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东晋无敌铁军-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突然高敬宗的余光发现了陈应似乎欲言又止的样子。高敬宗就问道:“你还有什么事?”
陈应张了张嘴,最终还是鼓气勇气道:“都督,为何要留下那些白虏不杀?难道真要留着他们浪费粮食?”
“哼”高敬宗冷哼道:“谁告诉你,本都督不杀俘虏?”
陈应不解的道:“都督,您不是要留着俘虏当免费劳力,让他们修缮官道和疏通沟渠吗?”
“杀,肯定是要杀的,只是暂时不会杀!”高敬宗解释道:“正面的战斗虽然结束了,事实上后续的战斗还要持续很多天,一旦现在把这些俘虏全部杀光,剩下的鲜卑人肯定会拼死抵抗的。到时候咱们北府军还要付出一定的伤亡。这些伤亡其实都是可以避免的!”
高敬宗道:“为了减少将士们的伤亡,不让鲜卑人拼命抵抗,只好采取缓兵之计。暂时不杀俘虏!”
“既然如此,那都督为何还要让俘虏去服徭役?”陈应反应更加疑惑了。
高敬宗道:“鲜卑是野蛮,但是他们却不是傻子。如果本都督天天好酒好菜养着俘虏,其他鲜卑人肯定会怀疑本都督的用意。如果让他们做苦工,一天只给两顿饭,他们肯定会放下警惕之心,举手投降。”
陈应道:“他们难道愿意当奴隶?”
“这不是他们愿不愿的问题!”高敬宗解释道:“鲜卑人本来就是采取奴隶制度,分为大小奴隶主和奴隶两种身份。别看鲜卑人会在咱们汉人面前耀武扬威,事实上他们在各位的督将、渠帅和部将面前,他们连屁都不是。他们放的羊是主人的,骑的马也是主人的,使用的刀,用的箭,都是他们主人的。甚至连命也不是他们自己的。这些普通的鲜卑人,事实上比咱们汉人百姓更加悲惨。”
事实上奴隶制是非常血腥和野蛮的,为了威慑部众不敢造反,这些奴隶主们赶得最多的就是杀鸡儆猴,通常心情不好,杀几个奴隶泄愤,心情好了,杀几个奴隶开心。心情不好不怀,抓几个奴隶打着玩。
特别是鲜卑慕容部,慕容部的遗传基因非常高,男的长得帅,女的长得漂亮。个个都是高大英俊。原因其实非常简单,作为东部鲜卑的龙头老大,慕容氏都是看到哪里有美女,抢来给他们传宗接代,代代保留最佳基因,遗传基因不好才是怪事。
别看鲜卑人外表光鲜,事实上他们的日子过得并不如意。在我们汉人眼中,鲜卑等游牧民族过的日子是渴了喝羊奶,饿了吃羊肉,时而不时的唱唱歌,跳跳舞。事实上这只是电影里或贵族的日子,普通百姓则是朝不保夕。
一户牧民,按照五口人计算,一年之内他们需要四万亩的茂盛草场,才能让他们有足够的羊奶可喝,足够的羊肉可食。差点的草原,则需要十多万亩才够。草原虽然广阔,一望无垠的草原,事实上养活不了多少人。大部分牧民一年到头吃不上几次羊肉,羊奶倒是可以随便喝。羊奶喝一次是享受,连喝半月就是煎熬,如果连喝一年,估计会让人发疯。而且草原上燃烧非常缺乏,燃烧的东西只能是牛粪,在冬天寒冷的时候,特别是大雪覆盖,他们也只能咬牙硬熬。
高敬宗道:“鲜卑普通牧民相较而言,作为本都督的奴隶虽然苦点累点,只要肯用力气,他们就可以有饭吃,不会饿死,也不担心在睡梦中被人割掉脑袋。可是他们要是继续当燕军士兵,那才是他们的末日。”
陈应奇怪的问道:“怎么会是他们的末日?”
高敬宗道:“因为本都督来了!”
