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间的谈判,谈判中,他要求黑人获得与白人平等的权利,获得工作的权利,但是却遭到拒绝。先是,杜桑宣布与西班牙结成联盟,开始对抗法军。杜桑在打败法国后,西班牙违背了自己的承诺,拒绝废除奴隶制,因此,杜桑开始与法国联合,共同打击西班牙,并最终打跑了西班牙侵略军。打败西班牙之后,杜桑遂联合法国继续抗击英国,英国最终撤离海地。
在1801年,他颁布了海地宪法和独立宣言,宣布海地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并废除奴隶制度,所有海地人不分肤色、种族,一律平等。
杜桑?卢维杜尔海地召开制宪会议后,使拿破仑十分震惊,为此,拿破仑命令自己的妹夫查尔斯?勒克莱尔远征海地。
杜桑与法国进行多年战争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杜桑被迫与法军议和。与此同时,勒克莱尔正想方设法抓住杜桑。不久,勒克莱尔想出一条毒计,诱捕了杜桑,并将之带到了法国。最后,杜桑病死在法国监狱。
所以说,杜桑绝对算得上一个人物。
当让,林航不好直接对张轶辉说杜桑是一个必定会取得成功的历史人物,只能说到,“此时,法国正在闹革命,根本无暇顾及遥远的加勒比,正是海地取得独立的最佳时机,杜桑很有可能成功。”
张轶辉另有顾虑,“据说我们与美国有一个秘密协议,加勒比地区应该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我们一旦插手?”
“轶辉,你觉得杰弗逊为什么介绍杜桑来到我们新华夏?”
“这也正是我疑惑的。按照常理来说,只要我们帮助海地取得独立,我们就不可能轻易放手,对美国来说,似乎没什么好处啊。”
“表面上看,似乎确实没什么好处。不过,我觉得,杰弗逊这样做有几个好处。首先,法国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确实帮助良多,美国人有些不好意下手,当然这只是很小的影响因素,美国人就是一群豺狼,对于自己的恩人即使感恩也不会感恩多久。另一方面,海地是加勒比地区少有的法国殖民地,即使被我们掌握了,也很难影响到其余的西班牙殖民区域;只是,我们新华夏一旦立足海地,必然会引起在加勒比有深远利益的西班牙的反弹,这就给了美国人火中取栗的机会。”
张轶辉举起拇指,“还是林叔分析的透彻,难怪杰弗逊会介绍杜桑来到我们这里,那我们就这样算了?”
林航笑了笑,“很多事情,都不会像设想中的那般进行,如意算盘也不是那么好打的。”
张轶辉凑上前去,“林叔的打算?”
“在加勒比有个立足点也不错,完全可以顺势而为。至于以后,那就再看了。”
“会不会得罪美国人?”张轶辉有点担心
林航笑笑,“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仅有朋友,对于相邻的两个国家,更多的时候,敌人居多。我们与美利坚,将来的矛盾恐怕只会更多。”
张轶辉有些不解。
林航说道,“两个连文化传统都不同的国家,怎么可能一直友好相处下去?你别看现在的美利坚与英吉利看似矛盾不可调和的生死大敌,但是最多二三十年后,他们就会化敌为友,成为最佳拍档也不是不可能。”林航想到了后世狼狈为奸的美帝与英国,也想到了文明的冲突。
张轶辉看着林航那似乎穿透了历史的眼光,不由自主的就很是相信林航的判断,“那我们现在插足加勒比会否提前加剧两国的矛盾?”
