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霸行三国-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生活在草原,他们见识过不少草原擅射之士,草原的传说也也有很多关于那些弯弓射雕的勇士的传说,就连数百年前匈奴最为强盛的时候,草原上最为精悍的部队都是以射雕者命名,这都表明一件事情,草原上并不缺乏擅射者。
可是,等到他们看了黄忠出手之后,他们才明白自己一直以来都是坐井观天了。黄忠一人,一张弓,身边数名亲兵为他递箭,他连续发射一百零八箭,箭无虚发,每一次都命中敌军,每一次张弓都会射倒敌军一名士兵。
这可是连续射出一百多箭啊,这种强悍的臂力和耐力,草原之上有谁比得上,更恐怖的是黄忠射完一百多箭后脸不红气不喘,他只是甩了甩胳膊,然后指导身边的黄叙的射击之术,就连黄叙这员小将,在黄忠的指导下都连续射出四十七箭,射中四十三名敌军。
这些首领哪里知道,黄忠每次拉弓都是运气化劲,他可不想那些草原莽夫,都只知道用蛮力拉开弓,然后射出箭矢,像那种做法,每一次最多只能连续开弓十多次,可是黄忠的气力绵延无绝,所以他能连续开弓这么多次。
相比于黄忠的例无虚发,黄叙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他现在还是太嫩了,可就算是这个还算是太嫩了的黄叙,在那些首领眼中,这简直就是不得了的勇士啊,一个二十岁不到的小将就能这么凶悍,他们都不明白这世道是怎么了,为什么最为凶悍的勇将都在北疆军这边。
黄忠的一些亲兵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也不差,至少比起这些首领麾下的勇士都是要强上太多,也就是在这一刻起,这些首领才算是真的服气了,装备不如北疆军,实力不如北疆军,后勤不如北疆军,就连他们一直引以为傲的勇士,也都远远不如北疆军,他们败的不冤啊。
一个个首领都变着法的讨好黄忠,黄忠也不为难他们,在得到足够的好处后,这支人马就继续上路了,给出了足够的震慑,这些人这下都老实多了,他们现在想的就是赶紧把牛羊马匹还有物资备齐,赶紧给北疆军送来。
公孙续则准备继续执行自己的巡视草原的计划,可是现在这些俘虏就耽误了他的行程,典韦他们都忙着处理俘虏,公孙续则忙着处理并州,五原,和冀州那些方向送来的情报和信件。
从这些情报中,公孙续也对这段时间以来中原地区的一些情况有了点了解,原来,就在他在草原这边忙的热火朝天的时候,中原各地也正发生着一件件大事。
董卓退守长安后就夜夜笙歌,终日沉浸在饮酒作乐这些事情上面,本来就没有军纪的西凉军就变得更加放肆,现在,董卓的领地内都变的民不聊生,西凉军横行霸道,完全没有点规矩。
董卓的义子吕布原本对董卓还算忠心,可是有一天吕布从司徒王允府中抢走了一个女子,而后董卓就要吕布将这女子送给自己,吕布坚决不肯送,两人差点为这事反目。
后来还是在李儒的调解下两人才算是放下这件事情,董卓后来也想通了,自己现在的权力可谓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跟自己的部将去争一个女子,确实有点不明智,不过他也很恼怒吕布如此不听话,当时也正是因为吕布不听话,董卓一气之下才会想动粗。
后来,董卓也意识到自己还是需要靠这些部下去保护自己的利益,虽然恼怒吕布的行为,可他却不得不安抚吕布。在给吕布升官之后,董卓又给吕布赏赐了不少东西,同时盯住吕布好好整训兵马。
这件事情虽然就这样解决了,可是,有心人却没有放过利用这件事情的机会,而董卓自以为已经控制一切,但他却不知道自己已经为自己的死亡买下祸根。已经看出了点端倪的李儒也自认为无能为力,他只得想办法为自己谋点出路。
