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帝之天龙八部(步枪)-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在他刚刚到任,信阳的情况都知道的不多。这次虽受了点池鱼之殃,可这事要能办妥当了。那么他应该会福大于祸,关键就看他接下来尽不尽心了。

等到段誉跟赵孝锡回到清理出来的后衙时,乔峰陪着的众女也纷纷上前,给他们端来热好的饭菜。至于先前的审案的事情,她们也出去看过几次。

吃过饭众人也只是闲聊了一会,很快就相互着回房休息。当天晚上,原本应该钟灵过来陪伴,结果因为自家小妹的到来,她也只好让赵孝锡单独过夜了。

第二天一早,那位刘知府也不敢贪睡,很早就过来向赵孝锡问安。结果就看到这位郡王爷,已然起身在县衙花园中习武。这让他多少有些佩服,这位王爷似乎真有点另类。

看到刘堪用能起这么早,赵孝锡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满意的。很快让其先吃点东西,等着继续处理接下来,很有可能还需要许久的听案之旅。

果不其然,随着一夜时间的发酵,离县衙有点远的乡下。有得知消息的百姓,同样连夜赶路,一早就守在了县衙外面。结果没多时,县衙外又是一片人山在海的场景。

等到赵孝锡跟刘堪用,再次出现在众人视线之中时,百姓们又纷纷行礼问好。看着刘堪用下令,将两个犯官从睡梦中打醒,又一次拖到了百姓面前。

为了避免他们饿死,拖到县衙前时,也给他们吃了个大馒头跟白水。方便他们,有精力坚持下去。至于这位刘知府,硬着头皮多塞了些食物,生怕时间一长会坚持不下来。

清楚这位郡王爷,跟那位大理世子爷,似乎都是习武之人。这忍受饥饿的程度,自然比他一介文弱书生强不少。

要是等下审案时,两个大人物都能坚持,他偏偏坚持不了。肯定会让两个得罪不起的大人物,觉得他这位知府不堪大用。

随着刘知府宣布继续开堂审案,那些已经自发排好队的苦主,又一个个上前诉说着。有关王天霸的恶行,其中也有一些,牵涉到这位提刑官打压的事情。

等到从清晨审到中午太阳高高挂,那些百姓跟赵孝锡两人,似乎都不觉得有什么难受。这位刘知府,已然满头大汗,不时用衣袖擦拭着脸上掉落的汗水。

还要保持一定的形象,接受这些百姓的审冤。这心里对王天霸的痛恨,更是每多延长一点时间,刘堪用的心里就多增添一份痛恨。

觉得这家伙真的死十回都不冤的刘堪用,直到没人再上前递状时,总算长长的松了口气。只是看到那堆积如山般的状子,刘堪用也非常头大。

判这个王天霸跟钱小刀斩立决,相信没人会觉得处置不当。关键现在摆在他面前,就是如此处理这些诉状。毕竟,妥善安置这些诉状的百姓,才能显示出他这位知府的能力。

一时间,刘堪用也开始在脑中,回想受理的相关诉状。思考着到底要如何做,才会让这些苦主满意,才会令这位郡王爷满意。这才是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难题!

