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东晋无敌铁军-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万一!”高敬宗坚定的道:“漫说鲜卑人没有百万大军,就算他们有百万大军,本都督这套防御工事也定会让他们把鲜血流干。”
“可是!”封雷道:“若是鲜卑人见都督这套防御工事太过“厉害”,他们围而不打呢?”
“这正合本都督之意!”高敬宗道:“咱们已经几乎伐尽方圆两百里之内的所有树木,拆掉一切可以拆掉的房梁、门框和门,把所有能燃烧的东西,都集中在了睢县,没有燃烧的柴火,鲜卑人纵然有再多的粮食,难道他们天天啃生米、吃生肉?就算他们拥肉干?马上天气转冷,他们能熬得过我们?”
封雷又道:“燕军若是绕开睢县,转而攻打我们北府军治下的其他城池呢?”
高敬宗环视众人,见众人都露出一副深以为然的神情,噗嗤一下笑出声了。
“哈哈!”高敬宗笑道:“诸位暂切安心,慕容隽小儿绝对活不过百日。以燕国的军队反应速度,他们就多还有七八天,或者十天半月才能与我军接战,等我军三大野战兵团且战且退,等战火烧至睢县,慕容隽小儿焉有命在?”
高敬宗话音刚刚落,就听见议事大厅之外传来一阵惶急的声音:“报——”
(本章完)
第233章 你侄女是谁?
“禀告都督,燕贼慕容尘在高平国钜野迎战征北军团苏将军目前进展缓慢!”高敬宗闻言,来到案上的牛皮地图前。
钜野或者大家不甚熟悉,若是改成巨野大家或许有所耳闻。钜野因大泽野而闻名,钜野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优越。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属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四季分明。钜野历史悠久,曾因伏羲氏农耕渔猎,尧舜禹皆在这里留下过足迹。
公元二六五年,西晋泰始元年,晋武帝改山阳郡为高平国,治所在昌邑、巨野、昌邑为属县。如今燕国把昌邑满城屠尽,就背靠大泽野湖,背水一战。战事拉开,苏固所部进攻颇为不顺。别看北府军兵多将广,事实上战斗力和一般乞活军没有什么区别。两天接战下来,张屠三攻燕军大泽营大营不克,损兵折将上千人,反而助涨了燕军原本跌落冰点的士气。
高敬宗还没有发表自己的意思,封雷却“呯”的一声拍在案上,吼道:“苏固这些年都活到狗身上去了,这是打的什么烂仗。”
也不由得封雷生气,征北军团所辖两个野战中郎将府,一个辎重中郎府军。全军拥有战兵四万八千余人,辅佐两万人马。全军加上沿途收留的流民,人数足足逼近了八万大关。然而攻打慕容尘匆忙之下收拢的残兵和败将,加上一些强征民夫,只有不足八千人马。却顽强的抵挡住了苏固、田洛所部的进攻。
高敬宗淡淡的道:“封帅稍安勿躁!”
封雷道:“这……这都火烧眉毛了,怎么可以不急!”
“急能解决问题吗?”高敬宗道:“慕容尘是青州刺史,他有守土之责,高平国(郡)隶属兖州,又不是他慕容尘的辖区。高平郡的得失,对慕容尘的仕途影响不大,胜则是对兖州刺史部雪中送炭,败则千古罪人,若是你在慕容尘的位置上,该如何选择?”
“那还用问吗?当然是将功赎罪了!”封雷道:“坚守钜野,固守待援!”
高敬宗很是无语,封雷是一个纯粹的军人,不是政客。军人只计算成败,而政客则需要考虑得失。锦上添花人人都愿意,然而雪中送炭的人则是少数。慕容尘守钜野得远没有失大,所以他必定不会固守,成全兖州刺史。
崔逞对高敬宗的这番分析,非常震撼。高敬宗真是庶族出身吗?为何深得权谋之道?难道真为传闻,高敬宗是天授?
就在这时,一名亲卫慌慌张张跑进大堂:“都督大事不好了!”
高敬宗道:“怎么回事?”
