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东晋无敌铁军-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敬宗道:“本都督宣布三条军纪,其一,非我族类,非降既杀。其二,滥杀无辜,****妇女者杀,其三,藏匿缴获财物者杀!”

    “遵命!”

    高敬宗又喝道:“原计划不变,第六中郎将府田洛部负责攻北门,入城后立即抢占北城粮窖,占领粮窖后,立即组织兵力将粮窖保护起来。”

    田洛起身道:“遵命!”

    “第七中郎将府刘牢之部,入城之后,占领并保护西城吕营。那里关押着十数万我们华夏民胞姐妹,他们已经遭受了太多非人的折磨,任何人不得再去骚扰迫害她们!其次攻占西大营,那里尚有五六万名俘虏,把他们解救出来……”

    高敬宗一条一条颁布最后的战斗命令。

    众将领各自离去,只剩下陈应、徐敬宣、崔逞、张玄之和王嘉五人。高敬宗道:“陈参军!”

    “卑下在!”

    高敬宗道:“你想法设法通知新安商盟,本都督要扩大购买粮食。越多越好,没有上限。价格可以适当高些,慕容垂已经穷搜青、豫二州,这段时间发掘王公贵胄坟墓无数,所得金银财宝甚多,本都督也不差钱,如果交趾、占城实在购买不到足够多的粮食。本都督将会派给新安商盟一支军队,抢也要给本都督抢来至少一千万石粮食!”

    “抢……抢”陈应结结巴巴的道:“我们新安商盟的宗旨……”

    高敬宗不以为然的道:“我们北府军负责抢,你们只需要给我们指出哪里有粮就行。这事要快,只要睢县之战结束之后,本都督立即从各中郎府府中各抽调一千精兵,再抽调两千青壮,凑足一万之数,一万兵马,占领交趾、占城或许略有不足,但是却足够在中南半岛横着走了!”

    “可是……”陈应不知道怎么说了。

    高敬宗道:“此事你全权负责,其他人本都督不放心!”

    陈应一听这话,心里又多了几分温暖,定了定神:“应绝不辜负都督厚望!”

    高敬宗点点头,看了看心里酸溜溜的徐敬宣,淡淡的笑道:“敬宣!”

    “下臣在!”

    高敬宗道:“本都督战场之外,几乎是两眼一抹黑,这个情况是非常致命的。本都督需要一双耳目,所以本都督让你做本都督的耳目。从今天开始,你负责组建北府军内卫。”

    徐敬宣闻言大喜道:“敢不从命!”

    “王嘉!”

    “下臣在!”

    “汝今开始,组建将作营,准备撤离。”

    “撤离?”

    高敬宗点点头道:“不错,燕国反应虽然迟钝,却不代表他们不会反应。如今慕容垂大败,虽然暗合慕容隽心意,但是他作为燕国皇帝,肯定会派出精兵攻打我们。”

    崔逞问道:“若是燕军旬月便到,都督有几分把握?”

    高敬宗道:“如果今夜之战顺利,我军抢占睢县,那么或许有三四城的把握。”

    “三四成……三四成……若真有三四成把握,那也很了不起了……”若在半个月前高敬宗说他正面扛住燕军的把握有三四成,崔逞也是不肯相信的,不过酂城一战却改变了他对北府军的信心,竟然就认同了高敬宗的说法,又问:“都督,如果慕容隽再从中山调兵,你又还能扛得住几轮?”

    燕国虽然把军队隐秘在中山郡中,不过近三十万军队掩藏在中山,要想保护秘密不被泄露。本身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这三十万燕国其中骑兵过半,二十五六万匹战马,三十余万人,每天需要消耗粮草超过千石。粮食千石和草料千石又不是一个概念,这需要足足两百辆大车才能运输过去。数百辆上千辆大车日夜穿行,怎么可能瞒住有心人的眼睛?

    高敬宗心中一凛,脸上露出苦笑。

    崔逞道:“梁郡地势平坦,利于燕国鲜卑骑兵驰骋,就算都督可以凭借睢县县城城墙之固扛住燕军几轮进攻,但是燕军也可断绝我军粮道往来,无粮可援,如无源之水,能否长久坚持下去?”

