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东晋无敌铁军-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敬宗站在睢河河畔,振臂高呼:“去你妈的民、族、融、合……”

    此一刻,历史真正开始改变。

    心情沉重,见谅。

    (本章完)

第244章 有了

    火药的出现,是在军事史上的重要突破,这是划时代的重大的变革。从发明火药算起,中国事实上在火药领域的应用方面走了严重的弯路。高敬宗自然清楚知道火药的发展历史规律,自然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对于火药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枪炮类的身管发射武器,或者炸弹。身管武器需要镗床,至少也要好一点的钻床,高敬宗并没有机床,最多只能铸个土炮,威力太小,暂时不考虑,还是炸弹比较现实,制造木柄手弹弹这样的小型炸弹或者是巨型地雷,还是可以实现的。

    高敬宗对徐敬宣道:“火药威力你们已经看到了,要制造这种武器技术其实并不难,最难的恰恰是如何保证这个秘密不被泄露出去。对于将作监的保卫工作,由你们内卫负责。”

    徐敬宣道:“都督放心,火药如果流传出去,末将提头来见!”

    高敬宗道:“另外就是要注意火药制作的生产安全,火药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危险品,不仅遇到明火会爆炸,即使没有明火,一旦出现剧烈碰撞同样也会爆炸,堆积的火药越多,爆炸威力越大。所以在火药制作过程中,一定要禁火,其次要轻拿轻放,防止铁器撞击!”

    王嘉拿着高敬宗亲笔书写的火药配置秘方,手擂弹的制作配方、生产流程,立即展开生产训练。高敬宗玩性大起,把铸造的四颗手擂弹弹壳全部装上火药,然后让人找来十几只野狗、一只瘦瘦的猪,几只羊,还有一匹摔断腿的马。

    这大大小小二十余头牲畜被绳索绑在木桩上,高敬宗点燃手擂弹,然后朝这二十余头牲畜身上扔出。

    “轰轰轰轰!”四声巨响响起,硝烟散尽。高敬宗拍拍手大笑道:“这些肉不要浪费,留给你们加餐!”

    然而当这些亲卫军将士观看了实地景象,全部都感觉胃里翻江倒海。现场情景让人毛骨悚然,离得近的猪,狗、羊全身鲜血淋漓,如同被凌迟一般,距离稍远,虽然身上看不出伤痕,然而却七窍中流出血水,早已震毙;

    更加夸张的还是距离炸弹中心足足十三丈六尺远的一根猪腿,被手雷弹的冲击波炸飞十三丈六尺之外,而且还插入土里将近四寸。众亲卫军将士实在不敢想象,如果高敬宗炸的不是畜生,而是人,恐怕高敬宗区区四颗手擂弹就可以让一百多名敌人魂飞魄散。

    在场的众人,要说谢安、崔逞以及张玄之、和王嘉接受文化知识更深。然而古代人的信仰,却不主张信仰神灵。但是普通老百姓却非常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神仙。

    谢安是儒、佛、道三家兼修,然而三教本质上其实是一样的。儒家讲究中庸之道,以人道为修行准则。儒家相信有鬼神,但不主张去追求,崇拜。正念若衰,邪念则主。道家修行是求道而非求术,是要道人们明白道术神通终究只是悟道过程中的副产品,不可沉迷。佛家也有这样的思想,佛祖曾经说过,追求神通的人不是我的弟子。

    高敬宗在众人眼皮子底下,七弄八弄,居然弄出了惊天灭地的大爆炸,众将士望向高敬宗的眼神从尊敬,已经变成了赤裸裸的膜拜。谢安和崔逞虽然知道高敬宗是人不是神,然而现实却让他们对格守本心的信仰产生了质疑。

    王嘉跟在身边的唯一弟子秦无悔下意识的总道:“师尊,这便是老君之怒吗?”

    王嘉捏了一个手指印喃喃的道:“无上天尊!”

    在未知的事物面前,人会本能地选择盲从。高敬宗表现出来的手段,让看到这一幕的北府军将士不约而同的归结为:“神术!”

