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帝之天龙八部(步枪)-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到这话,严律有些苦笑道:“田老弟,你以为我没想过吗?只是你应该知道,王爷这样大批聘请秀才一类的书生,多少会让人觉得,他在跟当今圣上抢人啊!
如果去北方招人,肯定瞒不过朝廷。到时朝廷追究下来,只怕王爷也不好象朝廷交代啊!而南方书生多,招收一批秀才过来,相信也不会引人注意啊!”
对于严律的担心,田佑富却小声道:“严老哥,你觉得我们王爷,现在会怕朝廷的训斥吗?我们身为手下的,只要完成王爷交待的任务就行,其它的不用过多操心。
眼下我们在北方跟南方迁移百姓,你觉得朝廷就真的不知道。可你何时见过,王爷担心过朝廷那些言官的参本呢?放心,这里可是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啊!”
望着田佑富一脸担心多余的表情,严律也觉得对方说的似乎有些道理。可他还是道:“田老弟,你这话说的不错。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找先生的事情,还多劳烦你了!”
对此,田佑富笑着道:“放心,如今这些在岛上做生意的商人,都巴不得让我欠他们人情呢?区区招揽一批书生,相信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如果王爷真的肯,给这些落榜的秀才,一个晋升九品县令的机会。我想,没那个秀才会拒绝这种诱惑。王爷这招名利诱惑,能抵挡的秀才只怕不多啊!”
这话倒说的一点不假,兼任新南城商务主事的田佑富。最近无疑是最为风光的人,那些番邦商人跟大宋商人,都希望从他手里拿到好东西。
谁都清楚,新南城出产的玻璃制品,份量本身就不多。要想先人一步拿到货,就必须巴结好这位商务主事。不然,拿到货的期限,就要比其它人长上一些。
虽说只是时间的早晚,可商人们都清楚,什么叫物以稀为贵。这种玻璃制品,尽管售价昂贵。可只要运到内陆,售价都能成倍增长。
运往类似吐蕃、辽国这样的游牧国家,那价格更能翻上几番。做生意讲究眼急手快,谁能拿到第一批货,意味着谁就能先别人一步赚到大钱。
正是田佑富所说,这些商人差的不是钱,而是这种新南城独有的商品。想买货,不光要有钱,还必须要有关系。谁让田佑富舒服了,那他就能先别人一步拿到货。
很不幸的是,以往只要塞钱,就能买通类似田佑富这样负责官员的商人们。突然发现这一招,在新南城似乎不管用,相反还会起到反效果。
用赵孝锡的话来说,如果拿他赋予的权利去贪污受贿。那么他会让这位官员知道,什么叫有命贪钱,没命花钱的道理。甚至行贿的商人,也将取消代理销售的资格。
总之,在新南城这里,一切都必须按照赵孝锡颁布的规矩来。可谁都清楚,掌控了发货权的田佑富。虽然不收受钱财,却多少会收受点人情。
这就意味着,谁让田佑富高兴了。下次他拿货的数量跟迅速,肯定会比别人多且快。有了这样的好处,商人赚钱自然也是指日可待了。
何况,根据赵孝锡订的规矩,这些玻璃制品。新南城不销售,只做批发商。至于商人将这些商品卖到多少钱,那都是这些商人们说了算。
得了这么多好处,帮新南城一些忙。想必只要商人们不傻,都会尽全力帮忙。为此,赵孝锡这种舍近求远的赚钱方法,在众人看来也是非常值的。
对于这种玻璃制品的成本,赵孝锡非常清楚,除了人工费外,原材料几乎不用花什么钱。当批发商,本身就暴利,又很快太过贪婪呢!
如今这年头,敢于来海外经商的商人,大多都有一定的身家背景。拿了新南城的好处,这些商人自然要感念赵孝锡的好。这种舍财赚人心的生意,在赵孝锡看来并不吃亏。
而赵孝锡所预料的一点不错,随着田佑富召集大宋境内的海商,宣布了这条消息之后。这些商人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不错晋身的机会。
根据他们的了解,如今新南城的六部官员,本身就存在一定空缺,很多人甚至身兼数职。这意味着,那些落榜秀才,如果能得到赵孝锡的赏识,当官未必没希望啊!
