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霸行三国-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次事情,确实出乎公孙续的预料,因为曹操的父亲死在了陶谦手上,现在曹操正叫宣这要起兵报仇。

曹操的父亲曹嵩原本率领族人在徐州避难,好不容易等曹操有了快地盘后他就想着带领族人都迁徙过来。

毕竟有曹操在他们才会更安全。好歹曹操现在手上已经有了数万精兵。徐州牧陶谦也算是与世无争,这次曹嵩在徐州避难,他可没少照顾曹氏一族的人。

而且,当曹嵩自己说要离开的是,陶谦立马派人护送,只是,陶谦也没想到自己这么做却给自己招来了无穷的麻烦。

陶谦派去护送的那批将士乃是不久前招降的黄巾军,他们原本就是土匪出身,在徐州这受不了军纪的约束,尤其是陶谦那些爱民之策也不容许他们劫掠百姓。

这些贼性不改的黄巾军在徐州呆不下去了,他们早就想着找机会逃走,不巧的是他们这次遇到了曹嵩。

要说这曹嵩其实也没招谁惹谁,关键是他随身携带的金银珠宝太招人眼了。那些黄巾军看了哪里能不眼红。

而且,曹嵩以为自己有个儿子占据兖州就觉得了不起了,他竟然没把陶谦派来的这些将士放在眼中,尤其是外面还在下着雨的时候曹嵩竟然还要他们出去站岗。

而曹嵩自己在安排好其他人后却又去和自己刚纳的小妾**去了。那些将士原本就是黄巾出身,一个个自然没什么好脾气。

他们也早就打算趁着这一次逃走算了,却不想遇到曹嵩这家伙在他们面前还装大爷,这下可惹恼了这些将士。

那些军官一合计,于是就决定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抢了曹嵩这老匹夫的钱财然后逃之夭夭,可怜的曹嵩并不知道自己的无心之失给自己带来的杀身之祸。

曹操这边原本也派了曹仁带人去接应自己的老父亲,可就是那场大雨使得两批人没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汇合。

等到曹仁好不容易找到了曹嵩等人的时候,他才发现这些人早已经死了多时了。那些下人和家丁全被杀的干干净净,至于那些丫鬟和曹嵩的小妾,则一个个都赤身**的躺在地上,下身红肿,死状凄惨。

看到这种情况,就是傻子也明白发生了什么。曹仁一边急忙派人去给曹操送信,一边又去追查杀人凶手的下落,可查来查去他也只查到是陶谦派出来的士兵干了这事。

等到曹操接到消息的时候他差一点就气晕了过去,好在他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面对这种情况,他立马下令集结兵马攻打徐州。

这事情闹的太大,幽州这边想不知道都难。陶谦年纪大了,根本就应付不了眼前的局面,此时曹操的大军已经攻下了徐州的两座城池,而曹操为了发泄心中愤怒,他竟然下令屠城。

两座城池的百姓最后逃出生天的不到五分之一,其余人则全都死在了曹操军的屠刀之下。

这事情闹出的动静太大,北疆朝廷不得不出面干预了。不管陶谦这边有没有错,曹操都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攻打徐州,而且还屠城,不管怎么说,公孙续无法接受这样的事情。

只是公孙续自己也明白这件事情自己不好直接出兵干预,他要做的是让曹操和陶谦坐下来好好谈判,而不是继续兵戎相见。

再怎么说徐州离北疆也还算是有点距离,中间还隔了袁绍这家伙,就算公孙续想出兵干预也是不可能了。

陶谦虽然吃了大亏,但他也没闲着,他一面派人去抵挡曹操的大军,一面又派人去请援兵。

北海孔融这边最早给出答复,原本客居北海的刘备这时候立马站出来表示愿意率领麾下人马前来助战。

经过这些年的积蓄和发展,刘备麾下也已经有了两万大军,其中骑兵有两千人,这可是刘备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实力。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刘备来说,这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