林航拍着张轶辉的肩膀,“轶辉,矛盾不可怕,甚至战争也不可怕,重要的,始终是我们自身的实力。任何时候,不要试图以外交来改善自己的处境,没有实力为后盾的外交,注定是屈辱而无能的。”看到张轶辉似乎明悟了,林航继续说道,“任何时候,以新华夏的利益为重,就会帮助我们做出一些正确的决策。就比如这次,插足加勒比,并不是空泛的国家荣誉或者颜面什么的,而是我们一旦控制海地,就可以影响加勒比,从而控制美利坚人的南下通道,扼住美国人的咽喉。”
张轶辉点头,“林叔,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第二天,张轶辉代表新华夏,正式与杜桑展开谈判。
其实也没什么好谈的,无非就是杜桑请求对海底革命者进行援助,帮助海都取得独立,并为此列出了一系列清单,最主要的自然是军火,另外就是一些关键的民用物资,比如布匹、粮食、甚至农具等等。
这些年,法国人虽然极力的发展海地的经济,建立了好多种植园,让海地整体的富裕程度已经远远超过其余的西班牙控制的加勒比地区。但是,法国人对于海地的控制也是更加严格,他们除了发展海地的经济作物比如甘蔗、咖啡、棉花、烟草,但是,却不允许海地发展必要的一些轻工业,甚至连农具都需要法国提供。而海地的农业也由于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而受到极大抑制,粮食都必须大量从法国进口。让海地对法国十分依赖。
杜桑算是一个学者,对于这些方面考虑的比较周到,自然要求的物资也是涉及到方方面面,不仅种类多,数量也不少比。
新华夏虽然打算援助,但是也不可能一下子投入太多物资,不仅是筹措这些物资需要时间,还有运输能力的限制。另外,分批援助物资而不是一步到位才能更好的控制海地。
1790年春,在外游历大半年时间的杜桑,乘坐新华夏的华明号民用运输船南下海地。由于并不了解海地此时的情况,杜桑孤身南下,并没有携带新华夏的援助物资,不过双方约定在新奥尔良设立联络点以方便联系。
第一百七十五章 海地独立
杜桑回国以后,首先联系上了自己的好友乔治?比阿苏。乔治?比阿苏同样是一名黑人奴隶转化成的自由民,对于法国人残酷剥削自己的同胞也是十分不满,才因此与杜桑结成好友。
此时的比阿苏已经秘密联络了一大批以黑人奴隶为主的反抗团体,正试图革命呢,就见到自己已经失去联系大半年的杜桑回来了,十分开心的带着自己的伙伴们迎接杜桑。
比阿苏说道,“杜桑兄弟,你终于回来了,前一段时间来,我们打算找你共商大事,才发现你已经前往美国了,美国怎么样?”
杜桑笑着说道,“美国确实不错,单论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我们远远不如,不过,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也能掌握自己的民运,不再遭受法国这个吸血鬼的吸血,我们就能够获得同样幸福的生活。”
“杜桑兄弟,你这次前往美国,可获得了美国人的支持?”
杜桑面色有些不好看了,不过,本身就是黑人,表情变换还是比较难以观察出来的,沉声说道,“美国人说起来一套套的,可是一旦涉及到真正的帮助,他们就闭口不言了,总而言之,这是一个不值得深信的国家。”
“所以,杜桑兄弟是白跑一趟了?不过,这也没关系,现在整个海地,都充满着革命的激情,单单是我们自己,现在已经有了上千的兄弟,还有管理军火库的兄弟内应,起义成功率还是很高的。”
杜桑说道,“比阿苏兄弟,你们的起义是什么时候?”
“就在三天后,是法国人的周末,这些骄傲而懒散的白人必然会休息,那时候的警惕也最为放松,是出击的良机。”
“我希望你们能够朝后推迟一点时间。”
“为什么?”比阿苏十分奇怪,“我们可是已经与守备军火库的那几个兄弟说好了,一旦推迟,很有可能暴露目标,将我们的兄弟陷入险境。”
“如果推迟一点,我们就能够获得充足的军火,即使不要法国佬的军火也足以成事。”杜桑说道。
比阿苏大喜,“此言当真?”
