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扣的亲近新华夏人士。而且,外东北远离南京,对南京影响极小,算得上是流放之地。因此,宫兆麟也同意了新华夏的建议,让黄冠诚担任此职。
  黄冠诚面向憨厚,让人一看就有一种信任感。果然,黄冠诚很从容的语气解释道,“本人是新任的大明奴尔干都司指挥使,负责协调大明在此地的管理工作,希望得到大家支持。”
  费亚利听到黄冠诚的介绍,明确了心中的猜想,心情有些沉重,酋长国马上就要成为历史了。
  赫哲族族长黑山询问,“不知道大明的奴尔干都司管辖范围是哪些?”显然。很闪也明了了大明的意图。
  黄冠诚依然语气诚恳,“我大明试图恢复之前的奴尔干都司,管辖区域自然也是与先前的奴尔干都司类似,区域范围是整个黑龙江以北的外东北地区。”
  黄冠诚的话激起酋长国众人的反感。
  鄂伦春族长飞狐看向林航,“贵国是打算放弃我们,让大明吞并我们吗?”
  林航解释道“首先,我解释下,正因为我们把贵国当成盟友,才将大明引入远东,协助大家对抗满清,因为我们新华夏此时却是没有余力帮助大家。大家都明白,权力与义务是对等的。如果贵国认为能够独立对抗满清,那么我们新华夏与大明都不会进入此地,然则,你们认为,独自能够对抗满清吗?”
  酋长国人面面相觑,若是能够独立对抗满清,他们是吃饱了没事干来看新华夏人的脸色吗?只是,现在,新华夏明显是想要抛掉自己这个包袱,有什么办法组织呢?
  他们能够指责新华夏人不讲道义,但是新华夏人也不在乎类似的指责的,因为,他们一向是把自身的利益挂在嘴边的,即使是帮助自己立国也是说的很明白,一起对抗满清。现在,新华夏没有不负责任的一走了之,已经算得上高风亮节了。
  其实,他们已经没有选择余地了,臣服大明就是唯一的一条生路了,现在,所差的,就是大明能够给予自己什么条件了。
  为此,与新华夏人关系的最亲密的费亚利,当天晚上,悄悄的拜访了林航。
  费亚利倒是,开门见山,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他们的意见是,大明可以成为酋长的宗主国,酋长国也可以放弃国号。他们显然对历史上的奴尔干都司做了一番了解,他们希望能够给依照旧历,大明需同意当地人建立卫所,由各部落首领直接掌管各级卫所,大明中央不得干预。当然,为了加强防御,大明需要派遣军队驻扎奴儿干地区。只是,奴儿干地区资源贫乏,无力承担驻军费用,需要大明自行负担。
  不要说大明人,就是林航,看着这样厚脸皮的条款,都气急反笑,感情,在他们心目中,只是想要请一个免费保姆?
