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东晋无敌铁军-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窒蟊悴豢杀苊狻
一般而言,历史上的监军制度无非分为文官监军、武官监军和宦官监军三种模式。其中收效甚微的是武官监军模式,效果显著但副作用同样显著的则是文官监军模式,而相对效果比较显著且副作用比较小的,则是被所有人诟病不止的宦官监军模式。
用武将来监视武将,很难避免武将之间串通一气蒙蔽上听,用文官来监督武将,则很难避免文官和武将之间相互争权夺利最终因文武不和而导致军事行动的效率与效果大打折扣,用宦官来监督武将虽然成本低效果好,却容易培植出一些位高权重一手遮天的权阉巨丑。因此建军制度自从一诞生,便一直在武将集团的抵制与反对中艰难前行。
北府军说到底毕竟是高敬宗脑袋一热的产物,制度上的缺失,这北府军出现一个一个的小山头,和派系。渐渐逞现失控的态势。
解决这个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了。
(本章完)
第264章 自废武功
高敬宗不是圣人,也不是天使,自然也不想为别人作嫁衣。北府军这支由他自己一手组建的军队,有且只能有他自己领导。
高敬宗不想变成第二个冉闵,在最关键的时候被“自己人”捅上一刀。可是一旦建立监军体系,首先不可避免的会遭到武将体系的顽强抵抗和破坏,毕竟没有人愿意被监视和制衡。例如大明朝锦衣卫,在后世无论是正史、野史或者影视剧,不约而同给锦衣卫各种污蔑、泼脏水和抹黑。
事实上,明朝洪武大帝建立锦衣卫的初衷和目的都是非常纯洁的,老朱同志认为天下官员都会贪污,所以锦衣卫监视和对象重点是官员,有明一代,杀掉的各种贪官污吏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之最。锦衣卫其中功不可没,然而笔杆子掌握在文官手中,锦卫就变成了十恶不赦的坏蛋。
光依靠官员的节操和自觉,纵观华夏历史,可以轻易得出一个结论:儒家的节操就是——夜壶。
所以,高敬宗不指望人人可以成为圣人,这本身是不可以办到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制度去监督。光明正大的派出监军,肯定会受到将领的抑制和打压,监军体系也不可能完成。
好在成军之初,高敬宗对北府军采取了一正一副双长官制。高敬宗思来想去,决定军队中进行分权。在队、旅、团、折冲府、中郎将府五级编制中,把各级副职职权明确起来。从而起到监军的作用。
副队正,改称队监。副旅帅改称监事、团副校尉改成团监理,折冲府设立左右果毅副尉,改成果毅左都监、右都司。改左右郎将左司监和右司马。高敬宗把队监、监事、监理、都监、都司、司监、司马建立统一成为一套体系,垂直升迁。
从此各级副职不再是正职副手,则是平级领导。
正职负责正常训练、指挥打仗,奖勤罚懒的提名权。而队监、监事、监理、都监、司监这五级就是事实上监军,但是各级监军并没有直接指挥军队的权力,却有监视正职的权力、审核正职提名将士升职的权力。但是监军却没有正式提名权。到了折冲府、中郎将府这一级编制中,都司、司马则分管财物、补给和军饷发放。
军队管理之权,一般分为三块,既人事、财政和政法。
一名士兵要担任伙长的职务,需要队正提名,队监对其进行审核并最终向自己的上级监事提交审核意见报告,监事会根据队监的审核意见报告批复队正的任命,或者通过,或者否决,而监事本人则要对此决定承担责任。同样,一位团校尉要提拔一位旅帅,也要走一遍相应的程序,只不过这项任命的最终批复权在上级都监那里。
