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分为两支舰队,一支为诱敌舰队,以无畏舰为首,率领4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扮作主力舰,以箭型阵从英荷联军中间插入,将联军分割为两块。另一陆主力舰队,从敌人侧后方插入战场,意图先行歼灭联军一部。
  联军雁形阵刚刚摆好,新华夏诱敌舰队就一往无前的其实插入联军中间。
  英国人此前也曾经多次利用诱敌的策略以对付敌人,因此对新华夏舰队也比较提防,担心新华夏会另有舰队从后方迂回,所以也预留了相当的舰船在侧方策应。
  不过待见到新华夏舰队以后,就判断出这是新华夏的主力甚至是全部舰船了,因为新华夏的无畏级战列舰就在其中,舰船数量也与联军预估的接近。即使数量有些出入,但是数量较少的分舰队对于整个战场来说影响就不大了。
  不过,谨慎的福克斯依然保留了预备队,同时下令两翼的舰船向中间靠拢,意图凭借联军舰船数量优势以及由此带来的火力优势来全歼这支新华夏的舰队。福克斯的舰队同样也有万吨级巨舰4艘,虽然吨位上比不过新华夏,火炮口径以及射程精度都有所差异,但是数量优势应该足以弥补。
  只是,他们太过小看了真正的无畏舰的威力。无畏舰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皮糙肉厚。联军普遍口径在159mm(32磅炮)以下,即使是英国的万吨级巨舰,口径也不超过200mm,管径比还不超过35。这就是拔苗助长的害处了新华夏虽然将一大英帝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强行提前拉进了大舰巨炮时代,但是因为刚刚开始,西方国家许多配套的东西都没有注意到,比如栗色火…药。栗色*要到19实际初才被发明出来。此时的西方国家,使用的依然是黑色火…药。黑色火…药因为燃烧迅速,只能在短炮管内使用,否则容易炸膛。所以,即使是火炮技术最先进的英国,使用的也是改良的黑色火…药,管径比也不过35,再大就容易炸膛了。
  初速低,炮弹轻,这样的火炮就相当于给新华夏的无畏舰挠痒痒,甚至驱逐舰也因为速度快,受弹少,都可以承受住数轮攻击。
  结果就是,新华夏舰队抵住了联军的第一轮炮击,就已经插入到了联军中间。接着,向后方迂回。
  联军以为敌人想要逃跑,赶紧实施追击。
  此时正是夏季,南风大盛,风帆战舰虽然也可以通过调整风帆的角度逆风行驶,但是速度自然会大大降低,只有铁甲舰才能勉强跟上。风帆战舰就被甩到了后方。
  这时候,风帆战舰的末日来了。新华夏的另一支分舰队终于从以印尼西部的岛屿附近杀出。行动迟缓、防护薄弱的木质风帆战舰在铁甲舰面前,就是鱼腩般的存在。尤其是凶悍的无惧号,无论是多大的风帆战舰,再让面前,都是一个小玩具,被纷纷撞沉。
  福克斯虽然预留了预备队,但是既然是预备队,自然不可能是主力舰队,虽有铁甲舰,但是吨位都不大。无惧号杀出性子,连小型铁甲舰都不放过,依然是一头撞过去。
  结果就是,留在原战场的三十几艘风帆战舰几乎被屠戮一空,即使是三艘铁甲舰也没逃出去。
  这一支新华夏舰队按照约定继续南下,在印尼的布鲁岛附近设伏。
  此时的新华夏舰队主力已经凭借高速度绕了一圈,再次北上,越过布鲁岛。
  联军在后面依然紧追,也越过了布鲁岛。
  此时,设伏的新华夏海军从后方突然杀出,联军大乱。
  失去了风帆战舰的掩护,联军的铁甲舰数量上已经与新华夏基本持平,战斗力更是远远不如。吴永恒下令以巡洋舰缠住英国人的万吨巨舰,姑且称之为战列舰,却以自己的两艘无畏级为核心,率领剩余的舰队绞杀联军轻型铁甲舰。
  可以说,在无畏舰前面,所有的前无畏舰都是个渣。无畏舰的巨炮不命中也就罢了,一旦命中,小型铁甲舰直接就是一个大窟窿,而且,随后就是十几发的同规格巨型炮弹,等待小型铁甲舰的命运只能是沉没。海战从黎明开始,持续了一整天。联合舰队参与试图凭借黑夜逃窜。但是二十几年了,新华夏的雷达竟然还有一部可以使用,已经装在了无畏舰上。虽然其余舰船不能追击,无畏舰依然独自追杀了大半夜,又将四艘铁甲舰送到了海龙王那里,其中就有一艘英国的战列舰。
  英荷联军终于逃窜到了雅加达,意图凭借港口火炮坚守。
  但是,雅加达的岸防炮射程甚至没有英国人舰炮长,又怎么可能保护得了联合舰队?
