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帝之天龙八部(步枪)-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来,这位钦差王爷到底会如何处置他们。那怕他们已经决定,按照赵孝锡先前说的办,却也担心朱家的事,会不会让这位王爷变卦改口。
觉得事情不能再拖下去的吕五味,一狠心道:“诸位,为了夜长梦多,我们即刻把准备好的罚银送到衙门。另外把商会跟朝廷官员的来往帐目,全部交出去。若不如此,我担心这个杀神,真会给我们来个斩草除根。到那时,再多的钱又有何用呢?”
见这位会长都这样说,其余资历浅的盐商,尽管觉得肉痛却也清楚。只要保住这个饭碗,他们就不用担心钱赚不回来。那怕将来赚钱不会象以前那样容易,但总比象朱家这样,直接被那位说杀就杀的钦差抄家灭门的强吧!
于是在赵孝锡回到知州府不久,很多杭城的百姓就看到,以前在杭城里嚣张跋扈的盐商,竟然押解着一车车银子往衙门走去。看那些盐商的表情,似乎都跟家里死了什么人一样难看,再也看不到以往的嚣张样。
听到门口禁军通报,盐商总会的人求见,赵孝锡清楚这些盐商最终还是怕了。只是赵孝锡清楚,这些盐商只是出于现实情况,不得不向他低头。只要他离开,这些盐商怕是又会做出类似的事情来。但不管如何,赵孝锡还有后续的手段,慢慢清除这些盐商的影响力。
让人将这些显得异常谦卑的盐商请进衙门之后,赵孝锡让人将他们放在衙门大堂晾了大半天,最终才出现在这些盐商面前。根据他们提供的私盐数量,吩咐银库的曹官清点罚银,最终得出的结果是,这些盐商果然都如实交了罚银。
至于那些跟官员勾结的证据,则由吕五味亲自交给赵孝锡。拿过这些官员来往的文书,其中最上面的正是朝廷几位朝官的受贿记录,以及他们的书信。这些证据,将彻底让他们明白,收受这些盐商饷银的后果有多严重。
吩咐呼延豹收好这些证据,看着心有忐忑的盐商,赵孝锡慢条斯理的道:“常言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此次的事情本钦差也看出众位的认错态度。本钦差会如实,象圣上禀报此次的情况,并替众位祈求圣上宽恕尔等的罪行。
只是各位应该知道,江南税赋事关朝廷兴亡,因为这些年江南税赋减少,朝廷很多时候也是入不缚出。这北方的蛮子,又在蠢蠢欲动,这打仗要钱,这打造武器要钱,这将兵发饷要钱,这军马给养同样需要花钱。
虽说眼下各位认错态度很好,但本钦差觉得,若众位能替君分担一些忧愁。相信圣上一高兴,不会再追究众位责任也有可能。毕竟,众位这些年私卖的盐,比本钦差想象的多出不少。这事情若没圣上点头,本钦差怕也不好替诸位具折求情啊!”
一连串这也要钱,那也要钱的话,令吕五味非常清楚。眼前这位钦差想来不满足这些罚银,变着法子要挖他们的家财。只是人家没说让他们捐钱,只是说多交钱能在圣上面前帮忙说好话。这交不交,一切还是看他们自己的意思。
但面对这种变相的敲诈勒索,有朱家的例子在前,他们那个又敢轻易说没钱呢?