“当真,此事岂能儿戏?不瞒大家,虽然美国人没有帮助我们,但是我在遥远的新华夏却获得了支持,他们愿意提供给我们3000支燧发火枪以及充足的弹药,不仅如此,布匹粮食应有尽有。”
比阿苏等人瞪大了眼睛,“兄弟,我简直不能相信。”
杜桑说道,“我自己都难以置信,西方还有一个如此文明、大方的国度,愿意帮助我们这些黑人获得自由。”
杜桑将在新华夏的种种见闻告诉了比阿苏等人,比阿苏等人惊叹不已。
很快的,杜桑与比阿苏等少数几个人再次北上新奥尔良,很顺利的就接收到了新华夏的援助物资。最令比阿苏等人兴奋的是,包含三千只火枪与弹药的一系列物资仅仅只是第一批援助物资。只要比阿苏等人需要,更多的物资不在话下。
得到了充足的火器,比阿苏等人胆气大壮,在1790年9月,一个海地最炎热的时节,比阿苏打响了海地独立的第一枪,甚至还超过了历史上10月,圣多明哥混血种人领袖奥热领导700名混血种人和自由黑人为争取公民权,在海地角附近发动武装起义。
杜桑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为了号召广大的黑奴加入战斗,提出了“独立、自由”的口号。果然,缺乏自由的奴隶因为自由而紧紧跟随杜桑的步伐,比阿苏的起义队伍滚雪球般壮大,短短一个月时间,起义的队伍就扩充到了三千多人,光是直接隶属于杜桑的部队就超过了一半。由于杜桑不仅有领导才能,还能获得新华夏的援助,在比阿苏的团队里影响逐渐争抢,甚至超过了原本的领袖比阿苏。
比阿苏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知道自己的领导才能确实比不上杜桑,干脆将领导权让给了杜桑。而其余人对此并没有异议什么时候,有才能的人总是能够获得别人的支持。
杜桑获得了领导权以后,发挥了长袖善舞的政治属性,迅速团结了其余革命者队伍,比如布克曼、乔治?比阿苏、让?弗朗索瓦、奥热等人,使得革命队伍进一步壮大,已经超过了万人。而且,杜桑能够获得新华夏的援助,这一点对于革命队伍来说,至关重要,事实上确立了杜桑在革命队伍中的领导地位。
黑人的起义从北向南迅速扩散,沉重打击了法国人在海地各处的统治,法国人的统治力量已经被压缩到了太子港周围地区。
海地的革命形势,让杜桑等人大喜过望,以为已经胜利在望。
只是,此时外部却加入了一个变量。
西班牙此时已经加入英国组成的反法联军。一方面,他们在欧洲展开对法国本土的进攻,另一方面,也试图夺取法国的海外殖民,获得跟多的经济利益。于是,海地进入西班牙人的视线。原本,海地只是不以言的一块偏僻角落,要嘛嘛没有。但是经过法国人多年的辛苦经营,富庶成都竟然超过了西班牙在加勒比最大的殖民地古巴,因为法国人在海地建设了一个复杂的灌溉系统,让海地成为了甘蔗的理想种植地。西班牙人十分眼红。由此可见,西班牙人对于殖民地的建设几乎没起到作用,倒是破坏的成分更多一点。
但是,西班牙先前与法国人事盟友关系,不好下手,现在,法国爆发革命,给自己一个绝佳的借口。
英西舰队很快抵达海地的海地角,与革命者有了一定的接触。
杜桑以为西班牙人与他们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赶走法国人,因此双方很是融洽了一段时间。但是,一方面,海地的革命力量急剧的扩大,已经有了威胁西班牙的实力。另一方面,西班牙人的到来,并不是为了给海地人民送来自由与独立的,而是要维持更残酷的奴隶制度。
杜桑等人召开了一个秘密会议。会上,首先是比阿苏等军事领导人对于西班牙人的傲慢产生了很大的不满。因为西班牙人从来没将革命者当成平等的合作伙伴,而是当成仆从兵一样对待,最艰险的场合全是革命者在前,抢夺战利品却踊跃争先。要求干脆先反对西班牙人,将西班牙人赶出海地。