孔融虽然不能直接出兵援助陶谦,但他给了刘备不少粮草兵甲,刘备带着人马浩浩荡荡的朝徐州进发了。

这场战事现在是越来越有趣了,参与到其中的各个势力都在角逐,就看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就连好不容易有了快地盘安身的吕布也没闲着,他也集结了一万五千骑兵,看样子是要找准机会行动了。

曹操也不傻,他知道自己虽然有正当理由讨伐徐州,但自己在徐州做的事情难免会招人闲话,这屠城的骂名可没那么好受,刘备、吕布他们就是以这个借口参战的。

为了增加自己的筹码,曹操立马派人去联合袁绍,在许下重利之后,袁绍果然答应出兵,而后,曹操继续派人去联络其他诸侯,最后,积蓄了一年实力的袁术也被说动。

袁术现在已经占据了扬州大片领土,他也正愁没机会往北扩大自己的势力,现在曹操给了他这个机会他又怎么会错过。

为了增大自己的胜算,曹操这时候又连忙向北疆朝廷请求让自己先前被派出去征讨草原胡人的五千骑兵回来。

公孙续没有理由不让这些人回去,因为一年之期已经到了,这一年内联军在草原取得的战果不算小。

向曹操,袁绍他们的部下没少往老家运送牛羊马匹,这些都是他们取得的战果,也有不少是公孙续赏给他们的。总之,草原巡视的任务已经差不多该结束了,按照约定,公孙续是该放他们回去了。

没多久,夏侯惇、夏侯渊带领从草原上活下来的四千骑兵回到了兖州,高览也带着八千多人回到了冀州,纪灵那边还剩下八千多人、、、、、、

这些人带回来的骑兵不算少,他们在这一年的时间内也算是经历了不少战事,但相比较而言,他们经历的战事还不算是最凶险的。

在这些人中,最肯玩命的莫过于孙策了,他前后率领了五千江东子弟去草原练兵。孙策深知高风险高回报的道理,所以他向公孙续请求去经历最凶险的战事。

这一年下来,孙策取得的战果可以说是联军中最大的,但同时,他付出的代价也是最大的。五千江东子弟活下来的不到一半。这种损失过半的代价,差点就让孙策没本钱回江东了。

这剩下的两千多江东子弟自然已经成了骑兵中的精锐,公孙续眼看期限已到,所以就下令让孙策回去。

不过,两千多人确实不算多,最后还是公孙续网开一面,容许孙策在俘虏中挑选士兵凑齐三千骑兵。

这样一来,孙策的骑兵可真算是有点精锐的样子了。且不说那两千多江东子弟,仅仅是那些挑选出来的俘虏,个个都是骑兵好手,人人能上马开弓,精通骑射。

这些人原本就是草原上的骑兵好手,他们虽然成了俘虏,但这并没有掩盖住他们的本事,公孙续原本也是打算在俘虏中挑选敢战精锐之士组建骑兵的,若不是看在孙策实力不足的份上,公孙续是不会开这个口的。

在这次联军的草原练兵之中,孙策算是成功训练出了一支精锐骑兵了。擅射之士不下于七百,其余人都是冲阵搏杀的好手。

“伯符,你该回去了。”公孙续看着孙策说道:“你的损失最大,但收获也是最大的,这支骑兵的战斗力绝对能江东。

这把精钢软剑是我的随身佩剑,现在就送给你吧,此去江东凶险万分,你照顾好自己吧。哎,有些东西,你暂时拥有不了,还是不要留着的好。”

孙策接过公孙续的软剑后跪下回道:“大兄之恩,小弟铭记于心。此去江东,小弟必定打出一番名声,绝不辜负大兄的栽培,大兄,我去了,后会有期。”