    对于高敬宗已经传出来的谪仙名号,原本也有不少人质疑,可是随着高敬宗扔出来的五颗旱地惊雷,这种异样的声音一下子销声匿迹了。

    神术之说,打死谢安,谢安也是不相信的。可是他作为见证人之一,却无法用合理的解释去解释高敬宗的那雷霆之威。若论侍奉神佛之虔诚,谁还能比得过三教兼修的谢安?苦思冥想,谢安也弄不明白,他的心情不由得又开始烦躁起来……

    红袖端着茶水款款而入,看到谢安长吁短叹的模样,不由得娇笑道:“安石公今天这是怎么了?老是唉声叹气的。”

    “我不是生闷气,我是不明白”谢安将茶杯猛地砸在桌面上。

    谢安没有想明白,事实上今天的问题不仅困扰着谢安,同时还困扰着崔逞、张玄之、王嘉、陈应、徐敬宣……

    今夜注定要有无数人为之失眠。

    然而此时高敬宗却怀抱佳人悠然自得。高敬宗神经粗大,初时并没有想出郑诗诗带众将士家眷的真正用意,可是随而转念一想,已经明白了郑诗诗的真正用意。高敬宗轻轻拍着郑诗诗的额头道:“以后莫要擅自作主了,这会让我很难做的。”

    郑诗诗道:“奴原本是对战场争雄没有任何概念的,不过奴却人性非常清楚,高郎对燕国胜算不大,而趋利避害又是人的本能。若是那些将领眼见燕国势大,肯定会出卖高郎,所以这也不得不防!”

    高敬宗不以为然的道:“北府军将士与燕国都有血海深仇,岂会因战事不利崦认贼作父?”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郑诗诗娇笑道:“如果他们对高郎忠心耿耿,那便没有什么。大不了好酒好菜供应着。可是一旦他们真有心三心二意,就拿众将领家眷,男的砍头,女的拉去做营妓。看看谁还敢背叛高郎。”

    郑诗诗生得柔柔弱弱,说话时的语气也斯斯文文,只是嘴巴里吐出来的字,却个个都带着血光。

    高敬宗先被吓了一跳,随即忍不住摇头苦笑,“夫妻如同林中鸟,大难临头还各自飞呢?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们如果真要想投靠胡人,都随他们吧!”

    郑诗诗眼珠子转,对着叹气的高敬宗道:“高郎,你不考虑自己,也要考虑我们母子二人吧!”

    说着郑诗诗又把手捂在自己的小腹上。

    高敬宗并没有反应过来,反而改正郑诗诗的语病:“是你们母子三人,不是娘俩,在我眼中,男孩、女孩都一样。”

    郑诗诗用手指着自己的小腹道:“就是母子二人……”

    高敬宗此时不用脑袋想,就算是用膝盖想也明白了郑诗诗的意思:“有了”

    郑诗诗微微点头:“有了!”

    高敬宗如疯如狂的道:“我的?”

    (本章完)

第245章 蒙县

    “我的”听到高敬宗语气中质疑的味道,郑诗诗的脸当时就下来了。郑诗诗的脸刷一下红到脖子根,指着高敬宗好半天才说出话来:“高郎,是什么意思?你是在说奴不贞?”

    高敬宗一定这话,顿时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赶紧解释道:“我真没有那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说,你确定怀上了吗?”

    听到这话,郑诗诗的脸色总算缓和一点,点点头道:“确定了。”

    高敬宗大叫:“谢天谢地,哎呦喂”

    郑诗诗轻轻一推高敬宗:“高郎,你小声点,这是晚上!”

    高敬宗赶紧闭上嘴,却是按耐不住激动,连连拍腿,都不知道怎么高兴了,“我要当爹了,我要当爹了……”

    高敬宗突然想起什么道:“来人,来人!”

    魏大福不知何事,听到高敬宗呼喊,顿时提刀而来。推开门便拱手道:“都督有何吩咐!”

    高敬宗道:“把红袖添香找来!”

