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帝之天龙八部(步枪)-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好的旅行碰到这样的事情,看着那些先前还陪自己喝酒。热情招待他与阿朱的牧民同样死伤惨重。乔峰的心里,真的非常不是滋味。

想起赵孝锡跟他说过的话,辽国实力虽强,却不服礼化爱好杀戮。这样的民族,早晚有天会走上自相残杀的路。开始他不信,现在却由不得他不信。

掌权者为了皇位自相残杀,在乔峰看来关这些牧民什么事。现在看起来,国不宁百姓也别想过安稳日子。这样的清洗,也并非只发生在这个小部落身上。

望着这些部落骑兵的哀求,还有那些尚在强褒之中的婴儿。乔峰非常清楚,如果他甩手不管,这些人绝对活不过三天,还是会被全部屠杀干净。

真正明白,什么叫百姓何辜的他,只能答应这些骑兵,不会甩手走人。一定给他们找个安全的地方,让他们重新过上安稳的生活。

习惯一诺千金的乔峰,说出这话自然让这些部落的幸存之人,觉得终于有英雄庇护他们。心中的恐惧,也大大的缓解了不少。

可回到帐篷的乔峰,却不知道要如何,在这茫茫草原给这些牧民个安身之地。只能找这位心思聪慧的老婆,希望对方能给他出出主意。

看着乔峰一脸头疼的样子的样子,阿朱却很理解乔峰。其实不管他是那国人,他还是看不得善良之人受欺负。可这一插手,意味着两人逍遥的日子既将结束。

对于乔峰不知如何安置这些失去家园的牧民,阿朱很快道:“峰哥,我们肯定没办法安置他们。不过,我想你那个三弟的手下应该有办法。

在我们进草原的时候,他们不是给我们三支求救信号吗?如果我没猜错,在我们附近肯定有你三弟的手下。只要把信号发出,他们肯定会出现的。

到时把他们找来询问一下,我想他们应该会有办法。虽然这些人,平时有点神出鬼没,可他们在这里肯定有藏身之地。

这些人能躲过辽国探子的眼线,那安置这些牧民应该比我们有办法。我觉得,如果你相信赵大哥,不妨把那些人找来,让他们帮你安置一下这些牧民。

其实这个部落的骑兵,他们若是想逃,相信在这草原总会找到容身之地。可这些老弱妇孺,她们真的就没活路了。唉,为什么都是同族人,却要自相残杀呢?”

在大宋生活的时候,乔峰虽然也见过朝廷镇定反叛,却不敢这样直接屠杀百姓。只要愿意归顺朝廷,大多都是投降不杀。而这次发生在辽国的反叛,却变成了血腥的清洗。

总觉得应该做点什么的乔峰,却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毕竟,他现在是个白丁,除了武功比别人高出一筹,手下也没有一兵一卒。

这样的人,想劝住辽帝停止这种杀戮,无疑是异想天开。更何况,从幸存的部落骑兵嘴中,他已经知道,这种镇压反叛的行动,已经变成贵族发财的机会。

真正拥有上万可战之士的大部落,只要他们归顺朝廷,愿意听从朝廷的调遣。跟反叛的皇太叔耶律重元,又牵涉不深,便可逃过一劫。

而象眼下这个遭受灭顶之灾的附属部落,他们却没任何选择跟反抗的权力。如果贵族要对他们实施吞并,他们为保生路也只能选择归附。

可偏偏这支带队的骑兵将领,不想收他们做手下,只想干净利落抢占这个部落所有的财富跟牲畜。正是没了活路,这些骑兵才不得不进行拼死反抗。

这样的事情,在辽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总之,部落的大小,决定他们在辽国生活的地位。那怕这个部落,他们离其它部落更远,选择放牧的草场更偏远一些。