    (本章完)

第213章 合作的基础

    这又是一个难题,高敬宗就算可以占据了睢县县城的粮仓,城内存粮足有三百余万石,听上去粮食非常多。事实上如果把睢城关押的青壮、妇女连同睢县城本地百姓和北府军军民计算进去,平均分摊下来。这些粮食仅够半年食用。但这时想想战争一打起来,半年转眼即过,若不未雨绸缪,必有近忧。

    崔逞见高敬宗沉默不语,就知道高敬宗一时之间难以决断。顿了一顿道:“都督,此时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高敬宗心中一动道:“如何决断?”

    崔逞还没有说话,张玄之便道:“都督,这又有何难?只要都督遣使入晋,上表称臣,我军就有了退路!”

    张玄之此言一出,高敬宗脸上就露出了玩味的笑容。见张玄之既改了口称自己为都督,口中又说“我军”,显然已经认同了自己是北府军的一份子。高敬宗道:“这也是一条办法,只是有两个难点。”

    高敬宗接着道:“本都督已经接受大司马桓温征辟,为河南义民都督。东晋朝廷与桓大司马不是一路,恐怕本都督即使向晋称臣,他们不也见得为接受。再者说,本都督出身庶族,无家无世,恐怕晋室满朝诸公看不上本都督。当年冉魏武帝,曾向东晋遣使称臣,东晋朝廷非但不受,反而联合羌族姚襄、匈奴刘显、鲜卑慕容隽、羯族石琨,围杀冉魏。前车之鉴,本都督不得不防啊!”

    张玄之毕竟是江左士族张氏门阀子弟,他们从小接受的知识,就是如何在朝廷堂叱诧风云。所以对于朝廷内部的理解和派系纷争远比高敬宗这个局外人更加了解。

    张玄之道:“都督大谬矣。今时不同以往。当年桓温攻灭成汉,虽威望大盛,但羽翼未丰。朝廷诸公担心桓温压制不住冉闵,故欲诸胡之手,削弱冉闵。然而意外变故,冉闵居然怒而称帝,就引得朝廷诸公勃然大怒。如今桓温二次北伐,几近全功,收复旧都洛阳,更让桓温声势一时无两,朝廷诸公担心桓温不受压制,随命扬州刺史殷浩制衡桓温,谁曾想殷浩不过一介腐儒,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劳师远征,损兵折将,让朝廷颜面尽失。如今桓温之势疯涨,朝廷急需一个可以制衡桓温之人。如果不出意外,都督既要称臣朝廷,朝廷不仅不会拒之门外,反而会给都督高官显爵,以均桓温之势。”

    高敬宗听张玄之一番分析,顿时感觉茅塞顿开。高敬宗知道,张玄之不过是“江左十贤”之中排名最末的一人。如果让排名第一的谢玄出山,恐怕更加不可思议。然而崔逞却道:“玄之所想,对我军自然是有大大的好处,可对晋朝朝廷来说,却是有好处,也有坏处。”

    “什么坏处?”高敬宗问道。

    “晋室朝廷虽然明面是天下正朔,天下共主!然而朝廷本身却没有什么实力、影响力。”崔逞接着道:“表面上司马氏号令天下,然而江左四大家族以及侨姓四大家族,这大八家族才是决定朝廷政治走向的主要力量。哪怕朝廷想要扶持都督制衡桓温,却触犯了八大家族权力的平衡,这八大家族部势必不服。不到万不得已时,朝廷是不会轻易这么做的。况且对朝廷来说,桓温始终都是悬着他们头上的一柄利剑。如今桓温在姑孰(今天安徽当涂)大青山设镇府,常年驻守水陆步骑两万余人马。一旦桓温铤而走险,西府精兵可顺流一时兵临建康城下。”

    高敬宗道:“这么说称臣东晋朝廷这一条计策是行不通了?朝廷不会接受本都督称臣?”