相比在内陆其它城池,任命官员需要朝廷吏部指派。眼下这琉球岛,一切都是赵孝锡说了算。如果有真材实说,就不用发愁没机会当官。
一些家族也有落榜书生的商人,也觉得以其每年去考科举,还真不如来这里试一试。虽说这十两纹银,他们有些看不太上。可这也是一个,加深与赵孝锡关系的机会啊!
第五十章给皇帝的回礼
伴随着琉球建起一座城的消息,传遍海外诸国中大宋境内。那些返回的朝廷祝婚使,也由赵孝锡旗下的海军,亲自送到前往京城的运河口。这速度,比他们来时快多了。
对于刘公公决意留下,那些担任护卫的禁军,也得到过皇帝的指示,并没强行将刘公公带走。反正他们也知道,这位太皇太后的贴身太监总管,回京城也没什么好下场。
以其在皇宫等死,待在这新南城,服侍那位如同死而复生的皇叔,想必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可对这些禁军而言,他们也不知道,回到京城应该如何回禀一切。
此次出京前来祝婚,很多人都知道,队伍里有皇帝的密探。至于密探是谁,除了他本人外,别人也不知道。这就意味着,密探的回禀将决定未来皇帝跟琼州王如何相处。
由运河口换船,在朝廷水军的护送下,他们终于安全的抵达了京城。那些被密封的箱子,也被朝廷派来的马队给装车拉走。这都是琼州王,送与皇帝的回礼!
等到车队入城,赵煦得知消息,也带着几位心腹大臣。在皇宫查看,这位琼州王给朝廷的回礼。不管怎么说,名义上赵煦跟赵孝锡,还是君弟臣兄和睦。
这段时间,一些商人将新南城的商品,运送到京城来销售。那价格,令赵煦听闻都有些咋舌。可他不得不承认,这些东西真的巧夺天工,是他以前从未见过的奇物。
现在得知琼州王,给皇帝的回礼有几大车,赵煦也非常想知道。这位跟他几乎闹翻的堂兄,到底会给他送什么东西。从这些回礼。也许能猜出赵孝锡对他的态度。
望着放在皇宫广场几大车的东西,赵煦也没询问派进祝婚队的密探。直接道:“把这些东西都打开,今天朕跟诸爱卿,一起看看琼州王到底送什么好东西给朕了!”
能拥有这样的机会,自然是这些心腹大臣的运气。前段时间,赵煦将参赵孝锡的几位大臣。都贬到一些偏僻的地方任职。朝堂上,也没人再说赵孝锡的坏话。
眼下赵孝锡在海外做的风生水起,朝堂这些文武官员,有担心的,但更多还是欣慰的。这位大宋朝,文武双全的王爷,不管在那里,都能做出一番大事来啊!
随着押车的禁军,小心翼翼的将木箱搬下车来。请示后。赵煦直接抬手让他们开箱。等到第一个大箱子,被禁军打开。赵煦等人,立刻感觉箱子里明光闪闪。
看着箱子里面,分了几个格子,中间还塞满了稻草跟破布。赵煦也知道,想来这里面就是新南城,出产的稀罕物玻璃镜子。
望着这一大箱的镜子,赵煦也清楚这样的大件货。在新南城似乎也比较少见。而他这箱子,粗量数一下。至少有六七面大货。
清楚这些心腹大臣,也稀罕这些整容镜。立刻下令道:“来人,取一面出来,让朕跟诸爱卿看看。说起来,这东西朕也只曾听说,还没真正见过呢!”
