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帝之天龙八部(步枪)-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十三章微服私访移民村

享受了一顿温馨的早餐,赵孝锡换上一身相对普通的衣服,带着金妍儿跟四侍女,还有赵大等几名武卫。真正放下包袱般,开始往基地后方的百姓居住地走去。

做为一个居住了超十万人的聚集地,村落自然不至一座。为了保护这些移民的安全,根据赵孝锡的吩咐,百户为一村划片居住,这也便于管理。

从码头进入的是最繁华的镇街,也是海盗们居住的地方。除此之外,小镇也有一条商业街,不少跟赵孝锡有商业来往的商贩,都在街上开店做买卖。

随着入住的移民增多,小镇的商贸自然比较热闹。除了粮食,不准这些商贩经营外,其它生活用品,基地倒不限制这些商贩出售跟收购。

只是来这里做生意的商贩,更多都是出售商品,真正值得收购的东西,说起来并不太多。做为新移民的基地,目前移民们拥有的东西,说起来并没有多少。

走在这些串连各个村寨的山路上,赵孝锡多少能看出,这些道路都是开辟出来的。每条道路的尽头,都会有一个移民村落,而那村落附近必定会有可开垦的粮田。

赵孝锡带着金妍儿,走在这些平坦的山间小路上。多少显得有些悠闲,而赵大等护卫们,也没跟的太紧。对于他们而言,非常清楚赵孝锡的武功,说起来比他们还高。

想要刺杀这位主子,想来真要多挑选几个杀手。为此,他们也没怎么过来凑热闹,就跟在后面瞎逛。而这时候,也能看到不时从路上经过的百姓。

这些往来公路上的百姓,大多都是往镇上去的。不时还能看到。一些拎着野味的百姓。想来这也是他们,为数不多能拿出换取商品的东西。

因为基地建立的时间短,百姓只要收获一季的粮食,基地后期就基本不再提供他们粮食。这就意味着,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还是需要这些百姓自食其力。

好在这年头。百姓对于生活的要求很低,只要能吃饱穿暖,那就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其它更多的,他们还真的没怎么奢望过。

第一批搬迁到这里的百姓,无疑开始有了些积蓄。从他们村落房子的样式,就能知道他们日子过的不错。家家户户不说住上砖瓦房,但木石建造的房子还是比较多。

看着这些即将收获的水稻,赵孝锡觉得再过一段时间,这些水稻又能进入收获期。只要粮食开始收获。百姓也就可以将粮食卖给基地,换取钱财兑换所需的生活物品。

总之,第一批搬到这里的移民,经过一年多的适应。已经将这里,当成他们的新家园。毕竟,这些肥沃的粮田,如今都是他们自己的。

尽管赵孝锡换了身衣服出来,金妍儿她们也换上男装。可这些百姓。从他们的气质中,多少能看出。这群来村子的陌生人,想必不是什么普通人。

临近中午时分,赵孝锡来到一个叫十里村的移民村落。村子取这个名字,原因就是村子距离镇子的距离,大概有十里左右。这也算是,搬迁过来比较靠前的村落。

基地在这里任命的村长。是一个看上去年纪并不大的中年人。看到赵孝锡他们进村,还是很客气的邀请他们,到自家吃饭。

看着这位姓郑村长非常客气,赵孝锡也笑着道:“妍儿,既然村长诚意相邀。那我们中午就在这里吃顿便饭。走了几个村子,我还觉得有点饿了。麻烦郑大叔了!”