    “不,朝廷肯定会接受!”崔逞道:“朝廷接纳都督称臣的时机,肯定会与都督和玄之料想的不同。”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等价交换的原则。不但在商场上行得通,在国与国之间也行得通,只不过掺杂了政治与军事因素之后,交易的形势就会变得复杂,甚至无法进行。

    如果说有可能的话,高敬宗希望东晋朝廷给他一点发展的时机和空间。只不过这太理想化了,打败或消灭一个人,最好的时机是趁其弱小的时候,这样可以事半而功倍。

    可是一旦等威胁成为庞然大物,恐怕就会是事倍而功半。

    在后世历史上,苏联在十月革命后,实力非常弱小。欧洲列强也曾出兵干涉苏联统一进程,然而苏联采取了韬光养晦的政策,用割地赔款的方式,换取了欧洲列强的谅解,然而苏联强大以后,立即撕毁墨迹未干的条约,发动一系列的攻势,进攻欧洲。当然德国也借机制衡苏联的机会,趁机而起。

    高敬宗事实上也是想采取这种策略,理想的用东晋朝廷借高敬宗之力,制衡桓温,趁机壮大自己。可惜,这种想法在操作上却极难实现。因为作为政治博弈大国,中国的政治智慧根本就不是后世欧洲可以比拟的。

    后世曾有人笑谈美国总统充其量不过是天朝一介镇长的水平,这虽然有调侃的成分。不可否认,这说的却是事实。论起玩政治智慧,高敬宗这个两世为人的门外汉,还真不够看的。

    东晋朝廷推出来殷浩制衡桓温,桓温立即察觉了朝廷的用意,他隐而不发,趁殷浩北伐兵败之机,一举搬倒了殷浩,称霸朝廷。这是桓温的政治智慧,要玩这等手段,高敬宗与桓温就是小学生与大学生的区别。

    崔逞分析道:“晋室朝廷接纳都督称臣,不过不是我们两家打仗的时候接纳,而是等到敌我双方胜负将决的时候,或者等到燕国攻陷睢县后累得筋疲力尽的一刻。那时候,燕国或者将陷入两难,他要么独自扛住晋国倾国之兵和氐秦的联手攻击,要么就得接受晋室朝廷的条款……不过,那些和我们北府军都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因为到了那个时候,我们都已经成了一堆枯骨,在黄泉之下作壁上观了。”

    高敬宗道:“我们和东晋朝廷谋求合作,无疑是与虎谋皮,难道与桓温就真的没有办法合作了吗?”

    崔逞苦笑道:“都督,双方实力不对等,根本就没有合作的基础。”

    感觉感谢阳光快乐熊的飘红打赏同,感谢若曦999币的打赏。感谢诸位的月票。

    (本章完)

第214章 以血还血

    “难道我们毫无生路吗?”高敬宗愤愤不平的道:“本都督不甘心啊!”

    张玄之与崔逞几乎异口同声道:“有!”

    “哦?”高敬宗兴奋道:“愿闻其详!”

    “玄之!”崔逞故弄玄虚的道:“不若我们把心中所想,写在纸上!”

    “诚所愿也!”张玄之随即提笔,不过他发现却不是常见的毛笔,而是鹅毛笔,顿时有点失神。稍作迟疑,张玄之还是写下一个字。

    几乎同时,二人将手中的字递给高敬宗。高敬宗一看,却见崔逞写的是一个“苻”字,而张玄之则写的是一个“秦”字。虽然二人字不相同,但是想表达的意思却都是一样的。

    高敬宗疑惑的道:“二位先生说,本都督的生路在氐秦苻坚手上?”

    崔逞道:“不错,眼下咱们北府军虽然连胜,实际上却是走在悬崖边上,随便踏错一脚都会万劫不复,要想取得一线生机。除非和苻坚联手。”

    “对!”张玄之道:“我们只有背造氐秦,才能取得氐秦的援助,就算燕国倾国之兵来攻,一战之力。”

    高敬宗听起二人的想法,感觉有点意想天开。苻坚是什么人?高敬宗通过历史的了解,对其知道一些。要说苻坚一生,杀堂兄篡位而立,东讨鲜卑慕容燕国,北打拓跋代国(北魏的前身)西征张氏凉国,西南灭张蜀王国,灭氐族杨氏仇池国。再加苻健在位时期灭掉的刘晋王国、张秦王国。可以说氐秦是五胡乱华时期扩张版图最大,实力最强的国家。

    然而苻坚这个人,却是一个心理变态。不仅纳慕容隽的女儿清河公主为后,而且连慕容冲也没有放过。想起苻坚,高敬宗不禁菊花一紧。他实在不想面对这个变态。高敬宗怯怯的道:“苻坚可靠吗?”