整个天下,除了蜀地还算安稳之外,其余地方都多多少少被战火波及。
南边,袁术接连派兵出征讨伐周边城镇,他已经拿下了寿春,淮南等地,地盘扩大了好几倍,实力也得到一定的增长,而后他在谋士的建议下采取稳定地盘的策略,在恢复民生生产的同时,他也不忘跟北边进行交易。
并州这边,田丰将袁术预定的战马和其他物资如数送来后,袁术也立马将钱粮,民夫,工匠等送到并州,得到一定的战马后,袁术则又忙于训练并扩充骑兵,同时还忙着修建马场。
荆州刘表和江东孙坚一直在交战,刘表虽然占据着富裕的荆州,自己本人又被称为八骏之首,但在战事上,这家伙确实没什么能耐,在与孙坚交手的过程中,刘表是损兵折将,败多胜少,若不是孙坚兵力不足,恐怕他早就把刘表给打趴下了吧。
这边的战事进行的过程公孙续是不知道的,等他接到情报的时候,刘表和孙坚已经交战多时,此时的孙坚正是意气风发之时。虽然之前公孙续曾劝谏过孙坚,但是这次接到情报后,公孙续还是写了封信给孙策,希望他们父子能及时懂得刚而易断的道理。
青州黄巾声势浩大,曹操,刘备等人都忙于固守领地,应对黄巾,他们这边虽然也爆发过不少战事,但大多都是小打小闹,暂时还什么大事发生,公孙续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只是盯住探子要盯住这些人。
其他地方暂时还不能引起公孙续的注意,公孙续在了解到那些地方的情况也都一一下了命令,唯独冀州这边,公孙续现在倒是提起了兴趣。
主要还是因为冀州这块地盘太过重要,公孙续不得不提起兴趣,再加上冀州牧韩馥也不是个什么有雄心壮志的人,公孙续还是有很大机会将冀州拿下的。
之前,袁绍借抵抗黑山军入侵为借口率兵北上进入冀州,冀州韩馥在战略上的眼光确实不咋样,正面上他打不过黑山军,暗地里也又玩不过袁绍,使得冀州的领土接连丧失。
之前被黑山军占领的中山和常山现在已经被关羽接手,郭嘉正在那边处理政务,袁绍已经趁机拿下了渤海,平原等地,若不是有关羽在北边制约着,恐怕他早就对韩馥下手了。
不过,关羽这边兵力有限,再加上部分是黑山军改编来的军士,在战斗力和军纪上都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所以,关羽现在也只能防守中山和常山,至于说到领兵南下震慑袁绍,他这边暂时还没有这个能力。
而对于韩馥现在模棱两可的态度,郭嘉也很是郁闷,韩馥此时似乎失去了主见,对于袁绍的行为,韩馥的态度让人捉摸不定,为了防止袁绍先一步争取到韩馥这边的主动权,郭嘉已经请命亲自去说服韩馥。
等到公孙续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郭嘉已经出发了。虽然公孙续担忧郭嘉的安全,但好在史阿此时正率领亲卫保护着他的安全,再加上甘宁也及时赶到,有这些人保护着郭嘉,大致上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为了给予足够威慑,同时又能镇守并州和其他领地,公孙续急忙下令长城防线那边的夏侯兰率领一万骑兵前去支援关羽,一万人不算多,或许并不能阻挡住袁绍的脚步,但这一万人是骑兵,战斗力不弱。
而且,夏侯兰率兵南下只是一种暗示,这预示着公孙续在北边的战事已经进入尾声,长城防线这边已经不需要太多的兵力把守,这就等同于给了袁绍当头一棒。只要袁绍敢乱来,公孙续就敢率领更多的兵马回来。
或许这些还不足够震慑袁绍,不过公孙续现在也确实腾不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跟袁绍较劲,草原这边麻烦事情太多,眼前又有这么多俘虏,巡视草原的任务还得进行,搞不好还得同西边的羌族部落打交道。