  新华夏海军炮轰雅加达港口。
  纳尔逊看着敌人在港口肆虐,对福克斯建议道,“元帅,呆在港口只能坐以待毙了,能冒险冲出去还有一线生机,突围吧。”
  福克斯看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已经基本摧毁了后方港口内的岸防炮,明白纳尔逊说的有理,只能咬牙下令突围。
  在速度远远低于敌人的前提下,其实结局已经比较明显了,只是英国人想要拼搏一把吧。
  纳尔逊的建议是,整支舰队逃往印度,沿途新华夏没有据点,无法获得补给,自然只能撤退。可惜,由于新华夏舰船速度实在太快,许多时候,并不是追击战,而是拦截战。因为新华夏舰队往往会派出一支舰队提前在前方设伏,从而来个两面夹击,让联军损失更重。
  终于,意志薄弱的荷兰舰队残余的5艘铁甲舰率先投降。


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右为难的西班牙人

  孤军奋战的英国舰队显得更加无助。福克斯召集残余舰队的舰长前来开会,商议对策。
  纳尔逊在此战中显示出了自己非凡的海战技能,虽然战败了,但是此战战败原因主要在于两国铁甲舰之间的技术代差,而不是皇家海军人员素质的问题。纳尔逊见福克斯看向自己,显然是在乎自己的建议,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元帅阁下,本人的建议,应该有条件的投降了。”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可以说,在座的各位都是见证了大英帝国皇家海军的辉煌时刻的。在米字旗指引下,大英帝国海军,在同等实力下,几乎无有一败。而此次在于新华夏的倾国之战中,皇家海军却黯然失色,需要低下自己高傲的头颅,让人情何以堪?
  不过,虽然万般不愿,却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大英帝国海军军官们,再也不是曾经的海盗出生了,都是毕业于专门的皇家海军学院,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学识与素质,更有一定的判断。此时的情形,打,打不过,跑,跑不掉,剩下的也就两条路,投降,要么战死。
  纳尔逊看着福克斯,诚恳的说道,“阁下,在座的各位,可以毫不谦虚的说,此战,我们都尽力了,虽败犹荣,无愧于我皇家海军的名号。再站下去,除了死亡,别无它途。但是,此战虽败,不代表我们永远会败,我大英帝国,终将战胜所有的敌人,就如同当初的西班牙,荷兰,法兰西,新华夏也还无例外。因为,我们有最强大的帝国,大不列颠,它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包括印度),最广袤的土地,最丰富的资源,只要我们倾尽全力,我们终将胜利。我们之所以投降,是为了保留有用之身,在有生之年,能够战胜这个最强大的敌人。”纳尔逊不愧是“皇家海军之魂”,虽然战败了,所说的话却极大的鼓舞了人心。
  福克斯决定投降。
  吴永恒其实是抱着葬送英国人最后一支主力舰队的决心才继续追击作战的。可以说,只要全歼了英国人这支舰队,对于英国人的自信心打击是巨大的,在近代所有的大规模海战中,英国人虽然有过战败,但是从未被全歼过。一旦全歼这支舰队,英国人不仅失去了精气神,也将断送大量的海战精英,要培养这样的海军精锐就要再次耗费无穷的精力与大量的时间。如此,新华夏海军将长时间内巡曳在世界大洋,成为世界的海上警察。