而杜桑也觉得,西班牙没有满足自己解放黑人奴隶,给予黑人奴隶自由权利的要求,提出可以先联络弱势的法国人,双方合力先解决西班牙人。
太子港是法国人在海地的统治中心,总督府所在地,自然拥有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又有一支大约500人的护卫队,这支护卫队成员以主要以法裔白人殖民者为主。此时的海地,白人只有3万多。为了维护法国人的殖民统治,殖民当局只能限制黑人拥有武器的权利,即使是混血自由民,法国人也不允许拥有火枪等武器。
听闻海地各处都爆发革命,总督博杜安下令迅速扩充护卫队。白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与性命,自然踊跃参加,使得护卫队迅速扩充到了一千三百余人。此时,残余的白人已基本集中到了太子港,至于留在各地的白人,大部分都已经在黑人的独立浪潮中死去。
为了自己的性命,白人爆发了最大的战斗热情,奋起包围自己的家园。
但是此时法国本土爆发革命,作为保王党的海地总督并没有与革命者斗争到底的决心,因为他们很难获得本土的支援。
因此,博杜安虽然明知道杜桑等人的和平谈判并没有什么诚意,最终依然是要赶走自己但是,西班牙人显然是此时在海地的最强大力量,弱弱联合才是自己的生存之道。
因此,双方各怀鬼胎的和平谈判,竟然在短短的一天时间内就缔结完成,杜桑作为领导人参加了这次谈判。
谈判结束,杜桑领导的革命军趁着西班牙人不备,狠狠的捅了西班牙人一刀子。原来海地革命者与西班牙组成的联军已经在陆地上完成了对太子港的包围。还有太子港外,英西联合舰队也封锁了太子港外海。
法国在海地的薄弱海军根本无力出击,只能在港口内瑟瑟发抖。
谁知道,胜利在望的时候,海地革命军突然爆发,从西班牙军队侧面发动了进攻。事出突然,西班牙人根本无法做出合适的应对。由王国800正规军及2300名殖民地仆从军组成的联军,竟然在这一次的偷袭下损失了近千人。
西班牙舰队试图冲入港口,给予西班牙军队支援。但是,作为法国人最大的殖民据点,法国人在海地布置了不少的火炮。而此时的西班牙远征舰队主要来自殖民地海军,普遍吨位较小,火炮威力不足,在与法国岸防炮的对轰中,竟然吃了暗亏,有一艘木帆船甚至被击中了风帆。
西班牙舰队无奈撤退。而残余的西班牙军队也只能北上,在法国人与黑人革命军的追击下,向海地角撤退。
第一百七十六章 北极熊东顾
强大的俄罗斯是后世中国人心目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但是,18世纪末的俄罗斯,在英、法等国看来,就是一个蛮夷。虽然有了彼得一世的改革,国力逐步强盛,现在更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皇叶卡捷琳娜大帝主政时期,国力蒸蒸日上。
叶卡捷琳娜大帝是德国安哈尔特…查尔布斯特亲王之女,同时也是俄罗斯留里克王朝特维尔大公后裔。1744年被俄罗斯女皇伊丽莎白一世挑选为皇位继承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在1762年率领禁卫军发动政变而即位。在叶卡捷琳娜统治期间,俄罗斯帝国向南、向西扩张,从奥斯曼帝国和波兰…立陶宛联邦手中将包括新俄罗斯、克里米亚、北高加索、右岸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和库尔兰在内的大片领土纳入囊中。三次瓜分波兰,对土耳其作战取得黑海沿岸地区,并吞并了亚洲的克里米亚汗国。1796年11月,因中风结束辉煌的一生。望着大大扩张了的俄国版图,叶卡捷琳娜豪情万丈地说:“假如我能够活到二百岁,全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
