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帝之天龙八部(步枪)-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年战争的创伤虽然过去许久,可武定却始终无法忘记,当年那场血腥之战的场面。如今的邕州城,大多百姓都是后面搬进来居住的,真正的原住民已然所剩不多。
随着后来朝廷大军收复邕州城,屡立战功的武定,放弃更好的晋升机会,毅然在战争结束之后。担任了邕州的城防营指挥使,守护着这座兄弟誓死保护过的州城。
原本前几年,邕州的情况恢复的不错,武定看着一天天繁荣起来的州城,心里无疑也是高兴的。可人就是这样,总会随着时间的延续,忘却一些本不应忘记的东西。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回到州府衙门的赵孝锡。看着讲述完当年历史的武定,已然是泪流满面的样子,也觉得心里滋味不好受。
想起前世有句话叫‘别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用在武定身上无疑恰到好处。有资格留下的代理知州刘宾,此刻的表情也显得有些忧伤,明白这种事情他也无能为力。
就在这时赵孝锡突然道:“武定,想过替苏知州他们报仇吗?”
此话一出,武定跟刘宾都愣了一下,等到赵孝锡再说一遍。武定立刻起身道:“想。未末将做梦都想着,找李朝那帮狗崽子报仇。就算当个普通小兵,我也愿意。”
听着武定坚毅的说出这番话,赵孝锡突然严肃的道:“武定,上前听令!”
不明所以的武定,很快收拾情绪走到赵孝锡身前,恭敬的握拳弯腰。而这时赵孝锡才道:“着邕州原城防营指挥武定,晋升邕州军指挥使,负责组建邕州军。
一应军费粮饷。由琼州王府负责提供。武指挥,你需要做的,便是在半年之内,训练出一支三千人的敢战之士。相应武器装备,半月就将送至邕州军营。
待本王将令下达,沿着当年李朝进犯的路,杀进李朝替邕州当年遇难的军民报仇。邕州军单独成军,直接归属琼州王府治下调遣。你能做到吗?”
从一个营指挥使,一跃成为一军的指挥使。武定的职务自然提升了几级。可听到要攻打李朝,武定错愕之余,却很兴奋的道:“回王爷,末将必定尽全力!”
看着刘宾似乎还没反应过来,赵孝锡将圣旨又给他看了一眼才道:“此次本王提调广南西路军政要务,为的就是准备向李朝出兵。只是事关机密。才未对外公布。
这位武都头,本王很欣赏他的忠君报国之念,组织邕州军也是有意让他替当年的亡魂报仇。至于邕州城防营,择日刘大人自行组建,本王届时也会派人帮你一下。”
听完这番话。武定才真正明白,朝廷真要对李朝兴兵了。而这位王爷,便是此次指挥的统帅。虽然他知道赵孝锡的事情不多,却清楚这位王爷是少有文武双全的朝廷王爷。
既然要招揽武定,赵孝锡也不会太小气。给他一个军指挥使的武职,也能多得到三千的可战之兵。而赵孝锡相信,邕州军的名气,将来一定能震慑住李朝君臣。
说完这些话,赵孝锡将从兵曹司衙门查抄到的脏银,还有那位秦知州家中所抄的脏银。全部交给刘宾代为处理,也做为随兵征兵的军费开支。
为了让邕州军真正能成为一支精锐的敢战之师,赵孝锡也给武定派了三十名武卫教官。至于邕州的城防营,赵孝锡则让武定,挑选一位可信之人掌管。
总之,伴随着赵孝锡进城,罢掉那位知州大人的官职,并移送朝廷进行三司会审。砍掉那位兵曹的脑袋,大量清洗有民愤的衙差捕快。
整个邕州城的局势,似乎一下子稳定了许多。可鉴于刘宾的能力有限,赵孝锡最终提议,让现在担任其它州城知州的苏缄儿子,回调邕州担任知州。