亲卫拿着急信道:“籍帅派人送信,说是东晋朝廷使节即将抵达,说是要前来宣旨!”
“宣旨?宣什么旨?高敬宗满脑子疑惑,慢慢拆开信。籍戡在信中说了三件事情,第一对于蔡镇的鬼蜮联军围攻谪仙谷的事情正式落下帷幕,以戏剧性的结局收尾。蔡氏乞活军军师刘询联合蔡氏将校,拿着蔡镇父子的人头,向北府军正式投降。其他中小乞活军皆向北府军投降。按照裁去老弱病残,第四中郎将府与第五中郎将府,各补充兵源,部队扩编至四万人马。
第二件事则是郑诗诗率领众将领家眷已经北上。
最后是朝廷前来宣读圣旨。籍戡使人贿赂前来宣旨的随从,从中透露了圣旨的细节,晋朝已经正式委任高敬宗为讨贼大都督,假节,都督并、冀、青、幽五州大都督,开府仪同三司。
高敬宗随手将手中的信交给封雷,封雷看后转给崔逞,然后再转给司马陈应,陈应看后又转给内卫指挥使徐敬宣。
高敬宗疑惑朝着崔逞问道:“叔祖,以你们这东晋朝廷是在搞什么鬼?”
崔逞沉吟道:“朝廷为都督背书,其目的无非有三,其一就是要分润都督北伐之功。自永和五年以来,朝廷举行大小八次北伐,其中失败七次,仅桓温在永和十二年胜利一次,无论朝野皆对朝廷接连失利所不败,前中军将军殷浩被贬为庶人正是为平息民愤。若朝廷承认都督之功,都督虽举首功,但朝廷却可以得到最大的利益。
其次者,不过是在玩驱狼吞虎之计,借都督之手与燕国消耗,无论胜败,对晋朝皆无影响。”
崔逞顿一顿,接着道:“其三嘛,不过是借都督制衡桓温!”
封雷吼道:“如此卑鄙无耻,都督岂会如他所愿?让他们诡计得逞?”
高敬宗摇摇头苦笑道:“本都督其实还真没有选择,本都督若是敢拒旨,等待本都督的绝对不是仕林间的名望,而北府军的灭顶之灾!”
陈应道:“郗昙在东,桓温在西南,他们皆早已枕戈达旦,一旦都督拒旨,他们便可兵分两路,将我们北府军拦腰截断!”
“陈司马所言不错!”高敬宗道:“我们的实力原本就弱于燕国,本来在东晋朝廷坐壁上观的情况下计算,此次与燕国对战,胜算不足三成。若是两线开战,不算是三线开战,咱们北府军必败无疑。”
“这如何是好!”封雷道:“雷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徒叹奈何?”高敬宗道:“无论是燕国也好,东晋也罢本都督皆是兵来将挡,水来土屯。”
别看郑诗诗远比谢安早出从谪仙谷出发一天,然而最先抵达睢县的却不是郑诗诗一行,而是谢安等一行人。哪知道高敬宗还没有来到接官亭喘口气,却一名身高八尺,青衫宽袖的瘦张中年帅大叔一脸阴沉的道:“你就是高敬
此次东晋朝廷前来宣旨的规格非常高,以中书特进谢安为正使,秘书郎、散骑常侍王坦之为副使。高敬宗当然也没有端着架着,在城内等待谢安等使到来,而是率领北府军副帅封雷、崔逞、陈应、魏大福、徐敬宣等北府军高层出城十里在接官亭迎接。
宗?”
“大胆!”魏大福见来人对高敬宗如此无礼,顿时咆哮道:“谁他娘的裤裆烂了,把你给露出来了?”
“大福退下!”高敬宗看来人似笑非笑的望着自己,顿时有些懵逼的感觉。躬身施礼道:“区区不才,正是高敬宗!”
“高敬宗快把那侄子侄女交出来,否则我唯你是问!”
高敬宗闻听顿时大惊,他瞪大眼睛,脱口而出道:“你哪位?你侄子侄女又是哪位?