1790年,俄罗斯刚刚结束第二次俄土战争,攻克了黑海沿岸伊兹梅尔要塞,掌握了黑海的制海权。
已经年迈的女皇坐在高大的王座上,面前排在第一位的正是自己最重要的支持者,情人波将金。俄罗斯人比较豪放,即使是女皇的情人,也没有让波将金被众人的口水吞没,活的无比滋润,已经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公爵。
波将金坦率说来,并不是一名合格的能够独当一面的元帅。但是这个人很有政治头脑,从他早早追随女皇就能看出他的政治智慧。至于军事上,仅仅是一名普通的骑兵军官,对于大军团作战其实并不在行。就比如在这一次的俄土战争中,波将金作为主将理应统筹一切,但是他知道自己的斤两,权利下放给其余几名元帅,自己却只主管后勤,保证军需的充足供应,从而为俄军赢得第二次俄土战争奠定了基础。所以,波将金在国内也是有一定威望的。
众人首先对于第二次俄土战争获胜对女皇表示祝贺,女皇自然也要对诸位臣工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接着话题一转,说道,“现在,我们俄罗斯帝国已经稳固了欧洲的领土,似乎应该将注意力东移了。前几年,我们似乎与东方的大清签订了一些条约,按照条约,大清应该将他们的一些地区交与我们,这方面,情况如何了?”女皇原本记忆力超群,几乎过目不忘的,但是毕竟年纪大了,记忆力衰减了。
波将金也是如此,皱眉思索。
倒是边上的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列普宁反应敏捷,恭敬的回答道,“启禀陛下,根据波尼亚托夫斯基伯爵与1772年和东方大清签订的条约,大清将他们所谓的伊犁将军辖区与大兴安岭以北的外东北地区划为独立地区,事实上放弃了这些地区。不过,由于外东北也乘着我们无暇东顾之际,趁势摆脱了大清的控制,宣布独立。因为我们将兵力主要集中在欧洲部分,所以……”列普宁有些不好意思说出自己国家遭遇的惨败。
女皇却浑不在意,“打败了我们几个哥萨克骑兵队,不算什么,现在我就问一下,具体情况怎么样了?”
提及东方,列普宁精神有些振奋,回答道,“大清真算得上是知情识趣。微臣考察了地处西北的伊犁地区的地形,觉得伊犁正是我们梦寐的一个据点,有了它,不仅可以监视大清,还可以加强对哈萨克汗国的控制。”
此时,哈萨克汗国并没有完全臣服俄罗斯,因此,俄罗斯在其境内修筑了一系列据点以加强统治。
女皇虽然年龄较大了,但是考虑问题依然比较全面,召集众人来到后面的一个房间,这个房间装饰的很简单,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一整面墙的俄罗斯地图,每一次,女皇来到这个房间,总会沉思良久,兴奋异常,这一次,依然不例外,“列普宁,上前解说一二。”
列普宁拿着一个细长的竹竿,指点着伊犁的位置,“陛下,诸位同僚请看,伊犁位于哈萨克汗国东部,这是我们的奥伦堡,这些是我们在哈萨克建立的据点。”
波将金带上自己的老花镜,“不错,只要控制了伊犁,就可以将奥伦堡与这些在哈萨克的据点连成一条线,对哈萨克的控制将极大加强,甚至,由于阻断了哈萨克与东部的准格尔人的联系,算得上釜底抽薪之策了。”