可还是被那些贪婪的贵族跟大部落首领盯上,而他们这些小部落,就成为辽国皇帝犒赏有功之臣的奖励。至于他们的生死,辽帝这样的人从不关心。

身为江湖中人的乔峰,明白弱肉强食的道理。可眼睁睁看着这些原本安宁的百姓,承受这样的不明之灾,他实在做不到视若无睹。

听从阿朱的吩咐,乔峰从包裹中,找出那三支竹筒状的求救信号。在那些收敛亲人尸体的牧民注视下,拉响了这个简易版的信号弹。

随着烟花信号腾空而起,在天空中绽放出炫丽的光芒。没过多久,待在牧场帮忙打扫战场的乔峰,很快看到一支百人骑出现在牧场的草原之上。

望着这些服饰各异的骑兵,部落幸存的骑兵也吓一跳。直到乔峰告诉他们,这些人是他招呼来的是,这些部落骑兵才长长的松了口气。

等到这支骑兵抵达牧场,看到那些收敛的尸体,也清楚这里发生过一场骑兵交锋。除了领着的三个骑兵,骑兵走了进来,其余的骑兵却分散到牧场四周警戒。

这种训练有素的骑兵,一看都知道经过专门的训练。而乔峰对赵孝锡,虎视辽国的野心,总算有个深刻的了解。可他却不知道,真到那天他应该怎么办!

听着领头的中年人,显得很恭敬的道:“武部地十二,见过乔大爷。不知大爷召唤我等,有什么我等能效劳的!”

对于这些以天地人为代号的武卫,乔峰根本不清楚,这武部到底有多少人。能在辽国布置这么多精锐的骑兵,足见赵孝锡的谋略超乎寻常。

让乔峰有些内心感动的是,这些赵孝锡的手下,对他都非常客气跟尊敬。一直以大爷的身份尊称于他,这也代表身为大宋郡王爷的赵孝锡,是想心把他当大哥啊!

第二百四十三章天下百姓是一家

自从杏子林那次被人提及身世,乔峰从开始的不相信,到最后不得不信。也渐渐接受,他不是宋人而是契丹人的事实。可真要选,乔峰更喜欢当个宋人!

如果没有当初的那件事情,他现在肯定还是丐帮最年青的帮主。还带领着丐帮弟子,打探番邦消息搜集那些叛徒的证据,日子肯定不会变成现在这样。

从威震武林的北乔峰,变成众叛亲离的契丹人萧峰。若说没一点失落,肯定也不可能。只是出身这种东西,乔峰是没办法选择的,那也只有认命。

一直抱着忍让的乔峰,原本只想搞清楚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没想到,那些当年的知情人,甚至幸苦抚养他长大的养父养母,授业恩师都惨遭毒手。

为了这事乔峰也询问过赵孝锡,希望这位似乎知道很多事情的结义兄弟,能告诉他凶手是谁。可一向对他知无不言的赵孝锡,在这件事情上却选择了隐瞒。

这次带着阿朱出来旅行,乔峰也慢慢理会赵孝锡,当时说的那句‘不知道永远比知道好’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因为当初闯少林想找授业恩师,了解他身世来历时,他刚好碰到擅长易容之事的乔峰。最初还以为,是阿朱冒充他杀了授业恩师,让那小和尚觉得他是凶手。

现在出来有时间,他将这些事情跟阿朱说了一下。阿朱似乎想到了什么,也跟赵孝锡一样选择不说。实在耐不住他询问,阿朱才把自己的猜测说了一下。

当初杀害授业恩师的人,不是他也不是阿朱,那这世上跟乔峰想象的人。只有一个,就是对乔峰避而不见。甚至见面都不肯相认的父亲。

得出这种结论的乔峰,也陷入了更深的自责之中。他能理解父亲,杀害那些当年参与雁门关之战的凶手。却无法理解,亲生父亲杀害养父母。

没有养父母这些年幸苦抚育,他乔峰现在存不存在都是个问题。一个是亲生父亲,一个是给予他养育之恩的养父母。乔峰真不知道,以什么心情面对亲生父亲。

伴随着这种心态,那怕赵孝锡发来信息,希望他方便的话返回一趟少林。也许能解开,当年的身世之谜。对此,乔峰却第一次选择了逃避,他怕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