很快吕五味主动带头道:“钦差大人所言有理,这些年我吕家蒙受皇恩,一直经营盐货买卖,也积累了一些家财。这次是吕某一时糊涂,犯下如此大的罪过。吕某愿拿出家中的存银,总计一百万两白银,以报答朝廷对我吕家的恩德。也请钦差大人,多替小人美言几句。”
这一百万两白银的捐赠,几乎也是吕家存储财产的一大半。可为了保证吕家这份家业,吕五味只能狠心的再次大出血,希望能得到这位钦差大人的认可,从这次灭门危机中逃脱一劫。对他而言,人活着家族存在,比什么都强。
面对吕五味如此大气的掏出一百万两,赵孝锡似乎很高兴的道:“嗯,看来吕会长,还是有一份忠君爱国心。这次吕会长的贡献,本钦差会如实转告圣上。相信圣上看到吕会长如此忠君爱国,会宽恕你此次犯下的过错。”
听到这话心头长松一口气的吕五味,自然又是一番感谢。有了这个会长的大出血的例子在,其余盐商尽管觉得这位钦差太贪婪,却也只能硬着头皮,依次掏出了大半家财。
以充当对朝廷的赠银,对此赵孝锡最后,只让银库的曹官给他们登记,将来等新任知府上任。一定会代表朝廷,对他们此番捐赠给予相应的奖励。
看到掏了大半积蓄才填饱这位钦差大人的胃口,盐商觉得这次亏大之余,也只能自认倒霉。谁叫这位钦差握着他们的七寸,随时觉得不舒服,就可以要了他们的命呢!
在这些盐商离开之后,觉得应该立刻派人将这些证据,亲自递交给圣上的赵孝锡。很快让担任禁军指挥使的呼延豹,代他进京回禀情况。并将这些证据,以及盐商交纳的罚银跟捐赠,几百万两白银通过水运的方式快速押解进京。
清楚这是赵孝锡给他一个,在那位主子面前邀功请赏的机会,呼延豹自然不会错过这次机会。很快带着几队禁军,还有刚刚拿到赏赐,高兴休息了一天的水军。再将开船离开了杭城,往汴梁城行驶连夜行驶而去。
在赵孝锡做出这番安排之后,趁着朝廷派出继任的官员未到,通过钦差的权力。开始将一些眼线跟忠诚于他的部下,秘密填充到江南的官场跟城防军中。这种人事调动,大多夹杂于众多的官员调整之中,并非显得那么引人注意。
直到在大海跟运河中航行了一天一夜的呼延豹,在清晨百官开始上朝时,也带着赵孝锡的奏折,还有那一大箱子的帐本书信来往。通过赵孝锡交给他的御赐金牌,再次踏进了这幢皇城之中,并很快得到了皇帝赵煦的殿前接见。
同样焦急等待江南消息的赵煦,在听到太监告诉他负责配合执行任务的应天禁军指使使呼延豹,带来了赵孝锡的秘密奏折,就知道事情想必有结果了。而赵孝锡能让呼延豹进京,说明江南的局势应该稳定,而送来的东西怕是不简单。
一些同样收到消息的朝官,听到太监喊出原本不在京师的禁军将领上殿晋见,就觉得事情有些不对。而看到还是一身戎装在身的呼延豹时,很多不明所以的官员都觉得。这个呼延豹未免胆子太大,未得皇帝批准敢擅离职守跑皇宫来。
等到呼延豹行礼,递交了赵孝锡亲手写的奏折时,赵煦直接走下龙椅将奏折急切的拿过来快速查阅了一遍。等知此事江南税赋的事情,竟然办的如此干脆利落,还顺便替他这位最近捉襟见肘的皇帝,敲诈了几百万赎罪金时,赵煦感叹这位堂哥果然靠谱。
大笑道:“呼延将军幸苦了,此事办的好,朕等下重重有赏!”
见这位主子如此高兴,朝官们自然越发好奇,这份奏折到底是谁写的。但此刻赵煦已然将奏折拿着,递给同样与他一起上朝,垂帘听政却很少说话的高太后手中。
看过奏折的高太后,很快道:“既然事情已有定局,官家放手处置即可。该杀的杀,该罚的罚,该赏的赏,让那些不知轻重的人知道,朝廷律法岂能随意贱踏。”
祖孙俩早就此事做过商议,只要江南不乱,涉及此事的朝臣跟官员,一律实行重罚。至于那些盐商,有了赵孝锡的釜底抽薪之计,他们的好日子也跟兔子尾巴一样长不了。这次江南税赋案,赵孝锡这位武夫王爷,可谓处理的干脆利落,那怕杀了不少人,却也无伤大雅!
见一向很少说话的太皇太后,看到奏折也说出这种杀气腾腾的话,站在下面的朝臣也觉得有些遍体生寒。不知道,到底是谁又要倒霉,撞到这对拥有无上权力的祖孙枪口上了!