郑村长听到这话,笑着道:“那里的话,我们村长很少来什么客人。今天难得几位过来,老汉高兴还来不及。就是家里没什么好东西,只怕要慢怠各位贵客了。”

能被任命为村长,想来也有些眼力劲。赵大他们手中的钢刀,不是什么人都能佩戴的。尽管为了村卫安全,基地也给每个移民村,配备了一些武器用于防御。

听到这里,赵孝锡也没掩饰什么,直接道:“没事,今天是我们冒昧打扰。大叔不必太破费,你们吃什么,就给我们上什么,我们也不是什么金贵人。”

尽管赵孝锡这样交待,可看到桌上除了全干的米饭外,还有一些鱼跟鸡肉。除此之外,其它都是乡下人常见的青菜,倒也荤素搭配。

在赵孝锡坐在之后,看着小红跟赵大等人站着,他招手道:“行了,今天难得大叔请客吃饭,都别站着,坐下来一起吃好了。走了这么远的路,我就不信你们不饿。”

清楚赵孝锡发话,最好不要推辞什么的。赵大等人也没客气,很快就坐了下来。而小红她们四人,则跟赵孝锡同坐一桌。这一幕,令郑村长再次确信,这些人身份不简单。

做为过来人,郑村长非常清楚,这群人中金妍儿她们是女扮男装。可在这岛上,能够请的起丫环的人,找遍其它村落只怕也不多,那就唯有居住在镇上的大户人家。

吃着这种纯天然的食物,赵孝锡也没恪守什么食不言的规矩,端着饭碗道:“郑村长,村子里的百姓,现在能吃的饱吗?”

从这个问题里,郑村长就能听出,这应该是镇上的管理者。很快笑着道:“赵兄弟,怕是身份不简单吧?其实这问题,镇上的官老爷们应该都知道。

老汉一家五口,是去年搬到岛上来的。当初在密州老家过不下去,听人说搬到海外来,能分田分地,我也冒着风险,将一家人全部带了出来。

好在那些劝我们搬家的商人还算守信,来到这岛上之后,我们都陆续被安置到这里。因为老汉是最早搬到村里的人家,所以才被镇上的官老爷,任命为村子的村长。

头半年,大家日子过的都幸苦,可至少能吃外饱饭。后来镇里的官老爷,又告诉我们说,这村子附近的田地,只要开垦出来,他们提供农具跟粮种,每季只有三成的租子。

我们这些人,以前在老家都是佃户。这还是第一次,正儿八经的有了自己的田地。虽说幸苦,可第一年收成不错,我们这些搬来的人,总算不用担心挨饿了。”

听到郑村长的讲述,赵孝锡点点头道:“这倒也是,相比内陆那些百姓。搬来这里的百姓,只要肯幸苦劳作,天公作美的话,饿肚子的事情倒应该不会发生。

那郑村长觉得,以你们目前这种状况,你们觉得还需要做些什么。先前我进村的时候,也看到不少百姓在翻新房子。有什么地方,是你们觉得要改善的吗?”

听到这番询问,郑村长实在忍不住道:“得罪问一声,赵兄弟的真实身份是?”

赵孝锡笑了笑道:“村长放心,我的身份以后你自然知道。这次进村,我只是想看看大家搬来这里过的好不好。另外也想问问,有没有什么需要镇上帮忙提供的?”

见赵孝锡不肯透露身份,郑村长想了想道:“其实现在的日子,比我们以前在老家,已经强上了不少。可贵客也应该知道,这人日子稍好,念头也就多了些。

能活着到这里的移民,大多都是拖家带口,老的老少的少。可更多的还是单身汉,他们现在日子好过了,很多人也寻思着,能不能娶个媳妇传宗接代。

这年头,肯冒险跟着商人来这里的婚龄女孩真的不多。这就造成,很多时候,谁家有可以出嫁的女孩,这媒婆把门槛都要踩破了。

所以,如果贵客真是镇上的官老爷,能不能跟那位大老爷说说。多迁些女人过来,这样村子的闲汉们,也不至于每天闲着没事,动不动到处走村串户的找姑娘?”

呃!这还真是饱暖思淫欲啊!