  看到林航只是笑笑,却不言语,费亚利也是面色通红,毕竟年轻啊,脸皮薄。最后小心的解释道,“林部长,这只是我们单方面的想法,有不妥之处,还请指正,务请贵国看在彼此的友谊上,帮我们一下。”
  林航点头,“这才是务实的说法。说实话,想要与满清对抗,免不了牺牲大量的人口,而我们人口不多,任何一个人口都是最宝贵的资源,因此,对于出兵远东的方案,国内压力十分巨大,在国会根本无法通过。因此,我们外交部才会想到引入大明的力量来对抗满清。想必,你们也知道,现在满清式微,大明崛起,取代满清成为中华正统是早晚的事。你们迟早也要面对大明这个巨无霸。早面对,比玩面对要更好,因为现在的你们还有价值。”
  费亚利点头,“确如林部长所言,然则,我们孤陋寡闻,具体细节还请林部长给予建议。”
  林航对费亚利审时度势的能力有些赞赏,“不错,你们先前的提出的所谓条件就是异想天开,因为只有索取没有付出,试问,谁能够接受?因此,最务实的是,接受大明的统治,并成为他们统治下的自治区域。”林航提出了新华夏的方案。
  其实,并没有太多新意,几乎是新华夏印第安人自治区的翻版。远东酋长国成为大明的自治区,各民族享有自治的权利。各民族同样可以保留民兵,主要用于维持治安,以及自身有限的安全保障。大明派出驻军,驻军可以由外派的军队与本地的军队混编而成。至于驻军费用,可以双方协商解决。
  酋长国众人拿到新华夏的方案,有些不满意,因为这就需要他们放弃掌握军队的权利。但是,自己想要大明的保护,就不得不舍弃一些东西,咬着牙也就同意了。
  第二天,大明与酋长国展开谈判,新华夏作为第三方在旁旁听。
  黄冠诚看着明显新华夏特色的远东自治方案,有些哭笑不得,看样子,新华夏也不希望大明完全掌控远东。当然,大明其实也不想像内地那样完全据有远东,理由很简单,不值得。因为此时的远东还提供不了大明所需要的资源,完全就是白雪皑皑的荒漠,除了海东青、貂皮等土特产品,真没什么看得上眼的。
  此时,大明想要控制远东,更多的是一种战略需要,想要通过远东过来牵制满清的注意力。
  至于自治,就是一个笑话。就拿新华夏来说,虽然也给了印第安人所谓的自治权利,但是那也只是表面上的。对于印第安人的最重要的土地,新华夏那是予取予夺,一会在这里建个据点,一会在那里建条铁路,你还无法反驳,只要一句话,那是国家军事所需。按照自治条例,自治区是没有军事决策权的。只要与军事沾边,都只能由ZY决定。因此,新华夏就这样将所谓的自治区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中。


第一百五十七章 海兰察崭露头角

  大明自然可以有样学样的对付远东地区的酋长们,因此,对于他们提出的自治方案并没有什么异议。最大的焦点,却是驻军的费用问题。
  远东的贫瘠大明也知道,但是想要大明不远万里的驻军却不承担任何费用也不可能。虽然有战略需要,但是也不是离开就不行,因此,实际好处该要的还是要要。
  最后,双方确定一系列方案,最关键的有几点,首先是永明半岛成为大明在奴尔干都司的直辖领地,直接接受大明管理,奴尔干都司其余地区由原酋长国各部落自治管理;大明享有奴尔干都司的外交权与军事指挥权;大明可以在奴尔干都司驻扎最少不少于一万,最多不超过两万的部队,驻军费用由自治区与大明平分。
  三方谈判完成,也算得上是皆大欢喜,在原远东总督府举办酒会庆祝。
  话说,无论是黄冠诚等留学生,还是与新华夏打交道比较多的酋长国众人,对于极具“新华夏”特色的酒会还是比较喜欢的,因为氛围比较轻松,还有大量的俊男美女点缀其间,让人赏心悦目。
  果然,酒会过后,即使是原本不熟悉的黄冠诚与费亚利等人也是言笑晏晏,似乎成了好朋友,虽然实际上未必如此。
  13天过后,1786年7月12号,是个良辰吉日,大明的奴尔干都指挥使司终于在永明城挂牌成立。黄冠诚成为大明第一任奴儿干都指挥使。
  随后,大明军队开始打算收复福明城。
  收复福明城的战斗很是轻松。因为,福康安在遭遇永明惨败后就知道,紧邻永明城的福明城已经守不住了。因此直接放弃了福明城,并将之付之一炬,意图永久性的毁掉这个据点。