这次波兰翼骑兵让高敬宗看到了希望,现在缴获一万七千余匹战马,除非损失的战马,即使两马一骑,北府军骑兵就可以扩充至两个折冲府一万两千骑。那个时候,鲜卑人想不做噩梦都不行了。
(本章完)
第256章 熟悉的身影
华夏民族最大的优势是拥有超大规模的人口基数,哪怕是在五胡乱华时期,先后遭受诸胡疯狂的屠戮,事实上中原仍然是汉多胡少。从来没有人仔细去计算过胡虏屠戮多少汉人,比如青州,石虎攻战青州,下令屠杀。整个青州屠杀得只剩下七百人。然而三十年后,青州汉人又上升到了七十余万人。
在冷兵器时代,人口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原因。高敬宗“剽窃”的波兰翼骑兵体系,事实上是一种非常简化的骑兵,这种骑兵不需要骑士学会什么高超的本领,比如马上腾挪翻转,左右开弓,镫里藏身,回马落雁等复杂或难度极高的骑术本领。因为骑兵墙不需要马上开弓,不需要个人武艺如何,只需要骑兵可以骑在马背上不掉下来,能够控制战马排成整齐的队形,架起戈矛既可。
这种骑兵可以像步兵一样,大批量流水线生产。哪怕燕军学会了这个战术,那就拼命而已。拼人口,华夏可以拼光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五胡乱华长达二三百年的血腥屠戮,没把华夏民族斩尽杀绝,足可见华夏民族顽强的生存能力。
高敬宗决定现在就开始扩充骑兵,首先命人在全军中优先征召有骑术底子的将士,无论是骑过马,骑过牛,哪怕是骑过驴子或者骑过猪都有一个算一个,先把架子搭起来再说。
北府军的军饷制度是骑兵待遇最好,步兵战兵次之,辅兵再次之。众将士听到高敬宗要内部优先招骑兵的消息,人人热情参与。
高敬宗的心随着这次蒙县意外大胜,而变得越来越大。高敬宗决定趁着燕军失败,再继续侧重攻掠青兖二州,虽然一时半会占不到南阳这个帝王之基,不过占据青州也不错的。
青州地貌复杂,大体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盆地、山前平原、黄河冲积扇、黄河平原、黄河三角洲等九个基本地貌类型。特别是重要的是青州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钢铁和煤炭,是发展的重要基础。
高敬宗想到这里,又开始准备先占青州,再图冀兖。随后高敬宗颁布军令,命令亲卫中郎将府留下三千兵马防守睢县,同时动员辎重第四中郎将府携带辎重给养,准备与北征兵团会师定陶。同时命胡光暂时统领东征兵团,把征北军队一分为二,苏固所部划归胡光东征兵团战斗序列,而田洛所部则和亲卫中郎将府组成新的北征兵团。
这样以来,北府军九个中郎将府则不再保留,除第四第五中郎将府之外,其他参与北伐。
得知高敬宗欲举兵北上,谢安大惊,急忙求见高敬宗。
谢安道:“高都督,你现在还不能北伐!”
高敬宗反问道:“敢问安石公为何不能北伐?”
谢安道:“朝廷现阶段并没有北伐河北(指黄河以北)的战略计划,其次是朝廷也无力供给北伐军所需要的粮草和器械!”
高敬宗脸上的表情依然淡淡的,他虽然年轻,他却两世为人,而且在与人交涉方面可不是个雏儿:“安石公似乎还是没弄清楚状况
谢安反问道:“状况?什么状况?”
高敬宗微微一笑,说:“安石公似乎没弄明白,本都督北伐,带领北府军健儿一路向北杀过来,从来就没想到过要依赖外人。还在淮水时是如此,现在那就更是如此了。嗯?还不明白?那我就说得更加直接点吧,本都督自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将朝廷的支援放在眼里。本都督的计划是,策马北上,踏平胡虏,顺者昌,逆者亡!在本都督眼里,慕容垂不过是土鸡瓦狗而已,慕容德也是,哪怕慕容恪也是,至于其他人更是不值一提。”
高敬宗的这句话说得非常狂妄,非常嚣张。虽然委婉的提出不把燕国朝廷放在眼里。但谢安也听出其中的意思:燕国朝廷高敬宗都不放在眼里,就更不要说晋国朝廷了。这几句话的潜台词分明是在说:你们那个朝廷并没有你们自己想的那么重要!
