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菅直人为人比较直接,或者说是比较傻缺,对政治的弯弯道道其实还是了解不多,之所以能够成为幕府代表,无非是因为与将军一起长大,关系亲密,将军以为他可以了解自己的想法罢了。可是,将军什么都考虑到了,就是忽略了菅直人二缺的特质。
二缺的菅直人自信于幕府的威信,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些谱代大名与亲藩大名就应该与自己站在一起。可是他忽略了一点,人,都有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想法,即使是亲兄弟都要明算账,更何况是200年前流传下来的关系?现在大家地位都平等了,何必听你的?尾张大名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更何况,掌握此时日本最强大军队的幕府就是悬挂在大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大家都想毁掉这支剑,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地位平等。
三天后,不记名投票现场,菅直人站在投票箱面前,看着一个个大名将投票投进了投票箱。这些大名有的目光闪烁,有的坦然面对,也有的充满自信,比如岛津家。岛津家这些倒幕派也就罢了,菅直人根本就不想理会,至于有些人畏惧,有些人坦然,岛津很自然的认为这些人是畏惧幕府的权势,自然会向着自己,心里十分得意。
可是,无论如何作态,不记名投靠让菅直人吃了大亏。后知后觉的菅直人蓦然发现,会议竟然以85%的赞成率通过了岛津齐兴的两个提案,曾经的盟友竟然大多数都背叛了自己。
气愤难耐的菅直人直接站了起来,眼露凶光,“谁?你们有哪些背叛了将军?”亲近幕府的大名们此时却个个显得相当坦然,莽直的菅直人根本不可能从这些老狐狸的脸上看出什么。
不过菅直人也有绝招,拍案而起,“我们幕府绝对不会同意这个强加在自己头上的提案,大不了再次兵戎相见。”话语未落,就极速迈动自己短小的双腿,出了会议大厅,退出了谈判,以表示对这两个提案的反对。
菅直人的强势让大家提心吊胆,这时候,他们才想到,此时的幕府还不是没了牙齿的老虎,不可能任他们拿捏。首先动摇的就是幕府势力范围周边的大名。谁都知道,一旦幕府恼羞成怒的当真动武,他们这些视同背叛的亲藩大名与谱代大名必然将首承其重,凶险不言而喻,尾长家可就是一个先例。惊慌的他们直接表示,要求撤回自己的提议,并对这两个提案提出反对。虽然这样的举动算是两面三刀,并不能改善幕府对自己的印象,但是至少暂时缓和了与自己的矛盾不是。
岛津齐兴看到这些大名丑陋的嘴脸,真是意兴澜然,短时间强盛日本的提案就毁在了这些首鼠两端之徒身上。
最后,果然搁置了这两个提案。看来,无论何时,武力都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手段。
终于,众人又商量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将原本国家军队与财政上交份额都砍掉了超过一半,并允许各地的大名拥有自己不超过规定份额的军队。然后,派出了与幕府最亲近的水户藩大名带着修改后的方案给菅直人看。
菅直人冷笑,“怎么,你们这些墙头草有打算摆到我们这边了?”
水户大名十分尴尬,摸着鼻子说道,“菅直人大人误会了,至少我家并没有投赞成票。”
菅直人却没有一眼看向水户大名,“是否投了赞成票只有你自己知道,天知道,我却不知道。”
水户大名直接被怼的无法言语了,“尼玛,本来以为可以主动上门套套近乎的,却摊上这么个二不楞的,我虽然投了赞成票,但是你也没有证据啊,怎么就这么没有城府呢?”脸色一阵红一阵白,说道,“既然菅直人大人不相信鄙人,那鄙人就告辞了。”
这时候菅直人才哈哈大笑,拉住了水户大名的收说道,“其实,我是相信水户大名的,毕竟是将军的亲藩大名,刚才言语不当,向大名赔罪了。”
菅直人再莽直,也毕竟是政治人物,不可能丝毫不懂政治,之前的傲慢无非是一种敲打罢了,这时候见水户大名都要走了,自然要挽留一下,毕竟,将军派他前来是谈判的,不是前来挑起战争的。
这时候,菅直人才装作看到水户大名带来的文件,说道,“大名带来的是什么?”