总之,公孙续现在也就只能够把老家那边的事情交给郭嘉他们了,以郭嘉他们这些大才的本领,想来应该不会让公孙续失望了。
第361章:天下局势2
对于中原局势,公孙续现在了解到以后也觉得头大,仅仅是河套以及草原这边的事情就足够公孙续烦恼的了,要不然他也不会从一开始就把身边两大军师都带了出来,若不是冀州出了那点事情,连郭嘉现在都应该在河套那边处理政务。
天下形势,变化莫测,公孙续觉得自己的实力和能力暂时也就只能应付北疆以及草原这边的事情。对于大汉南边的事情,公孙续暂时还不想插手,关键是他自己现在没有足够的能力插手。
不然的话,刘表和孙坚那边的事情他肯定会想办法插一手的。暂时来说,公孙续也就只能做到这些了,对于公孙续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把河套和草原这边的事情处理好,之后还得安置流民迁徙的大事。
除去北疆和五原那边滞留下来的流民,公孙续还要想办法解决黑山流民的问题,正式编入北疆军的黑山军将士现在也达到了十几万,如果不能将黑山流民安置好的话,恐怕这些黑山军将士多半都会闹出点事情。
为了彻底解决北疆隐患,公孙续现在是必须要花大精力专注于流民迁徙,而且,草原这边的隐患也不少,公孙续还得分出大量骑兵来防备来自草原深处的威胁,匈奴残余势力也不可小觑,他们随时都有可能反咬一口。
夏侯兰领骑兵南下后,长城防线出现了空虚的形势,公孙续也意识到这件事情的危险性,短时间内长城那边或许不会出现问题,但时间一长,再加上将来迁徙流民的时候流民是必须要经过长城的,所以,长城这边的安全非常重要。
北伐之前,公孙续曾于流民之中征召新兵十万,一场北伐之战下来,十万新兵现在现在也都有了精兵的架势,除去战死伤残者之外,新兵现在也就剩下八万多人。
在这一系列战斗中,魏延和蒙复等不少新兵将领相继脱颖而出,这些将领将来都会成为军中栋梁,公孙续对他们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
由于蒙复麾下的士兵擅长平原作战和对抗骑兵,再加上蒙复本人的军事才能也得到高顺等人的赞赏,所以,公孙续最后决定调蒙复领兵回长城布防,同时,并州那边要开始进行流民迁徙的事情,只要流民逐渐迁徙入河套,公孙续在这边的统治才会稳定下来。
就在公孙续在草原这边忙活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冀州这边已经迎来了一场巨变。
这些年,公孙续父子一直在北疆镇守边塞,阻挡住了草原异族的一次次进攻,护卫了大汉北疆的大好河山,可是,公孙续父子再怎么努力,他们的名声也就只在北疆这一块传诵的厉害,到冀州这边,就开始显得有点淡了。
袁绍从一个太守做起,到现在也算是小有身家了,借助于四世三公的名声,袁绍已经在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文臣武将,而且,袁绍做事也很是精明。
当初会盟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就见识到了董卓的强大和公孙父子的难缠,从那时候起他就明白自己的实力还是不够,尤其是在一次次与西凉军的对阵中吃了亏后,袁绍就已经着手想办法增强自己的实力。
对于自己的班底,袁绍也不愿意向外人透露,就算是公孙续的探子,现在能打探到的消息也不过是一句袁绍不简单。
可怜韩馥这个冀州牧,本来他就占据着北疆军最富裕的一块地盘,再加上他麾下也有一批精兵猛将,就算他不能扩充自己的地盘和实力,但是固守自己的老地盘应该还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韩馥是个文人,所以他在大事上也偏向于身边的一群谋士。再加上袁绍通过一系列手段已经收买了他身边的大部分部下,总的来说,现在的韩馥当真糊涂到顶了。