当然,这个制度也不是死的,在特殊情况下,比如说战斗进行当中,队正需要临时任命一位伙长,不需报上级监事批复,只需取得同级别队监同意即可当即任命,该项任命只需要在战后向上级监事报备补行手续即可。在报备之前,该对象将以权伙长名义担任该指挥任务。
都司、中郎将府司马则接受陈应这个北府军大司马的直接领导。而队监、监事、监理、都监、司监这五级监军则归北府军监军系统的垂直管理,高敬宗打算任命封雷为卫尉将军。则籍戡则被高敬宗有意的淡化了。
在这种监军体制制约下的北府军没有文官外行们的羁绊掣肘,因此能够相对比较高效地执行其军事使命,却又不至于脱离高敬宗的掌控最终造成军阀割据军队私有化的恶果。
高敬宗并没有针对兖州直接进行进攻,则是命令部队采取挖壕沟、垒胸墙,把整个城池包围起来。
除了监军体系,高敬宗同样自已剽窃的后世三三制其缺陷和弊端都已经相对明晰。和商鞅创立的伍什制,编制体系虽然貌似原始,现在看来却是有扎实的实践基础支撑的,后人的所有所谓改良实际上大多并不符合客观规律。
军制改革一直是各朝各代持续进行的事情,仔细观察定会发现,无论唐朝府军,还是宋朝禁军,哪怕明朝的军户,都是采取二五制。唐军十人一伙,五伙一队,两队一旅,是二五制。
宋朝禁军编制为厢、军、营(指挥)、都四级。厢辖十军,军辖五营,营辖五都。每都一百人。到明朝,十人为小旗,五小旗为一总旗,两总旗为一百户。十个百户,为一千户,五个千户为卫。
虽然历朝历代名目不一样,事实上采取的统一还是伍什制。在冷兵器和通讯手段落后的条件下,指挥层级进行多重设置是有实战必要的,这个时代真正缺乏的是军事指挥机构设置及职能分工,没有成系统地情报搜集整理分析机关也没有专职进行作战计划制定和演习部署的参谋机关,更没有常设的后勤补给部门及专业职能部队,这些都是军队体制不能进一步优化部队战斗力不能进一步整合提升的主要原因。
高敬宗成立死军之初,同样也是采取伍什制,只是由于部队发展进程问题,改了似是而非的东西。如果仍采取汉军建制,一个部队多少都是固定的编制,然而此时北府军却因为高敬宗乱改,造成体制混乱不堪。首先团、旅、都没有固定编制。
高敬宗的初步设想,还是恢复汉朝军制。全军分伍、什、队、都、曲、部、营、师、军九级。五人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五什为一队,两队为一都,五都为一曲,两曲为一部,五部为一营,两营为一师,五师为一军。
一个队地兵力只有五十人。无论是单独进行进攻作战还是防御作战都稍显不足。而一旅则有三百至三百五十人。进行战术级的作战兵力太多无法全部投入或展开,不能挥最大作战效率。而进行战略级地作战则兵力又略显单薄,不能实现较大战略目的,在未来比较广大的作战地域内单独作战则缺乏预备队。一个曲的兵力五百人,在冷兵器条件下这样的兵力已经足以承担起战场全部或某个主要方向上的进攻或防守作战,而指挥层级的增加将使基层指挥强度得到进一步充实加强。在信息传递手段还很有限的情况下,这是极为必要的。
结果高敬宗突然发现,自己要恢复汉军军制,似乎在监军体系中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动。这个时候,高敬宗欲哭无泪了
今天不用等,老程有事,只能两更
(本章完)
第265章 不在话下
高敬宗拿着鹅毛笔在纸上写了足足六七张密密麻麻的字,然而却发现改了一个问题,新的问题随之出现。