水户大名这才说道,“菅直人大人,您走后我们也进行了讨论,觉得岛津的提议确实太过跨越了点,因此,做了一个改良方案,请大人过目,看看是否可行?”
菅直人拿起水户带来的方案,仔细研读了一番,并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
第三天,菅直人才再次代表幕府加入谈判。
最后,终于确定了一个方案:
一是,各地大名按照石高数上交财政收入的一成五给天皇政府,其中最大的德川大名也就是先前的幕府却只需要上交一成;
二是,日本将筹建一支10万人的军队,且允许各地大名拥有总数量30万的地方卫队,其中,幕府就可以拥有一支9万人的地方卫队,还不算警察部队,数量与中央军也相差无几,自然是对天皇政府的戒心作祟。
通过这次会议,日本终于在表面上统一在了天皇的领导之下。
但是,无论是倒幕派的萨摩藩与长州藩,还是幕府,都对于这个结果有些不满,双方都存在了利用时间差发展自己并打击对手的心思。
德川幕府就不说了,此时能够依靠的只能是新华夏。这一次干脆不再掩饰,主动与新华夏展开联系,希望获得新华夏更大力的军事援助,代价自然是自己的经济利益。
而倒幕派的选择似乎多了一些。首先是英国,他们原本就对倒幕派进行了支持,自然是一拍即合。
不过,来自后世的岛津齐兴更想深了一层。后世日本的悲惨遭遇可以就说就是因为大明与新华夏的联合镇压。作为后世数一数二的国家联盟,远远不是日本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所能对抗的。破坏他们的联盟,并取得一方的信任才是日本唯一的选项。
其实,这个日本想要联合的一方已经确定了,那就是大明。因为新华夏不可能放弃幕府转而支持自己。于是,岛津齐兴建议天皇派出代表前往大明,对大明表示臣服之意,并可以适当的让渡一些经济利益,比如可以让大明产品低关税进入日本市场。
第二百二十三章 林则徐巡视南洋
大明这几年经历了不少事情。
在前几年,曾经与西北的老毛子剑拔弩张。不过,还是人口更少,且重心在欧洲的沙俄首先屈服,放弃了在青海一带的扩张,势力全面退回伊犁将军区。心上任的大明首辅刘德言为人保守,对于开疆拓土显然没有什么兴趣。他甚至推翻了与新华夏之前的约定,宣称大明对于贝加尔湖以北的土地没有兴趣,将以上的土地拱手相送。
老毛子自然是喜出望外,宣称对大明的领土亦没有野心,愿意承认贝加尔湖以南除了伊犁将军区以外的土地归属大明所有。同时,却宣称贝加尔湖以北地区直至东部海洋的土地都是沙俄不可分割的领土,希望新华夏能够主动退出沙俄的领土。
新华夏如何能够答应沙俄的无理要求,明确表示反对。
沙俄与新华夏矛盾开始明显化。只是双方都没有做好在苦寒之地大规模作战的打算。主要是距离太远了。无论是俄罗斯还是新华夏,政治中心距离远东都超过万里,从国内运输过来物资在路上就要消耗殆尽,这也是当初满清与沙俄不愿在远东大动干戈的原因。而且,所有的战争,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好处,但是,至少在当前,远东就是一片不毛之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老毛子也是因为满清的这个心思最终获得了广袤的远东。但是,现在的新华夏由于崖山人的提点,也不可能因为老毛子的威胁就放弃远东。
于是,在冰天雪地的远东,爆发了接连不断的冲突,只是规模都不大,甚至超过百人的战斗都没有发生过,战争的双方也不是新华夏和老毛子的正规军,主要是发生在远东当地的土著与老毛子的哥萨克骑兵之间,双方互有胜负。
总的说来,土著人损失较大,主要原因就是哥萨克骑兵来去如风,打得过就上,打不过就跑,让土著人根本没有机会对其进行歼战。
