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大明朝-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合上了,对里面的宝物一点也没清点。
李景隆看到了赫杨的这一举动,便知道赫杨是真心相中了这件金丝蚕甲。对于其它的金银财宝也不看,毕竟其它的就能当钱花花,这个金丝蚕甲可是个实用货。李景隆心里又生一计说到:“大哥,要不这样吧,这件金丝蚕甲我送你了。其余的你看你也不缺钱,还是给我吧。”
赫杨听完了李景隆的话,感觉也对,自己带着这么个大箱子走也不方便,而且里面的黄金和珠宝自己还得找银号兑换成银票,确实挺麻烦。但要是自己要不容易的下来一趟,就拿走个金丝蚕甲是不是有点太便宜李景隆的了?赫杨虽然朝着李景隆点了点头,但不动声色的又打开了别的宝箱……
李景隆见赫杨同意了自己的要求,但是又打开了其它的箱子,不知道赫杨要干什么,急忙跟在一边,生怕赫杨最后把自己的家底全给端了……
赫杨打开了一个箱子后,见里面有一个类似于现代左轮手枪的东西,但是没有枪头只有六个细孔。顿时对着这个东西来了兴趣,便对着李景隆问到:“这个是什么东西?”
李景隆听完了赫杨的问话,急忙回答到:“这个叫做牛毛梨花针,是唐门的独门暗器。里面S出来的S出来的针细如牛毛,打进人体里面不容易被人从表面上验出伤来,是一种非常厉害的暗器。不过有什么用,这个是我当初从一个唐门弟子手里搜出来的,里面只有六根针了,就够发S一次的了,所以我就把它扔在这里了。”李景隆看的出来赫杨又对这个牛毛梨花针来了兴趣,而自己留着也是没有用的,便又对着赫杨说到:“大哥既然喜欢的话,那么这个东西我就送给大哥了。只要你把选的那一箱宝物给我留下。”
赫杨心里的确是对这个什么唐门的暗器感兴趣了。自己虽然用不上它,但是给柯木尔和徐妙锦做防身之用也是不用的,便简单的研究了一下使用原理后,又将这件宝物揣入怀中!
李景隆对于这种自己没什么大用的宝贝根本不怎么心疼,反正赫杨想要就让他直接拿走好了。便说到:“大哥,你都选了两件宝物,你看咱们是不是该出去了?”
“不急。”赫杨回答完了李景隆的话,又依次的打开了第三个箱子!
李景隆见赫杨这根本没有出去的意思,心里更发慌了。急忙陪着笑跟在赫杨的身边!
赫杨打开了这个箱子,在里面赫杨看到了一把宝剑,急忙拿了出来!这把剑,剑身长三尺,而且看着剑身发黑,却又流光通透。赫杨拿在手里感觉出仿佛这把剑自身带着一种平常人难以压制的气息。赫杨急忙又对着李景隆问到:“这个是什么剑?”
李景隆见赫杨拿的这把剑后,也是有慌张的说到:“大哥,快放下,这把是赤霄剑,这个是当年一个老道在我年少时送给我的,说此剑一出,天下大乱,让我寻得明主才能把此剑赠送给他。”
赤霄剑!赫杨自然是知道这个赤霄剑是什么来历。相传此剑乃是汉高祖刘邦的佩剑。因为刘邦起义之前只不过是个小混混,但是得了这把剑后便开始踏上了帝王之路!赤霄剑以玄铁铸造,据说赤霄剑出炉之时,乌云密布、狂风四起而且还雷电交加!连当时的秦王宫殿都感应到了此剑的气息,由此可见此剑的威力。
而这把剑的铸造者就是鼎鼎大名的公孙冶,公孙冶见此剑出炉时大叫一声:“此魔剑一出,天下定大乱。我公孙冶竟成了千古罪人。”随后,公孙冶拿这把剑自刎。而赤霄剑,饮血之后,剑体突然泛起红光,破天而去,不知所踪,不知道怎么后来就落到了刘邦手里!