  只是,福明城是混凝土结构建筑为主,福康安的企图没有得逞,只能悻悻而归。
  大明军队还试图收复伯力。不过,伯力的情况又大不一样。伯力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只要掌握了伯力,就控制了两江流域,就可以将敌对势力阻断在黑龙江以北,确保满清后院的安全。因此,福康安即使战败,还是在此地留下了四千精兵驻守,留守的主将还是自己最得力的助手海兰察。
  海兰察不像福康安那么计谋百变,但是为人坚毅,有一定的军事素养,对于上级的命令更是不折不扣的执行,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将领。
  他也明白伯力的重要性。对原本损坏的城墙进行修复。虽然没有新华夏的水泥,但是还是努力的用黄土与米汤进行修补,虽然比不上浑然一体的水泥,但是总算聊胜于无。
  此次出征的是驻守南京禁卫军一部,以游击楚雄为首,带领一卫9000余人乘坐内河蒸汽船顺着乌苏里江北上,抵达伯力。
  楚雄对于此次出征,是自信满满,无他,自己是养精蓄锐,敌人确实新败之师,理应一战而下。
  但是,他们还是低估了清军的战斗力。此时的满清依然处于康乾盛世时期,虽然所谓的盛世有很大的水分在里面,但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还可以,只要没什么天灾人祸,基本上能够吃饱。来百姓吃饱穿暖,对于满清朝廷来说,自然就能够收取足够的赋税用于军队。因此,部队武备还算齐整,虽然只是冷兵器为主。而且将领也大多不是后世的据囊饭袋,有一定的素养,军队的训练也不缺乏。更重要的是,士兵们军饷基本都能给到位,战斗意志还不错。
  此次出征,乾隆也给与了大量的奖赏,几乎人人有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清军战斗热情空前高涨。更有利的是,新华夏为了保住伯力城,对伯力城的建设是相当用心的,使用了相当多的水泥,中间还用了竹子代替钢筋,在后世就是典型的豆腐渣工程,但是在此时,也算是一定的加强。而且,清军进攻伯力速度相当快,还获得了不少火炮,同时福康安临走之前,也留下了不少火炮,虽然口径也不过与明军的舰炮接近,但是居高临下,还是有一定的威胁。
  反观明军,虽然有舰炮与野战炮,但是口径都偏小,最大的舰炮孔口径不过155毫米,对伯力城墙来说,就是挠痒痒,无关痛痒。
  因此,双方火炮你来我往的轰击了一个白天,最后,竟然是进攻的明军处于下风,甚至舰船都损失了一艘,而伯力城却仅仅是先前破损处被轰开了一个小口子。
  明军试图从这个小口子突入城中。但是海兰察显然早有准备,在缺口处布置了一个口袋阵。明军刚刚冲进去,就被包了饺子,几乎盏茶功夫,入城明军就损伤殆尽。
  楚雄从白天的战斗看出,单凭手头的力量,已经不可能攻下伯力,只能下令撤军。
  远东的战争,除了对酋长国有实质性的影响,失去了一个最重要的城市伯力。并因此成为大明的一个地区。但是无论是对于满清,还是大明,虽然是一个重要战场,但是并不是事关全局的战场。最关键的是,远东地形复杂,用兵困难,无法大规模用兵。因此,满清与大明,都没有再次增兵远东,仅仅是维持了现状。
  于是,大明在远东多了一个奴尔干都司,满清则因为获得伯力稳定了东北局势,双方暂时偃旗息鼓。
  远东虽然局势趋缓,但是遥远的北美却热战再起。
  鉴于北美的局势有点超出掌控,西班牙人决定派出大型舰队前往北美进行恫吓。这一次也是不惜血本了,整支舰队有超过百艘军舰组成,其中就包含23艘铁甲舰,还有以皇家菲利普号为首的一级风帆战列舰三艘,其余二级三级的风帆战列舰更是多不胜数。这些风帆战舰虽然主题还是木材,但是外面全部包裹铁皮,额增加了蒸汽这个辅助动力,使得木帆船速度有所提升,战斗力与防护力都跃升了一个台阶。而且,虽然法国人没有支持西班牙人,但是英国人却悄悄的给与了帮助,开放了直布罗陀海峡,以及其余数个太平洋上的基地,比如百慕大群岛,因国人的盟友葡萄牙在英国人的唆使下,也放开了亚速尔群岛上的基地,为西班牙舰队提供物资甚至军火补给。由此可见,英国人对美利坚以及新华夏是如何的憎恨,为此,连世仇都可以放在一边。
