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帝之天龙八部(步枪)-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在大宋沿海出了骷髅海盗团,这样一支实力强悍的海军,高丽君臣还是比较担心。可这两年,因为骷髅海盗团的存在,高丽沿海的海盗反倒少了。

尽管将大辽视为宗主国,可高丽同样不敢小视大宋的地位。某些时候,他们甚至会做出,给两个国家晋贡的事情来。目的只有一个,保证他们国家的安全。

眼下赵孝锡这个王爷,将琉球岛视为属地,高丽方面更加担心,大宋会不会从海上,对他们发起进攻。如果真这样,那高丽同样十分危险。

好在现如今,高丽也没发现这种迹象。可不管如何,赵孝锡手上这支海军,确实是个非常大的威胁。为了安全,高丽必须释放一些诚意,避免发生海上攻击的事情。

加上高丽同倭国一样,对中原帝国都非常畏惧。加上他们国内,很多贵族都以使用大宋的东西为荣。要是断绝了货源,这些贵族同样会觉得不适应。

如果说高丽象大辽进贡称臣,更多是陆地与大辽接壤。那么眼下,赵孝锡组建起来的海军,却拥有了从海上发起进攻的力量。

夹在两个大国中间,高丽其实过的很憋屈。可这就是他们生存之道,依附强者。如果不这样做,他们能否保留国家延续,也许都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为此,这次高丽尽管低调派来了使团,可送的礼却不薄。甚至看到礼单,赵孝锡觉得,这些高丽人比倭国人还大方。那些高丽参,就送来了不少难得一见的极品。

在这种番邦诸国,陆续派来了使团祝贺时,处于最后建造的城主府,也在一天天的完善当中。相比其它新城建筑是两层,城主府则是三层的设计。

其次城主府还拥有一道护院墙,看上去比其它楼更具安全性。这也是出于特殊的考虑,保障城主府在任何时候,都拥有最后一道防线用于守护。

来到城主的番邦使节们,每天看着新城的变化,也觉得非常神奇。尤其对城主府的修建速度,他们更是觉得不可思议,有关水泥的事情,他们也都慢慢了解到了。

很可惜,这种东西别说他们这些番邦使节,就算如今的大宋商人同样购买不到。为此,不少番邦使节也提出,能否从新南城的商铺中购买这种东西。

面对这些番邦使节的要求,赵孝锡也显得考虑了许久,最后才表示。将来会在商铺里,增加这种水泥的出售。只是价格上面,却并没如众人猜测的那样昂贵。

对于赵孝锡的这种作法,工部跟礼部的官员,都显得很不理解。毕竟,物以稀为贵,这种水泥是新南城独一份,为何不卖的价格更高一点呢?

见这些官员不理解,赵孝锡笑着道:“这种水泥,确实是我们新南城独有。可它除了建房子跟修路,几乎没有太大的作用。

如果它的价格太高,相信再有钱的番邦商人,也只会购买一批试一下。当他们知道,这水泥其实没那么神奇,自然就不会花钱购买。

可要是水泥的价格,相比比较低的话,他们发现水泥建房的便捷,就会大量的采购。更何况,五两一桶的价格,相对成本已经是天价了。”

听到水泥的造价如此之低,这些官员也就不再多说什么。随后,赵孝锡就安排礼部的田佑富,开始接受商人的订单。

根本他们的订单,开始安排出货。因为,随着新城建设需要的水泥量大降,如今水泥厂储存的水泥已然不少。提前出售一批,倒不存在什么问题。

商人们购买这些水泥,自然是要带回内陆跟本国去。那么运输上面,他们更多都选择聘请新南城的船队。这样一来,新南城的船队,最近也是生意兴隆。

除了新南城外的船厂,目前在加紧赶制商船外,赵孝锡建于松江的船厂,如今也要赶制大型海船。这些海船,也将陆续装配到赵孝锡的海军。

用赵孝锡的话来说,海军的强大与否,直接关系到新南城商业城的地位,能否得到充足的保障。只要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拥有海岸的国家,就必须时刻小心他的拜访。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新式海船的建设中,有了不少新的改变。而这些改变,等到新船抵达琉球岛,正式进行换装后,相信这种新式海船的出现,会令番邦各国震撼。

