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帝之天龙八部(步枪)-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清楚要想见到那位哲宗皇帝,还必须先去向那位垂帘听政的皇祖母请安之后再去。毕竟,身为高太后的亲孙子,赵孝锡回来先去看那位当皇帝的堂弟,再去见这位奶奶多少有些不礼貌。因此,一些该忌讳的东西,赵孝锡还是分的清轻重。
在太监的引领下,再次见到这位充满母仪天下威严的皇祖母,赵孝锡也感慨。世俗再高的权势,也阻挡不了岁月的侵蚀。五年前离宫时,还显得保养有方的皇祖母高氏,如今也变得老态尽显于容。
不过想想这位目前宋朝真正掌权者的年龄,赵孝锡觉得会变成这付苍老的模样,想来也是操心累的。毕竟,皇帝不好当大家都知道,可当这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恐怕同样不容易。脑力消耗过大,人容易老的快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高太后望着这位从小顽皮的孙子,盯着自己有些失神,很慈详般笑着道:“皮猴子,五年不见,你好象变老实了不少吗?这样盯着皇祖母看,难道不认识皇祖母了吗?”
听着高太后的调侃,赵孝锡露出一丝囧态道:“奶奶,孙儿今年都十八岁了,老叫皮猴子让外人听了去,以后让孙儿怎么找媳妇呢?孙儿五年未见奶奶,自然也是想念的厉害。
只是五年未见,发现奶**上的白发又多了几丝,孙儿突然觉得有些不孝。在外五年没能到奶奶面前请安尽孝,还请奶奶原谅孙儿的不孝。也恳请奶奶以后多保重凤体,孙儿还想让奶奶将来替孙儿,管教孙儿的子嗣呢!”
相比其它皇家子嗣,在这位权势滔天的皇祖母面前,说话都胆战心惊。赵孝锡打小就在这位奶奶面前撒野淘气惯了,一在外面闯祸就喜欢跑到这位奶奶面前求援。以至于这皮猴子的外号,也是高太后对其的溺爱称呼。
这也是为何其它皇家子嗣,到这里请安时都尊称高太后为皇祖母,唯有赵孝锡这个皇族的异类,硬是将奶奶这个世俗之家的称呼叫到现在。让这位习惯了深宫大院生活,亲情敌不过皇家无情的高太后,也很享受这种普通百姓人家,奶奶跟孙儿间的亲情关系。
换做其它皇家子嗣,到她这里请安,大多都走个过场匆匆离去。那怕高太后询问,他们也是有一句说一句,不敢随意在她面前乱说话。这让高太后平时,也很少召见这些孙子辈的皇家子嗣。
唯有这位当年,敢胆大包天在御花园水池中,把那些皇家放养珍贵锦鱼钓起来烤了吃的赵孝锡。敢在她面前想到什么说什么,让高太后也难得感受到,这种成为太皇太后开始,就慢慢被剥夺了一般的祖孙之情。
现如今皇室当中四代子嗣,还真的没出现。原本身为老大的神宗皇帝,生育的前五个皇子都先后夭折,最终才让九岁的赵煦接掌皇权。今年才十四岁的赵煦尽管已选了皇妃,却还没有子嗣出生。
至于老二赵颢,也就是赵孝锡的父亲徐王,其长子同样还在忙着为挑选世子妃努力中,这子嗣一说自然无从谈起。排名第三的赵頵,尽管养育的男丁最多,可目前结婚的王子同样没传出有子嗣的消息。
对于一个即是皇族太皇太后,又是这些三代皇族子嗣的高太后而言,她也希望有生之年看到四代同堂的场景。因此,赵孝锡的这番话无疑说到了她的心坎里,让这位垂帘听政多年的老人,被这话触及到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皮猴子,奶奶都年近古稀,多几根白头发有什么好感伤的呢?不过,听你一说,我才记起不久你应该行冠礼了吧?一转眼,当年耍混打闹的皮猴子也长成大人,也要成家立业了。好,好,奶奶一定等着看看,你这皮猴子生出的娃儿,是不是也跟你一样顽皮。’