有了这种迷茫情绪的乔峰,第一次放下这种追寻,专心陪伴着阿朱。欣赏着茫茫大草原的风光。也开始觉得,除了武林之外,还有这么一个让人忘却烦恼的地方。

只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原本只想陪伴心爱的阿朱,平静快乐的过一辈子。等到什么时候,她们不想再走时,找个草肥水美之地隐居起来。

对此阿朱也做到当初所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誓言。宁愿放弃尊贵的公主身份。陪他游荡草原之时,将来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隐居。

结果这一切。随着他拯救了这个小部落后,瞬间变成了泡影。这时真正开始思考,以前赵孝锡跟他所说的一些话,乔峰觉得国不宁,又那来的清静世界呢?

想过上不被人打扰的生活,只能出现在国泰民安的时代。尤其在这大草原。真正风景优美的水草之是,从来都难逃牧民的发掘。

那怕他们找个偏远的地方隐居起来,在这种牧民恐慌不安的年代。跟他有这种想法的牧民绝对不再少数,可这样真的就能逃过战乱,享受所谓的平静生活吗?

跟赵孝锡相处时间不短的乔峰。这时才明白赵孝锡告诉他。想真正享受到宁静的生活,并非找个山沟或深山草原生活,就能享受到的。

真正宁静的生活,必须是结束各国征战,各族融为一体。真正天下太平的年代,那怕就是找个偏远点的小村,也能享受到不被人打扰的宁静生活。

以前乔峰觉得,那都是赵孝锡身为王候子弟,固有的心态所造成。现在想想,似乎真有一丝道理。国家不太平,这天下又那来的太平日子过呢?

带着这种反思,乔峰跟阿朱带着幸存下来的部落百姓,跟着赵孝锡布置在辽国的探骑。终于来到一个非常隐藏的地方,在这里他看到了真正的宁静。

与这位代号地十二的骑兵首领,进行过交谈的乔峰。知道这个地十二,以前是生活在辽国贵族家的奴隶。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被赵孝锡派往草原的侦骑所救。

经过一段时间严酷的培训,他又被重新派回辽国,打探辽国情报的同时。积蓄着力量,随时等着王师北还的时刻到来,彻底结束这路躲藏的生活。

在乔峰看来,这个地十二应该很仇视契丹人。可看到山活在这座山谷中的百姓中,竟然大多数都是契丹人。连他手下的骑兵,也以契丹人居多。

这让乔峰很好奇的道:“十二,你先前不是说,你恨契丹人吗?他们还杀了你父亲兄弟,那为什么你又要为这些契丹百姓,提供庇佑跟安身立命之地呢?”

对于这种不解,地十二显得很坦诚的道:“乔大爷,其实在被阁主救回中原,我就想过要找契丹人报仇雪恨。如果不是他们,我也不至沦落到家破人亡的境地。

可我们每个派到这里的人,都被阁主下过严令,不得随意滥杀无辜。不管是汉人还是辽人,都是好人跟坏人。杀戮只会增加仇恨,内心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平静。

我们到这里的任务,就是打探辽国的军事情报,给辽国朝廷制造麻烦。真正普通的辽国百姓,只要他们不是好杀之辈,我们非但不杀,还会提供保护。

乔大爷现在也看到,这些百姓生活在这里,真正做到了衣食无忧。每次外出回来,看到这些百姓脸上的笑容,小的就有种回家的感觉。

虽然小的这个基地,生活的百姓只有几百人,可每个住在这里的人,都跟一家人一样。从来没人会说,什么辽人还是汉人,而是这忘忧谷的人。

用阁主当年教导过我们的话,想要真正看到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天下百姓是一家的景象。只有完成天下一统,结束这种经年战乱的时候。

不管是辽人还是汉人,在阁主看来都是炎黄子孙。如果没有国家的区分,这天下就不会有这么多纷争。而真想征战天下,应该想着替炎黄子孙开彊拓土。

小的当年有幸,看过阁主画的一张地图。他告诉我们,在我们大宋甚至辽国之外,还生活着无数其它的人种,他们才是真正的番邦外族。

如果我们再不形成炎黄子孙是一家的想法,将来我们就会,被那些真正的番邦外族所奴役。到那时,绝对不会有人对我们存在任何怜悯之心。

尽管小的知道,小的是没法看到那天。可能替炎黄子孙的统一大业做点事,小的觉得很荣幸。将来小的无法到那番邦之国走走,我的子孙后代一定可以。”

天下百姓是一家!不管那国人,都是炎黄子孙!

