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大明朝-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隆好像至靖难之役开打,从来都没打过胜仗。所以估计这次一定又不知道李景隆在中间弄出什么幺蛾子了,反正十万大军是没了。

  赫杨说完后,便先独自回房了。自己明明知道历史走向,还在那听他们担心这担心那的,到不如早点解开宝图,换回柯木尔!

  赫杨这几日闭门不出,天天都研究宝图,可是毫无头绪。

  “赫大人,李景隆将军来了。王爷请你过去一叙。”这日赫杨正在研究宝图时,马三保突然在门外禀报李景隆来了!

  赫杨听完后,立刻跟着马三保去了前厅。估计这李景隆过来,应该是朱棣主动找他来的,想和他商量一下那十万大军的事!

  赫杨进屋后,李景隆立刻过来热情的说到:“大哥,这分别几日小弟真是甚是想念。”说完后,李景隆又笑嘻嘻的问到:“大哥,这几天宝图解的怎么样了。”

  赫杨听完了李景隆这句话,也真是被他这财迷的样子弄的哭笑不得了。便说到:“没解开。对了,正好你来了,王爷有事和你说,你这次十万大军来犯,王爷很头疼。”赫杨说完后,特意看了朱棣。

  朱棣微微的对着赫杨点了点头,看来这朱棣的反应,应该不像是他把李景隆找来的,难道是李景隆自己来的?

  李景隆听完了赫杨的话,立刻叹了口气对着赫杨和朱棣说到:“我也不瞒二位了。我这次是有求而来。只要王爷答应我一件事,这十万大军,我自然有办法把他们弄掉。”

  赫杨一听有点疑惑的看了看李景隆,到底什么事,能让他把这十万大军都可以舍弃?

  朱棣在一旁,听完了李景隆的话,问到:“将军可是为耿炳文一事而来?”

  李景隆点了点头,说:“没错,当初耿炳文拒开城门,害死家父。所以我这次主动请缨来前线就是要手刃了耿炳文。”

  “将军想怎么办此事?”朱棣听完了李景隆的话,立刻问到。

  赫杨听到这里也明白了怎么回事,李文忠在当初宁津被破后,就已经战死了,而从李景隆话里的意思,这李文忠的死是耿炳文造成的。所以他要为父报仇!

  李景隆看了看朱棣身边的马三保和道衍一眼后,对着朱棣说到:“王爷,我想借道衍大师一用。帮我暗杀掉耿炳文。当然了,马总管要是伤愈了的话,我想马总管也一同前去。”

  “三保的伤还没痊愈。恐怕暂时帮不了李将军了。只有道衍大师可以为将军暂时所用。”朱棣听了李景隆的话后,立刻表明了立场。道衍可以借,但马三保不行,既使是伤好了,也不可能轻易再动用马三保了,马三保可是自己最心腹之人!

  李景隆点了点头,想想耿炳文带兵打仗是行家,但功夫应该比不过道衍和尚吧。便对着朱棣说到:“那好,那就到时有劳道衍大师幸苦一趟。为了表明诚意,明日午时,我派一万前头军,过来扰营。你们可事先埋伏好,到时直接伏击这一万部队。等我这几天打探了耿炳文的作息时间和帐中情况后,再来告诉道衍大师。”说完,李景隆便独自返回大明军营……

  而朱棣,等李景隆走后,立刻安排人手准备好埋伏事宜,明日午时准备伏击一万前头部队!


第九十三章 破敌十万

  李景隆果然信守了对朱棣的承诺,第二天正午时分,他真的让一万大军过来扰营!