  此战,新华夏海军则损失了两艘护卫舰,以及一艘巡洋舰。护卫舰毕竟是小型船只,损失也是正常。而巡洋舰则是因为,她们改装自新华夏原本的老式战列舰,有些部位比如船腹部位装甲还是比较单薄。这一次巡洋舰的任务是缠住因英国人的战列舰,处于战场中央,受弹最多。尤其是英国人的战列舰上的火炮口径也不小,破坏力不比新华夏的巡洋舰弱。在相互炮击一个多时辰后,其中一艘巡洋舰首先因为被击中运送到甲板上的炮弹而发生连环爆炸,最终沉没;另一艘则是船舷部位被炸破了一个大洞,渗水严重,根本不可能支撑到新华夏的造船厂进行维修。吴永恒很无奈的放弃了这艘军舰。
  相比较新华夏,英荷联军损失可就重了。他们损失了几乎所有的风帆战舰,作为主力的27艘铁甲舰,被击沉了12艘,其中就有1艘英国人的仿无畏级战舰。英荷联军已经无力再战,自然只能投降。
  然而,毕竟是大英帝国皇家海军。即使即将成为俘虏,骄傲的皇家海军,依然衣着整洁,笔挺的站立在军舰的两侧,似乎在接受检阅。反观接受投降的新华夏海军,虽然努力的整理自己的着装,也是排着队伍,但是皱巴巴的衣角,歪歪斜斜的队列,让人很容易产生,到底谁是胜利者的错觉。
  不过越是如此,越是让骄傲的皇家海军不能接受,自己竟然被这样一支吊儿郎当的海军击败。
  只是,事实摆在眼前,却让人万般无奈。
  只有纳尔逊,虽然也看到了新华夏海军的种种不堪,但是他却从新华夏海军表面的不堪中,看出隐藏在新华夏海军骨子里的那种不羁与无畏。站在船舷上的那一双双稳定的双脚,显示了他们也是习惯海浪的弄潮儿。这也是得益于新华夏的汉族移民,大部分来自海边,因此才能有足够的兵源。
  正如同纳尔逊所见,新华夏海军成军时间较短,并没有形成如同英国般的什么贵族化的海军文化,倒像是一群渔民登上了军舰,他们也讲究纪律,当然是在教官的鞭笞下形成的。但是,时间紧迫,军容什么的就没太多讲究了。同样是白色的海军服,英国人穿出了一种自信,一种从容与优雅;而新华夏海军呢,如同乞丐穿上了西装,显得那么的不协调。
  吴永恒看着对面的英国海军军容,老脸微红,但是很快想到,这样的精锐海军也败在了自己的虾兵蟹将手下,有什么可得意的?因此,昂首挺胸的看向福克斯等人。
  也确实如此,无论过往的战绩是多么骄人,现在自己毕竟是战败的一方,福克斯等人只能低垂着头,在新华夏海军人员的引导下,进入新华夏的无畏号上。
  按照双方约定,新华夏接受皇家海军的投降,并给予人道主义待遇。
  福克斯颤巍巍在投降书上签字,心中苦闷,“自己算是这个世纪第一个在投降书上签字的海军元帅了吧。”以往,英国人即使偶尔战败,可最终也没有投降过。
  五天后,新华夏海军押解着英国人战舰经过吕宋海域,却不知道有一群人正在焦急的观察着自己一行。
  原来,西班牙虽然由于法国人的联盟关系,不好直接加入英荷联盟,但是心思却活络起来。新华夏不仅在北美,以咄咄逼人的态势对自己的墨西哥构成威胁,在远东的存在,也威胁到了西班牙在吕宋的统治。西班牙无力在遥远的北美西海岸与新华夏征战,但是在远东,大家都是跨洋远征,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尤其是,新华夏要在印尼海域与英荷联军爆发大战,大家都是铁甲舰。即使新华夏技术先进,战舰性能优越,最终获胜,恐怕也是惨胜,也许这就是自己的机会。