这种超乎寻常的理念思想,也许只有赵孝锡敢说出来。可乔峰不得不说,听完地十二的话,乔峰突然觉得有种热血沸腾般的感觉。

虽然他没看过地十二所说的地图,却知道在辽国之外,还存在着一些异族。那些肤色眼珠,跟辽人还有宋人都不一样的异族,是真实存在的。

只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来自那里,只知道他们生活在非常遥远的地方。就算想征服那些异族生活的国度,单单行军就会花费无数的时间。

此时的乔峰,通过地十二的讲述,才真正意识到,这位义弟的野心到底有多大。一直觉得赵孝锡所做的事情,很多都是乔峰也无法理解的。

可现在明白了赵孝锡的野心,乔峰突然觉得,将来真来实现所谓的天下百姓是一家,大家同为炎黄子孙。也就不存在,这种辽人跟宋人,又或者西夏人吐蕃人的争执。

这种想法看似疯狂,可在乔峰看来才是身为男人应该去做的事情。突然觉得,今生无法偿还赵孝锡恩情的自己,也许可以在这事情上尽点力。

带着这种诞生的想法,乔峰让地十二给他送了一封信给赵孝锡。明确告知,他暂时不返回大宋,而是带领这些渴望安宁的百姓,反抗辽帝的残酷暴政。

有了这种想法的乔峰,一扫之前的迷茫。虽然知道这条路很漫长很难走,可乔峰有种直觉,这个梦想也许会在赵孝锡身上得到实现。

身为乔峰的夫人,阿朱对于乔峰的选择,也给予了支持。对阿朱而言,只要乔峰能找回快乐,找到生活的目标,那就是她的快乐跟目标。

而乔峰不知道的是,当从灵鹫宫下山,抵达少室山下的赵孝锡。收到这位亲笔信时,心里终于长长的松了口气。他最不希望看到的情况,终于不会发生了。

至于地十二说的那番话,赵孝锡也确实对武部一些精锐的手下说过。可赵孝锡清楚,这只是对那些手下的洗脑,也是为将来取得辽国民心做的准备。

现在看来,这个天下大同的口号,还是很有市场的,连乔峰都深陷其中。可不管如何,赵孝锡还是会步步为营,朝这个终极目标推进,希望有天能实现这个梦想!

第二百四十四章少寺山下叶二娘

抵达少寺山下的赵孝锡,住进了山下一户农家小院。在别人看来,这是一处再普通不过的农家小院,可实际却是武部的一处**。

这种混杂于乡间跟城池中的**,除了武部一些负责人,普通的武卫都不清楚。这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农户之家,竟然会是武部的一种**。

对于这种以夫妇方式安营扎寨的**,他们都是定点的暗桩。专门有针对性,收集一些名门大派的情报。面对这样的农户之家,想必谁也不会料到,他们是经过培训的密探。

在赵孝锡带着梅剑四姐妹入住之后,为避免引人注意。四个女孩,都乔装打扮了一番。住进这样的农家小院中,也不会引起太多人注意。

原因就是,他们居住的地方,不和其它山下的村民群居,而是单独住比较偏僻的地方。这样也能保证,**的安全性更高。遇到危险,也不会牵连别人。

抵达这户农家之后不久,就有武卫跟赵孝锡禀报。他交待接的人,此刻已经安置在山下,另外一户真正的农家,正随时等待着赵孝锡的接见。

听到特意让武卫接来的人到了,赵孝锡让四剑婢好好休息。自己孤身一人,跟着武卫下山,在一处让人专门腾空的屋子,见到了这个特别请来的女人。

再次看到这个女人,赵孝锡显得很满意的道:“叶二娘,你在密营的事情,我已经听人说过了。那些孩子很喜欢你,这说明你真的改邪归正了。

做为承诺,我这次让人把你接来,就是让你见见你儿子。另外还有一件事情。需要跟你商量一下,听听你到底是什么意见。”