    “红袖添香?”魏大福倒没有意外,只是露出迟疑之色:“可是……可是,红袖添香正在侍奉安石公,恐怕走不开!”

    郑诗诗早已知道胖子陈应送了一对绝对双胎胎姐妹花给高敬宗,虽然她也不是什么善妒之人,可是却感觉心里酸溜溜的。特别是在此时怀有身孕,更是需要高敬宗呵护关心,偏偏她有不能侍寝。高敬宗当着她的面去找红袖添香,却让郑诗诗心里一痛,眼泪几乎都要下来了。

    高敬宗不耐烦的道:“谢安有手有脚,还需要人照顾吗?本都督何时需要人照顾了?去把她们找来,从今天起负责保护大娘子。郑大娘子如今怀有本都督的骨肉,如果让她磕着碰着,我惟他们是问。”

    魏大福大喜,拱手告退。

    郑诗诗听到高敬宗叫那对双胞胎姐妹过来侍奉自己,顿时转怒为喜,心中甚暖。

    ……

    总督府前院左厢房内,陈应仍在计算着北府军的各项帐目。陈应倒知道自己的本事,他虽然被封为北府军司马,却从来不过问军务,而是专门负责后勤给养,和物资调拨。上至盐矿收益,下至全军将士粮饷、辎重发放,都是陈应一手打理。

    好在陈应精通算学,精通商务,对此并不陌生,倒也打得得井井有条。此时高敬宗被朝廷封为讨贼大都督,他和崔逞皆获得了正六品的长史和司马之官身。从一个低贱的商贾,一跃成为正六品官员,陈应异常兴奋。

    对于这个官身,陈应非常看重。而且第一时间把消息传递给了俞變,让俞變传回祁门陈氏。特别是看到俞變露出羡慕嫉妒恨的神情,陈应更加得意。事实上与高敬宗接触最早的还是俞變,如果不是因为俞變当初看不上高敬宗这个流民都督,恐怕这个六品司马的官职就是俞變的。

    这时,陈应干劲实足。不仅从祁门调来上百名精通算术和打理财物的资源掌柜,而且还写信给其父,告诉其父,祁门陈氏应该效仿三国东海糜氏,不惜一切代价,资助高敬宗。

    陈应处理完手头的帐目,已经接近子时,就在陈应准备休息时,突然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

    陈应起身开门,却见红袖添香二女一劲玄色劲装,手执宝剑。

    陈应惊讶道:“你们这是……”

    红袖抱拳道:“少主,刚刚魏将军让人通知婢子,从现在起负责保护照顾郑如夫人。”

    “郑大娘子?”陈应喃喃的道:“郑大娘子在高都督心中地位很高啊,居然比安石公还要重要!”

    添香道轻声道:“这是自然,因为郑大娘子怀了高都督的骨肉,能不重视吗?”

    陈应道:“居然是这个原因,好,好,好,这真是天大的机缘,你们二人一定要交好郑大娘子,以后她就是咱们祁门陈氏的贵人。说不定本公子将来还需要靠她提携呢!”

    红袖添香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

    次日一早,高敬宗遇到崔逞,高敬宗激动的道:“我要当爹了!”

    崔逞大喜:“恭喜都督,恭喜侯爷!”

    高敬宗又对徐敬宣道:“本都督要当爹爹了!”

    高敬宗几乎如同魔怔一般,逢人便道:“我要当爹了!”

    几乎整个睢县都知道高敬宗要当爹了,谢安得知这个消息后却未和其他人一样开心。

    谢安老泪纵横,仰天长叹:“未婚先育,家门不幸啊!”

    高敬宗把他要当爹的消息,弄得人尽皆知。结果高敬宗倒好,军务不管了,将作生产不理了,政务都推给政务厅了。

    他整个人就像一个大孩子,围着郑诗诗转:“诗诗,饿不饿?”

    郑诗诗摇摇头:“奴没有胃口!”