眼下赵孝锡,之所以没给海军装配这种新式海船。更多的还是希望,保持一定的神秘效果。等到海军换装完毕,也是他正式进军海洋殖民的时刻。

而赵孝锡也在期待着,这些东西一旦出现,将会彻底的掀开另一个时代的到来。对于这些新东西的出现,赵孝锡其实也研制了许久,也是最近才刚刚定型!到底会是什么呢?

第四十一章感动的老太监

当新南城的城主府,在万众期待中修建完成,进入到最后的装饰日程。待在岛屿上的番邦大使们,也感叹这位大宋王爷的这座府第,真可谓奢华富丽到极点。

相比新南城中其它的房子,这座城主府除了位置最高,那些装修的材料也令人羡慕至极。那种透明玻璃窗外,更是令这些好不容易,买到几块明瓦的商人眼馋。

看着这些取代硬纸的窗玻璃,方方正正的镶在窗户上,即比硬纸的防风效果好,采光度又比硬纸窗户好上无数倍。至于那议事厅的房顶,更是安装了上百片明瓦盖顶。

那怕站在城主府外,都能看到那些玻璃反射的光芒。这种在商人看来,一瓦难求的情况下,这幢城主府却奢侈到,用这种明瓦当普通瓦用。

最重要,那些用来做窗户的玻璃,看上去也令人眼馋的很。为此,城主府装修没多久,那些海商跟番邦大使,又向礼部申请采购这种玻璃。

那怕一块四方玻璃十两纹银,这些商人们也不嫌贵,纷纷订购采买。希望买回去之后,第一时间把自家的窗户,全部换成这种玻璃窗。

对于新南城,时不时出现的一些新鲜东西,这些番邦大使也感觉。在这里待的时间长,那怕身上带的钱再多,也总有被掏干净的一天。

偏偏这些货物,永远都不会充沛销售。那怕花钱买货,也要找关系找人情,才有可能拿到货。不然,没关系的,就算花了钱,想拿到货也要等上一段时间。

在城主府开始进行装修阶段。那些商人租赁下来的商铺,也正式进入铺货阶段。那琳琅满目的大宋商品,开始扑满了这些商人经营的店铺。

不少喜爱大宋商品的番邦大使们,清楚新南城商铺出售的东西,都异常的昂贵。可现在这些商铺,出售的大宋商品。价格相对却平民化一些。

一些离琉球相对近的番邦大使,得知在这里购买的商品,跟大宋几乎没多大区别,立刻就明白。如果在这里购买商品,拉回本国去出售,肯定能大赚特赚。

尤其是得知,这些商品如果他们,暂时没办法运回国内,新南城也有专门接受这种聘请的船队。替他们将货物,运回到他们本国的码头。

番邦大使中,有来头的大臣,立刻掏干净身上所有的钱,购买了一大批大宋货物。让新南城的货船,帮忙给他们运送回国。至于运费,到了他们国家再付。

尽管运费也不便宜,可这些番邦大使计算过。在这里买一船货。送回本国去销售,去除所有的费用跟成本。至少还能赚到一倍以上的利润。

这样的好机会,他们怎么会错过呢!订好货,立刻派出心腹跟船返回本国。同时让这些心腹,带着他们的密信,交给家里的主事人,调集资金加大采购量。

看着这些番邦大使。都跟不要钱一样,购买他们运到岛上的货物。这些租下店铺的海商们,也觉得这种赵孝锡讲过的批发生意,似乎价格也非常不错。

除了中间一点运输费用,他们只需要将货物。在这里出售成功,就能赚取到大笔的财富。虽然没有去番邦出售赚的多,但钱却赚的安心至极。

尤其这大批的货物如何销售,根本不用他们去操心,这同样减少了人工方面的开支。一番计算下来,这些海商也赚得,这种生意同样有赚头。

商品的售价低了,货物的销售量就提高了。为了充当分销商,这些番邦商人,同样掏尽家财,来这里采购大量的大宋商品,转运到本国进行销售。

