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帝之天龙八部(步枪)-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望着那道令他们心存恐惧的狼旗,被扎在山梁上随风飘扬。打头的先锋护卫们,还不吓了一跳。毕竟,这面狼旗的出现意味着什么,走这条路的商队镖师都清楚。

可再看狼旗之下,那些沟渠中堆积的尸体。每个商队的护卫跟镖师,都显得有些双腿发软。几个胆大的镖师上前查看,却发现山梁的另一面,场面却更为血腥。

通过检查尸体,为首的几名老镖师也一脸难以置信的道:“天了,这些尸体都是铁狼队跟一阵风的人。看这尸体的数量,他们只怕全军覆没于此了!”

听到老镖师做出的这个结论,几位被吓一跳的商队掌柜,却突然欣喜的道:“大镖头,你们说的都是真的?这些尸体,都是铁狼队跟一阵风的马匪,没看错?”

大镖头很肯定的道:“绝对不会看错。这些人当中,十个有八个手上纹有狼头图案。那边沟里的尸体,死了还披着一件披风,正是一阵风马匪的穿着,绝对错不了。

不过,到底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将这两只马匪给全歼于此呢?看这山梁上,还保留了不少战斗的痕迹,想来昨天这里发生过一场大战。”

都是常年在刀尖混饭吃的老镖师,他们查堪现场的本事,普通的捕快只怕都比不了。那怕暗营武卫,将战场上铁质的东西全部捡走,可还是留下一点蛛丝马迹。

等到这些镖师再次检查伤者的伤口时,望着一阵风马匪的尸体。不少人身上的伤口大小几乎一致,可每个伤口都是致命的要害处。

大致统计了一番。至少有上百个人死在同一武器下。这种结论,令这些自问武艺不错的镖师,也感叹这个使枪的高手,怕是达到人枪合一的境界。

清楚这种地方不是常待之地,也没人去碰那杆狼旗,镖师立刻吩咐商队赶紧通过。等到了附近的边城,再将这个足以轰动西夏的消息公布出去。

这些年,铁狼队跟一阵风。为祸西平府也不是一次两次。恨不得生噬其肉的人,也不计其数。对于常年走商的商贩。更是对其恨之入骨。

很多时候组织一次行商,却被两支马匪给劫走,非但货物全部被劫。商队自带的护卫,还有聘请的镖师,大多都有死无生。可以说,他们一手制造的惨局馨竹难书啊!

等到赵孝锡一行用过早饭。全体人员又上马准备前往兴庆府。走出边城没多久,这支前来西夏行商的商队,就将消息散布了出去。一时间,引来全城震动。

虽然边城历属兴庆府管辖,可这些年死在两支马匪手里的边城人。同样不在少数。很多人不太相信这个消息,却也抵挡不住心中的期盼与渴望。

跟随着边城的骑兵,不少人骑马朝二道沟方向赶。等到他们抵达二道沟中的山梁处,看到两侧横七竖八的尸体。这些人立刻明白,那支进边城行商的商队没说谎。

知道情况严重的西夏骑兵,立刻派兵封锁了二道沟两侧,并派人将消息通报西宁府。同时也派人将消息,传递到边城甚至于兴庆府。

同样得知了消息的礼部官员,尽管收到一些隐蔽的消息。可看到段誉等人,人马都未有损伤,也觉得那个传言可能是假的。可现在得到确切消息,这名官员却被吓出一声冷汗。

别人不知道两支马匪的底细,这位礼部官员,多少清楚两支马匪背后的存在。此刻他们全军覆没于二道沟,凶手却成谜。不得不令人害怕啊!

等到行进在官道上的赵孝锡,看到西夏的驿卒从他们身边,快速的骑马赶赴西夏王城。那着急上火的样子,看上去跟边境发生了大战一般的着急。

这种奇怪的现象,让赵孝锡意识到,二道沟的事情看来暴露了。只是赵孝锡非常清楚,在与铁狼队战斗前,二道沟附近的探子,都被暗营武卫给格杀了。

只要他们不承认,谁也不会相信,仅凭他们一支不到百人的队伍。就能杀死两支穷凶极恶,祸乱西平多年的马匪。当然,就算知道那又如何?