赫杨把关于赤霄剑的传说想了一遍后,心里更加确定这个才是真正的宝贝,便笑着对李景隆说到:“什么此剑一出天下大乱,现在不是已经乱了么?”说完自己独自将剑收好了。
李景隆也知道自己说不过赫杨,而且天下乱不乱和自己又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便对着赫杨说到:“大哥,你已经取了三件宝物了。咱们走吧,我请你饮酒去。”李景隆是实在不想再让赫杨在这里乱翻了,估计着赫杨能把自己的宝箱挨个打开看一遍,所以急忙催促着赫杨。
赫杨见李景隆那副心疼的样,想想自己也算是得了三件宝贝,便也不逗李景隆了,说到:“走吧,喝酒去。”赫杨也知道自己要是再不走的话,李景隆估计就得当着自己的面哭出来了。
李景隆听完了赫杨说走,立刻松了一口气,急忙拉着赫杨回到了睡房之内,关好了暗道。两人才从李府出去,去了酒楼……
而另一方面,徐曾寿回家早就收拾好了东西,给魏国公留书一封,自己便出城去投奔燕军去了。魏国公看到了徐曾寿的留书后,顿时痛心疾首。自己的家人竟然全部离去,都要了燕军那边!魏国公立刻驾着快马带人出去准备拦截住徐曾寿,可是徐曾寿此时早就已经远走,魏国公追不上,急忙回京把徐曾寿投敌一事告诉了朱允炆!
朱允炆听完了魏国公的话后,心里也感觉到惋惜,毕竟现在朝廷是用人之时,没想到自己的重臣居然这样轻而易举的就投靠了敌军。但此时朱允炆心里却还担心着一件事……
第一百九十六章 暗中调查
朱允炆听完了魏国公说徐曾寿留书投敌一事后,沉默了好久才对着魏国公说到:“罢了,该走的想留也留不住,随他去吧。也是难为你了!”朱允炆认为魏国公将此事都告诉了自己,足矣见得这个魏国公对自己的忠心,所以更不可能责怪他什么。
魏国公听完了朱允炆的话,立刻跪下说到:“皇上,臣一家人均已在燕军之中,实在是家门不幸。但皇上请放心,臣必定誓死忠于大明朝,忠于皇上。”魏国公知道现在自己基本上全家人都是燕军的人了,只有自己还留在京城中,若要是换成别的疑心重的皇帝,估计自己的命都不保了,可是朱允炆却没有责怪自己的意思,所以自己急忙下跪表了忠心!
朱允炆急忙起身拉起了魏国公说到:“你的忠心朕自然是明白的,但是朕现在想让你帮我去调查一件事!”
“皇上请讲,臣必定不负皇上所望!”现在这种情况下,朱允炆还让自己去办差,说明了朱允炆还是信任自己的,所以魏国公也是打定决心,不管朱允炆让自己干什么,自己都得完成任务。
“好。”朱允炆见魏国公没有一点的推辞,便说到:“按说令弟和赫杨还有李景隆关系非常近,你说令弟投敌一事他们两人知道不知道?而且他们之间会不会是有什么约定,赫杨和李景隆留在宫中只是暂时之举?这些事,朕都要你去秘密的为朕调查!”其实朱允炆本不想着怀疑赫杨和李景隆的,但是徐曾寿毫无预兆的就投靠燕军去了,朱允炆认为此事不会那么简单!
魏国公听完了朱允炆的话,也感觉朱允炆说的有道理。而且文官一脉早就有传言说赫杨和李景隆其实就是燕军的人,只不过是没有实质的证据证明而且。所以既然朱允炆发话了,自己自然不敢怠慢。急忙领了任务派了心腹开始暗中调查赫杨和李景隆二人……
本来徐曾寿离开,对赫杨和李景隆也没什么影响,两人成天还是该吃吃该喝喝,前线现在休战,这两人在京城里倒也落得个清闲。但是魏国公既然派了心腹日夜调查,当然还是挖出了一点可疑的线索出来……
魏国公经过几日的调查,发现了赫杨一些不对劲的地方,急忙进宫求见朱允炆了……
朱允炆见这魏国公是连夜入宫,就料想到了一定是有急事,便直接对着魏国公问到:“连夜入宫为何?可是朕前些日子交代给你的事?”