说完,孙策就率领部下离开了。联军的骑兵都回去了,原本还算平静的天下又有点不安定的样子。

北疆这边现在也逐渐恢复元气,但公孙续还不想在这个时候大动干戈,不然北疆好不容易取得的成就就得全部搭进去,这绝对不是公孙续想要的。

公孙续也不清楚在这一次角逐过程中又会有谁会先退出历史舞台,但他明白北疆军肯定是会越来越强。

只是这需要北疆军稳扎稳打,若是操之过急的话,北疆军的势力恐怕都有可能会走下坡路。

北疆军现在确实很强大,但北疆军现在的敌人也太多了。这也是公孙续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关键所在。

第472章:淮南袁术1

稍微安静的一年就这样过去了,公孙续在幽州呆的时间算是比较长了。…这一年内,幽州匠作营内的科技水平上升了一个又一个台阶。

利用风力,水力代替人力大大解放了大批劳动力,北疆这边现在大部分商品的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仅仅依靠与其他诸侯和草原部落做生意,公孙续就已经赚大发了。

幽州的事情还没有忙完,公孙续就又赶到了并州这边。中原局势又有了混乱的势头,公孙续必须趁这个时候做好准备。

“主公,前线来报,曹操聚集三万大军再次攻打徐州。”郭嘉拿着信件说道:“这已经是曹操第三次率兵攻打徐州了。

按照曹操之前的性格,恐怕徐州百姓又要遭殃了。陶谦麾下的兵马只有八千丹阳兵拿得出手,其余部队皆不堪一战。”

“又要打起来了吗?”公孙续接过信件冷笑道:“哼哼,我那刘备叔父现在到哪了,想必他没有闲着吧。”

“刘备率领麾下人马抵达彭城,看来是准备在徐州发展了。”郭嘉回道:“这刘备也当真不简单,他竟然在这几年就能聚集这么多人马。”

“呵呵,我这叔父,确实不简单啊。”公孙续说道:“不过,仅仅依靠他们恐怕很难抵挡住曹操吧。

吕布昨天不是写信来说请求借道去徐州吗?给他回信,我允许他过去。吕布这家伙麾下精兵强将不少,曹操不一定能抵挡住他。”

“曹操不会这么傻的。”郭嘉笑道:“袁绍袁术兄弟,一个要领兵南下,一个要领兵北上,等到这两支人马抵达徐州的话,陶谦还能守住徐州吗?”

“你觉得呢?”公孙续反问道:“你觉得这次会打多久?”

“哈哈,主公心知肚明。”郭嘉大笑道:“主公比我更清楚袁绍袁术两兄弟的性格,要他们来占便宜还行,要他们真出力,那就有点难了。

若我所料不差,袁术的大军会在豫州境内活跃,真正能抵达徐州的肯定不多,豫州是块肥肉,袁家在豫州又有很好的名声,想来袁术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袁绍想往北发展以及是不可能,他现在能做的就是从徐州和北海那边抢地盘,所以,袁绍或许会出点力。

曹操现在出兵这么着急,为父报仇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扩大势力却是最主要的。()兖州乃是四战之地,有没有什么得天独厚的优势,曹操肯定把自己困死在兖州。”

“军师所言甚是,既如此,那我们又该如何?“公孙续继续问道:“徐州肯定还会继续向我们求救,我北疆军总不能置之不理啊。”

“难不成主公也想插上一脚不成。”郭嘉狡黠的笑道:“以主公的性格又怎么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只是,曹操、袁绍他们哪一个不是人雄,这是个好机会他们又怎么会不知道,我想,他们现在肯定也防着我们吧。

我们要南下,除非是渡海作战,否则就必须要经过袁绍的领地,袁绍现在肯定没这么好心了。

而且,这一年多来,诸侯对陛下的诏命都是虚与委蛇,现在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们恐怕更不会把陛下放在眼中,不知主公准备怎么做。”

“哼哼,暂时什么都不做。”公孙续想了想回道:“就算我们不去抢地盘也没事,我们可以做生意嘛。

他们要打仗,那就得消耗大量的均需物品,盔甲戈矛,箭矢长枪。我北疆生产的东西哪一样不是天底下最好的。

现在这个时候正是发财的最好时机啊,呵呵,我可不能就这么放过他们。如果袁绍和曹操他们不肯买,那我们就先把守城器械卖给徐州,看他们怎么办。”