  “王爷,明军的一万部队已到。是不是现在动手伏击?”马三保见这一万明军已经进入了埋伏圈,立刻请示朱棣下一步计划。

  朱棣点头笑了笑,说:“嗯,放冲车。再让弓弩手也开始射击,铁骑军也一同出战。争取不留活口,一举歼灭这一万部队。”

  马三保得到了指令后,立刻去安排部署。

  顷刻之间,那一万明军的外围突然出现了大批量的弓弩手,开始朝着明军部队射击。而燕军阵营内,那些全身包裹着铁甲的燕军铁骑突然冲了出来,杀进明军的战圈。随后,几辆冲车也横冲直撞的冲了进来,碾压着那些大明士兵!大批的弓弩手、燕军铁骑、冲车。朱棣靠着部署精密的埋伏,片刻间,就将大明军队这次派出的一万士兵彻底的团灭了……

  “哈哈。”朱棣成功歼敌后,笑着说到:“这李将军果然是个信守承诺之人。这次我军如果可以得他相助的话,可以化解这十万大军之难绝非难事。”

  赫杨见目前没什么事了,已经成功歼敌了,下一步朱棣只要等待李景隆再次安排部署就好,自己便独自回房破解宝图……

  要说这李景隆草包,那只是单指他办正事这一方面,或者说为朝廷效力时他非常草包。但他为了自己的事情时,绝对聪明的让你无法想像。次日,朱棣收到李景隆的密报。今夜三更天,李景隆亲率两万大军夜袭。让朱棣提前做好准备!朱棣看完密报,立刻开始部署了行动计划……

  入夜,李景隆果然带领的两万大军,但这两万大军几乎全部被歼灭。只有留在李景隆身边的二百多人存活了下来。很简单,因为朱棣下令,不许伤害李景隆,必须要活捉。所以李景隆连同紧跟在他身边的二百多士兵都被生擒了,而生擒的二百多士兵,当然是被马三保说服的投靠了燕军……

  “将军受苦了。”李景隆被带到朱棣帐中后,朱棣立刻上前给李景隆松了绑。必竟生擒李景隆只是演戏而已。其实帐中朱棣早就已经备好了酒菜!而赫杨当然也在一旁作陪。

  李景隆笑着对着朱棣说到:“没事,自己人么。演戏就得演全套的,王爷做的对。”说完,李景隆便入座到了赫杨身边!

  赫杨见李景隆坐在自己的身边,用脚也能想到李景隆下一句话,一定是询问自己解开宝图没有。

  果不其然,李景隆笑着对着赫杨说到:“大哥,宝图的事怎么样了?最近打仗了,朝廷减了官员们的俸禄,小弟最近手头很紧啊。”

  赫杨看着李景隆,心想:你还紧?随随便便的一掏,就能掏出几十万两的银票!

  而朱棣在一旁听了李景隆的话,却记在了心上,立刻吩咐马三保取来一百两白银,对着李景隆说到:“将军,我军中开销也很大。但这一百两白银全当我对将军的一点心意,请笑纳吧!”

  李景隆看到了银子后,立刻两眼放光,将银子接了过来说到:“哪里话,一百两够多了。一定笑纳,一定笑纳。”说完,又转头对着赫杨说到:“大哥,我揣银子回去不方便。不如这银子你给我兑成银票吧。”

  赫杨听完了李景隆的话,无奈的摇了摇头,给了他一张三百两的银票,多出的二百两就当是自己友情赠送了……

  几人酒喝得也差不多了时,李景隆终于开口说正事了:“王爷,我这两次可是帮你歼敌三万了。但耿炳文那个老不死的已经怀疑我暗中串敌了,所以我想明天你就让道衍大师辛苦一趟,尽快帮我把耿炳文除掉。到时耿炳文一死,我夜里在暗中打开城门,你们直接进城。”

  朱棣听完了,点了点头,说到:“好,一言为定。明天我就让道衍助你为曹国公报仇。”说完,朱棣立刻唤来了道衍,让他明天开始跟随着李景隆回明军大营,刺杀耿炳文!

  第二天送走了李景隆和道衍和尚后,朱棣便开始焦急的等待着李景隆赶紧传来消息……

  马三保拿着信说过来对着朱棣说到:“王爷。有李将军的密报!”