不管如何,当年在这里担任过一段时间通判的苏子元,在邕州城的威望不小。做为已故知州苏缄的儿子,眼下他在官场上的进步,其实也慢慢消退了下来。
没人会永远记着,他是苏缄的儿子。可即将到来的反攻战,赵孝锡希望他来回邕州担任知州。接过他父亲的旗帜,替邕州也替他自已,洗刷当年的血海深仇。
收到朝廷圣旨的苏子元,对于突然调任邕州知州,也觉得非常奇怪。对他而言,邕州无疑是他熟悉却心疼的地方。原因很简单,在这座城里,他无数亲人一夜尽丧。
直到前来宣旨的王府卫队长,略显神秘的道:“苏知州,此次是王爷举荐,让你出任邕州知州。原因是,朝廷即将对李朝兴兵,王爷想给你跟邕州百姓一个报仇雪恨的机会。”
一听这话,苏子元二话不说,很快跟继任的知州交接工作。同样带着一家老小,赶走邕州上任。对他而言,父亲的死,即是他的荣誉,也是他的耻辱。
得知朝廷派来的新知州,是那位城隍苏老爷的儿子,一些年长的邕州百姓,也举手称快。当年苏子元担任邕州通判,也为邕州重建做了不少工作,拥有一定的民心基础。
虽然只担任了短短一段时间的知州,可刘宾非常清楚,他才疏学浅,确实不适合担任一路首府的知州。可他同样清楚,配合好这些兴兵李朝之战,他应该还能更进一步。
在与苏子元密谈了一段时间后,赵孝锡很快在邕州百官跟百姓的送行下,大张旗鼓的离开了邕州。而他留下的卫队精英,却开始进入紧锣密鼓的备战之中。
等到李朝觉得,对面的邻居似乎有些情况不对时,却愣是刺探不出什么情报。有武卫联合布衣阁的监控,李朝派进广南打探消息的谍报人员,大多都死于非命。
失去了情报的支持,李朝自然越发提心吊胆。可伴随着,李朝沿海,开始发生海盗袭扰的事情。李朝的君臣,也开始被沿海各城镇的状况而吸引了注意力。
这次海盗,自然都是赵孝锡手下,那些不适合加入海军的原海盗假扮。他们要做的,就是在李朝的沿海各城镇制造混乱,让李朝的官军疲与奔命。
而此刻的广南西路各城,城防营都变成了训练军营。一批批新招收的新兵,进入了漫长而又坚苦的训练当中。每批新兵试训结束,便投入清剿境内山贼的行动中。
一直担心,大宋如此训练城防军,到底有何企图的李朝。得知这些城防营,训练出来之后,并没如他们担心的那样,挺进李朝,反而去找那些山贼的麻烦。
谁都清楚,在两国交界的山林地带,山贼的数量确实非常之多。那怕李朝境内,也活跃着不少占山为王的山贼。李朝的官军,面对他们时,也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时间一天天,一月月的过去。而在得知,广南西路的城防营,都完成了一轮集训之后。赵孝锡立刻下令,开始往琼州跟邕州这些战时的后勤基地,大量运送粮食武器。
其次岳老三的海军,同样完成三艘炮舰的试训,也是时候拉出去展露一下锋芒。由海军官兵组成的一支三千人火枪队,此刻也全部集结于琼州岛。
他们将跟随海军一道,担任从海面向李朝发动进攻的任务。而赵五训练的琼州军,已然抵达了邕州城,跟武定训练的邕州军正式,组成从陆路攻击的第二军。
从大理方向发动进攻的统帅,则由他们的王世子段誉担任。战略布局已然完成,随时就等赵孝锡一声令下,三路大军将齐聚李朝,将这个边陲小国催毁吞并。
可在此之前,赵孝锡却清楚,开战也要有个好理由跟好借口。那些一直养在琼州大牢的李朝海盗,也到了使用他们的时候。
一封盖着琼州王大印的质问函,很快送达了李朝皇帝面前。看着这封质问信函,同样野心勃勃的李仁宗,正是精力旺盛的年纪,自然被赵孝锡的质问口气给惹恼。
很不客气的,将琼州王府派出的使者,乱棍打出了李朝朝廷。望着临走时,琼州王府使者的威胁,李朝的群臣都觉得,大宋都没能把他们怎样。一个王爷,又敢做什么呢?