  西班牙自然明白英国的想法,但是在远洋能够获得补给,大大减轻了远征舰队的负担,对自己百利而无一害,乐得接受。
  1786年6月,这支庞大的舰队终于抵达迈阿密修整。
  西班牙舰队司令是佛伦斯公爵,一个四十几岁、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因为深通军事韬略而为国王赞赏,获得了这个指挥此时西班牙最强大的一支舰队的权利。但是,许多人对他并不看好,因为他其实并没有实战指挥过任何一场大型海战,最大的一次不过是协同法国人与英国人在北美作战。他其实只是一个挂着虚名的副总指挥,毫无建树。但是,并不妨碍他在别人面前夸大自己的功绩,让国王更加信重。
  他对于此次出征的信心超过了任何人,包括国王,就因为他通过一年多前的情报分析,美利坚此时不过7至8艘新华夏淘汰下来的旧式舰船,即使战斗力强悍,但是自己舰船数量更多,凭借消耗也能将他们消耗下去。至于新华夏会销售舰船给美利坚,西班牙认为,新华夏再神奇也不可能将美国人的海军实力迅速提高。因为海军舰船耗资巨大,建设周期长,根本不是一两年内就能建设起来的,西班牙为了这些铁甲舰可是倾尽了国力,也不过建造了这么多艘。新华夏技术再先进,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建造出几十艘舰船出来。
  可是他们没有仔细研究新华夏那不同寻常的军售模式。由于军事技术尤其是海军技术的快速进步,新华夏更喜欢将稍显落后的现役舰船直接售卖出去,而自己却用这获得的资金来建造更先进的舰船,从而获得更大的军事优势。
  但是对于接受军售的国家来说,比如大明或者美利坚,他们获得的任何舰船都是超越自身技术水平的,并且还不逊于当今最先进的英国现役主战舰船,而且代价往往只有新制造舰船的一半,就比如后世的湾湾,即使是高价获得的美帝老旧的二手舰船,都欣喜若狂。
  至于新华夏舰船的先进性,西班牙也是有所了解的。南京城外的水战,西班牙也获得了不少的情报,虽然表面上看,是大明与满清的战斗,但是实质上是新华夏与英帝国的战斗,从技术层面讲,新华夏舰船虽然技术上稍胜一筹,但是并没有绝对的领先优势,以西方主流的技术水平还是完全可以对抗的。因此,佛伦斯等人已经消除了对新华夏海军的恐惧,甚至有时候还希望与新华夏争斗一番,证明一下自己。


第一百五十八章 美西海战

  当然,国王阻止了佛伦斯这个危险想法。虽然卡洛斯三世有信心与新华夏一战,但是完全没必要,也不值得,因为即使与新华夏海军作战胜利,也必然损失惨重,再也无力与英吉利甚至法兰西争雄,甚至也无法弹压殖民地时不时的反抗。
  佛伦斯公爵懒洋洋的躺在皇家菲利普那宽敞的舰队司令室内。话说,铁甲舰虽然战斗力强悍,但是船舱狭窄,实在住着不舒服,远远赶不上皇家菲利普。皇家菲利普毕竟是西班牙设计的最庞大的一级风帆战列舰,不仅吨位最大,造价惊人,更重要的是,保留了西班牙人一贯的奢靡作风,任何一个船舱装饰的都是金碧辉煌,就别提自己的舰队司令室了。此时西班牙舰队已经北上,意图通过攻击美利坚南部的港口来引出美利坚那孱弱的海军并一举歼灭,从而逼迫美利坚谈判,退出佛罗里达。如果美利坚人还是不投降,就直接攻陷此时的美利坚首都纽约。
  信心满满的佛伦斯甚至没有事先派出侦测船,就将整支舰队大摇大摆的派了出去,自己则瘫坐在软榻上看着言情小说。
  却不知道,此时的美国海军已经今非昔比了。
  美利坚海军建设思想与新华夏一脉相承,也应该是没有历史负担的缘故。他们装备的是清一色的蒸汽铁甲舰。在获得了新华夏的13艘现役舰船后,铁甲舰已经超过了21艘,其中就包含3艘七千吨级的战列舰。铁甲舰数量已经与西班牙的铁甲舰数量接近,更何况,新华夏大型铁甲舰的威力,也远远不是数量就能够弥补的。
  6月17日,两国海军在查尔斯顿海域相遇。
  看着面前黑黢黢的一大片铁甲舰船,佛伦斯心中发寒,“谁能嘎奥苏我,对面的舰队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新华夏参战了?”