五月新的一月,新的战号已经响起。激情五月,老程和大家一起奋斗。上个月老程因工换工作的原因,耽误了几天更新,不过总算如此,更新仍然达到十八万三千余字。五月尽量争取吧。老程因为工作原因,不能保证每天更新多少,一个月尽量做到多更。五月五号之前,属于双倍月票活动期间,有月票的朋友,请及早投一下月票。老程虽然不渴望可以上榜,但是这个月票直接关系着作者积分,所以相当重要。拜谢。
(本章完)
第234章 美丽的误会
“陈郡谢安!”谢安淡淡说道,虽然谢安表现的非常有风度,却让高敬宗感觉到了强烈的压力。
不过,这一下高敬宗却完全懵了。谢安道:“夏侯莫要欺当我谢氏好欺?若不把我那侄子、侄女交出来……哼哼!”
谢安倒没有放出什么狠话,因为真正有实力的人不屑去用言语威胁他人,因为他们只会实际行动。
高敬宗急道:“安石公误会了,在下真的没有见过尊驾贵府的少郎君和女公子。”
谢安一直冷眼旁观高敬宗。
高敬宗见谢安依旧不信,就解释道:“高某虽出身草莽,但亦是有个言而有信,有担当之人。做了就是做了,高某会不否认。”
陈应悄悄扯了一下高敬宗的衣角,低声道:“都督,郑氏……”
高敬宗脸色突然一变,这才想起他与郑诗诗相遇相知,到最后郑诗诗成了高敬宗的枕边人。对于郑诗诗的来历,高敬宗都是听信了郑诗诗的一面之词。高敬宗的根本就没有让人查证过郑诗诗的真正来历,这个郑诗诗到底是不是真叫郑诗诗,恐怕只有郑诗诗自己才知道。然而郑诗诗却真带着一对儿女?
难道说郑诗诗不是陈氏之妇?而是陈郡谢氏之妇?高敬宗顿时疑惑起来。
谢安看到高敬宗的样子,就知道他想到了问题所在。谢安冷冷的道:“高都督,把人交出来吧,今天无论如何安要把家兄一对儿女带回去!”
高敬宗脸上的疑惑之色更浓,谢安虽然才高八斗,青史留名。号称“天下苍生望谢安”,然而此人却是一个情场浪子,风流成性。高敬宗在心暗想:“难道谢安看上了其嫂郑氏的容貌,郑氏不堪谢安骚扰,这才逃离谢氏家门?”若情况真如高敬宗想象的那样,高敬宗肯定不会把郑诗诗交给谢安了。
高敬宗想了想道:“安石公,这太强人所难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自由,若是他们自愿跟你回去,高某自然不会阻拦,若是他们不会跟随安石公回去,安石公只怕会失望的。”
“你……你,很好!”谢安温怒道:“高都督还请慎重,开罪我们陈郡谢氏的后果,比你想象得更严重。”
“是吗?”高敬宗道:“了不起一死而已,又奈我何?死吾不惧也,岂会惧你陈郡谢氏?如有意外,本都督的麾下将士已经拿下陈郡了……”
谢安看高敬宗如此强硬,面对自己这么一个名扬天下的名仕,居然针锋相对,毫不退让。倒真有几分男儿气概。
眼看双方势同水火,北府军将士对谢安等晋朝廷众人不假于色,特别是两名身穿金色甲胄的将领双手已经握在刀柄处,大有一言不合,刀兵相向的架势。再看其他北府军将士,也都已经刀出鞘,弓弩上弦,简直就是一触既发。
王坦之也知道谢安之侄谢玄,侄女谢道韫留书离家出走的事情。所以他看着高敬宗的样子,更加奇怪,难道说高敬宗疯了不成?居然不惜得罪谢安?难道说高敬宗金屋藏娇?
似乎,真有可能。谢道韫是江左出了名的才女,才貌双全,而高敬宗也一表人才,谢道韫与高敬宗二人倒有一见倾心的可能。
看着高敬宗一脸不岔,谢安满脸温怒,王坦之赶紧上去打圆场道:“有话好说,有话好说,何必剑拔弩张?”