第一百九十四章祸福难料

持续了近三天的狮河审案,终于在第三天的夜晚划上句号。河南知州陈世道在得到快马传报,同样屁颠颠的赶了过来。原因很简单,此事关乎大宋朝廷的脸面。

面对这位知州亲自赶来,代表河南府给段誉这位世子道歉。希望兜住这个传出来,会让人笑话死大宋的事情。段誉也第一次感受到,权力确实很诱人。

有这位知州加知府,外加赵孝锡这位郡王爷,真正的三堂会审之后。恨透了王天霸的信阳知府刘堪用,直接做出斩立决的判决,也没什么秋后问斩一说。

当着全狮河百姓的面,将王天霸跟其妹示钱小刀,以及涉及此案的人员。全部拉到大街上游街示众,让老百姓先消消气,而后将其拖到菜市口斩首。

看着曾经横行狮河的县太爷,就这样干净利落的被一刀咔嚓,受其压迫的狮河百姓。呼拉跪倒一片,感谢朝廷跟这几位大老爷的主持正义。

其实更多百姓都清楚,此次若非这位郡王爷亲至,只怕这个王天霸还会活蹦乱跳。只可惜,他撞上了朝廷的郡王爷,被斩也是情理之中。

除了涉及此案的人,被定罪之后斩立决。王家跟钱家,都会查抄了所有财物。那些王天霸掳来的女子,也全部被遣送回家,还额外发放了一笔安家银。

其余被王天霸祸害过的,都或多或少从查抄的脏银中,被发放了一笔银子当做补偿。至于那些全家被灭门的,没有苦主申诉,自然也得不到什么安慰银。

不管如何,随着王天霸被一刀咔嚓,连同其妹夫也一同被问斩。这桩被民间传扬的王爷微服私访。铲除贪官污吏的事情,也被说书人给传扬了出去。

至于此次涉及到,有关大理的事情,赵孝锡自己写了一封奏折传递上京。河南知州陈世道,也向朝廷写了一封请罪折。

只是有了赵孝锡对此事首肯的初评在,他跟信阳知府最多受到朝廷训诫一番。大不了罚点俸禄也就没什么。总比因此事,闹的朝堂众人皆知,罢官弃职要强的多吧!

连夜处决了王天霸一干人犯,赵孝锡也不好当夜赶路。又在狮河县衙居住了一晚,第二天清早准备离开时,却看到县衙外已然站满了前来送行的百姓。

面对此情此景,赵孝锡略带不满的道:“陈知州,本王不是说过,今天离开不能惊扰当地百姓的吗?现在是怎么一回事?难道还嫌这事不够多吗?”

陈世道望着这场景。苦笑道:“郡王爷,这事真冤枉下官了。刚才你也看过,下官起的比郡王爷都晚,又怎么来的急通知这么多百姓呢?刘知府,这事是你做的?”

被这位郡王爷说了一句,陈世道自然又转向自己的下属。结果刘堪用也直言,这事并非他所为。况且昨夜结案,他好不容易睡个安稳觉。若非要送行他此刻还在熟睡呢!

就在这时,赵孝锡身边的武卫禁军插话道:“王爷。如若小的猜测不错,此次真与两位大人无关。昨夜小的们巡夜时,就发现县衙有不少百姓未曾离开。

也许是小的们昨夜找来马车时,让这些百姓想到王爷今早要离开。才会这么一大早,守在县衙外替王爷送行,感谢王爷替他们洗尽了冤屈。”

有了这位禁军的解释。陈世道立刻笑着道:“郡王爷,现在应该不会觉得,这是下官所为吧!难得百姓有这份心,郡王爷就让百姓们送你一程吧!”

听到这里赵孝锡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感叹道:“陈知州。刘知府,此番狮河案已然结束。可两位大人也看到,狮河本就贫瘠。被这贪官一祸害,百姓日子更是过的苦。

都说为任一县,造福一方,下任狮河县令,两位大人可要多费心。至于朝廷这边,今年本王会具折上奏,让户部多给信阳一些护漕银。到时让这里的百姓,多个赚钱的营业。

还是那句话,本官还痛恨贪官,尤其是伸手贪这些贫苦百姓的。狮河县的事情,本王以后还会关注。若再出现这样的事情,两位大人到时别怪本王不讲理了。”

一听这位郡王爷愿替信阳州说话,跟户部打个招呼,陈世道跟刘堪用心中都笑开了花。有了这笔护漕银,他们农闲之时,确实又能替百姓谋利不少。这可是大好事啊!