看着这位平时见到身为皇帝的赵煦,都难得露出一个笑脸高太后,面对这位徐王次子竟然如此和蔼可亲。伺候这位太皇太后的太监宫女,也非常清楚这位徐王次女,能得到这位太皇太后的另眼相待,有多么的不容易。
接下来赵孝锡也没急着去找那位当皇帝的堂弟,而是拉着一起过来缠在这位据皇祖母身边的妹妹赵茑。跟这位如今真正掌握朝廷大权的祖母,讲述他在少林寺习武修行时,一些耍混玩闹的事情。
听到赵孝锡初进少林时,不习惯天天粗茶淡饭,竟然背着少林寺的师傅。偷偷下山偷鸡摸狗加餐时,老人被赵孝锡配合手舞足蹈的言语,也逗的哈哈大笑起来。这对于平时必须保持太皇太后威严的高太后而言,还真是很久没有过的事情。
等到赵孝锡发现高太后精神有些不振,清楚这位老人到了中午时分,就需要去休息一会儿。很快就结束了陪这位权势滔天的奶奶聊天,推说要去那位堂弟所在的勤政殿谢恩,高太后也清楚这位孙子跟那位当了皇帝的孙子关系密切。
想起赵煦近段时间以来,一直对她垂帘听政的事情反感,虽然不敢表现的太明显。可祖孙俩的关系,也比以前淡薄了许多。
因此在起身准备回寝宫休息时,高太后难得表情有些无奈的道:“皮猴子,见到佣儿替我劝劝他。我是你们的皇祖母,不是什么贪恋权势的太皇太后。我都这个年龄,又有多少年好活呢?如果他真的能管理若大一个朝廷,我自会归政于他。算了,你跪安去吧!
以后有时间,多进宫陪奶奶解解闷。奶奶等下让人给你一块禁宫的令牌,你什么时候想见奶奶了,不必通传直接进来即可。现在你们一个个都大了,反倒一个个都跟奶奶生份起来。要知道,奶奶都到了知天命的年纪,真的时日无多了啊!”
抛下一句令赵孝锡也觉得有些感伤的话,这位年近六旬的老妇人,也显得疲态尽显一般离开了召见赵孝锡兄妹的宫殿。转身在宫女的搀扶下,缓缓的离开去后面的寝宫中休息。从这一点也能看出,前世听过的一句话真的很有道理。
红颜未老恩先断,最是无情帝王家!
眼前这个步履蹒跚的老人,尽管拥有皇帝一般的权势,却享受不到做为祖母儿孙满堂绕膝讨欢的乐趣。每天居住在这压抑冷清的深宫大院,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难道这又是一个到了知天命年龄的老人,所希望看到的吗?
离开**时刚才领路的老太监,很恭敬的将一枚**令牌递给赵孝锡,带着显得有些感伤的妹妹离开。赵孝锡同样显得非常感伤,因为他清楚眼前这位皇祖母,真的没几年好活了。因为脑中的历史清楚告诉他,这位皇祖母最多还有三年好活。
等到她离世那位堂弟才真正掌权,立刻就推翻了现存有政治体系结构,导致了新一轮的权力更替。正是这种频繁的权力更替,让这个大宋朝变得朝夕令改,让天下百姓跟官员都无所适从。所谓改革跟守旧派的轮番上台,最终却也阻止不了这江山的倒塌。
收拾好心中那些感伤之意,赵孝锡清楚留给他的时间也不多,反正还是三年的时间。足够他为未来争霸天下,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相比如今上到高官权贵,下到黎民百姓都沉浸于国富民强的安逸生活中,却忘记他们已然成为周边游牧民族眼中的肥肉。
崖山之后再无中国,明亡之后再无华夏!
这是一句前世赵孝锡看到,觉得非常心痛的诗词。要想改变这种华夏民族即将,被外族人统治奴役的命运,他就必须抛开一些杂念,为即将展开的王图霸业,保持一个冷静而理性的心态。
况且,赵孝锡清楚这位堂弟赵煦在任时期,宋朝还算欣欣向荣国泰民安的。真正导致宋朝走向没落的皇帝,如今还是个未满十岁的小屁孩呢!而他要做的就是,将这个小屁孩堂弟的龙椅给抢过来,改变这种宋朝分南北的命运!