掌握了先机的赵孝锡,根本不怕西夏拿这件事为难自己。真要说起来,西夏还要感谢赵孝锡,替他们除去两害,让西平的商道得与畅通无阻。

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赵孝锡一行人,还是平静无常往兴庆府的方向前进。而负责传递情报的驿卒,将这个消息传递到西夏朝廷时,也是满朝皆惊。

做为铁鹞子骑兵的后备军,铁狼队跟一阵风一些特殊情况下,能够起到扭转战局的关键性作用。可现如今,这两支精锐骑兵却被人全歼了。

偏偏西夏国主与那些贵族大臣,望着城中兴奋的百姓,还不能显示出气愤的表情来。要是让人知道,这两支马匪背后有西夏朝廷的支持,死在他们手下的人还不恨死朝廷了。

打落牙往肚里咽的西夏国主,只能加派人手调查,到底是谁做出了这番壮举。毕竟,在他们看来,想全歼这两支骑兵,除非是事先有所准备,又或动用大军进行围歼。

此刻已然抵达兴庆府,住进国宾馆的宗赞收到这个消息,也显得有些气急败坏。要知道,为了请动这两支实力强悍的马匪,他可掏了不少好处的。

让人把鸠摩智跟慕容复请来,一见面宗赞就将收到的密报,甩到慕容复脸上气愤的道:“看看这上面写的东西?你不是说万无一失吗?那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还没收到消息的慕容复,对宗赞如此羞辱于他,心中的怒火可想而知。只是目前暂居他的屋檐下,慕容复也不得不忍受一下,这位吐蕃王子的无礼举动。

等到慕容复捡起密报,看到上面写的情报,立刻道:“这怎么可能?”

面对慕容复同样错愕的表情,宗赞再也忍不住破口大骂道:“有什么不可能?这是我吐蕃密探,送来的最新情报。口口声声说你是中原英雄,我看你就一丧家之犬。

为了实施你的计划,我给左相大人送了五百两黄金,才请的他出手。现在两支马匪全军覆没,你让我如何象左相大人交待。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

若非看在你是国师朋友的份上,本王真想当场杀了你。来人,把这些家伙赶出驿站。下次再敢出现在本王身边,格杀勿论!”

望着发飙的宗赞怒骂,慕容复真的有种抽剑将其格杀的冲动。可看到宗赞身边的近卫,虎视眈眈的样子,慕容复最终只能‘哼’了一声离开。

那怕想充当和事佬的鸠摩智,在看到这种情况也不好开口。这一路,宗赞已经给他不少面子。此番能放慕容复活着离开,在某种程度上真是给他面子啊!

虽然鸠摩智很少关注西夏的事情,却清楚铁狼队跟一阵风的马匪,其实就是培养铁鹞子的秘密部队。这样的两支精锐骑兵,全军覆没于二道沟,确实出乎所有人意料。

想到这里,鸠摩智终于开口道:“王子殿下,是否知道大理一行现在到了那里?”

对于这个问题,宗赞有些咬牙切齿的道:“已经在前来兴庆府的路上,他们的人马似乎一兵未损。看来要解决那个姓段的,还要在王城想想办法了。

来人,再准备五百两黄金,本王要去拜会左相大人。不管如何,这次西夏本王做定了。谁敢坏本王的大事,本王就要将他置于死地。”

发出这样一番狠话,宗赞很快离开驿官,前往西夏权臣阿克苏的府第拜访。这位跟吐蕃国主关系不错的西夏重臣,也是宗赞此番征选驸马唯一能依靠的对象。

从他了解到的情况,目前西夏看重的驸马人选,更多来自大宋跟辽国方面。而此次大宋似乎没派什么人过来应征,这意味着辽国王子获胜的机会最大。

只是那些支持大宋的朝臣,却不愿看到西夏与大院结盟。现在甚至有人传出,要支持大理世子段誉的风声。偏偏令宗赞气愤的是,还是没几人支持他当驸马。

现在出了这种事情,想必促成此事的阿克苏,也会受到西夏国主的训斥。不破点财缓和一下对方的愤怒,那他此行参加西夏征选驸马的计划,将彻底全功尽弃啊!