陈世道立刻拱手道:“下官代信阳百姓,多谢郡王爷仁义。此番狮河县令,下官与刘知府一定会亲自过问,替这里选一个真正能干的官吏。

要是再出现王天霸这样的贪官污吏,不用郡王爷动手,下官亲自上奏向朝廷请罪。不过在此之前,下官会亲自提刀把那贪官给砍了。”

连这位知州都立了军令状,刘堪用这位知府自然不敢多说什么。不过他刚上任信阳不久,又跟陈世道有同门之谊。他的政绩,某种程度也是陈世道的政绩。

手里有了钱,政绩就容易出。这年头,要想修河建堤,没有朝廷下拨银两自然不行。现在有这位郡王爷打招呼,想必今年信阳的护漕银,一定比以往高出几成。

有了这些银子,农闲时所能招收的修渠工,自然也就多出几成。这样一来,百姓能从中获利的自然也就更多。

不过赵孝锡都这样说了,刘堪用也清楚,接下来今年信阳的护漕银分配,狮河县必然是大头。这也算是,这位郡王爷替这方百姓,谋的一点福利罢了。

众人在马上一通话之后,望着已然扫街洒水以待的百姓,赵孝锡最终也不好多说什么。吩咐手下的武卫成员,开始出发往大街上走出。

望着那些百姓下跪送行,喊着‘恭送王爷’的话,赵孝锡心里多少有些感动。至于坐在马车里的女人们,掀开帘子看了一下,也被这跪在街道两旁如此多的百姓给震撼。

随着马车缓缓行驶而过,那些跪送的百姓又起身跟在马车后面,一路跟到了城门口。赵孝锡见这些百姓中,不少都双眼通红,看样子昨晚肯定都没休息好。

很快下马来到百姓面前道:“今日本王就要离开狮河,三天来本王也看到乡亲们的至善至朴。请乡亲们放心,此次本王人虽然离开,狮河本王会一直盯着的。

等下任官员到任,若是他敢随意不遵朝廷法度,欺压众乡亲。你们都可到信阳府告状,刘知府你们都认识了。若是他不替你们做主,本王就罢他的官。

另外这次王天霸虽然被斩了,本王却知道大家被他祸害苦了。请大家放心,本王此番回京之后,会让户部调拨一批护漕银,等农忙完大家都可到工地修渠赚点贴补家用的钱。

谁敢克扣乡亲们的救命钱,本王就摘他的官,罢他的职。希望乡亲们,相信朝廷,相信当今圣上的仁德,也相信本王的承诺。不久的将来,大家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今日本王离开,让乡亲们跪送,本王已然受宠若惊。这几天大家也幸苦,不必再送行了。

本王希望下次再来之时,乡亲们都能少有所依,老有所养,衣食无忧。在此,本王拜别诸位乡亲了。勿需再送了!”

当着这么多百姓做出这个承诺,意味着赵孝锡必须兑现。不然,他这个郡王爷在这方百姓眼中,那就真的成了说话不算数的人。

不过堂堂一个郡王爷,给这些平头百姓行礼,也是非常不多见的。为此,送行的百姓又惊又喜之余,对以后的生活也有了一些盼头。

只是这番表态,对身边两位大人而言。却清楚这事必须去做,而且必须去做好。不然,真让这位郡王爷,查出点什么皮漏来,他们也没好日子过。

这年头,那个官员身上敢说没半点问题。真要去细查,还是经不起调查的。为此,陈世道已然决定,这狮河县令之职,他看来真要过问一番了。

说完这番话重新上马的赵孝锡,看着百姓还跪在那里送行,也不好多说什么。吩咐武卫加快速度赶路之后,也渐渐消失在这方百姓的视线当中。

等到离开了狮河境内,赵孝锡面对刘堪用的邀请,也很爽快的拒绝。表示此行,他只是出于私意,替大理镇南王找回遗落的王妃,并不想惊扰地方。

有了这话自然也不会再进城,为此他与陈世道跟刘堪用,也就在信阳官道的分岔路上告别。望着远去的马车,两位官员也显得长松一口气。

看着赵孝锡一行人远去,刘堪用道:“师兄,这个郡王爷似乎并非朝堂所说,那样蛮不讲理嘛!此番的事情,他还是显得很讲理了!”

先前有外人在,刘堪用自然不敢叫,这位师出同门的知州师兄。现在没有外人,自然用不着这样小心谨慎了。

对于这话陈世道却感叹道:“师弟,流言止于智者。这个郡王爷到底是什么,此番我们还认不清吗?大宋有这样一个郡王爷,也不知是福还是祸啊!”