  等了三天,终于传来了李景隆的消息,朱棣急忙打开了密报……

  密报中写到:耿炳文家中突发急事,连夜回家。我已经派道衍大师去追杀。今晚三更,西城门开,无人看守。

  朱棣看完了密报后,立刻对着马三保和黑甲将军说到:“立刻养足精力,今晚三更攻城。”朱棣安排完了之后,对着赫杨说到:“大杨,你今晚是否和为兄一起去破城?”

  赫杨看着密报,心里一笑,这耿炳文可是活到了朱棣登基后第二年才死的。这就说明道衍和尚根本就没有去追杀耿炳文或者追杀失败了。但自己心里还是觉得道衍和尚潜根本就没有去追杀耿炳文。不过这和自己也没什么太大关系……

  赫杨想了想说:“我就不去了,我还不如花些时间解解宝图。如果耿炳文走了,李景隆十万大军又被灭掉的话,估计着朱允炆应该派出保命的法宝了,到时恐怕难以应对,还不如早点解了宝图,让棣哥你拿到洛河玄兵图和诸葛手记要紧。”赫杨说完,脑子又浮现了爱妻柯木尔的身影……

  午夜三更天,朱棣全军出动,直接朝着李景隆为他开启的西门而进。而李景隆呢,早在二更天时便逃出了城。上次李景隆差点被方孝儒看破了自己根本没有抗敌,所以这次他决定来个全套的,让人不会怀疑自己和敌军勾结……

  燕军直破城门后,立刻朝着明军兵营进攻,把明军打了个措手不及。而且两名主将均已不在城内,所剩的一些没有遭到屠杀的明军士兵见抵抗无望,索性缴械投降了!

  朱棣,靠着与李景隆这次的里外勾结,成功夺回了城池。而且扩充了三万多大明降兵,为燕军之师再次壮大了势力。

  而这时,正在解图的赫杨,终于找出了这个藏宝图的一些头绪……


第九十四章 宝藏的线索

  赫杨得出这个宝图里的一些隐藏线索后,又开始迷茫了。这个线索指出的范围太广了……

  赫杨整整盯着宝图看了一夜,直到第二天马三保回来接他进新城,他才出来。可是赫杨现在满脑袋全是合计宝图的事……

  到了新城后,赫杨来到了朱棣的身边后,没有见到李景隆,便有点好奇的问到:“李景隆呢?破城时没见到他?”

  朱棣摇了摇头,笑着说:“没有啊。听一些降兵们说,李将军早我们一步便出城了。应该早就开溜了!”

  赫杨听完了朱棣的话,刚想问他一些事情时,这时城兵来报:道衍和尚回来了!

  赫杨一听道衍和尚回来了,便知道他这几天一定是躲在附近的某一处,根本就没有去追杀耿炳文!

  道衍和尚进来后,立刻先给朱棣请了安,随后,说了一些让耿炳文跑了之类的一些话等等。

  朱棣听完了道衍和尚的话,挥手说到:“大师不必自责,此事我相信李将军会理解的。日后如果遇到李将军的话,我们再寻良机。”朱棣说完,便带着众人下了城楼,回到这新城里的府宅……

  赫杨进了府后,对着朱棣说到:“棣哥,马三保这几天借我一用。我要带他远行一趟。这朝廷的十万大军仅仅几天时间就被破了,估计朝廷暂时还不会继续派兵了。应该准备一阵了,正好趁着这个空档,我和三保去办点事。”

  朱棣听完了赫杨的话,看了看马三保,又对着赫杨问到:“大杨,能否告诉为兄你要干什么?三保如今伤势未愈,而且他说他好像功力全失,我怕他保护不了你周全。”

  其实马三保的功力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而且道衍和尚阴封了马三保运功穴道,却阴错阳差的让马三保逆行筋脉,冲破了玄关,功力更进一层。只是马三保留了个心眼,才让朱棣对外声称自己伤势未愈,想看看这个道衍和尚到底想要干什么!