这个特意让武卫带来的女人,正是当初在杏子林收服的叶二娘。为了能见到亲生儿子,跟着武卫前往密营的叶二娘,变成一个失去儿子的孤寡之人。

在那座位于河东路的密营,叶二娘从最实的不适应。到现在已经习惯了照顾那些失去亲人的孤儿。看着这些孤儿,都叫她大娘,叶二娘的母爱似乎被不断唤醒。

随着在那里,照顾那些失去父母跟家人的孤儿,叶二娘也渐渐遗忘了心中的悲痛。看着那些孩子亲切的呼唤之声,叶二娘才真正明白,赵孝锡让她来这里,真正的用意是什么!

这些年为了找回丢失的亲生儿子,她从一个原本端庄贞淑的女人。变成了江湖中人人痛恨。外号无恶不作的四大恶人之一。

此次来少寺山的路上,叶二娘其实心里很担心。可她对赵孝锡未卜先知的能力,真的发自内心的敬畏。最终还是跟着接送的武卫,来到了她最不想来的少寺山下。

相比以前一脸邪气的叶二娘,此刻带着薄纱的叶二娘,却多了一些善意之气。如果她不动手或说话,只怕谁都会当她是个慈善的妇人,而非江湖中那个无恶不作的叶二娘。

面对赵孝锡的肯定。叶二娘变得很温婉的行礼道:“多谢赵公子,当年指点迷津。让二娘终于从苦海中挣脱了出来。在密营的这段时间,我过的很开心很平静。”

赵孝锡点点头道:“你能迷途知返,也是一件善事。不管怎么说,四大恶人一个被我杀了,一个现在弃恶从善,拜在了佛祖门下。

一个现在正在大海之上。行侠仗义斩杀那些无恶不作的海盗。至于你这个二姐,此刻也变成孩子们眼中,慈善的叶大娘。真是世事难料啊!”

听着赵孝锡说出这些话,叶二娘也明白他说的是谁。很快道:“赵公子,你刚才说的话。是不是大哥他出家,三弟他出海了?”

想来杀海盗肯定是南海鳄神岳老三,最喜欢做的事情。而老四已经被杀了,想来出家的人,就剩下老大段延庆。这个一心想拿位皇位的前朝大理皇太子!

见叶二娘还是有些关心这些结义的兄弟,赵孝锡也挑了一些事情,跟叶二娘大概的说了一点。听到段延庆在天龙寺落发为僧,叶二娘也着实感叹世态多变。

反倒是岳老三,上次一别之后,赵孝锡至今也未曾见他一面。此刻的岳老三,正带着那帮收服的骷髅海盗们,跟背叛了金妍儿的新罗海盗交战。

虽然没再见岳老三,可从布衣阁送来的汇报当中,这位南海鳄神如今逍遥的很。每天大酒大肉伺候着,还能从事他最喜欢的事业,抢劫那些它国的海盗。

不管怎么说,赵孝锡觉得这样的结局,远比原剧本中他们的结局好上许多。而今天将叶二娘叫来,也是希望能改变她的命运,当然还有那位呆萌二哥虚竹的命运。

聊了一些叶二娘关心的话题,赵孝锡很快道:“二娘,我知道你很不想来这里。相信不用我多说什么,你也明白是何原因。我今天找你,就是想问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以他现在的身份,你与他的事情,怕是没法公开。最重要的是,我也知道你那位的性格。如果这件事情传扬出去,他肯定会以身护寺,保全少林的名誉。

另外我想告诉你的是,这次即将在少林举办的武林大会。害得你们母子分离的恶人也会出现,到时他只怕会揭穿你与他的关系。

这次把你叫来,就是想问问你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可以先告诉你一个情况,那就是这么多年,他们父子其实同在一寺却不自知。”

此话一出,叶二娘终于忍不住流下泪水道:“赵公子,你是说,我那苦命的孩子就在少林寺。而他父亲,并不知晓这一切,是吗?”