不过想想郑村长说的话,还真有那么一番道理。上午走的这些村子,确实都是男人多女人少。就算有女人,更多都是妇人跟小女孩,年青女孩真不多。

其实想想岛上的情况,不光是这些移民中的青年们,想着日子好了娶个媳妇。就算居住在岛上的海盗们,那个又不想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呢?

望着赵孝锡沉思冥想的样子,郑村长似乎也觉得,这个要求有点为难。略显不好意思的道:“贵客见谅,老汉也清楚,这要求确实有点难。

可这确实是村里后生,最想解决的问题。大家觉得日子好过了一点,也就想着给儿子成门亲。这样一来,大家在这里,也算真正的落地生根了。”

面对郑村长的不好意思,赵孝锡却点头道:“郑村长,这个话倒给我提了个醒。只是这种事情,一时半会肯定无法全部解决,不过我会尽量要求镇上的官员,多留意这些事情。

如果实在找不到大宋的,其它番邦女子,想必也要让人买些来。正如郑村长所说,老让这些年青人闲着,闲久了他们待在岛上也不安心。”

一听赵孝锡说话的这番口气,郑村长尽管觉得有些托大,可他还是没敢说。毕竟,先前的谈话中,赵孝锡口气里,似乎有权力命令那些镇上的官老爷。

那怕搬到这天高皇帝远的海外居住,可郑村长他们清楚。他们能有今天,一切都是镇上那些官老爷所赐。如果说要服从,他们也要遵从镇上官老爷们的规矩!

第十四章建新城与任命

从十里村出来的赵孝锡,让赵大给郑村长留了五两银子,很快就离开了这里。一些早就想过来询问,赵孝锡到底是什么人的村民,很快就汇聚到郑村长的院子里。

对于招待十来人吃顿饭,就赚到五两银子,搬迁到这里的村民多少有些羡慕。而郑村长同样有些担心,先前说的那些话,会不会给他带来什么祸事。

只是对方很客气的询问,他又不好不回答。况且在他看来,这个来头小的年青人,在镇上应该很有权势。把一些村子遇到的问题,说给对方听,想必会有些作用。

等到村里的年青人,询问他来人是谁,郑村长很直接的道:“你们问我,我问谁去?别告诉我,你们没看出对方有来头。那几个带刀侍卫,一看就不好惹。”

尽管是新移民组成的村子,可大家在村子里居住了一年多,相互间也混熟了。有胆大的年青人就道:“村长,他都在你家吃饭,你就没问问他姓什么吗?”

一听这话,郑村长很快道:“姓赵,可我到镇上跟那些官老爷打过几次交道,也没听说有什么姓赵的官老爷。而且这人,看上去还如此年青,身边除了侍卫还有侍女呢!”

此话一出,人群中就有人惊讶道:“啊,我知道他是谁了。村长,你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你可知道,刚才在你家吃饭的人,有可能是谁吗?”

郑村长听到那说话的人,很快道:“许老三,知道你小子消息灵通。昨天你还跑镇上去看热闹了,怎么也不见你回来跟大伙说说,到底看什么热闹去了。

对了,你小子一惊一诈的。你赶紧说说。这个年青人,到底是什么人。我看他先前说话的口气,比镇上官老爷的口气都大啊!”

姓许的年青人,立刻高傲般道:“那当面,镇上那些官老爷,说白了也是替别人做事的。昨天我去镇上。亲眼看到那些官老爷,去接昨天上岸的大宋王爷。

去年我们来这里时,不也听说过,大宋有位郡王爷,把西夏人打的抱头鼠窜吗?昨天那些官老爷去接的,据说就是这位郡王爷。而这里,也是那郡王爷的地盘。

这又是侍卫又是侍女的,对方还是国姓,你们说说整个岛上。除了昨天到岸的郡王爷,还能找出第二个来吗?村长,你今天可是请到王爷到家吃饭,福气大了啊!”