  赫杨知道听完了朱棣的话,又看了看朱棣和马三保的表情。可马三保的气色明显是没什么问题了,而且马三保当初和自己说道衍的这点小把戏自己可以冲破的。便立刻想到了可能是道衍和尚在一旁,朱棣有些不方便。便说到:“没什么,想让他跟我去寻找一下李景隆的下落。他一个人逃出城的话,难免回京了会被黄子澄那帮人误会,我这心里有点担心。”说完,赫杨特意深深的看了朱棣一眼!

  朱棣从赫杨的眼神中,感觉出他应该另有用意,便心领神会的说到:“好吧,李将军对我军也算有恩,那三保就和贤弟一同去寻找一下李将军的下落吧。”

  赫杨谢过了朱棣后,简单的和马三保做了些准备,便出了城……

  出城后,马三保对着赫杨说到:“赫爷,我们去哪?其实三保已经伤愈,王爷特意交代的保护好赫爷安全。因为刚刚有道衍在,所以王爷不便说明。出门时特意嘱咐我和赫爷交代清楚。”这时的马三保把赫杨的称呼从赫大人改成了赫爷。因为赫杨已经不是为朝廷效力了,而是朱棣的结拜兄弟。所以马三保自当以家仆身份尊称赫杨!

  赫杨点了点头,说到:“我明白,咱们去趟凤阳。我不认得路,你带路。”说完,马三保便驾马带路,朝着凤阳而去……

  赫杨为什么要去凤阳?其实宝图中所指的一处线索就是凤阳。凤阳,朱元璋的故乡。也许朱元璋做梦也想不到张士诚会把宝藏埋在了自己的家乡……

  仅仅几天的时间,前线战败,十万大军覆没的消息立刻传到了京城……

  “皇上,耿炳文将军因老夫人仙逝,急忙回了毫州。当初只有李都统在城内守城。燕军突然夜袭城池,大军全部被缴。李景隆都统不知所踪。”齐泰得到了前线战报后,立刻对着朱允炆汇报了情况!

  “什么?”朱允炆听完后,吃惊的说到:“十万大军仅仅几天就被破。而且主将失踪了?”

  李景隆失踪了?如果李景隆投敌了的话,那么前线一定会传来他投敌的消息。可是这失踪了,朱允炆有点犯难了。难道李景隆遭到不幸了?

  朱允炆想了想后,有点垂头丧气的对着齐泰说到:“好了。朕知道了。近几个月我军损失太重了。燕军刚破城池,一定不会立刻进攻。我军也好先休养一阵。如今耿老将军母亲仙逝,李景隆下落不明,我军如果要再次出兵的话,主将人员也是个难题。先下去吧,朕累了!”说完,朱允炆便让齐泰先行退下。自己开始沉思眼前的局势,也许他应该考虑动用银枪将军了……

  “赫爷,我们此去凤阳干什么?这凤阳是明朝中都,我想守备也一定森严。万一我俩的身份被识破了的话,到时恐怕难以逃脱!”马三保与赫杨经过几天的赶路,已经抵达了凤阳的边境。便把如果进凤阳城内的最坏打算告诉了赫杨。

  赫杨觉得马三保的话,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想了想问到:“我们现在离凤阳边境还有多远?多久能到凤阳的境内?”

  马三保看了看周围,说到:“已经快踏入凤阳的地界了。不过,如果想去凤阳城的话,还需一天的时间。”

  赫杨听完了马三保的话,取出了宝图说到:“我这次带你来寻找宝藏。宝藏上暗示的地点应该就是在凤阳,可是凤阳这么大,管辖的州县又多,具体在哪我们得一点点查。”说完,赫杨也没把马三保当成外人,直接把宝图递给了马三保,让他一起帮着参详。

  马三保接过宝图,看了看说:“当年天机神算刘伯温都没解开的宝图,赫爷已经猜想到了宝藏在凤阳境内,实属是一大突破。不过三保看这画,很明显不是在凤阳城内,这山水,应该是凤阳管辖范围内的野外!”