郭图现在成了韩馥麾下最为活跃的谋士了,他一直在为袁绍卖力,最好笑的是韩馥这家伙现在是被人卖了还帮着别人数钱。
此时,韩馥府上,郭图正拿着一份情报在焦急的等待着,探子已经打探到北疆军这边的一些情况,公孙续下令调送这么多牛羊马匹回并州的消息早已穿的沸沸扬扬,袁绍也猜出公孙续快要解决北边的事情,所以他不得不下令让郭图加快动作。
郭图这些天也正抓紧时间劝谏韩馥,韩馥确实是没有主见了,冀州这边的大局,基本是被郭图给控制着,冀州这边的这些消息都被郭嘉打探到,郭嘉也意识到局势的危急性,如果不是这样,他也不会亲自来一趟冀州这边。
郭图手上拿着的正是郭嘉要来的情报,他也意识到这是北疆公孙续正式对冀州这边动手的信号,上次公孙续派军进驻中山和常山只不过是一个试探,因为那时候公孙续还没有那么多精力,可是现在,情况变了。
郭图现在也焦急得很,冀州的局势本来也被他掌控的差不多,只要再给他一个月,他就能说服韩馥迎袁绍入主冀州了,可一个月的时间太长了,郭图已经等不及了。
如果是别人,或许还不会对郭嘉的到来这么惊恐,但是郭图却不一样,他知道郭嘉的才能,或许郭嘉在北疆的名声确实不怎么响亮,知道他的人不会太多,可作为郭氏家族的族长,郭图怎么会不了解这个郭家的旁支子弟呢?
现在,郭图觉得能解决眼前困局的办法就是想办法让北疆军跟冀州这边交恶,最好能让北疆军忌恨韩馥,这样韩馥就无路可走,只能转向袁绍。
没多久,韩馥终于慢悠悠的走出来了,他看见郭图正在等着,于是就笑呵呵的说道:“公则,现在怎么有闲工夫来我这啊,冀州这边的政务我可都是交给你了,你可不能偷懒啊。”
“主公,臣这些天确实是忙于政务,可是,臣接到了一个消息,臣觉得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故而臣才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前来向主公汇报。”郭图慎重的回答道。
韩馥也听出了他语气中的焦急,于是他问道:“怎么了,难不成出了什么大事不成,有什么事情是你处理不好的吗?难不成是盟主现在对我有什么不满吗?”
对于袁绍,韩馥现在还是尊称他为盟主,不管怎么说韩馥都是袁氏家族培养出来的子弟,这份恩情他一直记得,因此对于袁绍,他也给予足够的礼节。
“盟主仁德,自然不会对主上有什么不满。”郭图回道:“不过,主上,北边那位似乎有点不安分,他现在恐怕正想着要从冀州挖点地盘过去啊,这不,他在草原那边的事情还没有解决好,现在就又派兵来向我们索要城池了。”
“哦?这是真的吗?你说的是大将军吧?”韩馥疑道:“应该不会吧,这些年我与大将军相处的很好啊,你说的是中山跟常山那边把,那没事,那里毗邻幽州,再加上被黑山军祸害的严重,北疆军现在也就是暂时驻守在那而已。”
“唉,主公,您糊涂啊。”郭图急道:“有道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他公孙续若是真的对我冀州没什么非分之想的话,为何现在还占据着中山和常山不还给我们,他无非就是想借中山和常山为跳板,想进一步蚕食我冀州的领土啊,为了冀州百姓着想,还请主公三思啊。”
“到底出了什么事你就直说吧。”韩馥挥挥手说道:“若是大将军真做了什么说不过去的事,我也会找他要个说法。嗯,我敬仰大将军和太尉镇守边关多年,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能为所欲为。
