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东晋无敌铁军-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个时候,因为有这道碗口粗的铁锁帮助,燕军渡河时发生意外的将士不多,短短半个时辰内,五千名燕国新附军进入无盐县境内。与此同时,三道铁锁也被陆续固定在黄河上。这三道铁锁相距二百丈,正好脱离夏国水师配重式投石机的打击范围。同时又可以让夏国水师清晰的看到。
可以说慕容恪的计划非常完美,如果再给慕容恪两个时辰的时间,他的浮桥就可以成功建成,到时候三十五万燕国大军就可以顺着浮桥,如潮水般涌到无盐县境内,从而像蝗虫过境一样,将夏军所有城池淹没。
在无盐县黄河渡口,燕军新附军被夏国无盐巡防营发现。燕军为了掩藏行踪,避免消息泄露,随即对无盐乡勇营发起攻击,同时也遭到了无盐乡勇营坚决抵抗,无盐乡勇营一边抵抗,一边向驻守在这里的第二师第二零三旅一个营求救。
双方恶战半个时辰,燕军新附军歼灭无盐乡勇营二百余人。不过随既第二师二零三旅的一个营向王侠所部发起进攻。
夏军的一个战兵营拥有战兵也就三百五十人至五百人之间,可是此时渡过黄河的燕军足足拥有六千五百余人。然而夏军却义无反顾的发起了攻击。
升平四年三月十四日晨曦,空中弥漫着淡淡的薄雾。王侠站在固定着铁锁的黄土坡上,静静的盯着远方。
突然,“咻咻咻……”的破空声响起,杀喊声大作。
此时王侠已经不是燕**队最高指挥官了,充当燕**队指挥官的是一名鲜卑督将。鲜卑人大都不识水性。贺若成律归却是其中的异类,贺若是他的姓,成律归则是他的名,成律归在鲜卑语的意思代表着勇士,英雄的意思。词语大意差不多相当语蒙古语******的意思。贺若成律归竭斯底里的大吼道:“杀光汉狗!”
王侠麻木的望着前方,紧紧握紧刀柄。
空中出现无数个寒星,王侠知道这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寒星,其实是都是死神的使者。夏军一个营的gōng nǔ兵实在算不上强,区区二百个gōng nǔ手硬是依靠着战友帮助装填箭矢,拉开弩臂的工作,硬是打出了万千流星的气势。就是那坚不可摧的弹雨,倾泻而下,铺天盖地,那种死亡势不可挡的冲击只有在战场上面对过才知道是多么的震撼。
哗啦……
刚刚还静寂无比的晨曦,突然就动了起来,一排排长枪架上盾牌,横刀闪亮,戈矛在隐隐约约的火光中跳动着寒光。
作为百战老兵,王侠感觉嘴里发干。
一道横刀盾牌、戈矛如同刺猬一团的黑墙,缓缓蠕动着,朝着燕军新附军阵营冲击而来。
空中箭雨横飞,交织着一张死亡之网。这些并没有穿着甲胄的燕国新附军士兵身上出现一个又一个血洞。
因为没有甲胄的防护,这让夏军gōng nǔ手的威力得到无数倍的放大。贺若成律归所部士兵在箭雨的射击下,纷纷惨叫着倒在地上。燕军武装泅渡的新附军为了尽快渡河,不仅全军将士皆不披甲胄,同时手中连gōng nǔ都没有,他们唯一的武装就是各种长短dāo jù,大部分还以一尺半短刃为主。
于是悲剧不可避免的上演了。面对夏军的箭雨,燕国新附军将士像被搁到的杂草一样,一层一层倒在地上。
在冷兵器时代,很少有军队能够承受gōng nǔ齐射而不崩溃。像冉魏军那样,全军上下从将领到小兵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无人投降的军队,别说在冷兵器时代,就是全世界军史上,也是非常少的异常。但是很显然燕国新附军绝对不是那“很少的”之一,所以他们顺理成章的崩溃了。