第五章君弟与臣兄
从高太后居住寝宫出来的赵孝锡,同样经过层层通报跟等候,见到了五年未见的宋哲宗赵煦。望着这位当年离京时还略显青涩的堂弟,如今已然不复当年的青涩稚气,那九五之尊的皇者气场,还是令赵孝锡忍不住稍稍失神了一番。
身处的环境跟地位,真的能改变一个人。想着当年在皇家书院读书时,这位堂弟还青涩的跟个幼童一般,被欺负的抹鼻子哭泣找他帮忙。如今继承皇帝之位才五年,当年那青涩的面孔已然看不到,这皇帝的威严之气丝毫让人感受不到,眼前这个皇帝是个十四岁的孩子。
‘微臣孝锡,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赵孝锡打量这位堂弟时,身为皇帝的赵煦同样在打量这位五年不见的堂兄。想起当年他年幼时,这位堂兄跟他关系最为要好。现在刚从少林学艺归来,就知道过来谢恩,赵煦心中还是很高兴的。
至于赵孝锡在这之前,先去过那位皇祖母的寝宫请安,赵煦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毕竟,做为皇族子弟,懂不懂的孝顺是很被人看重的。因此,就算他身为皇帝,对这位皇祖母垂帘听政五年有所不满,在人前他都必须给予最大的尊敬。
望着这位跪倒在身前的堂兄,赵煦也觉得这皇族子弟中,总算回来一个能稍稍放下架子聊天的兄弟。虽然赵煦清楚,赵孝锡跟他只能算堂兄弟。但相比自己那些亲兄弟,赵煦更在意跟赵孝锡幼时结下的兄弟情谊。
正在观看奏折的赵煦,有心戏弄一下这位五年未见的堂兄,挥手将身边伺候的太监给呼退,却就是不让赵孝锡从地上起来。在赵孝锡觉得情况有些不对,抬起脑袋开始东张西望时,却看到表情故作严肃赵煦眼神中那丝笑意。
明白这是赵煦有心戏弄时,却也不敢随意起身。不管怎么说,眼前这位堂弟已经是九五之尊,在没得到皇帝准许私自起身,可治大不敬之罪呢!
不过明白这位堂弟有心戏弄自己时,赵孝锡略带不解般又小声叫了一句‘皇上’,以此向赵煦表现他的不解跟困惑。
看到房间里面除了两兄弟,已然没了什么外人在身旁,赵煦故作严肃的道:“赵孝锡,你可知罪?”
赵孝锡显得很震惊般道:“皇上?我犯什么错了?”
从御台前走出来的赵煦站在跪在地上的赵孝锡面前,继续板着脸道:“当初你跟朕说,去少林习武最多三年必归,可你现在违期两年才回来,此乃欺君之罪。回来之后,纵马在城中狂奔扰民,此乃扰民之罪。两罪并罚,你觉得朕应该怎么处罚于你?”
听到这话赵孝锡显得很冤枉般道:“小六,啊!不是,皇上。我也有苦衷的啊!我也不知道,去少林寺学武规则那么多,未能得到授业恩师批准就不许下山。我为了多学点武功,就贪心多学了几种绝技,结果多耽误了两年时间。是我的错,我认罚!
至于这纵马扰民,我只是太想爹娘跟皇上,才有些迫不及待嘛!而且我也没撞到人,我很小心的,我现在已经变得很老实了。好久没惹事生非了,是不是可以不罚啊?”
对于赵孝锡说出他很老实,赵煦忍不住扑哧一笑道:“当年京中的小霸王,竟然会说自己很老实。如果我消息没错,你回家第一件事不是见皇叔,而是跟自家的护卫打了一架吧?算了,看在你认错态度不错,平身吧!”
上前扶起这位难得让他心情舒畅的堂兄,看着赵孝锡起身后装模作样的往光溜溜的脑门擦拭了一把,一脸心有余悸的道:“皇上,我胆子很小,以后能不能别吓唬我啊!我这前脚刚回来,后脚就来找皇上报道,很够哥们义气了。皇上怎么还随意吓唬我呢?”