这话一出,刘堪用想了想也识趣的闭上嘴。因为有些话,陈世道身为知州可以说。他这知府却不敢说,忌讳的事情太大了啊!

第一百九十五章骑军大选兵

结束了信阳之行,顺利的找到阮星竹。赵孝锡等人,那怕很想继续在中原转转,却也必须先把阮星竹送回大理。

其次赵孝锡觉得,送阮星竹回去之后,也许可以把乔峰跟阿朱的事情给定下来。相比他的婚事麻烦,乔峰现在孤身一人,倒也没那么多忌讳。

趁着这些女人坐在马车上聊天时,赵孝锡也将这事跟乔峰商量了一下。对此事乔峰尽管很想有生父到场,可他清楚那位父亲,怕是一时半会找不到。

明白了他与阿朱今生可谓生死难离,乔峰最终也选择了同意赵孝锡的建议。此次回大理之后,就向大理段家提亲。至于提亲所需的东西,身无长物的乔峰,只能推给赵孝锡负责。

反正现在孤苦伶仃的乔峰,也找不到什么证婚一样的人存在,直接让赵孝锡担任证婚人。反正两人都是金兰兄弟,乔峰觉得欠赵孝锡的人情,也不在乎这一个了。

趁着中途休息的时候,乔峰将阿朱单独叫出来,告诉了赵孝锡的话。阿朱对于这个事情,先是一惊随后便羞涩的道:“大哥做主就好了!”

对阿朱而言,此番顺利找回母亲,一家人终于团聚她自然非常高兴。可能够在家人重逢之时,又能跟心上人完成终身大事,也可谓喜上加喜。

得到了阿朱的同意,乔峰自然也显得非常高兴。这段时间,为了父母的事情,他可谓痛苦不堪。好不容易在阿朱这里寻求到安慰,自然倍回珍惜这得之不易的惊喜。

有了阿朱这个新娘子的认可,乔峰又将事情告知了赵孝锡一番。至于接下来的事情,到底怎么办。那就是赵孝锡的事情。反正对他而言,等着入洞房就好了。

难道当次主婚人,赵孝锡自然同样高兴,跟着木婉清打听大理结婚的一些习俗。把木婉清搞的羞涩不己,还以为赵孝锡此番回大理,要与她成亲呢!

结果听到是替乔峰跟阿朱完婚。木婉清若有所失之余,也将自己所知的一些习俗说与赵孝锡知。说白了,阿朱这个私生子一般的公主,要大操大办肯定不太可能。

只是好歹她是大理公主,在聘礼上面自然不能太小气。很快赵孝锡就叫来武部成员,开始将一些准备工作,提前让他们去完成。

等到回大理之后,将这些聘礼准备妥当,随后向保正帝正式提亲下聘。那怕不能公开操办婚事。却也必须搞的热热闹闹。

有了这件事情打发时间,赵孝锡等人的回程之旅,自然也是兴奋不己。而得知此事的阮星竹,已然认可了这位,嘴巴虽然有些木讷,却真心对女儿好的大女婿。

对她而言,今生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名份,能能见到两个亲生的女儿。还能亲手将女儿交到夫家手里。身为母亲的她也觉得心满意足了。

结果等到一行人,开始进入成都路时。又在赵孝锡的郡王府住了一段时间。顺道赵孝锡也去骑军营,看了一下那些还在训练的骑军将士。

同时下达了今年骑军选拨的规则,派出骑军中精悍的骑兵武官,开始到拥有骑兵建制的边军中挑选精锐骑兵。对于入选的骑兵,每选走一个骑兵,送所属部队十匹战马。

相信这样的选拨方式。那些领兵大将们也不会小气。因为送走一个精锐,换来十个骑兵,这生意也不会太亏。更何况,进入骑军的荣誉,也能令他们多少涨涨脸。

利用这种骑军选拨的方式。赵孝锡也参照类似后世野战军挑选特种兵一样。能够选送的骑兵精锐越多,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也会被评定为最好。