    “这样啊!”高敬宗想了想,突然又一阵风跑去了厨房。不由分说,将所有人赶去,高敬宗决定给郑诗诗做一顿爱心餐。

    在后世高敬宗孑然一身,经常自己捣鼓吃的。虽然不是专业大厨师,至少可以弄几十道风味不同的菜肴。然而来到这个时代之后,高敬宗就懒得动手了。高敬宗的本事倒也没有丢,高敬宗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做了一道红烧排骨胡萝卜,青萝卜鲫鱼汤,还煎了一份虾仁蛋饼,还有黄瓜炒鸡蛋。

    看着高敬宗端着饭出来,郑诗诗惊讶的道:“高郎,这是你做的?”

    高敬宗点点头:“这是当然,为夫的手艺还是不错的”

    郑诗诗不悦道:“君子远庖厨!”

    高敬宗不以为然的笑道:“贾宜在《新书。礼篇》中引述了孟子的话后说》:“故远庖厨,仁之至也。”把“君子远庖厨”作为仁慈的品德加以提倡,这倒也是符合孟子的原意的,只是非常可惜,很多伪君子们把这句话当作自己偷懒不下厨房的借口。”

    郑诗诗道:“可是,高郎您真正应该关心的是国家大事啊?”

    高敬宗不以为然的笑道:“燕军还没有打来呢,再说了,他们来得越快,只会死得越快!”

    高敬宗将四盘菜放在桌子上,然后扶着郑诗诗坐下来“诗诗,尝尝为夫的手艺。”

    郑诗诗初嫁陈在时,陈在对她只是尊重,相敬如宾。远远没有高敬宗会如此体贴。高敬宗对她可算是呵护倍至,甚至让郑诗诗心里升起一种感慨:“相逢恨晚!”别看郑诗诗表面上不喜欢高敬宗下厨房,事实上她心里却非常感动。

    郑诗诗面露诧异的盯着桌上的这四道菜肴,一盘金灿灿的虾仁鸡蛋饼,一盘连一滴汤都没有的黄瓜炒鸡蛋,一盘红灿灿的排骨胡萝卜,还有青萝卜炖鲫鱼,顿时惊奇道:“咦?这些菜式好生奇怪啊?”

    郑诗诗出身荥阳郑氏,不是小门小户,也算是见多识广,什么山珍海味,生猛海鲜,几乎都吃过。可是高敬宗的这四菜,只有青萝卜吨鲫鱼,她算是见过的,其他三样皆没有见过。

    高敬宗拿起筷子,递给郑诗诗,殷勤的道:“快尝尝!”

    郑诗诗拿起筷子,夹了一根黄瓜丝放入嘴中,轻轻咀嚼后,眼中一亮,赞道:“香脆可口,味道甜美,不错,不错。”说着又夹起一片虾仁鸡蛋饼放入嘴中,一副陶醉的表情,道:“爽滑可口,想不到如此不起眼的鸡子竟然能够做出如此美味来,高郎,您实在是太了不起了,了不起啊!”

    高敬宗笑道:“那是当然,你也不看看为夫是什么人!”

    郑诗诗吃过高敬宗的爱心大餐,高敬宗又粘着郑诗诗:“诗诗你渴不渴?

    郑诗诗摇摇头。

    “诗诗你累不累?”

    郑诗诗又摇摇头。

    高敬宗又问“诗诗,你闷不闷?”

    郑诗诗摇摇头,然后就点点头。

    高敬宗笑道:“那为夫给你唱首歌吧!”

    郑诗诗更是惊奇:“高郎还会唱歌?”

    “当然了!”高敬宗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我不会的东西。”

    郑诗诗笑而不语。

    高敬宗咳嗽一下,清清嗓子:“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见,从此我开始孤单思念,想你时你在天边,想你时你在眼前

    想你时你在脑海,想你时你在心田……

    诗和歌,都是人情感宣泄的一种方式,无论是古代的乐府诗,还是最早的诗经里的古诗,都是可以配乐而唱的。说实话,高敬宗的嗓音并不好听,至少没有和专业歌唱家相比的实力。然而这首歌却胜在新颖。

    郑诗诗精通音律股,越是精通音律,越是可以体会到这道歌里的意境和美感。郑诗诗不由得痴了……

    只是非常可惜,高敬宗还没有来得及接受郑诗诗的崇拜,和谐的画面却被破坏掉了。

    “禀告都督,定陶急报!”