面对这位一放松就没正形的堂兄,赵煦难得放下皇帝架子,笑意十足的道:“少跟我来这套,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你这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我还真不信在少林寺吃五年青菜豆腐就能改了。
风水轮流转,当年你没少拿毛毛虫吓唬我,现在吓唬吓唬你也是罪有应得。说起来,五年不见,你个子都比皇叔高了。不过,我看那些练武的人,都是黑黑壮壮的。怎么我看你现在,一脸的书生气十足。别告诉我,你上少林寺学的不是武,而是念的佛吧?”
能把‘朕’改成‘我’也足以证明,五年未见的这位堂弟,心中还感念着他这位堂兄的好,赵孝锡心中长松一口气时。
显得很得意般道:“嘿嘿,我在少林寺当的是俗家弟子,又不用剃大光头。况且练武也不一定要在外面晒太阳修练啊!至于能长这么高,那也是我自己为改善伙食经常进山打猎养的。真要天天吃豆腐青菜,我早就跑下山了,那能受的了啊!”
一听赵孝锡的这番话,赵煦就清楚这位堂兄,怕是在少林寺学武的五年里,没少祸害那些周边的百姓。想起当年就是这位堂兄,带着他在皇宫里胡闹,将他母妃很看不顺眼妃子喜欢的锦鱼,给偷偷钓起来烤了吃,说是替他报仇雪恨。
除此之外,赵孝锡这位皇族的混世魔王,也没少带他做一些于皇族礼仪不符的事情。更为夸张的时,曾经在赵孝锡的提议下,两个还换上一身乞丐装,在皇城里面装过乞丐。回想起这些儿时的趣事,赵煦也感叹时间过的真快。
一转眼,当年闹出无数笑话跟闯祸无数的赵孝锡,如今已然变成相貌堂堂比他也要高出不少的英俊少年了。
站在门外侯着的太监,听着勤政殿中传来的欢笑声,也感叹这位徐王次子还真是个皇族子弟中的异类。那怕五年未进宫,他一回来就给这冷清清的深宫大院,带来如此多的欢声笑语。让他们这些整天提心吊胆伺候主子的太监们,也感叹这两天可以稍稍松口气。
毕竟,伺候的主子心情好,他们这些做奴才的自然会少受些责罚。用不着瞻前顾后的活着,生怕一个不好惹恼那位主子,就被彻底的抛弃于这片高墙深院之中。
等到叙完旧照例讲述了一些在少林寺的趣事,赵孝锡见这位皇帝心情很好,故作讨好般凑到赵煦面前道:“小六,你堂兄我马上要行冠礼外放开府,就我们俩的交情。你是不是应该给我块好点的封地啊?你也知道,我这人除了喜欢打架还喜欢吃,要是封地不太好。将来我可要回京找你讨钱呢!”
听到这里赵煦也想起,这位堂兄马上要行冠礼,按祖制没资格继承王爵之位的王子,是要被外放离京去下面,担任一个类似于闲散的小王爷。好点的,也能捞个一官半职,即替皇家牧守天下的同时,也让他们能有个富足点的晚年。
只是赵煦想起那位这些年,表现的很老实低调的皇叔,当年差点夺嫡的事情。不是说遗忘就能遗忘的,笑着回道:“云哥,你怎么会想外放开府呢?我记得当年你跟我说,去少林寺学武,是准备给我当兵马大元帅的。现在难道变卦了吗?”
通过刚才的言语沟通,赵孝锡已然知道眼前这位堂弟,虽然还念着年轻时的兄弟情,却也拥有了一颗帝王之心。这种问题,一个回答不对,就会让赵煦对他产生间隙。到时候,别说这份兄弟情没有,搞不好还会连累到自家人。
好在来的时候赵孝锡就想过赵煦有可能会拒绝,或者说会试探于他。因此故作无奈的道:“小六,你知道我是个直肠子,有什么说什么,不是做哥的娇情。这皇城里的兵,不是我想要带的兵。我要做就做,那种能上阵杀敌的大将军。
何况,现在皇城里的兵权,都被那帮大老爷给霸着。随便给我个光拿俸禄不当差的武官做,我肯定干的不开心,还不如到外面去闯闯。按照我当年的梦想,替你创造一支无敌骑兵,成为三国时的白马龙骑将赵子龙一般,到时陪着你征战沙场。
我知道你跟皇祖母都器重我,可我天生就这爆脾气,让我受别人管,没准半夜我就会扭掉他脖子。而且我知道,你想成为伯父那样的一代明君,继承伯父遗志收复河山一统边疆的圣君。除了替你上阵杀敌,打理朝政什么的我也帮不上忙。
可你也知道,跟那些边疆的敌人作战,我们最缺的是什么。如果让我留在皇城里帮你,你觉得那些大老爷们会放心,把一支骑兵放到我手里让我操练吗?