    “这个……”崔逞沉吟道:“至少是我们先抵挡住慕容隽的第一波攻击,至少表面上不败,才有资格跟苻坚联手。”

    高敬宗听到这话,不禁有些沮丧。就在这时,突然帐外传来一声焦灼的声音:“都督——禀告都督,睢县县城有变!”

    高敬宗脸色一变,赶紧冲出帐外,踏上轺车,向睢睢城行去。

    原来一个时辰之前,黄秋生悠悠转醒。他睁开眼睛,发现周围围了黑压压一大群人。黄氏汤饼铺是睢县县城的老字号商铺,黄秋生本人经营有道,与邻和善,风评不错。看到黄秋生家中突遭横祸,这些邻居就来帮其收敛黄母、黄妻以及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甚至没有来得及看看这个世界的婴儿。

    黄秋生一直像一截木桩一样,静静的坐在那里,眼睛红得吓人。等邻居帮其把遗骸放进刚刚布置好的灵堂里,突然黄秋生跪在地上先朝母亲的灵位咚咚的磕头,然后再朝妻子的灵位磕头。

    地上传来咚咚的声音,不一会儿,黄秋生额头上就鲜血淋漓。

    “秋生,节哀吧!”

    “人生不能复生看开点!”

    “你还年轻,再娶一个媳妇,也不至于让你们老黄家的香火断了……”

    “对,这狗、日的世道。”

    “坚强点,好好活下去!”

    众邻居七嘴八舌的苦劝着黄秋生。然而黄秋生突然冲出灵堂,来到院里柴堆翻腾开来。不一会儿,就满齐人高的干柴,掀得七零八落。

    “多好的孩子啊,居然承受不住,魔怔了,这可怎么办才好?”

    “谁说不是呢?”

    黄秋生对周围邻居的言语,不闻不问,掀光所有的柴薪,黄秋生就用双手挖起土来。土质干硬,不一会儿,黄秋生的手指就鲜血淋漓。仿佛此刻黄秋生已经失去了痛觉,继续挖土。挖了足足一刻。他从土堆里挖出一个用黑羊皮包裹的长形木盒。没有人清楚,这是七年前,黄秋生在城外捡砍柴的时候,遇到的一名身披黑色甲胄的将军,当时这个黑甲将军已经重伤垂死。黄秋生心善,就挖个坑将这名黑甲将军掩埋了,避免其暴尸荒野。其实不问,黄秋生也知道这种穿着黑色甲胄的将军,肯定是冉天王的麾下。

    黄秋生见黑甲将军的腰刀不是凡品,就放在柴堆里带进城,埋在柴堆下面。这一埋就是七年。黄秋生以为,这辈子他都不会用到这柄战刀,一旦将来天下太平了,白虏被赶走了,他再挖出来卖掉。可是现在他却想用这柄大环刀为自己复仇。

    黄秋生轻轻用手一拂,黑羊皮已经变成碎片,纷纷掉落。黄秋生手腕一用力,“呛啷”一声金鸣,却见这柄大环刀,泛着暗红色的血光,居然没有半点上锈……

    看着黄秋生握着刀,周围的邻居都吓坏了。

    纷纷跪在地上冲黄秋生磕头,一名须发皆白的老汉流着眼泪道:“秋生,你别这么冲动。有话,有话好好说。你再闹下去,就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了。整个坊子的邻居,少不得都被你牵连!”

    另外一名与黄秋生本家的兄弟怯怯道:“小四,大伙都是看着你长大的,您还真的忍心拉大伙一块给你陪葬么?”