我自认没有什么对不住大将军的地方,当初东征鲜卑,现在北伐河套,哪一次我没有出过大力,若是大将军真的不念旧情,我就是豁出这条性命也不会让他好过。”
“前线探子来报,北疆大将关羽正欲领兵南下进攻我冀州,现今关羽已经派出前锋大将甘宁领兵出发,军师郭嘉随军出征,另外,草原那边有数万骑兵正南下准备支援关羽,主公,我冀州危急啊。”郭图跪在地上哭道。
“什么,这,这可如何是好啊。”韩馥吓的跳起来说道:“我韩馥自认没有什么对不住大将军的地方,就连他派兵驻守中山常山我也没有多说什么,难道我的退让就换来了这些吗?大将军怎么可以如此不仁义。”
“主公,现在可不是生气的时候,我们应该做出对策才是,为今之计,我们应该派兵将其前锋军拦下,然后再派人跟公孙续交涉才是啊。”郭图掩饰住内心的喜悦,韩馥果然不是什么有主见的人,被自己这么一糊弄就搞不清楚情况了。
韩馥现在也是六神无主,若是北疆军真的大举南下,他真不知道拿什么去抵挡。要是韩馥现在脑子够灵活的话,特就应该想到这里面的破绽,公孙续为什么要南下,北方草原那边是那么容易摆平的吗?还有,难道公孙续不用顾忌朝廷中的那些人吗?退一万步讲,公孙续就算南下他也是师出无名啊。
左思右想之后,韩馥只得说道:“也罢,公则,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吧,一定不能让北疆军入侵啊,否则战事一起,百姓遭殃,生灵涂炭啊。”
“臣必定完成任务。”郭图低下头回道,韩馥没有注意到郭图嘴角露出的一丝冷笑,他终究还是被郭图给糊弄了。
第362章:继续巡视1
冀州这边的形势变化太快,公孙续那边根本就不能及时了解到这边的情况。。。就在郭图私自派遣兵马前去阻拦郭嘉一行人的时候,公孙续此时还正在忙着解决俘虏的事情。
对于郭嘉这边的情况,公孙续确实是顾及不上了,不过,郭嘉也不是吃白饭的。当冀州这边的兵马刚刚出城的时候,他这边也就接到了消息,在想好对策之后,郭嘉立马派出两路信使,一路是向关羽这边求援,另一路则是向冀州这边解释情况。
公孙续现在只能是将冀州交给郭嘉跟关羽了,黄忠已经跟第一批俘虏交易好所有物资和牛羊马匹,现在正在押送回来的路上,徐晃则率仆从军护送第二路俘虏前往草原深处,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这边的事情还算是顺利。
河套那边被截留下来的匈奴部落现在还算老实,有徐庶在那边盯着,他们暂时没有造反的迹象,而且,匈奴残余势力目前还不敢将爪子伸向这边,匈奴单于那一部分残余兵马据说已经逃往漠北,不过他们现在在哪,公孙续这边也不得而知。
太史慈最后追踪到有两路匈奴兵马都在往漠北行进,当时由于太过深入敌后,太史慈也就只得放弃继续追击的打算。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前往漠北的,确实是两支匈奴兵马,而且还是一前一后,相互之间还是敌对关系的那种。
至于之前曾于战场上拐走匈奴骑兵的那一支神秘匈奴军队,此刻老老实实的将自己的实力范围控制在匈奴和羌族草原之间的真空地带上,面对文丑的一次次挑衅,这一支匈奴军没有任何不满的迹象,而且他们都进一步往西撤退。
再往西的话,就要进入羌族领地,那边鱼龙混杂,羌族之间各个部落相互之间关系不明,当初徐庶他们率军也是迫不得已才从羌族领地穿过,但当时他们实际上还是吃了不少亏的,现在北疆军的确是不适宜再招惹强敌,文丑也就只能领兵镇守在那边盯着西边的敌对势力。
等到黄忠押送所有牛羊马匹回来的时候,公孙续已经做好了拔营出动的打算,巡视草原的事情现在还得继续,已经耽搁了这么久,若是再耽搁下去,那些摇摆不定的部落恐怕还都会觉得北疆军后继无力了。