第八十五章皇帝的愤怒(加更)
(ps:感谢书友‘lovetianxiam’的打赏,让本书出了第一个舵主!同时也感谢收藏推荐支持的各位书友,稍晚还会有一更上传!求各类票票支持!)
望着这位慢慢揽过朝廷大权的皇帝,重新回到龙椅之上凝视着站在朝堂之上的大臣。不少朝官突然觉得,这位年少的君主似乎已然有了君王之气,让不少百官面对他的眼神时,都有些不由自主的低头,静待聆听接下来这位君主的圣喻。
看着这些俯首听命的朝臣,收到这份奏折心中大石已落的赵煦。清楚这次江南官场,几乎都烂到了根子里。除了目前还等待审问的刘光迁这位知州外,其余江南主政一方的文武官员,同样等待被替换跟清洗,这对一位君主而言想不生气都难。
平时一个个歌功颂德,背地拿着朝廷的俸禄谋私利,过着酒池肉林般的奢华生活。这让习惯了勤俭节约,以为百官跟黎民表率的赵煦情何以堪。更令他气愤的是,就连每天在他眼皮下晃悠的朝官,竟然也牵涉此次案件中几位。
现在想起这些朝官,很多时候都替江南的官员说话。刚开始赵煦觉得,这些官员出身江南之地,替那里官员百姓说些好话,也是理所应得。
可现在有了赵孝锡的奏折,有直接的证据证明,这些替江南官员说话的朝官,竟然收受了贿银,不找他们麻烦,这皇帝当的还有什么面子呢?这不是让这些手握大权,原本深受君主宠信的朝官耍着玩吗?
‘呼延将军,将那个箱子打开,把最上面那几封信件,呈给范相跟徐王过目。其它卿家若有兴趣,也不妨过去看看,这一大箱子的好东西吧!’
随着赵煦控制住心头的愤怒,脸色平静的下达了这番命令。呼延豹二话不说,将这个禁军抬上来包裹严实的箱子打开。将最上面有关朝官受贿的帐册,还有其写给那些盐商的书信,在范纯仁跟徐王赵颢不解的注视下递了过去。
等到范纯仁看到那帐册一笔笔时间清晰的行贿记录,望着剩下还未翻动过的帐本,就意识到官场要发生大地震。看来这位圣上,竟然偷偷瞒着百官,将江南的贪腐案彻底的查出来了。这让了解此事的范纯仁,也有种遍体生寒的感觉。
虽说此事牵涉不到他头上,可上面记录非常清楚的几位朝臣,几乎都是平时站在他这一边的官员。现在这些官员涉及到这种重案之中,革职查办是再所难免。就算不会被斩首示众,一个流放关押怕是再所难免。
只翻看了几页范纯仁很快恭敬的举着朝板弯腰道:“老臣有罪,请圣上责罚!”
见这位文官之首的大佬都很快认错,其余不解的文官更是好奇,这箱子里面看着象帐本的东西,到底记了什么东西在上面。让这位可谓深受太皇太后恩宠的宰相,只看了几眼就伏首领罪。这还真是稀奇事一件!
面对范纯仁的主动请罪,虽然看他有点不爽的赵煦,却也清楚他最多一个失察之罪。就算追究,也追究不了他太重的罪。更何况,这位宰相还是帘子后面那位皇祖母信任的重臣。玩这招以退为进的战术,无非就是希望得到宽恕罢了。
抬手道:“范相不必过于自责,要说有罪,朕又何尝无罪呢?给予众位卿家牧守天下的权力,却被一片歌功颂德之声给掩盖了耳目心智,愧对天下百姓啊!既然范相看了那些帐本,依范卿家之意应该如何处理呢?”
被这位年青的皇帝把处理权丢过来,范纯仁清楚这是一种试探,或者用变相的惩罚理解也可以。但在这种情况下,将自己摘干净才是最重要。不管怎么说,涉及这种大案之中,几乎一世清明声誉尽毁。这对爱惜名声的他而言,无疑是不能忍受的!
‘圣上,依老臣之意,需重罚。!’