  边上的副将也打开望远镜看着呢,同样语气战栗,“从悬挂的旗帜看,是美国人的星条旗,只是很奇怪,美国人怎么有如此多的铁甲舰?吨位如此巨大的铁甲舰,只有新华夏才有。”
  佛伦斯虽然表面上看不上新华夏海军,但是一旦真真面对接近万吨的巨舰,什么都不用看,只看那庞大的舰体,给人造成的压迫感就让人无力。
  但是,美国人虽然不会给西班牙感慨的时间。
  新华夏的指导人员通过望远镜发现,西班牙舰队的指挥舰是“皇家菲利普”号,十分开心。木壳船的抗打击能力可是远远低于铁甲舰,即使铺设上铁甲也不行。
  时机刻不容缓,在新华夏指导人员的命令下,美国的“纽约”(原致远舰)凭借自身更远射程的巨炮,首先开炮。虽然没有射中“皇家菲利普”号,但是却将边上一艘小型舰船掀翻。没办法,西班牙人的舰船数量太多,排布又比较密集。,想不打中也难。
  西班牙人遭遇敌袭,惊慌之下,用了大半个时辰,才整出了一个大致的一字阵型,试图凭借火炮优势对抗美国舰队。
  新华夏参与海战的最高指挥官是海军副总参谋长张伟兴,看着西班牙人依然摆出落后的一字阵型,暗中摇头,对美国海军总司令纳撒内尔?格林说道,“西班牙人确实已经落伍了,脑袋都不知道转弯,铁甲舰时代,岂能依然用一字阵型?”
  纳撒内尔?格林陆军出生,本身并不很懂海军战术,但是他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他通过阵型模拟发现,一字阵型很容易发挥侧舷炮的威力,因为风帆战舰时代,火炮主要集中在侧舷,自然以侧舷对敌才能发挥火炮的最大威力。但是,铁甲舰时代就不一样。因为铁甲舰的威力体现在主炮上面,副炮基本很难给予敌人重创。但是一字阵型排布的阵型,很容易让主炮误伤自己人。但是西班牙人依然试图一侧舷炮对敌,岂非傻蛋?美国人又不是木帆船。
  雁形阵就是铁甲舰时代最常用的阵型,当初中日海战,中国海军采用的就是雁形阵。此阵可以说是既保持了机动性,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助跑的威力。但是缺点也比较明显,也就是如果敌人有所准备,很容易遭受敌人的包围,被各个击破。当初甲午海战,中国海军的失利就在于此。
  但是,以此时西班牙舰队的实力,张伟兴判定,并不能给自己的铁甲舰造成很大的威胁,因为自己的速度更快,装甲更厚,火炮也更猛,可以在敌人给予自己重创后,首先打掉敌人的旗舰。
  美军一往无前的气势彻底镇住了西班牙人。说实话,无论是谁,面对块头远大于自己的舰船向自己冲来,也是吓个半死,更何况是夸夸其谈的佛伦斯?