  因此,在英荷联军前往东南亚的时候,一支西班牙舰队也尾随而至。英荷联军明白身后有支尾巴,但是并不在意,因为西班牙与新华夏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西班牙对付新华夏的决心强过于英国人对抗。
  果然,西班牙人在马六甲海峡北上,进入菲律宾海域,英荷联军就明白了西班牙人的意图,是打算捡便宜呢,就更加放心了。
  新华夏海军南下,必然经过吕宋海域。但是吕宋群岛毕竟地形复杂,新华夏有没有GPS;没有远程雷达,又怎么可能发现得了附近有一支舰队虎视眈眈的注视着自己?一路南下,与英荷联军决战去了。
  南方的战况让西班牙人内心如同猫爪在挠,焦心不已,简直是度日如年。
  总算,半个月过去了,一支舰队在吕宋海域出现。
  西班牙舰队司令帕伦西亚拿着望远镜看向对面的舰队,“新华夏海军想必受创不浅吧?咦,部队,新华夏舰队的船只数量怎么变得更多了?,1,2,3……”
  帕伦西亚一只只数过去,越数头越大,“与先前情报上的数目根本不一样啊,多出近二十艘,难道新华夏人会变戏法?从南太平洋过来的支援舰队?”帕伦西亚思考的几乎脑子缺氧,却想不出所以然来。
  终于,边上的副官也有望远镜,明白主官在焦虑,他也在仔细查看着,“司令官阁下,我发现了,原来新华夏人已经俘虏了英国人的舰船,你看,中间有许多艘舰船,除了悬挂着新华夏的红底黄色五角星旗,同时还半挂着米字旗。”
  帕伦西亚经过提醒,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妙,被俘虏的英国人舰船就超过20艘,难怪新华夏舰船数量经过一战,不仅没有减少,还显得更多。帕伦西亚放下心来,开始下令,“全军准备出击。”
  副官大吃一惊,“司令官阁下,请慎重考虑啊,即使面对强大的英荷联合舰队,新华夏海军显然都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贸然与之对抗,恐怕……”
  副官虽然没有说完,但是意思很明确。海战不同于陆战,能够轻易接收一些俘虏。双方舰队海上相遇,在大家船速相近的前提下,一方想要逃走,还是比较容易的,再多数量的舰船,在海上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碰撞等类似事故,自然就给了敌人以可乘之机,更何况,大洋辽阔,又在怎么可能封锁的住。
  可是,新华夏却俘虏了英国人舰船,这就说明了,新华夏舰船,无论是在战斗力还是机动性上面,都远超英国人,让联军战不过,逃不掉。


第一百六十七章 举世皆惊的新华夏

  帕伦西亚也终于静下来思考副官的话。
  “也许在战斗中,心有不甘的英国人会参战。” 帕伦西亚天真的说道。
  副官内心不屑的“切”了一声,却解释道“英国人既然被俘,肯定是被解除了所有武装,也不可能控制得了舰船,是不可能有力反抗的。”
  帕伦西亚算得上是个二世祖,凭借祖辈的荣耀获得了这个职务,但是本人实战经验并不多。这也是西班牙老大帝国的通病,无能之辈充斥庙宇,却让有才之人无出头之日。
  帕伦西亚想到先前西班牙屡次与新华夏对抗的惨痛历史,再也不敢有对抗之念,将向上挥动的手放下。自己面对强大的新华夏舰队不敢战斗,最多是显得自己无能,大不了撤职,因为面对的舰队确实强大,理由充分。但是一旦失败,这个代价可就大了,上一次西班牙与美国人的战斗就将西班牙人吓得够呛,自己的舰队差点全军覆没,主帅也被下狱,爵位被剥夺,家族财产也被充公,简直是生不如死。