谢安的脸色不由的变了,但他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人。仰天哈哈一笑,说:“高都督,你这句话,说得有些满了吧!”
高敬宗笑了笑。说:“当初本都督快被野狗啃食的时候,想过朝廷,可是朝廷在哪里呢?当初京兆田豹要吞并籍字营,要把我们赶尽杀绝,我们也都想到了朝廷,可是朝廷在哪里呢?当本都督遇到郭阳、遇到慕容垂的时候,可是朝廷在哪里呢?本都督需要你们的时候,你们不出现,现在不需要你们,更不要给本都督指手划脚。”
谢安是是什么身份,那天下人皆知的事情。哪怕贵于王导、王濛他们也只是以礼相待。谢安还从来没有被人如此轻视过,他的眼神中露出十二分的惊讶来!
谢安脑中忽然冒出一个很可怕的推断来:“高敬宗可以用四千精兵击败慕容德十五万燕军精锐,又发明出了那种有毁天灭地之威的武器,难道是高敬宗打败了慕容德之后已经产生了独立建国的念头?”
会见到此结束,谢安若有所思的离开了高敬宗的中军帅帐。以谢安的身份,热脸贴人家冷屁股的事情,他还没有那么掉价。可是就在谢安离开大帐,突然转身的瞬间,他视线内出现了一个异常熟悉的身影。
高敬宗的傲慢并非他本身的性格。在那一刻他更像是前世真正的分身。高敬宗在前世虽然落魄不堪,但是在后世那种环境中,人与人是相对平等的。哪怕是高官显贵,面对平民的时候,哪怕他心里再如何轻视平民,也不敢大马金刀的坐在那里,接受平民的叩拜。然而在这个时空,却是经常现像。
谢安身上散发出一股南北朝士族子弟的傲慢,这是并不是一种刻意伪装出来的傲慢,而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气息,拒人于千里之外。士族与庶族天然对立。哪怕东晋朝廷册封高敬宗为夏侯,谢安从来也没有真正尊敬高敬宗,若有若无的疏离,这让高敬宗非常反感。
高敬宗没有玩过政治,但是他却看过不少政治官场中的书。其实政治说穿了也就是利益交换。“都督实在是有欠考虑,此时怎么能得罪安石公呢?”崔逞面露担忧的道:“安石公可是代表朝廷……”
(本章完)
第257章 祝英庭祝英台
突然这个时候,一名文吏模样的年轻人捧着一叠帐目送到高敬宗案头。这个文吏不是别人,正是化妆而来的谢道韫。高敬宗并没有注意到他的大帐里来了一个女扮男装的雌儿。
天地良心,在这个时代的人们的爱好非常奇葩。男子喜欢敷香粉,佩戴香囊,把自己全身上下弄得香气扑鼻。就像崔逞,衣服可以旧,香囊却不能丢。
更何况,谢道韫虽然以才名远扬,还真不是一个****童颜的美女。虽然不算飞机场,顶多也是A罩。高敬宗没有认出谢道韫也不足为奇怪。
谢道韫怔怔看着高敬宗,突然心中一慌,把手中的帐目跌落在砚台里。崔逞突然大吼道:“你叫什么名字,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算了,算了,下次注意就成!”高敬宗摆摆手,指着崔逞道:“其实你弄错了一件事!”
“什么事?”崔逞惊讶道:“请都督解惑!”
高敬宗道:“司马氏那帮人都是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墙头草,在我们和燕国决出胜负之前。不会对我们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崔逞问道:“那么,决出胜负之后呢?”