赵孝锡点头道:“不错,其实这个事情,早在几年前我就发现了。当时我还觉得非常好奇,跟你儿子还经常玩在一起,我们关系也非常不错。

只是造化弄人,你儿子的亲生父亲,当年害得别人家破人亡。导致你们母子失散多年,父子同处一寺却不相知的人,正是那位被害者。

现在你儿子跟这位凶手的儿子,都是我的结义兄弟。因此,我想化解你们之间的仇怨,却也清楚这种仇不好化解。特意想听听你的意见!”

听到赵孝锡这样一说,叶二娘略显困惑的道:“赵公子,你是说,当年抱走我儿子,又将我容貌毁去的凶手。是孩子父亲的仇人?”

对于这话,赵孝锡摇摇头道:“不能算仇人,只能叫复仇之人。因为这个凶手,当年他的妻子,正是死在你那位领头杀害的。尽管他是无意,却也难辞其咎。”

这话看似有差别,其实却暗含了因果的道理。当年若不是玄慈种下的困,又何来今日叶二娘的果呢?这事到底谁对谁错,其实就是一笔糊涂帐。

听完赵孝锡的话,叶二娘一时间也不知,到底应不应该去恨这个凶手。毕竟,赵孝锡说的很清楚,她孩子的亲生父亲,当年也害的凶手家破人亡。

看着叶二娘似乎有些纠结,赵孝锡很快道:“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愿意先放下仇恨。我会尽我所能,化解你们两家的仇恨。冤家宜解不宜结,这话还是有道理的。

虽然你儿子还未见过我的结拜大哥,但你肯定认识他。他就是现如今,被中原武林人所诅骂的乔峰。他就是抱走你儿子,那位凶手的儿子,当年幸存的那个孩子。”

尽管离开江湖有段时间,可有关乔峰的事情,江湖上已然传得沸沸扬扬。很多不明真相的人,都觉得乔峰居心叵测,竟然潜伏大宋多年,意图掌控中原第一帮权柄。

现在有了赵孝锡这样一说,叶二娘也显得不知道说什么好。毕竟,乔峰的为人她也清楚,并非别人所说的大奸大恶之徒,相反叶二娘对他很钦佩。

只是谁都不会想到,乔峰竟然会是导致自己母女分离,那位凶手的儿子。想清楚这些,叶二娘立刻明白,对方当年抱在她儿子,怕是有意报复孩子父亲的意思。

有了这层了解,叶二娘也不知道,到底应不发对方。毕竟,这件事情,是孩子父亲当年铸下的过错。她受到牵连,似乎也并不意外。

想清楚这些,叶二娘很快道:“赵公子,其实在密营的这段日子。我也想了很多,看到密营那些孩子,每天在我身边快快乐乐的长大,我心里也很放心。

虽然我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在什么地方吃苦受罪。但能知道他还活着,其实我已经心满意足了。这仇我就不报了,我就想看看那孩子,可以吗?”

面对叶二娘的要求,赵孝锡很快道:“这点不是问题,明天我就会上少林寺,找个机会把他叫出来。现在的问题,要不要让你儿子知道,他的亲生父亲是谁?”

对于这话,叶二娘咬咬牙道:“算了,当年的事情其实不怪他,是我自己主动的。他应该不知道,我背着他生下了个儿子。他是德高望重之人,我不想破坏他的清誉。”

看着叶二娘直到此刻,还在维护着玄慈的名誉,赵孝锡也清楚。人之初,性本善确实有道理。从这些话里不难听出,叶二娘说到底还是心存善念之人啊!