再说大明。
虽然由于放弃远东的策略导致其余新华夏闹得有些不愉快,不过双方都有一定的底线,倒也不至于因此闹翻。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无论是大明还是新华夏都明白,作为汉民族仅有的两个大国,天然的就是最佳盟友:新华夏需要大明的移民以增强自身的势力;而大明则需要新华夏的技术促进自身的发展。这些年,大明对新华夏的需要甚至要超过新华夏对大明的需要,因为新华夏的人口已经达到700万,但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却没有跟上来,而新华夏本国的人口却在快速增长,也需要大量的工作机会与生活设施,因此放缓了来自大明乃至朝鲜等国的移民规模;安管大明,同样也是人口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迅速增长,已经超过了2亿,以现有的农业技术,本国的耕地已经很难满足庞大的人口所需。怎么办?只能从新华夏进口粮食。
因此,为了掩饰,大明寻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借口,那就是经略南洋。
其实,新华夏明白,无论两国关系再好,双方都有各自的诉求,自己的利益,不可能事事保持一致。远东,在大明看来,无非就是一个大冰库,根本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东西,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新华夏实在太过贪心,还曾经委婉的提醒新华夏,是否放弃远东内陆,仅仅保留条件稍好一点的太平洋沿岸,同样可以大大阻止老毛子将手伸向太平洋。
可是,新华夏已经在雅库茨克东南300公里处发现了一个大型铁矿,边上同时还有不小的煤矿与金银矿,虽然条件限制暂时没法开采,但是将来呢?新华夏几乎什么资源都不缺,但是就是缺铁矿,虽然澳洲共和国铁矿丰富,但是毕竟是与新华夏同级别的华夏联邦的加盟共和国。经过五六十年的发展,华夏联邦虽然已然存在,但是,距离太过遥远,比如澳洲。
澳洲虽然同样是汉人移民主体构成,甚至崖山人还为此派出了二百多个参议院家族前往,试图以同文同种以及基本等同的文明层次加强彼此联系。但是经历了两代人以后,彼此间差异已经形成,澳洲希望在联邦获得更大的权利,而新华夏则试图继续遥控澳洲,双方矛盾逐渐激化。不得已,新华夏提议华夏联邦增设一个副总统的职务让渡给澳洲,才暂时安抚住了澳洲,
至于其余分布在东南亚的华夏联邦成员,比如新加坡自治领与兰芳自治领,,更是早已与大明眉来眼去。新华夏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林航明白,随着时间的推移,华夏联邦必将一如后世的英联邦,分崩离析也是必然,为此交代继任的新华夏总统张轶辉,华夏联邦是否长存并不强求,只要这些加盟共和国或者是自治领是汉人的国度,就是新华夏给汉人创造更大的生存空间最大的贡献了。
既然澳洲不可靠,新华夏自然要竭尽全力的寻找一个稳定的铁矿来源,远东就成了新华夏人必须抓住的目标。
对于进行南洋战略,大明倒也不完全是托词。早在十几年前,新华夏就建议大明展开海洋战略,将东南亚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样,新华夏与大明就控制了整个太平洋,再也不用担心西方国家对太平洋的渗透。只是,大明虽然有了一定规模的海军,对于海洋带来的利益还是没有深刻的认识。