有了这些牛羊马匹的补充,公孙续这边的后勤算是补充上了,在草原行军讲究的就是速度,如果还靠运粮车和运粮队运送粮草的话,公孙续这边恐怕就会跟蜗牛一样慢慢移动了。
这一次,黄忠算是圆满完成了交易的任务,准确的说,黄忠是超额完成了这个任务,他在路上跟那些俘虏一起袭击了两个部落,抢了不少好东西,那些首领在见识过黄忠的神勇后都不敢跟黄忠讨价还价,都争着把好东西送到黄忠帐中。
有关于这些,黄忠都没有隐瞒,他都一五一十的全部跟公孙续汇报清楚。对于黄忠自愿上交的那数千牛羊马匹,公孙续只是挥挥手拒绝了,这是黄忠应得的,公孙续还没有小气到连别人送给黄忠的东西都要要来的地步,再说了,黄忠一直为公孙续镇守中军,基本没有这种出去赚外快的机会,要是再没收了他的这些牛羊马匹,那就真的是说不过去了。
大军再次拔营后,草原上那些还在观望的部落这才继续后撤。他们不敢招惹北疆军,但是只要他们退的够远,北疆军应该也就不会去主动找他们的麻烦,而且,北疆军现在表现出来的架势还不能表明北疆军的强大,说到底,这些人还是想继续观望。
行军途中,两千选锋军作为前锋在前探路,后续兵马相隔二十里跟着,公孙续正在路旁注视着大军,黄忠和典韦在一旁候着。
“汉升,按照目前的行军速度,我军要多久才能巡视一圈?”公孙续看着前方问道。
“少则十天,多则半个月,前提是不要有大规模敌军挡路。”黄忠回道:“若是能早点将军中那些俘虏处理掉,我军的行军速度会更快。而且,那些随军家属也该想办法安置,让他们一直跟着我们也不是个办法。”
公孙续点点有回道:“不错,随军家属是该妥善安置了。我已决定明天分出一支兵马护送这些家属前往河套那边,那里已经是我们的地盘,在那,他们的安全就不会有问题。
我们要在自己的地盘边缘上跑一个圈,然后跟不俊在西边汇合,接着,我们得问问西边的那个势力到底想干什么了,如果是想跟我们作对,我不介意跟他们开战,如果不是想跟我们作对的话,那他们就该撤远点,不要在西边给我惹事。”
听闻公孙续如此霸道,黄忠捋捋胡须笑道:“主公好生好气,若是他们真的敢闹事,我定率军为主公平之,区区匈奴残余势力,流浪草原这么多年,难道还想翻出什么风浪不成?”
黄忠的行事风格也略显霸道了,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坏事,想在草原立足,不霸道点的话,谁会把你当回事呢?
“这些俘虏,再押送一次就差不多了。等公明那边有消息了就把这些俘虏都送走。”公孙续眯着眼睛看着俘虏营的方向说道:“对了,汉升,恐怕你是没有机会去平定这些匈奴残余势力了,还记得出阵之前我跟你提的那件事吗?现在河套已经取下,这件事是该提上日程了。
为了稳定后方,我北疆军这一两年应该不会在这样大动干戈了,河套这边需要发展,流民需要安置,这些都需要时间,这一次北伐,恐怕将我军前些年的积蓄也消耗了一半吧,这种消耗我们可是承担不起的。
将来,我们还得去跟天下群雄争霸,到时候没有准备好的话,恐怕会被别人给坑了,要想吃大的,还得有副好牙口才行啊,怎么样,汉升,之前我跟你说的事情呢考虑的怎么样了,现在是该下决定的时候了。”
“扬帆出海吗?”黄忠抬头看着天空说道:“大好男儿生于乱世,自当提三尺青锋,立不世之功,如今主公给了我,开疆拓土,扬名海内的机会,我又怎么能错过呢?主公,当初我就想好了,还请主公代我照顾好我的家人。”
“这还不是小事,我说过了,你的家人就是我的家人。”公孙续听了笑道:“而且,我打算利用这两年时间让黄叙入讲武堂好好学习一番,我可不想让我的伴读成为一个莽夫。
武力再强也终究不能左右大局,像吕布这样的绝世猛将,终究还不是被那些世家大族和豪强驱使,呵呵,我北疆军目前看起来兵多将广,可是谁能断定过了几十年我们会什么什么样。