就在琼州王府派出的使节,离开李朝都城的半天后。一位行商的李朝商人,带着万分忌惮的心,给李朝送来了一堆不知是何物箱子。
打开箱子,看看一个个狰狞的人头,李朝的君臣都吓一跳。等到商人将那封信贴递上,纸上只有一个用血写成的大字。战!
第八十八章海军VS水军
李朝,又称作后李朝,与陏朝时期李贲所建立的前李朝有所区别。是后世南越历史上的一个朝代,都因该朝君主姓李而取此国名。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前黎朝的左亲卫殿前指挥使李公蕴夺取帝位,次年改元顺天,定都升龙(后世的河内),是为李太祖。李朝建国后,采取唐宋王朝的集权政治制度。
如今继皇帝位的李乾德,算是李朝的第四代皇帝,同样也是幼年登基。由当时指挥熙宁之战的李朝名将李常杰辅佐即位,后被称为李仁宗。
看着堆放在大殿之上,那些血淋淋的人头,还有这封用鲜血所写的战书。李乾德自然非常愤怒,觉得这个大宋琼州王,还真的是不知天高地厚,敢向李朝宣战。
望着李乾德暴跳如雷的神情,大殿中的兵部尚书却道:“皇上,琼州王的使者,半日前刚离开都城。这份战书便被人送到宫殿之上,依微臣浅见,此战怕是无法避免。”
李乾德听到这番话,立刻道:“要战便战,难道我堂堂李朝,还怕一个大宋的王爷吗?传令诸军,立刻集结备战。就算他不来,朕也要进攻琼州,取那琼州王的项上人头。”
对于李乾德的话,满朝文武百官,却觉得此事有些不同寻常。从他们感觉到的情况,此次那位大宋王爷的举动,明显是有备而来,并不象义气用事啊!
在李朝随着圣旨喻下,开始聚结大军准备战斗时。已然用人头祭旗的赵孝锡。亲自坐镇海军的战船,王驾亲征李朝。而另外两路大军,同样在做着出兵的誓师大会。
都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虽然他们没养这么久。可此番参加的海陆两军兵卒,都清楚给他们发饷的是谁。这上百个日夜,吃的穿的都是谁给的。
眼下到了他们报答之时,将士自然也是雄心壮志,希望通过此战能再立新功。毕竟,他们这些大多数的普通兵卒。想晋升就要靠战功来打底。
带领琼州海军出征的赵孝锡,看着千帆竞渡的场景,也觉得此番出征李朝。似乎真有点兴师动众了。可他清楚,此战必须速战速决,三路大军合围李朝都城升龙。
此番赵孝锡比其它两路大军,提前一步踏足李朝。而首个攻击的目标。便是李朝最大的水军基地。清化城水军。被斩的那几个家伙,便是这支水军出来的海军成员。
跟往常一样,无所事事的李朝清化水军,突然看到他们的军港海面上,出现数都数不清的船帆。立刻意识到,这不是什么商船入港,而是敌军来袭。
待在哨塔上的哨兵,立刻敲响了铜锣。那刺耳的铜锣之声,令整个水军营地的李朝官兵。都显得有些愕然。直到哨兵尖叫道:“敌船进犯,升帆迎战!”
这些也算训练有素的李朝水军,很快穿好军服带上武器,有序的登船升帆。可等到他们驾船,出了港口码头的时候,望着已然降速的琼州海军,根本没有交战的信心。
李朝的水军都统,望着这些比他们大了不至一倍的琼州海军。显得非常难以置信的道:“这不是真的,这是大宋的水军,他们怎么会来这里?他们到底想做什么呢?
快,赶紧派人给皇城送信,就是大宋的水军大举来犯。以我们的实力,怕是根本没办法与他们对抗。可不管如何,也要抵挡他们一下,不然清化城就彻底完了。”
在这位水军都统,似乎很尽忠的做出此番决定。一艘快船,就带着他的命令,往港口的方面逃去。而这个时候,琼军海军三艘炮舰,已然做好进攻的准备。
一身铠甲在身的岳老三,很认真的道:“启禀王爷,大军已做好进攻准备,请示下!”