随着许姓年青人猜出了赵孝锡的身份,郑村长也被这消息吓了一跳。可想想先前赵孝锡说过的话,他才意识到,对方为何会询问这么多,有关移民村的事情。

敢情对方是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好在他似乎也没说什么坏话,这就意味着。对方应该不会找他的麻烦才对。更何况,堂堂郡王爷,肯跟他们同桌进食,真是前世修来的福气啊!

渐渐的,这场热闹很快演变成,村民对赵孝锡八卦的猜测。而这个时候。赵孝锡继续带着众人,来到其它移民村落。等到太阳快要落山时,才带着众人回到镇上。

第一天赵孝锡是带着金妍儿她们去视察,第二天却只带了赵大等人前往。因为接下来,他要去的。都是一些相对比较偏的新移民村落。

在这些新移民村落里,道路都比较难行,距离镇上的距离也比较远。而为了保护移民们的安全,在这些移民村落里,还派遣了一支精锐的武卫充当保护。

等到什么时候,这些新移民村走上正规,这些担当看护的武卫,才会撤离回来。有这些武卫的存在,新移民们的安全,也显得更有保障一些。

只是当这些武卫,看到赵孝锡亲自过来视察时,无疑都显得异常震惊。从来没看过,有那个王爷会这样,不远走上几十里路,来看望这些新迁来的移民。

而这些新移民,在得知赵孝锡的身份,同样显得异常震惊。一帮村民,更是直挺挺的跪倒一片,直到赵孝锡将这些移民中的老人给扶起,众人才起身。

相对那些已经拥有稳定收入的老移民,这些新移民的生活才刚刚开始。而每个移民村落的选置,都由武卫负责选定,先决条件就是有水源有可开垦的荒原。

居住条件,也明显比其它移民村落差。可随船来到这里的移民,同样显得很兴奋。毕竟,这村子附近可开垦的田地不少,只要给他们一点时间,这里就会变成乐土。

赵孝锡做为这里的首领,也很快道:“乡亲们,你们不远千里来到这里,想来也是希望过上好日子。现在一切从头开始,虽然幸苦一点,可毕竟这里你们的新家园。

相信搬来这里的时候,你们也看过其它村民的生活。在这里,只要你们肯努力,未来的生活必定会很美好。而我,也会尽我所能,给你们提供好的生活环境。

接下来,大家主要的精力,就是把这些荒野开垦成粮田。有什么需要,可以跟这些护卫讲,镇上也会尽力的帮助你们渡过难关。

等到过完这个年,明年你们开垦出来的田地种上粮食,相信就能收获,你们搬到这里后,第一次种出来的粮食。有了粮食,大家的生活一定会慢慢好起来。”

为了给这些新移民打气鼓劲,赵孝锡自然给他们画了张美好的蓝图。而新移民也清楚,按照接他们来的官老爷所说,只要开垦出来的粮田,都是他们自家的地。

每年只需交给三成的收入,其余的收获都是他们的。这种好事,在他们生活的老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很多人来这里,都是因为家中无田了。

在大宋,田地更多都被一些地主官员给收购。很多百姓,一年忙到头,连租子都还不起。这也导致,年年种田年年饿肚子。

现如今,来到这里,看到那些新移民,都过上家家有余粮的生活。他们自然显得非常期待,希望未来的他们,也能从这里收获到新希望,让生活有奔头。

花了三天时间,赵孝锡走遍了基地每个村落。从目前而言,这一切都是比较不错的。虽然有些小问题,可总体上发展顺利,这让他多少做到心中有数。

经过三天的视察,赵孝锡又花了一天的时间,视察了镇上的海盗军营。对于这些被收编的海盗,总体上还是有战斗力,可纪律性无疑太松散。

将整个基地的情况视察了一遍,第二天赵孝锡再次召集手下,齐聚议事厅准备开会议事。而等待了四天的官员们,同样清楚今天应该会确定,这基地的官职人选。

果不其然,随着赵孝锡讲述了四天的所见所闻,肯定了这些管理人员的话后。很快道:“从今天开始,基地正式命名为新南城,城里的军政大权,都归城主统领。

城主本王暂时兼任,等本王离开之后,由本王的父王徐王兼任。如果有什么事情,诸位往后可象徐王进行汇报。如果拿不定主意,再上报到本王这里。

城主府,以后会重新建造,除此之外,本王在镇外建一座城防墙,真正让他们变成,我们在海外的第一座大城市。让以后来的人知道,这里并非什么蛮荒之地。”