比如建立监军体系,统一指挥,更改编制,改变部署,事实上根本就不是一蹴而成的。高敬宗在后世的军事知识和所谓的经验,在这个时代根本就不能照搬,如今北府军南北防区长达一千五六百里,东西也有上千里之地。从南到北,哪怕是以快马奔驰,也需要三四天的时间,从西到东也要两三天的时间,另外的就是北府军的兵员素质不高,将领素质则更差。
这个时代的战争,绝大部分地时间花费在行军上。真正用于作战的时间实际上并不算太长。行军时间和作战时间比例倒置的只有长时间拉锯式的城池攻防战,因城池攻防是这个时代最残酷的战争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都要请示汇报,基本上就不要打仗了。改革军制,便是为了进一步释放基层军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释放战争生产力,最终提高作战效率,尽可能减小战争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高敬宗左思右想,终于决定不更改现有编制,尽可能的优化组织结构。封雷负责统帅征西兵团,籍戡统帅第四、第五中郎府作为南线兵团,稳定南线。则征东兵团胡光以少将军衔,统帅两个少将则有点不合适了。高敬宗决定晋升胡光为中将,全权负责东线。晋升田洛为中将,负责北线。这样以来,北府军第一梯队将领则变成四个中将,既田洛、籍戡、封雷和胡光。作为第二梯队则为七人,分别是张屠、苏固、刘孟、聂彦适、魏大福、刘牢之和冉裕。
不管承不承认,实际上高敬宗很明白,作为一个穿越,自己最主要的角色既不是将军也不是科学家,而是先知和圣人。
高敬宗决定只能将监军体系慢慢建立起来,在军中把人事权分离开来。各级监军获得晋升将领的审核权力,而监军不像后世的政委,拥有直接提名权。都司则分掌物资和粮草管理。三权分立各负责一块。
此时廪丘城外建立了密密麻麻营垒,高敬宗一身便装,带着数十名亲卫士兵,连同化名为祝英庭的谢道韫一起去视察流民营。这些流民非常悲惨,衣衫褴褛,人人饿得皮包骨头。好在高敬宗手中拥有缴获的大量粮食,在城外建立数十个粥棚,免费为流民施粥。
突然高敬宗目光落在流民有一个抱着襁褓的女人,这个女人目光呆滞,一脸死灰。众人抢排队领粥,而她却向大营深入走去。抱着婴儿快步走着,稍微有点动静,她就惊惊慌慌的扭头四下看,似乎生怕被别人现。
鬼鬼祟祟的,一定有问题。高敬宗甚是奇怪,心道这个女人难道神经有问题?连饭都不吃?就朝女人离去的方向跟去。女人抱着的襁褓,时而不时的发出微弱的哭泣声,谢道韫和高敬宗赶紧跟上去。
女人抱着婴儿,穿过一个一帐篷,来到大营下风口的厕所。这个厕所是高敬宗命人建造的,就是非常简易的一个草席围上一圈,后面挖一个莫约三十丈长两丈余宽的大坑。上面摆上横木。
谢道韫脸色微红,还以为高敬宗是想解决个人问题。
高敬宗突然意识到自己摆了一个乌龙,女人或许是想上厕所。就在这时,厕所里传来一阵阵隐隐约约的哭泣声:“孩……儿,你……不……该……来这个世界上!”
突然襁褓从厕所里飞去,正落在粪坑里。高敬宗大惊失色,赶紧快步来到粪坑边上。却见襁褓里的婴儿,已经掉在粪坑里,露出半边脑袋。只是非常可惜,婴儿的脖子处露出四根清晰的指印,婴儿已经死去多时了。
亲眼看到一个婴儿,一个鲜活的小生命在自己眼前消失,高敬宗勃然大怒,他的脸气得通红,额头上青筋凸起,腰间横刀(尚未正式装备)锃的一声出鞘,指厕所吼道:“毒妇,他一个小小婴孩和你有什么深仇大恨,要施这般毒手?今天我要为民除害,斩了你这毒妇!”
不一会儿,女子满脸泪痕,失神落魄的走出厕所。慢慢来到高敬宗身边,扑通一下瘫软在地上,喃喃道:“你杀了奴吧,奴不想活了!”