‘好!殿前侍卫何在!’
随着赵煦起身高喝,站在大殿之外的亲军侍卫,很快就挎着兵器走了进来。这场面令不少朝官都开始担心,到底是谁要倒霉,值得这位少年皇帝动用殿前亲军当场抓捕。这对于任何一个朝官而言,都绝非什么好事。因为这代表,这位皇帝真的动真怒了!
等到第一个律属户部的官员被赵煦点出,站在这位官员身边的大臣,不用亲军侍卫动手就让开了位置,生怕靠的太近倒霉。尽管他们不清楚,这个可谓范相一派的权力大臣,为何会成为第一个被皇帝点名抓捕的官员。
就在这些大臣还未反应过来时,赵煦又从吏部跟工部中,各点出了几位可谓位高权重的大臣。片刻之间,这些大臣可谓人人自危起来。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这几位在朝堂之上,也可谓饱受君恩的大臣,突然一下变成阶下囚。
面对其中有两位官员喊冤,赵煦冷笑道:“尔等还好意思喊冤,范相,将你刚才看的帐册给他们看看。自以为你们的事情保密,却忘记商贾不可交的道理。那些帐本上,将尔等收受江南盐商贿银之事,记录的清清楚楚。
其中还有两浙知州跟转运使的供词,要不要朕拿给你们看看。若非太祖有令,斩杀文士不详,朕真想当场将尔等拖出午门斩首。现在人证物证铁证如山,岂容尔等狡辩。”
听到赵煦说出江南盐商这四个字,就连上朝的武官也忍不住眼神一凌,清楚这桩众人皆知。唯独这位皇帝蒙在鼓里的事情,最终还是被揭露出来。只是他们非常好奇,到底是有敢冒着令江南官场大乱的事情,去处理这么棘手的事情呢?
望着范纯仁面目表情将帐本丢到他们面前,这些不敢相信盐商竟然敢如此出卖他们的朝臣,望着上面记录详细的受贿记录,就跟抽掉筋的泥蛇一般瘫在当场。清楚他们自认保密的事情,最终还是纸包不住火给挑破了。
见到这些朝臣一脸灰败之色,拼命求饶的样子,赵煦一脸厌恶的道:“将这些败类拖下去,交与三司会审,立刻查封没收他们的家财。尔等不是贪财吗?那朕今天让尔等整个家族一贫如洗,看看到时尔等还如何酒池肉林。”
拖走这些涉及江南贪腐案的朝官,不少改革派的官员就清楚。这些犯官都是保守派范纯仁一派的官员,现在他们出了事情。想来他们这些忠皇派的文官,应该能捞到几个好位置。只是在这种皇帝震怒的情形下,也没人敢把这种兴奋表露在脸上。
‘若非有人向朕奏报,在两淮地区出现大批私盐冒充官盐大肆获利,朕直到现在怕是还蒙在鼓里。面对国库入不敷出的情况,朕跟太皇太后等皇族成员,都缩食减食只为多挤出点钱,来贴补到处需要安抚的黎民百姓跟边疆众军。
现在可到好,朕跟太皇太后每天粗茶淡饭,两浙路知州事刘光迁,竟然连睡觉的床榻都是用银砖垒积起来的。这真是朝廷的有功之臣,朕的好臣子啊!就因为这几个败类,收受了他的贿赂,在这里还替他糊弄朕,让朕觉得他在任上做的还尽职。
可眼下摆在朕面前,却是一个江南官场几乎六成官员被盐商收买,将朝廷贩布的盐税法令形同虚设。大肆贩卖私盐,扰乱其它地方的盐市不说,还从中谋取大批不义之财。其心之坏、其罪之大,可谓欺君诛杀之罪!