高敬宗这才注意周围北府军将士已经把东晋朝廷使团全部包围起来了,几乎是要逼着他们缴械的架势。
高敬宗怒道:“放肆,退下!”
“是!”
随着高敬宗令下,北府军将士皆整齐的收刀还鞘,只听刷刷声响,万人进退如一。
王坦之震骇异常,这北府精兵怪不得能打败慕容垂,看来绝非侥幸。
然而王坦之却不知道,北府军其实就是样子货,中看不中用。高敬宗在短短时间内,只能训练全军将士走队伍,整齐划一。其他战术、战阵协同,根本就没有来得及训练。更多的是,这些都是新兵,绝大多数部分都没有见过血。
谢安虽然表现不动声色,其实也暗暗吃惊。陈郡谢氏以诗书扬名,却是以武立家。作为东晋朝廷仅次桓氏,郗氏的第三大藩镇,谢氏子弟多精通兵略,而教授谢氏子弟兵法和学问的,正是谢安自己。
陈郡谢氏自谢尚、谢奕相继病世,而谢安的二哥谢据又早亡,事实上谢氏已经是谢安当家主了。作为门阀家主,考虑的问题绝对不是个人情感,而是对于家族是否有利。如果说高敬宗只是一个区区万余流民都督,谢氏根本不会考虑与高敬宗联姻的可能,别说谢氏,就连桓温连一个庶女都不舍得嫁给高敬宗为妻。然而此时却不一样,高敬宗已经坐拥三郡之地,拥有部众百万,更关键的是朝廷为其背书,封其为夏邑县侯。
高敬宗的身份配得上谢道韫,至于谢道韫与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婚约,随时可以解约。琅琊王氏早已不复当年王导为丞相、王敦大将军时期,那个时期,文武大权,全部掌握在琅琊王氏手中。
谢安此时想到高敬宗“执爱”谢道韫,不惜开罪自己,就冲其这份担挡。谢氏引以一强外援,对于家族利益来说,肯定是大有助益。前提条件是高敬宗要抵挡得慕容隽的反扑。
谢安此时就像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虽然二人有些不愉快,这只不过
……
睢县原梁郡太守府,现北府军都督正堂。高敬宗等一干北府军文武摆开香案,接受东晋朝廷册封。
谢安拿着圣旨宣读,谢安的声音,抑扬顿挫:“朕受皇天之眷命,惟怀永图,丕冒海隅,民之攸暨。肆均惠泽,用洽民心。夫以高氏敬宗,涤荡中国(意指中原),厘清贼氛,抚慰黎庶,功莫大焉。其性之义,其行之良,允文允武,四方之纲。兹授尔讨贼大都督,都督幽、兖、冀、并、青五州军事,开府仪同三司。赐爵夏邑县侯,食邑七百户……
高敬宗冲着谢安一躬,起身接过诏令。
“恭喜侯爷!”
“恭喜侯爷!”
……
高敬宗接过圣旨,满面春风的道:“已备下酒食,军中简陋,材质粗疏,还望安石公不要见怪。”
谢安客套道:“哪里哪里!”