高敬宗这才看清,这个青色麻布罗裙的女子不过十五六岁的模样。不过这个女子全然没有十五六岁花季雨季少女的朝气,而是一脸死气。
女子见高敬宗迟迟没有出刀,突然起身,朝高敬宗的刀尖撞来。
高敬宗急忙变招,收回刀鞘。高敬宗更是诧异道:“你是怎么回事?为何要杀了那个婴儿?”
女子一看寻死不成,又扑倒在地上,捂着脸嚎嚎大哭。
“儿啊,你不该来到这个世上!”
虎毒不食子,什么原因让一个女子,一个年轻女子狠心杀掉自己的孩子?高敬宗隐隐约约猜测一个大概。
如果不出意外,这个孩子应该是女子被**受孕而生。
从遗传说的角度来说,汉人的基因是并不强大的。如果跟白种人混血,无论男女超过六成生出来的都是白种人,如果跟黑种人混血,超过九成机率生出来的一定是黑人。肯定是这个婴儿出生以后,是一副白种人面貌,这个女子带着这么一个孩子根本没办法养活。这个孩子就是她一生的梦魔。
高敬宗黯然回头,冲谢道韫道:“给她点药,让她养养身子。”
高敬宗的脸色阴沉的可怕,回到中军大帐,高敬宗独自坐在中军大帐中,坐了一天。等到晚间掌灯时分,高敬宗这才回过神来。高敬宗一脸狰狞的道:“来人!”
亲卫进入大帐,躬身道:“都督!”
高敬宗狰狞的吼道:“派人向廪丘传话,明天巳时三刻(早上九点四十五分),举城献降,既往不咎。巳时三刻之后,大军攻城,城破之后,非我族类,鸡犬不留。”
高敬宗并不是威胁鲜卑人,事实上他已经有了攻破城池的本钱。所谓的坚固城池,就是他眼中的一个笑话。他随军有三千斤黑火药。
如果集中起来,全部引暴,三千斤黑火药可以产生两亿四千万焦耳的能量,如果集中到一个方向,这股能量能摧毁帝国大厦。当然对付一个夯土城墙,自然不在话下。
(本章完)
第266章 慕容楷
黑火药的诞生,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新式武器,而是代表着人类战争形式的划时代变革,也是意味着人类从原始社会时代发展出来的冷兵器到热兵器的变革。此后,它杀人盈野流血漂橹,伴随着欧洲人殖民者的脚步征服了大半个世界。
当然,在这个时空,高敬宗“发明”出来的黑火药,却不是为了征服世界,而是为了让华夏民族摆脱被几乎被亡族灭种的悲惨命运。但是高敬宗却不知道这个潘多拉魔盒被他轻易的打开,从而却不再受他控制。
高敬宗其实对燕军投降这事并不看好,燕国守军真有心投降,他们早就投降了,根本等不到现在。高敬宗同时做了双手准备,一边命人朝廪丘劝降。立即从亲卫中郎将府中挑选一百名精锐士兵,组成一支特别行动队。
兖州刺史部治所廪丘,廪丘此时类似于省级省会的城市。城内集中了兖州刺史部的六曹十司衙门,当然还有持节将军。此时燕国兖州刺史、护军将军傅颜看着手中高敬宗的最后通牒,悠悠而笑。
傅颜出身官宦世家,曾是北地郡(今宁夏吴忠)名门。他的祖父是西晋哲学家、文学家,官至司隶校尉,追封为清泉侯。傅玄。他的父亲是晋朝冀州刺史御史中丞、尚书左丞傅咸。而他则是历仕慕容皝、慕容隽,堪称燕国两朝元老。
作一个亲眼见证慕容燕国崛起的将领,傅颜知道鲜卑勇士不惧战争,反而热切的盼望着战争。没有战争,他们只能在北方的草原上牧马放羊,每到严寒的冬季,就瑟缩在皮统子里,极北之地刮来的寒风能把人脸割开道道血口子,而冬季牧草的匮乏,让牧人不得不把好不容易生长繁盛的羊群杀掉大半,等来年开春再慢慢繁育,年复一年的重复这样的鬼日子,部落里还穷得喝风。