崩溃的燕国新附军急忙朝着后方退去,贺若成律归连连砍杀溃逃的士兵,却也无法稳住溃败之势。
黄河北岸,燕军望塔上。慕容恪站在望塔上望去对面,隐隐约约发现新附军溃败,不由得大急。在这个时候,他顾不得其他,只得命令鲜卑gōng nǔ手乘坐小船和木筏,进行抢渡。
一艘艘装载着十数人的小船上,鲜卑士兵振臂高呼:“杀光汉狗。”
数千鲜卑士兵振臂高呼声势倒也了得,如果不是这些鲜卑士兵吓得脸都绿了,那就完美了。这些旱鸭子鲜卑士兵,坐在小船上,被黄河的波涛颠簸得五脏六腑翻江倒海,不少士兵更是吐得昏天暗地。
随着紧急驰援的鲜卑士兵抵抗对岸,燕国新附军的溃败之势终于得到迟滞。尽管这些全副武装的鲜卑士兵到来,给了燕军新附军比较大的信心和勇气,但是也非常可惜,被颠覆得差点把胆囊都吐出来的鲜卑士兵们也变成了软脚虾。
众新附军异常期待勇猛无敌的鲜卑勇士,可以给夏军惨烈的杀伤。然而鲜卑gōng nǔ手的表现却让他们大失所望。这些刚刚踏上对岸土地上的鲜卑士兵们倒是非常神勇的挽弓射箭。
万千寒星铺天盖地的朝着夏军将士头上笼罩而去。
胳膊着被射中一只弩箭,疼得呲牙咧嘴的贺若成律归笑容定格在脸上。
这数千上万只弓箭轻飘飘的射向夏军将士,有些箭矢确实是命中夏军将士,不过嘛,却自动而落。有的箭矢甚至落在了半路,插在地上,正颤颤颤抖的箭矢被风轻轻一吹,居然倒在地上。
加若成律归的鼻子差点气歪了。
不过却也没有办法,这长达将近一千三百余步的黄河水面,差点没把这些旱鸭子们颠簸得只剩半条命,有大部分鲜卑士兵的腿是软点,手也是软的。
众夏军士兵一看鲜卑士兵的弓箭如此没有杀伤力,顿时大喜,纷纷吼叫道:“杀光白虏!”
“杀光白虏!”夏军第二师第二零三旅的一个营士兵疯狂的大吼着,迈着坚毅的步伐,朝着燕军密密麻麻如同蚂蚁一般密集的大阵冲去。
狼火滚滚,方圆数里之内,喊杀声直冲云霄。
(本章完)
第350章 阴谋渐起
高敬宗的《告夏国臣民书》是使用白话文书写的洋洋洒洒一千余字,然而这篇演讲稿却是夏军九个师三十四个旅一百二十五个团共计两百余份,四州二十二郡一百六十一个县共计二百八份仅仅军政两方就需要五百余份,加上社会各届人士三百余份,共计八十余万字。
mì shū院四十二名录事小吏抄得手软,抄录了三天三夜,堪堪弄出了五百仅仅满足夏**政体系的宣传需求,与高敬宗的预期有着不小的差距。
在高敬宗改制之后,把晋朝的门下台改成了mì shū院。以杨释领mì shū院事,而陆永华则是杨释的副手,充任mì shū丞。陆永华的能力非常一般,谋不能定国,文不能安邦。事实上他最多可以做一郡太守,不过陆永华却是高敬宗原始班底的元老,尽管他的能力不足以胜任更高职位,但是高敬宗却没有把陆永华一脚踢开,主要还高敬宗要把陆永华当成一个马骨。
由于杨释不在睢县,而陆永华则dài lǐ领导mì shū院,高敬宗对陆永华这么小的事情都没有做好,极为不满,可是亲眼看到mì shū院录事房的小吏们,握着红肿的手腕叫苦连天时,高敬宗原本一腔怒火也无处发泄。他不是不通情理之人,也深知抄录的痛苦。加上陆永华本人,整个mì shū院负责抄录这个《告夏国臣民书》的人只有四十三人,平均每人抄录近一万两千字,平均每天每人抄录四千字。如果用后世的钢笔抄录还不可以做到,可是用毛笔,让高敬宗写一千字,他需要大半天时间,如果连续写上三天,他会崩溃的。
镌刻雕版印刷,是隋唐时期才形成的技术,但是隋唐时期的这种雕版印刷,不仅效率低,而且雕刻的模板,都需要坚硬的木材,费时费力,而且造价非常高。高敬宗非常自然的就想到了后世的活字印刷技术。