“决出胜负之后!”高敬宗冷笑道:“如果我们胜了,迎接我们的不是晋国的帮助,而是不惜一切的打压。”
“胜了就会打压?”崔逞反而疑惑了:“这怎么可能?”
高敬宗悠悠的笑道:“这或许是我们很多人意识错误的地方,许多人会心想,我们只要胜了,朝廷会帮助我们收拾烂摊子,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一身文吏打扮的谢道韫突然反驳道:“都督为何把当朝诸公想得如此不堪,未免太武断了?”
“放肆!”崔逞目光如电,指着谢道韫喝斥道:“大胆,你是什么身份,这里岂有你插嘴的地方!”
高敬宗轻轻拍拍崔逞,低声劝道:“崔长史,息怒!”
高敬宗道:“宁赠友邦,莫与家奴。”
“宁赠友邦,莫与家奴!”这句话虽然语出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事实上却一直是中国数千年以来封建统治者的金科玉律。同样语出“尊王攘夷”之曲意,攘夷必先安内。提出这个观点的是当时汉景帝的老师晁错,另外提出相反观点,主张一致对外的窦婴。然而窦婴却被史家和儒家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子上。到了宋朝的时候,宰相赵普在给宋太宗的折子中说“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进讨由乱兵啸聚为匪的曹成所部时,就曾上书宋高宗:“臣窃惟内寇不除,何以攘外;名臣于谦在《急处粮运以实重边以保盛业疏》提到:“臣等看议得,强兵以足食为本,攘外以安内为先。”
到了满清,慈禧更口放“豪言”:宁赠友邦,不与家奴。蒋委员长也提出攘外必先安内。事实上千百年来,这是一道恒古不变的至理。外敌侵略和内部叛乱的选择上,除了千古一帝秦始皇之外,其他所有帝王将相皆选择后者。
不得不说,这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悲哀。在五胡十六国时期,东晋灭掉了大大小小十六个政权,除了氐族成汉、后秦、南燕(后二者皆是刘裕未篡位时灭掉的),东晋干掉了大大小小十三个汉人政权,其中还不包括,像东晋朝廷间接灭掉的冉魏、陈凉、安国、苏林四国,算起来,东晋这个******可是战斗力彪悍。
高敬宗提出这个观点,崔逞和谢道韫顿时沉默了。因为高敬宗所说的是事实,他们无可辩驳。
高敬宗还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道:“晋国可以允许鲜卑慕容部堂而皇之建立燕国,可以允许氐族苻氏建立秦国,也可以允许氐族李氏建立成汉,却不会允许汉人建立任何一个政权。本都督虽然暂无称王称霸之心,却不会束手待毙。田豹想杀本都督,他死了。郭阳向本都督的谪仙谷伸手狼爪,本都督顺着他的爪子,连他的脑袋也砍下来了。慕容垂想用本都督的脑袋染红他的幸进之路,如今他在本都督的俘虏营里养着……”
崔逞异兴奋道:“臣下相信都督能够一举旗开得胜!”
高敬宗点点头:“打仗有我,粮草辎重有陈应,大后方,我可就交给你了!”
崔逞没有想到高敬宗会如此信任他,忍不住哽咽起来,道:“都督放心,逞……逞……”
高敬宗笑道:“别哭得像个娘们似地了。”
说到这里高敬宗突然想起帐中还有一个外人。下意识地掩了掩嘴,笑道:“后方的事情并不见得比前线安全,本都督这段时间对各地投奔百姓,不加以甄别,全部纳入,其中肯定混入各方探子、细作,要提防他们暗中滋事。”
谢道韫不好意思在帐内停留就欲离去,高敬宗突然道:“先别忙走”
谢道韫大吃一惊,还真以为是高敬宗发现了她的身份。高敬宗向谢道韫走去,谢道韫听着高敬宗的脚步声越来越近,顿时紧张得额头出现汗珠,谢道韫的身子绷紧,随时都欲把腿而逃。
高敬宗道:“会写字吗?”
谢道韫点点头:“会!”