要筑城扩大港口,是赵孝锡必须去做的一件事。可他清楚,这话说着容易,可要建起一座城里,也并非几句话就能搞定的,这需要后续的工作跟进才能完成。

可不管如何,赵孝锡觉得,眼下的小镇,已经不适合统领这么多百姓。所以,对内对外他都必须,做出一番大动作来,安慰众人安心在这里扎根生存。

见众人都显得有些兴奋,赵孝锡却很严肃的道:“既然要建城,那工程自然不会太小。而且这里不比内陆,很多东西都需要我们就地取材。所以,接下来诸位会很幸苦。

本王决定,等到移民村的百姓,收割完水稻之后。村中的青壮,都可以参与到修建城池的事情上来。当然,这种参与并非无偿的,相反也是要花工钱的。

修筑城池的事情,本王决定交给姜大石负责。从明天开始,你就是本王工事的主事官,品级暂时未定。往后有关工部的事情,全由你负责打理,有问题吗?”

姜大石也是一个中年人,可这个中年人身份有点不简单。在来到琉球岛前,他就负责了好几处秘营的修建。最后被派到这里,做为修建基地跟移民村的主要负责人。

跟赵孝锡也打过不少交道的姜大石,听到品级未定,却也很兴奋的道:“多谢王爷,手下一定尽快,让人绘制图形,准备石料以备筑城。”

面对姜大石脸上的兴奋,赵孝锡也很直接的道:“记住,往后工部的任务会很繁重。只是这种情况,应该不会持续太久。过上一段时间,本王会将密营的工坊,陆续搬迁出来。

到那时,有他们帮忙你组建工部,相信你也不用为人手的事情而着急。而新南城,就是我们在岛上建的第一座城,接下来很可能会有第二座,甚至更多新城的建设。”

听到赵孝锡打算搬迁内陆的工坊过来,姜大石也感觉长松了一口气。有那些真正熟练工匠事务的帮手,他这个工部主事,无疑会显得更名符其实一些!

第十五章长远规划与整编

从赵孝锡抵达琉球岛,抛出组建六部一府的话,这些追随赵孝锡的人,就期待着能被任命为正式的朝廷官员。就算不是朝廷认可的官员,也比现在这样担当管理员更风光。

等他们听到,赵孝锡有意在这里修筑一座新城时,就明白这位主子的野心,真比他们想象的更大。在海外筑一座城,就意味着真正将这里,纳入到大宋的国土之内。

就算是海外荒岛,可一座城池的出现,必定会给这座荒岛,带来更大的人气跟商业贸易。只要内陆的百姓知道,这海外有座大宋人修筑的城池,想必也肯来这里定居。

随着第一个工部主事官的职位,被负责小镇基建管理的姜大石拿下。在场参与议事的人员,都比较服气。毕竟,姜大石的能力跟功劳,确实适合担当这个职务。

等到宣布完修建新城的计划,赵孝锡才继续道:“本王这几天,把下面的移民村都走了一遍。本王觉得,这里的移民安置,可以暂时缓上一缓。

从这些移民开垦的田地可以看出,这块地方能被开垦的田地,基本上都被开垦的差不多。如果再安置移民进来,只怕需要将移民,安置到更远的山里去。

尽管在这里,暂时还没发现土著的身影。可本王觉得,这里的移民数量,尽量控制在十万以内。开垦出来的田地数量,尽量控制在五十万亩以内。

人多事情就杂了,移民的吃喝拉撒都需要我们管起来。可这里我们新建的一座城池,本王不希望看到,有什么乱事发生。所以,十万百姓的数量恰恰合适。”