只有战争,勇士们才能得到军功,得到封赏,只有战争,鲜卑勇士们才能骑上心爱的战马、拿起雪亮的弯刀,一路向南,把各地敢于反抗的汉人杀光,抢走他们的财富和女人,用血淋淋的战功从换来牧场和牧奴,拥着汉地抢来的少女渡过余生,向部落的雏鹰们吹嘘自己当年在战场上的武勇……这就是鲜卑勇士的光荣和传统。
傅颜是护军将士兼兖州刺史,护军将军掌管中级将领的考察选拔,然而燕国的护军将军却只是一个杂号将军。傅颜根本不在乎高敬宗的威胁,事实上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将领,几乎参加了所有燕军南下侵略战争,从辽东跟随慕容隽一路南向南打,打过冉闵、打段龛(南北朝时期割据军阀之一,趁冉魏与前魏大战,据青州自立,号齐公)可谓是战功赫赫。
傅颜是用汉人之血,一路染红了他的仕途之路。他不像武蕴,一眼就看出城外虽然集结了十数万大军,不过这些都是一群乌合之众,如果是野战,单凭城内鲜卑三千军队外加五千汉附军,或许不能野战胜之,但是守城却是自信满满。
夜色深沉,傅颜老迈的身躯在城墙上走动着,此刻这位老人的身上似乎看不到丝毫岁月的痕迹,那花白的胡须也似乎只能给他增添几许威势,目光所及之处,哪怕是最瘦小的士兵也不由自主地挺了挺胸脯,谁也不愿在这传奇般的老人面前被看轻了去。
作为汉人出身的将领,傅颜擅长守城。在燕国以善守闻名,咸和九年(334年)二月,段辽派军队袭击慕容部属地徒河,未能取胜。段辽又派兄弟段兰和慕容翰共同进攻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当时为柳城城大(既燕国城守之意)慕舆泥麾下执戈士的傅颜率领不足百名牧奴死守柳城城外野鸡寨,硬抗一千余名段兰部曲进攻十一天。从而傅颜官升三级成为督将。
就在傅颜正准备返回的时候,突然一名鲜卑小兵怯怯的用汉语问道:“汉人会进攻吗?”
傅颜转身,借着女墙上的火把,打量着这个稍嫌紧张年轻士兵。别看此时傅颜是燕国正三品护军将士兖州刺史,却也不敢得罪鲜卑贵族子弟。在这个时候,会说汉语几乎都是鲜卑贵族子弟的专利,几乎所有鲜卑贵族都说汉语。这个年轻的小兵,肯定非富既贵,仔细看起来又几分面熟,傅颜便冷声问道:“是叫什么名字?”
“禀告将军卑职慕容楷!”鲜卑小兵恭恭敬敬的道。
“慕容楷?”傅颜疑惑的问道:“莫非汝与太原王世子同名?”
“非是同名,太原王正是家父!”慕容楷正色道。
“见过太原王世子!”傅颜道:“不过,太原王殿下也是少年从军,三十年前太原王殿下时值十五岁,独率两千轻骑,大败后赵军,斩获三万余级……”
慕容楷听到这话,惭愧地垂下了头,不料却听傅颜道:“年轻人想得多些不是坏事,多用脑子才能多打胜仗。只凭力气大是成不了真正地勇士的。你不错,有太原王当年之风。”
慕容楷诧异地抬起头,却听傅颜道:“若是寻常敌人,夜间不必守城。”他顿了顿,道:“可是。此番来袭的不是寻常敌军。我们对面的军队是北府军,这一支先败吴王慕容垂,后败范阳王慕容德,能先后打败燕国二十余万大军的军队,肯定不是弱者,北府军的兵都是悍兵,将也是悍将,自然也不能以常理揣测之。总之小心无大过!”