谁都清楚,在他们国内,大宋的商品从来不愁卖不出来。很多时候,他们就是发愁,大宋的商品非常稀缺。眼下只要付钱,有人包运送,国内再派人出售,销售量自然大增。

对于这些海商开门红,陆续都有生意成交,暂时充当税务部门的礼部官员。看着一笔笔主动到礼部上交的税金,同样乐的嘴都合不拢。

这条商业街,有了这些海商跟番邦商人的交易,每笔成交的货物,都需要象新南城交给一定的税收。尽管这些税收不高,但架不了成交金额跟数量庞大啊!

就连这些海商,也没想到过,这些番邦商人对大宋的商品,购买的兴趣如此之大。平时他们带着货去番邦销售,尽管也不愁销,却也没现在销的这么痛快。

于是乎,前往番邦运送货物的商船,天天都会从新南城出发。而在大宋几个沿海港口,同样有大批大宋的货物,被运送到新南城这边来。

这种繁忙的商业,也促使着新南城的名气,一天比一天大。而就在这个时候,由汴梁城出发的祝婚使,也终于抵达了新南城。

一路上,差点因为晕船送命的老太监。也从没想到,这位从皇城出来的郡王爷,竟然会在这种蛮荒岛屿上,经营出这样一番热闹景象。

看着港口上千帆竞渡的场景,前来祝婚的使团成员,也觉得非常的惊讶。等到他们来到码头,开始整理仪帐往新南城走时,也感觉这个地方非常的与众不同。

那看上去坚硬无比的宽敞道路,不时有马车快速驰过。而那座映入眼眶的护城墙,同样令这些从皇城而来的成员震憾不已。

这一路上,他们也听到,赵孝锡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城。可他们从来没想到,这座城的规模竟然如此庞大。而这一切,就在短短两月不到的时间里完成。

担任祝婚使的老太监,突然觉得,相比回到皇宫,继续当一个受人冷落的前后宫总管。真不如留在这里,看看未来这方天地会变成什么样子。

至于那些充当探子的护卫,也觉得这位朝廷王爷的举动,确实令人有种惊骇的感觉。无论是护送他们抵达的海军,还是眼前这座繁华的城市,都说明赵孝锡的野心不小。

偏偏现如今,赵煦也不想过于将两兄弟的关系搞僵。至少从目前看来,赵孝锡所做的一切,都没威胁到赵煦的帝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帮助了大宋商业的繁荣。

就在祝婚队即将进城的时候,一支精锐的骑兵出现在城门前。看着在城门口迎接的人群,那位老太监也觉得,一段时间不见,赵孝锡的气势更甚以往。

等到一行人抵达城门口,老太监从马车上走下来,拎出一张圣旨的时候。却发现赵孝锡并没下跪,而其它官兵,到是下跪肯定听旨。

对于赵孝锡站着听旨,老太监也不敢多说什么。至于那些随从,更加不敢多说什么。谁都知道,眼下汴梁城的皇帝,拿这位琼州王没办法。

此次派遣他们来此,本身就有改善兄弟间关系的意思。即如此,赵孝锡跪与不跪,又有多少区别呢?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指责赵孝锡目不君主,不是自找麻烦吗?

等到宣完圣旨,赵孝锡稍稍弯腰伸手道:“微臣接旨!”

从老太监手里接过圣旨,赵孝锡看都没看,转手递给了身边的赵大。立刻上前道:“刘公公,这一路幸苦了。想必这是你第一次出海,滋味不好受吧!”

望着对自己还是那番客气的赵孝锡,想着伺候的高太后殡天,他这个曾经的皇宫红人,如今的境遇真是一天不如一天。而这次,更是接了这么一档差事。

越想越不是滋味的刘总管,也忍不住落泪道:“多谢王爷关心,奴婢还吃的消!倒是一段时间不见,王爷消瘦了不少啊!”