坐在旗舰之上的赵孝锡,一身大宋王袍,很平静的道:“转令众军,此战之后,本王不想看到,李朝再有一艘可战之船。”
‘遵令!’
拱手的岳老三,很快让传令兵,挥动着手中的两面小旗。这种旗语,也算是赵孝锡在组建海军,开始实行的新传令方式。相比靠嘴喊,这玩意无疑更醒目一些。
三艘炮舰上的指挥官,看到发来进攻的旗语,立刻道:“升帆,加速!今日一战,我们必要抢立新功。等下,你们这些家伙,都给老子打准一些,明白吗?”
听着自家统领的吼声,这些训练许久,炮弹也不知打了多少的海军炮兵们。也没多说什么,开始紧张有序,做着开炮前的准备。
望着三艘巨大无比的战船加速行来,其它大宋的战船,却速度缓慢的吊在后面。这举动,让李朝的水军都统,稍稍不解之余,却觉得这是一个夺船的最好机会。
立刻下令道:“全军出击,夺了这三艘战船,给大宋人一个教训,让他们知道,我李朝水军也不是好惹的。杀啊!”
伴随着他的命令声,那些降帆的李朝水军,又开始升帆或开始划浆。希望能早一点围上去,夺下这三艘在他们看来,确实有些巨无霸一样的战船。
对于李朝水军不逃,反倒一捅而上直奔炮舰而来。三位炮船指挥官,都觉得这种情况下,根本用不着测试什么距离,直接轮着开炮,将他们全部送进大海之中便可。
很快这些统领就让炮手,做好开炮前的准备。听着船上观望手,不断报出李朝海军与他们的距离。这也便于,指挥官好下令开炮的命令!
等到进入射程之后,三艘炮舰在没有约好的情况下,却几乎同时打响了第一轮炮击。看来,这三个指挥官,都想开个头彩。结果,谁也没讨到先,炮击几乎是同一时间展开。
正在加速冲刺的李朝水军,听着前方传来巨大的轰鸣声,顿时就觉得一阵愕然。望着三艘大宋战船,在轰鸣声中冒起滚滚浓烟,而他们前面却出现不少黑点。
伴随着这些黑点,以几乎肉眼难分的速度,在他们面前越变越大时。这些根本不知,大炮是何物的李朝水军,还显得很好奇,盯着这些炮弹掉落到船上。
只是随着炮弹落到他们船上,突然发出巨烈的爆炸声,甚至将他们的战船一下撕裂时。这些李朝水军,终于明白这种黑疙瘩,有多么惊人的威力。
望着首轮炮弹,将李朝的十余艘战船送进大海,惨叫之声更是此起彼伏时。三位炮舰的指挥官,都忍不住大叫一声好,继续下令道:“装弹,开炮!”
又是一阵巨响声,那些李朝官兵终于明白,在他们没接近人家战船时。这此炮弹,就足以将他们送入大海。尤其挨着炮弹的水兵惨状,真可谓死不全尸啊!
港口海面上的巨响声,自然引来港口一些百姓的观望。看着那海面上,不断清晰起来的大量战船,不少李朝百姓都觉得,这到底是发生什么了?
直到有官府的兵卒,一脸惶恐的道:“快逃,大宋的官军打来了!赶紧逃吧!晚了,大宋官军上岸,我们就逃不了了!”
至此,清化城的百姓,终于知道什么叫战争来临。官府自然第一时间,紧闭城门,召集城中的青壮入城守卫。至于外面没进城的百姓,也只能寄望他们有命活下来。
在这种炮击当中,李朝的水军统领,似乎很幸运的活了下来。几艘跟在他身边的小船,也很幸运的逃过一劫。而此刻,他们的想法都只有一个,靠近那艘大船就安全了。
是这样吗?
望着一些幸运逃过炮击的李朝战船,终于抵达他们的战船附近。战船的指挥官,立刻吼道:“火枪队,做好射击准备。速度不变,直接给老子碾过去!”