“我总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主公,我们还是派人盯紧点比较好。”郭嘉想了一会后说道:“闹出这么大动静攻打徐州,我总觉得没这么简单。

曹操,袁绍,袁术,吕布,陶谦,刘备,一下子就有六大势力搅和到一起,这还好是里北疆比较远,要不然主公肯定也会加入吧。”

“呵呵,你以为我不想啊。”公孙续摇摇头笑道:“现在还不是时候,而且,河套那边有点不安静,我恐怕得过去一趟了。

现在必须把匈奴给盯死才行,不能给匈奴有翻身的机会。马超率领一万骑兵回到西凉,想来马腾那边是可以牵制住韩遂了。

而且,羌族部落那边的草原似乎也有点不安稳了,貌似最近羌族内部爆发了一些战事,有几个小部落被一个新兴起的部落给吞并了。

我可不希望我的管辖范围内会有超出我控制能力之外的事情发生,这样的部落恐怕不适合在河套附近呆着了。”

“难怪,难怪主公现在还没有调兵南下的意思,原来是北方那边又出事了。”郭嘉点头说道:“那徐州那边、、、、、、”

“暂时就让云长领兵镇守中山盯着吧,你留在并州统筹大局,有什么事情可以先斩后奏。”公孙续回道:“我后天就得动身去河套了,并州就靠你们了。”

“并州流民迁徙完之后就已经走上正轨了,主公大可放心。”郭嘉挺着胸膛说道:“我定不会让并州闹出什么事情。”

三天后,公孙续率领虎贲军前往河套,鲜卑那边现在算是暂时安静了下来,毕竟赵云之前率军巡视了一圈,一些鲜卑部落都遭到了严厉打击。

只是匈奴一直是北疆军的心腹大患,哪怕现在匈奴表现的很老实。但公孙续心里清楚,匈奴一日不灭,北疆以北就不能安宁。

若不是现在要把注意力放到中原这边,公孙续是真想率领主力直接把匈奴给灭了。既然目前没有这样的机会,公孙续也就只能采取蚕食匈奴的办法一步步将他们兼并。

徐州这边现在算是热闹了,几大诸侯各自领兵齐聚徐州。陶谦年纪大了,肯定控制不住局面。

虽然请了刘备和吕布前来助战,但陶谦还是觉得没把握。刘备还好说,吕布这家伙根本就不鸟陶谦,他来徐州主要就是为了寻找快好点的地盘。

没办法,陶谦也知道自己无法命令这两人,于是陶谦就特意将泰山和沛地许诺给吕布和刘备。

反正陶谦对这两块地盘也掌控不住,与其被袁绍、曹操他们夺走,还不如现在就送给自己的盟友。

只有涉及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吕布、刘备他们才会出手去与袁绍他们拼杀,这个简单的道理陶谦还是明白的,请人来帮忙,总得出点血不是。

吕布已经和袁绍的大军对峙上了,曹操现在正领兵攻打徐州靠西的城池,而刘备此刻则在沛地安营扎寨发展生产。

袁术算是最走运的了,豫州大片的地盘没人管,他就照单全收。正好纪灵率领八千精锐骑兵回来了,他们这下子总算是可以派上大用场。

战事进行的还算顺利,袁术向豫州这边派兵已经有两个多月了。就在袁术指挥大军抢夺豫州的地盘的时候,袁术的后方却出了点事情。

看来袁术的势力发展的有点快,他在没有完全消化掉吞并的地盘的前提下就又想着去抢新的地盘,这样可不是什么好事,这下子袁术恐怕有要把吃下去的肥肉吐出来的危险了。

袁术现在已经将自己的大本营安在寿春,寿春经过袁术的治理后现在也算是城高墙坚,袁术在这里可是过上了逍遥日子,只是现在这日子有点不逍遥了

“你们都说话啊,现在都怎么了变哑巴了吗。”袁术在大堂上骂道:“平时你们不都是吹嘘自己多么了不起吗,怎么真到了有事的时候你们就不说话了。”