第二百九十八章暗潮涌动

当宗赞带着厚礼出现在左相府第前,这位备受西夏国主信任的权臣,头一次被西夏国主骂了个狗血临头。别看死的是一帮马匪,可这些说到底是铁鹞子的后备军啊!

去年的兰州之战,赵孝锡在冰河之上坑了铁鹞子一把,可谓让西夏伤筋动骨。后来辽国跟吐蕃,看到机会就发动了冬季攻势,就欺负西夏的最强军铁鹞军没了。

若非有这样的马匪后备军存在,西夏国主紧急从这些后备军中,抽调精锐重组铁鹞军。让那些袭扰西夏的两国骑兵吃了个亏,眼下有没有西夏都另说。

现在的铁鹞子虽然人员补齐,可战斗力相比损失的那批,无疑要下降不少。这就意味着,想重建铁鹞军,西夏就必须补充源源不断的后备军。

如今两个优质后备马匪团没了,势必影响铁鹞军的建设,西夏国主怎能不动怒。这可事关李家王朝的稳固于否,没让左相罢官掉脑袋,已经算君王恩宠了。

得知宗赞来拜见,正在品茶消火的左相阿克苏,立刻将茶杯砸到门房头上。吼道:“他还敢过来?让府里的人,把他赶出去,我不想看到他。让他滚!”

被砸的头破血流的门房,正准备退出去时,站在旁边的管家却出言道:“慢,大人,不如先让宗赞进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毕竟,我们家族的生意,还需要吐蕃方面扶持啊!”

清楚这位家主是气极而怒失去了分寸,可身为左相府的管家,却表现的比较理智。现在事情已经出了,再追究责任也于事无补,应该想办法减轻损失才是。

左相阿克苏听到管家这样一说,也意识到有些失态。只能冷着脸道:“算了,让他滚进来。我倒要看看,他能说什么花来。害得老夫在君主面前挨骂,丢人丢到家了。”

其实挨西夏国主的骂,阿克苏都觉得能理解。毕竟,那是掌控西夏生死的君主。最令他生气的是。那些跟他作对的大臣,在那种情况下落井下石嘲讽于他。

随着宗赞带着厚礼前来赔礼道歉,被赶出国宾驿站的慕容复,也觉得有种被羞辱的感觉。这次的计划,在他看来是万无一失的。可为何会演变成这样呢?

就在慕容复苦思不解之时,跟在他身边的公治乾却送来了密堂调查到的情况。看着密堂提交的情况,慕容复望着那个名字,脸色显得越发狰狞了起来。

他会落到今天这个境地,慕容复觉得都是拜赵孝锡所赐。这个凭空出现的年青人。似乎天生是他的死对头一样,先是揭穿他在西夏的伪装,后逼的他家破人亡。

如果此刻他还是姑苏慕容家的家主,那个吐蕃王子也不敢如此羞辱于他。新仇加旧恨,让慕容复是真心恨透了赵孝锡。偏偏这送来的情报,上面就有赵孝锡的消息。

将手上的密报捏紧,慕容复阴沉着脸道:“密堂的人,直到现在也没调查出他的真实身份吗?我就不相信。他真的只是个单纯的江湖人。”

对于慕容复的直觉,公治亁也很凝重的道:“公子。目前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早做谋划才好。中原的兄弟传来密报,大宋朝廷已经发下海捕文书通缉我们。