  两者相害取其轻,帕伦西亚很明智的下令,舰队向群岛内侧转移,让出内海通道。
  于是,新华夏舰队在不知不觉中,因为自己的彪悍战斗力,就免除了一场一触即发的战斗,进入了大明海域。
  其实,此时西班牙人如果决心战斗,新华夏还只能逃窜,因为铁甲舰之间的战斗,扣除掉绝大部分落入大海的,再考虑到铁甲舰那变态的防御力,要想击沉一艘铁甲舰,真的十分困难。因此大家都必须倾尽全力,炮弹都是不要钱的向对方发泄,就是意图一举制敌。英国人之所以投降,就是因为弹尽粮绝了。
  而新华夏舰队也没有好到哪去,只有两成不到的炮弹剩余,想要以之与养精蓄锐的西班牙人对抗,想都不要想。
  纳尔逊此时也在思考西班牙人的动向。从新华夏那大幅领先世界的军舰技术上讲,最近数十年,大洋上都很难出现一支能够战胜新华夏的舰队。但是,此时,却是唯一能够战胜新华夏的良机。因为新华夏在抵达大明海域之前,都不可能获得补给。那么,舰队的炮弹必然所剩无几,已经不足以支撑一场战斗。西班牙人如果聪明,完全有机会战胜新华夏人。
  然而,纳尔逊以自己的聪明踹度被新华夏吓破了胆的西班牙人,自然不可能成功。纳尔逊眼看着新华夏舰队无惊无险的进入大明海域,最后的心思也消失了,要说有,也只是对蠢笨的西班牙人的鄙视。
  雅加达大海战的消息很快传回到西方世界。
  法国人就不说了,也可算得上是这么多年以来唯二值得高兴的事情了,其一是美利坚独立,其二就是新华夏海战得胜。这两者,唯一的共同点是,战败方都法国人的死对头大英帝国。快乐,是要建立在敌人的痛苦之上的。因此,法国虽然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或者皇室的日子都是越加艰难,但是却依然举办了不小规模的庆祝活动,让不轻蹙真想的人看着,还以为是法兰西人获胜了呢。其中自然有新华夏在法使馆在其中推波助澜。
  西班牙人就比较苦涩了。原本是打算痛打落水狗的,结果,自己差点被打成了狗。幸好,帕伦西亚够机警,没有将西班牙仅剩的铁甲舰送去见上帝,万分侥幸。帕伦西亚也因此获得了国王的奖赏,成为了公爵,算是正式继承了家族的最高爵位。
  不过,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直接参战的英吉利与荷兰痛苦
  荷兰倒也罢了,这些年来,荷兰人战胜的战绩屈指可数,失败倒成了常态。荷兰人原本还希望通过与强大的大英帝国联手,战胜在东亚咄咄逼人的新华夏,以确保印尼的稳定。但是,海战的失利让荷兰人傻了眼,获胜的新华夏怎么可能放过荷兰,尤其是与澳洲近在咫尺的印尼?
  印尼说是荷兰人的命根子也不为过。印尼的香料、蔗糖、木料是荷兰的主要盈利增长点,近几年橡胶也随着新华夏的需求而逐渐吃香。万一失去印尼,荷兰人简直无妨想象这个后果。
  也因此,荷兰才会答应参与英国人组建的联军,试图遏制新华夏在南洋的扩张态势。但是,现在战败了。
  荷兰的议会已经吵翻了天,先前不主张对新华夏宣战的少数派议员现在得了势,在议会叫嚷,抨击先前的多数派目光短浅,不顾国家利益,茫然听从英国人的出兵建议,方才导致此次失败,叫嚣着由议会多数派组成的政府倒台,重新选举。
  多数派一眼看出,少数派是在借题发挥,意图倒阁呢,赶紧反驳,“现在战败已经成为事实,事态紧急,并不是追击责任的时候,现在应该寻找一个解决的办法。”
  少数派不屑,“难道我们要继续追加军费头土,建造巨型铁甲舰与新华夏对抗?”