魏国公见朱允炆已经猜出自己的用心,急忙点头说到:“回皇上,的确是暗中调查赫大人和李将军的事。不过也不知道算不算是可疑。所以急忙进宫求见,请皇上自己定夺!”魏国公的确掌握了一点信息,但是这又不算是什么太大的信息,毕竟赫杨和李景隆在京城里也没什么特别的举动,成天还是和以前一样,所以魏国公也不敢自己下定论!
朱允炆听完了后,点了点头说到:“还是直接说吧。”朱允炆也知道可能是自己平时对赫杨表现出了对其他臣子有些与众不同,所以在朝中但凡涉及到了赫杨的事,很少都大臣敢和自己直言。
魏国公见朱允炆让自己说,那么自己就照直对着朱允炆说到:“皇上,臣暗中派人调查了赫大人和李将军,并无发现可疑。两人还是每日上朝忙公事,下朝就回家。偶尔一起喝喝酒。这些都算正常。可是臣的人发现,这次赫大人从前线回来时根本没有带着家眷回来。他现在一直是自己一个人住!”
朱允炆听完了魏国公说赫杨没有带家眷回来,顿时心里感觉到不妙。按说这赫杨和柯木尔是形影不离的,怎么会赫杨从前线回来后,柯木尔却不见了?这里面一定有问题。朱允炆想了想说到:“你怎么看此事?”
魏国公想了想,直接对着朱允炆说到:“回皇上,臣不敢隐瞒。臣认为有两种可能,第一,当初赫大人出征前,就把家眷带在了身边,到了前线后,直接把自己的家眷送去了燕军那里。第二,可能是赫大人当初并没有带家眷出征,而是回来后把自己的家眷转移了。”魏国公把自己的心里想法分析了一下,但是他或许还不知道赫杨家眷中其中一个就是自己的妹妹!
朱允炆等着魏国公说完后,也自己在心里暗自分析,假如赫杨是属于魏国公说的那第一种,当初带着家眷去了前线,那么就真的可能是把自己的家眷送到燕军后方了,那么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说明了赫杨与燕军还是有勾结的。而如果是赫杨回来后把家眷转移的话,按照赫杨对柯木尔的痴心,生怕柯木尔会遭受到不测,所以他绝对不会让柯木尔自己离开,一定会找个信得过人护送柯木尔到安全的地方,那么这个人无疑就是徐曾寿,这样也就解释通了徐曾寿为什么会毫无预兆的突然投敌了,因为他很可能也是为了赫杨护送柯木尔!尽管朱允炆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但是自己在心里分析的这两种可能,无论哪一种拿出来说,都可以证明赫杨和燕军有关……
朱允炆想了想,觉得此事还是先观察一下再说,便继续对着魏国公问到:“那李景隆呢?他有什么异常?”朱允炆觉得如果赫杨和徐曾寿一起投敌的话,那么以赫杨和李景隆的关系一定会拉上李景隆一起的。
魏国公听完了朱允炆的问话,直接说到:“回皇上,李将军一切正常,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而且家人也还在京中,看样子生活琐事都是一切正常的!”魏国公如实回答了李景隆的情况,可是他哪里知道这是赫杨告诉李景隆的。
魏国公说完后,朱允炆倒是感觉到了意外,这个李景隆看起来华而不实,而且满嘴的油腔滑调,但是他却是一点异常没有,这的确出乎了自己的意料之外。但这也让自己对李景隆放心起来……
第一百九十七章 护送空宝箱
朱允炆听完魏国公说赫杨的家眷全部不在京城后,沉默了好久才对着魏国公说到:“此事你先不要声张,不可对其他人提起。你先退下,朕有事的话再传召你。”
“臣明白。”或许是朱允炆自己有他的想法,所以魏国公也不多问,便简单的回复了一句就告辞了!