在赵煦说完这番话。两个贴身侍卫,亲自上前动手。小心翼翼的,将其中一面镜子给取了出来。等到镜子被立着放在地上,赵煦等人也发现,这镜子真的能将人看的清清楚楚。
相比目前皇宫常用的铜镜。眼前这种听说易碎的镜子,却能将整个人看的仔细。那怕脸上的胡须,在镜子里也能分辨起长短精细来。
一群君臣围绕着镜子转了一圏,越发感叹这东西的神奇。甚至赵煦,还忍不住上前抚摸了一番。觉得这镜面,还真的平整润滑的很,真想不出这东西如何做出来的。
看完这面整容镜,赵煦粗略的看了一下,这箱子里这样大的整容镜还有六面。如果按照市面上的售价,这七面整容价,至少能卖到十几万贯。
平时皇宫的开支,赵煦还是沿续高太后时期的节俭风格。以至想到这些镜子的价格,赵煦甚至觉得,这整容镜放宫里用不了,干脆拿到外面去换点钱回来。
看过这面整容镜,赵煦看着其它几个箱子,再次下令道:“把那些箱子也打开吧!”
本身也充满好奇的禁军们,听到皇帝下令,自然纷纷上前打开那些箱子。虽然知道,箱子里的东西,他们是没法得到。可饱饱眼福,也是非常不错的啊!
相比这七面大件整容镜,另外一个箱子里装的,则是一些小件的镜子。看着箱子里,至少放了不下百余面镜子,大大小小看上去,也是造型精美。
望着身边大臣的羡慕,赵煦也难得高兴道:“诸位爱卿,那大件的整容镜,朕就不赐给你们了。这箱子里面的镜子,你们都挑两件吧!拿回家,送给自家夫人也不错!”
听到赵煦这样说,众大臣立刻弯腰道:“多谢官家赏赐,可这些东西,都是琼州王对官家的一番心意。下官等人,又岂敢贪图呢!”
虽说这些大臣清楚,赵煦并非开玩笑。可皇帝说赏,怎么着也要拒绝一下。唯有让皇帝多说一下,他们这些大臣才拿的心安理得啊!
已然清楚这些大臣,也只是嘴上说说,赵煦也没多说什么。亲自动手拎出两面,笑着道:“章爱卿,这一大一小两面镜子,就赏给你了!”
赵煦亲政后,首位任命的臣相,就是以前神宗时期,参与变法的大臣。随着赵煦开始掌权,这位当初被贬的章惇,立刻得到赵煦的重用,并提拔为文官之首的臣相之职。
对于赵孝锡这位琼州王,章惇也非常敬佩。尤其是赵孝锡,在兰州与西夏打的那一场。更令章惇看到,这位琼州王的指挥作战能力。
加之以前他被贬的时候,赵孝锡还特意派人慰问过他。而当时,他并不知道,自己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只是回京后,面对赵煦有些忌惮赵孝锡的情况,他没说出这些情况。
现在看到赵煦跟赵孝锡,似乎不似想象中那样君臣猜忌,章惇心里无疑长松了一口气。望着递过来的镜子,也没推辞就伸手谢恩接了下来。
有章惇这位宰相带头,其它官员自然用不着客气。一边恭敬的谢恩,一边欢喜着接过赏赐。虽说赵煦这是借花献佛,可也是皇帝的赏赐啊!
尽管是两面手镜,可这些官员都清楚。如果这两面手镜,要去商铺里面购买。至少也要几千贯,甚至很多时候,有钱也未必能买到。
如今京城拥有这种东西的商铺,更多都是将这镜子,当成镇店之宝般不肯卖。当然,这也是商家固有的推销之术,只要出的起价格,他们肯定也会卖的。
现在有赵煦这位皇帝免费赠送的,自然不是单单有钱就能买到的皇帝赏赐之物。有这样两件礼物回家,即说明他们深受皇帝宠爱,又能免费得两件稀罕货。
看过这些玻璃制品,另外一个箱子,才是几套玻璃制品的餐具。对于这些跟瓷器一样的餐具,赵煦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
只是看到这种薄如蝉翼的杯子,赵煦也清楚,这种酒杯也是易碎品。想来平时使用,了也必须小心一些才是。真正令他感兴趣,才是另外一个箱子的东西。
那里面除了瓶瓶灌灌的东西外,还有一些香味喷鼻的东西。不明白这是什么的赵煦,直接询问随行的小太监道:“这里面是什么东西?”