终于,从新华夏留学归来的林则徐带来了可行性建议,正式展开了南洋战略。1819年7月,仅仅比新华夏“访问”日本晚了两个月,大明最庞大的南洋舰队派出了大小舰船三十余艘,以2万吨级无畏舰“郑和号”为首,南下吕宋。
此行的最高指挥使南洋舰队副提督丁原情,不过还有一名重要的人员,户部侍郎林则徐。作为南洋战略的提倡者与执行者,林则徐当仁不让的成了展开南洋攻略的外交人员。
作为外交人员的林则徐,身穿改良版的大明官服。新生的大明为了显示继承的是大明的国统,民间服装倒也罢了,作为官员的制服,还是搜寻古书的描述,仿制的样式,宽袍广袖,极尽华贵之能事,显得威风凌凌。但是,这样的服装已经不符合潮流了,即使是明显承接自明制的满清,官员的官服也有所改进,最大的变化就是衣服的下摆变短,袖子收紧,以方便行动。
新生的大明官员纷纷抱怨旧时代的官服不符合潮流,大明政府也就顺势而为,参照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华夏的衣服样式,并结合本国的传统习惯,对官服进行改制,趋势自然是让官服的袖子变窄,下摆变短。因此,新大明的官员虽然依旧衣冠禽兽,但是由于收紧的衣服而显得干练了许多,让大家交口称赞。甚至这些官服传到了新华夏,还引领了新华夏的潮流好一阵子时间,并引起了双方小小的外交纠纷,“我这是大明的官服,你新华夏竟然连平民百姓都能穿,置我们大明的体面于何处?”
无奈之下,新华夏只能规定,虽然衣服样式可以仿制,但是衣服上面的图案必须是大明官服规定以外的飞禽走兽才行,才终止了这个小小的外交纠纷。
闲话少说,衣冠楚楚且极具气度的林则徐前来,让西班牙的吕宋总督,弗朗哥满脸苦涩,没办法,谁见到一个所谓的客人拜访,竟然还带着三十几艘军舰,谁都会战战兢兢,弗朗哥能够站在当场而没有直接逃掉已经算是好的。
话说,就在四五十年前,西班牙的吕宋总督还是一个人人争抢的香饽饽,汉人有句话叫“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而吕宋总督一任当下来,可远不止十万雪花银。只是,自从新华夏横空出世,吕宋总督就成了受气的小媳妇,其实也不止是吕宋总督,西班牙的美洲各大总督日子又哪里好过?有时候,西班牙都在反思,是否与新华夏八字相冲,否则新华夏怎么就能处处与西班牙对着干呢。
此时的佛朗哥只能微弯着腰,很是恭敬的询问道,“大明使者如此大张旗鼓的前来,可是为了获得补给?”
林则徐顺水推舟的说道,“我们前来,不仅是为了补给,也是为了安抚散居在南洋,也就是你们所说的东南亚的华侨。”中国人很有意思,他们一向将散居在国外的华人成为华侨,所谓侨,就是寄居在国外的人,骨子里也是把他们看作华人的,只是满清连国内的汉人都不当人看,更何况大多是汉人组成的华侨?导致华侨在外面的权益自然无法得到保证。
现在,林则徐代表大明政府,宣布对各地华侨进行安抚,其实就是宣布对他们权益的保护,让习惯了对华人敲骨吸髓的殖民者如何不怕?更令人担心的是,大明是否有其他的心思,让人十分头痛。关键是现在大明的海军在东亚已经是数一数二的存在,自己却无法力敌,怎么破?
第二百二十四章 一间铺子引发的战争?
佛朗哥正在苦思对策,码头后面却是一阵骚动。
原来,在马尼拉的华侨听闻大明舰队前来,热泪盈眶。虽然这些年由于新华夏的威慑,当地华人的处境有了大的改善,但是,在华侨心中,唯一的祖国还是大明,自己的祖国海军前来访问,宣誓对大家的保护,谁能不感动?许多华侨都是拖家带口的,上至白发苍苍的老翁,下至牙牙学语的儿童,都前来参观自己国家的庞大舰队。
若是以往,佛朗哥早就将这些蝼蚁般的华侨赶走了,但是,现在,大明的舰队就在港口外面,人声喧哗,彩旗招展,高大的舰体被斜阳拉出一个长长的阴影,更增气势,他如何敢擅动?