袁术现在确实是气疯了,前十几天庐江太守起兵反叛自己,当时纪灵已经率领大军去攻打豫州,自己手边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兵力去平叛。

好在孙策这家伙自动请命愿意率兵去讨伐庐江太守。虽然袁术对孙策不怎么抱希望,但孙策好歹在袁术难堪的时候给了他台阶下。

这些反叛袁术的地方势力可不都是一时兴起,这背后都有世家大族的影子,而且,荆州刘表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在背后肯定也没少捣乱。

“这些世家大族,总在背后捣乱,真是气死我了。”袁术继续骂道:“你们这些废物,就不能想想办法嘛,哼,孙策都知道为我分忧,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报、、、、、、”外面传来侍卫的声音说道:“孙策将军求见主公。”

“嗯?孙策?”袁术自言自语道:“多半是觉得自己没把握拿下庐江,所以想多要点兵力吧,也罢,多给点就多给点吧,只要能把庐江摆平就行。”

“宣孙策过来。”袁术对身边亲卫说道:“别让孙策将军等久了。”

不一会,身穿战甲的孙策就大步走上大堂。虽然孙策现在还是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但他身上的那股杀伐之气却不弱,尤其是眉宇之间的那股威严气势,让袁术很是欣赏。

“伯符啊,怎么看你风尘仆仆的样子啊。”袁术问道:“四天前你就该出兵去庐江了啊,是不是出了什么麻烦,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只要能评定庐江之乱,我肯定支持你。”

还没等孙策回话,堂上已经有人开始议论起来,他们对孙策不怎么友好,孙策是个外来户,有没有大背景,尤其是刚刚袁术还那孙策作例子指责他们,看来,这下子孙策有麻烦了。

第473章:淮南袁术2

大堂上的气氛有点紧张,孙策已经明显感觉到其他同僚的敌意,大堂最外侧,当年孙坚麾下的几个大将程普他们现在都为孙策捏了一把汗。。

“伯符,可是有什么难处,尽管说出来就是。”袁术再次问道:“但是,庐江之乱必须给我平定。说吧,是不是要增兵啊。”

袁术也感觉到了其他属下对孙策的不善,对于这种下属之间的争斗他当然是明白的。对于孙策,他还是有点好感的,只是,孙策确确实实是个外来户,就算袁术自己,也不能过分干预下属之间的这种明争暗斗。

“主公,我看有的人只会吹牛而已,种人只会给主公带来很多麻烦。”一个将领站出来说道:“庐江之乱哪有这么容易就可以平定的,我看还是让纪灵将军派一支偏师去庐江比较好。

那些黄毛小子哪知战事凶险,有道是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这种人只会凭借自己父亲留下来点的威望四处行骗,主公还是不要太过相信这种人比较好。”

袁术听了后微微皱着眉头,但他没有指责这员将领什么,毕竟孙策确实有夸下海口之嫌,前几天可是孙策自己说能拿下庐江的,现在回来求援的话,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不过这事情还得看袁术怎么处理,如果袁术要在这上面做文章的话,那孙策就倒霉了。但如果袁术只是打算大事化小的话,那孙策最多也就受点气而已。

站在最外面的程普等人都急的快要上前求情了。毕竟孙坚的恩情摆在那,他们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老主公的儿子这样被人欺负。

只是,程普等人在袁术的阵营中本就不受待见,要不然以他们的才能也不会站在最后面的位置。

“主公,孙策这厮狂妄自大,前两天他就夸口能拿下庐江,现在却跑过来求援。”那员将领继续说道:“我看,多半是这家伙吃了败仗逃回来了,这种人怎么能留在主公帐下,还请主公、、、、、、”

“末将孙策,特来复命。”不等那员将领继续泼脏水,孙策立马拱手对袁术行礼道:“奸佞小人,也敢迷惑主公,末将定为主公斩杀之。”

“哦,伯符这是何意啊。”袁术听了疑问道:“你难道不是回来求援的?”