小太监赶紧道:“回皇上,这瓶子里装的,是琼州王献给后宫嫔妃的香水。听新南城的商人讲,这样一瓶香水,最贵的能卖到一万贯,使用时涂抹手上衣服上即可。
另外这些也是琼州王献上的香皂,作用就是净身洗澡所用。只是据岛上的商人讲,这种东西新南城也不多。目前使用的人非常之少,想来这也是琼州王的一番孝心。”
听到这两样东西,竟然都是市面上还没出现的新鲜东西,赵煦自然觉得新鲜。当场打开一瓶香水,往手上倒了一点,发现果然香味扑鼻。
从这香水里,赵煦甚至很难得的道:“这香味,似乎跟牡丹花类似。看来朕这位堂兄,手下还真有些能工巧匠啊!区区一瓶香水,就能卖的如此昂贵。”
对这话,那些大臣跟禁军都不敢回答。谁都知道,眼前这位少年天子,还是比较节俭的。现如今,琼州王卖的这些东西,价格都如此昂贵,谁敢说赵煦没想法呢?
好在赵煦也意识到,这种感慨似乎有些不对。不管怎么说,赵孝锡的这份回礼,比他赐给赵孝锡的结婚贺礼,价值远远高出不少。
让皇城禁军,将这些礼物都收好。送了两面手镜的赵煦,也没打算再赏赐这些大臣什么。毕竟,赵煦也不清楚,赵孝锡给了这批东西,下次还会不会在送。
有了这些礼物,赵煦可以想象,后宫那些妃子,肯定会感念赵孝锡的好。就算他这位皇帝,如果真的差钱,让人变卖点礼物,只怕也能换来不少银钱。
只是这种事情,想想没关系,如果去做的话,赵煦身为皇帝,肯定也做不出来。毕竟,这是赵孝锡的一番心意,又岂可折价变卖呢?
第五十一章皇家秘探的无奈
随着几位深受皇帝宠爱的大臣,得到了皇帝转赠的御赐之物。很从朝臣都知道,此次琼州王给予皇帝的回礼,价值真的不可估量。这兄弟俩的感情,似乎没想像的那么坏。
只是谁都不知道,在皇家秘探将徐王赵颢没死的情报,告知赵煦这位皇帝后。赵煦也觉得,自己似乎被耍了。直接将一面镜子,砸成了碎片以泄心中之气。
可就在赵煦生气之时,密探却有些苦涩的道:“皇上,琼州王似乎早就知道,我等安插在祝婚使的队伍里。甚至他预料到,皇上一定会雷霆大怒,并让手下转交你一封信。”
将这封琼州王特意交代,如果皇帝没生气,那就不必上交。如果皇帝生气,那就必须上交的信件。密探直接递了上去,这令赵煦更觉得气愤。
可随着信件拆开,赵煦看到上面熟悉的笔迹,还有关于赵颢之事。赵孝锡在信中,已然明确指出,从他将一家人转移出京城那刻开始,徐王赵颢已然离世。
从今往后,徐王赵颢不再有,有的只是一个新南城老城主赵颢。甚至直接点,就是一个生活在新南城,安享天年的平凡老头,大可不必为此事生气。
说完这些事情之后,赵孝锡还在信中明言,当日他做出的承诺。永远都不会更改,只要他在位一天,他永远都是皇帝的坚决拥护者。而他暂时没兴趣,插手中原之事。
甚至在信中,赵孝锡非常直接的告诉赵煦。以其盯着中原的皇帝之位,还不如当一个大海之王。无论是占城还是三佛齐,甚至是高丽跟倭国,都在他的兵锋之下。
他希望将来有一天。让赵煦看到,他所贪恋的这个皇权,跟这个世界相比是多么的微不足道。真正的君主,必须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而他会永远充当大宋的坚定盟友。
在信中赵孝锡甚至还提到,他们现在合则两利。分则两败的关系。相比赵煦,如果只为了意气之争,非要跟琼州王府闹翻,那受伤的只能是他的帝位。
看完这封直言不讳的信件,赵煦反倒渐渐冷静了下来。他此刻才真正明白,这位堂兄离开朝廷,反倒是龙游大海,真正找到施展他才华的地方。
反倒是这几年,如果不是为了大宋的稳定。赵孝锡只怕连骑军统领都不会做。现在将局面,一下拉到对大宋有利的一面。这对赵煦而言,也是功大于过啊!