  赫杨也点了点头,同意马三保的说法。有山有水,那肯定不是城内,便想了想说:“那我们就从进入凤阳的地界开始查,找遍凤阳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山涧野地。”

  说完,两人便朝着凤阳的地界出发了……


第九十五章 准备御驾亲征

  赫杨与马三保到了凤阳境内,便开始跋山涉水,专门挑一些山涧野地之处寻找……

  “赫爷,这都找了三天。这座山应该差不多了。我们是不是去一下地方?”马三保和赫杨又找遍了一处深山老林后,对着赫杨说到。

  赫杨摇了摇头,坐下说到:“不急。我再研究研究宝图。看看能不能找出别的线索!”说完,赫杨便坐了下来,拿着宝图继续观摩……

  赫杨看着宝图,这幅水墨画,自己根本也看不懂。虽说是画,但画里的含义却是或暗指地点,或者暗指些别的什么东西。赫杨也只是分析出来了凤阳二字!赫杨看了一会对着马三保说到:“我们现在离凤阳城多远?”

  马三保想了想,笑着回答到:“赫爷,我们进了凤阳地界后就开始进山寻找。基本上,离凤阳城还很远呢。”

  赫杨听完了马三保的话,不禁感慨到:这凤阳以后就是安徽的一个比较发达的大县。没想到这明朝时硬是因为这里是朱元璋的家乡,朱元璋把它改成了明朝的中都。地域管辖面积大了不少,自己这么找的话得找到什么时候。赫杨想完了后,便和马三保小休了一会,然后继续赶路……

  而就在这几日,京城的朱允炆再也坐不住了。十万大军被破,李景隆下落不明,生死未卜。朝廷不敢再派兵增员,燕军正好利用这个时间可以好好的扩充兵力、粮草。说不定长久下去的话,等燕军准备充足了,势必再继续南下攻城……

  朱允炆分析着眼前的局势,立刻让近身太监传唤黄子澄、齐泰、方孝儒三人!

  朱允炆在御书房见三人到来后,对着三人说到:“如今我朝廷不出兵北伐,燕军一定会补充军需。倘若让燕军喘息时间过久的话,我怕到时他们准备充分,继续南下,到时我军可能无法应对。三位卿家有什么好建议?”

  黄子澄、齐泰、方孝儒三人听完了朱允炆的话,面面相觑,心里都明白,要阻止燕军南下的话,就必须派兵力去前线,结合前线每座城池原来的兵力抗击燕军。可是朝廷已经无人可以带兵了。前方的守将们多数也是些有名无实之辈,真正有本事的人太少了!

  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还是黄子澄开口说到:“皇上,恕臣等愚钝。皇上今日召见微臣几人有何事?是想寻求万全之策,还是让我三人寻访良将?”

  还能有什么事?朱允炆的用意已经很明显了,是想让这三人想想办法。可是这三个人竟然直接在这跟自己装傻充愣!朱允炆想了想说:“你们三个人说,朝廷是应该继续派兵去前线,还是坐以待毙,让燕军恢复元气?”

  要说这三个人绝对都是老狐狸,自己要是提议派兵吧,朝中无人领兵,吃了败仗的话,保不齐朱允炆会怪罪。要说不派兵吧,到时真像朱允炆说的那样,燕军恢复了元气怎么办……

  三个人支支吾吾了半天,最后给出朱允炆的结果是,先派少数部队去前线,但目的不是打仗,而是寻找李景隆的下落,如果找到了李景隆的话,立刻让他临阵挂帅。另一方面,去派人说服耿炳文以国事为重,先不要在家为母守孝。

  朱允炆得知了三人的提议,不免摇了摇头说:“三位卿家的提议太保守了,这样的话,我军太被动了。”说完,朱允炆又立刻单对着齐泰说到:“齐卿家,马上传令,京城就近所有州县内的管辖的兵马,给朕征调三万来京。朕这次要御驾亲征,去前线督战!”

  “皇上万万不可,前线战事凶险,御驾亲征一事还需从长计议!”三人听完了朱允炆的话后,立刻一起上前进言。

  朱允炆看着这三个文官,摆了摆手说到:“朕心意已决。三位卿家无需多言。而且无论找李景隆还是耿老将军,都是不太把握之事。尽快下令便是。”

  朱允炆说完后,立刻打发了三人,自己则回了寝宫,召见了那位当初从昊天塔里出来的手持银枪的神秘人!