为了避免出现循私舞弊的情况,赵孝锡下达今天只挑选一万骑军的名字。还分为春秋两季征选,每季只选择五千骑军入营。

通过这种方式,让这些拥有骑兵的部队,都会想着法子操练骑兵。等到战马给他们补充到位,这些领兵将领还想多要些战马,就必须多训练精兵。

由骑军选拨队选送过来的骑兵,到达骑军大营之后,同样需要经历一定情况下的考核。每次考核的项目,都由赵孝锡这个骑军统领指定。

不合格的骑兵,除了要遣送回原部队外,还会追究选拨骑军武官的责任。这样一来,也会尽可能杜绝,走关系跟人情的事情。保证骑军是大宋精锐的特性!

面对这种从未有过的选兵方式,身为皇帝的赵煦看到奏折之后。也知道,让骑军这样一番折腾,那些统兵将领要是选不出达标的骑兵,那真是丢人丢大发了。

每年耗费朝廷的军费开支,却训练不出几十个有资格入选骑军的骑兵。他们还好意思,每年为朝廷要军饷吗?这种无形竞争,势必让大宋的军力更上一层。

至于每年选一万个骑军,就要送十万匹战马,也会促使大宋的战马拥有量快速增加。不过,想搞到这些战马,也必须再跟吐蕃好好商量一番才行。

加大边境马市的开放力度,松绑一些番邦民族所需要的东西,加大战马的购买力度。就是赵孝锡所给出的建议,抓紧时机好好潜伏几年。再次出征,想必就能一战而定燕云。

为了配合此次骑兵选拨,身为骑军真正统帅的赵煦,也亲自下旨让兵部发文。让各支有资格送选骑兵的部队,做好接待跟选拨的工作。

此次选送精锐骑兵最多的部队,朝廷可以破例给统兵将领提升一级,以当做对其练兵的奖赏。

这样一来,那些捞不到仗打的统兵将领,为了升职还不拼命操练手下的士兵。

做为大宋精锐骑军的选拨,赵煦在了解到禁军这些年,武备有所松弛之后。同样下旨,让禁军中的骑兵,同样参与这些选拨。

如果身为大宋军队中精锐的禁军,连厢军、边军的骑兵都拼不过。那这禁军的名头,怕是值得赵煦这个禁军实际掌控者,好好考量一番朝廷每天的军费开支拨付了。

随着朝廷的旨意下达,大宋的统兵将领也知道,以后整个大宋真正受皇帝宠爱的。只怕不再是各都城的禁军,而是这支由赵孝锡统领的骑军。

只是面对这种优厚的条件,一些没仗打的统兵将领,也觉得这是一次进入天子视线的机会。开始在骑军选拨队抵达前,将军中一些精锐单独集结起来操练。

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多输送一些骑军所需要的精锐骑兵苗子。至于七品以下年不过三十的武官,也有机会参与此次选拨。

可能符合这两项的武官,整个大宋军队中真的不多。能达到这种条件的,大多都是一些勋贵子弟。不过,这些人若能考核通过,加入骑军倒也没什么意外。

原本觉得刚过完年,可以好好舒坦一番的大宋统兵将领,为了这道朝廷的旨意。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大练兵,看的大宋百姓也觉得,朝廷是不是又有大仗要打了。

在骑军选拨队,开始陆续被张亭光派出,去替骑军选拨可战之兵时。前次回京的王子殊,正式进宫面圣,象这位近日来心情不错的皇帝,提请举办今年的骑兵选拨。

除了皇城禁军中进行选拨外,去年那种选拨也同样举行。为了今年这次选拨,已然准备多少的武勋子弟们,也开始摩拳擦掌等待着选拨那天的到来。

只是王子殊有了去年赵孝锡的例子在,同样早早的入住了禁军大营,谢绝一切所谓的人情兵。相比去年他们考核,赵孝锡给予额外的破例,今年这种机会却不会有。

原因很简单,骑军刚组建,可以给士兵多一些训练的时间。可此番骑军选拨,是随时应对突发情况,进军番邦要打仗的。那有时间给士兵太多训练呢?