现在赵孝锡抛弃,所有在朝廷掌握的权力,真正当一下孤悬海外的大宋王爷。同样过的风生水起,而赵煦如果再嫉妒,后果只会让两人彻底撕破脸。
如果君臣不和,兄弟不和。大宋的下场会是什么样子。赵煦只要是个聪明人,只要他还盼望着。早日收复被大辽侵占的燕云十六州,他就应该知道做何选择。
看完赵孝锡的亲笔信,站在御台之下的皇家密探,也非常震惊。这位琼州王,对他们这支队伍的情况非常熟悉。甚至赵孝锡直言,这一切都是高太后告知的。
这意味着。密探们的身份,赵煦这位皇帝掌握了一份。那么这位琼州王同样掌握了一份,皇家密探如果想偷偷混进赵孝锡的队伍,只怕也难逃赵孝锡的审查。
去过一次新南城,非常了解赵孝锡实力的皇家密探。其实也清楚。眼前这位皇帝,跟琼州王联手,才是对彼此都最有利的事情,甚至大宋一统天下都有可能。
如果两兄弟中,赵煦真的要跟赵孝锡闹翻。以赵煦的实力,未必能把赵孝锡怎么着。毕竟,如今的赵孝锡实力,除了隐藏起来的力量外,大多都在海外。
以目前朝廷水军的实力,密探能够清晰感觉出来,根本就不是一合之敌。这意味着,赵孝锡想找大宋的麻烦,只要有码头的地方都可以进攻。
可赵煦想找赵孝锡的麻烦,首先就必须组建一支强大的海军。战舰从那里来,钱从那里来,组建海军的官兵又从那里来。这些都不是一下子有够组建起来的啊!
正在密探考虑着这些事情时,赵煦终于压下被耍的怒火,直接询问道:“此次你到过新南城,是否查出琼州王手下的实力?还有这些玻璃,又是那里生产出来的?”
做为一国之主,他很清楚这种货物,能够带来的财富有多大。那怕他坐拥天下,现如今也经常会国库没钱而头疼。为此,他也一直保持着节俭生活的习惯。
如果能将这种生产工艺,真正的变成皇家所有。那么赵煦可以想象,凭借这些东西,他能够赚取大批的财钱,有了钱想做什么都有底气啊!
对于赵煦的询问,皇家秘探很快道:“据手下所知,琼州王目前拥有一支,震慑东南诸岛诸国的海军。经验丰富的作战人员上万,大型海船上千艘。
这些都是明面上的队伍,除了这些打着大宋旗号的海军,琼州王在东南沿海,还设有一支以海盗行份,保护大宋海商打击海盗的队伍,人数只怕也不比海军少。
除此之外,新南城步兵跟骑兵似乎不多。除了一些城防军,跟官府的衙差捕快,似乎没看到什么大规模的步兵队伍,更多都是发展海上实力。
至于琼州王手下的工匠坊,手下无能查不出来。其实工匠坊的事情,不管手下等人再查。其它番邦诸国,也有探子在打探情报,可大多都没什么消息。
唯一能够知晓的,就是这些工匠坊,应该都在琉球岛上。可据手下的几个秘探禀报,这些工匠坊守卫极其森严,派有琼州王的心腹部下看守。
除了琼州王以外,就连新南城普通的官员,都未必知道这些工匠坊的所在。每次货物送来,都有重兵进行押送。派人跟踪的下场,都是有去无回。”
明白赵煦询问工匠坊,想来也是看重,这些东西赚钱的效益。可皇家秘探非常清楚,以这位主子的智慧,只怕跟琼州王相比,还是差那么一点点。
正如前些年一些,琼州王搞出来的青绿炒茶,不也令赵煦蠢蠢欲动吗?可动心了这么多年,他又何尝得到过,这种炒茶的秘方呢?不都被琼州王给保密起来了吗?