也只有去外面,我偷偷的练,等什么时候练好,我就把练出来的骑兵带出来,跟着你来次御驾亲征,将我们彊土再扩大一倍。你说好不好?”
清楚在这种时候,就是将真话掺点假话说出来,才有可能让这位堂弟放心。毕竟,在这位堂弟眼中,他赵孝锡就是个心里藏不住话的直性人。把这种赵煦同样盼望的前景描绘出来,赵孝锡不怕他不动心!
第六章装傻充愣谋封地
听着赵孝锡描绘的远大理想,身为一国之尊的赵煦自然希望,将来他真的可以带领一支无敌铁骑,将那些经常骚扰大宋的游牧民族给彻底镇压。即保护了黎民百姓免受欺凌,又能替大宋开彊拓土,这不是每位皇帝都所期望的事情吗?
也许是真的对赵孝锡信任,又也许是赵孝锡所说的情况并不假,他这位皇帝手中的军权,还真的不多。就连皇城禁军兵马司的指挥使,都是那位皇祖母的心腹干将。他想调动这京城的一兵一卒,没那位祖母点头真的做不到。
这也是胸有抱负赵煦,一直对那位祖母心存埋怨的主要原因。毕竟,当一个傀儡皇帝,岂是一个有野心的帝王所能心甘情愿的呢?
正是吃准了这两点,赵孝锡才不怕刚才的话有些大逆不道,让只要心存野望的赵煦,信任的可能超过怀疑的可能。顺利的让他,能够达成回皇城就定下的目标。远离这座令人压抑的皇城,到外面施展他的抱负跟野心。
很快打消了不少猜疑之意的赵煦,就笑着道:“那堂兄有没有想好要到那里操练一支无敌骑兵呢?你要知道,练一支你当年说过的无敌骑兵,可要花费不少钱的哦!我虽然贵为皇帝,但要调拨大批司库的钱怕是没多大可能。”
是啊!做为一国之尊,赵煦何曾不知道。这些年跟外族作战,宋朝最吃亏就是吃亏在骑兵身上。每次跟那些几乎都由骑兵组成的外族作战,宋朝都是输多胜少。每次就算胜利,也是靠无数将士的血肉之躯去换取的。
如果说组建一支万人骑兵所需要花费的军费,足以组建一支十万人的步兵。那么很多官员,都会觉得还是组建一支十万人的步兵更划算。
毕竟,人多势众这么浅显的道理谁不知呢?却没想到,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尤其是在平原地带跟骑兵作战。一万骑兵对阵十万步兵,输的一方很多时候都是人多势众的步兵。
尽管在这种事情上吃了不少亏,可要想当朝皇帝跟那些大臣,下狠心花重金组建一支庞大的骑兵部队,他们都会考虑再考虑,最终又无限期的把这个计划给拖延下去。下次碰到失利时,又吃到那些骑兵的苦头而叹息不止,却一次次的继续犯错。
面对赵煦以无钱支持继续试探,赵孝锡望了一下窗外,突然小心的凑过脑袋道:“小六,刚才我多皇祖母那里过来时,她老人家让我给你带句话。意思差不多就是,她已经时日无多,最终当家作主的人还是你。
反正这骑兵,我也没想一两年就建起来,我还打算从你这里要块封地。去封地赴任之后,再去江湖上闯荡一下,看看我这几年在少林寺学的功夫到底能不能称的上高手。另外挑选一些精兵良将,争取让我们的无敌骑兵将士。做到即能上马冲阵,又能下马杀敌。
兵贵精而不贵多的道理,好象还是你告诉我的。所以,你先赐我块油水多点的封地,我把那些钱全部投到买马跟培育马种的事情。等到你什么时候大权在握,有了马匹再组建骑兵,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吗?