要想保住手中的家业,就必须得让我们的军队不断强盛起来,这其中,将领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我已经准备筹建讲武堂,到时候只要是军中有资质的将领士兵,或是其他有志从军的热血男儿,都要入讲武堂学习一番。”
“主公大才,末将远不能及。”黄忠一脸欣喜的回道:“像我们这些俗人只看到眼前的战事,只关心今后两年我们该怎么办,主动高瞻远瞩,为我北疆军数十年后的出路都想好了,有主公在,北疆军将会兴盛不衰。”
旁边典韦听了也是点点头表示赞同,一直以来,典韦的武力足以排得上北疆军众将中前三,甚至很多时候黄忠和赵云都不敢说能压制典韦。
可拥有这样的勇武又能如何?典韦终究不能成为一方统帅,或许他统领的虎贲军乃是北疆军中最为精锐的存在,或许他的职责乃是北疆军众多大事中的重中之重。
可这也不能让典韦不遗憾,哪个男儿不想统帅千军万马驰骋疆场。再勇猛的将领也终究逃不过被别人指挥的宿命。勇如吕布者,也不过是别人手中的棋子,没有足够的头脑和智谋,终究还是当苦力的份啊。
很多时候,典韦都想过,如果自己以前能得到很好的教导,如果他能有个很好的家世,那么今天别人提起他的时候绝对不会仅仅是赞扬他的勇武。
不过,典韦也就是想想罢了,他也明白,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如果不是因为自己不能习文,自己也不是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练武之中,恐怕,也就不会有今天的典韦。
虽然有不少遗憾,但这并不代表典韦就不满意现在的生活,能跟着公孙续,在他看来已经是人生中最荣耀的士气,典韦虽然看起来是个大老粗,可这些年跟在公孙续身边也学到了不少统帅兵马的策略,让他统帅一万以下的人马还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筹建讲武堂的事情,公孙续已经筹划了好多年了,以前是财力不够,根本就没有那样的条件容许他筹建讲武堂,可是这些年连番对外征战,缴获了大量物资,再加上自己在领地内发展生产,北疆之地百姓安居乐业,粮食年年丰收,这都为筹建讲武堂准备好了前提条件。
这也是公孙续现在才肯提出这件事的原因,北伐结束之后,北疆暂时不会大举南下,真正的战事应该也就是由黄忠统帅水师征讨海外,公孙续打算利用这两年好好整顿一下内部。
第363章:继续巡视2
公孙续又和黄忠聊了一会,两人就讲武堂的组建交流了不少意见。。人力财力是足够了,现在对于筹建讲武堂来说,最缺的莫过于有资格称得上是老师的人了。
若是公孙续没有迎回刘辩这个小朝廷,恐怕他的这个筹建讲武堂的计划还会推迟,可是,当初公孙续派重兵接回刘辩后,也顺带接回了朝中的不少老臣。
比如当世大儒卢植,朝中元老级人物皇甫嵩等等,这些人都是自幼就熟读兵法,带兵经验丰富。就连公孙瓒父子也还都是卢植的学生,如果让这些人去讲武堂教导学生的话,那是绝对合适的。
最重要的是,公孙续现在有足够的底气来做这件事了,他的底气不仅仅是指目前拥有的人力财力已经军队的实力,其实更多的还是指他从洛阳带回来的那些书籍。
有了这些书籍,公孙续自信自己能做好很多事情,就像当初公孙续将这些书籍运往并州的时候所说的,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精髓,他已经掌控了大半在手中,这是何等的豪气啊。
当然,要好好利用手中的书籍却不是那么简单的,刘氏皇族空有天下最宝贵的财富却没能好好利用,没能培养出一代代优秀子弟护卫大汉河山,这其中除了骄奢淫逸的生活消磨了皇族子弟的意志之外,还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