高敬宗道:“本都督欲军北伐,军中记事向来都是由崔长史代劳,如今崔长史需要留守睢县,所以此职出现空缺,不知……”
谢道韫神使鬼差的点点头:“愿意!”
高敬宗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谢道韫道:“卑下上虞祝英庭!”
“上虞祝英庭?”高敬宗依稀记得后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好像是上虞人,时间好像也是在南北朝时期,就是记不起详细时间。不过高敬宗的八卦之心却被祝英庭这三个字勾起来了,顺口问道:“上虞有个人叫祝英台的,你认不认识?”
谢道韫听闻此言更是大吃一惊,祝英台正是她自己的化名,而祝英庭则是谢玄的化名。毕竟谢道韫和谢玄都是年少成名,名扬天下。没有见过他们的人非常多,但是听过他们名字的人则更多。
谢道韫咬着嘴唇道:“不……知道!”
“哦!”高敬宗点点头,也没有太过在意,毕竟祝英台在后世有名依靠的是影视剧,而不是对历史的贡献,属于死后成名的这一类型。或许活着的时候,祝英台不过是芸芸众生中最平庸的一员。
(本章完)
第258章 摸金校尉
第三十三章摸金校尉
“我说你写!”高敬宗对祝英庭道:“北府军大都督高敬宗任命,北府军长史崔逞为北府军政务厅代理执政官,全权负责政务、法务、军务三厅管理工作。代理日期截止至政务执政官陆永华到任之日,工作交接后。”
高敬宗低头一看,只见“祝英庭”写得一手清秀端正的蝇头小楷书,字迹真叫漂亮。高敬宗顿时大喜冲崔逞道:“高敬宗道:“本都督现在任命祝英庭为北府军大都督府书记官。职级,暂定从九品,不从八品。崔长史给他办理一下官凭告身!”
崔逞点点头。
高敬宗又道:“记录,政务厅近阶段工作重心是帮助百姓恢复重建家园为主,在各地修复或建造房屋供百姓居住。在寒冬到来之前,争取让所有百姓有屋可住。另外,注意防治瘟疫工作。战场上遗弃的鲜卑人的尸体不少,很多都已经被百姓或全军将士扒光了,死尸的衣服不是不能穿,但是必须经过消毒!”
“消毒?”对于这个陌生的名词崔逞和谢道韫都疑惑起来。
高敬宗解释道:“在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地方,其实有很多病毒,所以不消毒,容易引起瘟疫或其他疾病。所以但凡从尸体上脱掉的衣物,任何人不能直接穿用,必须用沸水煮上至少半个时辰,晒干后再穿用。这个各级官府必须做好监督,不要让百姓出现不必要的伤亡。”
崔逞点点头:“下臣遵命!”
高敬宗又道:“咱们如今占据了江淮平原大部、豫东平原一部,单从军事上来说,这里地形开阔,无遮无拦,易攻难守,属于四战之地。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都只看到了劣的一面,却并没有注意到利的一面!”
“利的一面?”崔逞一怔,一时没有想明白高敬宗所指。
谢道韫目光闪烁,高敬宗正好看到这一幕,就笑道:“祝英庭,你似乎有话要说?”
谢道韫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
高敬宗道:“但说无妨!”
谢道韫垂首道:“都督所指,莫非是指江淮、豫东两地沃野千里,自古以来皆是华夏粮仓?”
“粮食!”崔逞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高敬宗笑道:“睢县之战,我们缴获燕军粮食约三百万石,即使拥有百万之民,尚可支持半年之久。如果坐吃山空,我们肯定无法持久。若是组织百姓积极发展生产,定可自给自足,再无粮患之忧。”
崔逞道:“可,燕军虽败,不过只是一时之败,若是燕主不惜一切代价的反复抢攻,恐怕……”
“不惜一切代价,哼哼!”高敬宗不为然的笑道:“所以,本都督决定决战境外,保证后方安定,让后方可以安心发展生产。记录。”
谢道韫赶紧应诺。
高敬宗道:“本都督要恢复秦代耕战体系,打造属于我们北府军的耕战体系。一要鼓励农战,二要全军推广军功之法,无论军民杀敌有功,斩首有赏。三要编户籍。四则加强舆论宣传。具体如何施为,就需要政务厅同仁集思广议了,也可听取百姓代表的意见。”
崔逞道:“都督是否要恢复秦爵二十等?”