“传李景隆!”朱允炆等着魏国公走后,对着自己的近身太监说到。
不多时,李景隆进了御书房,但是当李景隆进去后,却发现今天朱允炆只是单独召见了自己进御书房,不免心里开始疑惑起来……
朱允炆见李景隆进来后,便笑着说到:“你来得正好,朕有一件事让你去办。”朱允炆现在也把李景隆列为了自己的深信之人,所以有要事当然是要给李景隆去办。
李景隆听完了朱允炆的话,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事,但是也感觉到事情重大,而且还非常的隐秘,不然不可能只叫自己来,但是不知道这事有没有油水可捞。便笑着说到:“皇上请吩咐,臣一定不负皇恩。”
朱允炆见李景隆答应了,便说到:“今天夜里,朕要你护送一批珠宝去先皇家乡,凤阳朱家老宅,把宝物埋在老宅之中。秘密护送,你回来后,朕一定重重有赏!”朱允炆也明白李景隆可不能白干了赔本的买卖,所以还是许下了承诺!
李景隆一听是护送珠宝,立刻两眼放光,按照李景隆的性格,就算朱允炆不封赏自己,自己到时也得扣几箱,便急忙说到:“皇上放心,臣一定安全把宝物送到。臣现在就去挑选人手,夜里立刻起程!”说完,李景隆便兴高采烈的出去了……
而朱允炆等着李景隆走后,只是笑着摇了摇头,便把自己的近身太监叫了过来,俯耳交代了几句话……
李景隆有这好事当然得和赫杨炫耀一般,便说了这次朱允炆让自己去护送宝物的事,还笑嘻嘻的说自己这次又能发达一笔了!
自古民间就有传说朱允炆怕朱棣攻破京城后,自己为了东山再起,留了一笔宝藏,为日后复国之用。可是这个宝藏好像在金老先生的里有交代了,并不在朱元璋的家乡凤阳啊,那么朱允炆让李景隆护送的又是哪个宝藏?赫杨想了想,对着李景隆说到:“别高兴的太早了,可能就是让你送一些空箱子呢!”赫杨觉得朱允炆这么做一定是想掩人耳目,所以对着李景隆说明了可能是运空宝。
李景隆听完了赫杨的话,觉得今天朱允炆单独召见自己时的那种严肃样,不像是开玩笑啊。便笑着对着赫杨说到:“大哥你多虑了。现在朝廷兵力吃紧,皇上怎么会这么无聊让我运空箱子呢。”
赫杨见李景隆反正是在金钱面前向来都是只认钱不认其它,便也不再劝他,让他一路上自己小心点便是了……
入夜,李景隆带着一批手下连夜进宫,朱允炆的近身太监,把李景隆和他的手下带到了皇宫的一处空地内,地上落满了十几个大箱子,众人急忙把箱子抗上了马上。而李景隆也特意搬动了一下箱子,非常沉,看来应该是真的珠宝,便催促着众人赶紧装车!
箱子全部装好后,李景隆便带着手下出城了……
护送宝箱的队伍走了离开京城的不远后,李景隆出于好奇,想看看到底里面有多少宝贝,便让众人停了,自己打开了一个箱子……
箱子打开后,李景隆立刻吃了一惊,里面根本不是什么珠宝,而是石头。李景隆这时才想起赫杨的话,急忙对着手下说到:“把箱子全部给他打开。”
李景隆的手下听完了后,立刻把箱子全部打开,可是看完箱子全都傻眼了!