    原本鲜卑慕容部占领中原以后,制定了一套“连坐法”,既一人向鲜卑人发攻袭击,一条街、或一个村子里的人,所有人都被视作叛逆,格杀勿论。这条“连坐法”用鲜血和无数次的屠戮,威慑得汉人百姓不敢反抗。事实上除非实在没有活路,中原百姓是不敢反抗燕国鲜卑人的。哪怕这次慕容隽穷搜各郡县,无恶不作,敢起来反抗的汉人百姓,不过五分之一多点。

    “大家伙这也是没有办法,秋生,你看看大伙这么多年帮助你的份上,发发慈悲吧!”

    黄秋生仰天大吼道:“都给我闭嘴。杨七郎,你还好意思说,你还是一个有卵子的男人吗?你还是一个有卵子的男人吗?”

    杨七郎垂首不语,黄秋生说得不错。他如今已经四十有三,原本依靠杀猪为生。可是去年慕容垂率领鲜卑军队驻守睢县县城,几名喝多了的鲜卑士兵撞开了他的家门。糟蹋了他媳妇和三个女儿,其中最小的女儿才十二,居然被鲜卑士兵活生生的***致死。大闺女才二十七岁,突然早已结婚嫁人生子,结果被鲜卑大兵糟蹋了,想不开投河而死。而且还是一尸两命。

    三更求月票,等会还有更新

    (本章完)

第215章 以牙还牙

    黄秋又转而冲一个黑脸的汉子骂道:“你他的娘的也不是东西,你媳妇是怎么死的。是不是病死的,你他娘自己最清楚。还有你七叔公,你也是一个老不羞,一辈子都活到狗身上去了。翠花妹子乍回事,你敢跟大家伙说说吗?翠花妹子多么可人的一个孩子啊,你居然舍得看着她活生生的被鲜卑胡种吃了。她才九岁,你怎么忍心啊。”

    众乡邻闻言,先是愕然,然后个个脸上露出了愤怒的表情。但是愤怒归愤怒,如果他们不想自己全家受到牵连。

    屠村灭镇这样的事情做得多。人们已经怕了。吓得不敢反抗。关于民心这东西,本质上就是一句:谁杀的人多,谁可以吓得百姓不敢反抗,谁就能得民心。满清用一亿四千万(有史可考)的汉人性命告诉了我们这个事实,铁一样的事实。而日本用三千五百万国人的性命,就统治了大半个中国,汉奸遍地,这也是事实。若人心在明,明便不会亡。正义只存在于大炮的射程之内,民心同样也只由屠刀决定。

    历史本来就是一个任人蹂躏的****,成王败寇而已。事实上中国历史的所谓暴、君、如帝辛(商纣王)秦始皇、汉武帝、杨广包括、王莽事实上他们才是真正旷世名君,大功于国家和民族。历史所推崇的圣君如康熙、乾隆之流,恰恰是国家和民族的罪人,割让一百五十多万平方仅是土地,如果这样的皇帝还是千古圣君,老程也可以当圣人了。这个“圣”字也未免太廉价了。

    黄秋生一刀在手,身上气势陡然一变。他横刀一割,从身上割下一片衣襟。古代这代表一个意思:“割袍断义!”

    “我呸”黄秋生愤恨的吼道“咱们以后井水不犯河水,老死不相往来。你们继续把你们的脑袋缩当裤裆里,继续当你们的千年乌龟绿王八,我自己去报我自己的仇!”

    黄秋秋扛着大环刀进入灵堂,红着眼睛道:“娘、英子,你们等着,我马上就来下面陪你们。咱们一家人还在一起……”

    就在这时,院中人群中有一名小脸憋得通红的少年。少年突然道:“四哥,我跟你……”黄七不等少年说完就一把捂住了少年的嘴,大声咒骂道:“虎子,爹就你这么一个儿子了,你万一要是有个好歹,你让你爹怎么活!”

    少年不是别人,正是黄七的幼子大号赛虎。

    黄赛虎两手死死扣住黄七的手腕,用力一点一点把黄七的手从嘴上挪开。

    黄赛虎怒道:“爹没想到你一直在骗我,翠儿妹根本就不是被拐子拐跑了?她是被鲜卑胡种吃了?”