高敬宗摇摇头道:“那倒不必,秦爵太过复杂,百姓大多不会懂。明码标价,斩敌首一级,赏钱五千,可折现粮食,亦可折现土地,反正我们手中拥有无数土地。惜秦可依此法,鲸吞天下,横扫六国,本都督应该不会比古人差!”
就在这时,陈应道:“都督,都督……”
高敬宗道:“陈司马来得正好,你负责一下,本都督要追加购买物资,把咱们手中的缴获的钱财,购买粮食、布匹、皮草,尽我们可以调拨的钱财,有多少买多少。此优先向新安商盟购买,毕竟作为最早的商业合作伙伴,本都督不是过河拆桥的人。”
陈应苦笑道:“都督,咱们手中可没有多少钱了,新安商盟也到了极限,实在拿不出现钱!”
“这样啊!”高敬宗想了想,喃喃的道:“是时候把冉魏宝藏开启了,当年籍帅一行是自白马南渡,如今黄河之前,大部分皆为我们控制,冉魏宝藏如果不出意外,如今正在我们控制区域之内,百万财宝,肯定可以购买大量物资。”
陈应和崔逞第一次听说冉魏宝藏非常疑惑。高敬宗随即将当年冉魏司隶校尉籍罴误将燕军抢到的财宝当成冉魏董太后和太子智以及众大臣,结果抢下来车队之后,发现只是一批财宝。据籍戡所言,这批财宝莫约百万金之多。
谢道韫暗暗吃惊。
崔逞问道:“以都督所言,这笔宝藏的藏匿地点,只有籍帅知道?若是如此,恐怕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高敬宗道:“听籍帅所言,这笔宝藏如今知道的人还有四个,籍帅虽然远在千里之外,不过封副帅却近在咫尺。”
“封副帅?”
高敬宗点点头:“本都督修书一封,将这个想法告知封副帅,如果封副帅愿启封冉魏宝藏,那就启封,如果封副帅不愿意,咱们就再另想办法!”
崔逞感觉高敬宗想得太简单了,冉魏宝藏是冉魏少主冉裕所有,恐怕他们不会轻易拿出来给高敬宗支用。
高敬宗又道“政务厅要建立一个健全的人才储备机制,以优先对内部招募为主,其次对外招募各种人才为原则,准备在三个月内建立至少三百名县级官员五十名郡级官员。”
高敬宗暂时只想到这里,站在沙盘上观察地图,看看准备朝哪里下刀子。
就在这时,徐敬宣却如同鬼魂一样轻飘飘来到高敬宗身边。
“都督”
高敬宗被吓了一大跳,高敬宗狠狠的瞪了一眼徐敬宣,不悦道:“下次你再敢无声无息,本都督让人把你阉了……”
徐敬宣顿时感觉裤裆一凉,菊花一紧。徐敬宣小心翼翼的道:“都督似乎是很缺钱?”
高敬宗点点头,不耐烦的道:“百万军民,人吃马嚼,每天就是按一人一斤粮食计算,每天就是百万斤,就是万石。有一座金山也会被吃空的,更何况本都督没有金山。”
徐敬宣笑道:“其实都督可以效仿魏武帝故智。”
“魏武帝故智?”高敬宗一时大脑没有转过弯来:“什么魏武帝故智?”
魏武帝是魏文帝曹丕给曹操上的封号,这点高敬宗倒是知道。
徐敬宣道:“重设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
(本章完)
第259章 宝剑倚天
“摸金校尉!”高敬宗目瞪口呆的指着徐敬宣道:“你……你……你让本都督学曹孟德挖人祖坟?”