高敬宗也非常奇怪,这么简单的东西为什么在这个时代没有流行起来。难道古代人的脑袋这么不开窍?抱着这个态度,高敬宗随便找出一枚沈郎铁钱,沾着墨水印在纸上。可是结果却让高敬宗恍然大悟,原来沾着墨水印在纸的印记,不过是一团黑点,依稀可以看到铁钱外圆内方的大致轮廓,后来高敬宗又拿起自己的私章,沾着墨水试验,同样也看不清字体。高敬宗这才发现问题真正的原因是墨水材质问题,制约了活字印刷的技术发展。
事实上在这个时代早就有人提出过活字印刷的设想,然而事实上墨水和字模都不成熟,而宋朝的毕昇应该不仅仅是改泥活字,最重要的恰恰是墨水的改良。高敬宗了解到在这个时代,书坊的规模都非常小,基本上都是人工抄录,再说各个书坊之间又缺乏足够的交流与沟通,很难支持进行大规模的材料筛选。
这恰恰是杂学不显的大弊端,要是有国家来支持系统性的材料筛选,何至于不能让印刷术得到大规模的应用?要是有充分的交流跟沟通,后人至少能在前人的基础少走许多弯路,要是材料学本身有体系的理论进行指导,筛选的方向就会更明确,时间自然能缩短。
高敬宗萌生了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念头,可是他只知道后世常用的是铅活字,字模用铅制成,到底是纯铅还是铅合金就不得而知,更不知道铅活字配用何种印刷墨水才好、对纸张有没有特别的要求,他看着陆永华问道:“mì shū院今后需要大量抄录各式文件,你有没有发现,着人抄工太慢,也太费时费事?”
“王上所言极是”陆永华微微一愣,他举起自己如同水晶肘子一般的手腕道:“抄书不慢,还容易出错,若是一个字抄错,整张纸就废了。特别是昨晚熬夜抄录,光废掉的纸就有三刀。”
高敬宗知道宣纸所谓的一刀就是一百张,三刀就是三百张。在这个时代宣纸是相当贵的,一刀纸差不多要一千八百钱,平均一张纸几乎可以买一只鸡了,在后世这个价格是根本不可能想象的。
高敬宗道:“有没有想到制造一种机器,把今后需要大量颁发的文件印刷出来?”
“印刷?”陆永华想了想说道:“下臣倒是听说过有雕版印刷,不过雕版太贵,一个雕版就需要三万多钱,以《尚书》为例,全文两万五千七百字,光雕版就需要雕刻五十余个,这一套下来就需要一百五十万钱,字越小越难刻,字越大,印字越费纸字;一页雕板刻错一字就要重新来刻,要是在刷印过程中,雕板损坏就要补刻。但是补刻一个雕版就算是熟练的雕工也需要费时近三个月,时间也来不及……所以还不如抄录省事。”
高敬宗道:“难道就没有想到制造活字?听说用泥烧制字模……”
陆永华道:“下臣倒是听闻有人异想天开的使用泥字模,不过这泥字损坏起来特别块,烧成瓷质又不醮墨;听说以前有人用铜块制字模,但是铜难熔,一套字模制作下来太费时太力又费钱……”
高敬宗道:“应该是制字模的材料跟墨水选择不对,也许跟印刷的纸张也有很大的关系,具体怎么回事,你帮我找些会活烧制陶瓷、和会制墨的师傅过来,看能不能找到更合适的方法。咱们以后需要颁发的文件太多,要是全靠抄书,mì shū院人手增加十倍也不见得能完成。用活字印刷更省时省力,咱们还可以开书坊赚钱。”
“那下臣先找找看”陆永华点点头将这事记在心里。
……
当夜里,夏军水师师都指挥使帅帐中。第二师师都指挥使胡光气急败坏的走进了祝英庭简陋的帅帐中。胡光把自己的钢盔丢在了铺满地图、各种文案的桌子上,发出了“咚”的一声巨响。
这一声巨响起让祝英庭从睡梦中陡然醒来,胡光像是没有看到祝英庭那膛目结舌的神情,自顾的走到桌子前,抓起桌子上的一个祝英庭喝剩下的凉茶,就把里面的凉茶水倒进了自己嘴里。
“很难想象如此粗鲁的男人会是一名我们夏军高级将领,比起鲜卑人你似乎更加野蛮一些。”祝英庭被胡光惊扰了美梦,心中颇为不悦,他撇了撇嘴,不满的看着胡光这位不速之客。淡淡的说道:“你就不能文雅一点?”