    黄七突然松开手,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用拳头狠砸坚硬的地面:“是爹没用,是爹没用……”

    黄赛虎道:“别拦我……你就是拦住我,我也不再认你这个爹了…”

    “你……”

    “四哥,我跟你一起去报仇……”说着黄赛虎双眼急转,在黄秋生院里发现一把锄头,随手将锄头拎在手中,然后跑到黄秋生面前道:“四哥,我跟你去!”

    黄秋生走出黄氏汤饼铺子,黄赛虎紧随其后。

    黄秋生振臂高呼:“北府军高都督打进城了!”

    “杀白虏,迎高都督进城!”

    “杀白虏,报血仇,是爷们都跟上!”

    刹那间无数人在大声呐喊,无数双粗糙的大手拎着削尖的木棒,从一栋栋低矮的茅屋中冲出来,汇成一股毁灭的洪流。作为土生土长的睢县人,鲜卑人住在哪个院子,住在哪条街道,他们都非常清楚,一扇扇鲜卑人的院子门被撞开,无分华丽简陋,见人就杀。

    这不管是做什么职业,也不管没有作恶,毁灭的洪流,瞬间横扫一切。就连城中的栗特商人、高车人也同时被波及,哭喊声,哀求声,怒骂声,刀枪碰撞声和房屋倒塌声,转眼成了睢县县城的主旋律,令所有闻听到它的人,都迅速陷入疯狂。

    鲜卑族督将尸突成律归得知城内惊变,立即点齐兵马,朝着这些汉人阵营杀去。

    一方是精锐的鲜卑战兵,全副武装,手持精钢刀剑,身披铁甲。另外一方人数虽众,却既没有组织,也没有趁手的兵刃,更加可怕的是尸突成律归看到不少鲜卑人家被满门屠尽,其随即下令,进行无差别屠杀。

    五胡乱华时期,北方汉人经过八王之乱、匈奴屠戮、羯人屠戮,连续长达五十余年不间断的战争和屠戮,人口已经下降到了一个非常可怕的境内。哪怕作为睢县这种中原腹地城池,人口比例也已经失调。汉胡比例达到可怕三比七。

    组织起来的各族胡人,纷纷加入屠戮汉人的阵营中。瞬间汉人阵营被杀得节节败退。

    当高敬宗距离睢县县城尚有里许,却听见城内杀喊声震天。高敬宗脸色急变,喝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只见城墙人十数名满身血污的守军士兵带着哭腔道:“高都督,快发兵救救睢县父老吧,再迟些睢县人就要被杀光了。”

    高敬宗急问道:“怎么回事?”

    “我们也不知道!”一名燕军百人将道:“半个时辰之前,不知道尸突将军是发疯了什么疯,号令城下各族胡人,对我汉民展屠戮,短短半个时辰内,已经有上千人被杀。”

    高敬宗道:“来人,传本都督命令。攻城计划提前,立即发起进攻!”

    “都督不可啊,大战前夕,牵一发而动全身!”崔逞道:“万一这是敌人的圈套,都督岂不是要羊入虎口?”

    “啊!……”一个凄厉的惨叫声传来。

    高敬宗没有理会崔逞而是冲身边的北府军将士吼道:“你们听——睢城同胞在被胡虏肆意屠戮。你们看——睢城如今陷入火海。我们应该怎么办?”

    “杀胡,杀胡!”

    高敬宗怒道:“老规矩杀一胡种,赏钱五千,你们谁有能奈,就把本都督的钱库搬空。”

    这时,燕军百人将已经将南城门打开。

    魏大福道:“都督,末将先行一步!”

    然而话音未落,却见两个身披大红披风的骑士,如风驰电掣般冲进城门口。高敬宗勃然大怒:“陈应!”

    “卑职在!”

    “红袖添香太无组织,无纪律了。”高敬宗道:“等他们回来必须好好惩罚一下她们。”

    “是……是!”陈应赶紧道:“必须严惩不贷,卑职回头每人打她们一百下屁股,再抽她们几十鞭子……”

    高敬宗道:“滚!”

