看来今天你要是不作曲一首,众大臣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了。你放心大胆的写一首,写的好朕重重有赏。”
这时候想逃也逃不掉了,只见公孙续眉头紧锁,正在漫步思考,众人也不好打扰他,五步不到公孙续就说道:“有了,百战沙场碎铁衣,营外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鲜卑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这时,大堂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瞪大眼睛看着公孙续,卢植更是吃惊不小。不过刘宏还是最先反应过来说道:“好,好啊,果然是军中长大,指挥过千军万马的将军,小小年纪就是这般文武双全,假以时日必是国之栋梁啊。好词必有好曲才行,蔡爱卿,快快弹奏一曲来。”
这时众人又回过头看着蔡邕,蔡邕却是拱手说道,老夫在外多年,琴艺一渐渐生疏了,不如就让小女来弹奏一曲吧。”
说完,蔡琰便站起来对着刘宏行了一礼,这时自然有人拿上蔡琰的琴,蔡琰坐下弹奏起来,只听这琴声悠扬,清越,清脆,婉转,流畅,有如黄莺出谷又有如那乳燕归巢,堂上所有人都在享受这琴声。
一曲作罢,众人还没有回过神来,过了一会刘宏说道:“好多年没有听到蔡爱卿弹奏了,虽然这些年爱卿流放在外,但朕也是时刻想着爱卿的琴声去,想不到一晃数年,蔡琰现在也这么大了,现在蔡琰的琴艺恐怖不下于几年前的爱卿吧。”
蔡邕自豪的点了点头,自己的女儿可是自己最大的骄傲啊。这时刘宏又转过头岁公孙续说道:“爱琴觉得怎么样。”公孙续回答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琴好曲好人也好,不过,却跟微臣的诗歌不搭配。”
刘宏一听这话连忙问道:“莫非,爱卿也会弹奏。”蔡琰听了前半句话心里还很高兴,脸上也微微泛红,不过听了这后半句心里却有点不服气,自己从小到大在这曲乐上还从来没有输过给谁,就算是自己的父亲那也是赞口不绝。现在竟然被公孙续给批评了,哪里能服气啊。
公孙续听刘宏这样问尴尬的回答道:“微臣自由长于军中,哪像蔡琰小姐有名师教导,在弹琴这方面微臣自然是比不上蔡琰小姐了,不过微臣倒会吹奏几首曲子,若是陛下愿听,那微臣也只有献丑了。”刘宏听了这话就说道:“好,说说你擅长何种乐器,朕命人取来。”
“不劳陛下费心。”公孙续说道:“微臣自己随身带了乐器。”说罢就跟一个小太监说了几句话,小太监跑到公孙续的最从那取来一个盒子。盒子里装着一根箫。
在前世的时候公孙续就比较喜欢音乐,这一世也没有放过对曲乐的练习,说起来,由于这一世的条件限制,公孙续只能练习笛子跟箫了,关键是没有好师傅教啊。
不过凭着自己的记忆和平时的练习,现在吹奏起来也是相当有水平,这根箫是当初攻破丘力居的老巢得到的。自己喜欢就像公孙瓒要来了,一直带在身边。拿起箫,公孙续酝酿了一下就吹奏起来,公孙续先吹奏了《英雄的黎明》,其实后世的公孙续对于这些悲壮的曲子都很喜欢,像征服天堂,十面埋伏之类的,但现在还是不要全表现出来的好,树大招风啊。
不过听完公孙续吹奏,刘宏的神情完全变了,他一直盯着公孙续手上的箫看,等公孙续停下来他问道:“这箫是从哪来的?”公孙续据实回答。刘宏听了之后说道:“呈上来给朕看看。”公孙续不明所以,不过很老实的交给了身边的太监。
只见刘宏拿着箫自言自语道:“想不到会在这种环境下还能得回。这么多年了,时光荏苒,旧物虽在,佳人已去。”公孙续看着刘宏自言自语,发现旁边皇后的脸色不怎么好,他看向卢植,卢植对他摇摇头。
正当公孙续思考的时候刘宏说道:“这箫送给朕如何,朕愿意拿宫内的宝物交换。”公孙续连忙跪下说道:“臣不敢,陛下喜欢乃是臣的荣幸,臣不敢要陛下的宝物。”刘宏点点头说道:“你很好,朕不会亏待你,下去吧。”
宴会没有持续多久,皇帝就走了,留下大臣们在交流刚才的事情,蔡琰找上公孙续请教了一些曲艺方面的事情,公孙续把自己全部知道的都说的七七八八了,不过蔡琰越听越感兴趣,最后还是卢植前来解围说道:“琰儿不必如此,我欲收续儿为弟子,你要是有什么想问的以后尽管来我家问就是了,今天也晚了,早点回去吧。”
众人一听这话连忙道喜,公孙续心里也是喜不自胜,能成为卢植的弟子这下自己算真出名了。是弟子不是学生那么简单啊。貌似卢植现在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弟子吧。
看来这次进京自己的目的基本上是达到了。其实蔡邕也有意收公孙续为弟子,主要是看在公孙续对音乐方面有很多自己都难以理解的见解,其实公孙续也就是把自己后世知道的一些理论说了出来,他自己也懂不了多少,不过这不妨碍蔡邕对他的惊奇和喜爱,蔡邕在心里觉得公孙续在这方面的资质不比自己的女儿差啊。现在不急着收徒,明天去卢植家拜访再说这件事情,蔡邕心里这样想。