其中一名副将把所有的箱子挨个检查了一遍,对着李景隆说到:“都统,这些箱子里全部都是石头。”
李景隆听完了副将的话点了点头,这朱允炆让自己运这些石头去埋了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最后李景隆感觉现在趁着离京城还不太远,自己赶紧回去问问赫杨该怎么办,自己总不能傻不愣登的带着人运十几箱子石头去凤阳吧。李景隆想好后,立刻安排人原地待命,自己则驾马返回了京城……
李景隆连夜赶到赫杨家中把情况对着赫杨说明了后,赫杨便知道了朱允炆这时声东击西,估计着真正的宝藏正在转移,但是李景隆现在不去护送也是不可能的了,如果李景隆不去护送的话就犯了欺君之罪,便对着李景隆说到:“你这样,你就装作毫不知情,继续去护送,把这些箱子送到了地方,按皇上说的埋好就回来。这样皇上也不知道你打开过箱子,对你印象还能好点。”
李景隆虽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他现在就关心真的宝贝在哪,立刻赖唧唧的对着赫杨说到:“大哥,我想知道皇上是不是真的有一批珠宝要埋起来?我想知道这些珠宝在哪?”李景隆说这话时紧盯着赫杨,他料定赫杨一定会知道些什么,不然赫杨也不会说自己护送的宝箱是空的了。
如果赫杨按照金老先生的小说里情节来说的话,他的确是知道朱允炆的宝藏埋哪里,可是这些小说情节根本就没有历史考证的,到现在建文帝宝藏还是个迷呢。便摇了摇头对着李景隆说到:“我也不知道,虽然我可能是有点线索,但也只是听闻罢了,你这样吧,你先回去继续护送,我留在京城里打探宝物。你就当你不知道箱子里面是什么,送到地方埋了就好。”
李景隆听完了赫杨的话后,点了点头,自己当然得继续装成不知道箱子里石头才行,这样送到地方埋了后,回来还能得一笔朱允炆的封赏,便对着赫杨告辞了,自己出城继续护送那些空宝箱……
赫杨等着李景隆走后,立刻回想了一下小说里的情节后,便也独自出府朝着魏国公家方向而去了……
第一百九十八章 埋宝地点
赫杨到了魏国公家门外不远处时,就见魏国公家门外停着一辆马车,而且看样子是宫里派出来的马车。不多时魏国公从府内走出,上车而去……
赫杨见状,急忙用轻功飞檐走壁的跟在了马车的后面……
为什么赫杨听完了李景隆说朱允炆让他运的宝箱里全是石头后,第一反应就是来魏国公呢?这不是没有根据的,但是根据也是无从考证的,只是赫杨凭借着金老先生的另一武侠经典小说里得知的线索。碧血剑里明确记载了建文帝,也是朱允炆在临近灭国之前埋了一批珠宝,后来埋宝地点的地图被五毒教拿走了,也就是里进蛇郎君师爷那一派。后来进蛇郎君解开了宝藏,宝藏就在京城魏国公府邸内!
赫杨跟着马车偷偷进宫后,发现这次马车并不是去御书房,而是去了皇宫中的藏宝阁内……
到了藏宝阁后,魏国公下车进了藏宝阁。而赫杨便悄悄地上了藏宝阁的屋顶,偷看着里面的情况!
藏宝阁内,只有朱允炆一人在里面,魏国公见到朱允炆后急忙下跪请安。
朱允炆扶起了魏国公说到:“今天朕要你把朕的这些宝贝全部藏在一个安全的地方,看现在的架势,燕军马上就可以打到京城了。所以,这些宝贝全都是以后朕和大明的希望,你一定要办好此事!”朱允炆也知道现在朝廷与燕军根本就不可能成对持之状了,所以也开始暗中留有后手!
魏国公听完了朱允炆的话后,心里也明白朱允炆现在的态度十分消极,但是君命难违,便立刻问到:“皇上,臣要把这些宝贝藏在哪里?”其实现在能藏的地方也只有京城内了,但魏国公又不敢擅自做主,所以急忙向朱允炆请示一下藏宝的地点!
朱允炆想了想,最后看着魏国公说到:“就把宝贝全都埋在你家吧!”朱允炆认为魏国公到底也是朱棣的大舅子,就算魏国公宁死不降燕军,但朱棣破城后也一定不会对着魏国公怎么样。
赫杨在屋顶听完了朱允炆的话,也猜想到了朱允炆心中的想法,而且这朱允炆的确是托付对了人,最后魏国公是杀不得放不得,朱棣只能派兵把他软禁在家里,而这个宝藏的秘密魏国公却只字未提。
“臣明白了。”魏国公分析了一下,觉得朱允炆这个办法无疑是消极态度中的最好办法,自己的妹妹是朱棣正室,所以假如朝廷抵抗不住燕军了,自己的妹妹也不可能让朱棣进京后对自己动手!