    (本章完)

第216章 背叛

    “饶命——饶……”一个须发皆白的颤颤巍巍老翁命字还没有说出口,却见一柄狼头矟已经透胸而过。老翁再一张嘴,嘴里已经发不出任何声音,而是涌出大股鲜血。

    “爷祖——”

    黄秋生的眼睛越来越红,他亲眼看着众乡邻一个一个被鲜卑白虏砍成肉泥。就在这时,那名杀死老翁的鲜卑士兵猛然一声惨叫,一头莫约十二三岁的少年一砖头砸中他的脑袋。数十只百姓蜂拥而上,棍棒齐下,转眼间就没了动静。

    “父老乡亲们不要怕,北府军马上就杀进城内来了,北府精兵只杀胡虏,不杀百姓!”黄秋生骄傲地举起大环刀,振臂高呼:“杀胡虏,杀胡虏……”

    这时城内的杀声越来越大,却是许多汉人百姓眼见横竖都是死,也都奋起反抗。虽然他们拼命了,却无法拉近双方实力上的差距。他们仍然注定要被镇压。但睢县城内巷战,鲜卑兵要想将反抗者剿灭也非易事。

    这一刻正是大乱的高峰。骚乱、杀戮如同瘟疫一样,快速传染。游牧民族也是胡人,他们一直生活在蛮荒之地,每开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战斗,与猎物战斗,与同敌人战斗。要么生存,要么死亡。上至老翁下至孩童,每一个人无论男女,都可以抡起刀子杀人。

    然而汉人百姓这方面却要差得多,很多人看到鲜血都是恐惧、颤栗,发抖,更有甚者,吓得屎尿横流。尸突成律归率领的鲜卑士兵如同一把锐利的铁矛,看到汉人百姓聚集一处,就杀散一处。

    黄秋生等人从最多时候上千人,如今或是被杀,或是逃亡,如今已经不足百人。黄秋生不知不觉,居然杀到(逃)太守府衙门附近。一个左手抱着婴儿的妇女大哭着:“孩子他阿爹,孩子他阿爹。”

    原来她的右手还扶着一个男子,半边脑袋已经没有了。却还吊着一口气没死。

    位于太守府的武蕴,此时也如同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作为一郡太守。武蕴也是精通军事(这个时候,太守是偏重武职),武蕴深知数万兵马调动,根本就不是一蹴而成的事情。谁曾想城中百姓居然急不可奈,这下可是糟糕透顶。

    虽然睢县县城只有八百名鲜卑士兵,然而城内却有上千户鲜卑、匈奴、铁勒、丁零等胡人。这些百姓乱杀一气,反而把原本素来不合的诸胡,联合在了一起。有道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现在睢县县城分为了经纬分明的两个阵营,胡——汉。

    武蕴命人打开太守府大门,放这些百名百姓进入。武蕴问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抱着孩子的妇女哭道:“武使君,奴也不知道啊。孩他爹听见门外有人砸门,就去开门,那些金发胡种二话没有,进门就是一刀,要不是孩子他爹躲得快,脑袋就保不住了……”说到这里,抱着孩子的妇女扭头一看,她的丈夫已经怒目圆瞪,死不瞑目。

    “孩子他爹——”妇女嚎嚎大哭,周围百姓也无不失声痛哭。

    周围数十名百姓无不痛哭。啜泣着诉说鲜卑士兵和诸胡胡种进门杀人的惨况,武蕴听得胸中热血涌起,眼看着城中处处火光、悲号之声不绝传来。显然这惨事还在持续着。作为一郡太守,武蕴比黄秋生等升斗小民多了太多见识。别看鲜卑士兵加上诸胡,人数仅仅是这些百姓的三分之一,然而要平定这些骚乱,其实并不算难。

    北府军正在城外,如果要想进入城门,恐怕也要费上一番手脚。想到这里,武蕴道:“现在高都督一时半会还进不了城,唯一的办法就是自救!”

    “自救?”黄秋生在战斗中,慢慢成为了众人心中的头领,他不解的问道:“武使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