看着这位曾经伺候自家祖母的老太监,一付感慨甚多的样子,赵孝锡也清楚,没人靠山的刘总管。如今在皇宫里的日子,也只怕非常难熬。

一入侯门深似海,更何况身居这皇宫之内呢?无论这些身有不全的太监,还是那些宫女。看似风光的生活背后,又有着无人知晓的苦楚。

伸手道:“刘公公,此番来了,那就不要走了。祖母离开了,想必你在宫里日子也不好过。即如此,往后就跟着本王好了。在这里,没人会冷落于你的!”

原本还在想,到底要怎么开口的刘公公,也没想到赵孝锡,敢这样大胆的说出这种事情。好在这个时候,他们两人的对话,倒也没让太多人听了去。

至于赵孝锡身边的赵大等人,还有刘公公身边的随从,也都不敢多说什么。只能眼睁睁看着,感动的泪流满面的刘公公,在赵孝锡的拉扯下往城里行去。

看着代表大宋皇室的仪仗入帐,不少待在新南城中的百姓跟商人,都觉得非常好奇。不管怎么说,那怕这里一切都是赵孝锡说了算。可面对皇帝,他们同样敬畏的很。

眼下大宋的皇帝,不远千里派来了仪仗队祝婚,多少也能说明。这位雄霸东南沿海的琼州王,很得那位大宋皇帝的宠信。

对于这些商人跟百姓的误会,赵孝锡自然不会去解释什么。毕竟,在他没有宣布争霸天下时,百姓心目中的皇帝,一直都是远在汴梁城的赵煦。

第四十二章大婚在即

皇帝派来祝婚仪仗队的事情,随着刘总管一行人的到来,很快传遍了全城。至少这番举动,在百姓跟番邦使者看来,赵孝锡这位王爷,很受皇帝赵煦的宠信。

等到仪仗队进城,看着这道路都是平整坚固的路面,觉得走在这路上,比走在汴梁城都要踏实几分。这新城的气派,真的丝毫不下于汴梁城啊!

对于这些祝婚队的成员,赵孝锡让礼部的官员,将他们全部安排到镇上的客栈中去。尽管此时,新南城的客栈,大多都人数爆满。可新装修好的客栈,还是能安排一些人。

唯一被带进旧镇王府的人,只有刘总管一人。对于这种情况,前来护送的皇城禁军,也不敢多说什么。毕竟,在这里一切都是赵孝锡说了算。

被领着走进王府的刘总管,刚走进院子就显得被吓一跳。因为他看到,明明被下葬的徐王赵颢,此刻一脸微笑的站在院子里等候着他。

也许是看出刘总管脸上的惊讶,赵颢笑着道:“刘公公,皇城一别,也就一段时间。难道刘公公,才这么一段时间不见,就不认识本王了吗?”

看着赵颢脸上的微笑,还有徐王妃一众人微笑的样子,刘总管多少意识到什么。立刻弯腰道:“奴婢刘容,见过徐王跟徐王妃!”

上前一帮将其扶正的赵颢,从赵孝锡那里,得知了这位守护母亲多年的老太监。在皇城的日子并不好过,这次过来赐婚,说白了也是被流放一样。

想到这些,有些语气沉重的道:“刘总管,来了就好。以后没事,就陪我们在岛上养老好了。在这里。没皇城那么多规矩。我想,母后知道也会同意的!”

提到已然过世的母亲,赵颢是最为难过跟内疚的。为了保全性命,他们不得不提前离开京城。结果一家人,除了赵孝锡亲自代为送孝,他们都没能最后送别高太后。

对于赵颢的话。这位老太监也觉得感动的很,抹泪道:“唉,奴婢老了,在那里养老都一样。只是奴婢待在这里,怕是要给王爷添麻烦了。”