这话也并非赵孝锡乱说,他确实觉得。随着新移民的不断涌入。那些居住在偏远山里的移民,要是没有武卫的保护,他们在这里山里很难待下去。

就算没有土著人的袭扰,这山里毒蛇猛兽也不少。几个新移民村,也发生了不少被毒蛇跟野兽袭击的事情。最主要的是,赵孝锡觉得人多破坏环境太快。

拥有前世人眼光的赵孝锡。非常清楚人多力量大这句话的意义。移民到这里的十万百姓,只要给他们一到两年的时间,附近看上去茂密的丛林,都会被砍伐一空。

这年头,老百姓烧菜作饭,用的都是柴火。这样无休止的砍伐下去,对于这里的生态,也会造成很大的破坏。所以,暂停一下扩张。非常有必要。

最重要的是,赵孝锡觉得,十万百姓一座城,也比内陆一些城池的人口多。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将琉璃岛,其它适合移民居住的地方开发出来。

总之,他希望在几年后,能看到这岛上出现几个。甚至几十个十万人生活的城池。这样一来,这岛上才会显得人气兴旺起来。

有了不断涌入的人口。自然会带动沿边的各国商贸。而这里,将成为赵孝锡,以各国进行商贸的中转站,替其不断搜刮财富扩大影响力。

面对赵孝锡提出的意见,众人都很迅速的点头。对于他们而言,移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近十万的百姓。也是他们组建基地,幸苦从各地坑蒙拐骗般带上岛来的。

好在现如今,第一批新移民,已经看到了移民到这里的好处。有了这些示范村,被搬迁来的新移民。才会这样老实,愿意待在这种荒岛上,为以后的生活而劳作。

见众人不说话,赵孝锡又道:“为了规范移民的管理,今后新南城的移民管理,全部由户部负责监管。而户部主事,由严律负责担任,户部其余官员,则由吏部进行任命。

往后户部将对移民的衣食住行,进行全方面的管理。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进行移民的人口普查跟登计造册,防止不明身份的人混进来搞破坏。

其次还有一个比较迫切的问题,那就是统计移民开垦的田亩数量。按照目前移民的开垦速度,就好做好一个限制。不要过度的开垦出田地,却又无法种植。

户部接下来,除了要给移民们登记造册,还需要将他们的田亩进行登记造册。以前开垦出来的田地,本王就不管。可每户人家每人的田亩,最好控制在五亩之内。

这块风水宝地,将来他们的子子孙孙,都需要在这里居住。所以,适度开发很有必要。如果过度的开垦田地,砍伐森林会引来意想不到的灾难。这事户部要留心!”

听着赵孝锡有些过于超前的话,严律很快道:“王爷,每人限五亩田地,相信百姓们都会接受。可多开垦田地,不是增加岛上的粮食产量吗?为何不能多开垦呢?”

赵孝锡很快解释道:“严主事,这话是不错。可你是否发现,在一些新移民的村子里。以前居住的山林地,如今都变得光秃秃,很多地方甚至连草都不长。

别小看这个问题,你们在这里生活这么久,应该知道这块地方,最大的风险就是夏秋时节的飓风。如果他们的子孙后代,想在这里沿延生存下去,这种砍伐就需要收敛。

如果不收敛的话,等到那天山上看不到树,河里看不到清水,你觉得这样的地方还能住人吗?所以,户部以后,需要多跟移民们讲讲这些道理。

另外一个情况,目前移民村的渠道开挖非常混乱。一旦将来遇到发大水,情况非常危险。为此,户部接下来联合工部,最好做出一番规划来。明白了吗?”