陈应、崔逞听到高敬宗的话也用鄙夷的目光望徐敬宣。然而对于二人鄙夷、嘲讽的目光,徐敬宗不为所动,而是朗声道:“都督,如今我们北府拥有盛兵三十余万,治下百姓超过百万,日耗粮草不菲。自鲜卑白虏侵入中原,中原农耕就遭到了毁坏性的破坏,有的良田已经荒废十年之久,如同荒地,即使动员百姓置田垦荒,那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为今之计,莫过于设发丘中郎将或摸金校尉之职,发掘财宝,补充军民之需,渡过眼前难关。”
高敬宗以不容置疑的语气喝道:“饿死是小,失节事大。此事休得再提,否则休怪本都督不讲情面!”
徐敬宣道:“若都督不忍惊扰列位先贤,那亦可专挑胡人下手。匈奴左贤王刘豹、其子刘渊,其孙刘聪,传闻皆以重宝厚葬……”
高敬宗照着徐敬宣的屁股就是三脚:“滚……滚……滚!”
徐敬宣落荒而逃,陈应与崔逞见状大笑。
高敬宗喃喃的道:“本都督缺钱,其实不用盗墓,一样可以发财!”
陈应眉飞色舞的问道:“不知都督有何点石成金之策?”
高敬宗走到帅帐里侧,吃力的搬起一个长型木箱,这个木箱子是用普通杨树木打造而成,非常粗糙,既没有打磨也没有上漆。高敬宗将这个箱子重重的放在案几上,然后用力掀开箱子,露出一把把用麦秸秆包裹的剑!高敬宗随手拎起一把剑,剑虽然没有用剑鞘,不过剑柄却用了楠木根打磨而成,又上桐油,显得非常精致。
“好剑,好剑呐!”崔逞抚摸着一把青莹如玉的宝剑,就像抚摸着十六岁少女缎子般的肌肤。
崔逞家世渊源,小时候崔逞家中尚未中落,他见过的宝贝多了去,但像这样的宝剑实在没见过第二把。剑身青光莹莹如镜,屈指向剑脊上轻轻一弹,便“铮”的一声龙吟,就算古之干将莫邪,也不过如此吧?
高敬宗将第二把几乎一模一样的剑递给陈应,笑道:“你是做生意的行家,看看这柄剑能值多少钱?”
陈应不像崔逞这样痴迷,而是纯粹以生意人的眼光也审视这柄剑。这柄剑长约三尺六寸,重约七八斤重,入手之中厚实轻重大小适中。
“如果只是这柄宝剑,自然卖不好极好的价格。”陈应笑道:“如果都督交给陈氏售卖,陈应商号会以鳄鱼皮制成剑鞘,在剑鞘上镶嵌上金玉,手柄换成宝石,那么这柄剑的价值将会超过十万金,甚至二十万金。”
“什么二十万金?”崔逞以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望着陈应:“你想钱想疯了吧?”
“这个还真不是问题!”陈应尚没有回答,却见担任书记官谢道韫道:“陈司马还真没有说大话,此剑古今罕有,莫说二十万,碰到真正喜爱此剑的伯乐,百万金也不是没有可能!”
崔逞一下子噎住了:“祝…祝书记官莫非是戏耍崔某,天下底又哪个可以出得起百万金?”
谢道韫道:“暂切不提江左顾、陆、朱、张,就算是寻常士族,哪家家中不是家资亿万?据卑职所知,张司吏就是江左四大家族之末,他家中在徐扬八郡置下大小田庄一百余座,每座田庄少则数千,多则数万亩田,况且张氏只算是江左四大家族之末,如果是顾氏之财富,要数以百万计!”
别说崔逞吃惊,就连高敬宗也大吃一惊,他还真没有想到这个时代的士族会有如此大的财富。哪怕经过三百年之后的清氏崔氏、太原温氏为支持李渊夺取天下,前后捐献钱粮价值一百七十五万金。这笔庞大的财力,可以让李唐不依靠劫掠维持,所以才可以轻易赢得人心。
陈应道:“据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