(本章完)
第235章 开始了
东晋升平三年,对于燕国而言,绝对不是升平之年,而是一个多事之秋。除了燕国平州、营州相对平静之外,幽、冀、并、兖、青、豫都打得尸山血海。更加可怕的是,燕国皇帝慕容隽病情加重,毫无好转的迹象。雪上加霜的是,燕国的太子目前只是一个才十岁的慕容暐(音wei)。而慕容隽的长子乐安王慕容臧也对皇位虎视眈眈。这一系列的意外变故,这让燕国朝局势变得迅猛、剧烈,让人胆战心惊,总有一种暴风雨欲来的压抑。
十月十六日,这天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很快就将邺城布了一层银装。作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四朝国都,邺城的气势是非常雄伟的。它既是燕国的政治中心,更是中原商业重镇,来自草原的牲畜皮货,来自水冶的钢铁、还有江南的丝绸、瓷器,皆集中在这里交易。数以万计的工匠,没夜没夜冶炼钢铁,为燕国打造铠甲、兵刃和盾牌。
鲜卑燕国自慕容皝时期开始崛起,如今已经两代人二三十年,坐拥辽东以及朝鲜半岛大部的的燕国,在俘虏过高句丽、扶余、幽燕汉人之后,全力打造具装铠甲。慕容皝穷其一生,具装甲骑不过装备八千余骑,然而在廉台之战中,慕容恪投入五千具装甲骑却被冉闵扫得七零八落。然而获得中原之后,在短短七年之内,慕容隽就把具装甲骑扩充到了三万五千余骑,足足翻了四倍。
原本燕国蒸蒸日上的势头,却因慕容垂在酂县之败而嘎然而止,水冶镇的官造钢铁作坊,一万四千余名工匠,在十月十六日这天发生了暴动。不甘压迫的工匠们,用私藏下来的铠甲和兵刃,杀死了看押他们的鲜卑将士,捣毁了水冶镇上近百座炼钢炉,愤怒的工匠把所有的铁砂、矿石全部投进洹水,洹水为之断流。
当暴动的工匠并没有攻城掠地,冲州撞府,而是一路向南逃至新都郡黎阳县(大约今河南鹤壁黄山市。)茫茫大山中。
消息传至邺城皇宫,慕容隽仍昏迷不醒。慕容评和慕容恪就出兵镇压工匠叛乱这件事情产生了巨大分歧,慕容评主张派精兵征讨叛军。而慕容恪却主张先打高敬宗,后平地方叛乱。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慕容恪朗声道:“我大燕慕容部先灭扶余,后灭高句丽,再宇文、独孤各部,如今占据中原万里河山。降服部族近百,每次出战,各部皆出兵相助。”
事实上正如慕容恪所言,燕国每次出战,高句丽、扶余、匈奴、羯、丁零以及大量汉地降军,实实在在是各形各色的兵丁,颇有点得道多助的味道。
然而东晋出兵,别说各族派兵助战,他们不添乱,东晋朝廷该烧高香了。
慕容评怒道:“朝廷威仪何在……”
不等慕容评说完,慕容恪道:“大司徒可知,如今漠北诸部已经蠢蠢欲动,不仅不愿出兵助战,反而趁机卡要钱粮,反意正浓。如果再舍本逐末,恐怕我们大燕更加被动。”
“你是说水冶叛军是末,高敬宗才是本?”慕容评冷笑道:“真是无稽之谈。笑话……笑话。”
“大司徒还别不信。”慕容恪道:“自两个月前,高敬宣发出北伐檄文,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另一个冉闵,若不趁其羽翼未丰,将其铲除,恐怕对于大燕而言,将是一场重大的浩劫。”
世人皆以为燕国灭亡冉闵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事实上只有燕国内部高层才清楚,这一场仗燕国同样元气大伤。直接四年后燕国才正式派兵占下青、兖、并、豫各郡县。不是慕容隽不想要中原的花花江山,而是因为这场战役打下来。燕国军队伤亡实在是太惨重了。原本与冉魏开战时,燕国只有区区二十万兵马,在这仗战争中,燕国投入了十四万精锐,至于慕容隽留在右北平的军队,多是各族仆从军。然而一战下来,以不足万人兵马,拼掉了燕军十万精锐,让慕容恪所部一下子失去战斗力。
慕容隽咬着打下去,派出两万人马让慕容评率领慕容恪军的残部,共六万鲜卑慕容部军队,加上四万仆从军,共十万人马攻打邺城。冉智这个谁也没有放在心上的小娃娃,却苦守孤城一百零四天,杀伤燕国军队鲜卑军队两万余人马,而仆从军则伤亡过半。在整个灭亡冉魏的一系列战争中,冉闵父子以不足两万人马,前后歼灭了鲜卑燕军共计十六万人马。慕容部三十六邑,几乎都元气大伤。
幸亏东晋朝廷一直坐壁上观,如果他们当时派出哪怕只有万人的北伐军队,就可以把燕军好不容易抢占的地盘,一口吞掉。然而,历史却没有如果,褚蒜子虽然是一个女强人,她的眼界和格局,始终没有达到旷世明君的地步。
慕容评道:“高敬宗小儿据说肩不能提,手无缚鸡之力。”
“这样的人才更加可怕!”慕容恪道:“冉闵有万夫莫敌之勇,临阵之时,可以诱敌深入,而高敬宗此子却是智将,诱敌之计对其根本不会产生作用。短短二个月时间他的实力暴涨十倍不止,若是让其进一步发展下去,那才是大燕之灾。”
慕容评顿时激动起来,脸色变得狰狞道:“本王可不想再回辽东那个苦寒之地!”