    高敬宗此时又一种想骂人的冲动,只是他也清楚,正事要紧。高敬宗接过急报,粗粗一扫,却见上面赫然写道:“慕容德分兵南下!”

    高敬宗大袖一挥:“走!”

    高敬宗安逸的日子算是过完了,慕容德在抢攻定陶三天之后已经意识到了攻强定陶是实在不智的行为。随着他命令部队佯装南下,吸引田洛所部出城阻击。

    只是苦等一天,田洛根本没有中计,慕容德只好变虚为实,直接率领绕开定陶南下。

    高敬宗来到北府军都督府节堂时,发现众将领业已到齐,崔逞正在沙盘上,标注燕军的行军图。

    高敬宗看也没看沙盘,直接问道:“燕军前锋抵达哪里了?”

    “蒙县!”

    (本章完)

第246章 金手指再启

    “蒙县?”高敬宗深吸一口气道:“我们在蒙县(今商丘梁园区古城)距离睢县只有区区五里,而我们在蒙县只有三千守军,最多可以为我们赢得一天时间,少则两个时辰。本都督命令!”

    众将士肃然而立。

    高敬宗道:“蒋方,刘云飞!”

    蒋方和刘云飞同时出列,抱拳道:“末将在!”

    高敬宗道:“点齐所有兵马,咱们去会会慕容德!”

    “都督不可啊!”崔逞大惊失色,惶恐道:“鲜卑白虏全民皆擅长骑兵,骑战举世无双,拒城而守,我们尚有三分胜算,若是以骑克敌,无疑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啊!”

    “睢县咱们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然而在本都督看来,这依然不够!”高敬宗道:“一个城池,特别是像睢县这样一座以商业为重要目的建立的城池,城墙本身并坚固。更重要的是,咱们城内城外拥有六七十万军民,因此光是日常的物资消耗就已经是一今天文数字,如蔬菜,光是靠存储都很快就会用光,燃料也不能得到有效的补给,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咱们这六七十万军民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和本都督一心,虽然不必甄别,本都督也知道此时睢县就如同一个筛子,晋、燕、氐秦各个势力的探子、细作都有,一旦让燕军兵临城下,如果有心人鼓动,很可能出现乱子。所以,被动防御是最后无奈的办法。本都督向来并不主张本土防御,最好的办法还是进攻。”

    “可是,咱们骑兵……”

    刘云飞和蒋方两位骑兵将领一听这话,便用如同刀子一般的目光望向崔逞。崔逞心中一惊,却硬着头皮道:“都督明鉴,我军骑兵草创,战斗力极差,一旦对上鲜卑骑兵,恐怕胜少败多!”

    高敬宗初创江淮都督府,军中文武并没有明显界线,然而随着高敬宗所占领的地盘越来越大,充任地方官员的文官也越来越多。特别是高敬宗被东晋朝廷委任为讨贼大都督,都督五州军事,夏邑县侯,这让无数落魄的文人看到了一条希望之路。特别是高敬宗举行一场如同儿戏般的科举考试,把军中大部分识文断字的人,都陆续安置成文官。

    文官势力也开始快速暴涨,特别是祁门陈氏近水楼台,把一部分陈氏培养的帐房、管事和掌柜,摇身一变成为朝廷命官,这下无数寒门和庶族地主子弟心中兴奋万分。特别崔逞虽然只是都督府长史,却隐隐成为文官领袖。

    对于这些变化,高敬宗本人是持乐观态度的。当然在高敬宗心中,崔逞主要负责如何有效统率文官系统,稳定人心。

    对于崔逞的意见,高敬宗并不赞同,而是继续向崔逞等人分析着出战的必要性。有一点高敬宗并没有向众人说明。

    传统的认知中,汉人是不会骑马的,汉人骑兵远远不是鲜卑人的对手。任何一个游牧民族,随便拉出一个人,都可以轻松完虐汉人优秀骑士。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个时代,骑兵发展还非常落后,首先骑兵没有马镫,也没有高桥马鞍。高敬宗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只不过当时骑兵太少,高敬宗没敢把后世的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发明出来。