为了显示自己的好意,还只能下令卫兵放开一个口子,让华侨进入码头,可以就近参观大明的军舰。
佛朗哥一面与林则徐谈话,一面担心的看着参观的人群。还好,人群虽然激动,还算井井有条。
林则徐原本也是无意的看向参观的人群,经过观察却发现,这些华侨无论老少,都是眼眶微红,对着军舰东摸摸西摸摸,更有年迈的老者,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老泪纵横。在外孤立无助的游子之心,谁能够体会啊?当初,大明与满清对抗,这些华侨可是没少出钱出力。
一向冷静的林则徐眼眶也湿润了,已经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南洋纳入大明的势力范围,以保护这些可爱可敬的人们。
这时候,有一个富态的商人模样的汉人突然奔跑到林则徐面前,请求明国政府为自己主持公道。
按照这名汉人的说法,这名商人名叫张云恩,在马尼拉西街有一间商铺,平时生意不错,每年也能赚上千两的银子,只是由于脱离了唐人街的范围,经常受白人店主的欺负,卑鄙手段不断。
终于,一个白人,凭借自己一个在马尼拉警局当个队长的亲戚,利用威逼的手段侵吞了这个店铺。
张云恩明白,胳膊拧不过大腿,吕宋毕竟是白人的天下,自己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
这时候,却有一个人悄悄的找上了自己。
这个人一身短打,与码头的普通苦力没什么差异,或者说,他的身份就是一名苦力。虽然出身下层,神态上却是不卑不亢,“张老爷是吧?小人给你见礼了。”
张云恩心情烦躁,对于一个陌生的苦力前来问礼,有些戒心,更有些不耐烦。
苦力却显然没有在意这些,在他耳边轻声的说道,“张老爷可想要回自己的店铺?”
这不是废话吗,自己的店铺,怎么会愿意放弃?只是你一个苦力有什么能耐帮我要回自己的店铺?张云恩有些困惑的看向这个苦力。
苦力却从腰间拿出了一个令牌。
张云恩一看,却原来是锦衣卫校尉的腰牌,“你是锦衣卫?”
“不错,长老也现在可怀疑我们有帮助你的能力?”
“不敢,请问校尉,我该怎么做?”
“大明海军即将巡视南洋,你只要如此如此就行。”那名校尉如此教导。
张云恩坚定的点了点头。因为校尉已经跟他保证,这次大明海军既然前来南洋,就不打算走了,要将可恶的西班牙鬼番赶出南洋,让华人当家作主。
不只是张云恩,在大明锦衣卫的煽动下,在场的华人接二连三的出现,控诉西班牙白人对华侨的残酷压榨。这些事例有真有假,但是,佛朗哥又怎么可能一一核对,只能苦兮兮的保证,以后将加强对华侨的保护,再不让类似的事情发生。
但是大明庞大的舰队前来难道就是为了敲打一下西班牙人?显然不是。
林则徐这时候拿出了苏禄国王后裔巴都萨哈的求援信,希望大明能够帮助苏禄王国复国。因此,大明的要求很简单,“西班牙马上放弃对吕宋的殖民,允许吕宋独立,否则,大明不介意用武力解决问题。”
听闻大明的威胁,佛朗哥一刻提着的心反而掉了下来,事已至此,自己已经没什么对策了,还是让国内决定吧。至于让吕宋当地的殖民军反抗大明“入侵”?抱歉,佛朗哥没这个想法。吕宋殖民军大约不过万人,但是此次大明光是军舰都有三十几艘,更有十几艘运兵船,携带上万名的精兵不成问题吧?
以装备极差、素养极差、还分散在各地的殖民军对抗上万精兵?可能吗?