朱允炆见魏国公也没有什么异议了,立刻唤来了几名心腹侍卫,又多准备了几辆马车,帮着魏国公把这些箱子送到魏国公府上!赫杨当然还是偷偷的跟在了魏国公身后,那些宝贝也装了二十多箱了。反正这么些年夜都没有人取过这些宝贝,不如便宜自己算了……
赫杨跟着魏国公回去后,观察了魏国公整个埋宝贝的过程,并牢牢记住了埋宝地点后,便悄悄地返回了家中。等待着哪天直接去给连锅端了……
徐达,一名功臣名将,外界早传已死之人。虽然他并没有真死,但是这回却自己深陷敌军之中,而自己的子女却是各个投靠着燕军,便从此生了心病,想不到自己乃是一代忠臣,却出了满门的乱臣贼子之辈,最后在燕军中郁郁而终!一代名将终逝!朱棣因为徐达的离世,全军乃是后方全部休兵,不可见兵刃,并为徐达举行了国葬之礼!当然了,对外界只是声称自己军中的一位有功将军病逝……
尽管朱棣对外并不是声称徐达病逝,但是燕军举行国葬之事还是传到了京城!赫杨、朱允炆、魏国公等知道徐达真正身份的人也猜到了,一定是徐达病逝了。而魏国公得知此消息更是脸上已经出现了控制不住的哀伤之情……
朱允炆在早朝之上见魏国公如此伤心,自己心里也明白,能让朱棣以国葬之礼对待的当然就是徐达了,便早早的宣布了退朝,让魏国公随自己去御书房!
赫杨见朱允炆这马上要到最后的时光了,但是朱允炆最后的时间里居然这么重视魏国公,又是让他埋宝,又是单独叫他进御书房。心里便又产生了想偷听的想法,赫杨就又悄悄地跃上了御书房顶……
御书房内,朱允炆很直接的对着魏国公说到:“去吧,去燕军奔丧吧。也算是代表朕去。”朱允炆在这种时候还是显示出了仁慈大度,他丝毫不怕魏国公会一去不返,而是主动让魏国公去燕军那边奔丧!
魏国公听完了朱允炆的话后,也是着实一愣,随后急忙给朱允炆下跪,说到:“皇上对臣大恩大德,臣必定铭记于心。臣去见父亲最后一面,便立刻回京!”魏国公知道,朱允炆这么信任自己,自己也必须对得起朱允炆的信任,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所以魏国公也只是和朱允炆说去见一面就回,决不多留燕军那里。
朱允炆听完了魏国公的话,立刻让自己的近身太监,去御马监为魏国公挑了一批好马,赠予魏国公赶路之用,便让魏国公回去奔丧了……
屋顶的赫杨,见魏国公走后,也立刻飞身走了。这魏国公走了,自己正好是可以去魏国公家里把宝贝挖了。神不知鬼不觉。而且从京城到前线燕军的城池,一去一回最少也得四、五天的时间,这四、五天内自己必须找机会把宝贝挖了才行。赫杨打定了主意后,便独自回家了……
李景隆,既然已经知道了是石头,那里还会真乖乖的把这么一大堆石头送去凤阳,他直接找了个山林带着手下的人在里面躲了四天,直接把石头连同着箱子一起销毁后。又弄成了风尘仆仆的样子,立刻回京复命去了!
赫杨得知了李景隆回来,不由得心里暗笑:这小子真是有好事不带错过的,不过他回来也好,自己也算是有个帮手了……
第一百九十九章 赤霄饮血
李景隆回到了京城后,立刻和朱允炆去交差。朱允炆也信守了承诺,赏赐了李景隆黄金一百两。其实李景隆根本不在乎什么封赏,他心里只是惦记着真正宝贝到底让朱允炆藏在了哪里。所以从皇宫出来后,李景隆立刻去往赫杨家找了赫杨……
赫杨见到李景隆后,不用想也知道他为什么来了!