慕容楷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就在这时,突然傅颜听到一阵轻轻的异响。顿时俯身在城墙上倾听起来,好一会儿,这才悠悠的笑道:“雕虫小技。”
慕容楷道:“傅将军,这是……”
傅颜起身轻笑道:“无他,掘土攻城耳!”
“掘土攻城?”慕容楷疑惑道:“什么掘土攻城?”
傅颜老年心不老,还想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否则他也不敢苦守廪丘了。既然遇到了前来军中渡金的太原王世子,他自然想向慕容恪卖个好。傅颜耐心的教导慕容楷:“攻城之法,一曰水,二曰火、三曰土。所谓的土,就是掘土。”
前几天家中有事,断更两天。现在回来,尽量努力补更。
(本章完)
第267章 大爆炸(上)
无论是以火攻,还是水攻城池,都需要非常大的局限性。通常水攻城池,必须是城池建在低洼处,不过城池在建设之初,通常会考虑这个因素,所以水攻,几乎直接做到的可能性。必须通过储水的方式,才能有机会水淹城池。
在古代这种工程量非常大,往往非短时间可以做到的。而火攻由于物资的匮乏,代价也非常高。正确撞城难度大,通常都是采取掘土攻城的方向。掘土攻城为两种形式,一种挖地道越过城墙,进入城内。另外一种则是在城墙的地基下挖掘,先以木板支撑挖掘的部分,然后放火焚烧支架,地基一松动,城墙就会倒塌。攻城部队就可以蜂拥而上冲入缺口扩大战果。
听完傅颜的介绍,慕容楷又问道:“傅将军您看这次敌人是采取何种方式掘土攻城?”
“这个……暂时,还不好说!”傅颜摇摇头道:“廪丘以糯米汁煮熟夯实而成,这种坚固厚实高大地城池,要想在城墙上挖开一个缺口,没有上万人同时作业是不可能的,当然高敬宗此时是不缺这点人手,但是他也绝配不起上万把铁锹。”
在这个时代,铁器极度珍贵,上万把铁锹的铁足够武装起两到三万步兵。高敬宗如果拥有武装三万名士兵的钢铁资源,绝对不会为士兵装备上铁锹,就算拼掉三万条人命,这座廪丘也易手了!
事实上高敬宗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在城墙根部挖出一个大洞,然后把火药放进去,然后引爆。当然这个战术在这个时空是肯定没有的,在原来的时空需要到太平天国军攻打南京的时候,才会发明出现。如果傅颜能看破这条计策,那才是真正的怪事。
傅颜做好了北府军掘进入城的应对之策,在他城中让人布置上百口大缸,然后命人日夜监听北府军掘土的进度情况下。如果北府军准备掘进入城,他就让人在洞口准备好了火油和干柴,如果是想挖城墙的根基,他就准备翌日一早发动一次反击,破坏北府军掘进的速度。期待援军到来。
对于燕国应对之法,高敬宗并没有太过关注。他下达了全军军事人事任命权,从各级主官中剥离出来,形成有效的监督制度。其后,高敬宗便趴在沙盘上观察地图。
不时的有北府军斥候进进出出,汇报战场上的详细情报。
“禀告都督,现在已经探明,燕军都在廪丘城内,正在积极备战,看样子是打算死守廪丘城了了!”
“启禀都督,据我们截获的燕国信使得到的消息看,燕国支援洛阳的援军以太师、领军将军慕舆根率领六千禁军为主,讨逆将军石成为辅,加在一起有一万三千余人。”
“都督,
高敬宗并没有感到意外,燕国朝廷原来再如何不重视自己,随着慕容德的战败,恐怕此时也已经把自己当成重要对手了。高敬宗看着沙盘,向田洛问道:“燕国援军还有多远,有多少兵力?”