第二百四十五章上少林见神僧

为了迎接即将在少林,展开的武林大会。少林寺这几天,也是闭门谢客,专门为几天后的大会做准备。举办这样的大会,少林寺也需要精心准备一番。

做为如今中原的武林泰斗,少林寺无论名声还是高手数量,都远远超过其它江湖门派。加上少林寺还修行佛理,也被历代统治者所接受,并不对其多加约束。

虽然此时的少林寺,没有唐朝李世民时期那样出名。可在江湖跟民间,少林寺的威望,都是其它门派所不能相提并论的。

尽管少林寺已经宣布闭门谢客,可还是阻挡不了清晨上山的赵孝锡。此次上山,赵孝锡同样孤身一人。反倒让梅剑四姐妹,陪着叶二娘在山下聊天说话。

面对知客僧谢绝入内的阻止,赵孝锡却很平静的道:“少林寺对外人可以闭门谢客,总不至于连本寺之人也禁止入内吧?我可是少林俗家弟子,为何不能入内呢?”

知客僧一听这话,显得有些意外的道:“这位施主,为何小僧在少林寺未曾见过你呢?还请教施主的法号是?”

对于这个知客僧的询问,赵孝锡客气道:“虚无!”

听到是虚字辈的俗家弟子,知客僧很快又道:“施主,据小僧所知,虚字辈的俗家弟子。早就艺成下山了,想必施主已经不是本寺的俗家弟子吧?”

看着这位知客僧似乎一脸‘我就知道’的样子,赵孝锡很无奈的道:“唉,我说你这小和尚,怎么就是这么死脑筋呢?那我有这张贴子,可不可以进去了?”

原本不想惊动少林高僧的他,最终不得已掏出英雄贴。想着被这呆板的知客僧阻在门口。赵孝锡也真心有些无奈。要是能收拾,他早就一掌过去,直接闯进少林寺了。

知客僧接过贴子一看,立刻合掌道:“啊!原来施主是逍遥派的掌门,长老们有交代,施主对少林有大恩。施主到来之时需开门迎接。

还请赵掌门稍候,小僧这就通知长老他们。先前小僧不知赵掌门大驾光临,还请赵掌门见谅。为了招待天下英雄到来,小僧才必须多加检查盘问。”

对此赵孝锡很快道:“行了,我知道你的难处。不过,我现在虽然是逍遥派的掌门。可今天我是以少林俗家弟子,虚无的身份,回少林寺见见几位师兄跟恩师。

暂时不想惊扰玄慈、玄难大师他们,你现在只要告诉我。让不让我进。反正武林大会召开还有几天,你就让我先进去看看师兄跟师父他们,总行吧?”

趁着知客僧被自己说的有些迷糊之时,赵孝锡已然迈步走进了少林寺。知客僧身后的那些罗汉,看着赵孝锡进来,先前已经听到交谈的他们,也不好多加阻拦。

只是让这些罗汉们有些意外的是,眼前这个俗家弟子。似乎真的有些陌生。按照少林寺收俗家弟子的规矩,艺成下山是要经过罗汉考核的。

可这些罗汉。似乎从来没见过赵孝锡。这就意味着,赵孝锡当年能下山,除非有着他们所不知道的原因。具体是什么原因,罗汉们也就不得而知了。

从山门进入少林寺,在这里生活了五年的赵孝锡,也觉得此刻的少林寺。相比他重生那个世界时的少林寺。无论香火还是面积,都要大的多。

除了剃度出家的弟子外,每个想进少林寺学艺的俗家弟子,数量同样不在少数。这些俗家弟子,除了一些良善的贫民子弟。也有不少关系户。

这种关系户,大多都是少林寺的一些善人家子弟。他们的家族每年,给少林的香火钱。让他们家族想习武的子弟,比别人更容易得到俗家弟子的名额。

看着武场上那些哼哼哈嘿的习武弟子,赵孝锡也很怀念当初在这里习武的时光。就在他盯着练武场上人看时,突然就看到教导俗家弟子的武僧,将目光投注了过来。

对于习武之地,突然出现一个陌生人。这些少林武僧们,自然会多加防备一点。不过,见这个陌生人,看到他们走过来也没逃路,武僧们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