我的计划是不是很周密,现在知道我的厉害了吧?你们都说我没脑子,现在知道我也是有勇有谋的大将之才了吧?这可是我在少林寺的时候,花五年时间想到最完美的计划。怎么样?我这想法不错吧?有资格当你的兵马大元帅吧?”
花五年想出这么一个别人最多一天功夫就能想出来的计划,还好意思说出来显摆,不是没脑子是什么呢?
可就是赵孝锡这种有意藏拙的显摆,让赵煦误以为赵孝锡还记着当年他的承诺。那就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他们一个当这大宋国的皇帝,一个上少林学一身高强的武艺,未来当这大宋国的兵马大元帅。而为了完成承诺,赵煦以为赵孝锡真花心思去想这些事了。
有些感动般道:“云哥,谢谢你还记得当年的约定!”
赵孝锡被赵煦这种语气说的有些不好意思般,傻笑道:“嘿嘿,那时,我赵云可是说一不二的人。圣人有说叫一诺千金,我既然说要给你当兵马大元帅,就一定要当兵马大元帅。到时候,我们两兄弟一起征战沙扬,你负责指挥作战,我负责上阵杀敌。
跟以前在皇城一样,我们一起杀那些外族人一个片甲不留。要是你能成为一代圣君,那我怎么着也能成为一代名将吧?那不是很光宗耀祖吗?我要让私塾的老夫子知道,不爱学文爱习武的赵云,同样会成为大宋朝皇家有出息的子孙后代。”
望着这位当年好勇斗狠出名,在皇家私塾读书也调皮捣蛋,最不受老夫子喜欢的堂兄。还记着当年那位老夫子,训斥他丝毫没皇家子孙的威仪,不喜文却偏爱武夫之习性,将来难成大器的事情,赵煦也感叹这家伙还真记仇。
不过,要是赵孝锡没这种记仇的性格,当年只要两人谁吃亏。必定会想尽办法,把对方搞的鸡飞狗跳方肯罢休吗?
甚至赵煦现在都记得,当年被老夫子大骂了一顿的赵孝锡,第二天就死活不上学堂。第三天就找了个机会,带着他把那位老夫子跟他们一般大的宝贝孙子,蒙着脸堵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痛打了一顿吗?
总之,赵煦现在都能想象到,这位混世魔王此次回归。他这位当堂弟的皇帝,少不了要替他擦不少屁股。真把他放在皇城,指不定闹出什么惊天动地的祸事来呢!还不如让他出去祸害别人,把这精力花在练兵上,不是更符合他的利益吗?
想明白这些的赵煦,很快就拿出一张大宋国的地图笑着道:“既然你都想好了计划,那你跟我说说,你想去那里替我练兵呢?”
面对赵煦又一次试探,赵孝锡心感这位堂弟还真谨慎之时,装做一脸困惑跟惊喜般道:“什么?你让我自己选吗?按祖制,不是你赐那块封地我就去那里吗?
我可不太清楚,那块封地的油水多,那块封地的油水少。要不你跟我说说,你觉得那里适合我去,我先听听再选。没问题吧?”
见赵孝锡不想有备而来,赵煦有些惭愧对这位对他知无不言堂兄三番五次的试探,很快笑骂道:“这大宋国也只有你,敢让我替你当参谋。行,那你听好了,我把这些地方的情况都跟你说说!”
等到赵煦显得非常熟络的将地图上,宋朝所管辖的各路府州情况,都显得如数家珍般讲出来。赵孝锡感叹这位堂弟还真有明君潜力时,显得很惊讶的道:“小六,你好历害啊!这么多地方,你竟然都记得这么清楚。换成我,光听都有点头大了。
你让我先想想,太近的地方容易让人找麻烦,在远的地方我有什么事情找你又不方便。至于江南跟两浙路虽然油水多,但我们骑兵将来要上北方作战,在那里待的时间长了,训练出来的骑兵也会出现不适应。
这成都府跟潼州府,位置倒不错,而且还靠近吐蕃跟大理。将来走私点马匹倒也适合,不过这两个地方油水怎么样?我可知道,那帮杀千刀的辽国人,卖给回鹃人才要三十两纹银。经过贩马的牵到我们大宋来就要三十金。
翻了整整十倍,多大买来的公马都是被骟过的马,都不能做**所用。要是没骟过的好公马,就要五十金。我从少林寺下来,从一个行商马队买了一匹,气得我差点把那家伙砍了。所以,想组建骑兵必须解决战马的问题。小六,要不你再跟我讲讲,这两块地盘那块油水多一点?”