这种炮舰的体积,相比李朝水军战船的体积,无疑要大上一倍不至。在这种情况下,就算直接撞上,最终被撞烂的,还是李朝水军的战船。
早就考虑到,炮舰在近战时火炮失效的情况。这些炮舰外面,可都是包着铁皮跟铁刺。在风帆全张的情况下,比它小的战船还真是一碾便碎。
望着三艘大船终于不再发出吼叫声,累的一身汗的李朝水军都统,立刻兴奋的道:“冲,冲,冲,他们终于打不出铁蛋子。轮到我们出手了!”
想法是好的,可现实却是残酷的。望着直接碾压而来的大宋炮舰,这些李朝水兵第一次觉得,他们的战船为什么要造这么小呢?
被迎面撞上的李朝战船,命运还凄惨的得到了分崩离析碾压的下场。而终于准备登船的李朝水兵,却发现这些战船滑不溜手,很难攀爬不说,上面还有一群朝他们冷笑的大宋官兵。
就在他们困惑,这些官兵为何不用箭跟刀时,那些火枪兵听到‘开枪’的命令。终于点燃了火绳,打出了对李朝宣战的第一枪。
伴随着这种炮仗般的清脆声音响起,这些还想着夺船的李朝水兵,就感觉身上某个地方一痛。什么都不知道,立刻一头栽进了大海之中。
逃过炮击的李朝都统,更是被几杆火枪盯上。没等他射出第一支箭,这几杆火枪响起,他立刻觉得眼前一黑,再也不知后事如何了!
第八十九章用炮弹劝降
开战之前,尽管已经猜到了结果。可看到海军的炮舰,以碾压的形式将李朝最为精锐的水军送入海底。很多观战的海军将士,也没来由觉得心中一寒。
只是相比李朝水军官兵的绝望,琼州的海军将士却觉得庆幸。他们非常庆幸,这样的炮舰是他们独有。因为有了它们,海上交战变得异常轻松了起来。
都说打仗是免不了死人,可此次出征李朝,无论是武官还是士卒,都希望自己是那个能活下来了。只有活下来,他们才能享受胜利的果实。
望着眼前这一幕,赵孝锡却很平静的道:“岳老三,命令运输船开始靠岸,陆军开始登陆集结。传令众军,任何敢反抗的李朝人,不论是兵是民一律杀无郝!”
这话听的岳老三心中一寒,却明白这是初战,必要的杀戮跟震慑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将李朝军民的精气神打垮,想统治李朝也会变得异常困难跟麻烦。
有时候,狠一些的杀戮,反倒能解决这种问题。不管怎么说,这个时代的李朝人,还有不少心向大宋。对于成为大宋的子民,相信他们也不会过于抗拒。
而赵孝锡要的,就是这些顺从的臣民。至于不顺从,甚至还有所敌视的,赵孝锡采取的方式就是杀。当然,这也是前提的战略目标,后期不服从的,他有的是办法收拾。
伴随着岳老三下令,传令兵立刻挥动两面旗子。往前面挥动了几下。跟在炮舰后面的运输船,立刻升帆加速。以此同时,炮舰也进入李朝水军的军港之内。
看着那些躲在码头箭楼上的李朝兵卒。三位炮舰指挥官,立刻拉开各船的距离。调转船头下令道:“换爆破弹,替后面的兄弟清理出一块空地来!”