若论治理国家,皇家秘探不敢说赵孝锡必胜。可论赚钱的本事,皇家秘探觉得,这位少年天子跟赵孝锡相比,那是必输无疑。可这话,不能直接言明啊!
最令皇家秘探郁闷的是,他们原本就忠于皇室统领。眼下除了赵煦这位皇帝,知晓他们的情况外。那位琼州王,对他们的底细也是清楚的很。
这无形中就造成,皇家秘探想秘密调查琼州王的情况,很少打入他的核心。进不了他的核心,能打听出来的情报,又有多少价值呢?高太后这手,玩的还真是大胆啊!
其实皇家秘探这点真的想多了,高太后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让赵孝锡多提防一点赵煦跟这些皇家秘探。不管如何,她不希望赵孝锡死在皇家秘探之手。
尤其是后来赵煦,在她病重期间所做出的事情,让高太后一直担心两兄弟闹翻。以至高太后在临死的时候,也要求赵孝锡多帮帮赵煦,但也要提防赵煦的暗害。
听完密探的禀报,赵煦也真心有些无奈。尽管他知道,这位堂兄打小就是个大智若愚之人。可他实在想不到,赵孝锡在游走江湖时,却做了这么多事。
甚至赵煦都开始怀疑,赵孝锡是不是早就意料到会有这样一天。如果真是这样,那赵孝锡的心机跟谋略,真的非常可怕,与之为敌确实不智啊!
说完这些事情之后,赵煦又询问了一番,新南城的情况。得知赵孝锡在新南城,已经从大宋境内,迁移了十多万百姓过去时,多少有些震惊。
可听到皇家秘探直言道:“皇上,其实整个琉球岛,目前就新南城看上去繁华热闹一些。那都是琼州王,花费了大笔金钱才改造的情况。
如今在琉球岛其它地方,还处于蛮荒状态。想要重新建起一坐新城,财力物力也不计其数。况且,据手下的调查,那些移民都是本朝贫苦无依的百姓。
因为确实活不下去,才冒着风险选择了迁移。在那里,只要他们肯干活,开垦出来的田地,大多都属于他们自己拥有。每年只需交纳一定的税粮,其它税收全费。
一些早年搬迁去的移民,目前生活都比较富裕。可说到底,他们也是远离故土,最终才得到这么些补偿。而且这些贫苦之人迁移,也有助于地方安定。”
生怕这位皇帝,会下达什么禁止迁移令。那么就真的会令琼州王,还有那些向往新生活的百姓愤怒。毕竟,现如今琉球岛,可是大量需要移民搬迁过去啊!
也不知道到底何时,这位皇家秘探心中有种直觉。将来大宋之主,只怕会是那位琼州王。为此,他似乎不愿意,看到这位琼州王的大业有什么损失跟风险。
而赵煦从密探的语气中,能感受到赵孝锡想来还是比较得民心。有这样一位堂兄,赵煦觉得即是他的运气,又是他的不幸啊!
第五十二章改变,教育先行!
当赵煦在为赵孝锡的亲笔信而纠结时,赵孝锡却一点不担心,这位身为皇帝的堂弟,到底会如何想他。身居这新南城中,赵孝锡对赵煦的想法,似乎一点都不在意。
在别人看来,赵孝锡送的礼物价值很高。可在赵孝锡看来,这批东西价值便宜点极点。相比赵煦代表皇室,送的王冠霞披,根本就是不对等的礼物。
只是赵孝锡清楚,身为皇帝的赵煦,坐拥天下并不缺金银。反倒是这种,划越时代般的东西,是赵煦所远远没有的。送这些,也算给他涨点见识。
随着偏布新南城移民村的学堂成立,赵孝锡让户部张贴告示。从即日起,所有移迁到新南城上来的百姓子女,都将免费进入学堂读书识字。
而且赵孝锡特意强调,是男孩女孩一起接受教育。这在很多人看来,几乎是打破惯例的事情。可这条法令,得到了木婉清等人的一致同意。
为了下达这条法令,赵孝锡还特意召集六部官员开会。在会上赵孝锡只说了一句话:“如果你们觉得这样不对,那回去问问你们夫人,她们是否支持这项法令?