是不是觉得担心江南失控,尔等就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打算继续瞒着朕。是不是觉得朕年少好欺,那朕今天就要告诉尔等,敢伸手贪朝廷的钱,朕就要摘他的脑袋。’
一番杀气腾腾的话说出来,被骂的大汗淋漓的朝臣们,呼拉跪倒一片请罪。这让赵煦第一次感受到君王的无上威力之余,却也清楚这些官员,会存在那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未尝不是担心上奏之后,惹出乱子来成为朝廷的替罪羔羊。
正当赵煦显得义气风发之时,帘子后面的高太后,也不想这位孙子太过兴奋或愤怒。轻轻咳嗽一声,让其注意君王的形象,不要在这些臣子面前失仪。
被这声咳嗽打断自我感觉良好状态的赵煦,这才收敛好激动的心情,重新坐回龙椅之上让这些请罪的大臣平身。
而后开始按照之前跟高太后商量好的办法,宣读了一番早就准备好的圣旨,指派了新的两浙路知州,同时命令吏部选拔考核其它地方的官员,准备陆续增补到即将被清洗的江南官场。这也意味着,这份圣旨下达之后,又要有人喜有人忧了。
可相比这些事情,在场的官员都想知道,到底是谁揭这个如同火药筒般的江南贪腐窝案盖子。难道对方就一点不担心,一个局势失控,让这个承担朝廷近半税赋的江南生乱吗?
唯独身为皇叔的徐王赵颢,此刻才终于长长松了一口气。因为只有他清楚,此次负责调查江南贪腐案的钦差,正是那位原本应该待在属地,却跑到江南去揭火药筒的次子。现在看起来,想必这位次子,此次又替朝廷跟皇室立一大功了!
第八十六章新知州人选
随着应天府的禁军指挥使呼延豹,带回了赵煦这位少年皇帝,期盼已久查处江南贪腐案的铁证。这个早朝让所有朝官都明白,这位少年皇帝发起怒来,同样会令他们双脚打颤心惊肉跳。那几个涉及此案的朝臣,就算不死也恐怕再无出头之日。
更何况被查墨家产之后,他们的家族成员也将因此受到牵连。过惯了奢靡浪费的生活,突然一下变得一贫如洗,这种急转直下的生活,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过来的。但相比以往的抄家灭门,现如今这种崇文抑武的情况下,他们这些犯官都应为之庆幸。
江南贪腐案盖子被掀开,并没这些大臣所担心的那样,引起江南各地的纷乱。要说真正引起混乱的,也只有江南官场那些涉及此案的官员。
其中两浙路无疑是此次的重灾区,知州外加转运使通通被拿下,即将押送京师受审。其管辖之下的州府官员,同样也是波及甚广。一直由钦差大臣看着,总归不是个事,很快怒火消平了一些的赵煦,开始让朝臣商议,由谁去接任这个朝廷税赋丰厚的两浙路知州职务。
清楚这个两浙路知州的份量,一点不比在朝廷当朝官差,虽说品级底一点。但毕竟是管理朝廷税赋最丰厚的地区,加上那又是文人墨客云集之地,那个朝官不希望有机会外放。去那里担任一方知州,真正成为一方诸侯般的角色呢?
担惊受怕完的朝臣们,现在听到赵煦让他们推荐接替这看似烂摊子的两浙路知州官员。就算因此事元气大伤的范纯仁,也丝毫不客气的推荐了,他门下一位品级够资格,声誉也不错的文官担任此职务。
但其它跟其对立一派的大臣,自然不会甘愿让其再抢到这个职位,同样推荐了本派的官员。为的就是,让这个空缺出来的知事州,能有本派的官员担任,加大他们在朝廷跟地方上的话语权。这种几乎拼抢的推荐,也令赵煦觉得烦躁不已。
就在两方朝臣为一个份量极重的知事州而相互攻击时,赵煦看着平时很少说话的皇叔赵颢,突然道:“徐王,有关两浙知事州任命,你有何看法?”