    其实原因也非常简单,高桥马鞍也好,双边马镫也罢,都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是思维方式的问题,只是思维方式打开,人们可以轻易仿制出来。如果让燕国军队装备上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恐怕冉闵复生也无法打败鲜卑人的具装甲骑。

    虽然鲜卑人意识到了轻装骑兵在战场上防护能力太差的问题,就加装了马铠。然而却没有发明出来双边马镫和高桥马鞍,这样的骑兵在战马上,根本无法装备长柄重型兵器,在与步兵对战的时候,由于具装骑兵装备了两层重甲,战马也装备了马铠,这样非但不能有效保护骑兵和战马的安全,反而更容易坠落战马。

    这也是历史上慕容恪用五千具装甲骑被冉闵杀透军阵,直逼慕容恪中军的原因。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步兵手中的戈矛可以轻易将具装甲骑的骑兵打落战马,一旦坠马,几乎不用管了,这些如同背了厚厚乌龟壳的鲜卑骑兵,根本不能依靠自身能力爬起来,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爱马把他们踩死,或者被敌人步兵刀枪加身。

    这才是鲜卑慕容部具装甲骑为何在历史上只是昙花一现的真正原因。在辽东的时候,鲜卑慕容部的具装甲骑可以无视高句丽、扶余以及鲜卑段部、宇文部的骑兵弓箭,一旦发动,便如同压路机一样把他们面前的敌人碾压致死。可是进入中原之后,汉人却没有成建制的轻装骑兵供他们辗压,更加不会傻傻的等着具装甲骑在肆意砍杀,一旦战斗失败,汉人步兵撒丫子就跑,可怜的具装甲骑连徒手步兵都追不上。

    高敬宗执意要出城野战,崔逞也没有办法。高敬宗安慰崔逞道:“如果战斗不利,本都督就可以轻兵逃回,都是四条腿的战马,他们也休想追上本都督。”

    崔逞仍然顾虑重重:“千金之子不坐垂堂。”

    “这个时候,本都督岂能独善其身?”高敬宗道:“千万不要把士兵当成傻瓜,他们都不傻,如果本都督趋利避害,有危险就远遁千里,有便宜就向,他们能会舍命死战吗?”

    崔逞摇摇头。

    高敬宗道:“这就对了,谁也不比谁傻,如果把将士当成傻子,那么这个将领才是真正的傻子。要想让全军将士拼命,本都督肯定率先拼命!”

    高敬宗带着刘云飞、蒋方二人率领四千余骑兵出睢县北城,向蒙县杀去。仔细观察定会发现,这些北府军骑兵都装备了双边马镫和高桥马鞍。在没有马镫发明的年代,骑士作战骑乘在马匹的马鞍上既有弓箭随身又兼并长矛和刀剑盾牌,那个年代的骑士训练比中世纪骑兵训练要严,因而选拔要求更好。

    这样的骑兵培养代价非常高,而且战斗力却非常低。几乎所有与华夏为敌的游牧民族中,都留下一个传说“临阵不战!”

    所谓临阵不战,意思是说一旦汉人军队结成军阵,那就不要打了。打得话只能是自取灭亡。区区四个字,却是北方胡人用无数血泪总结出来的经验。

    高敬宗把马镫和高桥马鞍发明出来以后,秘密装备北府军骑兵。经过半个月的训练,这些骑兵的骑术提高非常快。事实上很少有发明像马镫那样简单,而又很少有发明具有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马镫把畜力应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让骑兵与马结为一体马镫发明以后,使战马更容易驾驭,使人与马连接为一体,使骑在马背上的人解放了双手,骑兵们可以在飞驰的战马上且骑且射,也可以在马背上左右大幅度摆动,完成左劈右砍的军事动作。