琉球岛做为台风频发的地方,赵孝锡多少还是知道一些。虽说他们选择的这块地方,是受台风影响不大的区域。可真正碰上大台风,也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

那些移民也经历过台风的恐怖,可大多都觉得,这被他们称为飓风的台风,来的快去的也快。似乎没造成什么太大影响,可这是选择的居住地比较安全罢了。

如果他们在这里乱开挖水渠跟森林,将来势必造成生态破坏。一旦将来的某天,台风席卷这个地方,那么这些移民,将真正明白台风有多么的可怜。

有了赵孝锡的这种解释,严律想了想,似乎也真是这个样子。做为生活在北方的他,也清楚山上没树,河里就会没水。要是水没了,那移民的生计就全没了。

那怕他们抵达这里的时候,除了一些荒野平原外,到处都是一望不到边的森林。可现如今,有移民居住的地方,那些森林的速度,都在急速的减少当中。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把这里的森林给砍伐一空,赵孝锡所担心的事情,也真有可能会发生。这对于,这些将来需要在这里生活一辈子的百姓而言,无疑不是什么好事。

记下赵孝锡这个吩咐的严律,对于担任户部主事,倒没太大的惊喜。跟在赵孝锡身边时间不短,他非常清楚,赵孝锡是个以能力说话的王爷。

安排完户部的事情,赵孝锡又道:“说完户部的事情,接下来就是兵部的事情。兵部的主事,暂时由李云聪负责担任。而兵部要做的事情,就是我们的头等大事。

为了进行有序的管理,云聪,下去之后你将所有手下叫到一起。对他们进行分类,其中不想当官军的,将来安排他们到其它岛屿上,继续当海盗。

想当官军的,改编后正式组织新南城海军。海军统领,也由你担任。而海军的训练跟管理,将比现在更为严格。因为,以后你们代表的就是大宋的海军。

除此之外,将队伍中一些不愿再跑海的人给淘汰下来。他们接下来,将进入刑部担任捕快一样的警卫部队。而这些人,将来只负责岛屿安全防卫,不参与海军的事情。

总之,你下去后告诉所有兄弟。当海军,未来会有出头之日,但想出头就必须接受更为严格的管理跟训练。受不了的兄弟,可以继续去其它基地当海盗。

另外一些不适合继续跑船的兄弟,他们以后在岛上就当当捕快跟衙差,负责在岛上巡逻跟处理一些民事纠纷。一句话,让兄弟们不用担心没饭吃没饷拿。”

拥有近六千人的海盗队伍,在赵孝锡看来,他组建的第一支海军,数量最好保持在三千以内。这意味着,要有一半的海盗被淘汰。

他们可以继续过海盗的生活,那样的生活自由却有风险。如果不想再冒险,又不想当正规军那样幸苦。则可以上岸,充当城中府衙的官兵捕快。

至少赵孝锡清楚,这些海盗中,还是有不少需要被淘汰出来的不良海盗。这些海盗,就必须从海军中清洗出来。他希望未来组建的海军,能真正成为一支官军。

如果直接进行清洗,势必会让这支海盗队伍中,不少人觉得心寒。为此,给他们三个选择,无疑也说明赵孝锡,还是很在意这些海盗的未来。

只要他们肯替自己办事,未来也不愁没活路。这种安排,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海盗而言,无疑是非常幸运的事情。

当新南城被建造起来,做为城里的捕快跟衙差,他们也能拿到城府衙门发的饷。运气好点的,或许还能在上岸后成家立业,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这不是他们想要的吗?

第十六章海盗团的新任务

听着赵孝锡果然不出所料,还是任命他为兵部统领,年近四十的李云聪,也知道这是第一次论功行赏。如果将来赵孝锡真能成就大事,他或许也能封臣拜将。

对于赵孝锡提出的整编,李云聪也觉得,这种方式考虑的很周详。也能尽一步,杜绝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