若是把这样的兵选到骑军中,除了拖后退跟送死,几乎没第二条可选。为此,今年的骑军选拨,比上次可严酷了许多,淘汰比例也大大增加。

尤其今年对考核人员的骑术,王子殊根据骑军日常的训练,进行了一番稍稍的降低标准。结果参与考核的武勋子弟,连十选一的比例都没达到。

就在不少官员直呼,这根本不是正常的选拨时,王子殊带回的骑兵。给他们轮番上演操练了一番之后,彻底让这些官员哑口无言。

面对这些官员的抱怨,王子殊尽管年青,却当着赵煦这位皇帝。还有文武百官的面道:“回禀圣上,些次选拨之所以这么严,也是因为今年选去的武官,都是要领兵打仗的。

其实此次选拨的标准,已经额外的降低了不少。郡王爷曾说,士兵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要不忘圣上对骑军的期望,不忘燕云十六州的耻辱,随时做出出关作战的准备。

若是连这种简单的选拨都过不了,一旦圣上有所命令,需要骑军出兵作战时。众位大人觉得,自己的子弟到了战场,有活命的可能吗?

前次兰州之战,郡王爷看到此次送回的兄弟骨血,也是暗暗落了泪。对末将等人也说,有负圣上所托,有负众位大人所托,让这些兄弟在战场送了合。

这事可一不可再,因此郡王爷交待末将。此次宁愿众位大人责怪他不近人情,也好过将这些活生生的人命,送到战场去送死。还请圣上跟诸位大人明鉴!”

面对这样的说辞,赵煦自然是点头表示赞同。而这些落选的子弟长辈们,也不好再揪着这事不放。毕竟,将子弟送到骑军送死的事,他们真心做不出来!

第一百九十六章禁军VS骑军

随着京城的骑军兵源选拨,在风骑营千骑将王子殊,丝毫不带犹豫的执行下结束。最终仅从京中的官勋子弟中,选择了不足百名骑术武艺俱佳的新骑兵。

被选拨进骑军中担任骑兵,他们特殊的出身也决定,只要他们能够跟上骑军的训练跟扩充。未来他们被提拔成军官的机率,也比其它骑军中的士兵要快上一些。

这些出身高贵的武勋子弟,也替他们获得了高人一等的机会。加上选拔结束,大宋皇帝赵煦同样授于,这些预备武勋子弟官职,以彰显一视同仁的皇恩。

当然这并非是实职授权,具体到了骑军中,他们能担任什么职务,还要看他们的水平。相比皇帝赵煦做好人,那么赵孝锡则充当那个恶人的角色。

充当了两次选拨赛观众的京城禁军骑兵,此次也将进入考核当中。只是相比武勋子弟的考核,王子殊说实话看不太上这些骑兵。这些骑兵看似骑术精湛,可都是一些花架子。

有意将考核难度提高了一些,让这些天天待在皇城的禁军。也明白一下边境的番邦骑兵,到底凶悍成什么样子,特意向赵煦提出实战挑选。

此次很多朝中官勋,尤其是这些眼高于顶的禁军骑兵,都觉得骑军的战功过于夸大。连西夏的铁鹞子都能斩杀大半,根本就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加上此次骑军选兵,连禁军骑兵都必须接受筛选,这让平时高高在上的禁军统领们。对王子殊这个年青的游击将军,更多的认为他是靠关系走到这个职务上。

不习惯跟人争执这些问题的王子殊,很快就提出实战筛选骑兵的方式。采用团体跟个人战,跟此次护送骨灰盒回京的骑军正式较量。

面对这种筛选。赵煦却略显担心的道:“子殊,进行这样的实兵对抗,会不会太危险了?”