虽然三位炮舰指挥官清楚,这些李朝的码头守军,是抵挡不住他们的大军登陆。可他们同样清楚,以炮舰替他们开路清扫抵抗,会让后面的兄弟部队登陆更顺畅。
本身就胆战心惊的李朝兵卒。看着三艘大宋海船进入。根本就没办法阻止,甚至在他们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军港被人占据时。三艘炮舰再次发出了怒吼的声音。
先前在岸上,也听到这种打雷般声音的李朝兵卒,不太明白这飞起来的铁疙瘩到底是什么。可挨上这种铁疙瘩,响起的二次爆炸。却令他们魂飞魄散。
一些站在箭楼上的李朝守军。看着这种铁疙瘩,直接飞到他们的箭楼之下。一声巨响之下,箭楼立刻塌陷下去。待在上面的弓箭手,来不及做任何反应,就被甩飞出箭楼。
这种从未碰到过的打击手段,彻底催毁了他们心底的抵抗意识。而这个时候,运送火枪兵跟陆军的运输船,已然平稳的靠岸。搭上船板之后,船上的兵卒立刻加速下船。
看着这一支支精锐的铁甲之士上岸。再傻的李朝官兵都知道,再不跑就跑不了。那些还想忠于职守的李朝将领,根本就没法阻拦,这些已然吓破胆的兵卒。
随着一支支小队集结完毕,带队的武官都很迅速的道:“准备战斗!将港口之敌全部肃清,迎接王爷上岸。各队,随我出击!”
完成了集结,这些五十人一支的小队,便各自为战般往被炮舰清理过的码头冲去。对于这些来袭的大宋步兵,一些亡命的李朝兵卒,基本没靠近便被击杀。
等到后面陆续上岸的步兵抵达,他们要做的事情几乎没有,就算有事也就是清理尸体。以此同时,海面上不少琼州海军士兵,则开始收容俘虏。
当然,要当俘虏便要有俘虏的态度。敢呲牙的落水李朝兵卒,则被排除在俘虏的资格外。反正这大海,也不差多添加一具尸体。
如果想当俘虏,那就乖乖的听从打捞队的命令。他们未来的命运,将变成目前急需苦力的各工厂主,向琼州王府租用的免费劳动力,直到他们被下令解除这种服劳役的命运。
总之,为了打好这场战争,赵孝锡投入了海量的资金。而他要做的,就是从战争中,将这些投资给赚回来。这些俘虏,便是他赚取的第一笔财富。
等到赵孝锡的战船,也顺利的靠岸之后。赵孝锡很快道“岳老三,接下来封锁李朝一切出海的地方。记住,本王虽然需要俘虏。可不希望,为了俘虏伤了自家士兵的性命。
还是那句话,敢于对抗我们的,一律杀无郝。就算本王需要俘虏,那也必须是老实听话的俘虏。不服管教的,一律杀!听明白了吗?”
岳老三很恭敬的道:“末将明白!”
此次进攻清化码头,只是海军的第一仗而已。接下来他们要做的,就是将所有李朝的水军,彻底摧毁于海中,不让他们有任何水军,敢于出海一下。
这样一来,大宋的官兵,就能通过海军,源源不断的进行登陆。而此次赵孝锡统领的这一支军队,要做的便是,将眼前的李朝一分为二,让其首尾不能兼顾。
交待完海军的作战任务,赵孝锡端在于战马之上,望着前方正在打扫战场的码头兵营。很快道:“留下一个步兵营,接应后续的物资补给,其余各军往清化城开进。”
身边的传令兵,很快将他的命令传达下去。没多久,这座港口码头上,只保留了一支五百人的部队,还有一艘炮舰,其余登陆的官兵迅速前进。
已然严正以待的清化城官兵,看着陆续抵达到城外的大宋琼州军,那军容严整,刀枪如林,铠甲幽黑的样子,也着实吓了一跳。
等到赵孝锡带领护卫抵达,看着城头上来去匆忙的李朝守城军,赵孝锡很平静的道:“去个人,告诉城里的李朝官兵,打开城门投降,本王饶他们一死。
如果他们敢拒不投降,城破之后,全城官兵一律杀无郝。这是本王踏足李朝的第一战,希望他们好好考虑一下,别逼本王下狠心!”
身边的侍卫很快上前道:“城上的人听着,我家王爷说了,让你们打开城门投降,王爷仁慈可饶尔等一条性命。如若顽抗到底,城破之时,官兵皆杀之!”
似乎觉得侍卫干说话,不太管用,赵孝锡朝身边的侍卫道:“通知火炮营,给他们见识一下火炮的犀利。告诉火炮营,本王觉得那城门楼子不太好看,先把它炸了吧!”