除了我们紧急转移的兄弟,其它庄子的受训的兄弟,都被朝廷官军以谋反罪斩首。江南大本营,更是被朝廷清除了**成的力量。

唯一好点的。就是我们通知及时,青州、密州等地的暗营保持了一定实力。目前按照公主的吩咐,已经全部往辽国方向转移,躲避朝廷的追捕。

公子,其实有句话。手下早就想说了。眼下我们最重要的,就是找一个地方休生养息,等待东山再起。而且兄弟们撤退到大辽,还需公子亲自做镇主持才好。

在手下看来,西夏这次征驸的算盘,只怕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这里会非常危险,公子最好还是早走为好。至于对付赵云的事情,公子交与手下负责就好。”

做为幸运捡回一条命的公治亁,一直想借势它国不太认同。这年头,没人会为一个亡国皇室后裔,去得罪一个中原王朝。想成大事,慕容复能做的只有忍。

现在中原不适合慕容复发展,那就跑到番邦去折腾。以手里这里保存下来的力量,只要慕容复忍的下来,未必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况且如今大辽内乱,女真族开始崛起,未来辽国也会起风云。公孙亁给慕容复的建议,就是进入通州一带发展,积累力量坐观天下乱起。

很可惜,这一路慕容复就想着法,要找赵孝锡报仇雪恨。就算找不到赵孝锡这个正主,慕容复也要让他感受一下,痛失至友的痛苦,才盯上段誉这位赵孝锡的结义大哥。

听着公治亁苦口婆心的劝说,慕容复也发现,他的心似乎真的乱了。以往拥有的冷静,在少林那场巨变之后,似乎就离他远去。现在被宗赞一骂,反倒让他清醒了一点。

明白眼下他能依仗的人手不多,四大庄主就剩公治亁跟邓百川。在来西夏的路上,为保证国内力量顺利转移,慕容复把邓百川给派了出去。

眼下身边值得依托的人,似乎只剩下公治亁一人。这种众叛亲离般的苦果,让慕容复不得不承认一下现实,眼下他确实就是一条丧家之犬。

深吸一口气的慕容复,很快道:“公治,那你想好,怎么对付这个赵云吗?”

公治亁摇摇头道:“公子,如何对付赵云,我还没想好万全之策。可我保证,这次西夏招驸马,我一定会坏他的事情。让他跟番邦国的王子结仇,最终借刀杀人把他留在这里。

另外我抽调了江南的死士团,如今三十八名死士,正在赶来西夏的路上。只要找到机会,我就会给他致命一击。这次我们在暗处,而他在明处,不愁找不到机会对付他。”

做为慕容复身边的谋士,公治亁对赵孝锡同样痛恨至极。从收到的消息,他的赤霞庄也被官军捣破。他的亲人,同样被以参与谋反罪抓了起来,想必被斩首只是早晚的问题。

从加入到慕容家,公治亁就意识到这种危机。可他从来没想到,这一天会这么快到来。让他为了多保存慕容家的力量,却来不及拯救自己的家族亲人。

望着公治亁咬牙切齿的样子,慕容复也知道这位手下,怕是也担心那些亲人的安危。摊上谋反这样的大罪,几乎没有幸存的可能性。

明白此刻他身上,承担的不再是复兴大燕的重任,还有这些心腹的家仇。慕容复终于觉得,也许他应该换个生活方式,真的学着如何卧薪尝胆了。

想到这里慕容复很快道:“公治,我答应你。将来如果我能复国成功,一定将赵家皇族之人,全部斩杀示众替你报仇。这里就交给你,我即刻出发前往通州。”

听着慕容复说出这番话,公治亁也显得非常高兴。这意味着,那位熟悉的公子终于又出现了。只要慕容复能保持冷静的心态,复国或许还有机会。

如今天下局势公治亁也做过分析,随着大宋实力不断加强,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役早晚会进行。只要大宋跟大辽交战,其它番邦根本会蠢蠢欲动。

到那时,只要慕容复把握机会,也许能在这种乱局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就算暂时建不了国,能有一块稳定的发展基地,也能让其拥有逐鹿天下的机会。