王子殊很快恭敬的道:“回禀圣上,考核的时候,骑兵所使用的弓箭。都是卸点箭头,包上一个白灰包的铁箭。虽然射到身上有些痛。却也不至害人性命。

至于团队战中,更多考核骑兵在交战中,临机应变的能力。末将觉得,这样的筛选更容易选中精兵良将,让圣上的骑军始终保持最高的战斗力。”

望着王子殊这样一说,禁军的骑兵统领很快道:“圣上,既然王将军要考核我们禁军骑兵的战斗力,末将也觉得这样的方式,最适合我们军人的考核。还请圣上恩准。”

清楚这些禁军都不太服气,赵煦虽没带过兵,却也清楚骄兵必败的道理。很快故作沉吟片刻道:“既然许统领也同意,那朕就准了,一切按王将军的意见执行。”

‘遵令!’

两个得令的将领,一年青一中青,都可谓互相较劲。得知王子殊提出这样的对抗,随其返回的官勋子弟骑兵。自然也想着给这些禁军好好上一课。

这些年禁军的骑兵,除了窝在皇城进行着所谓的操练。很少有动用到他们的时候。除了每年皇宫举行骑术汇演外,那些骑术表演的不错,上了战场根本不顶用。

很快整装待发的骑军官兵,尽管只有三支百人队,而他们需要面对的则是禁军的一个千人队。这一千骑兵,也算是禁军中的精锐之师。

来到了骑兵操练的大操场。赵煦点头示意下,身边的太监总管很快挥动了一下小旗子。示意可以开始进行团体作战,检验一下两军的骑兵对攻。

憋着一股劲的禁军统领,很快提着手中的木制武器,朝前方喊道:“杀!”

相比禁军千骑队。拉开一字阵形往前面冲去。王子殊左右手同时一挥,除了自己所在的中军百人队不动,其余两个百人队迅速往禁军两侧冲去。

看到这个时候,仅有三百骑的骑军还敢分兵,禁军统领就一脸的嘲笑之意。命令手下的骑兵,拉大包围圈将其包围在战场之内,不让他们跑出一兵一卒。

做为军中的长辈,这位禁军统领要教教这些年青的骑兵,什么才叫大宋精锐。他的这番举动,看的王子殊何尝又不是一番嘲笑呢?

面对跑动起来开始慢慢变形的禁军骑兵,王子殊手中用着一根包裹了石灰包的棍子。

很冷酷无情般的吼道:“骑军出战,有我无敌!兄弟们,杀!”

尽管只有一百人,其喊出的杀声还是让观赏的君臣为之一震。等到两军战马开始接近之时,原本直冲而去的骑军,突然稍稍侧身一番发动了游射。

这超出禁军骑兵,所能达到的射程箭术攻击,让禁军骑兵开始不断有人中箭。按照先前的规定,身上要害中了灰色包,就必须退出骑军对抗。

而其余两支游离到两边侧翼发动攻击的百人队,则丝毫不惧挑战般,往袭来的禁军骑兵直冲而去。无论箭术的准确度,还有其在战马上躲避箭枝的方式,都要高出禁军许多。

眼看着禁军骑兵,一个个被射出点点白斑,不得不退出对战。王子殊所指挥的百人队,在面对禁军统领的大股骑兵合围时,却开始选择了逃跑撤退。

打不过想跑?

这个想法在禁军统领心中一产生,立刻指挥骑兵加速冲出。可等到追击的禁军骑兵,看到这些逃跑的骑兵,几乎人人都会一招回马箭时,也只能在追击中不断减员。

看着王子殊的骑兵队,似乎成了一块得誀,不断吸收着禁军骑兵去追击。虽然王子殊的在百人队,也有骑兵中枪被宣布退出战斗,可相比禁军淘汰的比例多多了。

而且盯着王子殊百人队,咬牙切齿的禁军骑兵统领,还不知道他的两翼骑兵。已然被王子殊的两支百人队,给消灭的差不多。反过来,两支百人队开始对他们进行合围。

等到禁军统领发现,他的千人队只剩下不到五百骑兵时,王子殊身下的骑军数量。还有二百多人,这还只是在箭术对抗中,两军形成的战损比例。

就在禁军统领大骂王子殊,只会依仗箭术不敢与他们硬碰硬时,王子殊很快让身边的骑兵加快速度。抢占了演练场一块小形坡地,迅速的掉转了马头。

望着王子殊终于不跑了,禁军统领最终兴奋的指挥全军冲上。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