列普宁说道,“不愧是波将金元帅,考虑问题十分周到。现在,伊犁地区的准格尔已经被乾隆几近灭绝,其余部落人心惶惶,有向哈萨克靠拢的趋势。我们趁着伊犁实力真空的机会,强势介入,已经在伊犁建立了一个1000余人的据点,且有哈萨克骑兵的卫护,已经牢牢掌控了周围地区。”
“伊犁的地理条件如何?”女皇询问。
“得天独厚。”列普宁简直要流口水,“与周围几乎全是沙漠地带完全不同,处于伊犁河谷,土壤肥沃,雨量充沛,还有伊犁河的灌溉,被中国人称为塞上江南。”
“塞上江南?”女皇很有兴趣的询问。
“是的,江南是中国最为肥沃最为富裕的地区,可惜大清已经丧失了这个富饶之地。不过,无论如何,塞上江南,也正说明伊犁的富饶。”
“那岂不是说,伊犁足以养兵?”女皇询问
“是的,以伊犁的条件,蓄养百万人口不在话下。”列普宁放言。
“这是什么地方?”女皇询问地图上一个标注汉字的地方。
列普宁说道,“这是迪化(后世的乌鲁木齐),1763年大清在此地建立据点,意图以此控制整个回疆。”
“现在情势如何?”女皇询问。
“大清已经撤出在此地最后一批驻军,此地为当地少数民族占据。”列普宁回答。
“为什么不在此地开发据点?”迪化位于回疆北部中心位置,战略地位一望而知,因此女皇十分不满。
这个问题,列普宁可不好回答,看向波将金。
波将金舔着脸笑道,“陛下无需愤怒,先前因为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西南与土耳其争夺黑海,现在自然可以加强对回疆的控制,最多半年时间,我们将完成对迪化的据点建设。”
女皇这时候脸色才转好,说道,“时不我待,半年时间,我要看到,我们的三色旗悬挂在迪化城。迟早,中原王朝的长城以北地区,全将处于我们的三色旗覆盖之下。”
计议已定,波将金下令,大开监狱之门,只要不是死刑犯,全部以劳动改造的名义,迁徙到远东。只是,数来数去,这些囚犯也不过三千余人,根本足能满足女皇野心所需。波将金倒是个人才,灵机一动也来个俄罗斯版严打,以前,处于成本考虑,甚至是执法人员放纵犯罪以获得回扣的思想,小偷小摸、坑蒙拐骗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在严打命令下,这些家伙就遭了殃。瞬时,莫斯科及附近城市的监狱里,再次人满为患。他们原本以为,这也就是一阵风,风声过去了,也就可以再次逍遥了。
因此,在监狱里见到熟人还打声招呼,“你也来了?因为啥事进来的?”
“没啥事,就是摸了一下卖花的小姑娘的翘屁股而已,你呢?”
“抢了卖糕点的老太婆一块糕点,刚吃了一半,就被抓紧来了。”
“小事小事,这次是严格了点,不过,一阵风过去,我们也就出去了。”
“是啊,不知道上面抽了什么风。还好,还可以吃点公家饭,就是有些难吃。”
“就是。”另一个人附和道。
与这两个人类似,大家都是不以为意,因为都没犯多大的事情。
只是,很快的监狱满了。然后这些家伙就踏上了一个漫长的征程,才知道事情大条了,家乡从此成为故乡,除了少数人,大多数人是再也回不去了。
1791年4月,在俄罗斯上层的压力下,一队200余人的哥萨克骑兵首先抵达迪化,挥舞着弯刀,驱赶了原本在此地定居的少数民族,第一批俄罗斯移民大约600人来到了迪化清军的废旧据点上,从此,迪化上空飘起了俄罗斯的三色旗,。
原本的少数民族居民自然不满意自己的居住地被外人侵占,发起了一次次的进攻,然而,这些外来者,不仅有军队的保护,即使是看似普通的大胡子平民,也是身强力壮,还有火枪。多次的进攻不仅没有赶走对方,反而让自己损失惨重。
这些原本的定居者,只能含着泪,离开了这片土地。