  佛伦斯几乎吓尿了,赶紧让士兵打出旗语,要求变阵,以圆形阵自保。
  按说,圆形阵确实是最适合防守的阵型,但是佛伦斯错就错在,临时变阵。
  海战最忌讳的就是临时变阵。此时西班牙舰队刚刚勉强摆出一字阵一侧舷面对美军,如果要摆出圆形阵,大部分舰船就必须掉头。更糟糕的是,佛伦斯怕死啊,他不仅没有用自己的旗舰排在前面挡住敌人的第一阶段突袭,反而向后退缩,试图以铁甲舰作为排布在圆形阵最前面的弧线上。
  想法原本是不错的,只是天公也没有帮他。此时南风大盛,风帆战舰的速度已经超过了铁甲舰。佛伦斯根本没有想到敌人会提前出现,因此,铁甲舰是排布在后方的。如此一来,风帆战舰向后面退,铁甲舰却向前冲。一时间阵型大乱。
  张宏伟一看,机不可失,下令全军快速出击,自己的“纽约”号更是冲在最前面,与佛伦斯形成鲜明对比。美军受到激励,唱着“星条旗永不落”,士气高涨的冲向西班牙舰队。
  旗舰的退缩对于士气的影响是巨大,原本时期就不高的西班牙舰队受此影响,更是战心全无,两翼的舰船也不再向中央靠拢,而是从两翼直接撤退。更糟糕的是铁甲舰的行为。
  首当其冲的“圣约翰”铁甲舰与“纽约号”最先相遇。虽然它也曾经子线开了一炮,并击中目标。但是那足以击穿100毫米木料的炮弹落在“纽约”号上,却如同挠痒痒,只是在船体上留下一个弹坑。对方也发现了前面的小不点,开始发炮,虽然第一炮由于美军新手的缘故,没有击中,但是从侧翼“华盛顿”号上发射的炮弹却击中了“圣约翰”号。接着,接二连三的炮弹落在“圣约翰”号上。仅仅一刻钟时间,“圣约翰”受弹不下百发,舰船开始倾斜,沉没已经不可避免。接着,紧随其后的西班牙另一艘铁甲舰也开始接战。稍一接战,就遭遇重创,锅炉房被击中,失去了动力,横梗在战场上,再也无法动弹。
  遭受如此重创,西班牙人彻底丧失了海战的决心,剩余铁甲舰开始从两翼迂回后退。
  铁甲舰都不敢接战,更何况是其余的木帆船?佛伦斯几乎是声尽力竭的下令“皇家菲利普”全速撤退。但是,此前北上时出了大力的南风,此时却成了自己逃跑时最大的阻碍。不得已放下风帆,以蒸汽辅助动力行动。但是,蒸汽动力毕竟是辅助,最高速度不过7节,又怎那么能够逃脱美军的追捕?
  终于在萨凡那附近陷入美军舰的包围。
  残余的西班牙舰队左冲右突,铁甲舰由于有蒸汽动力,速度迅速,再也顾不上佛伦斯这个主将,大多数都跑出了美军的包围圈。但是笨拙的风帆战舰无法可想了,在蒸汽船面前,就如同龟兔赛跑。佛伦斯这时候再也不敢摆出西班牙公牛的好斗架势,乖乖的打出了白旗,一起的还有其余十几艘风帆船。因为该死的南风不仅没停,还吹得越发大了,风帆船已经跑不动了。
  终于,剩余的西班牙舰队躲进了杰克逊维尔。但是,随后的美军很快封锁了港口,让西班牙人成了瓮中之鳖。
  在美西海战的同时,德克萨斯也乱了。
  新华夏早就有吞并德克萨斯的野心。
  新华夏一直试图成为一个两洋国家,虽然美利坚的存在,让新华夏无法掩有后世美国的东部沿海,但是东南大西洋沿海还是可以争取的。新奥尔良就是新华夏的第一步试探,并获得了成功。但是,现在,新华夏在大西洋就一个新奥尔良港口,实在有些危险,一旦新奥尔良失守,自己在大西洋可就没有港口了。
  而且,查看新华夏的地图会发现,新华夏南部的地图,是一个人字形,中间欠缺了好大一块,就是因为德克萨斯依然被掌握在西班牙人手中。虽然此时新华夏强势,西班牙人不敢有异动,但是万一国势衰弱呢,德克萨斯就是深入新华夏腹地的利剑,让新华夏寝食难安。
  获得德克萨斯就成了新华夏最近一个阶段的目标,但是若论谋划的时间,却远远早于这个时间。


第一百五十九章 乔远山的野心