田洛道:“燕军要想抵达这里,最多也需要五天至六天时间,不过,据情报所说,无论燕军援军之中,统帅慕舆根老谋成算,尤其擅长用谋。”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计谋都是徒劳的!”高敬宗道:“火药,给了汉人一个机会。一个用文明战胜野蛮地机会。”
“这个火药,真是这么神?”田洛没有看过火药的威力,自然对火药这个高敬宗的压箱底法宝不以为然,反而有点质疑。
高敬宗将手拍在案上:“事实上会证明本都督所言非虚,且请试目以待!”
十一月四月巳时正,随着隆隆的战鼓声,北府军开始廪丘城外布阵。北府军以戈矛、长枪兵居前、其次是弓弩手和刀盾兵。以旅作为作战单位,按照旅、团、折冲府、中郎将府作战序列依次展开。
北府军是一支让人奇怪而又让人嫉妒的军队,首先这支军队有着统一的服装。尽管高敬宗手中早已没有了统一的制式戎服,不过在睢县的时候,却采取了土办法,把全军所有将士的服装,都弄成了黑色。
高敬宗对于统一服装,似乎有着偏执的爱好,全军将士有一个算一个,全部着黑色紧身戎服。因为高敬宗的这个爱好,让陈司马异常头疼,足足三十万军队,几乎把东晋市面上的黑色布帛抢购一空,甚至连黑色染料也涨了三成价格。
其次是高敬宗养兵,完全不是放羊式的管理,每天所有士兵都是敞开饭量,可劲供应。这是在割据势力和南北各朝廷军队中非常罕见的现象。
随着北府军一一到位,站在城墙上的傅颜顿时松了口气。因为他在城墙上站得高,看得远,根本就没有发现北府军中云梯、飞梯、巢车、冲车、投石机、床子弩等这些攻城器械摆放出来。
看到这一幕,傅颜笑道:“高敬宗小儿真是可笑,他以为用十数万大军就能把本将军吓得屁滚尿流?太小看天下英雄了。”
傅颜拱手朝着邺城方向一拜,然后道:“颜虽不才,亦知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仕,颜食大燕两帝俸禄,岂能做出禽兽不如之事。”
高敬宗冷冷的问道:“都准备好了吗?”
魏大福道:“三千斤火药,已经部署到位。”
“很好,非常好!”高敬宗道:“距离最后通牒时间还剩多少时间?”
田洛看了看旁边的沙漏道:“还有半柱香的时间!”
“唉!”高敬宗道:“这有的人啊,就是不见棺材不落泪。传本都督命令,没有本都督命令,非我族类,不降既杀!”
“都督有令,非我族类,不降既杀!”
“都督有令,非我族类,不降既杀!”
“都督有令,非我族类,不降既杀!”
……
十数万北府军将士齐声大吼,天际为之变色。
就在这个时候,位于南城城墙地下的一个士兵侧耳倾听着外面的命令。就在这时,浑厚鼓声重重落下,这名士兵赶紧将火折子点燃了火绳,一阵清晰的“嘶嘶”声,如同毒蛇在吞吐蛇信。
这名奉命点火的北府军士兵仓惶用手脚并用在洞内非常快的攀爬着,莫约十数息的功夫,一股强烈的震动从地底传起,那声轰鸣的巨响是如此强烈而迅猛,一百步的距离,声波涤荡而过,几乎所有人地耳鼓都同时出了一阵骇人的嗡鸣,下一刻,天地之间的一切都变了,世界上不再有任何声音存在,寂静得如同鬼蜮。
非常累,先睡了,明天再补吧。
(本章完)
第268章 大爆炸(下)
十数万人,二十余万只眼睛都看到了最可怕的一幕,巳时三刻过后不过十数息的时间,原本高大巍峨廪丘城,瞬息之间升腾起数十丈高的烟柱,硝烟弥漫,似乎整个空间都被扭曲、撕裂……
埋在廪丘城城下的三千斤黑火药,在地下爆炸形成了一千多万升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气体,无处可去,前后左右都是坚硬厚实的大地。相对而言,地表以上的城墙,反而是最薄弱的环节,数以亿计焦耳的能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