听到这位皇侄将矛头转向这里,徐王赵颢望着改革保守两派大臣的如炬目光,清楚支持谁都是个得罪人的事情。只是关于这个知事州的人选,他心里还真有一人。当然,这个人选从某种意义上,也是赵孝锡在给他的密信中稍稍提及过。
‘圣上,微臣以为此次江南贪腐案,究其原因还是这些官员私心太重。面对上官的贪婪压迫不敢直面谏言,导致今天整个江南官场,几乎半成官员涉及此案。微臣以为,江南税赋事关朝廷根基江山稳固,而两浙路知事州的职务,更显得尤其重要。
依微臣看,若圣上舍得,微臣举荐左司谏刘大人担任此职。虽说品级上略有降低,但微臣觉得值此江南官场动荡之时,需指派一得利之大臣整肃官场。
刘大人无论其品德还是为官操守,微臣觉得都足以胜任此职,若刘大人能担任此职,也有助此时江南官员心思浮动之时,起到安抚众心的作用。同时替圣上牧守一方,令江南税赋不再出现此次的乱事。同时也能彰显圣上,对江南的器重之意安抚江南百姓之心。’
原本充当看客的刘安世,突然听到这位亲家王爷,把他给推到这风口浪尖之上。也不明白对方到底是何意思!尤其是看到范纯仁这位宰相,望着他的眼神中多了一丝询问,刘安世也实在不知做何解释。总不能现在告诉他,这两浙路知事州他可没想过吧!
也许是因为避嫌的原因,刘安世这位以前更多靠向保守派一方的大臣,在与徐王府结成姻亲之后,已然变得低调了许多。不再象以前那样,每次上朝之时都显得咄咄逼人。这让原本对他没太多好感的赵煦,也觉得这位皇祖母的亲信,在他面前似乎老实了许多。
现在突然听到赵煦推荐他担任两浙知州事,虽然品级略有相差,但赵煦突然觉得。相比这两派大臣窝里斗推出来的大臣,刘安世似乎还真的最适合。在如今这种情况下,出任这个两浙路知事州。至少赵颢有一句话说到他心里,那就是刘安世的官品还是靠谱的。
若非看到刘安世也是一脸错愕神情,似乎根本没预料到这种事,加上其望向范纯仁的眼神中,也多有难言之意,赵煦还真会以为。这位皇叔什么时候,真的跟这位文官亲家走到了一起,才特意在这个时候唱双簧,想要拿下这个两浙税赋重地呢!
想到这些赵煦道:“刘爱卿,对徐王之举荐,你怎么看?”
面对这位皇帝的问询,刘安世其实在当日赵孝锡上门之时,明显提醒他收敛一点。不要以为靠上高太后,这位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就能无所顾虑的抨击赵煦的决议。因此,借着跟徐王府结亲的机会,他很适时的疏远保守派,成为类似于中立派的朝官。
‘回禀圣上,微臣才疏学浅恐难当此大任。若圣上觉得微臣能担此重任,那微臣一定尽心尽力,早日令江南恢复平定,为朝廷提供稳定税赋。’
先推后迎,也是他们这些身为臣子的老套路。但对赵煦而言,此时的刘安世似乎是最佳的合适人选。因此他征询了身后垂帘听政高太后的意思之后,很快决定由刘安世担任两浙知事州,并兼职江南督查使,赐其直接具折上奏到圣前的权力。
看着最大的肥肉被刘安世吞得,范纯仁觉得相比那些对立大臣推荐的人选,刘安世似乎更象他们这一派的人。而那些改革派的大臣,也觉得刘安世近来安份了不少。若将其外放出去,同样也对他们比较有利。更何况,刘安世并非范纯仁举荐得到这个职务。
这也意味着,刘安世跟范纯仁心有不和的传言,看来并非无风不起浪。能分化这位保守派宰相的权力,这些改革派的大臣,都觉得非常划算。对于改革派的大臣而言,他们有这位少年皇帝的支持,早晚能再次引领朝政,压倒这些保守派的官员。
现在他们所欠缺的,无非就是一个赵煦真正亲政的时机。在时机尚未成熟之前,他们也不敢过多刺激那位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循序渐进才是他们觉得最稳妥压制保守派官员的办法。欲速则不达的道理,这些大臣同样明白。
选定了两浙路知州事,其余需要清理查办的知府,同样将由吏部负责调查跟增补。对于涉及贪腐数额巨大的官员,赵煦也直言不讳要进行严惩。但此事不能操之过急,先处理刘光迁这个巨贪大鳄,再处理那些一方知府更为妥当。