果不其然,李景隆看见到赫杨,便笑嘻嘻的问到:“大哥,我离开这几日京中可有什么动向?尤其是关于皇上珠宝方面的?”李景隆也不和赫杨拐弯抹角,直接就说明了自己的意图。
“当然有了!”赫杨瞟了李景隆一眼后,说到:“宝贝就埋在了京城中。今天晚上,我带你挖。”赫杨本身也是想挖了那宝藏,所以也不瞒着李景隆。
李景隆一听宝贝就埋在京城了,哪还有心思等到晚上,干脆直接去啊。便对着赫杨说到:“大哥,这财你得上心啊。我是一刻也坐不住了。咱们还等什么晚上啊。赶紧去啊。”
赫杨知道现在魏国公虽然去了燕军那边奔丧,但是宝贝始终还是埋在了魏国公家里,堂堂的国公府,谁也不可能轻易乱闯的,只能等着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才去。赫杨对着李景隆摇头说到:“不行,埋宝贝的这个地方在魏国公家里,所以我们只能晚上行动。”
李景隆一听是在魏国公家里也有点为难了,按说别的地方,自己直接就带兵给抄了。可是魏国公是世代重臣,朝廷任何兵力不可擅闯国公府的!李景隆想了想,便也不走了,直接赖在赫杨家里,等着晚上一起与赫杨行动……
夜已深,李景隆立刻唤醒了赫杨,说到:“大哥,天色已晚。赶紧行动吧!”按李景隆的性格,等了一白天已经是让自己抓心挠肝的了,所以他见天色已黑,急忙要求着赫杨带自己去魏国公府上。
赫杨见李景隆一副财迷的样子,无奈的起身穿衣准备着去挖宝。但是赫杨知道稍微弄出一点响动的话,魏国公府上的家丁和护院一定会出来和自己拼命,虽然一般人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但是自己身边带着个李景隆,无异于多了一份累赘,所以为了保险起见,赫杨竟然带上了前些日从李景隆家里顺来的那把被传的神乎其神的赤霄剑!
赫杨和李景隆换好了夜行衣,悄悄地潜入了魏国公府上。赫杨进去后,直接把李景隆带到了藏宝的地点。就在魏国公家的后院……
赫杨指着后院的一棵大树说到:“树左,第三块青砖到第六块青砖。而且纵向和横向就是三到六块青砖,只要把青砖挪开,便是宝藏的入口。”赫杨说完后,给李景隆递了个眼色。
李景隆记住了赫杨说的方位,立刻跳了下去,走到了赫杨说的位置后。开始轻轻地挪开那些铺在地上的青砖。其实这种事不用赫杨吩咐,李景隆自己也会主动来挪砖的……
赫杨等着李景隆马上就要挪开最后一块砖的时候,也飞了下去,等待着进入埋宝地点。而就在李景隆挪开了最后一块砖时,突然一阵火光和巨响,直接从这最后一块砖上方爆出。赫杨见状立刻拉着李景隆飞到了一旁,这才没有让李景隆被伤到。原来这魏国公早在设好了机关!
魏国公府上的家丁和护院听到了响声后,立刻一个个手持着兵器冲到了后院!
“大哥,你武功好,你可得保护我啊。”李景隆见对方出来了数十人,急忙对着赫杨说到。同时李景隆也一把抢过了赫杨手里的赤霄剑,做防身之用!
魏国公府上的人见赫杨和李景隆闯进来后,立刻开始包围着对方,双方立刻开始交手起来。赫杨的武功对付这些家丁根本也不在话下。分分钟的就搞定了。而李景隆这时见赫杨出手,也拔出了赤霄剑冲向了魏国公府上的家丁……
李景隆拔出赤霄剑后,照着一名家丁身上就捅了过去。只见赤霄剑如同切豆腐一般的切进了那名家丁的身体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