  这无疑是是一个选项。但是不提荷兰人并没有建造巨型铁甲舰的技术与能力,即使是耗费的时间与金钱,也不是现在的荷兰人所能够承受的。新华夏的海军就在澳洲,怎么可能眼巴巴的等待荷兰人建造好舰船来一个决战,却不乘着这个时间差来点别的行动?这是明摆着的事情。
  多数派无奈之下,最后提出要与新华夏谈判,意图以经济利益来换取新华夏不侵犯印尼。
  少数派则讥笑,“作为一个战败的政府,有什么资格代表荷兰与新华夏谈判?根本没有说服力。”执意要求借此良机将执政的多数派拉下台。
  执政的多数派处处受到制约,无力掌控国内局势,只能同意大选。
  少数派在国内大肆渲染多数派的种种不堪,让老百姓对多数派确实产生了许多不满,并最终让少数派获得了议会大选,组建新政府。
  不过,比起唾面自干的荷兰,还是骄傲的大英帝国最为郁闷。
  经此一战,大英帝国的海军主力毁于一旦,更加惨痛的是,数十年的努力白费,让大英帝国举国哀痛。近现代国家,相对于封建国家,最大的优势,就是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更强,也因此国家的动员能力得以最大化。海战的实力,对于英国来说,就是一个全民哀痛的日子,上至皇室,下至平民百姓,几乎再无欢颜。
  乔治三世不愧是一名英明的国王,在战败的消息初一传来,就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不仅是内阁成员,有许多重要的勋贵都参加了进来。
  看着全场那沉闷的气氛,乔治三世内心自然也是压抑的很,但是作为领袖,有许多责任是逃避不掉的。沉声说道,“对于此次与新华夏的海战失利情况,大家想必都所了解。此战失利原因在于我,不应该低估敌人的实力轻启战端。”
  众人见国王自责,自然纷纷劝解。
  福克斯作为王国的海军统帅,还是受到了极大的优待,被新华夏提前释放,以显示新华夏并无意与大英帝国死缠到底。因此,福克斯得以与会。这也是乔治三世召开此次会议的契机。
  作为英国海军的最高统帅,福克斯自然将战败的责任拦到了自己身上。但是国王的本意显然不是批判大会,既然福克斯开口,自然就要当众询问战败的原因,集思广益嘛。
  福克斯自然也是深刻思索了海战的整个过程,其中纳尔逊也给了自己许多中肯的建议,因此提出的观点还是比较深刻的。首先,此战,皇家海军的人员素质还是相当不错的,即使面对的敌人舰船更加先进,炮火更加猛烈,给皇家海军造成了极大损失。但是绝大多数的海军人员依然能够坚守岗位,勇战不退。此战,英国海军损失了三成的人员,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但也从侧面证明了皇家海军的英勇善战。
  另一方面,福克斯将战败的主要原因归罪于皇家海军铁甲舰相对于新华夏舰船的全面劣势。表面上看,新华夏的无畏舰仅仅比大英帝国的新式战列舰大上5成或稍多。但是不要小看这五成多出的排水量。由此,带来了更厚实的装甲,防护力直线上升。还有就是舰船的速度极快大英帝国的舰船根本无法追击,这就导致了在海战中,新华夏海军想打就打,不想打就走,而自己的舰船却成了活靶子。
  不过,这仅仅是舰船的优势,最关键的还是新华夏火炮优势。新华夏的舰炮不仅口径更大,最关键的是管径比,经过目测,新华夏舰船的管径比已经超过四十,而皇家海军的管径比,最大的不过35。这就会导致,即使同等口径,新华夏舰炮的射程依然会大大超过英国舰炮。
  英国人历次海战,取胜的法宝除了善战的海军人员,另外就是火炮了。相比较对手,英国人的火炮一般都是超越对手的,比如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靠的就是射程更远的火炮,让庞大的西班牙舰船根本无法近身。后来,虽然别的国家火炮技术也在进步,但是皇家海军的炮手训练的更加有素,每分钟发射的炮弹数总是超过敌手,再加上英国海军往往拥有舰船的数量优势,海战自然是无往而不利。
  但是,现在自己的优势竟然被人破解了,让英国人如何不急?