说起来,他们这些老太监。大多都要么老死于皇宫之内,要么等到实在伺候不动主子,就被开恩放出宫,回他们的原籍遗养千年。可问题是。刘总管没什么家人。

打小没了活路,被净身送进宫里,刘总管同高太后一样,可谓经历了三代皇帝。可等到他回过头上,家人也都不知去了那里,这意味着他也没了家人。

正是因为找不到养老的地方,刘总管最终被留在了皇城里面。每天守着冷冰冰的太后寝宫,过着有点生不如死的生活。若非有后宫嫔妃照顾。他怕是真的早死了。

眼下带着圣旨来这里,在海里晕船的时候。刘总管甚至想过,干脆跳进了大海中一了白了。可最终还想着,来这岛上见赵孝锡最后一面。

相比在皇宫受到的冷落,刘总管却清楚,这位郡王爷却是宅心仁厚之人。如果连赵孝锡对他都不重视,那回程的路上。他必定会跳海自尽,不想再回那冰冷的皇宫。

也许是认识的时间长,赵颢也很可怜这位母亲身边的近身太监。让王府的总管,替其安排了一个房间后。也算让刘总管,在这里有了一个安身之地。

在刘总管一行抵达三天后。城主府终于如期完工。带着赵颢跟一众女人,赵孝锡也参观了,这幢包含了新南城,最高规格的城主府。

看着那些与众不同的建筑跟房间,众人都觉得,这种住宿条件真的太过奢侈了。可她们都清楚,这座房子是她们安身立命之所,自然希望在这里能过的舒服些。

房子落成之后,徐王妃显得有些着急道:“阿福,现在这房子做好了。那是不是可以举行大婚了?这几天,有没有什么皇道吉日啊?”

对于徐王妃而言,身为母亲的她,现在最关心的就是赵孝锡的婚事。只要替赵孝锡操办完婚事,这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这也算身为母亲的一点心愿!

加上赵孝锡成亲后,接下来就是赵茑的婚事。不在是被朝廷认可的王妃,徐王妃跟徐王赵颢,接下来也会随段正淳,一起去大理住上一段时间。

同时,他们也将在大理,亲眼看着女儿出嫁。只要看到子女都有了归宿,他们也算完成,为人父母的最后一桩心事。剩下就等着,抱孙子怡养百年的滋味了。

听到徐王妃的指示,管家赵福笑着道:“回王妃,三天后就是皇道吉日。如果二公子愿意,三天后就可宣布大婚,到时来个举城同庆!”

对此,赵孝锡却摇头道:“娘,福叔,三天后肯定来不及。时间最好往后延迟一下,儿子还有四个媳妇没到呢!”

一听这话,徐王妃才哭笑不得的道:“你小子,看来这下,真的要过上三妻四妾的生活了。行,那阿福你再说说,除了三天后,还有何时是皇道吉日。”

赵福对此早有准备,立刻道:“回王妃,这月宜嫁娶的好日子不少。如果三天后来不及,那么七天后,同样宜嫁娶。想必有七天时间准备,我们也能将婚事操办更热闹一些!”

听到这里,徐王妃将眼神看向赵孝锡,似乎想问问他,有七天时间,他那四位女人会不会到琉球岛。对此,赵孝锡倒没什么意见。

从布衣阁送来的情报,梅剑四姐妹以及灵鹫宫几十名剑婢,如今已经抵达了福建路。看时间,距离最近的海军码头,相信也用不了两天时间。

决定了七天后操办婚事,徐王妃自然一脸高兴。立刻道:“阿福,从明天开始,将王府的东西全部搬到这里来。另外通告全城,二公子七天后大婚举城同喜!”