  神秘人手持银枪、脸带面具,来到了朱允炆的寝宫后,朱允炆立刻让近身太监去门外严守,不准任何人靠近自己的房间……

  房间内只剩下朱允炆和银枪将军时,朱允炆毕恭毕敬的让银枪将军入了座!

  银枪将军入座后,朱允炆恭敬的说到:“老国公,此次朕想御驾亲征。老国公您以为皇爷爷守塔这么多年,对外也已经声称您病逝,朱家实在是亏待老国公。本来朱允炆想让老国公在京安然度日的,可是四皇叔起兵,我手中无将可用。王将军也失踪了,所以恳求老国公与孙儿一同上前线。”

  孙儿?朱允炆说把他自己称为孙儿。银枪将军听朱允炆这么说,立刻起身说到:“皇上您言重了,老夫何德何能敢让皇上如此称孙。我当年答应过先帝,一心忠于皇室。既然皇上要御驾亲征,老夫必定鞍前马后!”

  朱允炆见银枪将军同意了,立刻拉着银枪将军重新入座,说到:“老国公言重了,您自幼与皇爷爷一起长大,与皇爷爷又是结拜兄弟。朱允炆为您的孙儿也不为过。”

  朱允炆的话,说的银枪将军心里一暖,想想自己答应了朱元璋做死士,便从洪武十七年开始诈死入塔,从入塔到出塔这十余年里,自己好从来像没有像今天这样与人对话过。想想自己也是一位子孙满堂本应尽享天伦的老人……

  而朱允炆,见银枪将军有些动容,心里有也有点不是滋味,必竟如果不是自己的爷爷挑选死士的话,银枪将军也不会在塔内关这么久!可是朱允炆突然又想到了一个问题,立刻让银枪将军先回去好好休息,准备随自己出征。

  而银枪将军跪安后,朱允炆立刻唤进来近身太监,草拟了一道圣旨后,交给了近身太监,让他立刻去宣旨!近身太监听完了朱允炆的话,匆匆忙忙的带人出了皇宫……


第九十六章 李景隆的卧薪藏胆

  朱允炆的近身太监拿着圣旨,带着人马出宫后。去了京城里一座相当气派的府邸去宣旨了……

  宣完旨后,那府邸的人出来送朱允炆的近身太监。

  朱允炆的近身太监对着为首的一中年男子说到:“国公大人,皇上也是担心你的安危。让你带同家眷回老家镇守。等皇上到时会另有安排的,而且皇上私下与老奴说了,让国公大人时刻准备着安顿好家小,随时可能调去前线。”

  中年男子听完后,对着朱允炆的近身太监回礼到:“多谢公公提醒,我等连夜就会出城。还请公公替在下向皇上辞行!”中年男子与朱允炆的近身太监互相寒暄了几句,便送走了太监。而后,全家人立刻收拾好了东西,驾着马车出了城……

  朱允炆三日后,调集了三万兵马,在那位银枪将军的陪同之下朝着前线出发了。而与此同时,赫杨与马三保终日在凤阳境内寻找宝藏地点无果,两人便决定先去往凤阳城内再做其它打算……

  到了凤阳城内,赫杨感慨到:“没想到前线还在打仗,这中都还是一片繁华。而且这里的百姓似乎根本不关心战事如何,好像战火打不到这里似的。”

  马三保听完了赫杨的话,在一旁笑着给赫杨解释到:“这凤阳府是先皇的故乡,而且又不在前线阵地范围内。所以他们根本不在乎谁起兵、谁打仗。”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这里是先皇故乡。两边都是朱家后人,肯定不会轻易的把战火燃到家乡!所以这里的百姓比其它地方的百姓心里更有底。”赫杨笑着接着马三保的话说到。

  马三保听了赫杨的话,急忙笑着回应到:“赫爷所言极是!”