  新华夏已经立国二十几年,在新华夏,二代移民不仅是指出生在新华夏的第一代移民后裔,甚至将在新华夏接受义务教育的第一代移民(基本上是初到新华夏的年龄小于十二岁的)也称之为二代移民。二代移民在新华夏显然更加受宠。他们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都能够获得更好的机会。新华夏这些年一直处于急剧扩张阶段,国家蒸蒸日上,自然会导致国民自信心的大大加强。尤其是二代移民,他们在国内也处于更高的政治地位,都是新华夏的国民,甚至许多人由于家庭富裕,收入比较高,都成了新华夏的公民,成了各行业的佼佼者。他们在父辈的熏陶下,自然知道自己的一切所得来自何方,再加上国内报刊的极力引导,对于国家有非同寻常的认同感,自豪感。可以说,绝不下于后世天朝初立,国内民众对于政府的拥戴。
  二代移民不同于父辈的唯唯诺诺,胆小慎微,他们自信、张扬、爱国,还有学识,不同于父辈的远离政治,远离官府,他们相信政府; 也亲近政治,新华夏也给了他们快速上升的渠道,可以说新华夏的公务员已经被他们占据了半壁江山。除此以外,各行业的关键技术,也基本上都是他们掌控,新华夏的命脉就在他们手中。新华夏以他们为傲,同样的,他们也以新华夏国民为荣。
  乔远山就是二代移民,其实出生地是在满清,现年34岁,为人聪明好学,在义务教育阶段,年年都是数一数二的成绩,后来被保送到华京大学政治专业学习。在校期间同样表现卓越,刚一毕业就进入了新华夏外交部,现在却已经是新华夏外务部的副秘书长,在汉人移民中,地位已经超过了最早的移民官员陈松。结果,乔远望就成了汉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成了万千优秀的汉人孩童心目中的追赶的目标,也是许多汉人成绩较差的孩童的最憎恨对象。
  表面的荣光下面,乔远山却遇着深深的危机感。虽然他是外交部第一副秘书长,职位在另外一个副秘书长之上。但是对方是崖山人后代,背景深厚。就拿自己与他比较吧。两个人都是从华京大学毕业的,自己从外交部普通职员爬到副秘书长,用了七年时间,而人家仅仅用了一年半时间。
  乔远山曾经很不甘心,回家后也是落寞寡欢,为自己的父亲所察觉,追问缘故。自己的父亲是一个满清的老秀才,有些学识。听闻乔远山的抱怨,思考了一下,说道,“我们在来新华夏之前,只是一个最底层不过的人,温饱都难以解决。”说完就踱着步出去了。
  父亲再没有多余的话语,但是乔远山已经明白了父亲的意思,“是啊,自己一家是逃难过来的新华夏,在新华夏解决了温饱,过上了小康生活,自己更是汉人中地位最高的一人,无论怎么说,自己都算得上是承受了新华夏的大恩。崖山人是这个国家的创建者,对后代有所照拂也是应有之义。更何况通过日常了解,自己的竞争对手确实有过人之处,虽然年轻,但是无论是学识还是待人接物,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都是让人钦佩。自己虽然年长几岁,又早入外交部几年,在有些方面都比不上人家,崖山人培养自己的后代确实很用心,并不是仅仅用人唯亲。”
  想到这里,乔远山的心情也就平复下来,渐渐的,与同事相处融洽起来,不过,乔远山依然有自己的野心,想要证明一下自己。
  现在,新华夏意图占据德克萨斯,乔远山作为核心部门的一员,自然知道内中行情。新华夏占据德克萨斯的步骤,与后世美国如出一辙,那就是移民—独立—吞并三部曲。
  详细的说来,就是向德克萨斯移民,等到移民到一定数量,就煽动移民闹独立。西班牙人没反应最好,但是这几乎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