“主公休要听这种人胡言乱语、、、、、、”那将领还想争辩几句,可他话还没有说完就感觉到自己浑身上下突然有了一层寒意,他转头一看,却见孙策正冷冷盯着他。)

不知道为什么,这将领看到孙策那双毫无感情的眼睛的时候就从内心深处冒出一股寒意,这天气也不算冷,他也不明白自己是怎么了。

“庐江太守,勾结外贼欺瞒主公,论罪当斩。”孙策继续说道:“此等恶贼,死不足惜,末将幸不辱命,现在前来复命。”

“什么,你,你、、、、、、”袁术睁大眼睛惊讶的说道:“庐江之乱,平定了?”

“庐江太守的人头我已经带回来了,请主公检查。”孙策冷冷说道:“现今庐江之乱已经平定,那些参与叛乱的世家大族也已经受到惩罚,一切全赖主公指挥若定,末将才能一举破敌。”

说完,孙策拿出身后的一个木盒子,里面装的正是庐江太守的头颅。袁术还是不相信,不过当他打开木盒看见人头的那一刻,他算是明白了。原来,孙策已经把庐江那边的事情解决了。

“伯符,你是怎么做到的。”袁术继续问道:“四天前你才请命出征,我甚至都没听说你去军营调兵,你怎么就平定了庐江之乱啊。”

“主公洪福齐天,末将也只是侥幸而已。:孙策解释道:“四天前末将请命出征之后就立马去军营调兵。

可是军中将官甚至厉害,就算末将有主公的手令也无法调动兵马,当时末将已经探知庐江太守因为要与几个世家大族商议事情而去了皖城。

此乃破敌良机,末将当然不会错过,只是军中某些将领也确实嚣张,不仅末将调不动他们,他们甚至宣扬除非主公亲自来,否则他们不会离开大营一步。

末将无耐,只得率领三百亲兵偷偷前往皖城。庐江太守没有想到末将会在前往皖城的路上埋伏他们。

这也怪那庐江太守太过自大,他为了掩人耳目,竟然派大部队走前边,自己却率两百人走后边。

可惜他遇到了我,末将在两柱香的时间内就解决掉了这两百人,连同庐江太守在内共两百零一颗人头。

事后我又立马拿了庐江太守的手令勒令之前现行出发的庐江兵马就地扎营,半夜时分,末将混入敌营中将庐江太守的亲信将领全部斩杀。

天亮之后敌军将士才发现主将已死,同时我又有庐江太守的手令,这两千兵马不得不听命于我。

取得军队的军权之后,末将立马指挥大军前进袭击了那些想与庐江太守合谋的世家大族,同时将从这些世家大族那里抢得的钱财赏赐了不少给全军将士。

在全军将士还没有识破我的身份之前,末将又立马指挥大军返回。两天之内末将就拿下了庐江。

等到庐江将士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整个庐江已经为我掌控。末将担忧主公挂念庐江战事,故而在处理好庐江那边的事情后就立马前来汇报。”

孙策一口气就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全部说清楚,堂上众人都听的目瞪口呆,现在可没人会觉得这是孙策自己在吹牛,毕竟庐江太守的人头是货真价实的。

良久,袁术这才开口说道:“也就是说,你在四天之内就平定了庐江之乱,不仅斩杀庐江太守,同时还剿灭了那些参与叛乱的世家大族,而且还收复了庐江全境,是吗?”