第一百六十八章 送上门的竹杠

  负责火炮制造的技术总监亨利只能硬着头皮上前汇报,“亨利见过陛下与诸位阁下。说实话,我们现在由于使用了焦炭炼钢技术,炼钢技术大大提高,铸造管径比40倍以上的火炮也不存在太大问题,可是最关键的难点却是,黑火…药燃烧太过迅速,导致容易炸膛,我们千方百计的降低它的燃烧速度,也只能确保35倍管径比的火炮不会炸膛。”亨利显得十分委屈。
  负责*的总监也是上前向国王道歉,毕竟这是自己的失职。
  这时候,福克斯却上前说道,“国王陛下,与诸位同僚,这是我在新华夏舰船内悄悄获得的新华夏人制造的*,请诸位看看。”
  原来,纳尔逊是个有心人。新华夏为了便于监督这些英国俘虏,将军官都集中到了新华夏舰船上监管。没有了军官,英国的普通士兵只能乖乖听令于新华夏人。谁知道,却给纳尔逊创造了机会。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新华夏人的火炮炮管更长,壁厚也不比英国人的厚多少。也就是说,新华夏人使用的*必然燃烧的比较缓慢,否则,也会炸膛。于是趁着放风的时间,几个人配合着接近了新华夏船舱,并在船舱夹缝内发现了一些火…药粉末,悄悄交给了福克斯。
  福克斯是名海军元帅,新华夏为了显示尊重,监管力度自然不会太严。再加上想与英国人展开谈判,为了显示自己的友好态度,就将福克斯提前释放了。于是,褐…色火…药提前进入英国人的视野。
  *制造总监海格如获至宝的接过了新华夏的火…药。
  亨利三世询问,“你能通过这些火…药推断出它们的成分吗?”
  海格兴奋的答道,“没有问题,根据我们的腿短,延迟火…药燃烧速度的关键就在于木炭,至于硝石与硫磺,为了保持一定的威力,其实比例已经基本固定。我们只要溶解了*中的硝石与硫磺,就可以获得新华夏*中的木炭,从而推断出他们的木炭是什么样的。”
  亨利三世大喜,“只要破解了新华夏的*秘方,我们的火炮威力就能与新华夏持平了。”
  众人纷纷道贺。
  不过,一艘强大的战舰,威力自然不仅仅体现在舰炮上。但是,无论是动力还是铁甲舰制造技术,大英帝国也都在迅速提高着,制造出吨位更大、速度更快的舰船也并不是不可能,无非是时间长短。
  在国王的鼓舞下,英国人重新燃起了斗志。
  但是,虽然有了今后的对策,摆在眼前的却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将大英帝国的海军舰船与人员从新华夏那里要回来。新式铁甲舰耗费了英国人太多的人力物力,每损失一艘,都让英国人感觉心痛不已。更何况,这一次出征,大英帝国集中了一万三千名海军,每一名海军人员都是久经战阵的精锐,每一名海军人员都是英国费尽千辛万苦培养出来的。这一次出征,虽然牺牲了不少,但是依然有八千余人成为新华夏的俘虏。无论是国家荣誉还是实际需要出发,英国人都不能放任这些海军人员不管。
  还是小皮特临危受命,作为国王的全权代表,前往华京与新华夏展开谈判。
  1787年9月17日,心急的小特等人来到了华京,新华夏派出的代表,自然是林航。说实话,小皮特对于林航还是比较发怵的。当初,林航还不到三十岁呢,就用空手套白狼的手段,让自己的老父亲吃了大亏,将原本属于加拿大的太平洋沿岸地区划给了新华夏,而自己在与林航的谈判中,更是处处吃瘪,面对林航简直有了心理阴影。但是,谁让国*任自己呢,也只能勉力试试。
  林航的表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