并不知道,自己打了一场胜打仗,反倒把慕容复打醒的赵孝锡。此刻正带着段誉,出现在兴庆府的官道上。按这脚程,晚上可以住进西夏王城。

随着路程最近的段誉,距离兴庆府已然不远,西夏王城的水也开始变浑起来。此次西夏国主招婿,除了邀请各国的王世子,本国一些部落首领的继承人,同样有资格参加。

只是了解此次招亲内幕的人都知道,这些部落首领的继承人,能抱的美人归机会少之又少。他们参与应征,更多是彰显西夏年青一代的本领。

当然,凡事无绝对,谁也不敢保证。西夏国主跟那位待嫁的银川公主,会相中他们某一个也未尝不可。不管怎么说,有资格参加的年青人,家世都不一般。

正是这种悬而未决的征婚大事,令西夏朝臣最近也是来往繁忙。希望从此次征婚获利的本国或它国年青人,都需要寻求他们的支援。毕竟,抛出的诱誀太过香甜了。

相比前来应征的各国王世子,仅知道这位银川公主国色天香。但见过她的西夏贵勋子弟,都将其视为心中的女神般对待。未及笄之时,就有不少西夏重臣替子孙求亲。

很可惜,这位银川公主即是国主的心肝宝贝,也是西夏皇太后的爱孙。想攀上这位亲事,身为臣子多少还欠缺份量。以至她的婚事,一直拖延至令。

若非此次西夏有难,西夏国主谋划出这样一招,化解当前面临的危险。并取得那位将公主视若珍宝的皇太后同意,眼前这场征婚或许还不可能成行!

第二百九十九章西夏公主的好奇

一场公主征婚引起的波澜,正随着受邀请的人选陆续抵达加剧。可此刻位于西夏王城中的公主本人,却显得无比的哀怨,她最终还是逃不过被联姻的命运。

身为西夏最受两宫宠爱的公主,李清露打从懂事起,就明白她的婚事取决于宠爱她的两人。能比其它皇族女孩,多享受两年的自由,她其实已然很幸运了。

若非她打小陪着西夏皇太后生活,只怕她的命运跟其它皇族姐妹一样。及笄之后就面临赐婚的命运,成为皇族拉拢其它大臣跟部族首领的牺牲品。

能文能武的李清露,正是因其天生聪慧加之貌美如花,深得两宫的宠爱。甚至很少过问皇族子女婚事的皇太后李秋水,单单在她的婚事上多加阻拦。

正是有李秋水的维护,李清露才摆脱被及笄出阁赐婚的命运。可长年深居宫中的她,能接触的男人并不多,就算想找个如意郎君,也显得格外困难。

至于每个皇宫举办的才俊宴会,李清露也曾偷偷的参与过。但对这些所谓的西夏青年才俊,李清露都很少有看上眼的。这就导致,她的婚事一直拖着。

这次突然得知李秋水,打算替她挑选一个夫婿,李清露也显得非常意外。因为在李清露的认知中,这位皇祖母似乎也看不上,国内这些所谓的青年才俊。

可为什么,此刻又提出要替她征选夫婿呢?而且此事还闹的天下尽知,让她成为如今众人评谈的对象之余,李清露却对参与征选的人有些看不上眼。

做为才貌双全的女性代表,李清露尽管单纯却眼光极高。在她看来,西夏国内那些青年才俊,能在文才武功上面全胜于她的男人。真可谓少之又少。

如果嫁一个本事连她都不如的男人,李清露又怎么会甘心呢?面对这位孙女的眼光之高,李秋水也显得非常支持。可女人大了,早晚总是要嫁人的啊!

伴随着西夏国事堪忧,李秋水也清楚盟友的重要性。最后才做出这番决定,让身为国主的李乾顺总算长松口气。要知道。为李清露的婚事,他可拒绝了不少本国重臣。

若非知道李秋水,虽然深居后宫,却拥有不小的力量。那些重臣得知李秋水拒绝,也不敢太过放肆。只是期待,何时李秋水能松口,同意李清露出阁嫁人。

当前来参与征婚的各方人员,为拉拢支持者而奔波时,陪着李秋水待在后宫的李清露。却看着李秋水。望着一封密报显得表情阴晴不定。

这种复杂的表情,让李清露好奇的道:“皇祖母,怎么了?出什么事情了吗?”