在回去的路上,卢植向公孙续解释了刘宏的异常表现,原来这根箫本来是王美人之物,王美人本是赵国人,刘宏生活在宫中其实一直处在勾心斗角之中,一直没有开心过,王美人的出现给汉灵帝的后宫生活带来了一阵清新的风,她具有艳丽的容颜、美善的德操、大家闺秀的娴淑,特别是才华横溢的灵秀之气,是其他嫔妃无法比拟的。
制赋、作画,奏曲,使他俩的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王美人擅长吹奏箫曲,每次吹奏的时候都能把刘宏带入忘忧的境界。公孙续的那根箫还是当年刘宏为王美人专门定做的。
可以说,刘宏一生真正爱过的人只有这王美人,但熹平五年(176年),嫔妃何氏为灵帝生下一子,何氏被封为贵人。光和三年(180年),灵帝在权宦的压力下,只好册封何贵人为皇后。但何皇后骄纵专横,生性嫉妒,以前的的境遇使她恨透了王美人。
何皇后被册封时,王美人已经有孕在身,她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于是加紧了对王美人的迫害。王美人担心何皇后的嫉恨会给自己和腹中的孩子带来不幸,便想办法打掉胎儿,但却没有成功。
光和四年(181年)三月,王美人果真生下一位皇子,他就是刘协,也就是后来的汉献帝,刘协的出生给何皇后带来了更大的恐慌,于是她毫不顾忌地毒死了王美人。
刘宏后来虽然查明真相但却无可奈何,自古皇家斗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王美人死后有关于她的一切也就从宫中消失了,这根箫本来被送回王美人老家。后来鲜卑入侵,王美人家乡遭到洗劫,从此这根箫就不知所踪。为此刘宏也曾龙颜大怒。可时间一长也就慢慢淡忘了。不想今天竟然被公孙续勾起回忆。
“原来是这样啊,想不到历史上荒淫的刘宏也是这么个情种。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这不是自己能够评价的啊。”公孙续心里叹道。
第十六章:拜师学艺
回到驿站后公孙续把今天遇到的事情认真思考了一下,就目前来说自己是在按计划进行着,自己得到了卢植的认可这就已经达到目的了,而且皇帝对自己目前也很满意,虽然今天走的时候脸色不好,但是自己误打误撞应该没有把事情搞砸。
不过无意之中自己应该是把这皇后给得罪了,看她揍的时候那脸色,以后看来还是要少跟这个女人打交道,不然自己可能会被整死,能在皇宫的勾心斗角中处于不败地位的人是相当的不简单啊。
这个皇后心狠手辣,恐怕真正在意的也就是自己的儿子吧。思索了半个小时,公孙续结合自己知道的历史做出了决定,看来必须跟皇后的关系改善一下,突破点就在刘辩身上。
以后没事还是要多陪刘辩这个孩子玩玩,逗逗他开心,再说,刘辩还有个舅舅,虽然现在还没有成为大将军,但按照历史的发展迟早都会是,自己没有必要惹恼这群人。
现在自己成了卢植的关门弟子,算是在朝中有了靠山,以后办起事情来回方便很多,不过自己一定做到尽量各方面都不得罪,这其中就包括了张让那群太监。
“勾心斗角真是伤神啊,看来自己有必要找群好的谋士,必须要找群劳碌命来给自己卖命,等名胜足够后自己就要去借游历天下的名义寻访一些人才了。”公孙续揉揉太阳穴说道。
到了晚上,公孙续把赵云他们找来商议了两个多时辰,由于自己要在这拜师学艺,城外的军队就没有必要继续留在京城了,公孙续让赵云领兵回去,顺便给自己办点事情。
现在自己的老爹是幽州刺史,在内政方面必须找人才支撑起来,公孙续列了一大堆名单,让赵云交给甄逸,能找到的都让老爹想办法弄到幽州去。
当然,很多人不是随便征召一下就会来的,那么,就必须要自己亲自出马了,所以在这之前必须把这群人的信息调查清楚,公孙续一贯的作风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
第二天早上,公孙续准备好礼物。拜师是件大事,更何况对方是名满天下的大儒。这拜师礼是绝对不能马虎的。而且在古代,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投师如投胎”。
这也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种说法的由来。流程也是相当的繁杂,卢植也一直在家等着,对于这个弟子,卢植也是相当期待啊,“或许他能继承我全部的衣钵也说不定。”卢植心里想道。
一整天,公孙续都忙的晕晕乎乎的,又是送六礼束修又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