今天来到鲁迅文学院,看到的都是传说中的大神,我右边房间是颓废龙,左边是我本纯洁,下层是吴半仙,知白,录事参军。
(本章完)
第351章 凝聚力
随着天气转暖,上游冰雪融化,黄河水流量也逐渐加大。暴戾的黄水从上游滚滚而来,漫漫漶漶一片汪洋。大的浪如小山,小的如坟头,汹涌起伏撞击着两岸。此时的黄河波涛汹涌,堤岸被它冲撞得一块块裂开,掉落的土块随即不见了踪影,像是一头怪物的大口在饥饿地吞噬着。
柳园渡口,是黄河上的古老渡口。这里距离陈留城约六十里,此时柳园渡北岸,密密麻麻扎着数万顶帐逢,燕军连营数十里。皇青真说:“天下大势不在一地一时之争”。所以慕容雋接纳了皇甫真的谏言,并没有头痛医头,脚疼医脚,而是按照原制定计划,以太原王慕容恪为平南大都督,统领三十五万大军负责针对冀、青二州夏军的剿灭任务。而太宰慕容评则南平南副都督,领二十五万军队自陈留渡河南下,平定兖豫二州夏军。这次燕国出动共六十万大军。对外诈称百万。事实上六十万实数之中,民夫、奴隶战了近三分之一。
慕容恪和慕容评一东一西,分别剑指河南。燕国太宰、平南副都督慕容评便扎营柳园,命数千士兵驱赶着近数万名民夫,紧张的搭建浮桥。随着长水军的全军覆没,这让慕容恪和慕容评大军渡河的计划,受到了致命的阻碍,尽管燕国的长水军舰船老化严重,士兵也缺乏必要的训练,然而长水军对于承担搭建浮桥的任务,还是轻车熟路的。可是因为长水军全军覆没,这让慕容评不得不利用旱鸭子的燕国将领搭建浮桥。
搭建浮桥可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工作,特别是外行的慕容评居然把渡河地点选了柳园渡这个地方,这里是古黄河上面最古老的渡口之一,要说起来甚至比洛阳城外的孟津渡要早五百余年。
数百艘木筏和渡船正在缓缓拼装浮桥。那些被鲜卑抓来的民夫,只要动作稍慢,就会有鲜卑将领和监工挥着鞭子,抽打他们,这些鞭子力道实足,只要挨上一鞭,就会鲜血淋漓,被抓来的民夫和奴隶苦不堪言,叫苦连天。
莫侯龛是慕容评麾下比较悍勇的将领,骁勇善战,娶了慕容评的干女儿,脸上那道长长的伤疤就是在中山之战中留下的。永兴二年,慕容评随慕容恪攻打冉魏,八月原冉魏部将从邺城逃出来的苏林,在中山老家招募乡勇,抵抗燕军入侵,后被慕容评攻破中山,苏林不知所踪。然而莫侯龛则在攻破中山城时,被苏林一刀砍掉面部,多亏当时苏林钢刀卷刃,只是砍到骨头,并没有将莫侯龛的脑袋砍下来。这次攻打夏国,莫侯龛则继续充当前锋将军。
“绑结实,绑结实!”眼见两名被抓来的奴隶将一根湿滑的木头滑入河水中,瞬间失去了踪影,莫侯龛勃然大怒,上前一步,就将一名奴隶踹了个四脚朝天,骂道:“狗东西!作死呢!”