对于李清露的好奇,李秋水将密折递了过去道:“自己看吧!这臭小子,还真给我涨脸。来到我的地盘上,还敢如此大胆。真不知,这天下还有什么事他不敢做。

不过,能做出这番壮举。还让人挑不出理来。这小子的手段,还真是越来越老道了。只是我现在开始担心。我的一番好意,这小子会不会领情啊!”

看着上面的奏报,是西平两支马匪被歼灭二道沟的消息。相比李秋水明白这上面写的真正意思,李清露却看的有些迷糊。不明白这位皇祖母,为何又提起那个小子。

自从得知要出阁的消息,李清露就知道。这位皇祖似乎替她挑选了一个夫婿。除了打听到,这个皇祖母非常欣赏的男人,是她的师侄武艺高强外,其它李清露都不知道。

一直以来,她非常不明白。这是一场针对各国王世子的征婚。一个江湖门派的掌门人,又有什么资格参与应征呢?总之,这位祖母近期的所作所为,让李清露很是看不懂。

想到这里李清露放到一边,继续道:“皇祖母,只是两支马匪,好象也没什么吧?难道说,这事是那人做的吗?他是大理的王世子吗?那怎么成了你的师侄呢?”

见李清露不放过任何打听赵孝锡底细的机会,李秋水笑骂道:“你个鬼灵精,又想套祖母的话是吧?算了,他怕是也抵达了兴庆府,等下让人把他叫进宫来。

到时让你这丫头先看看,只是我现在倒不担心,你会不会看的上他。而是担心,这小子会不会看重你这丫头啊!这小子,还真是老谋深算,到现在都没暴露身份,不简单啊!”

越听越迷糊的李清露,实在想不出李秋水现在说的话,到底跟她问的事情有什么关系。这似乎有点牛头不对马嘴的意思啊!

看着李清露一脸迷糊的样子,李秋水只好继续道:“行了,祖母就告诉你一些事情,让你也稍稍心中有点数。你只要知道,祖母替你挑的这个夫婿可谓人中之龙。

你是不是觉得,密折上消灭两支马匪似乎没多了不起。可你应该知道,你父王掌管的铁鹞军吧?这两支马匪,其实就是铁鹞军后备骑兵进行实战筛选的部队。

如果将这一千多骑兵拉出来,对付普通的部族骑兵,他们甚至能抵挡一支万人骑而不败。现在却被那小子,不知以何手段给全歼于二道沟,还没造成自身太多损失。

除此之外,密折上所说的大理王世子,据我所知,是他的结义兄弟。刚开始,我还担心那小子不来。现在知道他来了,却没表露身份,看来他所谋甚远啊!”

听完这番介绍,李清露也显得有些惊讶。对铁鹞军骑兵的强悍,身为习武的皇族公主,李清露多少还是知道一些。能全歼这样强悍骑兵的人,自然不会是简单之辈。

只是让她脑中闪过一道亮光的话,还是后面这句。很快道:“祖母的意思,他除了是你的师侄外,还有另外一层身份?那他到底是什么人呢?难道是大宋的。。。!”

被自己猜测吓一跳的李清露,很快就看到李秋水点头道:“你这丫头果然聪明,普通的武林人,又怎么配的上你呢?他是大宋皇族子弟中的另类,却是一个雄心勃勃之人。

既然你猜出他的真实身份,那我就多告诉你一些事情。他就是去年指挥兰州大战,让我们失去上万骑兵,连带铁鹞子几近覆灭的大宋巴蜀郡王赵孝锡。”

终于得知李秋水替她挑选的夫婿真实身份,李清露也显得有些吓一跳。去年的兰州之战,让西夏损失了一位征东大将,还损失了上万控弦之士。

更令西夏不少武将痛恨的是,他还不费一兵一卒,将铁鹞子坑了一把。导致铁鹞子直至今日,还不恢复元气,更将西夏拖入如今的四面楚歌般的下场。

明白这样的男人,确实符合文武双全的标准,可李清露还是不解的道:“皇祖母,你既然知道他的真实身份,那为何还是让他当清儿的夫婿呢?