    高敬宗“发明”马镫之后,并没有像广大穿越大军一样发明所谓成吉思汗所谓“曼古歹”战术,而是“发明”波兰翼骑兵的战术理念。

    曼古歹战术真的像历史上那样神奇吗?事实并非如此,至少一支战斗意志不是太弱,装备不是太差的汉人军队在与蒙古骑兵对战的时候,胜算在五五开。拿射程不到一百步的角弓与步兵弩对射,几乎是拿冲锋枪与自动步兵对射一样的概念,弩机可以让角弓教分分做人。蒙古的崛起有一定的历史偶然因素,这个因素是不可复制的。首先在南宋以文抑武,全面腐败让军队战斗力弱得不像样子。蒙古人捡了一个大便宜。同样因为信仰之争,打了足足二百多年的十字军战争,让欧洲诸国与阿拉伯、波斯几乎流尽了血。

    据不完全统计,这场十字军东征,丧生超过千万人。最后第八次由法国路易九世领导的十字军儿童军已经超过三分之一。这足以说明因为战争因素,欧洲人力出现枯竭。同样******世界也不好受。在这种情况下,蒙古人几乎不废吹灰之力就占据了亚欧非。

    所以,高敬宗并没有剽窃穿越世界里自以为高明的曼古歹战术,如果真采取这种战术,估计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然而波兰的骑兵战术却不一样,波兰人面对的主要敌人有两个:西北面的条顿骑士和东面的蒙古人。面对东线开阔的地形和机动的蒙古骑兵,波兰军不堪一击,1241年连当时的首都克拉科夫都让蒙古人给洗劫了一道。所以痛定思痛的波兰人发明了翼骑兵。所谓的翼骑兵战术,既扬长避短,不跟蒙古人拼骑射功夫,也不比拼骑兵冲锋砍杀技术,而是直接对撞,一锤子买卖。

    在后世的军文论坛里,高敬宗看过翼骑兵的装备和训练。所以在这个时空他也弄出了一支华夏骑兵。当然对于波兰如同鸟翼一样的披风,高敬宗是没有装备的。再说高敬宗手里也没有那么多物资。

    两更六千+走起,如无意外,等会还有。厚颜求票,今天是双倍月票,最后一天。

    (本章完)

第247章 当靶子吗

    北府军骑兵的装备非常简单,一面可以绑在右臂上的单兵式折叠盾牌。行军途中,折叠盾牌左右对折,这样这面盾牌只剩下一尺八寸长,一尺八寸宽的小盾牌。一旦临敌,盾牌张开,就会形成一面一尺八寸宽,三尺四寸长的单兵盾牌。虽然不足以防护弩箭和周身要害,但是防护骑兵角弓射击,已经足够了。

    其次是全部骑兵装备一正一副两柄长矛或戈,全长一丈八尺的戈矛,尾端装上一个一尺左右的铁索,然后戈矛柄部与战马的马鞍固定在一起。一旦全军冲锋,只需要骑兵把长矛架在肋部,然后排成密集的阵形,骑兵与骑兵之间,腿和腿碰到一起,如墙推进。

    出了睢县,高敬宗依旧乘坐那辆白色的轺车,异常拉风的穿着一身白色的大袍,如果再拿着一把羽毛扇,就是少年孔明再生。

    北府军骑兵前进速度一直不快,以缓步走马的速度,积蓄马力。

    睢县向东北方向,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非常适合骑战。当高敬宗所部出城不过二三十里就遇到了燕军骑兵斥候,几十名燕军斥候发现大股北府军骑兵出现,立即兵分两路,十几骑继续监视高敬宗等人的动向,十几骑则调头回去报讯。

    刘云飞指挥北府军骑兵上前猎杀,突然听到中军传来阵阵战鼓声。战鼓传达的命令却让刘云飞非常疑惑。

    刘云飞非常不解,打马返回中军,抵达至高敬宗面前问道:“都督为何要制止末将猎杀燕军骑兵?”

    高敬宗并没有在意刘云飞语气中浓浓的火药味,而是淡淡的笑道:“此地距离蒙县尚有二三十里,咱们一路走来,浪费不少马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