立时两名鲜卑士兵拿着鞭子就上去追打那奴隶,刷刷十几鞭子,打得满身上下皮开肉绽,鲜血淋漓,嘴角冒血,连声求饶。
莫侯龛哼了一声,摆手道:“算了,无心之失,老子是怕延误工期,咱都小命不保。”
就在这时,突然听到鲜卑士兵惶恐不安的大吼道:“敌袭,敌袭,汉狗舰队……”
莫侯龛抬着一看,只见河面上出现一字摆开的三艘大型,这些大船正迎风破浪,高速航行而来。侯龛大吼道:“弓箭手,准备!”
一时间鲜卑士兵和民夫奴隶们就炸了窝,如同无头苍蝇一般到处乱跑,刚刚搭了不到一半的浮桥上,不少民夫和奴隶,甚至有鲜卑燕军士兵跌入河水中,瞬间消失在水面上。侯龛望着这乱糟糟的情景,拔出战刀,朝着乱跑的民夫奴隶,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乱砍。
连杀十几名民夫和数名士兵,这乱糟糟的sāo luàn终于平息了下来。四五千名燕军gōng nǔ手站在浮桥上,搭箭上弦,严战以待。
化名祝英庭的谢玄,把整个水师分十二个个舰队,第一至第九舰队每个舰队负责一百五十至至二百三十里不等的河面,而第十至第十二和中军舰队则作为机动支援力量,从荥阳至黄墟这二百多里的河面,属于夏国水师第四舰队的防区。第四舰队拥有三艘八槽船和四艘方艄和六艘鸟船共十三艘大小战舰组成。
随着不其船厂对于改装战船工作的越来越熟练,夏国战船改装工作的进度越来越快。几乎每天都可以让十数艘大小战舰加入夏军水师。如今的第四舰队除了这十三艘大小战舰,还有过半的战船还没有改装完。一旦全部改装完毕,每支舰队将拥有高速六艘鸟船、二十二艘方艄沙船,四至八艘不待的八槽船。
其实早在慕容评刚刚选择柳园渡作为渡河地点时,第四舰队其实已经发现了燕军的举动,不过第四舰队担心慕容评只是声东击西,并未立即出动,而是在黄河南岸进行秘密监视,在第四舰队发现燕国甚至连佯攻的动作都没有时,第四舰队终于在燕国完成浮桥搭建工作一半的时候,发动了袭击。
尽管侯龛是一个旱鸭子,不过他却是一个久经战阵的悍将,他整顿部曲,准备以gōng nǔ给夏军水师予以重创。然而理想是丰满的,只是现实太骨干了。
夏军水师第四舰队,距离浮桥整整三百步,十三艘大小战舰就横在水面上抛锚,望着这一幕侯龛反而疑惑了:“夏军这是在搞什么鬼?”
数十名袒露着上身,擒着短刀的燕国新附军(既hàn jiān部队),作势要跳水,从水底攻击敌船,这是跳帮作战时期,水战的基本形式。然而这种所谓的水鬼部队攻击敌舰,事实上和后世抱着炸药包去炸敌人坦克的敢死队差不多,虽然能偶尔撞大运炸毁敌人几辆坦克,但是更多的则是去送死,特别是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上。
侯龛dá àn自然是很快揭晓了。
(本章完)
第356章 建国
随着夏军水师对黄河的巡视日渐严密,燕国平南大都督根本找不到可以渡河之地。可是慕容恪却不甘心望河兴叹,就命王侠率领新附军三千熟悉水性的健卒,每个人不披铠甲,腰间绑着两个未开瓢的葫芦,十个人一组,用绳索进行武装泅渡。
要说这个计划也是相当疯狂的,夜渡黄河本来就危险,更何况是泅渡,这种方式渡河简直就是让将士送死。在慕容恪眼中,王侠等新附军的性命根本就不算什么,只要消耗光了新附军,大不了再去抓。别说王侠等三千新附军全部阵亡,就算是三万三十万人,他同样不会感觉心疼。
开弓没有回头箭,尽管王侠感觉到了危险,可是他却别无选择,只能听从慕容恪的命令,否则只要他露出迟疑片刻,慕容恪就会毫不犹豫的下令放箭。
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王侠借着酒劲,跳入冰冷的河水中。
“冷,真他娘的冷!”