然而,贪婪的老毛子岂会轻易放过这些当地居民?他们虽然一时无法占领回疆全境,但是,他们有骑兵啊。凭借来去如风的骑兵,老毛子正式宣布对伊犁地区的占领,并要求当地居民上税。
当地居民原本已经认为满清足够凶残的,他们几乎灭绝了准格尔部,但是比较起高大凶悍、胸毛茂盛的如同野兽的老毛子,又是小巫见大巫了。这些哥萨克骑兵不会说当地话,但是他们也不需要说话,只要手中的弯刀说话就行了。
整个西北,再次陷入火海,惨烈程度不下于准格尔灭族。
第一百七十七章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老毛子在伊犁地区的烧杀抢夺,自然极大的震骇了西北的各部落。这时候他们发觉老毛子的极度凶残。大清也许蛮横,也许凶残,但是至少只要装作臣服,还会给自己一条活路;可老毛子,不仅要人臣服,还要人卖儿卖女甚至卖血的上供着呢。
无奈的各部落酋长们商议一番后,一拍脑袋,“算了,什么不说了,求人帮忙吧。”
只是求谁呢?自己的远亲哈萨克汗国是不能指望,因为他们还被老毛子捏着脖子呢,南方的大明呢,据说是一个汉人国度,向他们求助也没什么心理障碍,但是,求助无门啊。他们与大明之间还隔着满清呢。
合计来合计去,竟然还是只能求助满清。
他们派出了代表苏卡萨哈曼前往满清求救。苏卡萨哈曼首先抵达的自然是与新疆相邻的青海地区,此时的青海因该被称为西宁办事大臣大臣辖区,由 “总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居中负责协调各民族的矛盾,类似明朝羁縻州的性质。
因此,对于来自回疆的使者根本不敢搭理,直接派人就将他护送到了甘肃的陕甘总督处。在主动放弃了回疆之后,青海又无险可守,陕甘地区再次成为前线,陕甘总督地位自然进一步提升。自从大明占据南方,且处于攻势后,满清对于各地的掌控加强,各地的总督几乎全部是满人担任,此时担任陕甘总督的是满族正白旗人鄂辉。但是,鄂辉作为满清的地方大员,可是明白乾隆的心思,不仅是伊犁将军辖区,即使是青海,也是说放弃就放弃,那还敢接这茬。但是,天朝上国的面子,让鄂辉不敢随便拒绝,否则,吃不了也得兜着。
以官僚的尿性,最后无非就是责任外推,派遣卫兵护送使者前往京师。
一路风餐露宿,整整花了2个多月时间,苏卡萨哈曼哈容易抵达京师,却吃了个闭门羹。以乾隆好大喜功的做派,远方使者前来,原本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但是现在国势日蹙,西北更是被遗弃之地,又怎么可能接受他们使者的归附?
干脆就传旨理藩院,让他们虚与应对。
结果就是,苏卡萨哈曼在京师被好吃好喝的招待了十几天,就是没碰上能够主事的人。苏卡萨哈曼再蠢,也知道他不受满清人待见。
最后,思考再三,怎么办呢?不得不说,苏卡萨哈曼对家乡对族人的热爱是无与伦比的,最后,竟然留下一封血书后,自杀了。
这可就不得了了。一个藩国的使者死在理藩院的接待处,那可是想要掩盖也掩盖不住的事情,只能上报乾隆。
乾隆看着苏卡萨哈曼的血书,一贯口若悬河的自己竟是无言以对。
苏卡萨哈曼的统篇血书,没有一句对满清的不满或是谩骂,有的只是对老毛子压榨乡梓的痛斥,对自己家乡民众遭受的惨状的描述,然后就是对满清的祈求,希望满清出兵保护自己的子民。
满清与老毛子虽然有协议允许伊犁地区独立,实质上就是允许老毛子控制西北。但是,这些都是密约内容。乾隆多么好面子的一个人,怎么可能明目张胆的将会将转让给老毛子的条约全世界的吵吵?所以,在外人看来,西北地区依然是满清的一部分。
直到苏卡萨哈曼自杀身亡,世人才知道,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