  两人就这样边聊边走,走到了凤阳府内一家酒楼前,刚想进去吃口饭时,就听见了街上的一个戏班在唱戏。听戏的人把戏台的围得满满的。凤阳唱的,当然是当地的特色,凤阳花鼓。可是赫杨和马三保并不是被戏曲所吸引,而是被唱的内容所吸引。戏里的内容明确指出朱允炆带兵御驾亲征,开始北伐……

  赫杨听完了朱允炆亲征,立刻担心起来,朱允炆不在皇宫了,那么柯木尔呢?到底被他藏在哪里了?如果朱允炆不在宫里了的话,给自己传递的神秘人会不会将柯木尔救出?

  可马三保听完了戏的内容却是担心自己的主子,上次一个李景隆就可带兵十万,这要是朱允炆亲征的话,不一定还要带多少兵马,也许前线有难!马三保急忙去和听戏的人群打听了一下情况……

  “赫爷,从百姓嘴里得知,朱允炆的确带兵出征了。只是带了多少人马,他们也不知道,都是从坊间传闻得知了朱允炆北伐之事。赫爷,咱们回去吧!我怕到时王爷那边应付不了。”马三保打听完了具体的情况后,对着赫杨说到。

  赫杨想了想,宝藏可以不找,但柯木尔不能不救。可是马三保是一定要回去救主的,自己上京的话,也不安全。便对着马三保说到:“好,马上赶回去吧。”赫杨并不是怕死,但衡量了轻重后,还是觉得跟着马三保回去,只有自己安全了,才能有希望救出柯木尔!

  赫杨和马三保决定好之后,立刻动身,赶回了前线……

  朱允炆带领着大军,经过几天马不停蹄的赶路,终于抵达了前线的鲁城……

  朱允炆到了后,所有官员和守城兵将,立刻出来迎接。朱允炆见了守将后,对着其说到:“我们先不进城了。带朕去兵营看看,顺便把大军安置一下。”

  守将听完了朱允炆的话,立刻带着朱允炆和大军朝着城外兵营走去……

  到了兵营后,营內所有士兵听闻皇上亲自到来,立刻下跪迎接。可是有一个身穿士兵服的人却没有下跪……

  “众将士平身,朕此次亲征,还需各位到时奋勇杀敌,与朕共同进退,打破燕军的虎狼之师。”朱允炆刚进营地内就见众人集体跪拜,立刻让众人起身,说到。但他却没注意到远远的有一个人没有下跪!

  众人听完了朱允炆的话,立刻起身回应:“我等誓死效忠皇上,效忠大明,保卫大明疆土!”

  而这时,那个刚才没有下跪的人,朝着朱允炆跑了过去!

  “皇上,皇上,臣以为今生再也见不你了。”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已经没了音讯的李景隆,李景隆见到了朱允炆后,立刻扑到了朱允炆的身边大声痛哭的说到。

  原来这李景隆弃城后,就来到了鲁城,一直在就住在这鲁城守将家里。而且他买通了守将,让其封锁了自己的消息。等李景隆得知了朱允炆要来后,立刻告诉守将给自己弄身兵服,来到大营等着朱允炆的到来!

  朱允炆一见是李景隆,急忙拉他起来,说到:“景隆,你怎么这身打扮?这些日子你为什么不回京?朕以为你已经阵亡了呢!”不管怎么样,朱允炆心里还是真心的关心李景隆。

  李景隆听完了朱允炆的话,立刻跪下说到:“回皇上,景隆带兵不力,导致我军十万人马被燕军攻破,实在是亏待圣恩,没脸回去见皇上。景隆来到了鲁城后,正好逢城内征兵,便隐瞒了自己的身份投军了。期待着有机会可以上阵杀敌,立下军功后,再回京见皇上!也算是自己戴罪立功。臣不怕从小兵做起,只要为了皇上,景隆干什么都可以!”李景隆的这一番话,说的差点给朱允炆感动死,活生生的把他自己说成了个可以卧薪藏胆的忠君之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