如今新南城,是本王治下的新城,它一切法规都有本王说了算。既然那些女孩,也是未来新南城的子民,那她们也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男女一视同仁!”
面对赵孝锡的坚持,还有几位王妃的坚决拥护,那些官员也清楚。既然赵孝锡已经决定,那他们也不好太过反对。毕竟,新南城很多规矩,都跟大宋有所不同。
只是令赵孝锡没想到的是,这项法令颁布之后。官员反倒不怎么反对。反倒是移民村的百姓,对于女孩入学堂读书识字,反倒觉得有些接受不了。
为了这件事情,赵孝锡特意将木婉清等人找来,笑着道:“有关女孩入学的事情,接下来就交给你们去工作。反正你们闲着也是闲着。去跟百姓讲一下,女子识字的好处。
你们可以试着跟百姓讲,如果他们的女儿在学习上,能够远胜男孩的话。或许将来,在本王的治下,还会出现女官员。女人的作用,有时候男人也代替不了。
为了让你们拥有名正言顺的权力,本王给你们封一个劝学使,一来替本王巡视一下移民百姓。二来。就是通过你们,宣传一下本王的办学宗旨,愿意接受吗?”
对于这样的任命,待在城主府每天觉得很无聊的众女,自然高兴的接受了任务。尤其是李清露跟王语嫣,这种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女孩,很清楚文化的重要性。
现如今很多百姓觉得,女儿只要会做家务。会做女红,那就是好女人。可在她们看来。女人其实也能当半边天。最重要的是,赵孝锡愿意给她们做事的机会。
打着劝学使的旗号,这些王妃们终于找到了事情做。面对这些王妃七嘴八舌的劝解,新南城治下的移民们,也慢慢接受了将女孩送进学堂的现实。
不管怎么说,这些适龄的女孩。真正能帮家里做的事并不多。现在送到学堂里面去,中午饭可以免费吃。读书成绩好,甚至能够赚到一定的奖赏,这对百姓而言很难得。
最重要的还是百姓知道,这件事情是王爷厚赐的。他们将来。也许不用听大宋朝廷的法令,可在这岛上生活一天,他们就要遵从赵孝锡这位王爷的法令。
抱着这种心理,一些聘请到先生的学堂,陆续的开课。可到新学堂转了一圈的赵孝锡,发现这个时候,这些秀才教书识字的速度真的太慢,学生学起来也费劲。
想到这里,赵孝锡突然觉得,也许应该把汉语拼音给搞出来。以至接下来的时间里,王府的九位王妃,就看到赵孝锡开始编写拼音教材。
当然,在这些王妃眼里,这些拼音显得非常古怪。可望着这些女孩不解的眼神,赵孝锡却笑着道:“这些字母你们先学习一下,学好了,下次让你们给那些秀才上课!”
一听能给秀才当先生,女人们自然非常有兴趣。尤其是王语嫣跟李清露,学起来更是用心。对她们而言,在赵孝锡身边,也想体现一下她们的价值。
随着这些拼音字母她们学会了,看着赵孝锡拿出三字经,全部用拼音给标准出来。拼音字母学最好的王语嫣,很快就看出这样识字的迅速。
听着王语嫣的拼字声,赵孝锡显得很高兴的道:“语嫣,等我将这些书标注出来,你就将这些书,拿到印刷工坊去印刷做监工。有了这些教材,孩子们认字的速度会更快。”
在赵孝锡看来,少年强则中华强,这话一点不假。眼下这些移民的孩子,都是大宋未来的基础。暂时没法改变大宋的教育体制,但在这里他可以办到。
果不其然,随着几个女人将这事,当成替赵孝锡积累功德,传世著传的大事操办。九个女人也算是,彻底有了事情可做,天天泡在印刷坊,等着这些书籍面世。
随着第一批书本面世,赵孝锡就下令,让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