既然自己无力反抗,那就将头痛的事情交给国内吧,至于这个总督,不要也罢。
吕宋的消息很快传到西班牙国内,流年不利的西班牙国王费尔南多七世再次头痛起来,国势日蹙,无论是远东还是拉美,都让老迈的西班牙无力为继。先是新华夏强逼着西班牙放弃了拉美,现在又是大明逼着自己放弃吕宋?难道我们西班牙帝国当真已经堕落如斯了么?
召集诸位大臣商议,其实也没什么好讨论的,国家间的博弈,归根结底还是实力的对抗。
当今世界,有好事者新华夏,按照各国军舰总吨位,发布了一个海军实力排行榜。其中,大英帝国以58万吨雄踞世界第一;排在其次的已经不是传统的法国或者是西班牙,而是大明帝国,42万吨;第三位西班牙,34万吨;第四位,新华夏,28万吨;第五位,法国,经过英国人的大肆削弱,只剩下26万吨。
不仅是总吨位,还对铁甲舰总吨位进行了排行,其中大英帝国又是以38万吨的排水量雄踞世界第一;新华夏海军全部是铁甲舰,28万吨徘第二;大明23万吨排第三;接着是西班牙22万吨,法国19万吨。
但是,若从战斗力上讲,新华夏的实力就不好揣测了,因为新华夏的舰船退役速度快,下水服役速度更快,平均舰龄更是不到12年,这就吓人了,即使英国人也不敢小觑。由于排行榜数据详实,已经被公认为是一个权威数字。世人也因此来判断各国的实力。
因此,西班牙外长菲德尔提出,“大明海军已经崛起,我们西班牙帝国海军需要跨越辽阔的大西洋与太平洋才能抵达东南亚,与以逸待劳的大明海战,结局其实已经注定。”,因此主张,干脆就放弃吕宋。现在的吕宋,早就因为新华夏的存在而不得不加大驻军数量,已经成为西班牙的负担,收益在此前提下都已经大大减少,国内已经在讨论是否放弃吕宋了。
但是,作为国内的老牌贵族,佛伦斯公爵从帝国荣耀的角度出发,坚持要大战一番,说道,“从纸面上将,西班牙人虽然总吨位次于大明,但是海战主力的铁甲舰相比较大明并没有太大差距,从海战经验上看,西班牙还占有相当的优势。我觉得,我们完全有与大明一战之力,否则,仅仅因为大明的威胁就抛弃了吕宋,让世人如何看待我们?吕宋可是我们所剩不多的殖民地之一了。”
菲德尔其实也是内心苦涩,毕竟,现在是自己的国家“被欺负”,以前,只有西班牙帝国欺负别人的时候,哪像现在啊。但是,形势比人强啊,说道,“老公爵的话言之有理,但是大家都知道海战,虽然看的是实力,但是实力相近的时候,还要看后勤,我们横跨两洋作战,实在是太吃亏了。”
一支舰队再强大,远距离征战也是相当不利的,比如后世的沙俄与刚刚经历明治维新不久的小日本之间的对马海战。更为强大的沙俄海军就因为长途奔袭减员严重,抵达战场的时候就折损了过半的战斗力还如何与日本人征战?
所以,沿途的基地就成了远征的关键,能够让自己的海军走的更远,但是现在没落的西班牙海军显然没有这些基地。
佛伦斯公爵却有所考虑,“现在,已经不止是国家的对抗了,这是人种或者说是文明的战争,当初有被称为成吉思汗的蒙古人带来的*,现在就是汉人发动的*,甚至更为可怕的是,他们不仅是一个国家,而是当世最强大的两个国家,新华夏与大明的联盟,形势更加严峻,我觉得,需要与英国人甚至荷兰人、法国人建立一个更强大的联盟以面对这种形势了。”
费尔南多七世一拍大腿,“不错,还是老公爵看得透,这可不就是*再临嘛,这可是需要整个西方基督世界需要全力以赴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西班牙一家的事情。再说,我们丢失了吕宋,荷兰人的印尼又如何能够保留?听闻英国人正在修建苏伊士运河,目标不就是远东吗?建立联盟,我看行。”
西班牙一众人等大受鼓舞,似乎再一次的十字军东征,已经成为现实。
此时,唯有外长菲德尔躲在阴暗的角落里,脸色阴郁,心里想到,“你们难道忘记了,就在两年前,被英国人放了鸽子,孱弱的西班牙海军独自面对新华夏海军,结果还不是乖乖撤退,放弃了整个北美,现在的情形,难道还指望英国人为西班牙火中取栗?”