这话倒不是什么假话,为了防止国富民强的宋朝拥有组建强悍骑兵的战马资源。这些游牧民族,都极力控制向宋朝境内输送马匹。一般马贩想靠贩马赚钱,其中的幸苦跟危险不言而喻,但只要贩马成功所获取的回报,同样让他们觉得再多幸苦也没白费。
听到赵孝锡看中这两块西南州府,赵煦也觉得赵孝锡的考虑不无道理。相比内陆的贩马走私,宋朝过境地区的马匹走私情况更为严重。如果赵孝锡把组建骑兵的地方,放在吐蕃跟大理接壤的西南州府,但也不失一个好地方。
等到赵煦全然没意识到,这一切都是赵孝锡早就选好的地方,不过假托重选才确定的巴蜀之旧地后。最终赵孝锡听到赵煦告诉他,两地的税收成都府路要稍好一些,潼州府路倒也不差。只是那里地处西南,又跟两个小国的接壤,自古民风比较剽悍。
对此赵孝锡丝毫不加考虑,选择了税赋相对收益高的成都府,做为他外放开府的封地。至于民风剽悍在赵孝锡看来,正好让他去了那里,不用发愁没架可打。对于这种选择成都府的另一个理由,赵煦也只能抱与苦笑了!
第七章完美非好事(求收藏)
中午时分进入这座戒备森严的皇宫大院,直到傍晚时分赵孝锡陪着赵煦一起用了顿膳,才从皇宫里面出来。除了完成了此次回归所需要达成的目标,他还重新得到了那位皇祖母跟那位皇帝的信任,两块分别代表他们身份的禁宫令牌,足以让赵孝锡以后进来方便许多。
带着自己去见赵煦时,去看望皇妃的妹妹赵茑,兄妹俩一前一后回到了已然点亮烛火的徐王府。先前已得到宫内通知,兄妹俩都被留在宫里吃饭。因此,徐王赵颢也感叹,自家这位愣头青的运气确实不错。五年未归,一回来就能得到如此恩宠着实难得。
得到回来看到同样长的一般高却瘦上不少的大哥赵孝骞,两兄弟自然也有说不完的贴心话。等到赵孝锡询问他今天收获如何时,这位比他大两岁的大哥,却显得有些不好意思。看到这个样子,赵孝锡就知道这位大哥指定有所收获了。
最后耐不住赵孝锡一再逼问,这位大哥才显得有些犯愁的道出,他看中的是当朝从二品光禄大夫刘安世的孙女。这跟皇族子弟,大多娶武将之女的规矩多少有些冲突。这门亲事想成,没皇宫里的那对祖孙同意怕是有些为难。
了解这位光禄大夫背景的赵孝锡,非常清楚,他现在这种风光还是三年就将宣告结束。一旦那位祖母过世,被压抑了八年之久的那位堂弟,就会大力清洗这些当傀儡皇帝时期的旧臣,摊上这么个亲家也不知是福是祸。
望着这位大哥眼神中流露的期望,赵孝锡也清楚这位大哥,这么欢喜自己回家。敢情想把这说客的工作,交到自己手中去做。
很快笑着道:“行,既然大哥看中刘家的女子,打算娶回家给我当嫂子,那当小叔子的自然要出点力。不过,你确定刘家会同意这门亲事吗?让祖母跟小六同意不难,想让他们赐婚怕是有些为难哦!要是到时爹娘去提亲,刘家却不认你这个毛脚女婿,那很丢脸哦!”
听见李孝锡愿意帮忙,李孝骞一脸兴奋的道:“只要祖母跟小六同意,刘家一定会同意的,小棋都跟我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