看着徐王妃做出决定,赵孝锡自然没有任何意见。而对木婉清等人而言,她们倒也不愁这时间长短。可有了这个仪式,她们的身份也就名正言顺了。

望着一众女人害羞的表情,赵孝锡倒觉得没什么。反正他跟这些女人,不是夫妻胜似夫妻。现在只是给她们一个交代,让她们能够安心一些而已。

只是在这群女人中间,一向安静的王语嫣,心情却有些畅快不起来。尽管她跟母亲已然商谈过此事,可她与赵孝锡的关系,还是跟以前一样相敬如宾。

相比赵孝锡对其它女孩的感觉,王语嫣能明显感觉到,赵孝锡对她跟对阿紫差不多。这就意味着,赵孝锡只把她当朋友或小妹对待,并没把她当自己女人对待。

她脸上的失落,不但木婉清看了个仔细,就连李青萝同样看到了。这位母亲也知道,也许是时候跟赵孝锡挑明,满足女儿这个心愿的时候。

虽然李青萝不太愿意将王语嫣,嫁给拥有几房妻妾的赵孝锡。可她同样清楚,王语嫣外柔内刚的性格,认准的事情怕是不会回头。

如果在这件事情上,王语嫣再受一次伤害。前次少林寺出现的情况,李青萝也不敢保证会不会上演。这样一番考虑,她才决定替女儿完成这个心愿。

看过落成的城主府,赵孝锡一行返回小镇的王府。而在路上,前来打探情报的皇帝秘卫,同样发现徐王赵颢,还尚在人间的事情。

对于这个情况,这些秘卫也被吓一跳。可他们清楚,身居这孤岛之上,就算知道这个情况,他们也要回到内陆上才能将情报通报上去。

祝婚队拥有皇帝秘卫的情况,赵孝锡是再清楚不过。对于这些秘卫,赵孝锡也没打算,将父亲尚在人间的事情隐瞒着。这岛上人来人往,想隐瞒也不太可能。

即如此,那就不用隐瞒。反正赵煦现在愿意派人来祝婚,就是不想跟他撒破脸。只要赵颢不回皇城,相信赵煦就算有气,也不敢做出什么打压的事情来。

随着赵孝锡七天后大婚的事情宣布,新南城的百姓跟官员,都显得非常兴奋。那些留在岛上的番邦大使,也清楚他们能待在岛上的时间,只怕真的不多了。

在新南城开始为赵孝锡大婚忙碌起来时,梅剑四姐妹,带着天山童姥派给她的几十剑婢。一路快马加鞭的往福建路赶,而沿途都有武卫替她们安排一切。

尽管赵孝锡不再担任灵鹫宫的宫主,可如今安排在宋夏边境的武卫,跟灵鹫宫不少上了年纪的剑婢,都结成了夫妻。以至年青武卫,也想讨个灵鹫宫的女孩。

而赵孝锡对于灵鹫宫的定义,也是希望这个门派,能多培养一些,能文善武的剑婢来。这样一来,她们将来即能充当木婉清等人的护卫,又能有个好出路。

嫁给赵孝锡手下的武卫,对这些大多孤儿或孤苦出身的女孩而言,也是一条不错的路。更何况,赵孝锡对于武卫跟剑婢的事情,一直都执行两相情愿的规矩。

这样一来,将来他们的子女,也会是赵孝锡手下,最为忠实的部下跟子民。而这种安排,对常在刀尖混饭吃的武卫而言,也算一个特别的优待福利!