第二百二十五章 老将出马
菲德尔虽然处于阴暗角落,但是高居王座的费尔南多七世已然看出了他眼中的颓废。原本机灵且善于迎合自己心意的菲德尔,自己还是比较欣赏的,但是现在的表现却让自己十分不爽,“别人都觉得事情大有可为,就你一个人扮深沉,几个意思?就你一个是智者?”
事后,费尔南多七世就派遣了联盟的首倡者佛伦斯公爵作为国王的代表,前往欧洲游说。
佛伦斯公爵为人虽然一向强硬,但是也是一头老狐狸。他仔细的分析了一下形势,觉得最有可能与自己联盟的就是荷兰,因为,荷兰在东南亚同样有一块庞大的殖民地,印尼。而且,印尼的地位极其尴尬,就夹在新华夏的澳洲与吕宋之间。一旦大明占据了吕宋,荷兰的印尼也很难保住。
此时的荷兰已经借着欧洲复辟的东风,恢复了君主制度,由威廉一世担任国王。刚开始,威廉一世仅仅是尼德兰亲王,随后,随着权利的增加,以及兼任了卢森堡大公,从此升级成为尼德兰国王兼卢森堡大公,1814年的宪法明确规定:君王统治国家,众大臣对君王负责,由此集权与一身。
因此,佛伦斯的首要目标自然是威廉一世。
威廉一世为人还是很有尊严的,却正对老佛伦斯公爵的胃口,一个老一个壮年的两个人竟然相谈甚欢。佛伦斯使者提出了自己的所谓担忧,“大明剑指吕宋,下一个目标很有可能就是印尼,不知道荷兰可有对策?”
威廉这些年一直试图加强对国内的控制,加强军备,并试图扭转荷兰过于浓重的商人习气,力争荷兰恢复十七世纪“海上马车夫”的荣光。试问,威廉怎么甘心正欲大展宏图的自己,却失去印尼?
原本还是相谈渐欢的场面,一下子就冷淡起来,“印尼永远是荷兰的瑰宝,绝不容失。”
“陛下,大明现在表面上看剑指吕宋,但是,大明人的野心是吕宋远远不能满足的。您也知道,与大明一脉相承的新华夏,在北美是如何侵吞我们的土地的,然而即使是广袤的超过整个欧洲面积的北美都不能满足他们的野心,还要西进东北亚,南下澳洲。更何况地广但人更多的大明?据闻他们现在已经拥有2亿的人口,上帝,那么多的黄种人,单靠大明的土地怎么可能养活?要知道,他们的领土虽然广大,但是中北部大部分都是高山高原,根本养活不了多少人口?”
威廉一想,“老佛伦斯说的很对啊,否则,他们何必要征服吕宋?吞并了吕宋,尝到了甜头的大明难道就会如此满足?以殖民者的心态,自然是多多益善。印尼相比较吕宋,面积更大,地广人稀的岛屿更是比比皆是,在大明人眼中不就成了香饽饽?”
结果,佛伦斯公爵稍一引导,荷兰人就答应了西班牙的联盟的要求,不过,前提条件却是必须将英国人甚至法国人拉下水。否则,荷兰也对抗不了大明与新华夏的联手。所以说,荷兰人还是有相当的自知之明的。
佛伦斯下一个目标却是法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