“没错,庐江现在再次归属主公,请主公早日派人去接管。”孙策拱手回道:“庐江境内,再也没有谁敢违抗主公之命。”

“好,好,好啊,哈哈哈哈哈。”袁术终于哈哈大笑道:“好一个江东小霸王孙伯符啊,果然不愧是大将军的结拜兄弟,如此战绩,足可以叫天下英雄羞愧了,哈哈哈哈。

伯符,你做的不错,我一定要重重赏你。我就知道我没看错人,你说,你想要什么,只要我能拿得出来,我就一定给你。”

“末将不敢居功,为主公效命乃是末将分内之事。”孙策回道:“只是,末将回来的时候在营门口被人给拦截住了,有些人竟然要我将本来献给主公的珠宝分给他们一份。

末将拒绝之后这些人竟然想从我手上抢东西,末将气愤不过就教训了对方一顿。也正是因为这点小事,末将才来晚了。”

“呵呵,呵呵呵,我说呢,原来是这样。”袁术听了冷笑道:“我说怎么一满身灰尘的就过来了,盔甲上还有血迹,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哈哈哈哈,想不到我袁术麾下竟然有这么一批酒囊饭袋,自己没本事不敢出战,只敢在自己人背后捅刀子,事后竟然还有脸来分战利品,哈哈哈,真是好笑,真是好笑啊,哈哈哈哈。”

笑了一会后,袁术才对孙策说道:“伯符,你且站在一旁,这件事情我定会秉公处理。

诸位,你们都说说,这等将领,该当何罪啊?”

“额,这、、、、、、”众人听了都说不出话来,现在是袁术在问怎么治罪的事情,可是他们又怎么不明白袁术的意思。

下属之间的相互斗争本来就很平常,想必作为袁术来说他是乐意见到下属之间相互争斗的,可是,这种争斗是有底线的。

下属之间再怎么争斗也不能不把主公的任务不当一回事,尤其是在现在这种时候。如果有这种完全不把主公的事情当做重要事情对待的下属,那这样的下属有存在的必要吗?

“末将御下不严,请主公责罚。”之前那个嘲讽孙策的将领再次站出来说道:“军中有不少将士都是新归附的,他们对军中规矩可能还不怎么清楚。”

“哦?是吗,那你今天就回去让他们清楚清楚,明白吗?”袁术回道:“连我的命令都可以违抗,这还像话吗?连属于我的东西他都敢抢,呵呵,这真是我的部下吗?”

“末将定会给主公一个交代,此种事情绝不会再在军中发生。”这将领满头大汗,他是真怕袁术会在这个时候找借口把他往死里搞啊,好在袁术现在还没这意思。

“伯符,你没有让我失望。”袁术继而又看着孙策说道:“若是你父在天有灵的话,他肯定会为现在的你感到骄傲,你说,你想要什么赏赐。”

“末将不敢,为主公征战沙场乃是末将的职责。”孙策回道:“主公长剑所指,定是末将冲锋陷阵之处,末将愿为主公披荆斩棘,扫除一切障碍。

听闻刘繇那厮不服主公,现在竟然在曲阿召集旧部,此贼甚是可恶,末将愿替主公出战拿下此贼。”

“好,好一个孙伯符,这才是我袁术的大将,好。”袁术大喜道:“刘繇那家伙确实可恶,现在竟然勾结刘表,联络江东的世家大族要来攻打我,好,伯符,你就替我去灭了他,要多少兵马钱粮尽管说,我一定满足你。”

袁术现在可是乐坏了,这孙策还真是忠勇,平定完庐江之后就立马又要去帮自己打刘繇,有这样的好部下,袁术怎能不高兴。

第474章:江东霸王1

孙策一再表示愿意替袁术去江东平乱,这下子确实是把袁术给哄开心了。。袁术现在的地盘虽然扩大了很多,但他真正掌握在手上的却有限。

除去淮南,和部分扬州之地,其余地方的地方世家大都对他不感冒,只是碍于袁术的势力而不得不暂时听从袁术的指挥。

简单说,袁术现在还是与大部分世家大族共同管理自己的地盘,尤其是江东之地,那里的世家大族盘根错节,袁术的亲信势力根本就无法渗透。

这也是袁术转而向北发展的原因所在,扬州之地他已经打下不少,剩下的那些地盘不是他不想去取,而是那些地盘如同鸡肋,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