王侠刚刚跳入水中,就感觉寒意刺骨。三月份虽然是艳阳高照,可是每到晚上,气温就会降至十七八度,奔腾不息的黄河水,会很快将身上的热量带走。王侠打着冷颤,结结巴巴的吼道:“快点,都他娘的快点,不想死就使劲游。”
一个接着一个的燕国新附军士兵跳入冰冷的河水中。为了武装泅渡黄河,慕容恪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他让每个泅渡的新附军士兵携带两个葫芦,增加自身的浮力。同时以十个人为一组,避免被喘急河水冲走。
正应了那句话,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太骨感。
三千余名新附军将士在王侠的带领下,缓缓向黄河对岸游去,不过随着每前进一步,他们都有整组整组的人消失在水面上。
高敬宗将北府军十个中郎将府改成如今的夏军九师的时候,夏军各师就成了野战性质的兵团,在部队外调作战,地方区域防御就迫在眉睫。高敬宗以退役伤兵为骨干,让地方士绅和百姓出力,组建了乡勇营。在理论上,除夏军在籍将士之外所有每户抽一丁,参与乡勇营。乡勇营建制不变,划各县县尉临时管辖。
乡勇的编制并不是固定的。上县拥有上千或数千兵员,也有数万兵员,有的小县或人少之县,乡县只有区区数百或者数十人。凡事也有例外,像如今人数最多的当属睢县,但是由于第八师常驻睢县,拱卫睢县。所以乡勇这个建制反而没有太多必要。所以睢县乡勇营只有五十八名兵员。
阳谷县对岸的无盐县乡勇营在夏国各乡勇营中属于不上不下的那种性质,拥有满员四百余人。
王侠率领三千燕军新附军夜渡黄河,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王侠终于踏上的无盐县县的土地。这个时候,王侠几乎连举起手指的力气都没有了。现在的王侠非常瞌睡,可是他却知道此时他绝对不能睡。否则一旦睡着,就再也醒不来了。
一边轻轻的跺着脚,一边huó dòng着四肢,好一会儿,这才哆哆嗦嗦的脱下衣服,拧干水份。然后再将湿衣服穿在身上,如果此时视线开阔的话,就可以看到王侠的嘴唇冻得青紫。
从三月十三日子午开始泅渡黄河,等到子夜三刻,王侠清点部队,悲哀的发现,三千人渡河,最终平安抵达对岸的只有不到一千五百人,也就是说近半的人消失在黄河中。
尽管平安抵达黄河对岸一千五百人,事实上谁都明白,如果没有燕军大部队渡河,别说一千五百人,就算是两万五千人马,根本没有机会在夏国掀起浪花。慕容恪利用新附军武装泅渡的真正目的,其实也不是让他们去突袭城池,在夏国没有反应过来时,他们或许可以出奇不意占领一座而几座城池。然而相较燕夏两国的国战而言,一城一地的得失,根本影响不了什么大局。
休息了好大一会,恢复了体力。王侠命部曲开始接动系在他腰间的细绳。随着一千五百人整齐的用力,细绳一点一滴被从对岸抽了出来。
慕容恪也是燕国出色的战略家,在他发现高敬宗利用夏军水师封锁黄河的时候,他就展开反思,如何才能突破夏军的水师防守,成功搭建浮桥让燕军大部队突破黄河防线,挺进黄河南岸。当然现在打造战船从时间上来说根本就来不及。高敬宗曾在升平三年的时候,就想打造水师。无奈的发现,打造水师战船的木料,普通木料根本就不行,必须使用阴干三年的木料,高敬宗后来只要与新安商盟商议,征借他们的商船,充当水师战船。后来随着江南商盟的加入,这才让高敬宗在极短的时间内,拥有了一支实力不弱的水师。但是就算高敬宗拥有三四百艘战船,看似实力不弱,但是东晋的水师才叫真强,他们的水师战船要以千计。
当然,对于慕容恪来说,就算倾燕国之力打造水师,短短时间内根本就没有办法打造一支可以与高敬宗匹敌的水师舰队,除非燕国可以推迟南下时间。当然这个想法,根本不可能,要知道高敬宗野心勃勃,不需要三年,现在他已经开始渡河北上,在冀州攻城掠地,时间燕国同样也缺。
就在慕容恪一筹莫展之际,慕容恪之子慕容楷道:“父帅何不铁锁黄河?”