你不是不知道,现在包括父王在内,对这位巴蜀郡王可谓恨之入骨。若不是去年他打的那一仗,我们也不至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他应该算是我们的仇人才是啊!”

对于李清露的不解,李秋水感叹道:“孩子,你还太小,有些国家大事又岂是你所能知道的。去年的大战,究其原因还是你父王的野心,导致今天面临的困境。

如果换成大宋突然入侵西夏,换成你是他,你会不会坐视不理呢?这种事情,说起来是我们入侵在先,觉得大宋人好欺负,却不成想被他坑了一把。

别看你父王还有朝中那些大臣,整天嘴上叫嚷着大宋好欺负。可你又何曾知道,中原王朝的底蕴,岂是我们所能相比的呢?出了这么个善战帅才,西夏国运堪忧啊!”

做为大宋人,李秋水对于大宋崛起,应该是感到欣慰。可做为西夏皇太后,她对大宋的崛起又充满担心。无它,现在西夏的国主是她的儿子,她不想儿子成为亡国之君。

正是看出赵孝锡的雄才大略,李秋水觉得把孙女嫁给他,也算替西夏皇族保留一线生机。就算将来大宋崛起势不可挡,有这层关系,也不到让李家断了血脉传承。

实在想不明白这其中道理的李清露,随着李秋水将所调查到。有关赵孝锡的事情和盘托出,李清露突然觉得,这个比她大不了几岁的男人,还真是个不简单的男人。

好好的郡王爷不当,却喜欢跟江湖人混迹在一起。可每次有他出现的地方,总会掀起一番大浪来。出道江湖没多久,却成为中原武林人敬仰的对象。

就在祖孙俩聊着有关赵孝锡的话题,被念叨的赵孝锡总觉得鼻子有些不舒服。可又没感冒发烧的感觉,只能继续冒充大理护卫队长,领引车队准备进入兴庆皇城。

看着眼前这座代表西夏的王城,前世也到过这里的赵孝锡,却看不到任何前世后过的痕迹。这种时空转换的变幻,每次都让他有种梦回古代的错觉。

就在赵孝锡吩咐车队准备进城时,却看到负责守卫皇城的西夏守城官。对自己一行人到来,充满了敌意。这让赵孝锡意识到,想进眼前这座王城,怕是要费点功夫了!

第三百章城门前的冲突

望着这些来者不善的西夏守城官兵,赵孝锡就清楚,晚到的他们确实有些吃亏。先不说路上遇到的伏击,想来这些故意找茬的官兵,背后恐怕也有人指使。

任何一个朝廷都有互不同属的派系,眼下虽然不知道,到底是谁指使这位守城将。敢如此公然带兵,阻止担任段誉护卫队的自己进入,这胆子确实不是一般的大。

面对这位守城将,一脸玩味的盯着自己,赵孝锡很平静的道:“苏将军,你确定要阻拦我等进城。据我所知,目前抵达皇城的各国王世子,卫队全部如数进城。

为何轮到我大理世子入城,偏偏只准世子殿下一下进入,这是何道理?难不成,西夏发出的征文,只是故意戏弄我大理君臣不成?你想好了,这个后果你是否能一力承担。”

其实这位守城将,也明白这有些为难。偏偏这是左相让人打的招呼,就是让他给大理的队伍出出难题。如果能激怒大理王世子,那就再好不过。

就算不能激怒大理王世子,让他在城门口丢次脸,想来入城后的应征,他也会失分不少。这就是左相为报马匪被歼之仇,故意设的一个不算阴谋的阳谋。

听着赵孝锡的质问,守城将很平静的道:“请段世子原谅,正是因为前期进入的它国护卫队太多。如今城中已然安置不下这么多人,还请段世子体谅一下。

并非是本将军故意为难,这也是出于对皇城的安全考虑。而且请段世子放心。进入皇城之后,你的安全将由皇城兵马司派专人护其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