“哼,若是我们再本末倒置,我们连回辽东抓野猪的机会都没有了!”就在这时,却见慕容德大步迈入皇宫,随他一起前来的正是负责冗骑的皇甫真。
皇甫真道:“东晋朝廷出手了,他们派出谢安石前往梁郡,正式册封高敬宗为讨贼大都督,都督五州军事,封爵夏侯。”
慕容恪、慕容评对视一眼,慕容恪道:“事不宜迟,我去请陛下虎符,六弟你既可前往南方大营。等虎符一至,立即出兵。我再命慕容忠、诸葛骧为你后援。”
十月十七日慕容德加骠骑将军,统领燕国邺骑驻屯军、河南军、以独孤文、慕容疆残部及并州降军诸葛所部共十五万余人马,自邺城出兵直扑梁郡。
然而就在慕容德出兵的同时,一只信鸽也从邺城放出,直冲云霄。
非常感觉Gcflysnow、cloud146、奇奇南南三位童鞋的月票。、
(本章完)
第236章 内部冲突
清晨,太阳初升,将万丈光芒散向人间。大雪上、树上的积雪,映照得金星点点。陈留郡小黄八里湾北府军征西兵团辎重大营。王猛伸伸懒腰,捻着颔下长须望着正在出操的北府军将士。
北府军征西兵团以张屠为帅,冉裕为副,下辖第三中郎将府、第七中郎将府两个野战中郎府府,辅佐以第二辎重中郎将府,全军共计步骑七万余人。然而以这样的兵力攻伐陈留、颍川略嫌不足。
王猛为了让燕国与高敬宗打得更激烈一些,让高敬宗多消耗一些燕国的实力,为氐秦苻坚攻掠中原打好基础。所以王猛亲率百名余北技士,他自己化名王敷,投靠了张屠。张屠倒也没有轻慢王猛,在见识王猛轻而易举把一团乱麻的辎重第二中郎将府打理得井井有条。
这也不怪第二中郎将辎重府齐安东上校。因为齐安东上校在半年前还是盐枭里的一个帐房头目,手底下管着十多号人。然而北府军成军以来,都是跳跃式发展,四个月的从军军龄中,齐安东便成一名普通小兵升成上校。当然齐安东并无过人的本领,也没有立过多少战功,关键是他识字,粗通算学,算是北府军中的人才了。
当然,像齐安东这样的人直升高位在北府军中非常普遍。张屠见了王敷的本领,再看齐安东怎么都不顺眼。他本想行使西征兵团主帅的权力,把第二中郎将府齐安东上校撤掉,然后任命王敷为权辎重中郎将。
不过,这个提议直接被王猛(敷)直接否决了,笑话。王杀如今已经是氐秦中书侍中(丞相)并且深得苻坚信任。岂会在意张屠封的一个小小的辎重官?