第四十三章灵鹫剑婢抵岛

随着城主大婚的事情通告全城,那些移民村的百姓,也清楚那天城里肯定非常热闹。只是出于安全考虑,户部表示每村,最多派出百人参加当日大婚庆祝。

尽管新南城的规模很大,可要是岛上迁来的移民,全部在当天涌进城里去。那只怕新南城,也会变得拥挤起来。这就意味着,需要一些特别的规定。

这次赵孝锡大婚,除了番邦送来的贺礼,赵孝锡也下令,全城百姓跟官员都不得送礼。甚至让目前,正在大唐遗民山谷居住的移民,反倒收到赵孝锡送来的喜礼。

用赵孝锡的话来说,这叫与民同庆。相比居住在新南城的移民,这些目前还处于开荒状态的移民,日子都过的不太好。这些粮食跟衣物,也能让他们沾点喜气。

而这段时间,随着不断的移民涌入平原进行土地开垦。三个固守自封的遗民村落,也渐渐知道,在他们居住的后面深山里,有一片非常辽阔的平原。

看着这些移民不断涌入,村口的沙滩上,也开始修建起了码头。这种人际交待与沟通,渐渐让三个村子的青壮,有了渴望出村一看天下的想法。

似乎知道这种情况,赵孝锡特意让负责平原移民事务的官员,给三个村长都发出了喜贴。如果他们愿意的话,可以带十名村民,前往新南城参加大婚。

这段时间,已经感受到这种不断涌放移民的冲击。三位村长兼族长,也清楚再墨守成规,他们家族能否延续下去,还真的是个未知数。

为此,收到那些官员通知的三位族长。终于答应乘座海军的船只。在大婚那天陪同移民代表,一起前往新南城给赵孝锡庆婚,感受一下外面的世界。

四天后的中午,一路长途跋涉的梅剑四女,在经历了晕船的痛苦后,终于如愿以偿的看到了琉球岛。对于她们而言。来到如此海外之岛,还真的是第一次。

别看她们管辖着七十二位岛主,可这些岛主大多都名不符实。只是居住在沿海,一些小帮派的帮主而已。只是为了好管理,才统一被任命为岛主而言。

负责接送这支娘子军的海军,对于这些青春靓丽的持剑女子,也觉得眼睛有些看不过来。可前来接送的军官都知道,为首四位几乎一般样的女人,可是未来的王妃啊!

这些都是王妃的女侍卫。别说这些普通的海军士兵,就算他们这些军官。也不敢随意得罪,谁知道惹怒这些娘子军,到了岛上他们会受到何种惩罚呢?

这段时间,他们都知道,前往高丽跟倭国的船队,已经运送来不少两国的女人。而这些女人,据说将来要配婚于他们。可如何配。连他们的统领李云聪都不知道。

这些被贩卖来的异国女子,如今全部被安置在新南城。一处特殊的地方。在那里,都有重兵严密把守。而把守那些营地的人,都是赵孝锡手下最精锐的武卫部队。

谁都清楚,既然李云聪说过,那些购买来的番邦女子,将来会被许配给他们当老婆。这些由海盗。转为朝廷官军的海军将士,也不敢错过这种好事。

看着映入眼眶的琉球岛,这两天在船上,几乎都没怎么进食的四女。却显得非常高兴,凝视着前方那热闹非凡的码头。希望能看到那朝思暮想的身影。

至于随她们一起下天山的灵鹫宫使们,也清楚她们的未来,都在这里渡过。至于她们将来的命运如何,有已经嫁人成亲,并且生子的姐妹例子在,她们也不怎么担心。

对她们而言,自从赵孝锡当成宫主后,她们也被取消不得婚配的规定。除了一些年纪大,真的不想嫁人的剑婢外,那些过了婚配还年青的剑婢,却都有了不错的归宿。

此次她们随四剑婢下山,也得到天山童姥的吩咐,未来她们的性命,还是掌握在赵孝锡的手里。可有了这四姐妹的照顾,她们的命运应该不会太差。

就在海船缓缓靠岸,眼尖的菊剑很快看到,码头那道看上去,有点孤单的身影。立刻兴奋的道:“姐姐,你们看?赵大哥在码头上等我们呢?他来接我们了!”

望着这位小妹的兴奋,梅剑三人也显得非常高兴。不管怎么说,她们将身心交给赵孝锡那天,其实并没奢望太多。而此番,赵孝锡并没辜负她们的付出。

虽然她们四姐妹,不能成为正妃跟平妻,只能是赵孝锡的妾室。可相比她们的出身跟命运,这个王爷的妾室,也是她们几辈子修来的福份。

等到海船停稳,四姐妹第一时间就跳了下去。这个动作,看上去多少有些急切。毕竟,海船距离码头,还是有点高度。可对拥有轻功的她们,还真的没太多危险。

站在下面的赵孝锡,看着四女纷纷纵身跃下的样子,也有些哭笑不得的伸手,将跃下来的四女,纷纷揽进怀里。这动作,看的前来接船的众人,也是大感羡慕。

这四个面貌美丽,长相还相差不多的女人,任何男人看到都会有点想法。而在四女下船,围着赵孝锡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