慕容恪这才恍然大悟,三国末年,吴国建平太守吴(有记作吾)彦,从江中捡到碎木片,吴彦将碎木片逞给吴国国主孙皓说“晋必有攻吴的打算,应在建平增兵防守,建平攻不下,晋军终不敢东下。”孙皓不听。为了防备晋军水师顺江而下,吴彦便命人打造铁锁横在长江中,阻止晋军水师顺江而下。
但是仔细一想,慕容恪又摇摇头道:“楷儿想法不错,但是若要实施,可能性不大。吴将彦铁锁横江,晋龙骧将军王浚以火熔断铁锁,终灭吴国。”
慕容恪楷道:“敢问父帅,王龙骧费时几何?”
慕容恪哑然失笑,这才明白慕容楷真正所指。王浚自咸宁五年(公元279年,一作太康元年既公元280年)正月三月十五进入石头城(既建康,后世南京),无论按照哪种记载时间,吴彦都成功阻击王浚百日之久,现在燕国同样缺乏时间,如果铁锁可以阻击夏国水师,别说百日,就算可以阻其十日,足够燕国成功搭建浮桥,跃马河南。
(本章完)
第357章 忠烈祠
升平四年三月十三日卯时,就王侠所部渡河一个时辰又四刻钟的时间之后,王侠所谓竭尽全力将第一道铁锁横在阳谷县与无盐县之间的黄河上。随着天色将明,因为有第一道铁锁的帮助,慕容恪又命五千余新附军泅渡过河。
在这个时候,因为有这道碗口粗的铁锁帮助,燕军渡河时发生意外的将士不多,短短半个时辰内,五千名燕国新附军进入无盐县境内。与此同时,三道铁锁也被陆续固定在黄河上。这三道铁锁相距二百丈,正好脱离夏国水师配重式投石机的打击范围。同时又可以让夏国水师清晰的看到。
可以说慕容恪的计划非常完美,如果再给慕容恪两个时辰的时间,他的浮桥就可以成功建成,到时候三十五万燕国大军就可以顺着浮桥,如潮水般涌到无盐县境内,从而像蝗虫过境一样,将夏军所有城池淹没。
在无盐县黄河渡口,燕军新附军被夏国无盐巡防营发现。燕军为了掩藏行踪,避免消息泄露,随即对无盐乡勇营发起攻击,同时也遭到了无盐乡勇营坚决抵抗,无盐乡勇营一边抵抗,一边向驻守在这里的第二师第二零三旅一个营求救。
双方恶战半个时辰,燕军新附军歼灭无盐乡勇营二百余人。不过随既第二师二零三旅的一个营向王侠所部发起进攻。
夏军的一个战兵营拥有战兵也就三百五十人至五百人之间,可是此时渡过黄河的燕军足足拥有六千五百余人。然而夏军却义无反顾的发起了攻击。
升平四年三月十四日晨曦,空中弥漫着淡淡的薄雾。王侠站在固定着铁锁的黄土坡上,静静的盯着远方。
突然,“咻咻咻……”的破空声响起,杀喊声大作。
此时王侠已经不是燕**队最高指挥官了,充当燕**队指挥官的是一名鲜卑督将。鲜卑人大都不识水性。贺若成律归却是其中的异类,贺若是他的姓,成律归则是他的名,成律归在鲜卑语的意思代表着勇士,英雄的意思。词语大意差不多相当语蒙古语******的意思。贺若成律归竭斯底里的大吼道:“杀光汉狗!”
王侠麻木的望着前方,紧紧握紧刀柄。
空中出现无数个寒星,王侠知道这是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