尽管如此,王猛还是接受了张屠的任命,成了西征兵团的行军司马。汉武帝定制,司马,主武也,掌管军事之职。王猛居然在区区几天中便成了西征兵团的行军司马,可见北府军对人才是何等的稀缺。
“王先生,您起得这么早啊!”王猛不用回头,也知道身后的正是异常崇拜自己的齐安东齐上校。
王猛将藏在袖子里的纸条捏在手中,然后轻轻捏成一团,趁着齐安东不注意扔进嘴里。王猛见到张屠时便笑道:“敷突然想起,如此寒冷,燕国必然门不出,不若趁机出兵攻打燕军。定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张屠稍作考虑,便同意了王猛的计策。张屠命冉裕所部郎将葛狗儿上校率领出击陈留城。然而让意外的是,陈留城燕军已经人去营空,并无一人。张屠接到这个消息疑惑的问道:“王先生,这是怎么回事?”
王猛道:“很显然燕军已经撤退了。”
张屠很想说“废话,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的事情吗?”
不过张屠却知道王敷此人擅长显摆。果然,当张屠装成惊慌的样子问道:“本将是想知道燕军到哪里去了!”
“如无意外,燕军撤退之后,更是冲高都督去了!”王猛笑道:“北府军总共九个府,征西兵团、征东兵团、征北兵团各两个中郎将府。如今高都督身边的兵马只有三个中郎将府,实力太弱了。”
张屠听后大急,他却不知道王猛早就知道高敬宗身边只有一个亲卫府,故意装作不知道的样子,说是高敬宗身边有三个府。
果然,张屠还没有说话,冉裕却急了,道:“退兵,马上回睢县。”
张屠考虑了半天道:“高都督如今在睢县,有关城可以依托,后有江淮可以进退,短期之内应该还有缓冲的余裕。少主倒也不用太过担心。眼下我们有一个更好的机会,却还是趁白虏退兵,北上黄河,若威逼魏郡,凭借少主名望,便可拉起一支子弟兵。”
冉闵是内黄人,凭借子弟兵起家。如果冉裕打起冉闵的旗号,在内黄、汤阴征兵,短短时间内便可以征召一批忠于冉裕的死忠。
冉裕眼睛一瞪不悦道:“你什么意思,莫不是说不管大都督了不成?”
“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张屠道:“我只是以为,当调好援军和守军的分配。这事不能急,越急越要出乱子。总之请少主放心屠一定会拿出个最妥当的办法来的。眼下我们一定要稳住,尽量不要让消息泄露出去,免得扰乱了军心。”
听到这里,王猛心中更是一片明亮。似乎北府军军中也不是铁板一块。这下他倒放心了,如果北府军铁板一块,他反而担心高敬宗会成为苻坚的劲敌。然而高敬宗麾下将领,几乎都是冉魏遗民为班底组建的。高敬宗的九大中郎将,其中五个是冉魏一系,如果算上冉裕,冉魏一系控制着北府军六个府的军队。
而高敬宗能直接指挥的不过是田洛、刘牢之和魏大福他们三个中郎将府。
王猛并没有插话,他虽然很想让张屠支援高敬宗,不让高敬宗快速落败。可是没有想到张屠与冉裕二人争执起来,言语冲突越来越厉害。
冉裕指着张屠道:“我也不傻,知道你们安的什么心,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们还三心二意,若不是你们这样恐怕,当初家父也不至于惨败白虏之手。现在你还没有明白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吗?到底是高都督重要,还是威逼魏郡重要?”
魏郡重要还是高敬宗重要,这个问题被突然提出来对于张屠来说不是尖锐,而是意外。
张屠道:“当然都重要。”
冉裕的眼睛快要喷出火了,声音陡然抬高八度:“我再问一句,到底是魏郡重要,还是大都督重要?”
张屠道:“现在大都督虽然危急,但他的安危与魏郡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能否两者都保全,看的就是我们的决断和能耐。”
“很好,很好!”冉裕伸手缓缓指着西征兵团的四个郎将、八个折冲都尉、十六个果毅副尉道:“你们谁赞同张帅的决议,伺机进攻魏郡,不理高都督之危。”
张屠怒道:“少主,莫要胡闹!”
冉裕不理张屠,直接吼道:“给你们十息时间考虑,十、九、八……三…二一。”
冉裕数完十个数,然后扭头就朝帐外走去。
(本章完)
第237章 看死谢安
却见身后第三中郎将府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