听到赵孝锡这样说,侍卫也觉得想笑,却没敢笑。骑马通知火炮营,将他们带来的几门小炮,开始推到城门口,给城里那些李朝将士感受一下火炮的犀利。
望着城外大宋官兵的举动,城上很多李朝官兵,都不太明白。那放在架子上的黄管子,到底是什么东西。可却清楚,那肯定是宋朝人的秘密武器。
正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开城投降的清化县令,立刻道:“你们不是说,给我们一点考虑的时间吗?为何这个时候,又要做出开始攻城的举动呢?”
侍卫对于这话,很直接的道:“我们王爷,要进城吃晚饭。现在时间不早,所以我们要抓紧点时间。为了让你们早点做决定,特意给你们提提醒。”
就在这时,炮兵营的官兵,将一门铜制火炮,推到了城门前。炮兵仔细朝城门楼子比划了一下,才点头道:“炮位调设完毕,可以开炮了!”
负责指挥炮兵的营官,很快道:“行,那就开炮吧!记住,这第一炮必须打好,王爷在后面看着呢!打好了,回去之后老子给你们请功!”
听着这话,炮手们很高兴的道:“营头,你就瞧好了!”
一切准备妥当,炮手将炮弹塞进炮筒之内,一名士兵就将火折子点燃。往炮筒尾部点燃之后,没多久一声巨响,一颗炮弹喷涌而去,直奔眼前的城门楼子而去。
待在那里的李朝官兵,虽然不明白那玩意是什么。可看到炮弹来袭,还是很惊慌的道:“快快躲避!”
就在他们抬脚准备离开时,炮弹很准确的命中城门楼子。一声巨响之后,城门楼子上的瓦砾碎石,很快掉落下来,让站在附近的李朝官兵都遭了殃。
在李朝守城官兵觉得,这种武器到底怎么抵挡时。城下赵孝锡,却很满意的道:“不错,炮兵营这炮打的不错,给他记一功!炮兵,各赏五两纹银!”
侍卫一听这话,也显得很高兴,将这个消息通报给,同样很高兴的炮兵营官兵。听到全营记一功,开炮的炮兵们,还能赏五两纹银,这些官兵自然越发兴奋。
而负责喊话的侍卫,很快道:“城上的人听着,这只是一次警告。你们要是再继续顽抗,等下就不是一颗炮弹了!现在投降,还来的及,你们不要犹豫了!”
话是这样说,可立了功的炮兵营,这时却又装填了第二枚炮弹。这个时候,他们根本用不着心急,打好每一颗炮弹,才是他们最应该做的事情。
结果这种炮弹的劝降方式,进行到第三发的时候,城上的清化城县令终于道:“不要再打了,我们开门投降,希望你们言而有信!”
听到不用打仗,第一座城就顺利拿下,赵孝锡自然觉得,这是一个开门红非常不错。照这样的速度下去,只怕进攻到升龙城,也要不了多久!
第九十章后知后觉的李朝
当赵孝锡在骑兵卫队,还有铁甲步兵崇拜的眼神中,很平静的走进清化城时。那位已然拿着清化城民册还有官印的清化县令,却带着全城官员跪迎赵孝锡的到来。
面对这位县令的投降乞生,赵孝锡却没怎么理会,直接让身边的赵大他代受降。这种方式,无疑是对这些李朝官兵的污辱。可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却没有选择的权利。
骑马入城的赵孝锡,看着那些清化城百姓敬畏的眼神,很快道:“赵大,告诉这位清化城县令,他打开城门投降,让他免去被杀头的风险。
只是想活命,还必须配合我们的进城。让他张贴安民告示,告诉全城百姓,不得有任何对抗大宋官兵的举动。敢于挑战大宋者,一律杀无郝!”
赵大很快道:“遵令!”
在赵孝锡开始让随军的后勤官,开始清点所点,封存清化城的府库。这些都是他的战利品,自然要好好查收一下。而这个时候,一支支步兵,却开始查抄这些官员的家产。
早有布衣阁的秘探,将城中那些大户跟官员的情况调查出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