相比其它朝官若有所失,听到呼延豹此次还押运了几百万两白银抵京,户部的官员无疑最为高兴。有了这几百万两白银,捉襟见肘的朝廷府库又能坚持一段时间。
更何况,呼延豹直言这只是第一批押解来的白银,后期还有查抄那些盐商跟贪官的贪腐银,数量应该不会比这个少。这意味着,此次铲除了江南官场的毒瘤之余,还替朝廷的府库增加了一笔意外之财,这也算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但此刻更多的朝臣,都非常想知道,解决这个问题的朝廷钦差大臣,到底是何许人也。能把这件足以令江南生乱的贪腐案,处理的如此干净利落。
直到卖够了关子之后,赵煦才将秘密派遣赵孝锡处理江南税赋案的事情说了出来。听到是这位无敌小霸王,如此漂亮的处理了这件事情,满朝文武官员都觉得非常意外。等到呼延豹说出赵孝锡,采用的胡萝卜加大棒处理手段时,这些朝廷官员也觉得。
这种在他们看来,异常棘手的事情,到了这位二愣子郡王手中,反倒被他一番吓唬加刀枪给解决了。虽说过程有些血腥,但只要江南没生乱,替朝廷解决了问题还赚足了银子。谁也不敢在处决海盗跟朱家人的事情上,抨击这位如今在两宫面前的红人。
反倒是即将随呼延豹返回两浙路赴任的刘安世,突然觉得他能被徐王赵颢,推出来担任这个知事州。其中少不了那位他真心明白,并非有勇无谋郡王爷的帮忙。能离开这个朝廷的是非圈,在两浙路替朝廷牧守一方,刘安世也觉得非常幸运。
如今随着赵煦的权柄加重,范纯仁一派的官员,也可谓日子不太好过。若非顾及那位太皇太后的面子,范纯仁能否担任文官之首的宰相之职,都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加上这次江南案爆发,范纯仁更是失了面子。要不是有高太后保着,他卸官归家养老都有可能。
现在离开这个不知何时生乱的是非窝,刘安世觉得很庆幸。同时也有一种隐隐的直觉,这位如今官至节度使的郡王爷,怕没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但不管如何,这些事情此刻已经跟他没多大关系,当好这个知事州才是他当务之急最需要考虑的事!
(ps:推荐朋友一本都市修者类型的爽书,有兴趣的朋友可进直通车欣赏一下!谢谢)
bookid=3183607;bookname=《最强修真纨绔》
第八十七章小别胜新婚
随着刘安世这位新知州正式上任,赵孝锡觉得有这位梗直的谏官担任此职,相信类似这次的贪腐案,短时间内应该不会重演。加上此次盐商能逃过一劫,朝廷给予宽恕的理由,也是他们交纳赎罪银,提交了贪官污吏受贿证据。一时间,这些盐商的信誉也大打折扣。
若再想跟以前一样,靠着银子冲锋攻陷这些陆续换任的官员,只怕也没几个官员,敢收受这些足以令他们丢官流放的银子。只要这些官员不跟盐商同流合污,这些盐商每卖出一担盐,都必须上交朝廷一担盐的税赋。
虽然这会令盐商的收益大打折扣,却也不至于令他们亏本,只是赚的钱少了一些罢了。但对朝廷而言,则意味着税赋真正能收上来。只要朝廷口袋有了钱,无论是整顿军备还是安抚民生,也不至向以前那样,一文钱恨不得掰成两文用。
离开杭城前赵孝锡,还特意将已然被朝廷官复原职的城防军统领吴台波,引荐给了这位同样需要帮手的刘安世认识。有了这支城防军的支持,刘安世这位新扎知州,要尽快掌控两浙路也会相对轻松一些。
总之,到任后的刘安世突然发现,原本担心不熟悉情况会被本地官员排斥的他。因为赵孝锡的关系,一下子拥有不少厢军将领的支持。手上有了兵权,加上又有这个知事州的身份,那些本身就惶惶不可终日的下属,自然不敢挑战他这位新上司的威严。
更何况,此次调到两浙路担任知州,刘安世头上还拥有一个江南监查使的身份。别说两浙路的官员,是他的直接部属。其它律属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